各國國家地理美洲大洋洲
1. 世界上哪些國家的地理位置比較好
世界上要數哪些國家的地理位置比較好?在這個大地球上,有許許多多的國家的存在,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優點。哪個國家這地理位置比較好,身在中國的我,必須好好的介紹一番自己祖國的優好地理位置。
另一個國家就是巴西,我們都知道現在中國和巴西的關系是非常好的,巴西和中國的友誼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巴西屬於南美洲,它位於南美洲的東部,平原面積220多萬平方公里,約占土國面積的1/3,可耕地6,450萬公頃,巴西有亞馬遜的河流,他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徑流和豐富的水資源, 被稱為地球之肺,巴西也是世界上地理位置較好的國家之一。
2. 大洋洲有多少個國家分別是
大洋洲一共有14個國家,他們分別是: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萬那杜、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帛琉、諾魯、吉里巴斯、吐瓦魯、薩摩亞、斐濟群島、湯加。
大洋洲(Oceania),陸地總面積約897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大洲。除南極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個大洲,位於太平洋中部和中南部的赤道南北廣大海域中,在亞洲和南極洲之間,西鄰印度洋,東臨太平洋,並與南北美洲遙遙相對。
(2)各國國家地理美洲大洋洲擴展閱讀:
大洋洲有14個獨立國家,其餘10個地區尚在美、英、法等國的管轄之下,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差異顯著,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經濟發達,其他島國多為農業國,經濟比較落後。
工業也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其次是紐西蘭。在地理上劃分為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紐西蘭、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六區。
大洋洲已經獨立的國家,除澳大利亞、紐西蘭外,均為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發展民族經濟的歷史任務。在共同的目標下,他們組織了南太平洋論壇,成立了南太平洋經濟合作局、南太平洋漁業局,實行區域性的合作,為了維護該國的自然資源,先後宣布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同時,倡議設立南太平洋島嶼基金會,成立南太平洋共同市場,開展南太平洋無核區運動。
截至1982年,戰後獨立的九個島國中,巴布亞紐幾內亞(1976年10月12日)、斐濟(1975年11月5日)、西薩摩亞(1975年11月6日)、吉里巴斯(1980年6月25日建交,2003年11月29日斷交)、萬那杜(1982年3月26日)等已和中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3. 誰能夠比較全面地描述大洋洲的區域地理特徵
(五)資源
草場廣闊
礦產:煤、鐵、鋁土、錳豐富
三、經濟地理特徵
1.人口:地廣人稀(2人/km)白色人種,英國移民後裔,基督教,城市化水平高
2.農業:混合農業,大量出口小麥和羊毛
條件:平原氣候、水源、交通、土地租金低、地廣人稀、市場
優勢:良性生態系統;有效利用時間安排農事活動;靈活,對市場適應性強
3.工業:采礦、冶金、機械、化學、紡織(煤、鐵礦石出口)
4.城市:堪培拉(政治中心)、悉尼(最大城市、港口)、墨爾本(第二大城市)帕斯(西南部,地中海氣候)
位置 位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
面積 南北長約15 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19 900千米,面積17 968萬平方千米。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49.8%,佔地球總面積的35%。太平洋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和島嶼、珊瑚礁最多的海洋。
范圍 太平洋西南以塔斯馬尼亞島東南角至南極大陸的經線與印度洋分界,東南以通過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的經線與大西洋分界,北經白令海峽與北冰洋連接,東經巴拿馬運河和麥哲倫海峽、德雷克海峽溝通大西洋,西經馬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通印度洋,總輪廊近似圓形。
深度 平均深度為4 028米,最大深度為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 034米,是目前已知世界海洋的最深點。
地理分區
太平洋通常以南、北回歸線為界,分南、中、北太平洋,或以赤道為界分南、北太平洋,也有以東經160°為界,分東、西太平洋的。北太平洋:北回歸線以北海域,地處北亞熱帶和北溫帶,主要屬海有東海、黃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中太平洋:位南、北回歸線之間,地處熱帶,主要屬海有南海、爪哇海、珊瑚海、蘇祿海、蘇拉威西海、班達海等。南太平洋:南回歸線以南海域,地處南亞熱帶和南溫帶,主要屬海有塔斯曼海、別林斯高晉海、羅斯海和阿蒙森海。
國家和地區 太平洋地區有30多個獨立國家,以及十幾個分屬美、英、法等國的殖民地。
【自然環境】
島嶼 太平洋約有島嶼一萬個,總面積440多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島嶼總面積的45%。大陸島主要分布在西部,如日本群島、加里曼丹島、新幾內亞島等;中部有很多星散般的海洋島嶼(火山島、珊瑚島)。海底地形
可分為中部深水區域、邊緣淺水區域和大陸架三大部分。大致2 000米以下的深海盆地約占總面積的87%,200-2 000米之間的邊緣部分約佔7.4%,200米以內的大陸架約佔5.6%。北半部有巨大海盆,西部有多條島孤,島弧外側有深海溝。北部和西部邊緣海有寬闊的大陸架,中部深水域水深多超過5 000米。夏威夷群島和萊恩群島將中部深水區分隔成東北太平洋海盆、西南太平洋海盆、西北太平洋海盆和中太平洋海盆。海底有大量的火山錐。邊緣淺水域水深多在5 000米以上,海盆面積較小。
火山與地震 全球約85%的活火山和約80%的地震集中在太平洋地區。太平洋東岸的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和太平洋西緣的花彩狀群島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劇烈的地帶,活火山多達370多座,有"太平洋火圈"之稱,地震頻繁。
氣候 太平洋有很大一部分處在熱帶和副熱帶地區,故熱帶和副熱帶氣候占優勢,它的氣候分布、地區差異主要是由於水面洋流及鄰近大陸上空的大氣環流影響而產生的。氣溫隨緯度增高而遞減。南、北太平洋最冷月平均氣溫從回歸線向極地為20- -16℃,中太平洋常年保持在25℃左右。太平洋年平均降水量一般為1 000-2 000毫米,多雨區可達3 000-5 000毫米,而降水最少的地區不足100毫米。北緯40°以北、南緯40°以南常有海霧。水面氣溫平均為19.1℃,赤道附近最高達29℃。在靠近極圈的海面有結冰現象。吼嘯狂風和洶涌波濤 太平洋上的吼嘯狂風和洶涌波濤很是著名。在寒暖流交接的過渡地帶和西風帶內,多狂風和波濤,太平洋北部以冬季為多,南部以夏季為多,尤以南、北緯40°附近為甚。中部較平靜,終年利於航行。
洋流 太平洋洋流大致以北緯5-10°為界,分成南北兩大環流:北部環流順時針方向運行,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亞寒流組成;南部環流反時針方向運行,由南赤道暖流、東澳大利亞暖流、西風漂流、秘魯寒流組成。兩大環流之間為赤道逆流,由西向東運行,流速每小時2千米。
潮汐 多為不規則半日潮,潮差一般為2-5米。
【海洋資源】
太平洋生長的動、植物,無論是浮游植物或海底植物以及魚類和其它動物都比其它大洋豐富。
漁業
太平洋淺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各大洋淺海漁場總面積的1/2,海洋漁獲量佔世界漁獲量一半以上,秘魯、日本、中國舟山群島、美國及加拿大西北沿海都是世界著名漁場。盛產鯡、鱈、鮭、鯖、鱒、鰹、沙丁、金槍、比目等魚類。此外海獸(海豹、海象、海熊、海獺、鯨等)捕獵和捕蟹業也占重要地位。礦物資源 近海大陸架的石油、天然氣、煤很豐富,深海盆地有豐富的猛結核礦層(所含錳、鎳、鈷、銅四種礦物的金屬儲量比陸地上多幾十倍至千倍),此外海底砂錫礦、金紅石、鋯、鈦、鐵及鉑金砂礦儲量也很豐富。
【交通運輸】
航運 太平洋在國際交
通上具有重要意義。有許多條聯系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重要海、空航線經過太平洋;東部的巴拿馬運河和西南部的馬六甲海峽,分別是通往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捷徑和世界主要航道。海運航線主要有東亞-北美西海岸航線、東亞-加勒比海、北美東海岸航線,東亞-南美西海岸航線,東亞沿海航線,東亞-澳大利亞、紐西蘭航線,澳大利亞、紐西蘭-北美東、西海岸航線等。太平洋沿岸有眾多的港口。 縱貫太平洋的180°經線為"國際日期變更線",船隻由西向東越過此線,日期減去一天;反之,日期便加上一天。海底電纜 太平洋第一條海底電纜是1902年由英國敷設的,1905年美國在太平洋也敷設了海底電纜。目前加拿大至澳大利亞,美國至菲律賓、日本及印度尼西亞,香港至菲律賓與越南,南美洲沿海各國之間都有海底電纜。近年在太平洋上空開始利用人造通訊衛星進行聯系。
一、范圍位置
(一)位置
經緯度位置:熱帶和南溫帶(25ºN-50ºS);經度(110ºE-180-140ºW)
海陸位置:澳大利亞大陸及周圍島嶼,印度洋太平洋之間
(二)范圍
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新幾內亞島、紐西蘭(南北二島)、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
二、概況
1.面積最小的大洲,人口最少的大洲(南極洲除外)
2.人種:白種人為主,移民多
3.交通:戰略地位重要(亞洲同美洲來往的補給站;海底電纜交匯處)
澳大利亞
一、范圍和位置
(一)位置
經緯度位置:南回歸線穿過中部(110ºE-150ºE)
海陸位置:澳大利亞大陸,西、南印度洋,東、北太平洋
(二)范圍
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 768萬km2
二、自然地理特徵
(一)地形:平原高原為主
東部:大分水嶺
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兩側高,中間低,形成承壓水構造,鹽度高(流經含水層距離長,溶解了一些鹽類物質),不宜灌溉,可作牲畜飲水
西部:高原(低矮200-500m)
(二)氣候:半環形分布
南回歸線附近中西部為內半環:熱帶沙漠氣候
中半環:回歸線以北,熱帶草原氣候;以南,亞熱帶草原氣候
沿海地區的外半環:熱帶雨林、亞熱帶濕潤、溫帶海洋氣候、地中海氣候
(三)水文:河湖稀少
墨累河:源於大分水嶺西側,重要支流為達令河,向西南注入印度洋(河口地中海)
艾爾湖:本州最低處-16m
(四)生物
北半環森林—中半環草原—內半環荒漠
特有動物:鴯鶓、袋鼠、鴨嘴獸(長期孤立、缺乏交流,自然條件較單一)
4. 美洲東西南北各臨哪些大洋和國家
亞美抄利加洲(Americas)分為北亞美襲利加洲(North America)和南亞美利加洲(South America),位於太平洋東岸、大西洋西岸。美洲位於西半球,自然地理分為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
5. 各國的自然地理特點和人文特點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和地球儀,地圖,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的運動和結構特徵,大氣環境,水環境,陸地環境,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自然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等等。人文包括人口,城市,城市化,農業,工業,地域聯系,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等等。這些都是大方面,聯繫到國家或者地區來說,就不必答宇宙環境,地球結構之類的,只要把比如大氣環境縮小為氣候,水環境縮小為降水,河流等。很簡單。下面給你資料,要自己有選擇性的抄。
中國
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緯度位置:南北跨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
經度位置:東西跨經度60多度,分屬東五區至東九區的五個時區
地勢特徵: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山脈構成地形骨架,各類地形呈網狀排列。
地形:山地面積廣大,山地多,平地少。
氣溫: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溫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及個別山地外全國普遍高溫。
降水:空間分布是由東南向西北內陸遞減;時間分布是季節分配不均,降水集中。
氣候: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氣候復雜多樣。
河流:以外流河為主,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是內、外流區域分界線。
資源狀況:呈現資源總量豐富,種類齊全,但人均佔有量少,開發程度低的狀況。
面積:世界第三大國
其他:長達2萬千米的路上疆界和18000千米的大陸海岸線、5000多個島嶼、14個陸上鄰國和6個海上鄰國
人文地理包含面很廣,包括人口,城市等,這里略說,詳細的會給你網站去查找。
人口:13億,自然增長率低,但基數大,增長快。
城市:多分布在東南沿海
城市化:起步晚,發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發展不合理
農業:北方旱田農業,南方水田農業。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其實就是十分落後),牧業主要為游牧業(也落後),
工業:這個比較復雜,更多資料還得去查。主要成就就是已經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
地域聯系:這里只說交通,特點是分布不均,東部稠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其他還有通信,商業,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這個你就知道比較落後就行了。
環境問題:這個沒有找到可以概括的特點。基本都是先污染後治理。
日本
亞洲東部,面積37.8萬,人口1.27億,亞歐大陸東側,太平洋中,海洋性季風氣候,有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河流短小,森林、硫磺、水能等較豐富,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匱乏。3/4為山地丘陵,平原狹窄,多火山地震。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擁有獨特的水田小型機械化生產。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等,以加工工業為主,因此經濟對外依賴大,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人力資源豐富,科技水平高。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
印度
大部分在10°N~30°N之間;跨熱帶、溫帶。地處印度半島,北與中國為鄰。地形:北為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地區差異大,迎風坡多,西北部稀少。耕地廣大,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棉花,黃麻,茶葉。煤鐵錳資源豐富,是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發展中大國。基礎工業發展迅速,新興工業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分布區有東北部的鋼鐵工業,加爾各答的麻紡和孟買的棉紡工業,班加羅爾的電子工業。它的軟體和航天工業十分有名。人口世界第二。
美國
位於北美洲中部和大洋洲(夏威夷),西靠太平洋,東臨大西洋,面積937萬,人口3億,本土48個州,兩個海外州,一個哥倫比亞特區。西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東部為山地,平原面積佔全國面積一半以上。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復雜多樣,東部有亞熱帶濕潤性氣候(要與亞洲的對比哦),煤鐵石油,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豐富,森林、草場豐富,資源耗費量大。其傳統工業主要分布在東北五大湖區,石油工業和航天工業分布在休斯頓,高新科技產業分布在舊金山(矽谷)。南北水運便利,因此東西向鐵路線發達。大西洋沿岸有許多優良海港。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穀物農業生產國(大豆)。擁有水稻的旱地直播技術。同時是世界上最發達、經濟實力最強、軍事實力的國家。汽車工業是其經濟支柱。
俄羅斯
地跨東西半球,亞歐兩洲,面積1708萬,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人口只有1.43億,集中分布在東歐平原上。地勢東高西低,70%為廣闊平原,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亞寒帶針葉林氣候),也有極地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氣溫南高北低,降水西多東少。區域流經伏爾加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水能豐富,但封凍時間長。貝爾加湖是世界最深的淡水湖。淡水資源,森林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煤、鐵、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豐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能夠自己的國家。其鋼鐵、機械、化學、核工業、宇航工業發達,輕工業落後。工業分布在莫斯科、聖彼得堡、烏拉爾、新西伯利亞,鐵路交通便利,有亞歐第一、二大陸橋。它的歐洲部分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就以鐵路為主,東西方向運量大。莫斯科是首都及最大城市,聖彼得堡是最大海港,第二大城市;摩爾曼斯克是著名的不凍港。它的農業機械化水平高,屬於商品穀物農業。以小麥,玉米,馬鈴薯為主,因為寒冷麵積很大,糧食產量少,甚至需要進口。
無恥要分,謝謝~~~~~:-D
6. 大洋洲地理概況有哪些
【概況】名稱大洋洲。
位置: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赤道南北廣大海域中。其狹義的范圍是指東部的波利尼西亞、中部的密克羅尼西亞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亞三大島群。廣義的范圍是指除上述三大島群外,還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新幾內亞島(伊里安島)等。面積:大洋洲陸地總面積約897萬平方千米,約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
地理區域:大洋洲有14個獨立國家,其餘十幾個地區尚在美、英、法等國的管轄之下。在地理上劃分為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幾內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六區。
【居民】人口2900萬。約佔世界人口的0.5%,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全洲65%的人口分布在澳大利亞大陸。各島國人口密度差異顯著。巴布亞人、澳大利亞人,塔斯馬尼亞人、毛利人、美拉尼西亞人、密克羅尼西亞人和波利尼西亞人等當地居民約占總人口的20%,歐洲人後裔約佔70%以上,此外還有混血種人、印度人、華人和日本人等。
語言:絕大部分居民使用英語,三大島群上的當地居民分別使用美拉尼西亞語、密克羅尼西亞語和波利尼西亞語。
宗教:絕大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少數信奉天主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
【自然環境】海岸線大陸海岸線長約19000千米。全洲除少數山地海拔超過2000米外,一般海拔在600米以下,地勢低緩。一般分為大陸和島嶼兩部分:澳大利亞大陸西部高原。海拔200?00米,大部分為沙漠和半沙漠,也有一些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脈;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北艾爾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6米,為大洋洲的最低點;東部山地海拔800?000米,山地東坡較陡,西坡緩斜。新幾內亞島、紐西蘭的北島和南島是大陸島,島上平原狹小,多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新幾內亞島上的查亞峰,海拔5029米,是大洋洲的最高點。美拉尼西亞的島嶼多屬大陸型,系大陸邊緣弧狀山脈的延續部分,各列島弧之間有深海盆和深海溝。波利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絕大部分島嶼屬珊瑚礁型,面積小,地勢低平,不少島嶼有由珊瑚礁環繞形成的礁湖,成為天然的船隻停泊地和水上飛機場。此外還有少量由海底火山噴發物質堆積而成的火山型島嶼,如夏威夷群島、帛琉群島、索羅門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等,地形特點是山嶺高峻,形勢險要,多天然掩護的良港。水系外流區域約占總面積的48%,墨累河是外流區域中最長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內流區域(包括無流區)約占總面積的52%,均分布在澳大利亞中部及西部地區,主要內流河均注入北艾爾湖。大洋洲的河流與其它洲比較顯得十分稀少,河流短小,水量較少,雨季暴漲,旱季有時斷流,大多不利航行,但所有河流幾乎終年不凍。大洋洲的湖泊較少,最大湖泊是澳大利亞境內的北艾爾湖,面積約8200平方千米,隨降水而變化;最深的湖泊是紐西蘭南島西南端的蒂阿瑙湖,深達276米。澳大利亞大陸多構造湖。紐西蘭除構造湖外,還有由熔岩阻塞河流而形成的堰塞湖。夏威夷島上則有火山湖。此外許多島嶼上有由珊瑚礁環繞而形成的礁湖。新喬治亞島上的礁湖是世界上的大礁湖之一,帛琉群島中的科梅科爾礁湖也很有名。
火山:澳大利亞東部和北部沿海島嶼是太平洋西岸火山帶的組成部分,大洋州陸上有活火山60餘座,僅美拉尼西亞就有30餘座。夏威夷島的冒納羅亞火山海拔4170米,是大洋州最高的活火山。
氣候:大洋洲大部分地區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除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外,其餘地區均屬海洋性氣候。絕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25?8℃之間。最涼月平均氣溫為北半球從夏威夷群島最北面向赤道由16℃遞增到25℃;南半球從南緯50°附近起向赤道由6℃遞增到25℃;紐西蘭的南島和澳大利亞東南部山區可達0℃以下。最熱月平均氣溫,北半球從夏威夷群島最北面起向馬里亞納群島附近,由24℃遞增到28℃以上;南半球從南緯50度附近起向澳大利亞西北部,由12℃遞增到32℃。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克朗克里極端最高氣溫達53℃,為大洋洲最熱的地方。澳大利亞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量最少的地區。夏威夷的考愛島東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2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較多的地區之一。新幾內亞島北部及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三大島群屬全年多雨的熱帶降水區,迎風坡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美拉尼西亞北部、新幾內亞島北部及馬紹爾群島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可達3000?000毫米,背風坡則僅1000毫米左右。澳大利亞北部和新幾內亞島東南沿海屬暖季降雨區,年平均降水量750?000毫米,暖季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50?0%。澳大利亞東南部及紐西蘭屬各月降水較均勻、但以冬季稍多的溫帶降水區,年平均降水量多在500?000毫米以上,個別地區高達5000多毫米。澳大利亞西南部和西南沿海屬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區,冬季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40-60%。
【自然資源】礦物礦物以鎳、鋁土礦、金、鉻、磷酸鹽、鐵、銀、鉛、鋅、煤、石油、天然氣、鈾、鈦和鳥糞石等較豐富。鎳儲量約4600萬噸,居各洲前列;鋁土礦儲量46.2億噸,居各洲第二位。
森林與草原:森林面積約占總面積的9%,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產松樹、山毛櫸、棕櫚樹、桉樹、杉樹、白檀木和紅木等多種珍貴木材。草原佔大洋洲總面積的50%以上,約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6%。
水利:水力蘊藏量約為13500萬千瓦,佔世界水力總蘊藏量的4.9%;已開發水力280萬千瓦,佔世界總開發量的1.8%。估計年可發電2000億度,約佔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的2%。
漁業:美拉尼西亞附近海域、澳大利亞東南沿海及紐西蘭附近海域為主要漁場,盛產沙丁魚、鱈、鰻、鯖和鯨等。
【經濟簡況】大洋洲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差異顯著,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兩國經濟發達,其它島國多為農業國,經濟比較落後。農業農作物有小麥、椰子、甘蔗、菠蘿、天然橡膠等。小麥產量約佔世界小麥總產量的3%,當地居民主要糧食是薯類、玉米、大米等。畜牧業以養羊為主,綿羊頭數佔世界綿羊總頭數的20%左右。羊毛產量佔世界羊毛總產量的40%左右。
工業:大洋洲的工業,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其次是紐西蘭。主要有采礦、鋼鐵、有色金屬冶煉、機械製造、化學、建築材料、紡織等部門。大洋州島國工業多分布在各自的首都或首府,一般比較落後,僅以采礦及農、林、畜產品加工為主,多為外資控制,產品多供出口。
旅遊業:近年來大洋州國家重視發展旅遊業。湯加、萬那杜等國家旅遊業收入可觀,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通大洋洲介於亞洲和南、北美洲之間,南遙對南極洲,是連系各大洲航線的必經之路。許多國際海底電纜均通過這里,海洋航運成為國與國、島與島相互交往的重要手段。陸上交通主要有鐵路和公路。公路總長100萬千米以上。鐵路總長46000多千米。內河航運里程約1000千米。有航線通達洲內各國和重要地區的首都和首府,同洲外各重要港口城市也均有聯系。
7.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有哪些並且把各個國家按地理位置的不同全部劃分出來謝謝!
大俠,你這題問的不明不白,叫人如何回答,再者,這題也忒大了點,不給個50分,估計沒人會回答的
8. 屬於大洋洲的,那麼美國是地跨北美和大洋兩洲的國家嗎
可以這樣理解。因為美國領土夏威夷州,從地理上屬於大洋洲。所以可以認為美國是一個地跨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