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的人文地理介紹
『壹』 歐洲西部法國自然,人文地理概括
歐洲西部
1 基本概況
自然地理特徵:
位置和范圍: 東半球西北部,亞歐大陸西部,包括歐洲的西半部,面積約為歐洲的一半。
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大西洋深入內陸
主要的半島有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和巴爾干半島
主要島嶼有大不列顛島和冰島等
主要內海有波羅的海
地形:中部的平原分布在北海和波羅的海沿岸,萊茵河以東叫做波德平原,以西為西歐平原
北部和南部山地分布較廣
冰川對地形的作用明顯
氣候:地中海氣候:分布在地中海沿岸 冬季溫和濕潤 冬季收西風帶影響,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影響
溫帶海洋性氣候:歐洲大陸西部 冬季溫和 夏季涼爽 全年濕潤
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內部 冬冷夏熱 全年降水較少
湖泊與河流:河網密布,水量豐沛,無長河,便利的河道航運網,多湖泊
人文地理特徵:
以白種人為主;人口稠密區沿煤礦和工業地帶分布,略呈十字形;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地區;城市人口比重大。歐洲西部是世界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對外貿易發達,德國居第一位。旅遊業發達。
『貳』 求歐洲各強國的人文地理介紹,多少都行,謝謝
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第四大國(國際匯率),以及國內生產總值第五大國(購買力平價)。從工業革命時期以後,德國一直是日益全球化的經濟的先驅,創新者和受益者。德國的經濟政策基於社會市場經濟的概念。德國是歐盟和歐元區的創始成員之一。憑借其在2012年1.516萬億美元的出口額,德國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出口額占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家輸出。在2013年,德國在全球取得了2,7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本輸出國。
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褐煤生產國。 德國還含有豐富的木材,鐵礦,鉀肥,鹽,鈾,鎳,銅和天然氣。 德國的能源主要來源於化石燃料,其次是核電,類似生物質能的可再生能源(木材和生物燃料),風能,水能和太陽能。
服務業約貢獻了GDP總量的70%,工業29.1%,農業0.9%。德國的多數產業在工業,特別是在汽車,機械,金屬和化工品。
德國是世界第四經濟大國。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汽車品牌賓士、寶馬、奧迪、大眾、保時捷都位於德國,著名汽車品牌歐寶也誕生在德國(現屬於美國通用汽車集團)。汽車生產量僅次於中國、美國和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之一。
魯爾工業區
雖然兩德統一已逾20年,但前西德地區的生活水平及人均所得仍明顯高於東德地區,而促進東德經濟整合及現代化的長期政策將持續至2019年,前西德地區每年約向前東德地區投入800億美元。德國政府於2009年1月批准規模500億歐元的刺激經濟方案,以避免部分產業衰退及所伴隨的失業率上升。
德國是世界貿易大國,同23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關系。德國產品以品質精良著稱,技術領先,做工細膩,但成本較高。德國出口業素以質量高、服務周到、交貨准時而享譽世界。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機械產品、化學品、通訊技術、供配電設備和醫學及化學設備。主要進口產品有化學品、汽車、石油天然氣、機械、通訊技術和鋼鐵產品。主要貿易對象是西方工業國,其中進出口一半以上來自或銷往歐盟國家。
『叄』 瑞典自然地理特徵
瑞典位於北歐來斯堪滴那為亞半島源
西北與挪威交界的漫長國界分布的是斯堪地那為亞山脈,總長度超過2000公里
東南部波羅地海沿岸為狹長的沿海平原,多湖泊
中部為山地與淺丘
屬於北歐文化
北美大陸大致地理面貌是西部為以洛基山為代表的山地,中部是以密西西比河平原為代表的大平原,平原從南部的墨西哥灣一直延伸到北部的哈的孫灣沿岸.東部是以阿巴拉契亞山和??(加拿大東部的高原忘記名字了)的高原的低山
屬於北美文化
南美西部為安第斯山脈,北部加勒比沿岸為低山和淺丘向南一點為廣闊的亞馬孫河平原
東部為世界第一大高原——巴西高原
南部為拉埔拉塔河平原
屬於拉美文化和印第安文化
『肆』 比較好的關於世界地理介紹的書
圖書名稱:世界地理全知道(超值白金版)
圖書詳細描述:編輯推薦全書分為宇宙與地球、非洲、亞洲、大洋洲、美洲(南美洲和北美洲)、歐洲6個部分,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屬地的地理特徵、自然資源、經濟、習俗、交通、教育、旅遊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多角度解讀世界自然和人文地理。書中設置了「國家概況」、「歷史年表」等相關欄目,對世界地理知識加以延伸拓展,力圖使繁雜的地理知識形成一個系統、科學的有機整體,方便讀者學習掌握。全書收錄了400餘幅精美圖片,包括自然奇景、都會名城、文化勝跡、水底世界、文化遺址等,圖文並茂,相得益彰,使讀者獲得愉悅的視覺享受和廣闊的想像空間。該書功能性強、信息豐富、體例簡明,各部分的編排注重內在聯系和邏輯次序,詳實的數據、簡明的國家概況和歷史年表,直觀明了,便於讀者快速翻閱查找。 內容簡介本書為讀者打開一扇快速認識和了解世界的窗口,是一部幫助讀者快速學習和掌握世界地理知識的工具書。全書分為宇宙與地球、非洲、亞洲、大洋洲、美洲(南美洲和北美洲)、歐洲6個部分,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屬地的地理特徵、自然資源、經濟、習俗、交通、教育、旅遊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多角度解讀世界自然和人文地理。並設置「國家概況」、「歷史年表」等相關欄目,對世界地理知識加以延伸拓展,力圖使繁雜的地理知識形成一個系統、科學的有機整體,方便讀者學習掌握。同時,本書配入與文字內容相契合的精美圖片,通過與版式的有機結合,讓地理知識變得親切,陪伴讀者開始一次愉快的讀書之旅,輕松獲取世界地理知識。 目錄宇宙與地球簡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非洲概況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馬里幾內亞比索幾內亞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尼日奈及利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查德中非蘇丹衣索比亞索馬里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盧安達剛果(金)剛果(布)加彭安哥拉尚比亞莫三比克馬達加斯加塞席爾模里西斯辛巴威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厄利垂亞聖赫勒拿留尼汪島亞洲概況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寮國越南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尼泊爾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阿聯酋阿曼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以色列塞普勒斯土耳其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亞塞拜然喬治亞大洋洲概況紐西蘭澳大利亞吐瓦魯薩摩亞湯加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萬那杜斐濟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吉里巴斯新喀里多尼亞瓦利斯和富圖納美洲概況力口拿大美國格陵蘭墨西哥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古巴牙買加海地多米尼加波多黎各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安地卡及巴布達多米尼克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開曼群島美屬維爾京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安圭拉蒙特塞拉特瓜德羅普馬提尼克荷屬安的列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厄瓜多秘魯巴西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歐洲概況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冰島法羅群島愛爾蘭英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德國法國摩納哥瑞士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波蘭斯洛伐克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義大利聖馬利諾梵蒂岡斯洛維尼亞馬爾他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黑山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希臘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俄羅斯 書摘插圖非洲概況交通運輸非洲是世界交通運輸業比較落後的一個洲,還沒有形成完整的交通運輸體系。交通運輸系統(尤其是鐵路)主要是為重要產品出口而建設的,而非用做國內各地區間的交通。非洲經濟的發展嚴重受到交通狀況的制約。非洲的主要天然資源大都藏於內陸,若沒有鐵路運輸系統,很難開發。然而在非洲大陸建設鐵路,必須克服非洲特有的險峻坡度及濕熱氣候,這些特點使得建築鐵路既困難且昂貴。除了非洲最南部,非洲是世界少數幾個鐵路系統不足的地區之一。公路非洲的公路系統也不發達。許多道路,不是崎嶇小道便是黃泥小徑,在雨季里根本無法通行。目前發展的目標便在於減少維修黃泥道路方面所花費的金錢和人力,而增加更多的資金、人力以興建柏油路、混凝土路或其他材料所鋪成的道路。另一目標是發展支線,以消除鄉村間的隔閡。水運非洲內陸的水路利用率不高。非洲為高原地形,近海岸處遭海水侵蝕,情況嚴重,因此河道下游產生了不少的急流和瀑布,再加上降雨量變化莫測,使水位波幅很大,限制了河流的利用。非洲的海港較其內陸運輸系統優越,好幾個比較好的都在南部非洲,如西海岸的洛比都和東海岸的馬布多。洛比都有鐵路與內陸的銅、鈷礦中心相連,馬布多也有鐵路與約翰內斯堡附近的工業區相連。馬布多和開普敦之間的南部海岸的港口天然條件不很好,港口擴建尤其是建造大型防波堤則需要龐大的資金,而西非和東非的南部地區擁有一些優良的天然港。空運非洲的航空事業和空運系統與世界其他地區同時發展,並且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進一步擴充,以彌補鐵路、公路系統的不足。人口非洲人口2005年已達到8.5億。人口分布極不均勻,整塊大陸有30%是人煙稀少的沙漠,而大量人口則集中在尼羅河谷下游地域、維多利亞湖附近和幾內亞海岸中部。另一方面,撒哈拉南部與林波波河北端就很少有人口密集的城市。西非的尼日河灣帶和瀕臨幾內亞海岸的約魯巴蘭有密集的傳統都市,其聚居年代較歐洲人的到達早好幾世紀。而其餘各地,人口大舉遷至城市則是近年來的現象。傳統非洲主要是由定居於小村的村民、游牧與半游牧民族構成的。非洲的總人口密集略高於世界平均數的一半,可見非洲並非人口過多,但因許多地區土地貧瘠,加上雨量不定,限制了土地的功能,因此無法滿足人口增加所需的生產力。到了20世紀,生態學的節育無法遏止不斷上升的人口數量,1960年後,人口增長速度之快更是超過了糧食產量的增長速度,造成大規模的貧窮,嬰兒死亡率高出世界數據4090,平均壽命仍只有50歲,國民平均生產總值不超過世界的1/4。如果非洲的人口增長不加以節制,而繼續以每25年增加2倍的速度增長,那麼非洲將面臨空前的赤貧和動亂。種族與民族非洲大陸有許多不同的民族、語言和文化。人口最多、分布最廣的首推次撒哈拉非洲的「純種黑人」,即森林地區尼格羅人。他們的皮膚呈棕色或黑色,頭發呈黑色且捲曲,鼻子寬扁,嘴唇外翻,身高差異頗大,但都高於150厘米。常被歸為森林地區尼格羅人變種的是尼羅亞種,身材較為高瘦,鼻子較窄,嘴唇較少外翻;他們主要居住在大湖和東部蘇丹區,經常與鄰近的森林地區尼格羅人混居。在赤道非洲森林區內與森林地區尼格羅人混居的是匹美人,他們與森林地區尼格羅的主要差異是平均身高低於152厘米。另一個種族是西南非的布希曼人種(亦稱開普人種),人口較少,以桑人(亦稱布希曼人)和科伊科伊人(亦稱何坦託人)為代表。桑人平均身高略高於152厘米,皮膚微皺,膚色呈較深的黃褐,頭發短黑且相當捲曲。大部分北部非洲人的體型屬高加索人種體型。次撒哈拉非洲的高加索族近代才自歐亞移入,仍不能視為土著。有許多非洲人,如西非撒哈拉南方的富拉尼人與承繼尼格羅和高加索祖先特徵的索馬里人,他們可能完全被視為混血種族。語言非洲是世界上語言種類最多的大陸,根據各種權威的估計,獨立的語言約為800至1000多種,主要分為4種語族,即亞非語族、尼爾一科多芬語族、尼羅一撒哈拉語族、科伊桑語族。北非語言比較統一,從埃及到茅利塔尼亞都是阿拉伯語居統治地位。最重要的方言分界線在埃及一蘇丹方言諸變體與馬格裡布方言諸變體(利比亞往西)之間。與馬格裡布諸方言混雜在一起的有柏柏爾諸語言,主要集中在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向東分布到埃及西部的錫瓦綠洲,往西到塞內加爾一茅利塔尼亞邊界,南至撒哈拉南部邊緣。撒哈拉南部的非洲語言情況更為復雜。除最南端的科伊桑諸語言(布須曼語和霍屯督語)外,整個非洲南部的1/3地區都是密切相關的班圖諸語言。班圖語和非班圖語交錯分布在班圖語區以北,從喀麥隆經薩伊北部,再穿過烏干達到肯亞地區。在英語、法語以及少部分葡萄牙語被多數非洲人引用為第二種語言之前,有些非洲地區就已添進了外來語的慣用法,這些語言統稱為「洋涇浜語」,有利於大地區中商業和其他溝通的進行。斯瓦希里語為其中一支,隸屬剛果一科多芬語系中的班圖語。其他地區的語言,如彭巴語、恩加拉語、剛果語(赤道非洲的班圖語支系)、豪薩語(西非的亞非語之中查德支系的一支)、曼丁哥語等也都屬於洋涇浜語。宗教非洲土著宗教的第一個特徵是多樣性,這遠超過它的語言。在非洲,幾乎每個部落都發展出自己的信仰體系和禮教,且無法刻意向其他社會流傳,這與它們特有的文化息息相關。不過在許多地區,這些體系已被源自中東的伊斯蘭教與基督教所取代。非洲宗教的第二個普遍特徵是造物主的信仰。人們用各種儀式、禱告和祭祀去取得造物主的關心與幫助。由於宗教深入社會和人民生活,且是日常活動極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少數社會有類似教堂的組織,專任牧師與佈道亦不多。牧師、預言家、造雨者、治療者通常只是世系或社會上獲特殊宗教技能的成員。有些社會里,他們可能就是國王或酋長,而其他的社會里則是由專業人士各司其職。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在非洲均有很長的歷史,信仰人數也不少。根據《世界基督教網路全書》的計算,非洲約45%人口屬基督徒,42%為伊斯蘭教徒,12%堅信「部落的」宗教。但在任一區或國家內,其比例可能與整個非洲大陸比例相差很大。在三大宗教傳統中,伊斯蘭教似乎是最占優勢的,因為它並不要求徹底改變人們的傳統人生觀。再者,鑒於基督教主流難以脫離與殖民主義息息相關的「歐洲宗教」的影響,伊斯蘭教就更能獲得非洲人的支持。文化藝術非洲大陸是人類最早的發源地之一,在漫長的歷史的長河中,勤勞的非洲人民也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由於非洲地域遼闊,居住著眾多歷史、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民族和部落,因此,他們創造的藝術作品也呈現出多種多樣的風貌。總的來看,在非洲西部幾內亞灣一帶,其雕刻藝術在世界美術史中放射著耀眼的光芒,而非洲黑人部族創造的面具、岩畫、壁畫以及建築、樂器、舞蹈等,更是充滿原始性與神秘性,給人無盡的遐想。我們甚至可以用激情奔涌的熱烈、恣肆率性的強悍、天真自然的樸拙、神秘莫測的深邃和酣暢明快的顯達,來描述包括繪畫、雕塑(陶塑、銅像、木雕、牙雕等)、面具以及建築、匠心獨運的實用造型和裝飾圖案在內的整個非洲藝術的感性魅力。 ……
『伍』 瑞士的介紹視頻!(人文地理)在線等!
http://ke..com/view/2773.htm?fr=ala0把網路看了也能了解瑞士這內個國家,容
『陸』 丹麥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
【國花】 紅三葉草(豆科)【國鳥】 白天鵝 【面積】 4.31萬 平方公里(不包括格陵蘭和法羅群島)。 【人口】 541.1 萬人( 2005 年 1 月),丹麥人約占 95 %,外國移民約占 5 %。 官方語言為丹麥語,英語為通用語。 86.6 %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 0.6 %的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 【首都】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 Koebenhavn ),人口 50.2 萬( 2005 年 1 月)。 【國家元首】 女王瑪格麗特二世( Margrethe II ), 1972 年 1 月 14 日 即位。 【貨幣】丹麥克朗簡況】 位於歐洲北部,日德蘭半島上。南同德國接壤,西瀕北海,北與挪威、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線長 7314 公里 。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約 30 米 。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 1 月- 2.4 ℃ , 8 月 14.6 ℃ 。年均降水量約 860 毫米 。 【政治】 2004 年丹麥政局穩定,執政兩黨自由黨、保守黨合作良好。政府繼續在醫療衛生、養老、移民及稅收等領域深化改革,推出地方行政改革方案,並於 10 月調整內閣成員。主要反對黨社民黨力量有所恢復,民調支持率止跌,但政治主張缺乏新意,無法對現政府的執政地位形成有力挑戰。 2005 年 2 月 8 日 ,丹麥舉行全國議會選舉。在極右的人民黨支持下,自由黨和保守黨再次組成兩黨聯合政府。 【資源】 自然資源較貧乏。除石油和天然氣外,其他礦藏很少,所需煤炭全部靠進口。北海大陸架石油蘊藏量估計為 2.9 億噸,天然氣蘊藏量約 2000 億立方米。 1972 年起開採石油, 2000 年產油 1773 萬噸,為歐洲第 3 大石油輸出國。探明褐煤儲量 9000 萬立方米。森林覆蓋面積 48.6 萬公頃,覆蓋率約 10 %。北海和波羅的海為近海重要漁場。 【工業】 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 2003 年工業總產值達 5423.7 億丹麥克朗,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38.9% 。從業人數 42.3 萬,占就業總人數的 15.3 %。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加工、機械製造、石油開采、造船、水泥、電子、化工、冶金、醫葯、紡織、傢具、造紙和印刷設備等。產品 60 %以上供出口,約占出口總額的 75 %。船用主機、水泥設備、助聽器、酶制劑和人造胰島素等產品享譽世界。企業以中小型為主。主要工業部門產值如下(單位:億克朗): 農業】 農牧業高度發達。近年受歐盟共同農業政策影響較深,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份額逐年下降,但在外貿中仍占較大比重。 2003 年農牧業總產值(包括漁業、林業)為 644.93 億克朗,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 4.6 %。農牧結合,以牧為主,蓄牧業、林業產值 606.12 億克朗,占農業總產值的 94 %。有耕地 265.8 萬公頃,農場 4.86 萬個,從業人員 10.1 萬,占就業總人數的 3.6 %。農業科技水平和生產率居世界先進國家之列。農畜產品除滿足國內市場外,約 65 %供出口,占出口總額的 10.6 %,豬肉、乳酪和黃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丹是世界上最大的貂皮生產國, 2003 年有貂場 1998 個,產貂皮約 1220 萬張。
『柒』 有沒有介紹全世界各個國家人文、地理、風光的視頻或記錄片
藍色星球 冰凍星球 地球最壯觀的景色 地球的力量 紐西蘭:神話之島 黃石公園 太陽系的奇跡 大堡礁 美麗中國 人類星球
『捌』 北歐有哪些國家它們分別主要講哪種語言
關於北歐的定義:
由於中國國家權威部門從未拿出過系統解釋,很多國人無法明確北歐的概念,混淆濫用「北部歐洲、北歐、北陸、北廷、斯堪的納維亞」等專有名詞的現象嚴重。我網在此做系統介紹,以填補中文界空白。
北歐([英]Nordic Europe)是政治地理名詞,特指北廷理事會的五個主權國家:丹麥、瑞典、挪威、芬蘭、冰島。
北部歐洲([英]Northern Europe)
(1)作自然地理名詞,泛指歐洲北部,包括阿爾卑斯山以北整個歐洲地區。
(2)作人文地理名詞,特指西歐北部,包括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奧地利和北歐五國。
斯堪的納維亞([英]Scandinavia)
(1)作自然地理概念,定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包括丹麥、瑞典、挪威和芬蘭北部。
(2)作語言和人類學概念,定指斯堪的納維亞語支,包括丹麥、東挪、西挪、冰島、法羅和瑞典語種和民族。
北廷([英]Nordic Council)是政治名詞,定指北廷理事會國家。正式成員主權國5個:丹麥、瑞典、挪威、芬蘭和冰島。正式成員地區3個:法羅、格陵蘭、奧蘭。積極合作夥伴3個:愛沙尼亞、拉托維亞和立陶宛。
北陸([英]Norden)是人文地理名詞,泛指北廷國家的所有領土,包括北歐五國和波羅的三國,外加格陵蘭、法羅群島和挪威在南北級的領地。通連在一起,只考慮地界范圍,可以得出:北陸約等於北廷包括北歐再包括斯堪地納維亞再包括瑞典北部歐洲再包括北歐再包括斯堪地納維亞再包括瑞典資料表:北廷七地基本國情表
序:人口
國地 面積 人口 官方語言
瑞典王國 449964平方公里 890萬 瑞典語
丹麥王國 43080平方公里 530萬 丹麥語
芬蘭共和國 337032平方公里 510萬 芬蘭語和瑞典語
挪威王國 386974平方公里 442萬 挪威語
冰島共和國 103106平方公里 27萬 冰島語
格陵蘭 2175600平方公里 5萬 格陵蘭語和丹麥語
法羅群島 1399平方公里 4.6萬 法羅語(通用丹麥語)
奧蘭 1527平方公里 2.5萬 瑞典語和芬蘭語
『玖』 挪威 最著名人文地理 標志
挪威的標志性建築是奧斯陸大教堂 跳雪台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如
今它已成為挪威的標回志性建築,每答年都有約100萬人來此參觀。跳雪台
旁就是滑雪博物館,它全面介紹了4000多年來滑雪及滑雪運動變遷發展的歷史。
『拾』 人文地理的介紹
《人文地理》是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推出的一個紀錄片放映時段,主要播放全國各省市電視台製作的優秀紀錄片,突出濃郁的地域人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