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國冰川珂

地理中國冰川珂

發布時間: 2021-02-21 13:31:57

『壹』 中國最美的6大冰川叫什麼名字在哪些省份

中國最美的6大冰川
第一名:絨布冰川——西藏
珠穆朗瑪峰腳下海拔5300米到6300米的廣闊地帶
第二名回:托木爾答冰川——新疆
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北部托木爾峰
第三名:海螺溝冰川——四川
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
第四名:米堆冰川——西藏
波密縣玉普鄉米美、米堆兩村
第五名:.特拉木坎力冰川——新疆
喀喇昆侖山脈的特拉木坎力峰(海拔7441米)下
第六名:.透明夢柯冰川——甘肅
甘肅省肅北縣祁連山區大雪山北坡老虎溝內

『貳』 地理中國觀後感600字

大自然是美妙的,它之所以美妙,是為它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這些的貢獻,是大自然的功勞。使一個個生態系統得以維持。昨天我看了一期關於冰川的《地理中國》節目。冰川這個名字大家一聽就很熟悉,顧名思義——冰川就是用冰匯集成的河川,它帶給了河西走廊了一筆巨大的財富。我國在研究這方面時,是在1958年開始的,人們克服了一切困難在祁連山這個地方建起了第一座冰川研究基地,在那不足1公里有一條透明夢柯冰川,是專家研究對象。這座冰川,有十分典型的冰川特點和地貌。為我國研究冰川動力學和極大陸型氣候有著重要意義。但生活條件不足,被迫放棄了。但時隔46年後,我國冰川學家重新殺了回來,一切條件都具備,研究工作開始進行了。來到他的末端,專家們發現冰川已融化了許多。經過專家分析,從1958年一直到七十年代末,約20年時間里,他呀就消融了不到50米,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大約20年裡,他就消融了100米,然後從九十年代末到現在,十幾年時間里退縮了100米,這意味著從五十年代末開始,冰川融化速度逐漸加快。從二十年變為十年,透明夢柯冰川每退縮100米,融化的時間就越來越短。在這樣的融化作用下,透明夢柯的末端,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出水口。在夏季,出水口裡的水充滿著,不斷的為下游提供水源。 在下游,水一直保持著固定狀態,為河西走廊地區人們支撐著經濟和作物的來源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是代表大自然的傑作,我們應盡力保護。

『叄』 中國最大的冰川在哪裡,中國有哪些冰川!

我國最大的海洋性冰川――卡欽冰川 我國最大的海洋性冰川――卡欽冰川,長達35公里回,它位於念青唐答古拉山南麓,易貢藏布江北側。沿著雅魯藏布大峽谷以南迦巴瓦峰為中心,是我國藏東南海洋性冰川發育的一個中心。這一處冰川的水汽主要來源於印度洋暖濕氣流,沿著雅魯藏布江水汽通道把水汽向北輸送的結果。 所謂海洋性冰川是指冰川形成的固體降水來自於海洋的水汽。因此,它區別與大陸性冰川的特點是水汽補給豐富,緯度高,維持在零度上下,因而活動性強,易運動。發育良好的海洋性冰川往往沿山坡前進,伸入森林中。

『肆』 哪些地方有冰川作用造成的自然景觀

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屬於氣候地貌范疇.地球陸地表面有11%的面積為現代冰川覆蓋,主要分布在極地、中低緯的高山和高原地區.第四紀冰期,歐、亞、北美的大陸冰蓋連綿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為寬廣的地域,給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遺跡.
冰川是准塑性體,冰川的運動包含內部的運動和底部的滑動兩部分,是進行侵蝕、搬運、堆積並塑造各種冰川地貌的動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動力,是與寒凍、雪蝕、雪崩、流水等各種應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區的地貌景觀.
廣泛分布於歐洲、北美洲和中國西部高原山地.分現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兩種.前者僅限於約占陸地面積10%的現代冰川分布區;後者主要指第四紀古冰川(最大覆蓋范圍占陸地面積的32%)塑造的地貌.
冰川地貌是鑒別冰川作用范圍和性質的標志,對研究古地理和古氣候環境的變遷有重大意義.因冰磧物的工程地質特性不同於其它沉積物,故研究冰川沉積地貌有較大實踐意義.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為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兩類.現代冰川作用區的冰體部分按形態分為:①大陸冰蓋.面積>50000公里的陸地冰體,如南極冰蓋和格陵蘭冰蓋;②冰帽.數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陸地冰體,規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頂冰川都可發育為冰帽;③山地冰川.又分為冰斗冰川、懸冰川、谷冰川、平頂冰川和山麓冰川等.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磧丘陵等冰川融蝕地貌.冰川侵蝕地貌一般分布於冰川上游,即雪線以上位置,形態類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蝕地貌.冰川(包括冰水)沉積地貌分布於冰川下游,形態類型包括終磧壠、側磧壠、冰磧丘陵、冰磧台地、底磧丘陵和底磧平原、鼓丘與漂礫扇,以及由冰水沉積物組成的冰礫阜、蛇形丘、冰水階地台地和冰水扇等.大陸冰蓋和山地冰川的地貌組合有較大差異.前者冰體從中心向四周流動,以冰蓋前緣廣泛發育冰磧(尤其是終磧)、冰水堆積地貌和大面積的冰蝕凹地為特徵,沒有側磧壠,只有在孤立的冰原島山地區才出現冰蝕地貌.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與周圍基岩接觸面大,造成的冰蝕地貌類型眾多.此外,山地冰川地貌的分帶性也比大陸冰蓋和冰帽的地貌分帶性強,有明顯的垂直分帶和水平分帶.在冰川縱剖面上,從山體中心到冰川外圍,依次為角峰——冰斗——冰坎——羊背石——磨光面——底磧平原或丘陵——終磧壠——冰水扇;在橫剖面上,從高到低依次為刃脊——槽谷肩——冰蝕崖——側磧壠——冰床(底磧平原或丘陵).山地冰川地貌的發育程度與氣候條件、原始地形和新構造運動有關.在海洋性氣候條件下,山地新構造強烈,地形陡峻,則冰蝕作用強盛,冰蝕地貌和冰磧地貌較發育,但因冰期後流水作用較強,破壞較嚴重;在大陸性氣候條件下,地形較和緩,則冰蝕地貌和冰磧地貌發育較差,但後期流水侵蝕弱,冰川地貌易於保存.

『伍』 中國境內海拔最低的冰川在哪兒海拔是多少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冰川 英文名稱:glacier 定義1:寒冷地區多年降雪積聚、經過變質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狀並能自行運動的天然冰體。 應用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冰川學(二級學科) 定義2:分布在陸地上長期存在的、運動狀態的巨大天然冰體。分為大陸冰川和山嶽冰川兩大類。 應用學科:電力(一級學科);通論(二級學科) 定義3:分布在兩極或高山地區、由大氣固態降水積累演變而成、在重力作用下緩慢運動、長期存積的天然冰體。 應用學科:水利科技(一級學科);水文、水資源(二級學科);陸地水文學(水利)(三級學科) 定義4:冰川冰受自身重力作用沿斜坡緩慢運動或在冰層壓力下緩緩流動的天然冰體。 應用學科:資源科技(一級學科);資源地學(二級學科) 以上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絨布冰川冰川或稱冰河是指大量冰塊堆積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觀。在終年冰封的高山或兩極地區,多年的積雪經重力或冰河之間的壓力,沿斜坡向下滑形成冰川。受重力作用而移動的冰河稱為山嶽冰河或谷冰河,而受冰河之間的壓力作用而移動的則稱為大陸冰河或冰帽。兩極地區的冰川又名大陸冰川,覆蓋范圍較廣,是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資源,也是地球上繼海洋以後最大的天然水庫。七大洲都有冰川。

目錄

基本概況
形成
分布
分類
地貌
運動簡介
冰川運動原因
冰川運動速度
移動最快的冰川
冰川波動
作用侵蝕作用
搬運作用
堆積作用
消退簡介
現狀
影響
原因
警示
應對措施
冰川崩裂
地質上的冰河時期列表
第四紀冰川
融化的冰川
冰川縣
中國冰川大盤點冰川分布
冰 川 類 型 及 規 模
基本概況
形成
分布
分類
地貌
運動 簡介
冰川運動原因
冰川運動速度
移動最快的冰川
冰川波動
作用 侵蝕作用
搬運作用
堆積作用
消退 簡介
現狀
影響
原因
警示
應對措施
冰川崩裂地質上的冰河時期
列表 第四紀冰川融化的冰川冰川縣中國冰川大盤點
冰川分布 冰 川 類 型 及 規 模展開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冰川英文名:Glacier,亦稱冰河,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地區,降雪量大於融雪量,不斷積累的積雪經一系列物理變化轉化為冰川冰,並在自身的壓力作用下向坡下運動。
冰川的景色(20張)冰川存在於極寒之地。地球上南極和北極是終年嚴寒的,在其它地區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我們知道越往高處溫度越低,當海拔超過一定高度,溫度就會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態降水才能常年存在。這一海拔高度冰川學家稱之為雪線。 在南極和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上,冰川是發育在一片大陸上的,所以稱之為大陸冰川。而在其它地區冰川只能發育在高山上,所以稱這種冰川為山嶽冰川。在高山上,冰川能夠發育,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海拔外,還要求高山不要過於陡峭。如果山峰過於陡峭,降落的雪就會順坡而下,形不成積雪。 雪花一落到地上就會發生變化,隨著外界條件和時間的變化,經過一個消融季節未融化的雪會變成完全喪失晶體特徵的圓球狀雪,稱之為粒雪,新雪的水分子從雪片的尖端和邊緣向凹處遷移,使晶體變圓的過程叫粒雪化。在這個過程中,雪逐步密實,經融化、再凍結、碰撞、壓實 ,使晶體合並 ,數量減少而體積增大,冰晶間的孔隙減少,發展成頸狀連接,稱為密實化。積雪變成粒雪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們之間的緊密度不斷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擠壓,緊密地鑲嵌在一起,其間的孔隙不斷縮小,以致消失,雪層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漸減弱,一些空氣也被封閉在裡面,這樣就形成了冰川冰。粒雪化和密實化過程在接近融點的溫度下,進行很快;在負低溫下,進行緩慢。冰川冰最初形成時是乳白色的,經過漫長的歲月,冰川冰變得更加緻密堅硬,裡面的氣泡也逐漸減少,慢慢地變成晶瑩透徹,帶有藍色的水晶一樣的老冰川冰。 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沿著山坡慢慢流下(當然流的速度很慢),在流動的過程中,逐漸的凝固,最後就形成了冰川。當粒雪密度達到0.5~0.6克/厘米3時,粒雪化過程變得緩慢。在自重的作用下,粒雪進一步密實或由融水滲浸再凍結,晶粒改變其大小和形態,出現定向增長。當其密度達到0.84克/厘米時,晶粒間失去透氣性和透水性,便成為冰川冰。粒雪轉化成冰川冰的時間從數年至數千年。
編輯本段形成
冰川是水的一種存在形式,是雪經過一系列變化轉變而來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數量的固態降水,其中包括雪、霧、雹等。沒有足夠的固態降水作「原料」,就等於「無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 在高山上,冰川能夠發育,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海拔外,還要求高山不要過於陡峭。如果山峰過於陡峭,降落的雪就會順坡而下,形不成積雪,也就談不上形成冰川。雪花一落到地上就會發生變化,隨著外界條件和時間的變化,雪花會變成完全喪失晶體特徵的圓球狀雪,稱之為粒雪,這種雪就是冰川的「原料」。 積雪變成粒雪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們之間的緊密度不斷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擠壓,緊密地鑲嵌在一起,其間的孔隙不斷縮小,以致消失,雪層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漸減弱,一些空氣也被封閉在裡面,這樣就形成了冰川冰。冰川冰最初形成時是乳白色的,經過漫長的歲月,冰川冰變得更加緻密堅硬,裡面的氣泡也逐漸減少,慢慢地變成晶瑩透徹,帶有藍色的水晶一樣的老冰川冰。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沿著山坡慢慢流下(當然流的速度很慢),就形成了冰川。
編輯本段分布
世界冰川分布
冰川在世界兩極和兩極至赤道帶的高山均有分布,地球上陸地面積的1/10為冰川所覆蓋,而4/5的淡水資源就儲存於冰川(冰蓋)之中[1]。 現代冰川在世界各地幾乎所有緯度上都有分布。地球上的冰川,大約有2900多萬平方公里,覆蓋著大陸11%的面積。冰川冰儲水量雖然佔地球總水量的2%,儲藏著全球淡水量的3/4左右,但可以直接利用的很少。現代冰川面積的97%、冰量的99%為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兩大冰蓋所佔有,特別是南極大陸冰蓋面積達到1398萬平方公里(包括冰架),最大冰厚度超過4000米,冰從冰蓋中央向四周流動,最後流到海洋中崩解。 中國冰川面積分別佔世界和亞洲山地冰川總面積的14.5%和47.6%,是中低緯度冰川發育最多的國家。中國冰川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四川、雲南和西藏6省區。其中西藏的冰川數量多達22468條,面積達28645平方公里。中國冰川自北向南依次分布在阿爾泰山、天山、帕米爾高原、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等14條山脈。這些山脈山體巨大,為冰川發育提供了廣闊的積累空間和有利於冰川發育的水熱條件。通過考察發現,中國冰川面積中大於100平方公里的冰川達33條,其中完全在中國境內最大的山谷冰川是音蘇蓋提冰川,面積為392.4平方公里,最大的冰原是普若崗日,面積達423平方公里,最大的冰帽是崇測冰川,面積達163平方公里[1]。 中國冰川分布圖
中國山嶽冰川按成因分為大陸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兩大類。總儲量約51300億立方米。前者占冰川總面積的80%,後者主要分布在念青唐古拉山東段。按山脈統計,昆侖山、喜馬拉雅山、天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川面積都超過7000平方千米,四條山脈的冰川面積共計40300平方千米,約佔全國冰川總面積的70%,其餘30%的冰川面積分布與喀喇昆侖山、羌塘高原、帕米爾、唐古拉山、祁連山、岡底斯山、橫段山及阿爾泰山。
編輯本段分類
按照冰川的規模和形態, 冰川分為大陸冰蓋 ( 簡稱冰蓋)和山嶽冰川(又稱山地冰川或高山冰川)。山嶽冰川主要分布在地球的高緯和中緯山地區。其類型多樣,主要有懸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頂冰川。 大陸冰蓋主要分布在南極和格陵蘭島。山嶽冰川則分

『陸』 地理,舉出冰川侵蝕地貌和風力堆積地貌比較常考的幾個地理位置。比如中國西北的某某盆地這樣子,謝謝!多

冰川侵蝕地貌:波德平原,挪威西側峽灣海岸,北美五大湖
風力堆積地貌:黃土高原(風吹來的高原),世界所有的乾旱沙漠地區,如果我國西北地區,撒哈拉沙漠等,具體地貌有沙丘

『柒』 地理冰川地貌上冰坎,冰盆到底是什麼

極地或高山地區地表上多年存在並具有沿地面運動狀態的天然冰體。冰川多年積雪,經過壓實、重新結晶、再凍結等成冰作用而形成冰川地貌。它具有一定的形態和層次,並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壓力下,產生塑性流動和塊狀滑動。冰川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屬於氣候地貌范疇。地球陸地表面有11%的面積為現代冰川覆蓋,主要分 布在極地、中低緯的高山和高原地區。第四紀冰期,歐、亞、北美的大陸冰蓋連綿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為寬廣的地域,給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遺跡,廣泛分布於歐洲、北美洲和中國西部高原山地。分現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兩種。我國雖地處中、低緯,但是在西部(大致東經102°線以西)卻有巨大的高山和高原, 由於特殊的地勢條件和氣候條件,所以廣泛發育了現代高山冰川。北起阿爾泰山(雪線高度3000~3400m),南至喜馬拉雅山(北坡雪線高度6000~6200 m,南坡為5000 m),西自帕米爾高原(雪線高度約5000 m),東到川滇橫斷山系(雪線高度4600~4700 m),分布著各種類型的現代高山冰川及其塑造的地貌。


形成機理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為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兩類。

侵蝕作用

冰川有很強的侵蝕力,大部分為機械的侵蝕作用,其侵蝕方式可分為幾種:

(1)拔 蝕 作用:當冰床底部或冰斗後背的基岩,沿節理反復凍融而松動,若這些松動的岩石和冰川凍結在一起,則當冰川運動時就把岩塊拔起帶走,這稱為拔蝕作用。經拔蝕作用後的冰川河谷其坡度曲線是崎嶇不平的,形成了梯形的坡度剖面曲線。

(2)磨 蝕 作用:當冰川運動時,凍結在冰川或冰層底部的岩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壓力,對冰川底床進行削磨和刻蝕,稱為磨蝕作用。磨蝕作用可在基岩上形成帶有擦痕的磨光面,而擦痕或刻槽是冰川作用的一種良好證據,其方向可以用來指示冰川行進的方向。

(3)冰 楔 作用:在岩石裂縫內所含的冰融水,經反復凍融作用,體積時漲時縮,而造成岩層破碎,成為碎塊,或從兩側山坡墜落到冰川中向前移動。

(4)其他:當融冰之水進入河流,其常夾有大體積之冰塊,會產生強大撞擊力破壞下游的兩岸岩石。

冰川侵蝕地貌一般分布於冰川上游,即雪線以上位置,形態類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蝕地貌。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與周圍基岩接觸面大,造成的冰蝕地貌類型眾多,有明顯的垂直分帶和水平分帶。在冰川縱剖面上,從山體中心到冰川外圍,依次為角峰——冰斗——冰坎——羊背石——磨光面——底磧平原或丘陵——終磧壠——冰水扇;在橫剖面上,從高到低依次為刃脊——槽谷肩——冰蝕崖——側磧壠——冰床(底磧平原或丘陵)。

『捌』 米堆冰川被中國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冰川之一是哪一期

米堆冰川被評選為「中國最美冰川之一」刊登在《中國地理雜志》2005年10月期特刊(選美中國特輯)。總第540期。

『玖』 中國最美的六大冰川,你知道哪幾個呢

一. 絨布冰川 向第一高峰告別

絨布冰川由於喜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使西南季風氣流北上受阻,致使北坡和西藏高原乾旱少雨,具有亞大陸性冰川物理性質。冰川的積累量不大,消融量較小,冰川進退變化幅度也小,要比喜馬拉雅山南坡的海洋性冰川表現穩定,適宜於開展登山旅遊。


交通

從敦煌出發:在敦煌乘班車至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縣城黨城灣,98km,每日有4班,10元/人。肅北縣城去老虎溝冰川的車輛很難租,主要是一路太難走,很費車,單車去也很不安全。若包普通桑塔納從敦煌出發價格在800-1000元之間,需要很早出發,先去冰川,回去的路上順道游覽榆林窟。

從嘉峪關出發:嘉峪關距離老虎溝冰川的直線距離是190km,簡易公路通到玉門市的昌馬鄉,但在當地租車極為困難。自昌馬鄉到老虎溝溝口要翻越黑山頭,一路基本上沒有成型的道路,行車主要是看司機的技術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