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古代地理環境特點

中國古代地理環境特點

發布時間: 2021-02-21 16:01:28

Ⅰ 中國歷史地理環境有哪些基本特點

地理環境基本特點

地形,西高東低有3級階梯,山脈大多呈東西走向,

第一版階梯有柴達木權盆地,第二階梯有塔里木盆地准格爾盆地四川盆地,第三級階梯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地理環境造成的氣候特點:

(1)氣溫,南北溫差大,越往北氣溫越低。

(2 )降水,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3)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齊全,人均資源佔有量少。

Ⅱ 中國的地理環境的基本特徵是什麼還有形成原因。

我國地理環境的特點,最突出的是:

1)季風影響顯著,范圍廣闊。季風環流使東亞大氣運行發生明顯改變,也大大改變了氣候要素的組合形式與分布規律。季風的強弱和影響的范圍,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風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對我國自然景觀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東部和西部的差異以及東部季風區自然地帶的南北遞變,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風的控制。我國亞熱帶有著廣闊的面積,從南到北跨緯度12°之多,我國的亞熱帶植物在世界同類植物中所佔面積也最大。廣大亞熱帶地區不像世界同緯度許多地區那樣表現為荒漠或草原,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在高溫季節降水豐沛,氣候溫暖濕潤,成為世界上著名的農業發達地區。

2)地形復雜,高原、山地和丘陵佔有很大比重。青藏高原雄踞我國西部,高原上聳立著許多著名的高大山系,位於中尼邊境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占國土面積的25%。我國東部有廣闊的平原,其間也散布著許多中山、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異中,水平地帶與垂直地帶犬牙交錯。不同水平地帶內的山地各具不同的垂直帶結構,從而加深了我國自然條件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我國自然地域分異具有世界罕見的獨特性。特別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500米,面積約為國土總面積的1/4。它的存在極大地破壞了通常的水平地帶結構。高原上的土壤、植被既與同緯度低海拔的水平地帶不同,屬於垂直地帶性的高寒類型,又與同緯度的山地土壤植被有明顯區別。而類型相似的土壤植被在高原上分布的海拔界限也遠比同緯度的山地為高,植被的旱生性也比同緯度的山地強烈。

3)獨特的自然發展歷史,土壤、生物資源豐富。在我國,某些從地質時期(主要是新生代)承襲下來的因素,在現代自然界中仍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於第四紀冰川作用遠沒有歐洲、北美同緯度地區那樣廣泛、強烈,生物演化受到的影響較少,所以生物種屬(包括特有種屬)特別繁多,地理成分復雜,分布亦比較混雜。古代紅色風化殼分布范圍很廣,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但甚至在大興安嶺還可見到。在現代土壤中也可能反映古代紅色風化殼的殘留特徵。對歷史過程中遺留下來的許多自然痕跡,必須和現代自然過程比較才能獲得合理的解釋。

4)人類活動使自然界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國歷史悠久,長期的人類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或延緩了自然景觀的演變過程,強烈地改變著自然面貌。

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開墾草原,砍伐森林,疏干沼澤,圩湖築垸,圍海造田,修塘築堰,開河修渠,在祖國大地上開拓了十多億畝耕地,培育了許多作物和牲畜品種,建成了都江堰、大運河等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解放以來,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展生產,改造山河,使過去經常泛濫成災的黃河、淮河、海河等重要江河得到了治理,修建了許多水庫、分洪、滯洪和水利樞紐工程,發揮了防洪、灌溉、發電、運輸等多方面的綜合水利效益。營建了大面積防風固沙林與海防林,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同時也使祖國的自然面貌發生重大變化。

但是,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是復雜的,在利用自然的過程中,由於帶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也使生態系統的平衡遭到破壞,從而導致自然環境的惡化。例如,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生產力低下,固然有其自然因素,但和歷史上砍伐森林、濫墾草原、破壞植被等人為因素也直接關聯。嚴重的水土流失,又引起黃河下游的河流演變與洪水泛濫,造成華北平原的旱、澇、鹽、鹼、風沙的危害。烏蘭布和沙漠、毛烏素沙地和渾善達克、科爾沁等地沙丘的出現,也是人類活動破壞草原使草場退化,風沙漫延的結果。不合理的砍伐,過度的捕獵,使森林資源、野生動物大為減少,甚至絕跡。二三百年前祁連山「野牛出飲,數以千計」的情景,已不復見。大興安嶺的黑貂、麋鹿(又名四不象,Elaphurus dividianus)也已絕跡。我國林木種類豐富,但森林覆被率只有12.98%,和世界許多國家相比,和經濟建設對木材的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中國地理環境和自然地理環境各有什麼特點

中國氣候較好,有世界最大的高原氣候,大部分是北溫帶,東西跨度長,晝夜時差大,但是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緯度位置,都非常優越。

Ⅳ 1.中國古代形成農耕經濟的地理環境(地形特點丶地理位置)是

1.中國古代形成農耕經濟的地理環境(地形特點丶地理位置)是?
地理 歷史

Ⅳ 中國古代自然環境特點

中國自然環境的基本特徵:
1、季風影響顯著,范圍廣闊;
2、地形復雜,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很大比重;
3、獨特的自然發展歷史,土壤生物資源豐富;
4、人類活動是自然界發生深刻變化.

Ⅵ 問答題:中國古代的地理環境觀

1、在農耕文明之前,由於知識的膚淺,最初對自然充滿敬畏、崇拜。回
表現為:山神、答海神、水神、樹妖等一些神仙、妖怪類的。
2、在農耕文明發展之後,雖然人類還沒完減弱對神妙的崇拜,但已經開始順應自然了。
如: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有好收成。開始希望風調雨順,並學習更優秀的種植技術。
3、到人類知識進一步豐富,人類開始改造自然了。比如:修運河、修水庫等改變大自然不利於人類生產生活的因素,加以利用以便更好地生存發展。
4、人類開始征服自然。
這是由於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工業革命之後的影響力傳到我國之後,我們認為人是可以征服自然的,讓自然為我所用。
5、可持續發展之路。

綜合起來看:古代中國環境觀
就是一個崇拜——順應——改造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