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貴州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貴州

發布時間: 2021-02-21 17:42:11

⑴ 樹莓月餅吃著怎麼樣

樹莓月餅吃著不怎麼樣?因為那樣的月餅又甜又可口,但是吃起來會讓人比較膩

⑵ 北京風物發現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風物發現官是中國國家地理道風物孵化平台,致力於中國各地域地道風物版的發現和傳播權,隸屬於北京誇克香農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可以將身邊發現的好東西,快捷的傳遞給風物發現官項目組;他們也將用我們的內容能力、互聯網產品方式、推廣渠道對其進行廣泛傳播賦能,服務於新經濟形勢下民眾消費升級訴求; 公司創建者是一群在中國國家地理工作過的年輕人,有著深厚的互聯網專業背景。
法定代表人:柳科
成立時間:2016-11-01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溫泉鎮中央檔案館西側(原溫泉鎮農業服務中心辦公樓)466號

⑶ 地理文創是什麼意思

文創」是指文化創意,以文化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整理相關學科、利用回不同載體而構建的再造與創新答的文化現象。

但現在也用「文創」意指文化創意產業,指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藉助於高科技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產生出高附加值產品,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產業。

文化創意在如今已不是新鮮話題,其主要體現是在創意的活動中發現並創造新的審美趣味和審美價值,從而促進經濟和社會變革。我國正在蓬勃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不斷在與其他產業加速融合,並與數字經濟時代的生活方式相結合,這將生發許多新模式、新業態。

⑷ 貴州安順,如何在小吃攤上打出了一片「美食天地」

貴州是什麼味道?
如何定義「貴州味道」,是個難題,因為它遠不止大家熟知的「酸」和「辣」。
從地理上看,貴州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是與中央政權遙遙相對的「化外之地」,這里世居的也多是非漢族群,所以把黔味道的底色說成是少數民族風味,並不為過。 貴州味道豐富又獨特,卻並未以「黔菜」之名揚名,除了它的菜色深受周邊省份的影響,更是因為貴州菜沒有發展出獨一無二的烹飪技藝。「菜系」的核心和靈魂,是處理食材的烹飪方式。
位於西南邊陲之地的貴州,雖然本是烹調之技貧乏的地方,卻恰被幾個菜系大省環繞,川菜的麻辣鮮香、湘菜的燒臘勁爽、粵菜的清烹淡調,隨著阡陌交通在黔地形成了口味的交匯。同時,貴州作為移民大省,不同時期的移民潮相互作用從根本上造就了「黔菜」的特質——融合,這是一種美味不問出處,口味海納百川的特質。
如果想體驗「黔之味」這種生於阡陌交通的特質,那麼位於黔中的安順,或許是你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1.自帶商業光環的安順小吃
安順商貿發達,當地的小吃因此繁復多樣。安順建城於明朝,地理位置處於「扼鎖滇黔」,是滇黔主要通道的要塞之地,安順逐漸成為貴州全省的重要商埠,被稱為「貿易之冠」。清人吳其濬在《滇行紀程》描繪了當年的圖景——「安順府城圍九里……賈人遠集,遠勝貴陽」。
等到民國,貴州開放煙禁,倡種鴉片,為此,川、湘、粵、桂等販煙大商雲集安順,安順一躍成為了大型物資集散地,據《續修安順府志》記載,「四通八達,商賈輻輳,紗羅綢緞,光怪陸離;洋貨足頭,爭奇斗艷;商業之盛,甲於全省。」
商業的活躍推動了安順商圈格局的形成,「自城門至大十字鍾鼓樓,街長里余,寬三丈余」,往北三處,「一通蔣衙街,二通望春台,三通儒林路」,往南四口,「一通曹家街,二通碧漾灣、三通顧府街,四通同知巷」,安順小吃就在商圈內生發、興盛和傳播,這些小吃點心,其實是食客無數張挑剔的嘴試驗出來的。
2.「貴陽的穿著,安順的吃喝」
安順小吃之密集,連省會貴陽都要禮讓三分。顧府街頭看似低調的幾家粉面攤,說起來個個都有幾代人的傳承,每一家都算得老字型大小。
走遍安順城的最好方式就是:吃過去。當然,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想法,每個來到安順舊城的遊人,都想試試「過街調」,從街這頭吃到街那頭,從這條街吃到那條街,逍遙又自由。
裹卷是安順的經典冷食小吃,食客可自選四種秘制辣椒醬。番茄肉沫醬入口時,先是粉皮爽口的涼,繼而是餡,被裹起來的酸蘿卜、綠豆芽、酥黃豆都是極為爽脆的食材,甜辣里還有一點酸,唇齒之間都覺得輕松爽快。更辣幾分的泡椒風味裹卷,整體口味延續了清爽的味道,辣椒醬濃郁的香辣略帶霸道地轉悠了一圈,讓人必須接連吃好幾個,才能罷手。
裹卷以一口就能吃進嘴裡的大小為宜,但也隨著市場需求,出現更能飽腹的大尺寸裹卷,也可以自己搭配米皮的配菜和醬料。
在路邊不起眼的角落裡,總有一汪油鍋燒得正沸騰。雞蛋糕被炸得個個金黃酥脆,讓人忍不住拿起一個熱氣騰騰的糕,就想直接往嘴裡送。但是這雞蛋糕,需淋上辣醬和折耳根食用,才算是吃對了。
油炸雞蛋糕原產於鎮寧,製作起來像是「三明治」:先是用大米、黃豆漲發後摻入米飯、粉絲末,然後搗磨成漿,裝入金屬六邊形模具,填入餡,再裝漿後,炸至金黃後取出,脆殼金黃,內瓤雪白。
安順小吃走的一貫是富油重辣的路數,卻毫無上火、粘牙之氣。由於受東南季風的影響,即便是最冷的一月,安順最低溫也維持在4攝氏度。冬無嚴冬,夏無酷夏的環境,塑造了安順小吃冷、熱兼具的格局,熱食聚而食之,大汗淋漓,冷食鮮腴爽口,痛快至極。
3.米和辣的花樣結合
安順小吃有兩大靈魂——辣椒與米。
在外地無法復制安順小吃的原味,有一大原因是辣椒的新鮮度受損。在安順,若是辣椒做不好,小吃牌子也立不牢。
以辣椒為食材衍生的各種佐餐調料,是安順小吃的靈魂所在。可以說,每一家老字型大小的辣椒醬都是獨家秘方,味道各有千秋。自釀辣椒,對於安順人來說並不是難事。每年八九月份,趕上朝天椒、野青椒上市,城內家家戶戶就開始用最傳統的方法製作「糟辣椒」。
「糟辣椒」,是貴州「剁椒」的叫法,取來新鮮辣椒,加生薑、蒜瓣、生花椒等輔料手工剁碎,再放入鹽、糖、白酒調味,放入壇子里腌制。經過半年的靜置發酵,到了年底,壇子內的糟辣椒釋放出了一絲酸辣的香氣,就算是成功了。
安順人對麵食的興趣總是差了幾分,研究各種米食倒是興致勃勃。無論是米漿,還是米粉,講求的都是一個新鮮,當地歷來發達的食品輕工業,晝夜不息地運轉,為城內每一張挑剔的嘴源源不斷地供應食材。安順有碾米業、米粉業、豆粉業、豆腐業等數十種,碾米業使用礌石把稻穀碾製成米,或藉助水力碾米,養活了全城千餘米工。米粉業以米磨製成米粉,所制的粉條細勻精潔,最適應小食。
糍粑是貴州最常見的食物,原料都是糯米,大致可以分為現吃、火烤、油炸三類,現吃,就是把糯米飯舂成糍粑後,放在帶溫度的鐵鍋里,揪成小團,包上甜咸餡,一邊揪一邊吃。火烤的有白片糍粑,不包餡,切片後烤熟,敷上黃豆面即可食用;豆沙粑,顧名思義,內包豆沙餡兒,呈扁圓形;油炸的糍粑,有片糍粑、片糕粑、豆炒粑。
清明粑是當地人對清明草和米面的高級發揮,師傅取來糯米面和粳稻米面,加上清明草、水開始和面,兩種米的結合,中和了過度糯粘,又帶著一絲女子的溫柔。我吃的清明粑是豆沙餡,咬下去半口,豆沙的氣味飄出來,吃得急了,香氣蔓延到鼻腔,直直地甜到人心底,是一種平實又帶著點活潑的甜味。西南人更喜咸餡,用糟辣椒搭配肉末豆腐乾。
還有一道富有創意的晨間小吃,叫做「油炸粑稀飯」,將米和油藝術性地混煮,再加上一勺黔中特產「引子」,粘稠濃郁的稀飯與摻了米香味的熱油,安慰了一大早空虛的腸胃,油炸粑則保持了它的酥脆香濃。
4.安順人的生活,從餐桌上開始
消費生活讓安順的食物一點一點金貴起來,也養出了安順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生活熱情。清末民初時,安順的餐飲業開始飛速發展,《續修安順府志》載:「市場繁榮,大異往昔。商人獲利頗豐,生活日趨奢靡;以筵席論,過去不過盤盤菜、八大碗、蹄筋頭,今則為海參席、魚翅席、燒烤席。」
不論哪個階層,但凡願意講究的人家,女主人都有一身好廚藝。一年四季,皆制應節小食,三月三做清明粑,四月八吃糯米飯,九月重陽打糍粑,臘月初八又該熬臘八粥,食之有味,清歡無限。
戴明賢曾在《一個人的安順》中提到安順小城的市井之聲,「三更前後,市聲俱寂,獨有『炒米糖開——』的叫賣聲」,此外也有零星的幾家面館營業,在長夜中安靜地吐露出白汽,等到天稍亮一些,「賣甜酒——」,「印拓粑混糖粑!」,「熱——糕粑——啦!」伴隨著一聲聲叫賣,天際變成青白色,日光逐漸晃眼,安順舊城越發熱鬧起來,溜達到東大街一帶,尋著聲和味,便可找到絕好的早餐館子。
安順人還有一套逗趣兒的早餐「行話」,多放食油稱「漫子足」,不要辣、蔥叫「免紅」、「免青」,湯多叫「湯寬」,連湯匙和筷子都有別稱——「鴨子」和「蒿桿」。
安順的早餐也有明顯的融合特質。破酥包是雲南點心,但在安順也遍地開花。只有趕早才能買到剛出爐的包子,趁著熱乎勁兒咬開一口,能看到一層層酥皮,配合豬肉咸餡,入口即化,口齒生香。裹卷也是在安順街頭最常見的小吃,一般論盒賣,回家路上隨手買上一盒,帶回家老少咸宜。
每天清晨,到儒林路吃早飯總是不錯的選擇。老街上的青石路面,被時間磨得圓滑可鑒。只要有琳琅小吃的日子,小城就永遠保持著氣定神閑,古樸平和的姿態,一如歲月本身。
原文取自《地道風物·貴州》有增減、改動

⑸ 被外地遊客眼中低估的是浙江的哪一座城市

對於很多外地遊客來說的,說到去浙江旅遊,首先會想到去杭州,寧波,溫州這樣省內的“大城市”去看看,又有多少人會想到去紹興旅行呢?有人說在浙江,紹興只能算個“二線城市”,知名度不及杭州,城市地位不及寧波,經濟發展不如溫州。紹興顯然一直在被低估,但是真正了解紹興這座城市的人都知道,其實真實的紹興遠比遊客想像中厲害得多。

紹興是座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古城,雖然看起來不顯山露水,且一直在被低估,甚至在外地遊客眼中有點平庸,但是曾經輝煌的紹興城,又豈是當時的杭州,寧波,溫州能高攀得起的?紹興,其實遠比外地遊客想像中厲害得多!您說呢?

⑹ 《秘境廣西》觀後感300字作文

潿洲島的火哥采撈淺海下的海蒿子,無形中為弱小的珊瑚蟲掃清生存障礙;潛水教練檸檬在尋找「洞潛」最理想的訓練場所;白頭葉猴為了生存進化出特殊的胃囊……《秘境廣西》的第一集《天饗》,很像當年《舌尖》的筆調,一開場就牢牢吸引觀眾的目光。「廣西是中國飲食最復雜的地方。兩部《舌尖》都故意迴避了廣西的內容,是因為當時我就已經知道中央電視台要跟廣西合作拍攝《秘境廣西》,所以特別留著廣西美食,憋大招。」8月25日,陳曉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盡管故意「繞道」,但對於廣為吃貨們喜歡的「螺螄粉」,陳曉卿還是把它的製作工藝放進了《舌尖》。
作為《舌尖》的總導演,陳曉卿對廣西的美食情有獨鍾,多次來過廣西之後,長居北京的他幾乎成為廣西美食的「代言人」。「在北京東四環的老唐家螺螄粉,粉和湯都不錯,酸筍和鴨腳更好,遺憾的是每次去,燒田螺都是賣完,看著鄰桌吃此物有滋有味,不由懷疑了一下自己的人品」、「廣西大廈那蘭酒家有純純的廣西風味,啤酒魚﹑黃燜雞﹑八渡筍爆肚絲﹑桂林米粉都很地道」、「侗族打油茶很有意思,老茶葉,配黃姜﹑鮮蒜﹑花生等,放在生鐵鍋中,用茶樹棍慢慢翻炒,味道澀﹑苦﹑甜﹑香。潘家園廣西大廈有現做的,10元一碗。吃油茶有癮,且解酒」……這些令人垂涎的文字,都是陳曉卿寫在自己微博上的,為不少吃貨指明了一條道路。
甚至於對南寧本地的美食,陳曉卿也是了如指掌。他告訴記者,「在思賢路上,桂林米粉、螺螄粉、老友粉……密集轟炸,各種口水各種受不了啊。有一次我選了一家八珍粉,大把胡椒酸辣椒一放,哎呀那個爽。」他還透露「我們全家都是空心菜控」。「在廣西拍攝《秘境廣西》時,我吃過最好的空心菜是廣西博白的,半人高,那叫嫩!一根菜,抓中間,輕輕一顫,兩端齊手而斷!用桂林的花橋腐乳烹炒,人間絕品。」
值得一提的是,也因為陳曉卿的建議,《秘境廣西》的拍攝,與《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的廣西尋訪,幾乎同步進行。目前不管是《秘境廣西》,還是《地道風物·廣西》,關於廣西的這兩個作品,都向觀眾和讀者呈現出了一個不為人所知的美好廣西。很多網友留言表示:「沒想到廣西有那麼豐富的資源和美味,現在最想做的就是背起行囊,到廣西走一走,看一看,大吃大喝。」[1]

分集簡介
編輯
第一集《天饗》
山的國度,水的沃土。廣西,群山環抱的盆地之家。山和海之間,無數人類與自然攜手造就的秘境,正等待著我們。天饗,上天的饋贈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潿洲島的火哥采撈淺海下的海蒿子,無形中為弱小的珊瑚蟲掃清生存障礙。紅樹林、珊瑚礁共同護衛陸海之間的隱秘之地。潛水教練檸檬在尋找「洞潛」最理想的訓練場所;白頭葉猴為了生存進化出特殊的胃囊;七百弄農民唐奇美在最深的窪地中絕境求生;都安東廟鄉農民韋至奉練就藤編手藝;樂業飛貓探險隊的洗飛勇敢挑戰天坑、地下河;桂平白石山農民陳永江用特殊方法培育珍貴葯材;浦北縣農民容家良熟悉物候時令,收獲大地饋贈的紅椎菌。廣西人尋找、發現一處處不曾到達的秘境。決心與勇氣,推動生活在這塊地域上的人們,不斷向前。
第二集《物華》
八山一水一分田,廣西氣候溫熱,但耕地稀少。為了收獲自然的賜予,勞作者的耕耘格外講究。東蘭縣武篆鎮農民黃語劍用傳統方法種植稀有稻種「墨米」;賓陽縣手藝人鄒玉特和胡廷旭一家人,早早就為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扎制「炮龍「;潿洲島漁民康哥勇於挑戰,試驗養殖珍珠貝;靈山縣退休園藝師用技術提高荔枝產量;藤縣古龍鎮農民莫藝苦心鑽研,十年磨一劍,為八角樹高產學會了嫁接術;桂平市石咀鎮稻農楊炳友精準把握農時,趕在洪水到來之前收獲稻穀;玉林市牛巴點老闆楊三姐繼承家傳手藝,堅持手工製作牛肉巴;平南縣果農何世全與時間賽跑,搶占商機,把最新鮮的石硤龍眼運到深圳水果市場;橫縣茶商梁巧恩不怕挫折,開發高端茉莉龍井茶。正月初十的賓陽炮龍節里,人們沉浸在農耕時代的娛樂意境中,其樂融融。廣西這片土地上,農人從不吝嗇對賜予他們食物的天與地,表示感恩。
第三集《人和》
每一寸土地都曾點燃人們的想像。根植於山水之間,得益於自然的啟示,廣西人用雙手營造出屬於自己的秘境。欽州陶藝師黃亞男追求完美,在創作中期待屔興陶「窯變」的出現;融水大苗山蘆笙師杜慶仁升華手藝,創制新蘆笙;三江縣「掌墨」師傅石萬春,傳承匠人絕技,不用圖紙,不用鐵釘,讓木樓聳立山水間;全州老農唐以金潛心琢磨,以一己之力復原古宅院,圓了夢想;桂劇演員袁傑,傳承「打棍出箱」絕活,精益求精;南丹白褲瑤女孩陸秀珍努力學習染布、刺綉;巴馬瑤族女孩覃媛媛勇於挑戰自我,成為射弩好手;桂林髹漆師王伯楊依靠悟性,無師自通,鑽研古老髹漆工藝。廣西大地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無論山野鄉村、喧囂都市,從生活中誕生的藝術,總能連通昨日與今天,讓我們的心靈富足安穩。

⑺ 「山水之城」貴陽,包裹著多少令人神往的市井氣

貴陽有著西南城市常見的享樂精神,市井之間永遠浮動著一種活潑氣氛。來到這里的人很難不受到其感召。街頭行人商販的嘈雜聲,像是在大聲宣示著這是一座屬於市井的城市。
與城裡噴鼻的生活香氣截然相反。如果你驅車向城外走去,不管是哪個方向,半個小時之內總能看到好風景。山水景與煙火氣的有機統一,使人錯愕,摸不準這座城市的脈搏。
貴陽確乎就是這樣一座山水幻城。
1.貴陽,生氣撲面而來
貴陽人能夠24小時不間斷地吃喝玩樂,凌晨兩三點還在堵車。夜宵落幕的時候,早餐鋪子也開張了。
畫家董重在一篇博客里寫道:「這是我的城市,貴陽。多陰雨,夏天涼爽,冬天濕冷,生活在這里的人都是吃辣椒的天才,善飲酒,什麼都敢吃。這座城市不大,嘈雜,各類閑雜人等常無名頭地聚集在一起,理由當然是喝酒、玩耍。」
貴陽人愛消費、講時髦似是一種共識。這種感覺並非毫無依據。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信息,2017年,貴陽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186元,首破3萬大關,雖然增速高於全國水準,但是數額仍比全國城鎮居民平均水平低將近12%;同年,貴陽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26063元,比全國平均水準還要多出1618元。
關於貴陽人的消費心理我聽到多種解釋,作家戴明賢推測這是抗戰時期「下江人」大量流入帶來的影響——「下江人」是對抗戰時期逃難而來的內地人的統稱,因其中有大量江浙難民,他們帶來的海派生活方式對貴陽以及貴州影響深遠。
還有人說這是因為貴陽集中了省內依靠資源發家的富有家族,可以類比太原,因而拉高了平均消費水準。還有人認為這是少數民族文化對貴陽的影響,相對於積攢財富,人們更看重當下的快感。也有人則直接把它歸因於虛榮與庸俗的觀念作祟。
貴陽街頭的餐飲小食店之多,流動商販之多,在中國的城市裡是排在前列的。最能感受貴陽氣氛的大概是清晨的腸旺面館,人們從窗口接來一碗撒著紅油、香臭並舉的勁道湯面,自助加滿一碟各家館子特製的酸辣泡菜,左右騰挪出位置擠擠挨挨坐下,呼嚕吃完之後各奔前程。
跟早餐店裡的食客一樣,貴陽的山山水水、樓屋街道也是那麼擠擠挨挨的。貴陽的生氣,也在於山地里的故事。
2.這里的每座山都有故事
站在黔靈山頂上向南望,收進眼底的是多半個貴陽城。山頂的亭子叫「瞰築亭」,「築」是貴陽古稱,原因有多種推測,大部分解釋為同「竹」,念二聲;貴陽還有「林城」的別號,總之,這里曾是茂林修竹之地。現在的視野里,可見的是破舊與簇新的建築密密麻麻,城市替代叢林,向上、向四邊努力生長,直到在另一座山前碰壁。
貴陽主城區位於百花山、黔靈山、南嶽山三條縱向山系之間,是兩塊不規則形狀的壩子,被群山鎖扣,被錯綜的水系切割。
黔靈山所俯瞰的雲岩區和南明區是貴陽最早的兩個城區。雲岩的名字來自山,南明取自河,自有詩意。南明河自南向東北方向流淌,包含了貴陽大半城區。城內常見山丘,突兀地間插在樓宇之間,造成視覺上的驚異效果,好像它們才是後來到達的不速之客,見縫插針地在城市中搶佔一席之地。喀斯特地形讓貴陽與山川自然緊密交錯,在中國的省會都市裡罕有,就像天神把握於股掌間的盆景。
作為省會的貴陽城市規模不大,人口數量也不多。但貴陽中心城區的人口密度其實非常高。2014年的貴陽市「疏老城建新城布局規劃」提到,貴陽一環以內(包括雲岩和南明兩區核心范圍)的人口密度將近每平方公里5萬人。同一年,香港人口分布最密集的觀塘,是每平方公里5.7萬人。都說貴陽曾經被叫作「小香港」,在這一點上,倒真是有點相似。
這樣你就能理解,緊貼一環北沿的黔靈山為什麼受到貴陽市民的鍾愛,就像是香港中環邊上的太平山,它們都與都市短兵相接,就算人們要規劃它、修整它、建築它,它們還是頑強地留存在那裡,連同樹、草、花和鳥,最終成為人們的依靠。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摧枯拉朽式的城市建設對地方文脈和生活肌理的改變是巨大的,貴州省建築規劃院的總工程師劉兆豐說:「貴陽以山水定城,不像很多平原上的城市以街巷定城,街巷沒有了,城市就死亡了。貴陽只要山水骨架還在,就可以有依託,實現城市的復興。」
貴陽不僅是被山系合圍,在城區之中也或分散或聚合著許多山丘,「每座山都有故事」。
東南方向的森林公園,受周恩來的指示成立於1960年。園區內有古跡「圖雲關」,始建於宋,曾是環繞貴陽的14個古關口之一,也是「從湖南達至貴陽的最主要通道,當時(1939—1946年)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救護總隊部、軍政部戰時衛生人員訓練所及陸軍167後方醫院、美軍第27野戰醫院全部遷到圖雲關,有3000多名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救治了數百萬傷病員」。
1508年,王陽明流放於現屬貴陽市修文縣下的龍場擔任驛丞,進而「龍場悟道」,提出「知行合一」的學說,這是貴陽跟中國傳統道統走得最近的一次。清嘉慶年間在貴陽市扶風山南麓修陽明祠,與民國時期修建、紀念東漢學者尹珍的道真祠,以及始於乾隆年間的扶風寺連為一體。
3.貴陽歷史的片段
貴陽的故事很多,但留下詳實記錄的卻很少。
貴州是古人類遺址分布豐富的省份,迄今已經發現的遺址中,舊石器時代最多,以貴州北部、西部和貴陽所在的中部最為密集,通常沿河流分布;到新石器時代減少,至商周變得零星。有學者推測貴州古時溫暖,植被動物眾多,方便采擷捕獵,喀斯特地形又為穴居提供了方便。當人類的生產方式向農業過渡時,這些便利條件卻成為劣勢。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牂牁大姓」就是漢代移入的三蜀大姓、漢代將領與當地土酋的結合。更具體的例子是,以暴力平定苗疆的顧成,其第六代後人顧良相因不忍帶領明軍進剿黔東南、屠戮無辜,而逃入苗疆,改苗名「邦迪」,取苗女文氏,按照父子連名的方式傳承至今。
1282年,元朝建「順元城」為貴陽建城起始。順元城築有土牆,面積僅有一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關卡。
貴陽真正作為一個城市發展還是在明代。
此前,關於貴陽的記述大多見於文獻,真正的實物很少,大量物證還是明清之後的遺存。明初明軍平定雲南,需要借道貴州,於是修建驛路,沿途屯軍,大量移民。貴陽因為地理位置居中,成為驛路的樞紐,形成現在貴陽城的雛形,自此貴陽和貴州真正並入中國歷史的主流。
明清以來貴陽中心城區的相對地理位置和范圍幾乎沒有大的變動。老貴陽府城有九門四閣,奠基於明代。紫林庵、大十字與噴水池大致以老城的西門、城中心和北門為坐標。
貴陽曾有「黑羊箐」的古稱,據說來自彝語。而在貴陽、花溪附近苗族的詩歌中,「格洛格桑」是反復出現的詞彙,「格洛」指花溪,「格桑」指貴陽,「格洛格桑」是苗族人對貴陽地區的命名。
貴州是百越、百濮、苗瑤與氐羌先民融合分化之地,只是要尋找他們在貴陽留下的痕跡,所得的零星證據都很模糊。元代以前一直到夜郎和牂牁,貴陽本地的歷史大段留白,無法勾連出連續的畫面。
一直到清朝中葉以後,貴陽的漢族人口才超過少數民族人口,漸漸成為漢族占據主流的城市。就像所有的人類歷史一樣,這一過程既有自發流動,也有文治武功。貴陽名勝甲秀樓前曾立有鐵柱兩根,分別為清雍正時期的雲貴總督鄂爾泰平定苗民起義,以及嘉慶年間雲貴總督勒保平定布依族起義後,用收繳的兵器鑄成。
4.被「統一」的移民
近百年來,對貴陽影響最為深刻的大變動都跟人口遷徙有關:一是抗戰時期躲避戰亂的人口;二是新中國成立後工業建設遷入的人口;三是「三線建設」遷入大批企業。
根據1953年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雲岩、南明兩區的人口僅27萬人,是同期北京的10%、上海的4%。而1953—1960年遷入人口達25萬人,僅1958年大招工就遷入18萬人。1964—1978年「三線建設」凈遷入人口也達20萬人以上。到了1982年,貴陽全市人口增至132萬人(雲岩、南明兩區合計為79萬人)。
2010年之後,貴陽曾經以幾個超大樓盤——城市綜合體引起輿論矚目,其中規模最龐大的花果園,根據《貴陽晚報》報道:入住人口50餘萬人,日均人流量100萬人次,日均車流量31萬輛次。從那裡經過,如同鴿籠的摩天高樓毗連成片,游弋其中如同體驗AR版的科幻電影。僅花果園一個樓盤的吞吐量就可以與新中國成立後的幾次大移民相提並論。
貴陽經濟的生機受惠於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政策傾斜,舉目皆是生態文明、大數據的藍圖與成就。貴州省大數據中心管理局副局長景亞萍在2017年的一次公開演講中說:貴州省大學生的迴流指數名列全國第七,回省創業的大學生要比出省創業的多217%;而貴陽是僅次於深圳、全國最年輕的城市之一;2017年,貴州GDP增長10.2%,增速連續7年全國前三。曾經以窮困聞名的省份,現在似乎要打翻身仗了。
歷史總有回響。
高速公路與鐵路的建設對比當年驛路的鋪設;城市化大量吸納人口對比歷史上的移民潮;當富士康挖空了三座山,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安新區的山洞裡時,不由讓人聯想到「三線建設」時那些遷移到貴陽山區的軍工廠——在工業文明朝互聯網轉向時,貴陽天然的地理環境再次發揮出優勢,彷彿是對舊石器時代的呼應。
一地人有一種特點是過度簡化的描述,接近於偏見,離謬誤不遠。但環境對人的塑造又是顯見的,會埋伏在你的體內,隨著年歲彰顯。戴明賢講貴陽人——可以說所有貴州人——具有山民性格:他們不事張揚,所以好山好水好人才不為外界所知;他們耿直倔強,用方言講是「牯」,當這個為牛分類的名詞被用作形容詞時,其意涵有了微妙的變化,包含了豐富與生動的形象。
如今的貴陽人,向上追溯一至兩代,有不少人都可被稱為移民。但是把時間軸線放長,哪座城市又不是移民構成的呢?那些從幾萬年前到現在持續流動至貴陽的人們,最終被酸湯、辣椒和好酒統一了口徑,被低調濕潤的氣候改造了面貌,被包圍著的山川塑造了個性。
如果以明代建城作為現代貴陽的起始,那麼這座「牯」而「有骨」的城市正迎來600年以來的大變局。
本文取自《地道風物·貴州》,原文有增減、改動。

⑻ 皮厚餡少的月餅

一塊小小的月餅,不斷打破月餅市場的邊界,被賦予了更多的時尚元素和文化創意。面對今年市面上爭奇斗艷的各種網紅月餅,你准備「翻牌」哪一款?

2020年9月,《消費者報道》對比測評了12款網紅月餅。

測評品牌

肯德基六星繁花月餅禮盒、
李子柒我愛北京天安門月餅禮盒、
故宮食品 朕的心意錦盒國色天香中秋禮盒、
星巴克 星情月餅禮盒(台式月餅)、
迪士尼快樂明星月餅禮盒、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定製款明月來相照·野生菌月餅禮盒、
鋒味月餅禮盒、
三隻松鼠不亦月乎好物流心禮(8枚裝)月餅禮盒、
良品鋪子留香經典月(中秋禮盒)、
許個願吧流心奶黃星球月餅、
味BACK 那麼大月餅(芋泥鹹蛋黃味)、
諾梵巧克力月餅(國潮聯萌)

測評指標

主觀試吃(外觀、氣味、口感、味道)、價格、能量、餡料含量、包裝。

測評結果

1. 星巴克、李子柒、三隻松鼠、肯德基、良品鋪子脂肪含量較低,諾梵脂肪含量一款遠超傳統廣式月餅;

2. 能量方面,三隻松鼠、李子柒相對較低,最高的是諾梵;

3. 良品鋪子餡料含量最高,李子柒、星巴克、味BACK相對「皮厚」;

4. 從單價看,味BACK、良品鋪子最實惠,故宮食品最昂貴;

5. 包裝評價上,李子柒、故宮食品、許個願吧備受青睞,良品鋪子、味BACK、肯德基不受待見;

6. 主觀試吃中,良品鋪子、味BACK表現較好,諾梵、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口碑墊底。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