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經典人文地理納西族老鷹

經典人文地理納西族老鷹

發布時間: 2021-02-21 12:01:01

⑴ 納西族建築民俗

納西族的建築,分傳統式和現代式,但二者之間也有內在的聯系,尤其是以納西人源遠流長的版建築思想權作為主線,貫穿始終。

納西族的建築古樸典雅,麗江古城的四方街最具代表性。整個建築群都是土木結構的瓦屋,建築上的門窗、牌樓上有精工細雕的圖案,題材豐富,線條生動蒼勁,形象栩栩如生,顯示了納西民族的藝術造詣和審美情趣。麗江古城有「東方的威尼斯」的美譽。

瀘沽湖畔摩梭人的木楞房,則以整根圓木堆垛成壁,用樹塊劈成板做瓦,井乾式的造型,整幢房屋不用一顆釘子,也不用磚瓦,不僅冬暖夏涼,還特別防震。四合院直觀地反映其婚姻形態、家庭組織和宗教信仰,是母系社會的一種形式載體。

(1)經典人文地理納西族老鷹擴展閱讀:

納西族在《祭祀建築和村寨神》的經書中就把建築和村寨神分為上古一代的建築和村寨神、中間一代的建築和村寨神和下面一代的建築和村寨神。在納西族東巴教的經書中只有祖先和建築神才有這種分三個階段的說法。

建築和村寨神為什麼會分為三個階段,經書中所說的村寨和建築有沒有今天我們居住的房屋呢,因為經書記載年代的納西族建築還不是現在的樣子。我通過查閱東巴經書和觀察現在的納西族村寨建築。

⑵ 杭州的地理,歷史,自然,環境,人文

地理: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地形復雜多樣。杭州市西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密布,物產豐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

歷史:杭州烏龜洞遺址古人類化石的發現證實五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杭州這片土地上生活,蕭山跨湖橋遺址的發掘證實了早在8000年前就有現代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的餘杭良渚文化被譽為「文明的曙光」。杭州夏商周屬「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

自然:國家一級陸生野生動物有10種,二級64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3種,二級18種。礦產資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屬和金屬礦床。臨安、昌化出產的雞血石,為收藏石和印石中的珍品。

環境:杭州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人間天堂」之美譽。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畜禽種類繁多,種植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種260多個,杭州蠶桑、西湖龍井茶聞名全國。全市森林面積1635.2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4.77%。

人文:杭州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散雜居。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時,全市有漢族、畲族、回族、滿族、蒙古族、壯族、苗族、朝鮮族、侗族、土家族、布依族、高山族、傣族、瑤族、彝族、佤族、水族、維吾爾族、白族、達斡爾族、藏族、黎族、塔塔爾族、僳僳族、納西族、錫伯族、俄羅斯族等27個民族。


(2)經典人文地理納西族老鷹擴展閱讀: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 、滬嘉杭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國際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⑶ 關於西雙版納的歷史人文,地理環境和氣候,以及風俗習慣

西雙版納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滿山遍野的綠色。花開四季,果結終年,秋天、冬天樹木不落葉,只有在乾季和雨季交替時,少許樹木分批地換葉。第二感覺是:氣候溫和,找不到「冬天」的蹤跡。有一位氣候學家曾經對春夏秋冬作過這樣的劃分:月平均溫度低於10℃的為冬季,月平均溫度高於22℃為夏季,月平均氣溫在10℃-22℃之間的為春秋季。西雙版納低海拔地區的月平均溫度都在15℃左右。因此,西雙版納被譽為「沒有冬天的樂土」。12月至2月,正是祖國北方「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時候,可是在西雙版納,人們還在瀾滄江里游泳、撈青苔呢!從地形環境來看,西雙版納北倚青藏商原,位居橫斷山脈尾稍、南瀕浩翰的太平洋與印度洋交綏地帶,冬夏為不同的海陸氣團控制,形成與同緯度其它地區不可比擬有優越環境。喜馬拉雅山運動形成了以瀾滄江為中心的,由北向南、由兩面三刀翼向中心降而頁部相對略低,具有缺口的似「馬蹄形」地勢,全州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最高峰為勐海縣的樺竹梁子,海拔2429.7米,最低點在瀾滄江與南臘河交匯點,海拔477米,相對高差1952.7米。這使得西雙版納成為寒氣易進難出,沒有台風肆虐的高原盆地,構成了獨特的亞熱帶的環境條件。從緯度位置來看,西雙版納屬於太陽直射地區,入射角度高,太陽輻射強、氣溫高、屬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東北信風控制地區,故終年溫暖,夏長無冬。4月至10月下旬氣溫在22°C以上,11月至次年三月為春秋季,氣溫在13°C——12°C之間。年平均氣溫為18°C——20°C,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地區間差異大。極端最高溫達41°C,極端在最低溫達-4.5°C,年溫差為10°C左右,但日溫差竟達18°C左右。全年日照時數1700——2300小時,全州年輻射總量平均值達130.7千卡/CM2。西雙版納給人的第三感覺是:濕度大。西雙版納的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至1900毫米之間,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2——85%之間。西雙版納因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屬於氣候學上的兩季地區,北部邊緣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山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終年溫暖、陽光充足、熱量豐富、濕潤多雨,具有「長夏無冬、一雨成秋」的特點。冬季北半球西風南移,因有青藏高原、橫斷山及其尾稍哀牢山、無量山等山脈的屏障作用,濕熱而富含水汽的海洋氣流從北部灣、孟加拉灣北上,受瀾滄江水系引導、暖濕氣團沿河谷深入到本區以北的內地,形成一個獨特的熱帶濕潤區而帶來豐沛的雨水。因此比起同緯度東部地區冬季熱量大,寒潮影響微弱;比起同緯度西部地區夏季雨水多,又不受台風影響。西雙版納根據降雨量可分為干、濕兩季。5-10月受印度洋西南季風和太平洋東南季風影響,氣流深厚而穩定,降水頻繁而集中,使天氣陰沉多雨,溫暖濕潤,這段時間是雨季,降水量佔全年降水的80%以上。濕季期間,日照少,風速小,雲雨多,氣溫高,忽雨忽睛,濕度很大。有時即使是在一、二平方公里的范圍內,也是東邊下雨西邊晴;有時陽光燦爛,霧時間又會暴雨如注。11月-次年4月長達7個月的時間里,西風南支流把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半島北部等沙漠或大陸地區的乾暖氣流引導過來,使天氣晴朗少雨,溫度宜人,這段時間是旱季。雖然雲雨少,光照強,但西雙版納霧濃露重。這里的霧從晚上開始升騰,到翌日中午才會消散,而且霧露的濃度比「霧都」重慶要大得多,這不僅提高了冷天的溫度,也彌補了乾季降水量的不足。本區具有熱帶氣候的面積為3452Km(平方千米),是我國大陸上熱區面積最大的地區。由於地形的影響,州內各地垂直變化大,立體氣候顯著,形成豐富的小氣候生境。為熱帶、亞熱帶多種植物和作物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西雙版納環境概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中國雲南省南端,土地面積19112.5平方公里,國境線長966公里,是中國大地上一塊屈指可數的綠色寶地,境內保持完好的熱帶雨林生態系統舉世聞名。西雙版納是世界北回歸線上僅存的一片綠洲,是中國唯一保存的一塊熱帶森林區。她美麗、富饒、神奇,猶如一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在祖國的西南邊疆。西雙版納的國境線分別與寮國、緬甸山水相連,與泰國、越南近鄰,具有面臨南亞的區位口岸優勢。現有磨憨、景洪兩個國家級口岩和打洛省級口岸。瀾滄江縱貫南北,出境後稱湄公河,流經緬、老、泰、柬、越5國出海匯入太平洋,譽稱為「東方的多瑙河」,是條經濟貿易的黃金水道,因此,西雙版納既是面向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雲南對外開放的窗口,地理優勢、自然優勢得天獨厚。西雙版納,歷史悠久,古時稱勐泐,傣族先民早在漢代就居住在雲南的西南部,屬永昌郡(今保山)管轄,到三國時設置過南涪縣,唐宋時先後隸屬於南詔和大理國;元代隸屬雲南行省,明朝在這里全面推行土司制,明隆慶4年(即公元1570年),宣慰刀應勐把管轄區劃為十二個徵收封建負擔的行政單位——版納,西雙版納之名由此而來。民國初年(1912)改置普思沿邊行政總局,隸屬普洱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於1953年1月23日成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傣語「西雙版納」直譯為「十二千塊田」,實際上是指十二個行政區域。傣家人說西雙版納古時稱為「勐巴納西」,意思是「一塊神奇、美好的理想國土」。西雙版納屬熱帶雨林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1攝氏度左右,因此這里的人從來沒有見過冰雪。一年分為兩季,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旱季;5至10月為雨季。1月最冷,2月平均氣溫16C,6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8C。旱季天高氣爽,雨少光照強,此時祖國內地正處寒冬,而西雙版納卻溫暖如春,遍地綠蔭蔥郁,鮮花正放,毫無立冬意,正是人們前來避寒、休息、療養旅遊的黃金季節。西雙版納,群山高聳,雄偉壯觀,森林密布,山丘綿延。平壩面積僅佔5%。轄一市二縣(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40多個鄉鎮,總人口84萬餘人,居住著傣、漢、哈尼、拉祜、彝、布朗、基諾、瑤等13個民族 。傣族是主體民族,近30萬人。西雙版納境內有珍貴的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360萬畝,其中有70萬畝是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在這些茂密的叢林里,蘊藏著兩萬多種植物資源,其中高等植物有5000多種,約佔全國的1/6。特有、稀有、孑遺種約300多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漸危植物如樹蕨、臀形果、天料木、木蓮、雞毛松、蘇鐵、小葉輪種草、百日青等達51種,佔全國重點保護植物的15%,故有人說它是「植物物種基因庫」。這些樹種至今已繁衍了100多萬年,既原始又古老,被人們稱為「活化石」。僅西雙版納特有和稀有的植物中有望天樹、紅光樹、雲南肉豆蔻、四藪木、雲樹、黃果木、胡桐、藤黃、美登木、三尖杉等。可直接利用的經濟作物達1200種,是我國植物最密集、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豐富的植物和溫和的氣候,各種動物生存繁衍有了塊理想家園。目前有鳥類近400種,獸類達67種,昆蟲1437種。其中,亞洲象、兀鷹、白腹黑啄木鳥、金錢豹、印支虎等為世界性保護動物。懶猴、白頰長頸猿、金錢豹、虎、象、野牛、羚羊、赤角犀鳥等20種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熊猴、金貓、原雞、孔雀、孔雀雉等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境內還有我國珍貴、稀有的兩棲動物巨蜥、蟒蛇、虎紋蛙、大壁虎等,不僅有科研價值,而且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對很多旅遊者來說是一個神秘的、很有吸引力的去處。當你邁進西雙版納地域的時候,首先感到是進入了一個綠色的世界,原始森林、橡膠林、果木林、香蕉林、茶山……構成了一幅幅綠海、淥浪的畫面,綠濤將涌進你的心裡;身材苗條的傣家少女,秀麗清純,披著美麗的長發,風姿翩翩;還有那豐富獨特的民族風俗,使外來遊客嘖嘖贊美。 目前西雙版納已開辟了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野象谷、植物園、熱帶雨林奇觀、民族旅遊村等景點120多個,被國務院落列為我國旅遊資源特別豐富的三個重點旅遊開發區之一,是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熱帶雨林、觀賞植物、野生動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傣家竹樓,造工精巧,樣式別致;還有香竹,更是一種擋不住的誘惑。西雙版納現已與老、緬、泰等國開通了邊境旅遊,並即將開通國際航班。西雙版納將成為與東南亞旅遊市場接軌的中心樞紐。 西雙版納名稱的由來西雙版納,是一句傣語。四個字中,有三個數詞,一個名詞。傣語的西、雙、版三字,譯成漢語是十、二、千;納,是個名詞,意為田。一些介紹西雙版納情況的文章,按字義將西雙版納譯為十二千田。十二千田,奇怪不奇怪?十千為一萬,十二千應該是一萬二千,怎麼不叫一萬二千田,偏叫十二千田呢?要知道其中的奧秘,就得講講「西雙」這個數詞的由來。 西雙版納,古代叫做勐泐,意思是傣泐居住的地方。傣泐,是傣族的一個支系,漢語稱為水傣,主要聚居地是如今的西雙版納。據傣文歷史資料《泐西雙邦》一書記載,勐泐地方古代分布著邦荒、邦帕、邦罕、邦洛、邦紹、邦黑、邦蘭、邦莫、邦蓋、邦隴、邦賴等十二個傣泐部落。這十二個傣泐部落,為與其它民族爭奪平壩,結成了一個稱為「泐西雙邦」的部落聯盟組織。十二個部落的首領分別組成部落聯盟組織泐西雙邦的「昆細昆別」即四大臣與八大臣。這十二個大臣,分頭管理各種事務。《泐西雙邦》還記載說,傣泐王已由天王封委、由後裔繼承王位。有一代傣泐王突然逝世,後裔卻遠在異國他鄉。機智勇敢的幾達沙里,受眾人委託,帶著十二個勇士去找尋、恭迎王室後裔回鄉繼承王位。他們歷盡辛苦,把王室後裔接回勐泐,輔佐他登基繼位,並用計除掉了他的政敵召真罕,使那位名為召蘇婉納波龍的王室後裔穩坐王位。由於幾達沙里及手下十二名勇士輔佐傣王有功,被分封管理十二個邦,並允許他們建立領地——勐和稱為景的城池。從此以後,傣泐地方便出現了西雙景(十二個城池)和眾多的勐,勐的首領稱為召勐(意為一個地方之主)。傣歷522年(公元1160年),年僅32歲的帕雅真征服了各勐,在勐泐地方建立了景隴金殿王國(又名勐泐國)。宋朝皇帝遣使至景隴(今景洪)頒發虎頭金印,命為一方之主,稱為景隴金殿王國至尊佛主。明朝年間,朝廷在勐泐地方設立了宣慰使司,統轄勐泐地區各勐。傣歷944年,與緬王聯姻的第三十三代宣慰使召應勐,為替愛妻瀝 蘇宛納巴讀瑪備辦返鄉探望父母的禮品,將所轄的三十多個勐(有說一百餘個勐者)和十二個火圈(統治山區民族的機構)合並成十二(西雙)個承辦禮品的單位,各辦一份禮物,讓氵力 蘇宛納巴讀瑪帶回故鄉晉獻父母。從此,所有田賦、貢品,均以十二份為單位承辦,並將合並以後的田賦機械叫做版納。 西雙版納的西雙,起自古代的西雙邦、西雙景。版納則始自召應勐為備辦禮物而將勐和火圈合並為十二個單位。版納,實際上是合並田賦。古代的西雙版納,是經過合並的十二個田賦單位或政權機構。傣語的「版」是個多義詞,可譯為千,可譯為纏裹、聯合、合並,並不僅僅是千。版納,也不僅可譯為千田,還可意譯為合並田賦或合並水田。當年召應勐並成的西雙版納,分別為①版納景洪(包括景洪、勐罕兩勐);②版納勐遮(包括勐遮、景魯、勐匡、勐阿四個勐);③版納勐混(包括勐混、勐板兩勐);④版納勐海(包括勐海、景真兩勐);⑤版納景洛(包括打洛、勐滿、勐昂、朗勒四個勐);⑥版納勐臘(包括勐臘、勐伴兩勐);⑦版納勐很(包括勐很、勐旺兩勐);⑧版納勐拉(包括勐拉、勐往兩勐);⑨版納勐捧(包括勐棒、勐滿、勐潤三個勐);⑩版納勐烏(包括烏岱、烏勒兩勐);(11)版納景董(包括景董、磨臘、易武、倚邦四個勐);(12)版納勐龍。 自召應勐將勐並成西雙版納以後,西雙版納的轄區范圍和各個版納下轄的勐不斷地調整變更,但西雙版納的名稱始終未變。民國年間在今景洪設立「普思沿邊十二版納」的名稱。歷史上的西雙版納,是車里宣慰使司統轄下的十二個提供貢賦的行政機械。 1953年成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時,各族代表認為「版納」具有「波海咪納版塔南干」(各族人民大團結)之意,一致同意沿用西雙版納作為自治州的州名。如今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下轄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轄區面積19124.5平方公里,國境線長達966.29公里,其中:中老段為677.8公里,中緬段為288.49公里。有國家級口岸三個,省級口岸一個,有六條公路,一條水路與寮國、緬甸相通,形成水、陸、空全方位開放的立體口岸網路,是面向東南亞的開放大道。州內人口約83萬,傣族佔28.2%,漢族佔25%,哈尼族佔19.04%,其它少數民族佔24.76%,少數民族佔全州人口總數的78.4%。 傣族潑水節的由來潑水節即傣歷新年,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其間豐富神奇的活動內容,吸引國內外無數遊人。潑水節一般為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除夕,是送舊歲的日子,常有劃龍舟、放高升等傳統活動(放高升即燃放自製的土火箭)。第二天(或第三天)為空白,它不屬於舊的一年,也不屬新的一年,而是舊年和新年之間的空日子,所以,這一天(或兩天)人們可自由安排活動。第三天為傣歷的元旦,也是傣歷年中最熱鬧的一天。傳說是「日子王到來的一天」。這一天清晨人們便身著盛裝開始忙碌做一些佛事活動。到午時忙碌的婦女們便擔水為佛洗塵(即「浴佛」),求佛保佑傣家在新的一年裡萬事如意。至此歡樂的潑水活動便開始了。潑水是潑水節最主要的傳統活動,人們相互潑水、相互祝福,傣家人常說:「一年一度潑水節,看得起誰就潑誰」。潑水傳遞了男女青年們真摯的友誼和愛情,潑水表達的人們相互間的祝福,聖吉的水把人們一年的辛勞汗水、煩惱、憂傷沖得乾乾凈凈。把歡樂和聖水灑向遠方來客和過路人。以示對客人的尊敬和歡迎,把友情傳給四面八方的朋友。傳統活動還有丟包求偶、跳孔雀舞和雄壯瀟灑的象腳鼓舞、文藝表演、體育競賽、商貿交易、物資交流等。國內外許多貴賓與遊人都曾到此與傣家人共度歡樂的潑水節並結下了長存的友情。一般在旅遊勝地景洪縣曼飛龍佛塔和勐海縣景真八角亭前歡度這一盛大節日。關於潑水節的由來,傣族民間有個感人的故事。 傳說,古代農時由一位叫捧麻點達拉乍的天神來掌管。但是,捧麻點達拉乍憑著自己法術高明,神通廣大,亂顯神威,為所欲為,想降雨就降雨,想降溫就降溫,弄得人間冷暖失調,雨旱混淆。天神英達提拉決定對給人間降災降禍的捧麻點達拉乍進行制裁,但由於捧麻點達拉乍法術高明,眾神仙都不敢動他。於是英達拉提就變成一個英俊的小夥子,去「串」捧麻點達拉乍的七個女兒,他把她們父親如何作惡的事說了出來。七位善良、美麗的姑娘本來對父親的所作所為就很不滿,今天聽了「小夥子」的話更是義憤填膺,決心大義滅親,為人間消災除難,姑娘們私下商議,要除掉十惡不赦的父親,必須把父親生死秘訣探出來。捧麻點達拉乍在談笑中不知不覺泄露了自己的生死秘訣:火燒、水淹、刀砍、箭射,他一概不怕,怕的是用自己的頭發做成「弓塞宰」(意為「心弦弓」)。一天,姑娘們把父親灌得酩酊大醉,她們趁他酣睡時,悄悄拔下他的一根頭發,做成了「弓塞宰」。當她們把「弓塞宰」對准捧麻點達拉乍時,他的脖子就斷了,頭顱一落地,就冒起火來,那火到處蔓延。為了撲滅邪火,七個姑娘把捧麻點達拉乍的頭輪流抱在懷里,直到腐爛。輪換時,姑娘們都要打來清水,潑在自己身上,沖去滿身的污跡遺臭。為了紀念那七位大義滅親、為民除害的姑娘,傣家人歡度新年時,都要舉行潑水活動,以消災除難,祝在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傣歷新年裡的「腕腦」,就是捧麻點達拉乍的頭腐爛的日子,潑水活動就在這一天舉行。其實,潑水節為傣族的新年,它起源於印度,曾經是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時間約在十三世紀末到十四世紀初。距今約700年,隨著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增大,潑水節的習俗也日益廣泛。雲南少數民族風情之最少數民族風情風俗最集中的景點——雲南民族村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彝族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獨龍族中國最怪的村——蜂岩洞村影響面最大的節日——傣族潑水節最大的物資交流盛會——白族三月街最驚險的少數民族節日——傈僳族刀桿節(上刀山、下火海)最隆重的少數民族舞會——景頗族的目瑙縱歌最有名的火把節——彝族火把節最有名氣鬥牛節——苗族鬥牛會中國最長的宴席——哈尼族長街宴最有民族特色的禮節——基諾族的成人禮最奇特的戀愛場所——姑娘房最有趣的情書——鮮花最古老的情書——來蘇最委婉的說親方式——討谷種最優雅的戀愛方式——以琵琶、口弦傳情世界最古老的婚姻習俗之一——阿夏婚最奇特的婚俗——搶親最儉朴的婚禮——勞動最獨特的離婚儀式——設宴請客最有趣的離婚證書——木片最奇特的書信——以物代言最崇敬火塘的民族——哈尼族最講禮貌的民族——怒族最喜歡拔眉毛的民族——瑤族最喜歡戴耳環的民族——基諾族最有趣的習俗——半夜搬家喝酒方式最奇特的人——克木人最奇特的捕魚工具——景頗族長刀最高強的狩獵方式——空手捕獵最善於養鷹捕獵的民族——納西族版納的傣味……(口水) 版納出名的烤豬臉蒸肉番茄喃咪拼盤(用蔬菜沾番茄喃咪來吃)香茅草烤魚檸檬雞這個不曉得這個葉子叫什麼了,但是味道很苦用雞蛋液糊在外面用油煎。味道綜合起還不錯!這個不曉得是那個做的圖.....這個是油煎竹筍噶,也不是酸筍!不是包燒類傣族水淹菜!傣族米花(甜甜脆脆呢)這個就是包燒了青苔(味道不錯,但是有些外地遊客不敢挑戰)烤雞炒芭蕉花(哈哈,沒聽說過這個菜吧)香茅草肉團脆皮(一般用來沾番茄喃咪)傳說中的番茄喃咪。(說的口水流嘍)火燒乾巴……我的超愛還是青苔 烤雞翅膀甜筍燒熟了用來沾螃海醬超好吃. 燒烤燒烤的各種小串串 苦果,外地的都喊苦豆。有些人吃不來,有點微微的苦。下火的好東東!炒海船.這個就是很苦的,但是吃起脆脆的。菠蘿飯!! 其實在版納最多的東西就要數水果了...... 這個東西有甜和酸(甜角/酸角)酸角糕,我一直覺得這個牌子很搞笑貓哆哩。(在傣語貓哆哩,是帥哥的意思) 雞蛋果釉子(本地人叫拋果)楊桃,我們版納喊它五丫果

⑷ 觀看《經典人文地理》《自然密碼》或閱讀關於人文 地理 自然 科學 等書籍。寫觀後感、讀後感。字數<2500

《水滸傳》也是一部眾所皆知的名著。它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作品在思想內容和文學藝術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11:13:21
發送消息內容超長,請分條發送。
11:13:29
發送消息內容超長,請分條發送。
甜甜De 11:13:39
《水滸傳》在描寫人物形象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這部作品能環環緊扣得把人物的不同出身經歷,通過人物自己的語言和行動去表現其性格,如吳用的神機妙算,魯智深的忠勇仗義,李逵的粗魯莽撞,武松的神威神勇,林沖,花榮的驍勇善戰,石秀的英雄孤膽,燕青的機智靈活,以及西門慶的驕橫,蔣門神的兇悍,潘金蓮的淫盪,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呼延灼,梁山泊第八條好漢,馬軍五虎將第四。使一雙銅鞭,騎一匹踢雪烏騅馬,武藝高強。宋江兵馬殺了高俅的弟弟高廉後,高俅推舉呼延灼作兵馬指揮使攻打梁山泊。呼延灼用連環馬連敗宋江兵馬。金錢豹子湯隆獻計徐寧用鉤鐮槍可以破連環馬。吳用設計派時遷去東京偷了徐寧的雁翎鎖子甲,騙徐寧到了梁山
徐寧的鉤鐮槍果然破了呼延灼的連環馬。呼延灼單槍匹馬逃到青州,青州知府讓他帶人攻打桃花山、二龍山。梁山泊人馬趕到桃花山、二龍山救援,用計把呼延灼騙到陷坑裡活捉。呼延灼投降梁山。受招安後,呼延灼被封為御管兵馬指揮使。

⑸ 滇西在哪裡

滇西,即為雲南西部(「滇」為雲南簡稱),以昆明為核心區域,往西的廣大地區。廣義上包括楚雄、大理、保山、德宏、怒江、麗江、迪慶、臨滄、普洱、西雙版納等地州市,狹義上指怒江以西的區域,即含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滇西的地勢以高山峽谷為主,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流域貫穿其中,三江並行奔騰170多公里,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雲嶺等崇山峻嶺之間,形成世界上罕見的三江並流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

三江並流地處東亞、南亞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區域的交匯處,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區,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多樣、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滇西,雲南最美的風光人文地理線路之一,也是雲南傈僳族、怒族、獨龍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佤族、景頗族、布朗族、納西族、藏族、阿昌族和德昂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

(5)經典人文地理納西族老鷹擴展閱讀

滇西的地勢以高山峽谷為主,有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大江穿流。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0月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3月,在這片土地上發生了著名的滇西抗戰。

1941年,中國為緩解英國在歐洲戰場上的困局,主動出擊牽制日本,10萬遠征軍向滇西進軍,由於英國在東南亞戰略決策失誤,中國遠征軍錯失良機而失敗,滇緬公路被日軍掐斷,滇西被日軍佔領,中國重要的國際交通運輸線和物資通道被切斷,日軍控制滇西進一步威懾到我國的重慶。

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取得勝利,美國在太平洋對日本展開全面進攻,為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盡快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打通中緬交通要道,取得與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聯系。我國決定再次遠征滇西

戰役歷時一年半,中國軍隊以陣亡31443人、負傷35948人的代價,斃傷日軍25000餘人,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滇西邊境山區簡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緬北滇西戰役

⑹ 論文 從人文地理角度論和諧人居社區建設

在SOO搜索和諧社區建設論文很多。和諧社區建設存在的不足及對策分析關鍵詞:和諧社區 建設 不足 對策
論文摘要:社區是社會的細胞,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所在,眾多社區的和諧構成整個社會的和諧。對於當前社區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的研究對指導和諧社區的建設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對當前和諧社區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總結分析,並給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速度加快,城鎮人口數量增加,社區作為城市的基本組成單位,其重要性日益顯現、突出。和諧社區的建設對於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社區建設過程中凸現了很多問題,必須予以解決,否則,必將阻礙社區建設,社會進步。
1.和諧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社區也有了突破性的快速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由於前期社區管理工作經驗積累不足,因為社會發展的需要社區規模又在短期內迅速膨脹,導致相應的管理理念、制度跟不上,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阻礙了社區的進一步發展。對於相關問題的探討解決有利於和諧社會的建設。目前總體來說存在以下問題:
1.1、社區建設中的行政主導和新形勢下的社區發展之間不協調
社區作為一個群眾性的自治組織,其目的是為居民自我服務,提高社區居民物質文化水平,實現個人和組織的共同進步和發展。但是由於受長期以來的行政主導影響,導致自我定位出現重大偏差。具體表現為:未能適應制度上的上一級行政部門對社區工作是指導而非領導的規定,缺乏自我管理的主人翁心態。發生了「自組織」向被「被組織」的退卻。實際上仍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社區疲於應對上一級行政部門指派的各項任務和種類繁多的考核,佔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擠占社區有限的為民服務資源。同時,社區管理者的業績考核不是由被管理者考察,而是由上級行政部門評價,導致管理者喪失為民服務的動力,宏觀表現為自治能力不足。自治功能不足,進一步導致政府強行介入,更進一步的依賴成了目前我國城市社區管理難以跳出的怪圈。
1.2、社區成員參與不足
目前居民對社區的活動和事務大都表現出冷漠情緒,缺乏主動性。在長期的行政型社區管理體制下,社區居民對行政任命的社區管理主體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 ,導致缺乏參與各種社區活動的積極性。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長期以來單位制養成的對國家,對單位強烈的依賴感,認為自己不去做政府和單位也會做得很好。另一方面,社區組織自主性的缺失,以及行政化的管理方式的強行介入進一步加劇了居民對政府的依賴,認為社區管理是政府部門的事,而把自己當作局外人,對社區管理也就表現出了理所當然的冷漠。
1.3、社區建設目標錯位
在當前社區建設過程中,存在著目標錯位的問題。主要表現為:a.忽視社區的人文社會特點,把社區管理單純的看作是一種經濟行為。b.不能准確把握定位發展目標,錯誤的把高度的物質文明作為終極目標,而忽視了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本末倒置。無疑這種思維是和以人為本的今天相抵觸的。
1.4、社區觀念和管理理念滯後
由於社區的理念真正進入普通百姓生活是在改革開放後,城市化加快,城鎮居民數量迅速增加,居民聚居缺乏組織性而促生了我國的社區管理體系誕生與發展。由於缺乏經驗,社區管理大都沿用以往的行政管理方式,沒有建立獨立、健全的居民自我管理制度,社區觀念和管理理念滯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有:
a) 社區管理者隊伍薄弱;呈現出人員少、老齡化、專業素質低等特點。
b) 社區建設管理的理論研究不足,體系不完善,分工不明確。
c) 社區建設管理的法律法規制度不完善,存在法律盲區和漏洞。
1.5、社區經費不足
伴隨社會進步,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伴隨而來的是對於社區的服務功能和環境的要求的逐步提高,這就對社區的「軟體」和「硬體」提出了巨大的挑戰。社區需要大量資金進行「升級」以滿足社區綜合功能提高的要求。同時,由於城市化加深加快,對於社區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必須提高管理者的文化水平,以適應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社區發展。引進高素質人才需要改善社區管理者的待遇,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等等這些都受到資金缺乏的嚴重限制。
2.解決方法
2.1 體制創新
陳舊的社區行政管理模式與時代發展不相符,進行必要的體制創新改革</A>,體制改革中應以以下幾點為改革綱要:
a. 政府行為與社會行為相結合。由於短期內社區管理水平不可能迅速改變,所以政府還必須參與到管理過程中來,主要但當指導角色。引導社區管理向一個更加適應社會需要的方向發展。
b. 社區管理與服務相結合。完善管理體制的同時要同時樹立服務理念,使管理與服務實現本質的統一:管理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服務是為了實現有效的管理。
c. 專業服務隊伍與群眾實體相結合。專業的管理服務隊伍有助於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但是也容易使居民產生依賴感;要切實的和群眾結合,實現管理的互動。
通過體制創新,逐漸脫離政府行政管理,促進社區管理系統的獨立與成熟,真正實現社區居民的民主自治。
2.2大力培育和強化居民的社區意識
社區是國家與社會的一個基本連接點,必須明確其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強化社區中的國家、社會意識。社區的民主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基本組成要素之一,公民的民主權利也是從社區民主開始的。在構建一個安全和諧的生活社區的同時要為社區建設注入精神元素,在提高服務水平的同時,增強居民對於社區的認同感和榮譽感。提高居民對參與社區建設活動的積極性。
2.3 加大經費投入
加大經費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高社區的硬體水平,豐富社區文化活動。提高管理人員的待遇水平,引進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人才是關鍵,引進文化水平較高的管理人才可以有效的提高社區管理水平。發展社區社會工作, 實現社區工作的專業化是解決社區建設問題的重要途徑。高素質管理人員的引進有利於社區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利於促成社區向獨立民主的方向發展,有利於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同時,可以更好的把握社區發展方向,使社區建設更好的和和諧社會建設相統一。
總之,社區作為現代城市居民的主要棲息地之一,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社區發展的好壞不緊切實關繫到居民的生活水平的高低,同時決定著社會現代化建設目標能否實現。推進和諧社區建設有利於居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特色和諧社會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張玉. 區域政策執行的制度分析與模式建構 [D]南開大學 , 2006 .
[2] 喻劍利,辛靜,曲波. 新公共服務視角的中國服務型政府建設 [J]長白學刊 , 2007,(01) .
[3]
羅伯特·B·丹哈特,珍妮特·V·丹哈特,劉俊生. 新公共服務:服務而非掌舵[J]中國行政管理,2002,(10
[4]左兵團,沈承誠. 和諧社會框架下對新公共服務理論的價值考量[J]雲南行政學院學報, 2006,(04) .
</A>

⑺ 西定鄉的人文地理

西定,系傣語地名。西:拉或湊;定:胡琴。西定意為拉琴的地方。傳說釋迦專牟尼巡遊到此地,百姓熱情招待,屬並拉琴助興,釋迦牟尼便將此地命名為西定。歷史上西定錄屬於勐遮管轄。一九四七年稱舊筍鄉,一九五0年改稱為別舊區,均錄南嶠縣。一九五三年建州重劃十二版納時,設版納曼墩(後改稱版納西定),轄原南嶠縣的別舊、曼兌兩區。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二版納合並為五個縣級版納時,錄版納勐遮。一九五八年七月改設區,稱西定區,錄勐遮縣,同年十二月,勐遮,勐海兩縣合並後改錄勐海縣。一九六九年更名為向東公社,一九七三年更名為西定公社,一九八四復稱西定區。二00五一月,原西定鄉和巴達鄉撤並後組建西定哈尼族布朗族鄉人民政府。
註:關於西定的名稱來歷另有一說。西:四;定:蹄。西定:四蹄。傳說從前有一僧人從境外用大象馱經書入境,至巴達章朗時大象僵死,僧人將象肉分給附近各村民,西定人聞訊趕來時,象肉已盡,只得等四支象蹄,故得名西定----四蹄。

⑻ cctv9人文地理觀後感

人文地理的觀後感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坐在露天的場子里看演出,任鵝毛般的大雪飄打在臉上,到底是一種享受還是在受罪?起初我真的在懷疑自己是不是花錢來受罪。但看完演出後,我堅決地否定了自己起初的想法,受到的只有無比的震撼與感動。我曾看過很多形形色色的演出,但從未見過如此大型的實景演出。它與其他在金碧輝煌的大殿中的演出截然不同,雖然它沒有華麗的背景,沒有絢麗多彩的燈光效果,沒有濃妝艷抹的專業演員,但他們身後有巍峨的玉龍雪山,有來自大自然的風聲,聲和雪花飄落的聲音,有人類最原生的動作,最動聽的音樂,最純真的心靈

當大馬幫的馬鍋頭們在涯頂向我們招手時,我也壓不住內心的激動,忍不住高聲呼喊。馬鞍舞的氣勢也不亞於大馬幫,當一個個皮膚黝黑的少數民族演員們邁著整齊而又穩健的步子往前走時,不知不覺我已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當各民族酒令展現在我眼前時,我像個孩子般開心的笑了,那種發自內心的笑,笑得是那麼甜,那麼的燦爛,這才意識到似乎好久沒有這么開心過了。但當天上人間映入我眼簾時,我的視線被迷糊了,看著姐妹倆不願分離,放開的手再一次牽在一起,含著淚相互告別後,又一次擁抱在一起,當納西公主騎上白馬走了很遠很遠,但始終沒有放下揮動著的手兒,目光也始終不願移開,我雖然聽不懂她們嘴裡在喊些什麼,但我能夠體會到她們心中那一股濃濃的情意。我的淚水再一次湧出。當熱情奔放的各民族同胞們身著五顏六色的服飾,手拉手唱著歡樂的歌出現在我面前時,我也好希望自己能融入到他們當中,和他們一起手拉手,肩並肩的打跳。當那驚天動地震撼人心的鼓聲傳入我耳朵里時,我彷彿感受到了他們民族生生不息,永不衰老。當我與演員們一同祈福時,我也在心中默默許下了願望,我堅信我的願望一定會實現。當最後所有的演員向我們揮手,高呼著「等你回來,再見……」時我的心再一次被感動。

坐在台下觀看如此震撼的演出,讓我忘記了煩惱,忘記了時間,忘記了所有的一切,今天才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忘我的境界。

如果有機會,我還會來麗江觀看印象雪山,我會向所有的朋友講述有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有這樣一個大型的實景演出,有這樣一群質朴的少數民族組成的一個藝術團。

對於人文地理的教學,一直比較頭痛。總覺得這塊內容比較枯燥,條條框框記憶的東西也比較多。老師教得沒勁,學生也學得無味。如果提高人文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呢?在視頻中,老師們給我們介紹了一種很好的方法——創設教學情境。

如在學習「農業區位因素」的時候,張悅老師設置了這樣一個情境「北京的農業發展點啥」。這樣一個問題拋出,學生們各抒己見,紛紛為北京農業的發展獻計獻策。有的說可以發展一些保質期比較短的農業,因為北京交通非常發達;有的說可以發展一些技術要求比較高的農業,因為北京科技發達;也有的說可以發展一些經濟作物,根據市場的需求來種植一些農產品;還有的說可以發展一些綠色農產品。。。。。。一個簡單但有效的情境,讓學生很快掌握了農業發展中所考慮的區位因素。既有效完成了教學目標,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這一專題的學習,給我對人文地理的教學有很多的啟發。其實不管是什麼教學內容,只要設計得好,每節課都可以上得非常精彩。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⑼ 葉枝鎮的人文地理

哇忍波及其傈僳族音節文字——到葉枝游覽哇忍波故居,了解他所創造的傈僳族音節文字,是一項重要內容。
在葉枝鎮政府駐地北部8公里的新洛米俄壩村,1900年,哇忍波就出生在這個傈僳族山村的農民家庭。哇忍波自幼家境貧寒,常隨其母勞動或外出逃荒度日。10歲至12歲時,曾跟隨巫師學過東巴、尼扒,掌握了一些念經祈禱、占卜和祭祀鬼神活動的知識。13歲時父親病故,家裡只好將一塊乾地典當來治喪,作為典當契約的是一塊刻著三轉三道記號的木板,意思是日後用三塊銀元贖回。後來哇家去贖地時,對方強詞奪理按自己的意圖解釋木刻的符號,結果使哇家白白損失了一筆錢財,這事對哇忍波觸動很大。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多,他萌生了由自己來創造一套本民族文字的想法。 ——葉枝地處「三江並流」的核心腹地,自古以來就是滇藏「茶馬古道」上商品的
主要集散地,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份,不但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而且蘊藏具有傳奇色彩,顯赫一時的「王氏土司」。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葉枝鎮境內曾出現過王氏、李氏、祁氏、禾氏等一些顯赫一時的封建領主家族,至今仍遺留下許多古代民居。其中以王氏家族最為有名。王氏屬納西族,其祖先為麗江木土府所委「木瓜」,即納西軍事首領。後被清廷封為「北路土司」,至民國27年,即公元1938年,王氏土司第九代傳人王嘉祿正式承襲世職,並被國民政府先後委任為「江防大隊」、「邊防副司令」,「三江司令」等職,因功績顯赫,雲南省長龍雲曾贈以「保障功高」匾額一塊。王氏土司以其強大實力和威懾一方的氣勢稱雄滇西北諸路土司。其轄民中有納西、傈僳、藏、怒、獨龍等多種民族,統轄范圍包括現在的迪慶州、怒江州所轄的瀾滄江、怒江、獨龍江流域,遠及西藏、高黎貢山、印度及緬甸密支那一帶。
王氏土司是明清以來「茶馬古道」貿易的主要組織者和保護力量,系藏、漢結合部的主要跨國土司。值得一提的是王氏土司能在國危民難之際,成立抗日禦侮隊伍,到中緬邊界防禦,並於民國27年專門鑄造鐵質界碑一批,上鑄「北路土司界」字樣,派人秘密運往王氏在獨龍江一帶的管轄邊界埋設,成為中印戰爭及1960年中,緬勘界時的唯一依據,為祖國的領土完整作出了重大貢獻。 ——同樂原始生態文化村「阿尺目刮」歌舞藝術是一種群眾自娛性舞蹈,其特點是不用樂器,自始至終踏歌起舞,分為男女各兩隊,分別由領唱者領唱後,其他一起符合而成。「阿尺目刮」的聲音明顯模仿山羊的聲音和動作,以及游牧生活中一些瑣事,集濃厚的原始性仿古性,內容十分豐富,與傈僳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有著非常的密切關系。「阿尺目刮」已作為最高藝術價值的民族歌舞載入了《中國舞蹈集成》之中。

⑽ 介紹惠東人文地理的ppt

人口
編輯
2000年,惠東縣轄22個鎮。總人口713141人,各鎮人口:平山鎮118466、大嶺鎮105674、白花鎮57757、梁化鎮40736、稔山鎮64338、鐵涌鎮30312、平海鎮32259、港口鎮24414、巽寮鎮6997、吉隆鎮41066、黃埠鎮36436、鹽洲鎮14194、增光鎮20590、多祝鎮47635、新庵鎮5203、安墩鎮25495、松坑鎮6768、石塘鎮5016、高潭鎮9450、馬山鎮7094、寶口鎮5785、白盆珠鎮7456。(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截止2012年底惠東縣總人口92.03萬人,戶籍人口84.5萬人。惠東籍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華裔18萬餘人。[6]
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交通
編輯

水路
惠東縣地處西枝江中上游,有河道通惠州、博羅、東莞、廣州、河源、龍川。沿海港口可通香港、澳門、汕尾、汕頭、福建等地。[7]

公路
明、清時期,境內設有2個驛站:平山驛、平政驛。這條驛道由惠州經平山、平政(今吉隆)至海豐。[7]
民國時期,境內有5條沙土公路,總長143.9公里。大部分路基彎曲,路面狹窄、橋多木造,並且由於缺乏養護和戰亂的破壞,至建國前夕通車里程只有10.2公里。[7]
惠東LNG公交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人民政府重視交通建設,特別是在1978年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惠東公路建設迅速發展,各種車輛迅速增加,至1995年年底,惠東縣共有公路221條,可通車里程1612.8公里,養護里程1552.1公里,公路密度達每100平方公里47.7公里。陸路已形成以縣城平山鎮為中心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連結惠州市5個縣(市、區),有班車可通廣州、河源、梅州、深圳、香港、汕頭、汕尾、福建、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四川等地。縣內22個鎮277個管理區除鹽洲鎮西涌管理區外,全部實現通車。1995年惠東縣擁有各種機動車輛32704輛,其中客車2756輛,貨運汽車2653輛,其它機動車27295輛。海上運輸發展也很迅速,自1950年以來先後建成海運碼頭500噸級2個(鹽洲、半洲)、1000噸級2個(港口、鯉魚洲)、3000噸級2個(碧甲、亞婆角)。貨輪可直航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及港澳等地,有運輸船舶856艘,載重噸位9022噸。[7]
惠東范和港跨海大橋
縣城平山街道距深圳市90公里,距惠州市38公里,距廣州市153公里;距惠州機場17公里,距京九鐵路惠州站38公里,距汕頭特區240公里,海路距香港46海里。G15瀋海高速深汕段(深汕高速)、S20潮莞高速公路(廣汕公路)、S30惠深沿海高速公路及S21廣惠高速公路均穿境而過;海上運輸可直達閩、港、澳。國家級漁港港口港,有海關二類監管碼頭。距縣城15公里的惠州機場,可直航北京、杭州、無錫、徐州等大中城市。縣城每天有多班豪華巴士直通香港,僅需2小時車程。惠東已形成了以港口、高速公路為主體的立體交通網路,為貨物集散、與國內外大市場對接提供了優越條件。

鐵路
惠東火車站
廈深高鐵2013年12月28日正式通車,惠東作為沿途兩個縣級站點之一,同時啟用惠東火車站,火車站地址在惠東縣稔山石井村,距離稔山鎮鎮街約1.5公里,惠東站是一座客貨兩用車站,設置了2個站台:基本站台和2站台,還有一個貨車平台。連接一樓進站大廳的,是一個地下通道,可供乘客穿行至軌道的另外一側。因地下進、出通道合二為一,所以整體較寬,達到12.36米。佔地總面積將達400餘畝,站舍建築面積將達到8000多平方米,建築總高度20.7米。惠東縣開通3條公交線路與廈深鐵路惠東站實行無縫銜接,分別是「惠東站至鹽洲」、「惠東城南客運站至惠東站」和「惠東站至大嶺烏塘」公交線路。

經濟
編輯

概況
惠東縣農業經濟全面發展,糧食連年豐過時收;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初步建立起以電子、機械、建材、服裝、製鞋為重點,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交通、通訊、能源和市政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投資環境不斷優化,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高;個體私營經濟初具規模,以黃埠、吉隆兩鎮為代表的個體私營製鞋業已發展成為惠東的支柱產業。
2014年惠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40.2億元,增長1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1億元,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216.2億元,增長18.4%;第三產業增加值182.9億元,增長9.5%。人均GDP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47503元,增長13.7%;三次產業結構從上年的10.1:48.6:41.3調整為9.3:49.1:41.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2億元,增長30%。
2013年,惠東製鞋業經受住了各種不利因素,製鞋業保持平穩發展勢頭:惠東縣6293個鞋企產鞋9.2億雙,總產值達到了278億元,鞋業稅收1.9億元。[8]
2013年惠東縣各鎮街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1、稔山鎮 51.87億元,增長23%;
2、平山街道 30.83億元,增長14.8%;
3、巽寮管委會 28.68億元,增長35.4%;
4、大嶺鎮 17.25億元,增長50%;
5、平海鎮 17.07億元,增長11%;
6、黃埠鎮 10.6億元,增長11%;
7、白花鎮 9.6億元,增長13%;
8、吉隆鎮 9.2億元,增長11%;
9、港口管委會 5.5億元,增長35%;
10、鐵涌鎮 4.9億元,增長50%;
11、多祝鎮 3.4億元,增長13%;
12、梁化鎮 2.2億元,增長35%;
13、安墩鎮 6283萬元,增長11%;
14、白盆珠鎮 5740萬元,增長11%;
15、高潭鎮 5556萬元,增長11%;
16、寶口鎮 4163萬,增長11%。

農業
農業在惠東縣國民經濟中居主要地位。民國38年(1949),農業總產值為2755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6.9%。50年代前,境內農業經濟以種植糧食(水稻、甘薯)為主,經濟單一。農業生產由於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束縛,加上水利設施缺乏,抗災能力差,耕作制度和生產技術落後,因而生產水平低下。民國38年(1949),水稻總產量5.18萬噸,平均畝產78.5公斤。[9]
1950年後,經過土地改革,開展農田基本建設,興修水利,推廣耕作新技術和良種,治理水土流失,改良土壤,使糧食生產有了較大發展。1956年,水稻總產量比1949年增長83.04%。[9]
1958—1965年,由於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刮「共產風」,農業生產在管理上強調集中統一,農業生產強調「以糧為綱」,分配上實行平均主義。「文化大革命」期間,開展農業學大寨,農村大搞「割資本主義尾巴」,視多種經營為「走資本主義道路」,不允許農民發展家庭林、牧、副、漁業生產,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致使農業生產下降,農村經濟一度萎靡不振。[9]
1979年以後,實施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調整農業結構,發展「三高農業」(高產量、高產值、高效益)。1985年,惠東縣農業總產值結構中,種植業比重由1980年的59.3%降至48.1%。90年代初重點發展商品蔬菜基地,1995年,種植業商品率76.58%,比1988年的48.62%增加了27.96個百分點。農村經濟由自給半自給逐步向商品化、社會化、基地化轉變,惠東縣農業總產值和主要農產品的年產量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1995年,惠東縣農業總產值達10.67億元,比1949年增長37.7倍;水稻總產量18.83萬噸,平均畝產317公斤,總產比1949年增加35.3倍。[9]

工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惠東境內的工業主要有:制鹽、製糖、釀酒、采礦、燒石灰、榨油、加工竹木、鐵器、造船等行業,均由私人開設,小型、星散,手工操作。除食鹽、礦產品、石灰銷往省內外,其它產品均在境內銷售。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廣東大埔縣人張氏在平海碧甲建廠開採石英砂,製造日用玻璃運銷香港。民國27年(1938),白花謨嶺人練義之與香港英商合夥開辦凌坑石礦公司,開採石灰石、燒石灰運銷香港,這是惠東中外合資辦工業的開端。[10]
20世紀50-60年代建立國營和集體所有制工業,同時組織恢復私營工業和個體手工業生產,發展了電力、機械、冶金、建材、製糖、化工等現代工業。至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惠東縣工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582萬元增至7078萬元,占惠東縣社會總產值的13.0%,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9.8%。1979年後,貫徹執行「改革、開放、搞活」的方針,工業生產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大批外國和港澳台商人進入惠東辦工業,鄉(鎮)、村辦工業迅速崛起,私營工業和個體工商戶應運而生、蓬勃發展。惠東縣已形成行業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至1995年年底,惠東縣工業企業有7189家,工業總產值451923萬元,占惠東縣社會總產值66.1%,占工農業總產值80.9%,其中重工業總產值91825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20.3%,輕工業總產值360098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79.7%;在工業企業總數中,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452家,總產值248552萬元,其中國有工業企業36家,產值17322萬元,集體工業企業336家,產值188331萬元,其他工業80家,產值42899萬元;村及村以下工業企業6737家,總產值203371萬元,其中村辦349家,產值30103萬元,聯戶390家,產值19981萬元,個體、私營5998家、產值153287萬元。在全部工業總產值中,有外商投資工業總產值173107萬元,其中「三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工業企業69家,產值40126萬元;「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補償貿易)工業企業698家、產值132981萬元。[10]
1958年掀起全民大辦工業、全民大煉鋼鐵高潮,惠東縣鋼鐵師司令部調動城鎮居民、機關幹部、學校師生和農村主要勞動力4萬多人,上山挖鐵礦、砍樹燒木炭、砸鐵鍋、撬鐵門窗,在惠東縣各地壘高爐3744座,進行土法煉鋼鐵,大幹3個多月,產品全是廢品,勞民傷財,損失嚴重。[10]

商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惠東境內的商業均為私營,多為個體經營,少數為合股經營。1949年以後,才出現集體商業和國營商業,至1956年,對私營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後,沒有了私營商業。1980年又開始出現私人經營商業。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