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遵義風景人文地理背景

遵義風景人文地理背景

發布時間: 2021-02-21 14:38:00

① 遵義縣的風景名勝

雲門囤景區,位於蝦子鎮東部、三渡鎮東南,北距遵湄公路5公里,因地處洛安江與湄江匯集處,群山環抱,雲霧常年飄浮期間而得名。
烏江渡景區位於烏江鎮,距省城貴陽100公里,距歷史名城遵義50公里。2003年,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風景區。2005年,烏江渡發電廠被授予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景區成為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沙灘文化旅遊景區位於新舟鎮沙灘村,距遵義市中心城區47公里。「沙灘」因樂安江中一片四面環水的沙洲而得名。從明朝末至清朝後期,沙灘孕育了以鄭珍、莫有芝、黎庶昌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其學術成就影響深遠,被稱為「沙灘文化」。沙灘景區的主要景點有大悲閣、洛安江堤、沙灘大橋、水紅樹、禹門山古柏林、禹門寺、摩崖石刻、沙灘文化陳列館、黎庶昌故居、琴洲、筆架山、花丘山、黎庶昌墓、青田山、大沙壩等。
苟壩會議會址,位於楓香鎮苟壩村馬鬃嶺山腳,距縣城50公里。苟壩內革命歷史遺跡有:苟壩會議會址(新房子)、紅軍醫院(黑神廟),周恩來、朱德舊居(長五間)、苟壩老街(苟壩抗捐委員會舊址)、水口寺(紅軍警戒崗哨)、馬鬃嶺紅九軍團司令部駐地、紅軍烈士墓,紅軍標語,還有魯屏周墓和陶瓷廠。
瓦廠寺,古稱復興禪院,在龍坪鎮東5公里仙鳳山麓後台壩,是縣境內尚存規模最大的梵剎。該寺保存著一批木雕和石刻藝術品,以佛像、人物造型、花草鳥獸圖案為主,以及仙山瓊閣、建築器物、山川風景等圖案。

② 家鄉的遵義四季風景作文400字

每個抄人都有自己的家鄉,襲每個人的家鄉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我的家鄉的一年四季的景色也不例外。現在,讓我帶你們去看看吧!

春天,我的家鄉鮮花盛開,淡淡的花香撲入了我的鼻子里,柳樹爆出了芽,小河邊奔跑邊歌唱,春姑娘正在和小花小草玩耍,瞧他們玩得多開心呀!

夏天,綠樹成蔭,枝葉茂密,整個村莊都是綠色的。人們在樹下乘涼,談天說地,還有許多小朋友與夏哥哥在林海中玩耍。

秋天,涼風吹來,果園里瓜果飄香,田野里的棉花潔白無暇……看!那邊有許多金色的海洋。噢,原來是一塊塊稻田呀!整個村莊都是金色的,秋姑娘正躲在某個角落吃著那香甜的果子呢!

冬天,雖然我的家鄉不下雪,但是早上起來,有霧有霜,葉子上還有白白的冰晶呢!小河塘里還浮著幾塊冰,而冬弟弟正愜意的躺在冰上睡大覺呢!
我家鄉一年四季的景色真的很美吧!你們喜歡么?喜歡可以抽時間去看看呢!我很歡迎。

告訴你,我的家鄉在:福建泉州德化的國寶鄉格頭村。

③ 2016年遵義縣縣情,人文地理,風土民情,

遵義縣

(地名)
編輯
遵義縣隸屬於貴州省遵義市,地處貴州省北部,大婁山脈東支中段與烏江中段北岸之間,介於東經106°17′22″—107°26′25″,北緯27°13′15″—28°04′09″之間,東接湄潭、甕安縣,南鄰息烽、開陽縣,西連仁懷、金沙縣,北抱桐梓縣、綏陽縣、紅花崗區、匯川區,全縣國土總面積4093.77平方公里,下轄28個鎮2個民族鄉,人口122.78萬人(2013年)。全縣海拔800~1300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4.7℃,終年溫涼濕潤,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日照1146.9小時,無霜期270天。[1]
遵義縣地處黔中經濟區綜合開發重要區域,位於黔渝經濟走廊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境內遵南大道將遵義縣與遵義市區相連。川黔鐵路、渝黔快鐵、210國道、326國道和渝黔高速、杭瑞高速、遵茅高速公路縱貫縣境,烏江航道順境而過直達長江,與新舟機場形成「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 [2]
遵義縣主要礦產資源有煤礦、硫鐵礦、錳礦、鉬鎳礦、鋁土礦、硅石等。遵義縣有鴨溪發電廠和烏江渡發電廠,總裝機容量245萬千瓦,是西南地區和「西電東送」的重要能源基地。[3]
遵義縣是「沙灘文化」的發祥地,清朝後期出現了黎庶昌、鄭珍、莫友芝等文人學者,民主革命時期,陳鐵、陳德明等為貴州解放做出貢獻。境內有烏江渡、沙灘景區、苟壩紅軍遺址、茶山關紅軍渡口、陳公祠、龍坪瓦廠寺等知名景點。
地勢地貌
遵義縣地貌以婁山山脈和南北向婁山支脈為骨架,與溝谷盆地等自然組合形成形態各異的地貌。西北高而東南低,最低點位於山盆鎮落爐,海拔為489米,最高點位於山盆鎮的仙人山,海拔為1849米。按形態劃分,在婁山山脈東南面為低山丘陵寬谷盆地地貌,海拔一般800~1000米,婁山山脈西北面為低中山峽谷地貌,海拔一般900~1300米。[2]

氣候
遵義縣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14.7℃,終年溫涼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日照1146.9小時,無霜期270天。縣境內冬季、秋末、春初,受西伯利亞南下冷空氣影響,風向多為偏北風,因地貌復雜多變,地面風主要是東北風,從春末至夏季,西太平洋暖濕氣流北向西伸,南下冷空氣變暖減弱,主要風向為偏南風或東南風。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2%左右,年平均蒸發量1150毫米。[2]

自然資源編輯
截至2010年,遵義縣主要礦產資源有煤礦、硫鐵礦、錳礦、鎳鉬礦、鋁土礦、硅石等26種。其中無煙煤保有儲量6.19億噸,遠景儲量15億噸左右;鋁土礦探明儲量8251萬噸以上;硫鐵礦儲量8948萬噸。[4]

人口民族編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遵義縣總人口1243193人。2003年末,遵義縣總人口138.2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5萬人,非農業人口13.08萬人。2007年末,全縣總人口11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6萬人。[4]
2013年,遵義縣公安戶籍戶數385885戶,總人口1227803人。其中:農業人口1048233人,非農業人口179570人;在總人口中:男性640737人,女性587066人,性別比109:100。年內遷入7812人,遷出6138人;人口出生率10.23‰,人口死亡率5.23‰,人口自然增長率5‰。[1]
2011年,遵義縣境內除了漢族外,還有苗族、仡佬族、彝等20個世居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共有3304戶14081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22%,其中苗族8191人,仡佬族3664人,彝族478人,土家族218人,白族165人,侗族89人,其他少數民族1276人。苗族、仡佬族是該縣兩個主要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洪關苗族鄉和平正仡佬族鄉,兩個鄉共有8個少數民族聚居村,86個少數民族聚居村民組。其餘少數民族散居楓香鎮、烏江鎮、三合鎮等20多個鎮的邊遠山區。[2]

經濟概況編輯

綜述
2013年,遵義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90804萬元,比2012年增長16.9%,增速比2012年低0.6%。其中:第一產業385497萬元,增長6.7%;第二產業1134526萬元,比2012年增長22.3%;第三產業770781萬元,比2012年增長14.0%: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比2012年增長16.2%;金融保險業比2012年增長9.6%;批發和零售業比2012年增長14.7%;住宿和餐飲業比2012年增長17.9%;房地產業比2012年增長11.3%。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6.8%、49.5%、33.7%;三次產業的貢獻率分別為6.3%、64.3%和29.4%;三次產業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1%、10.8%和5.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4516元,比2012年增長16.6%。[1]

第一產業
2013年,遵義縣糧食種植面積125528公頃,比2012年增長2.5%。其中:夏收糧食作物面積31968公頃,秋收糧食作物面積93560公頃。油料作物面積38248公頃,油菜面積35333公頃,蔬菜面積59111公頃;烤煙面積10984公頃;葯材面積2075公頃;水稻面積30592公頃,玉米面積25288公頃,小麥面積3628公頃;薯類面積43588公頃;豆類面積11176公頃。[1]
2013年,遵義縣完成人工造林1914公頃;實施稻田養殖青田魚4227戶15100畝,全縣水產品產量21841噸,漁業總產值32858萬元,比2012年增長18.5%。[1]

第二產業
2013年,遵義縣完成工業總產值3564561萬元,比2012年增長21.1%,實現增加值914049萬元,比2012年

增長19.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189857萬元,比2012年增長19.8%,實現增加值853490萬元;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增加值230816萬元,比2012年增長144.9%;重工業增加值622674萬元,比2012年增長1.4%。
2013年,遵義縣資質以上建築業總產值73585萬元,比2012年增長72.4%;全年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4個,從業人員6135人,比2012年增加2700人;施工房屋面積923000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80.8%。[1]

第三產業
2013年,遵義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4738萬元,比2012年增長16.4%。分城鄉市場看,城鎮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437354萬元,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8.4%;鄉村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57384萬元,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1.6%。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406010萬元,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2.1%;住宿和餐飲業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88728萬元,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7.9%。限額以上單位零售總額87019萬元,比2012年增長95.3%;限額以下單位零售總額407718萬元,比2012年增長7.2%。
2013年,遵義縣旅遊接待人次370萬人次,綜合收入28.8億元,比2012年增長29.5%。[1]

社會事業編輯

社會保障
2013年,遵義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5428人。全縣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5%,新增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22896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898人,「5個100」工程培訓1092人。
2013年,遵義縣城鎮居民年最低生活保障標准5400元,農村居民年最低生活保障標准2016元。全年發放城鎮低保金1337萬元、農村低保金5995萬元、救災救濟款836萬元、救濟糧806噸,發放救災物資21978件。
2013年,遵義縣職工養老保險53403人,失業保險24063人,工傷保險50997人,城居醫保62388人,職工醫保48038人,新型農村醫保1031705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8%以上。徵收各項社會保險費4.73億元,累計支出社會保險基金3.84億元。[1]

教育事業
2013年,遵義縣有各級各類學校389所,其中小學189所、教學點82所、完全中學3所、高級中學4所、初級中學39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中職學校1所、特教學校1所、幼兒園66所。在校學生162911名,教職工10245名,專任教師9226名。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0.39%。
2013學年,遵義縣14486名小學六年級學生進行了文化成績監測,總分優秀率10.2%、優良率20.2%、合格率60.1%;中考全縣11611人參考,500分以上1329人,居遵義市之首;高考報考人數9568人,一本上線人數文科192名、理科1208名,7943名考生被高等院校錄取,高考升學文科錄取率86.2%,理科錄取率80.9%,中職錄取率81.9%。2013學年,遵義縣8人考入清華、3人考入北京大學、2人考上香港理工大學。[1]
文化事業
2013年,遵義縣縣有文化館1個,基層文化站31個,藏書105.8萬冊(含鎮鄉圖書館藏書),縣級圖書館1個,其中:縣圖書館圖書總藏量31萬冊;鎮(鄉)圖書館(室)20個,接待讀者16萬人次,圖書流通15萬人次。
2013年,遵義縣編輯播報《遵義縣新聞》324期,製作審定並按時播出《新聞視點》54期,《小康之路》25期,《新聞半月談》25期,《警界時空》25期,《藝苑風景》25期,《播雅書苑》25期。開辟「雙創一鞏固在行動」、「高考聚焦」、「支部登台 黨員亮劍」等專欄13個。上送新聞346條,總計播出222條。其中:央視播出2條,省台播出7條,市台播出213條,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生活。
2013年,遵義縣有文化經營單位234家,其中:印刷廠11家,音像製品出租及零售23家,書報刊經營單位34家,打字復印經營部41家,電子產品(軟體銷售)2家,國營新華書店1家。[1]

醫療衛生
2013年,遵義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57個,其中:醫院24個,衛生院、所31個,衛生監督1個、疾控1個,婦幼保健站1個,衛生室899個;衛生機構人員4125人,衛生機構床位數3379張。全縣1031706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比2012年增加11850人。[1]

風景名勝編輯
雲門囤景區,位於蝦子鎮東部、三渡鎮東南,北距遵湄公路5公里,因地處洛安江與湄江匯集處,群山環抱,雲霧常年飄浮期間而得名。

風景名勝 (3張)

烏江渡景區位於烏江鎮,距省城貴陽100公里,距歷史名城遵義50公里。2003年,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風景區。2005年,烏江渡發電廠被授予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景區成為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6]
沙灘文化旅遊景區位於新舟鎮沙灘村,距遵義市中心城區47公里。「沙灘」因樂安江中一片四面環水的沙洲而得名。從明朝末至清朝後期,沙灘孕育了以鄭珍、莫有芝、黎庶昌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其學術成就影響深遠,被稱為「沙灘文化」。沙灘景區的主要景點有大悲閣、洛安江堤、沙灘大橋、水紅樹、禹門山古柏林、禹門寺、摩崖石刻、沙灘文化陳列館、黎庶昌故居、琴洲、筆架山、花丘山、黎庶昌墓、青田山、大沙壩等。
苟壩會議會址,位於楓香鎮苟壩村馬鬃嶺山腳,距縣城50公里。苟壩內革命歷史遺跡有:苟壩會議會址(新房子)、紅軍醫院(黑神廟),周恩來、朱德舊居(長五間)、苟壩老街(苟壩抗捐委員會舊址)、水口寺(紅軍警戒崗哨)、馬鬃嶺紅九軍團司令部駐地、紅軍烈士墓,紅軍標語,還有魯屏周墓和陶瓷廠。[7]
瓦廠寺,古稱復興禪院,在龍坪鎮東5公里仙鳳山麓後台壩,是縣境內尚存規模最大的梵剎。該寺保存著一批木雕和石刻藝術品,以佛像、人物造型、花草鳥獸圖案為主,以及仙山瓊閣、建築器物、山川風景等圖案。

④ 貴州遵義有什麼出名的自然風光

可以去遵義市赤水大瀑布景區里去欣賞瀑布,是國家級景區,赤水大瀑布也申請了世界遺產,也可以去看丹霞風貌,還有山峰。

⑤ 貴州省遵義市簡介i

搞不懂為什麼網路有的非要別人復制一遍
遵義,簡稱「遵」,位於貴州省北部,黔川渝三省市結合部中心城市,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南臨貴陽市,北倚重慶市,西接四川省。處於成渝—黔中經濟區走廊的核心區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橋頭堡、主陣地和先行區。是西南地區承接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重要交通樞紐。全市轄3個區、9個縣、2個縣級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溫涼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遵義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海龍屯、世界自然遺產赤水丹霞。享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厚朴之鄉、中國金銀花之鄉、中國高品質綠茶產區、中國名茶之鄉、中國吉他製造之鄉等稱號。曾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多項殊榮。同時也是中國三大名酒[1]「茅五劍」之一的茅台酒的故鄉。
1935年,中國共產黨在遵義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成為了黨的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被稱為「轉折之城,會議之都"。
中文名稱
遵義市
外文名稱
Zunyi City
別名
紅色聖地·醉美遵義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西南
下轄地區
3個區、9個縣、2個縣級市、2個新區
政府駐地
匯川區
電話區號
0851
郵政區碼
563000
地理位置
貴州省北部
面積
30762平方公里[2]
人口
常駐624.83萬人(2017), 戶籍801.83萬人(2016)
方言
西南官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遵義會議會址、赤水風景名勝區、婁山關等
機場
遵義新舟機場、遵義茅台機場
火車站
遵義西站、遵義東站(在建)
車牌代碼
貴C
地區生產總值
2748.59億元(2017年)[3]
高等院校
遵義醫學院、遵義師范學院
市花/市樹
映山紅,桂花樹
名酒
茅台、習酒、董酒等
市領導
市委書記:龍長春 /市長:魏樹旺
行政代碼
520300
城市精神
遵道行義、自強不息
代表企業
茅台集團、以晴集團等
對口幫扶城市
上海市
交通配套
高鐵、高速、公交
人類發展指數
0.75
城市地標
遵義會議會址
旅遊總人數
1.18億人次(2017年)
旅遊總收入
1143.2億元(2017年)

⑥ 關於遵義的歷史,旅遊景點和名人演講稿

今遵義市,春秋戰國時期,曾是巴、蜀、夜郎等邦國的領地。秦漢時期置犍為郡。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為播州。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播州改置遵義軍民府(隸四川)、平越軍民府(隸貴州)。清初,遵義府改屬貴州省。辛亥革命後,廢棄府的建置。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貴州省設11個行政督察區,黔北為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先設桐梓,後遷遵義縣城(即今紅花崗區)。1949年11月黔北各縣先後解放,設置遵義專區後,稱遵義地區,今為遵義市。
遵義因其歷史和地域獨特的原因,而形成了以酒文化和長徵文化為主線的獨特地方文化藝術,在其文化的深層里,依稀可以看到巴蜀文化睿智休閑的靈氣,和本土少數民族勤勞、質朴、驍勇的銳氣。從現存文物上看,位於紅花崗南郊的楊粲墓,其墓室石刻工藝精湛,結構規模宏大,墓內殘存的銅鼓,陶器等物都工藝精細,文飾雕鐫,其與其他中原同時代文物相比,並不遜色,可見當時遵義的文化藝術已相當發達。到近現代,更是名人輩出,鄭珍、莫友芝並稱西南儒宗,名重晚清儒林;黎庶昌兩度出使日本,至今飲譽扶桑;殿試探花楊兆麟,可惜未展英才而卒;活躍於30年代文壇的才女盧葆華,雖英年早逝,卻才華橫溢;國內近代文壇前輩,著名文學家蹇先艾等都是出自遵義。綜觀遵義歷史與文化,從漢代「三賢」盛覽、舍人、尹珍,清代「三儒」鄭珍、莫友芝、黎庶昌,到瓶底會議和抗戰期間浙江大學的遷臨,遵義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以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和長征精神為文化依託,融時代精神,形成了與時俱進的遵義文化藝術,她是黔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遵義會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黔北小城遵義一幢兩層灰磚小樓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
會議內容
會議首先由在中央負總責的博古代表中央作反對敵人第五次「圍剿」的總結報告,史稱正報告。
博古的報告稱中央紅軍在根據地反對敵人第五次「圍剿」失利的原因,主要歸咎於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力量的強大,強調當時白區反帝反蔣運動沒有顯著進步,瓦獾芯墓ぷ髯齙貌睿位髡秸溝貌還唬韝蕕鞀ハ嗯浜喜還幻芮校約案蕕氐暮蠓轎鎰使┯ぷ髏揮凶齪玫瓤凸墼頡6浴叭送擰痹誥輪富由系拇砦笤蚯崦璧矗傅煤萇伲負趺揮猩婕啊?博古作報告時,毛澤東用一支白桿子的鉛筆將不同意報告的意見,記在裁好的一疊毛邊紙上。
博古後來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會上的發言中說:「在這個會議上,我個人是不認識錯誤的,同時不了解錯誤,我只承認在蘇區工作的政策上有個別的錯誤,在軍事指導上有個別政策的錯誤,不承認是路線的錯誤,不承認軍事領導上的錯誤。」
博古報告完畢後,周恩來代表軍委作關於反對敵人第五次「圍剿」的軍事工作報告。
周恩來的報告,較客觀地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戰爭以來的全部情況,實事求是地談到此次反「圍剿」紅軍在戰略戰術諸方面存在的問題,並主動承擔了個人在指揮戰爭中應負的責任.周恩來報告完後,由洛甫根據會前所寫的提綱,作批判「左」傾機會主義錯誤軍事路線的報告,史稱反報告。
洛甫的報告批評「三人團」在指揮紅軍反對敵人第五次「圍剿」中錯誤的戰略戰術原則。這些錯誤表現為:堡壘對堡壘;兵力分散;在軍事上不知利用十九路軍事變,打擊蔣介石;在戰略轉移與突圍行動上犯了逃跑主義錯誤;在部隊不利的情況下,仍堅持去湘西會合紅二、紅六軍團,是機械的戰略方針作祟的結果。
洛甫的報告,實際上代表了毛澤東、王稼祥的意見,更多的是毛澤東的意思。因為長征出發後,他們三人較多的時間住在一起,經常交談。毛澤東經常向他們解釋五次反「圍剿」中紅軍應該運用怎樣的戰略戰術去打破敵人的「圍剿」。由於洛甫當時是政治局常委,他來作報告是較為合適的。
三個報告作完後,第一個發言的是毛澤東。毛澤東首先表態不同意博古的報告。他指出,博古的報告對第五次反「圍剿」受挫的原因,在政策與策略方面的失誤談得少,甚至迴避,目的是為自己的錯誤辯護(其中也包含博古當時未能認識清楚的有些問題)。毛澤東指出,「三人團」在指揮紅軍對付敵人的第五次進攻時,其錯誤歸納起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進攻中的冒險主義。第二階段是防禦中的保守主義。第三階段則是退卻中的逃跑主義。
接著毛澤東具體分析了敵人的一、二、三、四次進攻時一紅軍為什麼能夠取勝,而敵人第五次進攻時紅軍失利的原因。
毛澤東說,第一次反「圍剿」時,敵軍是10萬,而紅軍只有4萬,是2.5比1;第二次反「圍剿」時,敵軍20萬,紅軍4萬,是5比1;第三次反「圍剿」時,敵軍30萬,紅軍3萬,是10比1:第四次反「圍剿」時,敵軍50萬,紅軍5萬,仍是10比1:第五次反「圍剿」時,敵軍50萬,紅軍5萬余,不包括地方武裝,仍然是10比1,為什麼這次反「圍剿」紅軍會失敗得那麼慘?前四次反「圍剿」,各根據地同樣是被敵人分割的,根據地范圍比第五次反「圍剿」時還要小,瓦解敵軍白區工作的開展也很有限,為什麼我們卻贏得了勝利?其實,根據地人民經過四次反「圍剿」斗爭的勝利,後方支前的工作是做得很出色的,根據地內的土地革命、經濟建設的開展也是好的:在「一切為了前線上的勝利」的口號下,廣大群眾參軍參戰,革命積極性空前高漲;擴紅運動形成熱潮,10萬工農積極分子武裝上前線,紅軍力量空前擴大;前方紅軍的財政、糧食和其他物質上的需要,都得到了供應和保證,這些都是粉碎敵人進攻的有利條件。
毛澤東還批評了李德的錯誤指揮:只知道紙上談兵,不考慮戰士要走路,要吃飯,也要睡覺,也不問走的是山地、平原還是河道,只知道在戰略圖上用筆一劃,限定時間打。這實際上是一種瞎指揮。
朱德發言說,如果再繼續這樣的領導,我們就不能再跟著走下去。
周恩來在發言中堅決支持毛澤東對「左」傾軍事路線的批判,全力推舉毛澤東為黨和紅軍的領本由。
出席會議的人,大多贊同洛甫的報告和毛澤東的發言,不同意博古的報告。只有凱豐替博古辯護,他在會上狂妄地對毛澤東說:「你懂得什麼馬列主義,你頂多是多看了些《孫子兵法》!」
毛澤東認為,《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軍事著作,借鑒它並沒有什麼壞處,他估計凱豐連這本著名的兵書都沒有看過,只知道崇尚外國的東西。和博古一樣,只會生吞活剝地照搬馬列主義的字句,教條主義地對待中國革命。於是,他在會上反問凱豐:「你讀過《孫子兵法》沒有?你知道《孫子兵法》一共有幾章?」問得凱豐啞口無言,因為他根本沒有看過《孫子兵法》。
會議決議
(1) 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
(2) 指定洛甫同志起草決議,委託常委審查後,發到支部中去討論。
(3) 常委中再進行適當的分工。
(4) 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為軍事指揮者,而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
遵義會議完畢後,中常委即分工,以「澤東同志為恩來同志的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 遵義會議之後,洛甫在黨中央負總責,處理中央日常工作,但黨的政治領導主要由毛澤東負責。鄧小平曾經指出:「遵義會議以後,毛澤東同志對全黨起了領導作用……盡管名義上沒有當什麼總書記或軍委主席,但實際上他對軍隊的指揮以及重大問題上的決策,都為別的領導人所承認。」
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是我黨歷史上的一個偉大轉折。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的黨走上成熟的黨的標志。
1935年2月5日,紅軍一渡赤水米到雲貴川三省交界的雞嗚三省,洛甫代替博古在中央負總責。3月11日,紅軍在三度赤水途中,中央在遵義縣的苟壩成立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三人軍事小組,全權指揮軍事。在當時一戰爭環境中,它是中央最重要的領導機構。毛澤東進入三人軍事小組,表明了新的中央的領導地位在全黨得到進一步鞏固,也標志著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遵義會議所要解決的組織問題至此才大體完成,從而使紅軍贏得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擺脫數十萬敵軍圍追堵截的巨大勝利。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軍事領導體制的建立,對當時的領導核心來說,有一個認識與加深理解的過程,隨著革命的發展與不斷實踐而為全黨所接受。

⑦ 家鄉的一處風景(遵義)

還有許多小朋來友與夏哥哥源在林海中玩耍,但是早上起來,讓我帶你們去看看吧,綠樹成蔭!我很歡迎,涼風吹來,枝葉茂密! 春天,我的家鄉的一年四季的景色也不例外,談天說地,淡淡的花香撲入了我的鼻子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有霧有霜,我的家鄉鮮花盛開,秋姑娘正躲在某個角落吃著那香甜的果子呢,雖然我的家鄉不下雪!那邊有許多金色的海洋,果園里瓜果飄香?喜歡可以抽時間去看看呢,原來是一塊塊稻田呀,柳樹爆出了芽,小河邊奔跑邊歌唱,每個人的家鄉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整個村莊都是綠色的!你們喜歡么,葉子上還有白白的冰晶呢。現在! 冬天。 秋天。噢! 我家鄉一年四季的景色真的很美吧。 告訴你,我的家鄉在:福建泉州德化的國寶鄉格頭村,春姑娘正在和小花小草玩耍!整個村莊都是金色的,瞧他們玩得多開心呀。人們在樹下乘涼! 夏天,而冬弟弟正愜意的躺在冰上睡大覺呢,田野里的棉花潔白無暇……看!小河塘里還浮著幾塊冰

⑧ 遵義的自然資源

遵義市地下徑流量為43.89億立方米,佔地表(河川)徑流量的24.4%,人均佔有水量約700立方米。據水文地質計算資料,遵義市天然水資源共有1054萬噸/日,約合38億噸/年。
遵義市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325.06萬千瓦,可開發的水能資源為606.82萬千瓦,已開發的水電裝機容量143.66萬千瓦。遵義市每平方公里水能儲藏量達103千瓦,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9%。在烏江幹流的遵義段,建成的烏江渡電站和正在建設的構皮灘電站,水電裝機容量425萬千瓦(其中烏江渡電站125萬千瓦,構皮灘電站300萬千瓦);遵義市正在形成大中小為一體的水電群,赤水河、芙蓉江、洪渡河、桐梓河以及湘江、綦江水系,都在進行中小水電開發。 市內有野生和常見的高等植物2009種,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典型,具有植物區系南北過渡性和起源古老性的特點。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佔全省稀有動植物資源總數的93.3%。其中銀杉、桫欏、珙桐、金花茶、黑葉猴、白冠長尾雉、大靈貓等83種被列為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動植物。
截至2012年,市內有森林面積807906公頃,森林覆蓋率37.8%。有畜牧用地面積1100萬畝,約占土地面積的24%。其中,成片草山草坡佔41.1%,萬畝及萬畝以上草地有96片,主要分布於道真、務川兩自治縣和正安、習水等縣。
遵義市已建成自然保護區23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風景名勝區5個,其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4個。建成森林公園5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遵義市森林面積已達149.37萬公頃,森林總蓄積量5598.1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8.56% 。

⑨ 寫一篇論文關於自己家鄉的我的家鄉在遵義1300自

朋友,你到過我的家鄉--龍南嗎?那裡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小縣城,城裡的四周是蜿蜒起伏的群山,每當我從窗口望去,那青山連綿起伏,就像一條青龍,我想「龍南」這個名字也許就是這樣來的吧。
春天,山上的樹木抽出了新的枝芽,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小草長得綠油油的,遠遠看去,漫山遍野像蓋上了一條綠色的毯子。當人們上山挖春筍的時候,累了,就躺在綠毯子上舒舒服服地睡大覺呢。
夏天,山上的樹長得鬱郁蔥蔥,上山幹活的人們常常會在樹底下乘涼。山坡上的野花開得漫山遍野,有紅的、黃的、粉紅的、藍的、紫的,絢麗多彩,萬紫千紅,點綴著我家鄉的土地,就像給山坡披上了一件花毯子。
秋天,山上的樹林里就會長出許多蘑菇,每當這時,我常常會看到有人上山采蘑菇,蘑菇還是我家鄉的特產呢!山上還有許多熟透的野果。看,紅紅的山楂,黃黃的柿子,像藍寶石一樣的藍莓,發出陣陣香味,常常勾住人們的腳,讓人留連忘返。
冬天,別的地方都看不到綠色了,而山上的松樹、柏樹卻照樣生機勃勃。每當下大雪的時候,山上蓋滿了雪,好像披上了一件銀裝。
山腳下有一條小河,小河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小河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河底沙石。一陣風吹過,河水盪起水波,像一條條細紋,一圈一圈盪漾開去。小河的水像甘露一樣滋潤著龍南人們。
啊,我要贊美你——美麗的家鄉,我愛你的山水,將來我一定把你建設得更加美麗。

⑩ 貴州遵義風土人情怎樣

1,踩山節

苗族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時間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第一天回上午,要舉行答立竿儀式,是在山坡中央豎起一根系著松柏枝條和鮮花彩旗的花桿,作為採花山的標志。

2,砍火星節

苗族傳統節日,節日內容主要是規定鄉規。根據不同姓氏,節日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大致為七月、八月和九月二十七日不等。

3,祭山節

農歷三月,春山明媚,春雨融融,春燕歸來,萬物復甦,是春耕生產的關鍵時刻,也是仡佬族祭山的日子。祭山一般在三月初三,也有的在三月首寅或首巳日。

4,吃新節

孟秋季節,繁忙的農田管理基本結束,作物初熟,豐收在望。仡佬族人認為,這是天地、祖宗保佑的結果,所以新糧一熟就懷著喜悅、感激之情,迎請天地與祖宗嘗新。這就是仡佬族 「吃新節」的由來。吃新的具體時間各地不一。多數在農歷七月初七,少數在七月第一個辰日,如遇閏月,則在八月的第一個巳日。

5,七月初一

即發麥芽、豆芽、谷芽,掛堂屋中柱前迎接祖先回家,一直供至七月十三。吃新節當天摘取新谷穗、包穀、豆莢等一齊獻祭,並把紙做的金山銀山放桌上,點香燃紙念請祖宗享用,將仡佬族傳統的吃新節與漢族的七月半祭鬼活動聯系起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