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人文地理
『壹』 韓國人文地理,風俗人情.
韓國位於亞洲大陸東北的朝鮮半島的南部。東、南、西三面環海。面積9.96萬平方公里,半島海岸線全長約1.7萬公里(包括島嶼海岸線)。地形東北高、西南低,山地面積約佔70%。屬溫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3°C,降水量約1300~1500毫米。冬季平均氣溫為零度以下。夏季八月份最熱,氣溫為25攝氏度。三、四月份和夏初時易受台風侵襲。 1948年8月15日大韓民國成立,李承晚當選首任總統。1960年李承晚在全國性學生運動中下台。1961年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此後長期執政,期間韓國經濟實現持續高速增長。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全斗煥發動政變,並於1980年出任總統。1987年韓國當局迫於民主運動壓力修改憲法,實行總統直選,同年盧泰愚當選第十三屆總統。第十四至十六屆總統分別為金泳三、金大中和盧武鉉。 韓國慶尚北道安東市有600 多年歷史的民俗村,擁有許多 國寶級的古老房舍。 政治:韓國現行憲法是1987年10月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1988年2月25日起生效。新憲法規定,韓國實行三權鼎立、依法治國的體制。根據這部新憲法,總統是國家元首和全國武裝力量司令,在政府系統和對外關系中代表整個國家,總統任期5年,不得連任。總統是內外政策的制定者,可向國會提出立法議案等;同時,總統也是國家最高行政長官,負責各項法律法規的實施。總統通過由15-30人組成並由其主持的國務會議行使行政職能。作為總統主要行政助手的國務總理由總統任命,但須經國會批准。國務總理有權參與制定重要的國家政策。總統無權解散國會,但國會可用啟動彈劾程序的方式對總統進行制約,使其最終對國家憲法負責。韓國實行一院制。國會是國家立法機構,任期4年,國會議長任期2年。憲法賦予國會的職能除制定法律外,還包括批准國家預算、外交政策、對外宣戰等國家事務,以及彈劾總統的權力。韓國法院共分三級:大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大法院是最高法庭,負責審理對下級法院和軍事法庭作出的裁決表示不服的上訴案件。大法官由總統任命,國會批准。大法官的任期為6年,不得連任,年滿70歲必須退位。 韓國憲法法院 修憲草案 未來17年基本國防政策 韓國將建立適應現代戰爭的新型軍隊 組建「無所不在」部隊 韓國總統官邸青瓦台 (Chong Wa Dae) 位於首爾(舊譯「漢城」)市鍾路區世宗路一號。這里原來是高麗王朝的離宮,1426年朝鮮王朝建都首爾(舊譯「漢城」 )後,把它做為景福宮後園,修建了隆武堂、慶農齋和練武場等一些建築物,並開了一塊國王的親耕地。1927年日本入侵後毀掉五雲閣以外的所有建築,建立了朝鮮總督官邸。1945年日本投降後變為軍政長官官邸。1948年8月大韓民國成立的同時,它成為總統官邸並改名為景武台 (Kyung Mu Dae)。1960年4月19日推翻李承晚政權後,尹譜善當選總統並入主景武台。不久,因為尹譜善忌「武」字並為了同美國白宮相對應,給白牆藍瓦的這群建築起名為青瓦台,所以也有人稱其為「藍宮」(Blue House)。現在,青瓦台主樓為總統官邸,有總統辦公室、接見廳、會議室、居室,配樓有秘書室、警護室和迎賓樓等。 韓國總統提議縮短總統任期 經濟: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韓國政府成功地推行以增長為主的經濟政策,70年代之後走上發展經濟的軌道,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漢江奇跡」。到80年代,韓國一改貧窮與落後的面貌,呈現出繁榮和富裕的景象。如今,韓國經濟已經完成了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由加工業向服務業升級的轉化,成為國際市場上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國家。2007年,韓國國內生產總值達9699億美元,人均國民收入為20045美元。韓國產業以製造業和服務業為主,造船、汽車、電子、鋼鐵、紡織等產業的產量均進入世界前10名。大企業集團在韓國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星、現代、SK、LG和KT(韓國電信)等大企業集團創造的價值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超過60%。近年來,韓國還加大了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代表韓國大眾文化的「韓流」不僅為韓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還提高了韓國的國際知名度。韓國風景優美,有許多文化和歷史遺跡,旅遊產業較為發達。主要旅遊點有首爾(舊譯「漢城」 )景福宮、德壽宮、昌慶宮、昌德宮、國立博物館、國立國樂院、世宗文化會館、湖岩美術館、南山塔、國立現代美術館、江華島、民俗村、板門店 、慶州、濟州島、雪岳山等。韓國第一大島濟州島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島上的瀑布、海灘、浴場、綠樹紅花等迷人的自然風光吸引著眾多的旅遊者。 韓國發行新版1萬韓元和1千韓元紙幣 韓國2007年GDP增長4.9% 韓國躋身產油國行列 韓國2007年人均國民總收入首破2萬美元 韓國發表「新IT戰略」 韓國出口增速創13月來新低 金融危機對韓國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韓國外匯儲備降至2005.1億美元 韓國人的行為准則強調忠誠、自律和愛國。傳統的倫理價值觀與效率、競爭、民主等現代理念交融,成為韓國實現經濟起步和邁向未來的重要精神資源。在韓國人心中,本國產品質量是世界一流的而且最適合本國人使用。因此,韓國人日常使用的物品從手機、電視機到汽車等大都是本國的產品。正是民眾的這種愛國精神,不斷支持著韓國民族企業從一個高峰邁向另一個高峰。 藝人在韓國全州表演以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為內容的"板索里"劇目。發源於全州的"板索里"是韓國傳統的說唱藝術形式,將音樂、文學、表演融為一體,通過歌唱、說白、表情、動作和作為道具的一把扇子來描繪復雜的劇情。據記載,歷史上曾經有12部"板索里"劇目,流傳至今的僅存5部。 文化:韓國是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在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韓國的美術主要包括繪畫、書法、版畫、工藝、裝飾等,既繼承了民族傳統,又吸收了外國美術的特長。韓國的繪畫分東洋畫和西洋畫,東洋畫類似中國的國畫,用筆、墨、紙、硯表現各種話題。此外還有各類華麗的風俗畫。與中國、日本一樣,書法在韓國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韓國人素以喜愛音樂和舞蹈而著稱。韓國現代音樂大致可分為「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兩種。民族音樂又可分為「雅樂」和「民俗樂」兩種。雅樂是韓國歷代封建王朝在宮廷舉行祭祀、宴會等各種儀式時由專業樂隊演奏的音樂,通稱「正樂」或「宮廷樂」。民俗樂中有雜歌、民謠、農樂等。樂器常用玄琴、伽耶琴、杖鼓、笛等。韓國民俗樂的特色之一是配上舞蹈。韓國舞蹈非常重視舞者肩膀、胳膊的韻律。道具有扇、花冠、鼓。韓國的舞蹈以民族舞和宮廷舞為中心,多姿多彩。韓國的戲劇起源於史前時期的宗教儀式,主要包括假面具、木偶劇、曲藝、唱劇、話劇等5類。其中假面具又稱「假面舞」,為韓國文化象徵,在韓國傳統戲劇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韓國「大望日」 韓國借節假日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韓國人民十分喜歡運動,尤其愛好參加民間游戲。主要民間游戲有盪鞦韆、踩蹺蹺板、放風箏、踏地神等。韓國的民間體育活動種類頗多,主要有圍棋、象棋、擲棋、摔跤、跆拳道、滑雪等。 韓食以泡菜文化為特色,一日三餐都離不開泡菜。韓國傳統名菜燒肉、泡菜、冷麵已經成了世界名菜。 美食無國界——吃在韓國 韓國是一個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全國各類大專院校 數以千計。國立首爾(舊譯「漢城」 )大學、延世大學、高麗大學和梨花女子大學等。
『貳』 重慶酉陽的風俗人文地理
重慶市酉陽土家族復苗族自治縣為土製家族聚居地,陽戲、儺戲是土家族最具民族民俗特色的民間文化珍寶:
陽戲是地道的土家族劇種。早先叫揚花柳,為民間藝人行乞或風塵女子賣唱糊口的表演藝術,後經藝人的加工改造,才形成生旦凈醜末行當齊全的地方劇種。陽戲表演重做工少武打,多演文戲、家庭戲、悲劇,生活氣息濃。旦角在陽戲中居各行之首。陽戲唱腔由正調和小調兩部分組成,共17個曲牌。
在酉水河流域的酉陽縣,「陽戲」之「陽」,一說酉陽位於酉水之北謂之陽,二說戲是因為面具朝上,三說「揚花柳」與「陽」諧音,而「揚花柳」又有淫色之嫌,故定名為「陽戲」
流傳在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境內的儺戲,可追溯到殷商時期,距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戲劇的活化石。
儺戲,又叫「儺願戲」、「儺堂戲」,它源於原始社會圖騰崇拜的儺祭,是土家先民為驅鬼逐疫舉行的一種祭祀儀式。主要特點是角色都戴木製假面,扮做鬼神歌舞。
『叄』 泰安自然人文地理調查報告
泰安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5000多年前形成了繁榮的大汶口文化;公元前200年(西漢初)設"泰山郡",公元1136年(金天會十四年)設"泰安郡"。泰安從"泰山安則四海皆安"一語中來,取意國泰民安。
改革開放以來,泰安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興旺發達,人民群眾安居樂業。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15.2億元,比上年增長13.9%。主要工業門類有機械、電子、化工、紡織、輕工、建材、煤炭、電力、儀器,糧、棉、油、果、蔬菜、畜牧等農產品十分豐富,旅遊、商貿、餐飲、中介、咨詢、社會服務設施完善,對外經貿合作擴展到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商品400多種,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泰安投資興辦企業。其中國家級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有泰開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魯能泰山電力設備有限公司,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有山東京衛制葯有限公司、山東省尤洛卡自動化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泰安正信機電有限責任公司等。
泰安境內的泰山,又稱東岳,總面積42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45米,氣勢磅礴,拔地通天,素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譽。在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由於歷代帝王封禪和民眾朝拜,給泰山遺留下極為豐富的人文景觀,使泰山成為"華夏文化"的縮影。1984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1991年被列入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1998年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2006年又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泰山以其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雄偉壯麗的自然風光每年吸引著500多萬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游覽。
泰安是華夏民族文明的發祥地,早在50萬年前就有了人類的生存、繁衍,5萬年前的新泰人,已跨入智人階段;5000多年前這里孕育了燦爛的大汶口文化,成為華夏民族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由於古人對太陽和大山的崇拜,自堯舜至秦漢,直至明清,延綿幾千年,泰山成為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隨著帝王封禪,泰山被神化,佛道兩家、文人名士紛至沓來,給泰山與泰安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跡。泰安也因泰山而得名,從古語「泰山安則四海皆安」中來,寓意「國泰民安」。
泰山風景名勝以泰山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而成。
泰山山體高大,形象雄偉。尤其是南坡,山勢陡峻,主峰突兀,山巒疊起,氣勢非凡,蘊藏著奇、險、秀、幽、奧、曠等自然景觀特點。
人文景觀,其布局重點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頂,形成「地府」、「人間」、「天堂」 三重空間。岱廟是山下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前連通天街,後接盤道,形成山城一體。由此步步登高,漸入佳境,而由「人間」進入「天庭仙界」。
泰山風景區內,有山峰156座,崖嶺138座,名洞72處,奇石72塊,溪谷130條, 瀑潭64處,名泉72眼,古樹名木萬余株,寺廟58座,古遺址128處,碑碣1239塊,摩崖刻石1277處。主要分布在岱陽、岱頂、岱陰及靈岩。
泰安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境內的泰山為「五嶽之首」,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每年有430多萬海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泰安是國家衛生城市,城市依泰山而建,山城一體,城景交融,古老的泰山與現代化的城市形成了古與新的和諧統一。
泰安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泰山為五嶽之首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是華夏文化的縮影,泰山融雄偉壯麗的自然風光與悠久人文景觀於一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位於山東一山一水一聖人旅遊線內。泰安的旅遊以泰山為中心,向四周所轄縣市區輻射,帶動徂徠山、臘山、連花山、牛山、東平湖等旅遊區的發展,泰山旅遊已基本成為即有月亮,也有星星的旅遊格局。
泰安旅遊業的優勢就是打好泰山牌,以泰山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帶動周邊旅遊景區的發展。泰安的旅遊活動,主要有每年9月6日至9日舉辦「泰山國際登山節」,在節日期間開旅遊商品展銷和旅遊商品研討會。自90年以來泰安市旅遊局推出埠陽古樸淳厚的農家風情游;在岱廟推出大型帝王封禪儀式表演活動。明年將推出奇山古松游、國泰民安游、泰山中絡盤道帝王登山游、泰山東路回歸大自然等旅遊活動。
泰安市在食、住、行、游、購、娛已成為一條完善的的旅遊服務體系,現有星級賓館9家,旅遊涉外飯店14家,共有床位5320張,低中檔賓館飯店、招待所300多家,床位3萬張。旅行社26家,其中:國際社2家,國內社24家,旅遊汽車公司一家,有供國內外遊客服務的豪華車40餘輛,有供遊客購物的涉外商場4家。
泰安客源市除山東外,主要北京、江蘇、河南、河北、遼寧、黑龍江、廣東省。泰安95年接待國內外遊客332萬,96年接待376萬,97年接待400萬人次。
位於滿庄鎮境內的"天頤湖"是目前剛被開發的旅遊景點,現在還在建設之中,「天頤湖」的前身是「勝利水庫」,建造於70年代,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人工湖。
整個湖區建成之後,將分為八大功能區域濱水綜合娛樂區、主題樂園遊憩區、湖濱公園休閑區、旅遊康體度假區、濕地公園遊憩區、郊野公園體驗區、杏香酒溢遊憩區、水上運動體驗區。
09年9月5號,「天頤湖」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文藝演出,同時邀請了幾位明星前來演出,整個泰城人民為之為此感到十分的高興,
「天頤湖」的建成,為美麗的泰城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泰安是中國石膏、自然硫和花崗石的主要產地,石膏礦儲量居亞洲之冠;泰山花崗石因賦有「穩如泰山」、「重於泰山」之意,北京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等中國著名建築均採用泰山花崗石。
泰安機電、紡織、化學、建材、煤炭、電力、食品工業有傳統優勢。交聯電纜、高壓開頭蒸汽熱水鍋爐、柴油機、衡器、大麻紡織品、玻璃纖維、紙面石膏板、泰山特曲系列酒等產品均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 泰安在滬深股市上市的泰山石油、泰山旅遊、魯潤股份等四支股票,均有較好的業績,是股民爭相購買的績優股。
泰安生物資料種類繁多,現有高等植物 239 科1212種,動物4綱385種,浮游生物35科136種。
此外還有少量珍稀、瀕危動物以及一些古樹、名木、花卉等。農作物分屬32科91種240個推廣品種,包括糧食、經濟作物和蔬菜3大類。
林果有木本植物71科471種(變種)。經濟樹種主要有蘋果、梨、桃、板栗、核桃等30餘種。
觀賞性樹種有40餘種,主要有雪松、園柏、銀杏等。此外,還有珍稀樹木11種;名古樹木16種884株,主要有漢柏、唐槐、六朝松等。
天然草場主要有荒山荒坡草叢草場、山丘疏林草叢草場、平原沙灘荒漠草甸草場、湖窪沼澤草場4大類、6.33萬公頃,另外還有各類附屬草場15.59 萬公頃。
中葯材分屬110科488種,名貴中葯材有泰山靈芝、何首烏、紫草、四葉參、黃精和汶河的「九草香附」等。其中,何首烏、四葉參、紫草、黃精為泰山四大名葯。
畜禽品種50多個,東平、寧陽一帶的魯西黃牛,體大膘肥繁殖力強,為全國四大良種牛之一,皮肉兼用,出口深受歡迎。小尾寒羊為世界稀有品種,主要產地東平縣被列為全省小尾寒羊保種基地。另外,新泰一帶的大黑山羊、東平湖麻鴨也都屬於地方良種。
水生生物。全市水生生物種類繁多,共290多處。
①水生植物40種,分屬2門18科30屬,集中分布於東平三湖,主要有藕、菱角、葦、莆草等,具有較高經濟價值。
②底棲動物屬38科,以東平湖、稻屯湖為最多,主要有中華絨螯蟹(毛蟹)、鱉(甲魚)、蝦類、蚌類等。
③魚類分屬7目19科47屬66種,主要有鯽、鯉、鰱、草魚等。東平湖鯉里最佳,屬黃河鯉魚種系,品質上乘,聞名國內,生於泰山深澗溪中的赤鱗魚,是泰安市特有的珍稀有魚種,被列為省級保護的瀕危動物,現已人工繁殖成功;汶河桂魚肉質鮮美,屬地方名優產品。
野生動物中獸類分屬5目12科37種:兩棲動物分屬1目3科6種;爬行動物分屬2目6科12種;鳥類分屬17目38科190餘種,其中留鳥48種,夏候鳥56種。
珍稀動物有屬國家一類保護的黑鸛,國家二類保護的紅角鶚、金雕。
農作物天敵主要有胡蜂、益蝽、瓢蟲等。
全市多年平均天然水資源總量為19.2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徑流量13.48億立方米,地下水天然補給量為11.72億立方米,重復水量為5.98億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為1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為6.3 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為10.7億立方米。豐水年為25.38億立方米,平水年為17.9億立方米,枯水年為13.3億立方米。
全市多年平均開發利用水總量為13.42億立方米,其中利用地表水2.6億立方米,開發地下水量為10.82億立方米。與全省比較,泰安市水資源狀況較好, 人均和畝均分別為400和431立方米,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目前已開發利用的地表水占可利用量的63.4%,尚有2億立方米可供開發。地下水開發利用量已達可利用量的101%,個別地區屬超采利用,需限采和補源。
全市水能資源比較豐富,可分為水庫水電站、河道水電站、渠道水電站3 種類型,可開發利用的水電站計有195餘處,裝機總容量可達2萬千瓦,開發潛力較大。全市溫泉地熱資源現有4處,最大的屬市郊區的橋溝溫泉,面積8.5萬平方米,水深0.5-8米,混合水溫41℃-49℃,清晰透明,無臭、無味、無毒,屬一級水。
全市現有大中型水庫14座,小型水庫和塘壩3000餘座,總面積12萬畝;境內的東平湖為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常年平均水面面積21萬畝;池塘星羅棋布,總面積7萬多畝;再加上其它宜漁水面,全市現有宜漁水面40餘萬畝。我市具有豐富的地熱水資源,適用於熱帶養殖及越冬保種。同時,在湖濱、灘區、煤礦塌陷地尚有近20萬畝的澇窪地、荒廢河灘、煤礦塌陷地、廢窖坑可供開發利用。
全市有泰安市淡水養殖試驗場(山東省唯一的省級四大家魚種場)、橋溝溫泉水產養殖試驗場、東平漁場等6座國有漁場,年苗種生產能力5.5億尾,生產品種有四大家魚、建鯉、彭澤鯽、美國大口胭脂魚、斑點叉尾鯝、烏鱧、河蟹、甲魚、南方大口鯰、梭鯰等十餘個品種。除滿足當地需求外,還遠銷省內外各地。
全市現有名特優苗種繁育基地、水庫網箱養魚基地、池塘精養高產基地、東平湖區名優養殖基地、泰山赤鱗魚基地等五大水產生產基地。2000年全市水產品產量達6萬噸,除傳統養殖品種外,我們還重點發展了河蟹、烏鱧、羅非魚、彭澤鯽、斑點叉尾鯝、美國大口胭脂魚、泰山赤鱗魚等名優養殖,名優品種的產量、產值已超過傳統養殖品種。其中,泰山赤鱗魚為泰山名產,是我國的五大貢魚之一,養殖的經濟效益極高,開發的潛力非常大。南美白對蝦是該市新引進的品種,經試養,其生長表現良好,適合在該市境內大規模養殖。
泰安市土地總面積77.62萬公頃,人均佔有土地0.15公頃,為全省平均的80%,其中可利用土地67.2萬公頃,占總面積的86.6%。
泰安地處魯中山區的一部分,整個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境內擁有多種地貌類型,山地、丘陵、平原、窪地、湖泊兼而有之。
①山地集中分布在市域北部和東部,面積14.07萬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18.3%。一般海拔高度在400-800米之間。
五嶽之首的東岳泰山雄距市域北部,橫跨市郊區、泰山區和肥城市,向東延伸至萊蕪市,面積426平方公里,其中主峰玉皇頂,為山東省內第一高峰,海拔1545米,相對高度1391米,矗立於泰城北面,拔地通天,雄偉壯觀。
中部徂徠山橫卧於市郊區和新泰市結合部,主峰太平頂,海拔1028米。東部蓮花山位於新泰市境內,向北綿延至萊蕪市。新泰市南部和寧陽縣東部的低山丘陵屬蒙山支肪的綿延。山地岩石裸露、土層薄,適於林牧業生產。
②丘陵主要分布在新泰市西南部、寧陽縣東部、市郊區西北部、肥城盆地邊緣及東平縣北部,面積31.64萬頃, 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41.1%,海拔高度一般在120-400米之間。丘陵區林果、油料、 畜牧業生產已具備了一定基礎,並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
③平原主要分布在山麓及河流沿岸,多為河谷平原和山前沖、洪積沖平原,面積27.76萬公頃,佔全市土地面積的36.1%,海拔高度在60-120米之間。其中, 山東省內著名四大山麓平原之一的泰萊肥寧平原,大部分處於泰安市境內,為山東省主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平原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肥活,水資充足,灌溉條件好,種植業和農區畜牧業十分發達,具有深度開發的巨大潛力。
④窪地主要分布於東平縣內「三湖」(東平湖、稻屯湖、州城湖)周圍,面積3.43萬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4.5%,窪地地面高程在38-60米之間。
⑤湖泊集中在東平縣境內。東平湖是市內最大、省內第二大淡水湖,該湖為「水泊梁山」的僅存水域,由一級湖和二級湖組成。一級湖水面1.4萬公頃, 湖底高程36米,是泰安最低點,連同稻屯湖、州城湖的「三湖」水面共計1.55萬公頃。二級湖是為黃河防汛、滯洪修建的,面積4.23萬公頃。東平湖水質好,餌料豐富,風光秀麗,具有發展水產養殖業和旅遊業的巨大潛力。
全市土壤類型多樣,主要有棕壤、褐土、砂姜黑土、潮土、山地草甸型土和風沙土六大類,14個亞類、34個土屬、64個土種,其中棕壤、褐土為地帶性土壤,是全市土壤組成的主要類型,而發育在沿河沖積物上的潮土僅佔7.5%。
泰安市屬於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寒暑適宜,光溫同步,雨熱同季。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和氣爽,冬季寒冷少雪。
全市多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為121.58千卡/平方厘米,年際變化在112-131千卡/平方厘米之間。年內以5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按80%保證率計算, 全年輻射總量為117.9%千卡/平方厘米。在3-11月份作物生長發育期間,可有102億千卡/ 公頃的能量供利用。
全年平均日照數2627.1小時,年際變化在2342.3-3413.5小時之間。 日照百分率58%左右。年內以小麥灌漿的5、6月份最多,月均268小時左右,對小麥生長很有利。
全市平均氣溫為12.9℃。年內7月份最高,平均26.4℃,1月份最低,平均為-2.6℃。極端最高氣溫41℃,極端最低氣溫-27.5℃。在地域分布上,南部、西部較高,東部、北部偏低。全年平均≥0℃的積溫4731℃,≥10℃的積溫4213℃, 無霜期平均195天,最長可達241天,最短為161天。氣溫適宜, 滿足了農作物一年兩熟或通過間作套種一年三熟的需要。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97毫米。因受季風氣候影響,年際降水變幅較大, 年最大降水量1498毫米,年最小降水量199毫米,相差7.5倍。因受地貌影響,東部降水多於西部,山區降水多於平原,東部山區年平均降水量為700-750毫米, 西部平原則為600-650毫米,總趨勢是自東北向西南逐漸減少。
年內降水分布很不勻衡,夏季降水最多,占年降水量的65.2%,冬季最少,僅佔3.6%;一年之中7月份最多,占年降水量的32.1%,雨熱同季,對農作物和林果生長發育十分有利,1月份最少,僅佔0.96%。
受地形、地貌影響,垂直的變化,地域的差異,形成了一些局部小氣候區。泰山山頂年平均氣溫僅有5.2℃,而年降水量達1163.8毫米;徂徠山前、 柴汶河畔的高溫小區,年均氣溫14℃以上,≥0℃的積溫5200℃,比全市平均高出三、四網路,達到了亞熱帶標准。這些不同類型的小氣候區,都孕育產生了許多名優特產。
泰安市的市花為紫薇,亦稱百日紅,屬千屈葉科,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在羅漢崖庭院中有一株紫薇樹齡近百年,樹干虯然如龍蟠,古趣盎然。每年自夏至秋,開時燦爛如火,微風吹拂,嬌嬌顫動,美不勝收。近年來泰安市政府在泰城街頭、庭院、景區廣為種植紫薇,並定其為市花。
泰安市的市樹為國槐,亦稱中槐、家槐,屬豆科,落葉喬木。國槐適應性強,壽命長,樹形跋朗瀟灑,是一種很有觀賞價值的風景樹種。泰山上下樹齡在100年以上的國槐計有42株,其中岱廟的「唐槐」、斗母宮的「臣龍槐」、登山盤路上的「四槐樹」等較為著名。
泰山國際登山節是泰安市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促進了泰安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自1987年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了19屆。登山節的舉辦時間一般為9月上旬,以突出經貿為主題,強調發揮登山節的載體作用,以提高泰山、泰安的知名度,宣傳旅遊,發展旅遊,擴大開放,招商引資。
改革開放以來,泰安全面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投資環境不斷完善,建立了開發區,設立了海關、商檢、外商投資中心等機構,吸引了大量國內外資金和技術。與世界8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和友好合作關系。自1987年起舉辦的泰山國際登山節,成為泰安對外開放的窗口。
泰山國際登山節自始至終得到了上級領導和部門的大力支持。先後有楊得志、谷牧、段君毅、李德生、阿沛阿旺晉美、楊成武、費孝通、周鐵農、王光英、王文元等國家領導出席登山節開幕式。山東省、國家有關部委及各聯辦單位領導親臨歷屆登山節、對登山節的活動進行了指導和支持。
登山節的主要活動
登山節的主要活動有開幕式、體育比賽、經貿活動、文化活動。
開幕式的形式除進行運動員入場式外,前幾屆主要舉行了大型團體操表演、仿帝王封禪泰山表演、泰山民間藝術表演等。第十一、十二屆舉辦過兩次足球邀請賽。近幾年以邀請國內文藝團體舉行文藝演出為主。
體育比賽以國內外登山運動員登山比賽為主,在開幕式的次日舉行。1996年,登山比賽被原國家體委列為全國全民健身正式比賽項目。
經貿活動多種多樣,既有泰安市舉辦的,也有全國、全省在泰安舉辦的行業展銷會、定貨會和各類會議等。每年登山節期間來泰安的中外客商萬餘人,其中外商近千人。
文化活動形式多樣,豐富多采。有著名演員參與的文藝晚會,也有地方特色的秧歌表演、書畫展、盆景展、攝影展等,主要是為了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活躍節日氣氛。文化活動豐富了登山節和泰山旅遊的內容,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泰山國際登山節的發展過程
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1987年——1991年為第一階段,活動內容以文化、體育為主,同時舉辦一些經貿活動;1992年——1998年,在舉辦文體活動的同時,突出了經貿活動;1999年至今為第三階段,突出發展旅遊主題,強調發揮登山節載體作用,擴大開放和招商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