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布魯士中國國家地理
A. 七大洲地理
亞洲
亞洲的全名為亞細亞洲 ASIA,陸地面積佔全球三分之一,
地理分區(西亞的分區是本網站創作的)
東亞 : 中國、蒙古國、朝鮮、韓國、日本
東南亞: 汶萊、柬埔寨王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印度共和國尼西亞共和國、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聯邦、菲律賓共和國、新加坡共和國、泰王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南亞: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不丹王國、印度共和國、馬爾地夫共和國、尼泊爾、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斯里蘭卡
中亞 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
西亞 阿拉伯半島 巴林、科威特、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葉門
西亞低地國 塞普路斯、伊拉克、以色列、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敘利亞
西亞山國 阿富汗、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伊朗、土耳其
北亞 西伯利亞地區(即俄羅斯東部)
歐美國家將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外及高加索等地稱為近東 Near East;將阿拉伯半島、波斯灣沿岸稱為中東 Middle East;將東亞、東南亞及西伯利亞等地稱為遠東 Far East。
OCEANIA 太平洋上的兩萬多個島嶼。
三大島群∶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 AFRICA,赤道橫穿大陸。面積約302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是世界第二大洲。總人口約為八億。
非洲現有53個獨立國。 西撒哈拉地位未定。留尼汪為法國的「海外省」。聖海倫娜為英國「直屬殖民地」。
非洲是熱帶大陸,氣候高溫、少雨、乾燥。但少數地區,如地中海沿岸、高原地區等,氣候涼爽,甚至四季如春。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links/africa4.gif
非洲海岸線平直(海岸線還不及歐洲的海岸線長),半島及海灣極少。
地勢較為平坦,為高原大陸。衣索比亞高原被稱為「非洲屋脊」,海拔在1000米以上。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海參拔5895米。
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橫盤整個非洲大陸北部,面積920萬平方公里,占非洲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西南部還有納米比亞沙漠和卡拉哈力沙漠。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最長的裂谷,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向北越過紅海至死海北部,全長約6400公里。河流多峽谷、急流和瀑布,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於航行。主要河流:流入大西洋的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塞內加爾河、沃爾特河等;流入印度共和國洋的有贊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等。非洲的湖泊多集中於東非高原,大湖又是大裂谷的一部分:馬拉維湖、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區伯特湖、維多利亞湖、圖爾卡納湖等。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又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此外,位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海拔1830米,是非洲最高的湖。查德湖則是內陸盆地的最大湖泊。
非洲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天然氣、鐵、錳、鉻、鈷、鎳、釩、銅、鋁、鋅、錫、鈾和磷酸鹽都有可觀的儲量,黃金和鑽石更是久負盛名。
非洲的植物達40000種以上,有不少是稀有或特有的。非洲的森林面積占總面積的21%,紅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木、烏木、樟木、栲木、胡桃木、黃漆木、栓枝櫟等貴重木材應有盡有,而且儲量豐富。非洲草原遼闊,占總面積的27%,畜牧潛力巨大。非洲的漁業資源也是十分豐富的。有許多地區已被開辟為動物保衛區。
非洲經濟落後,是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大陸。農業是非洲經濟的支柱,工業基礎薄弱,管理和技術落後。交通運輸也處於落後狀態。
非洲是人類發源地之一,曾有不少輝煌的古代文明。近代開始,非洲國家一個個被歐洲殖民者征服;大多數國家都是1960年之後獨立的。
非洲大部分民族處於部族狀態,部族數量極多,部分矛盾根源很深,時常引起戰爭。
南/北美洲
美洲的命名,普遍的說法是為紀念義大利的一位名叫亞美利哥·維斯普奇的著名航海家。1499年。亞美利哥隨同葡萄牙人奧赫達率領的船隊從海上駛往印度,他們沿著哥倫布所走過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到達美洲大陸。亞美利哥對南美洲東北部沿岸作了詳細考察,並編制了最新地圖。1507年,他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一書問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在這本書中,引人入勝地敘述了「發現」新大陸的經過,並對大陸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和渲染。亞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陸的概念,一下子沖跨了中世紀西方地理學的絕對權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結構體系。於是,法國幾個學者便修改和補充了普多列米的名著《宇宙學》,並以亞美利哥的名字為新大陸命名,以表彰他對人類認識世界所做的傑出貢獻。新《宇宙學》一書出版後,根據書中的材料,在地圖上也加上了新大陸——亞美利哥洲。後來,依照其他大洲的名稱構詞形式,「亞美利哥」又改成「亞美利加」。起初,這一名字僅指南美洲,到1541年麥卡托的地圖上,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了。
北美洲地區又可細分出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以南地區,亦因其語言而常稱為拉丁美洲 Latin America。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links/americas_map.gif
歐洲
歐洲是歐羅巴洲 EUROPE 的簡稱,位於東半球,亞洲的西面。面積1016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洲。人口超過7億,是人口最密集的大洲。
歐洲有46個獨立國家,另有多處屬地。
歐洲多半島、多島嶼和多海灣,海岸線長達3.8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海岸線最曲折的一個洲。
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次為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歐洲平原西起大西洋,東至烏拉爾山(Ural, 歐亞分界),橫貫歐洲大陸,綿延數千里。
阿爾卑斯山脈 Alps 橫亘南部,是歐洲最大的山脈。東南部有高加索山脈 Caucasus,其主峰厄爾布魯士山 Elbrus 海拔5642米,是歐洲最高峰。
歐洲河流網稠密。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河 Volga、多瑙河 Danube、烏拉爾河 Ural、第聶伯河 Dnieper、頓河 Don、萊茵河 Rhine、羅納河 Rhone 和泰晤士河 Thames 等。湖泊眾多,多小湖群。
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濕潤溫,自然資源豐富。
南極洲
共同保護土地。地理坐標∶90 00 S 0 00 E
面積約 1400萬平方公里。基本上沒有常住居民。
七大洲的地形特徵
亞洲地形基本特徵
第一,高原、山地面積廣大,約佔全洲面積的3/4;第二,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集中在中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邊緣地區海拔多在200米以下;第三,地形復雜多樣,起伏很大,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脈(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又有世界最低的窪地死海(海拔—400米)和遼闊的平原。
非洲地形基本特徵
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稱為「高原大陸」。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西北部分布有阿特拉斯山脈,東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脈。
非洲地形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高原。自北向南有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米)位於東非高原,是非洲最高峰。非洲東部有一條縱貫南北的斷層陷落帶——東非大裂谷帶,長6000多千米,谷底有一連串狹長水深的湖泊;第二,盆地。中部是廣大的剛果盆地,原為廣闊的內陸湖,後因地殼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而成;第三,沙漠。北部是撒哈拉沙漠,面積770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歐洲地形基本特徵
第一,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約佔全洲總面積的2/3,主要平原有東歐平原、中歐平原(波德平原)、西歐平原;第二,地勢起伏不大,平均海拔在300米左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洲;第三,冰川地形廣布,第四紀冰川對歐洲廣大地區影響顯著,東歐平原和中歐平原部分地區呈波狀起伏的地形;北歐地區的峽灣海岸和眾多的湖泊;南部阿爾卑斯山區的寬谷和尖峰等,都是冰川作用的結果。第四,山脈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是阿爾卑斯山脈。
北美洲地形基本特徵
北美洲地形明顯地分為三個南北縱列帶,即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為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西部高大的山系屬科迪勒拉山系,由海岸山脈、內華達山脈及落基山脈等幾列平行山脈組成,山間分布著高原和盆地。
中部廣闊的平原分布在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地之間,北起北冰洋,南抵墨西哥灣,是一片縱貫北美大陸中部的廣闊平原,平原上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東部低緩的高地由阿巴拉契亞山脈和拉布拉多高原構成,因久經侵蝕成為低緩的山地和高地。
南美洲地形基本特徵
南美洲地勢西高東低,也可分為三大地形區:西部為高大山系,東部是廣闊的沖積平原和波狀起伏的高原(呈相間交錯分布)。
西部高大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在南美的延伸部分,叫安第斯山脈。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全長9000多千米,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
東部有三大高原:蓋亞那高原、巴西高原、巴塔哥尼亞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約500萬平方千米)。這些高原由於久經侵蝕,起伏和緩。
東部有三大平原:自北向南有奧里諾科平原、亞馬孫平原、拉普拉塔平原。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沖積平原,面積約560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區。
大洋洲地形基本特徵
澳大利亞大陸也可分為三個地形區:第一,東部山地。大分水嶺縱貫南北,海拔約800~1000米,東坡較陡,西坡平緩;第二,西部高原。是一片低矮廣闊的高原。面積約佔全國面積1/2以上,沙漠和半沙漠面積很大;第三,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最低處是埃爾湖(—12米)。地面河流很少,但地下水豐富,形成世界著名的大自流井盆地。
南極洲地形基本特徵
第一,南極洲是世界上最高的洲,平均海拔2350米;第二,地表大部分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冰層平均厚度有2000多米;第三,冰層下面有各種不同地形,在羅斯海與威德爾海之間有一條低地,把大陸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是高原,西部分布著一系列褶皺山脈。
總的是
1. 地勢和地形特徵
地勢:地面高低起伏的總趨勢。例如,中國的地勢是西高東低。
地形特徵:地形特徵是指一個地方的地形特點,一般從海拔、
地面起伏、地形的種類和分布等方面來說明。
2. 七大洲的地形特徵
歐洲:地勢低平,地形以平原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洲。
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起伏較小。稱為「高原大陸」。
南極洲:覆蓋著很厚的冰雪,平均海拔超過了2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洲。
南北美洲:地形由山地,高原和平原三大地形區組成。西部是高大的山地,中部有廣闊的平原,東部是高原。
大洋洲:大洋洲的地形也是由三大地形區組成,西部是廣闊的高原,中部是平原,東部是山地。
亞洲:亞洲的地形比較復雜,主要特點是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高原、山地面積廣大,約佔全洲面積的四分之三。平原分布在大陸的周圍地區。
海底地形
1. 大陸架: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延伸的部分,大陸架上的海區靠近大陸,深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大陸坡:大陸架外緣有一個巨大的陡坡,叫大陸坡,水深從幾百米陡增到幾千米。
2. 大陸坡以外是大洋底部,靠近大陸坡的海底往往分布著很深的海溝,洋底大部分區域是廣闊的洋盆,大洋中央有綿延很長的海嶺。
七大洲面積的比較
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2.29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人口6.62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4.3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0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7.2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大洋州: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人口27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0.5%,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七大洲名稱的來歷
古人在很早以前就為世界七大洲取下了現在的名字。然而其中的任何一個洲,都是根據它所處的位置而定的。
亞洲:在古代人把地中海以東的地方叫做亞細亞(意思是「日出之地」)。這里位於地球的東方。亞洲即是亞細亞洲的簡稱。
歐洲:古代人把地中海以西的地方叫歐羅巴(意思是「日落之地」)。它位於地球的西面,歐洲即歐羅巴洲的簡稱。
非洲:全稱是「阿非利加洲」,拉丁文的意思是「陽光灼熱」。因為非洲被赤道橫穿中部,非洲多處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總稱。美洲是義大利人亞美利哥航海時發現的一塊所謂的「新大陸」,歐洲人為了紀念這位「新大陸」的發現者,便用亞美利哥的名字稱它為亞美利加洲,簡稱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北美洲以南的地區,過去曾是拉丁語系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故稱為拉丁美洲。
大洋洲:17世紀歐洲人發現了它,因其處於世界各大洋的包圍之中,游離於其它大洲之外而得名。17世紀被發現時,人們誤為它是地球最南端的大陸,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稱為澳大利亞(即南端大陸之意)。
南極洲:即南極所在的大陸。這才是地球上真正的南端大陸。
七大洲的劃分
1.亞洲 與歐洲的分界: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與非洲的分界: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與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峽 與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2.歐洲 與亞洲的分界: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與非洲的分界:直布羅陀海峽 與北美洲的分界:丹麥海峽 3.非洲 與亞洲的分界: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與歐洲的分界:直布羅陀海峽 4.北美洲 與亞洲的分界:白令海峽 與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馬運河 5.南美洲 與北美洲的分界:巴拿馬運河 與南極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峽 6.大洋洲 與亞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7,南極洲 與南美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峽
七大洲名字的由來
歐洲的全稱是歐羅巴洲,意譯則為「西方日落之洲。」關於其名的由來,有一些傳說 。 在希臘神話中,德米特(Demeter)是專管農事活動的女神,她保佑人間五穀豐登、人畜兩旺 。在有關這位女神的畫像中,人們總是把她畫成坐在公牛背上。這位女神的另一個名字叫歐 羅巴,人們出於對女神的敬意,就把歐羅巴作為大洲的名字。此外,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 說:「萬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國王的漂亮女兒歐羅巴,想娶她作為妻子,但又怕她不 同意。一在,歐羅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邊遊玩。宙斯認為機會難得,連忙變成一匹 雄健、溫順的公牛,混入腓尼基國王的牛群中。變成公牛的宙斯來到歐羅巴的身邊蹲下來, 脈脈含情地望著她。歐羅巴看到這匹可愛的公牛伏在自己身邊,便身不由主地跨上牛背。宙 斯一看歐羅巴中計,馬上起立前行,躲開了人群,然後騰空而起,接著又跳入海中破浪前進 ,帶歐羅巴來到遠方的一塊陸地共同生活。這塊陸地以後也就以這位美麗的公主的名字命名 ,叫做歐羅巴了。
在世界七大洲中亞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它的名字也最為古老。亞洲是亞細亞洲 的簡稱,意思是「東方日出處」。相傳亞細亞的名字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公元前2000年 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東岸(今敘利亞一帶)興起,建立起強大的腓尼基王國。他們具有精 湛的航海技術,活躍於整個地中海,甚至能穿越直布羅陀海峽駛入茫茫的大洋中。他們發展 了 自己的文化,創造了腓尼基字母,為世界許多民族的文字發展做出了貢獻。頻繁的海上活動 ,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地中海以東的陸地一律稱之為「Asu」,意即 「東方日出處」。「Asia」是從腓尼基語「Asu」演化而來,音譯為「亞細亞洲」。 到了公元4世紀初,人們便把烏拉爾山作為兩洲的界限,烏拉爾山以東的地區稱為亞細亞洲 簡稱亞洲;以西的地區則稱為歐羅巴洲,簡稱歐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稱美洲,美洲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 美洲的得名,普遍的說法是為紀念義大利佛羅倫薩的一位名叫亞美利哥·維斯普奇的著名航 海家。盡管哥倫布早在1492年就已「發現」了美洲,然而他卻誤認為這塊大陸是亞洲的一部 分 。7年之後的1499年,亞美利哥隨同葡萄牙人奧赫達率領的船從海上駛往印度,他們沿著哥 倫布所走過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到達美洲大陸。亞美利哥經過對南美洲東北 部沿岸詳細考察,確信這塊大陸是世界上另一個大洲,並編制了最新地圖。1507年,他的《 海上旅行故事集》一書問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在這本書中,引人入勝的敘述了發現新 大陸的經過,並對大陸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和渲染。亞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陸的概念 ,一下子沖垮了中世紀西方地理學的絕對權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結構體系。於是,法國幾 個學者便修改和補充了普多利米的名著《宇宙學》,並以亞美利哥的名字為新大陸命名,以 表彰他對人類認識世界所作的傑出貢獻。新《宇宙學》一書出版後,根據書中的材料,在地 圖上也加上了新大陸——亞美利哥洲。後來,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稱詞尾形式,「亞美利哥」 又改成「亞美利加」。起初,這一名字僅指
南美洲,到1541年麥卡托的地圖上,北美洲也算 美洲的一部分了。
拉丁美洲名稱的由來 拉丁美洲是美國以南,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地區的通稱。為什 么把美洲這一大片地區與拉丁二字聯系起來?原來,從15世紀末,這個地區的絕大部分國家 先後淪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批移民蜂擁而入。19世紀以後,這些國家才陸續獲得 獨 立。由於殖民統治長達300年之久,因此它們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會制度、風俗習慣、 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的影響,而且當地的印第安語逐漸被屬於拉丁語系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 語所取代。這兩種語言成為許多國家的國語,所以人們便把這個地區稱為「拉丁美洲」。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簡稱。 對於阿非利加一詞的由來。流傳著不少有趣的傳說,一種傳說是,古時葉門有位名叫Africu s的酋長,於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後來人們便 把這大片地方叫做阿非利加。另一種傳說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 北非的柏柏爾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這位女神是位守護神,據說早在公元前1世紀,柏 柏爾人曾在一座廟里發現了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個身披象皮的年輕女子。此後,人們便以 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為非洲大陸的名稱。還有一種傳說,侵入迦太甚地區(今突尼西亞) 的羅馬征服者西皮翁的別名叫「西皮翁·阿非利干」,為了紀念這位征服者,羅馬統治者就 把這片地區叫做「阿非利干」。以後,羅馬人又不斷擴張,建立了新阿非利加省。那時,這 個名稱只限於非洲大陸的北部地區。到了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的疆域擴大到從直布羅陀海 峽到埃及的整個東北部的廣大地區,人們把居住在這里的羅馬人或是本地人統統叫做阿非利 干(Africain)意即阿非利加人,這片地方也被叫做阿非利加。以後又泛指非洲大陸。
大洋洲,意即大洋中的陸地。一般指太平洋的多數島嶼,但狹義上也指澳大利亞和新 西蘭,太平洋東部的波利尼西亞群島,中部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亞群島。 過去 ,大洋洲也曾被稱為澳大利亞洲,簡稱澳洲,因為澳大利亞的面積佔了大洋洲面積的85%。 大洋洲的名稱最早出現於1812年前後,由丹麥地理學家馬爾特·布龍命名。
南極洲,被稱為「世界第七大洲」,英文名為Antarctica,源出希臘文anti(相反)加 上Arctic(北極),意為北極的對面,即南極。 南極洲是1738-1739年由法國人布維發現的,他航海時發現了南極大陸附近的一個島(今布維 島)。英國人庫克曾於1772-1775年到達過南極大陸周圍許多島嶼。但是,現在一般認為南極 大陸是19世紀被發現的。據說,美國人於1820年首次看見南極大陸,因該大陸處在地球的最 南端南極的周圍,因此被稱為「南極「
回答者: 林添耀5240 - 魔法師 四級 11-16 11:53
我來評論>>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2 個人評價
好
100% (2) 不好
0% (0)
相關內容
• 七大洲五大洋
• 七大洲四大洋的資料,急需
• 七大洲的特徵?
• 七大洲的世界之最
• 七大洲的環境分別是怎麼樣的
查看同主題問題:地理位置 七大洲 自然 特徵 分區
其他回答 共 2 條
我估計你是高考生吧,你們的復習資料早就幫你們整理好了,到哪裡去查吧
回答者: 3千尺 - 經理 五級 11-16 09:32
七大洲即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州;歐洲是世界上最發達的一個洲;南極洲暫時還沒人在上面定居;非洲人口增長率最大;亞洲人口最多;北美洲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南美洲有足球王國巴西;大洋州有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澳大利亞;具體下面:
亞洲(亞細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
非洲(阿非利加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
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
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
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
歐洲(歐羅巴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大洋州: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
在說說四大洋吧,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具體的大西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域,因為荷蘭的世界上最大的海港鹿特丹就以此為其航道,在就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海港紐約也在這兒啊,所以大西洋毫無疑問的成為了世界上最忙碌的海域。 [AF] AFRICA 非洲:非洲大陸
[EU] EUROPE 歐洲:亞歐大陸西部
[AS] ASIA 亞洲:亞歐大陸東部
[OA] OCEANIA 大洋洲: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亞大陸和一些島嶼
[NA] NORTH AMERICA 北美洲:美洲北部
[SA] SOUTH AMERICA 南美洲:美洲南部
[AN] ANTARCTICA 南極洲:南極圈內
B. 歐洲最高峰在哪國
歐洲最高峰抄在俄羅斯。
歐洲最襲高峰是厄爾布魯士山 (Elbrus, Mount) (俄語作Эльбрус),峰海拔5642m,是大高加索山脈最高山峰,亦是歐洲第一高峰。它的地理坐標為北緯43度21分,東經42度26分,整個山峰,不言而喻地落在俄羅斯聯邦的政治版圖內——當前歸屬聯邦的卡爾巴達——巴爾卡爾共和國,西側則緊靠俄羅斯的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的東南隅。
C. 中國與俄羅斯的分界線是山脈還是河流啊啊啊
中俄分界線的東段主要以河流為界,中俄分界線的西段主要以山脈為界。內
從地理容上看,俄羅斯位於30°~180°E,50°~80°N,地跨歐亞兩洲,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大陸的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其東南面與我國相鄰。
其中,中俄東段邊界線主要以河流為界,大體上由額爾古納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構成。至於中俄西段邊界線,則是由阿爾泰山脈的一小段構成的。
(3)厄爾布魯士中國國家地理擴展閱讀
俄羅斯的地理特徵有:
1、俄羅斯的陸上鄰國:
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東南面有中國的黑龍江省、蒙古和朝鮮。
2、俄羅斯的海上鄰國:
俄羅斯還與日本、加拿大、格陵蘭、冰島、瑞典和美國隔海相望。
3、俄羅斯西部幾乎全屬東歐平原,向東為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北西伯利亞低地和東西伯利亞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西南聳立著大高加索山脈,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
D. 地理俄羅斯
面積
1707.55萬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名;占蘇聯領土面積的76%),水域面積佔13%,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人口
俄羅斯人口分布極不均勻,歐洲部分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4/5。而廣大東部地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不足一人。城市人口佔全國的73%。1.41億(2008年政府估計,世界第9名)。人口密度8.3人/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209名)。性別比為0.88。
民族
俄羅斯共有民族130多個。其中俄羅斯人佔79% 。主要少數民族有德意志、韃靼、烏克蘭、楚瓦什、巴什基爾、白俄羅斯、摩爾多瓦、烏德穆爾特、亞美尼亞、阿瓦爾、馬里、哈薩克、奧塞梯、布里亞特、雅庫特、卡巴爾達、猶太、科米、列茲根、庫梅克、蒙古、印古什、圖瓦等。
語言
俄語(Русский язык)是俄羅斯聯邦的官方語言。各共和國有權規定自己的國語,有30多種語言。並在該共和國境內與俄語一起使用,目前俄語是四個獨聯體國家的官方語言。
宗教
主要宗教為東正教,其次為伊斯蘭教,。2001年俄權威社會調查機構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俄居民55%信奉宗教,其中91 %信奉東正教,5%信奉伊斯蘭教,信奉天主教和猶太教的各為1 %,0.8 %信奉佛教,其餘信奉其它宗教。
俄羅斯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1707.52萬平方公里(占蘇聯領土面積(2200萬平方公里)的76%),居世界第一位,東西最長為9000公里,南北最寬為4000公里。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東南面有中國、蒙古和朝鮮。東面與日本和美國隔海相望。海岸線長37653公里。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的地形: ①主要山脈:烏拉爾山脈、達高加索山脈。 ②兩大平原: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氣候
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但北極圈以北屬於寒帶氣候。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到-35℃,7月平均溫度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亞地區緯度較高,氣候寒冷,冬季漫長,但夏季日照時間長,氣溫和濕度適宜,利於針葉林生長。 近五分之四的人口(包括烏拉爾區)、大部分城市和首都莫斯科均在歐洲部分。西部幾乎全屬東歐平原,向東為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北西伯利亞平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西南聳立著達高加索山脈,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從西到東大陸性氣候逐漸加強,冬季嚴寒漫長;北冰洋沿岸屬苔原氣候(寒帶氣候),太平洋沿岸屬溫帶季風氣候。從北到南依次為極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帶和半荒漠帶。大河有伏爾加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等。
河流和湖泊
①歐洲第一長河——伏爾加河,全長3685千米。(俄羅斯的母親河,五海通航) ②西伯利亞地區的鄂畢河、葉尼塞河(水流最湍急)、勒拿河(全國最長)。 ③貝加爾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和裏海。
自然資源
俄羅斯資源總儲量的80%分布在亞洲部分。 ①森林和水力資源。 ②礦產資源:煤(庫茲巴斯)、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庫油田)、天然氣、鐵(庫爾斯克)、錳、銅、鉛、鋅等。石油探明儲量65億噸,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2-13%,居世界第二位。森林覆蓋面積8. 67億公頃,占國土面積50. 7%,居世界第一位。林材蓄積量807億立方米。天然氣已探明蘊藏量為4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3強,居世界第一位。水力資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2000年核能發電量為1310億千瓦/小時。核電佔俄電力的10%。煤蘊藏量2000億噸,居世界第二位。鋁蘊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鐵蘊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鈾蘊藏量居世界第七位,黃金儲藏量居世界第四至第五位。
E. 亞洲的世界之最,關於亞洲的一些地理事物是世界之最的
亞洲的世界之最:
1。年溫差最大的地區: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年溫差107.7℃,俄羅斯)。
2。世界雨極:乞拉朋齊(印度), 年降水量10841毫米,1861年年降水量達20447毫米。
3。 世界陸地的最高點: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 43米)。
4。世界陸地的最低點:死海(海拔-415米)。
5。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且山峰最多的山脈:喜馬拉雅山 (海拔7000米以上且海拔7000米以上山峰有50多座)。
6。最低的火山:笠山(笠山,日本,高112米)。
7。最大的火山口:阿蘇山(周長100多千米,日本)。
8。最深的及容積最大的天坑:重慶奉節小寨天坑(中國)。
9。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中國)。
10。最大的湖泊:裏海。
11。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俄羅斯,淡水最多)。
12。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亞洲)。
13。最潔凈的河:恆河(水質具有自動凈化的功效)。
14。最鹹的湖:死海(鹹度33.2%,位於巴勒斯坦和約旦的交界處)。
15。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中國)。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31789.html?wtp=tt
F. 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及風俗
一、地理位置
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7.54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從地圖上來看,俄羅斯所在的緯度跨度是比較大的,南北跨越了30個緯度,而東西方向的經度上更是跨越了150度。在南邊,俄羅斯與中國、蒙古、哈薩克等國家相鄰,在西邊又同芬蘭、烏克蘭等國家相鄰。從地形上來說,俄羅斯國內平原、高原各種地形比較多。
俄羅斯國家地跨歐亞兩個大洲,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大陸的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俄羅斯的經緯度位置是位於30°~180°E,50°~80°N。
二、風俗
1、社交禮儀在人際交往中,俄羅斯人素來以熱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稱於世。在交際場合,俄羅斯人慣於和初次會面的人行握手禮。但對於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別重逢時,他們則大多要與對方熱情擁抱。
在迎接貴賓之時,俄羅斯人通常會向對方獻上「麵包和鹽」。這是給予對方的一種極高的禮遇,來賓必須對其欣然笑納。 在稱呼方面,在正式場合,他們也採用「先生」、「小姐」、「夫人」之類的稱呼。在俄羅斯,人們非常看重人的社會地位。因此對有職務、學銜、軍銜的人,最好以其職務、學銜、軍銜相稱。
依照俄羅斯民俗,在用姓名稱呼俄羅斯人時,可按彼此之間的不同關系,具體採用不同的方法。只有與初次見面之人打交道時,或是在極為正規的場合,才有必要將俄羅斯人的姓名的三個部分連在一道稱呼。
2、服飾禮儀俄羅斯大都講究儀表,注重服飾。在俄羅斯民間,已婚婦女必須戴頭巾,並以白色的為主;未婚姑娘則不戴頭巾,但常戴帽子。 在城市裡,俄羅斯目前多穿西裝或套裙,俄羅斯婦女往往還要穿一條連衣裙。 前去拜訪俄羅斯人時,進門之後務請立即自覺地脫下外套、手套和帽子,並且摘下墨鏡。這是一種禮貌。
3、餐飲禮儀在飲食習慣上,俄羅斯人講究量大實惠,油大味厚。他們喜歡酸、辣、鹹味,偏愛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愛吃冷盤。總的講起來,他們的食物在製作上較為粗糙一些。 一般而論,俄羅斯以麵食為主,他們很愛吃用黑麥烤制的黑麵包。除黑麵包之外,俄羅斯人大名遠揚的特色食品還有魚子醬、酸黃瓜、酸牛奶,等等。
吃水果時,他們多不削皮。 在飲料方面,俄羅斯人很能喝冷飲。具有該國特色的烈酒伏特加,是他們最愛喝的酒。 此外,他們還喜歡喝一種叫「格瓦斯」的飲料。 用餐之時,俄羅斯人多用刀叉。他們忌諱用餐發出聲響,並且不能用匙直接飲茶,或讓其直立於杯中。通常,他們吃飯時只用盤子,而不用碗。 參加俄羅斯人的宴請時,宜對其菜餚加以稱道,並且盡量多吃一些,俄羅斯人將手放在喉部,一般表示已經吃飽。
(6)厄爾布魯士中國國家地理擴展閱讀:
俄羅斯的氣候特點
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但北極圈以北屬於寒帶氣候。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8℃~-10℃ ,7月平均溫度為11-27℃。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亞地區緯度較高,冬季嚴寒而漫長,但夏季日照時間長,氣溫和濕度適宜,利於針葉林生長。
位於俄東北部的奧伊米亞康村,是世界上最冷的定居點之一,1月平均溫度-50℃,歷史最低值-71.2℃。
從西到東大陸性氣候逐漸加強;北冰洋沿岸屬苔原氣候(寒帶氣候)或稱(極地氣候),太平洋沿岸屬溫帶季風氣候。從北到南依次為極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帶和半荒漠帶。
G. 歐洲最高峰到底是厄爾布魯士峰還是勃朗峰
厄爾布魯士峰位於俄羅斯的高加索,簡稱「厄峰」,海拔5642米,是歐洲最高峰。它的地理坐標為北內緯43度21分,東經42度26分。容「厄峰」地處歐亞兩洲的交界處,這里的山雖然都不算很高,但雪線的平均高度在海拔3000米左右,因此有著歐洲其它地區所少見的(西部歐洲的阿爾卑斯山除外)冰峰和雪嶺。
H. 歐洲地理
地理 氣候特點
歐洲是歐羅巴洲的簡稱,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面有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陸東至極地烏拉爾山脈(東經66度10分,北緯67度46分),南至馬羅基角(西經5度36分,北緯36度),西至羅卡角(西經9度31分,北緯38度47分),北至諾爾辰角(東經27度42分,北緯71度08分)。東部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同亞洲分界;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西北隔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對。面積1016萬平方千米(包括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居民 73100多萬(1994年中,包括俄羅斯全部人口),約佔世界人口的12.9%,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城市人口約佔全洲人口的64%,在各洲中次於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歐洲的人口分布以西部最密,萊茵河中游谷地、巴黎盆地、比利時東部和泰晤士河下游每平方千米均在200人以上,歐洲絕大部分居民是白種人(歐羅巴人種)。居民分屬下列語系:印歐語系,屬此語系的居民佔全洲總人口的95%,包括斯拉夫、日爾曼、拉丁、阿爾巴尼亞、希臘、凱爾特語族的民族;烏拉爾語系,包括芬蘭、烏戈爾、薩莫耶語族的民族。 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東正教等。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西北角的城中之國梵蒂岡,是世界天主教中心。 自然環境 歐洲大陸是亞歐大陸伸入大西洋中的一個大半島,其面積占亞歐大陸的1/5。大陸海岸線長37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復雜的一個洲,切割最為厲害。多半島、島嶼、港灣和深入大陸的內海。歐洲地形總的特點是冰川地形分布較廣,高山峻嶺匯集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40%,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洲面積的60%。全洲平均海拔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阿爾卑斯山脈橫亘南部,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山勢雄偉,許多高峰終年白雪皚皚,山谷冰川發育,主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幹向東伸展為喀爾巴阡山脈,向東南延伸為韋萊比特山、特納拉山脈,向南延伸為亞平寧山脈,向西南延伸為比利牛斯山脈。東部歐、亞兩洲交界處有烏拉爾山脈。東南部高加索山脈的主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為歐洲最高峰。歐洲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歐洲東部和中部,主要有東歐平原(又稱俄羅斯平原,面積約佔全洲的一半)、波德平原(也叫中歐平原)和西歐平原。裏海北部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28米,為全洲最低點。南歐和北歐的冰島多火山,地震頻繁。在世界各洲中,歐洲的河流,分布很均勻,河網稠密,水量較充足,多短小而水量充沛的河流。河流大多發源於歐洲中部,分別流入大西洋、北冰洋、裏海、黑海和地中海。歐洲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加河,長3690千米。多瑙河為第二大河,長2850千米。歐洲是一個多小湖群的大陸,湖泊多為冰川作用形成,如芬蘭素有「千湖之國」的稱號,全境大小湖泊有6萬個以上,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總面積9%多。阿爾卑斯山麓地帶分布著許多較大的冰磧湖和構造湖,山地河流多流經湖泊,湖泊地區如日內瓦湖區成為著名的游覽地。 歐洲大部分地區地處北溫帶,氣候溫和濕潤。西部大西洋沿岸夏季涼爽,冬季溫和,多雨霧,是典型的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東部因遠離海洋,屬大陸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東歐平原北部屬溫帶針葉林氣候。北冰洋沿岸地區冬季嚴寒,夏季涼爽而短促,屬寒帶苔原氣候。南部地中海海沿岸地區冬暖多雨,夏熱乾燥,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
人口
歐洲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城市人口約佔全洲人口的64%,在各洲中次於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歐洲的人口分布以西部最密,萊茵河中游谷地、巴黎盆地、比利時東部和泰晤士河下游每平方千米均在200人以上,歐洲絕大部分居民是白種人(歐羅巴人種)。居民分屬下列語系:印歐語系,屬此語系的居民佔全洲總人口的95%,包括斯拉夫、日爾曼、拉丁、阿爾巴尼亞、希臘、凱爾特語族的民族;烏拉爾語系,包括芬蘭、烏戈爾、薩莫耶語族的民族。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東正教等。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西北角的城中之國梵蒂岡,是世界天主教中心。
文化
歐洲國家有著西方人關於數字、顏色、花卉及動物的許多共同忌諱。西方人普遍忌諱「13」及「星期五」,其原因都緣於基督教傳說;西方許多國家都把黑色作為葬禮的表示;在國際交際場合,忌用杜鵑花、菊花、石竹花以及黃色的花獻給客人以成為慣例;另外,在我國分別被認為吉祥,喜慶,長壽的大象、孔雀、仙鶴等動物圖案在一些西方國家也被列於忌用之列,被分別視為蠢笨(英國)、淫婦(英、法國)和蠢漢(法國)的代稱。
由於民族文化的差異,歐洲各國都擁有許多各自的特點。如招手一類友好的手勢,在希臘卻意味著「下地獄」,希臘人表示告別,是把手背朝向對方招手。因此,記住下述關於歐洲國家各自民族文化習俗特點的提示,對於跨國文化經貿活動的展開將是非常有益的。
比利時人,愛把做生意和娛樂結合在一起,喜歡招待別人,也喜歡被別人招待。注重外表,注重生意夥伴的頭銜;
匈牙利人,較迷信,新年的餐桌上不許擺放禽類製作的菜餚。認為那樣的話,幸運會隨禽類飛走;
丹麥人,喜歡桑拿浴和飲酒,且酒較昂貴。商務活動中倘若招待一場桑拿浴或多帶幾瓶蘇格蘭威士忌酒,便可增加談資和作為最佳饋贈;
挪威人,講究守時及與人談話保持一定距離,拜訪或出席家宴,要准備花或糖果等禮物送女主人,出外交遊不要驚嚇河鳥(挪威國鳥),普遍視紅色為流行色;
德國人,有一種名副其實的講究效率的聲譽。德國談判者的個人關系是很嚴肅的,要習慣於在所有場合下穿一套西裝(不要將手放在口袋裡,這被認為是無禮的表現)。饋贈要針對個人,即使是以公司的名義;
希臘人,愛午睡,為亞熱帶氣候所致。說「午安」可包括深更半夜,最後分別才道「晚安」。希臘人做生意方法比較傳統,討價還價到處可見;
奧地利人,不喜歡在新年期間食用蝦類。因為蝦會倒著行走,象徵不吉利,若吃了蝦,新的一年生意就難以進取。
西班牙人,強調個人信譽,寧願受點損失也不原公開承認失誤。如果你認為他們在協議中無意受到了損失而幫助他們,那麼便永久地贏得了他們的友誼和信任。
法國人,給人印象是最愛國的。即使英語講得再好也會要求用法語進行談判,且毫不讓步。對穿戴極為講究,在會談是盡可能穿最好的服裝;
愛爾蘭人,忌用紅、白、藍色組(英國國旗色),系由於政治、歷史原因所致。另外愛爾蘭的法律禁止愛爾蘭人離婚;
義大利人,比德國人少一些刻板,比法國人多一些熱情。但在處理商務時通常不動感情。作出決策較慢,並不是為了同幕僚商量,而是不願倉促表態;
盧森堡人,日爾曼人的後裔。由於國家小,多數人中午架車回家吃飯,午間不辦公;
荷蘭人,曾是歐洲最正統的民族,愛清潔、講秩序、做生意時希望你在到荷蘭前就事先約定。性格坦率,開誠布公;
葡萄牙人,很像希臘人,隨和、喜歡社交。盡管天氣熱也穿著西裝,和他們談判時,應上衣整潔,並在公共和社交場合戴上領帶;
英國人,凡事都須循規蹈矩,他們的汽車行使方向和歐洲其他國家正好相反。基於將英語作為母語的自負,除了英語外,英國人不會講其他語言。
歐洲市場
半個世紀以來,歐盟給許多國家帶來了穩定和繁榮。它幫助提高歐洲人的生活水平,發展了歐洲單一市場,並發起了歐洲單一貨幣。
今後十年,歐盟將成為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貿易集團之一。請更多了解歐洲市場及其資產。
歐盟成員國
經過二十世紀兩次毀滅性世界大戰後,歐洲許多領導人相信,確立持久和平的唯一途徑是在經濟上和政治上將歐洲國家聯合起來。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歐盟開始時只有六個國家:比利時、德國、法國、義大利、盧森堡和荷蘭。1973年,英國、丹麥和愛爾蘭加入。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緊隨其後。1995年,奧地利、芬蘭和瑞典排在其後。最大一次擴充發生在2004年,10個中東歐國家加入。
今天,歐盟有25個國家,毫無疑問,今後幾年還會增加。期間有多少國家加入,現在還不清楚。新成員國的數量肯定要取決於申請國是否達到各種經濟標准。
成員國:奧地利、比利時、塞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愛爾蘭、義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爾他、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荷蘭和英國。
申請國: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羅馬尼亞和土耳其。
歐盟首都:布魯塞爾
歐盟旗幟:藍色底子上12顆金色五角星圍成一圈
社會人口統計數字
在世界地圖上,歐盟不是一個很大的地區。然而,它有世界上第三大人口,僅次於亞洲的中國和印度。
25個成員國的人口:456,863,300
歐盟的人口增長率:0.15%
凈移民率:1.5移民/1,000人
過去10年,歐盟國家更富了。它們的國民生活水平有相當大的提高。他們成為更富裕、因而更積極的消費者。就經濟來說,就業年齡(直至64歲)人口數是一個重要因素,預期壽命是另一個。
預期壽命:78.3歲
就業年齡人口數:67.2%
經濟
歐洲市場是一個成長市場。歐盟正在努力提高歐洲的貿易地位及其政治和經濟實力。最近,歐盟接納了10個中東歐國家,它們的經濟沒有原先15個成員國發達。盡管如此,歐洲市場可以被認為是一個經濟強國。
國內生產總值:95,400億歐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4%
通貨膨脹率:2.1%
2004年,25個歐盟成員國的63%的就業年齡(直至64歲)人口有工作或商務活動。
勞動力:2.15億人
工業勞動力:約占勞動力的29%
農業勞動力:約占勞動力的4%
服務業勞動力:約占勞動力的67%
運輸業是歐洲經濟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增長,越來越多的產品通過各種運輸模式運往全國各地。歐盟有廣泛的運輸網,有222,293公里鐵路線,4,634,810公里公路,53,512公里水路和許多重要機場。其結果是,運輸業成為歐盟最盈利的部門之一。
在歐洲中心(包括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德國、英國),銷售是非常賺錢的部門。由於基礎設施質量高,地價和租金低,許多公司在這些位於中心的國家設立銷售中心。
最後的但並不是最不重要的是,物流業也已成為這六個國家欣欣向榮的主要經濟部門之一。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是世界物流業領先者。由於它們的戰略位置,這些國家是進入歐洲廣闊消費市場的真正門戶。存儲管理系統、指令揀選系統和後續系統,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都只是它們成功產品的一部分。
貨幣
歐洲貨幣聯盟先把歐元作為成員國金融機構使用的共同貨幣。2002年,歐元最終成為成員國每天交易使用的唯一貨幣。
使用新貨幣的歐元區成員國:奧地利、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西班牙
非歐元區成員國:塞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爾他、波蘭、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瑞典、英國
中東歐10個新成員國可以根據嚴格的條件(它們必須達到歐盟金融和貨幣標准)選擇是否採用歐元。
歐洲單一貨幣向歐盟提供成為無邊界市場的機會。今後十年,歐元將肯定會與歐盟經濟市場平行發展,成為世界上最重要貨幣之一。
I. 歐洲地理概況有哪些
●歐洲是歐羅巴洲的簡稱,「歐羅巴」一詞據說最初來自閃語的「伊利布」一字,意思是「日落的地方」或「西方的土地」。
●西臨大西洋北靠北冰洋南隔地中海和直步羅陀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東與亞洲大陸連成一塊是人類居住的唯一一個沒有熱帶的大洲。
●歐洲面積為1016萬平方公里,共45個國家和地區。
●整個歐洲地勢的平均高度為340米,地形以平原為主,南部聳立著一系列山脈,總稱阿爾卑斯山系,其中勃朗峰海拔4810米,勃朗峰屬法國境內。成為西歐第一高峰。歐洲的河網稠密,水量豐沛。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加河,長3690公里,第二大河是多瑙河,全長2850公里,是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
●歐洲是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沒有熱帶氣候的一洲,同時寒帶氣候所佔的面積也不大,所以氣候溫和,降水分布較均。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性氣候●語言:主要語言有英語、俄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等●人口:7.28億人,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2.5%,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個洲。
●歐洲居民中的99%屬歐羅巴人種(白種人),是種族構成比較單一的洲。
●宗教: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另有少數信伊斯蘭教。
●歐洲各國語種很多,主要語言有英語、俄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
●歐元是歐洲聯盟國家單一貨幣的名稱,從1999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作為過渡期,由2002年1月1日開始,歐洲聯盟十二國(包括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芬蘭、荷蘭、盧森堡、愛爾蘭、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沿用單一貨幣歐元,歐元紙幣分5、10、20、50、100、200及500幣值。它們正面均印有象徵開明合作的窗戶與大門,另十二星則代表在十二國通行,北面印有橋梁意即歐洲跟世界會保持溝通和互相支持。硬幣分1、2、5、10、20、50歐仙與1歐元、兩歐元八種。1歐元等於100歐仙。在歐洲國家消費,一般需要兌換成歐元,在有些大商場內亦可直接使用美元,但找回的零錢可能是歐元。
●申根協議最早於1985年由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德國簽署了旨在統一歐共體各國安全和難民政策的協議,後來又有多國分批加入。協議其中第四條內容是:申根協議的簽署相互承認各國給予非歐共體成員國公民的簽證。這一條大大方便了中國公民的歐洲之旅。先後加入神根協議的國家為:荷蘭、德國、比利時、盧森堡、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奧地利、希臘、挪威、瑞典、芬蘭和丹麥。
●歐洲經濟發展水平居各大洲之首,工業、交通運輸、商業貿易、金融保險等在世界經濟中占重要地位。在科學技術的若干領域內也處於世界較領先地位。
●文藝復興運動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文化運動,它奠定了歐洲近代資產階級文化的共同基礎,為資產階級革命做好了思想上輿論上的准備。這就是歐洲人為人類做出的貢獻。
●歐洲與中國的時差大致是6-9個小時。
●法國花都香醉痴迷的夜景;德國神秘而若入仙境的浪漫之路;地中海美女如雲的蔚藍海岸;義大利水城威尼斯的貢多拉上的歌聲;古城羅馬令人懷舊的雕塑和那個已沉寂多年的火山腳下的城市;荷蘭港口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西班牙驚心動魄的鬥牛比賽;陽光、海灘和情人的蜜月島;音樂國度奧地利藍色的多瑙河之旅;阿爾卑斯山亮麗雪景照耀下的瑞士小城及精美絕倫的鍾表;古板的英國人與倫敦公園內大膽放縱的舉止;冰天雪地的斯堪的那維亞半島的冬季奧運會和歐洲大陸瘋狂的足球賽。
●歐洲對人類歷史所做的貢獻,包括先進人物不斷地向世界文字思想寶庫輸送先進的思想;也包括一批又一批革命家推動社會進步的重大社會創舉;也包括大批科學家在科技領域的重大發現、發明和創造;還包括一大批作家、詩人、音樂家向世界文學藝術殿堂提供了輝煌燦爛的文學藝術珍品●歐洲是一個矮小的半島大陸。其「矮」表現在平均海拔只有340米;其「小」表現在面積小1016萬平方千米,其小僅次於大洋洲;歐洲「半島大陸」的特點更為突出:其本身就是整個亞歐大陸深入到大西洋的一個大半島,在這個大半島上又有很多小半島。比較著名的有: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歐)、日德蘭半島(西歐)。
歐洲有44個國家和地區。在地理上習慣分為南歐、西歐、中歐、北歐和東歐五個地區。南歐指阿爾卑斯山以南的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和附近島嶼,包括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馬爾他、西班牙、葡萄牙和安道爾。西歐狹義上指歐洲西部瀕大西洋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中歐指波羅的海以南、阿爾卑斯山脈以北的歐洲中部地區。包括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北歐指歐洲北部的日德蘭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一帶。包括冰島、法羅群島(丹)、丹麥、挪威、瑞典和芬蘭。東歐指歐洲東部地區,在地理上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和俄羅斯西部。
歐洲地形一、地理位置和大陸輪廓歐洲位於亞洲的西面,是亞歐大陸的一部分。它的北、西、南三面分別瀕臨著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東部和東南部與亞洲毗連,宛如亞歐大陸向西突出的一個大半島。
歐洲的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內,它是世界上有人定居的各洲中距離赤道最遠的一洲。它沒有熱帶。
歐洲四個極點的位置分別是:東為北烏拉爾(東經66°10『);最西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羅卡角(西經9°31』);最北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諾爾辰角(北緯71°8『);最南伊比利亞半島上的馬羅基角(北緯36°)。
從海陸位置看,歐洲面對大西洋,背靠亞洲腹地,處於大陸西岸的位置。中緯度的大陸西岸,在大氣環流系統中屬於西風帶,因此,歐洲的大部分地區終年吹拂西風,各地氣候深受大西洋的影響。
水平輪廓破碎是歐洲自然地理的一個顯著特點。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屬於半島和島嶼,其中半島面積又佔全洲面積的27%,這在世界各大洲中是罕見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巴爾干半島和亞平寧半島是歐洲最大的半島,次大的半島有科拉半島、日德蘭半島,克里木半島和布列塔尼半島等等。
眾多的半島和島嶼把歐洲大陸邊緣的海洋分割成許多邊緣海、內海和海灣。巴倫支海、挪威海、北海和比斯開灣是歐洲較大的邊緣海,白海、波羅的海、地中海和黑海等則深入大陸內部,成為內海或陸間海。
巴倫支海是北冰洋的一個邊緣海,介於歐洲大陸與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和北地群島之間,面積達140萬平方公里左右,全部位於大陸架上。巴倫支海是亞歐大陸北面各邊緣海中深度最大的一個,它的絕大部分在200—400米之間,平均深度為229米。它有廣闊的水道與北冰洋相連,因此海水的鹽度與大洋的鹽度相近,接近於35%。巴倫支海與北冰洋的其他邊緣海不同,由於西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即使在嚴冬時節,表面水溫也可達4℃左右,因此這里雖然地處高緯,但是海水卻終年不凍。
白海實際上是巴倫支海深入歐洲大陸內部的一個海灣,本身又有三個海灣:坎達拉克沙灣、奧涅加灣和德文斯克灣。白海面積不過9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只有89米。由於白海四面受陸地包圍,只有一條狹窄海峽與巴倫支海相通,北大西洋暖流不能到達這里,因此這里冬季的水溫低,自11月至翌年5月海面為冰雪覆蓋,呈現一片白茫茫景色,白海即因此得名。由於北德維納河和奧涅加河的大量河水注入白海,海域的南部海水含鹽度較低,在20—26%之間,北部海水的含鹽度可達30—30.8%。
在巴倫支海和白海有許多魚類和海獸,其中鰵魚、鯡魚、鱈魚和海豹是這里的主要水產。
歐洲西瀕大西洋,在大陸與深海盆之間有一片面積很大的大陸架,不列顛群島和北海即位於其上。這里原來是歐洲大陸的一部分,第四紀冰期以後,海水上升,北海才出現,不列顛群島才形成。在北海海底現在仍然有歐洲古河道的蹤跡。北海北面的挪威海和南面的比斯開灣,大陸架都較狹窄,離開海岸不遠即為深水海盆。
波羅的海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與歐洲大陸之間,面積38.6萬平方公里,大部分海域的深度在60—130米之間,平均深86米。它有許多海灣深入大陸,其中以波的尼亞灣為最大,幾乎占整個波羅的海面積的三分之一,較大的海灣還有芬蘭灣、里加灣等。由於有大量河水注入,加以緯度較高、蒸發量小和只有一些淺而窄的海峽與北海相通等原因,波羅的海的鹽度普遍很低,中部為7%左右,海灣中為2—3%,河口附近甚至全部是淡水。深層水的鹽度略高,但最高也不超過20%。冬季,中部表層海水水溫為1—3℃,在海灣和沿岸地區則降到0℃以下,波的尼亞灣和芬蘭灣東部從11月或12月起冰封,冰期一直延續到來年4月或5月。波羅的海的動物種類貧乏,但數量很豐富。
地中海和黑海是歐洲南部的兩個陸間海。地中海位於歐亞非三洲之間,黑海位於歐亞兩洲之間,兩海以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相通。地中海海域中半島和島嶼甚多,它們把地中海分割成幾個深淺不一的海盆,海底地形比較復雜。黑海除西北部有幾個小島外,基本上沒有島嶼,海底除西北部和北部的亞速海較淺外。大部分為水深1500—2200米的平原。地中海周圍或為多山的半島,或為荒漠,注入的河水不多,而且夏季炎熱乾燥,蒸發量大,因此海水鹽度高,表層海水的平均鹽度為38%,黑海有大量河水注入,表層海水的平均鹽度僅17—18.5%,底部也只有22.5%。黑海的海面稍高於地中海,由此產生了由黑海注入地中海的表流,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平均流速每小時2.3—4.6公里;同時,在深處存在著自地中海注入黑海的反流,但流量較小。在直布羅陀海峽也有自大西洋流入地中海的表流和深處的反流。來自大西洋和黑海的表流是維持地中海水量平衡的重要因素。
地中海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動植物種類總數在8000種以上。黑海的動植物種類則少得多,只有地中海的七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由於黑海上層海水的鹽度低,海水的垂直環流很弱,因而深層水經常處於缺氧狀態,並有大量硫化氫集聚。硫化氫帶從150—200米的深度開始,有機界只能生活在這個深度以上,從200米左右開始,直到海底,是一個沒有生命的世界。
水平輪廓破碎,陸地與海犬牙交錯,再加上歐洲的面積不大(1040萬平方公里),這就使得全洲各地距海都不太遠,東歐距海最遠的地方也只有1600公里左右。這樣,就更加深了海洋對大陸的影響,加深了歐洲氣候的海洋性。
歐洲海岸線曲折,海灣眾多,這對人類的經濟活動也提供了方便。
二、地形基本特徵歐洲的地形具有許多獨特性。
首先,歐洲是世界上地勢最低的一洲,平均高度只有300米。高度在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洲總面積的60%,平原所佔比重之大,在各大洲中首屈一指。歐洲的平原西起大西洋沿岸,東迄烏拉爾山麓,綿綿數千公里,沒有間斷,形成橫貫歐洲的大平原。歐洲山地所佔面積不大,高山更少,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僅佔全洲總面積的2%。
第二,歐洲的地形,大體上可以以波羅的海東岸至黑海西岸一線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以平原占絕對優勢,地形比較單一,西部則山地和平原互相交錯,地形比較復雜。地形的分布與地質構造基礎有著密切聯系。
第三,在第四紀冰期時,歐洲存在著兩個大的冰川中心,一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大陸冰川中心,一為阿爾卑斯山脈的山地冰川中心,前者對歐洲的影響很大,由於它的作用,歐洲北半部遍布冰川地貌。
西歐地勢較為平坦,為平原;中歐有阿爾卑斯山,氣溫較低;歐洲有四大半島(伊比利亞;亞平寧;巴爾干;斯堪的那維亞)三大平原(東歐、波德、西歐)氣溫與同緯度相比更暖和,這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
概況歐洲是歐羅巴洲的簡稱,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濱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陸東至極地烏拉爾山脈(東經66度10分,北緯67度46分),南至馬羅基角(西經5度36分,北緯36度),西至羅卡角(西經9度31分,北緯38度47分),北至諾爾辰角(東經27度42分,北緯71度08分)。東部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同亞洲分界;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西北隔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對。面積1016萬平方千米(包括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居民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城市人口約佔全洲人口的64%,在各洲中次於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歐洲的人口分布以西部最密,萊茵河中游谷地、巴黎盆地、比利時東部和泰晤士河下游每平方千米均在200人以上,歐洲絕大部分居民是白種人(歐羅巴人種)。居民分屬下列語系:印歐語系,屬此語系的居民佔全洲總人口的95%,包括斯拉夫、日耳曼、拉丁、阿爾巴尼亞、希臘、凱爾特語族的民族;烏拉爾語系,包括芬蘭、烏戈爾、薩莫耶語族的民族。
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東正教等。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西北角的城中之國梵蒂岡,是世界天主教中心。
自然環境歐洲大陸是亞歐大陸伸入大西洋中的一個大半島,其面積占亞歐大陸的1/5。大陸海岸線長37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復雜的一個洲,切割最為厲害。多半島、島嶼、港灣和深入大陸的內海。歐洲地形總的特點是冰川地形分布較廣,高山峻嶺匯集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40%,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洲面積的60%。全洲平均海拔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阿爾卑斯山脈橫亘南部,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山勢雄偉,許多高峰終年白雪皚皚,山谷冰川發育,主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幹向東伸展為喀爾巴阡山脈,向東南延伸為韋萊比特山、特納拉山脈,向南延伸為亞平寧山脈,向西南延伸為比利牛斯山脈。東部歐、亞兩洲交界處有烏拉爾山脈。東南部高加索山脈的主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為歐洲最高峰。歐洲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歐洲東部和中部,主要有東歐平原(又稱俄羅斯平原,面積約佔全洲的一半)、波德平原(也叫中歐平原)和西歐平原。裏海北部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28米,為全洲最低點。南歐和北歐的冰島多火山,地震頻繁。在世界各洲中,歐洲的河流,分布很均勻,河網稠密,水量較充足,多短小而水量充沛的河流。河流大多發源於歐洲中部,分別流入大西洋、北冰洋、裏海、黑海和地中海。歐洲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加河,長3690千米。多瑙河為第二大河,長2850千米。歐洲是一個多小湖群的大陸,湖泊多為冰川作用形成,如芬蘭素有「千湖之國」的稱號,全境大小湖泊有6萬個以上,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總面積9%多。阿爾卑斯山麓地帶分布著許多較大的冰磧湖和構造湖,山地河流多流經湖泊,湖泊地區如日內瓦湖區成為著名的游覽地。
歐洲大部分地區地處北溫帶,氣候溫和濕潤。西部大西洋沿岸夏季涼爽,冬季溫和,多雨霧,是典型的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東部因遠離海洋,屬大陸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東歐平原北部屬溫帶針葉林氣候。北冰洋沿岸地區冬季嚴寒,夏季涼爽而短促,屬寒帶苔原氣候。南部地中海海沿岸地區冬暖多雨,夏熱乾燥,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
自然資源歐洲的礦物資源以煤、石油、鐵比較豐富。煤主要分布在烏克蘭的頓巴斯、波蘭的西里西亞、德國的魯爾和薩爾、法國的洛林和北部、英國的英格蘭中部等地,這些地方均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石油主要分布在喀爾巴阡山脈山麓地區、北海及其沿岸地區。其它比較重要的還有天然氣、鉀鹽、銅、鉻、褐煤、鉛、鋅、汞和硫磺等。阿爾巴尼亞的天然瀝青世界著名。歐洲的森林面積約佔全洲總面積的39%(包括俄羅斯全部)。佔世界總面積的23%。西部沿海為世界著名漁場,主要有挪威海、北海、巴倫支海、波羅的海、比斯開灣等漁場。
經濟概況歐洲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一洲,工業生產水平和農業機械化程度均較高。生產總值在世界各洲中居首位,其中工業生產總值占的比重很大。大多數國家糧食自給不足。西歐工業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主要為德國、法國、英國,其次為比利時、荷蘭和瑞士等。德國、法國和英國的工業生產在世界工業生產中均居前列。
歐洲經濟發達,發展水平居各洲之首。工業、交通、商貿、金融保險在世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科學技術的許多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歐洲對人類發展史做出過重大貢獻。現歐洲絕大多數國家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其中北歐、西歐和中歐一些國家發展水平較高。
歐洲對人類歷史所做的貢獻,包括先進人物不斷地向世界思想寶庫輸送先進的思想;也包括一批又一批革命家推動社會進步的重大社會創舉;也包括大批科學家在科技領域的重大發現、發明和創造;還包括一大批作家、詩人、音樂家向世界文學藝術殿堂提供了輝煌燦爛的文學藝術珍品。有許多地區已被開辟為動物保衛區。
地理區域在地理上習慣分為南歐、西歐、中歐、北歐和東歐五個地區。
南歐:指阿爾卑斯山脈以南的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和附近島嶼。南面和東面臨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西瀕大西洋。包括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南斯拉夫、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土耳其的一部分、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馬爾他、西班牙、安道爾和葡萄牙。面積166萬多平方千米。南歐三大半島多山,平原面積甚小。地處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沿岸火山帶,多火山,地震頻繁。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河流短小,大多注入地中海。主要礦物有石油、天然瀝青、煤、鉻、汞、鉛、鋅、銅等。南歐是油橄欖、葡萄、茴香、歐洲栓皮櫟等栽培植物原產地。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煙草為主。盛產柑橘、葡萄、油橄欖、檸檬和栓皮等。牧羊業較發達,西班牙是世界著名的細毛綿羊美利奴羊的原產地。
西歐:狹義上指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的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面積93萬多平方千米。通常也把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叫西歐。狹義上的西歐地形主要為平原和高原,山地面積較小。地處西風帶內,絕大部分地區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雨量豐沛、穩定,多霧。河流多注入大西洋。主要礦物有煤、鐵、石油、天然氣、鉀鹽等。農作物以小麥、大麥、燕麥、馬鈴薯、甜菜為主。盛產葡萄和蘋果。漁業和養畜業均較發達。比利時和法國所產阿爾登馬,英國所產巴克夏豬、約克夏豬、大白豬、愛爾夏牛、純血種馬,荷蘭所產荷蘭牛等優良畜種世界聞名。
中歐:指波羅的海以南,阿爾卑斯山脈以北的歐洲中部地區。中歐所包括的國家有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面積101萬多平方千米。南部為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及其支脈喀爾巴阡山脈等所盤踞,山地中多陷落盆地;北部為平原,受第四紀冰川作用,多冰川地形和湖泊。地處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向大陸性溫帶闊葉林氣候過渡的地帶。除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向東流經南部山區注入黑海外,大部分河流向北流入波羅的海和北海。主要礦物有褐煤、硬煤、鉀鹽、鉛、鋅、銅、鈾、菱鎂礦、鋁土礦和硫磺等。農作物以小麥、大麥、黑麥、馬鈴薯和甜菜為主,還產溫帶水果。養畜業較發達,瑞士的西門達爾牛、薩能山羊、吐根堡山羊等優良畜種世界聞名。
北歐:指日德蘭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一帶。包括冰島、法羅群島(丹)、丹麥、挪威、瑞典和芬蘭。面積132萬多平方千米。境內多高原、丘陵、湖泊,第四紀冰川期全為冰川覆蓋,故多冰川地形和峽灣海岸。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面積約80萬平方千米,挪威海岸陡峭曲折,多島嶼和峽灣。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縱貫半島,長約1500千米,寬約400-600千米,西坡陡峭,東坡平緩,為一古老的台狀山地,個別地區有冰川覆蓋,挪威境內格利特峰海拔2470米,為半島的最高點。冰島上多火山和溫泉。北歐絕大部分地區屬溫帶針葉林氣候;僅大西洋沿岸地區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氣候較溫和,屬溫帶闊葉林氣候。河短流急,水力資源豐富。主要礦物有鐵、鉛、鋅、銅等。森林廣布。農作物以小麥、黑麥、燕麥、馬鈴薯、甜菜為主。養畜業較發達。魚產豐富,西面沿海是世界三大漁場之一。捕魚量約佔世界捕魚總量的9%左右。
東歐:指歐洲東部地區,在地理上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和俄羅斯歐洲部分,地形以平均海拔170米的東歐平原為主體。東部邊緣有烏拉爾山脈,平原上多丘陵和冰川地形,北部湖泊眾多,東南部草原和沙漠面積較廣。北部沿海地區屬寒帶苔原氣候,往南過渡到溫帶草原氣候,東南部屬溫帶沙漠氣候。歐洲第一大河伏爾加河向東南注入裏海。主要礦物有石油、煤、鐵、錳、磷酸鹽等。盛產小麥、馬鈴薯、甜菜、向日葵。養畜業較發達,蘇維埃重挽馬、奧爾洛夫快步馬、頓河馬均為馬的優良品種。
的由來歐洲的全稱是歐羅巴洲,英文為Europe。關於歐洲這個名稱的由來,有一些傳說。在希臘神話中,德米特(Demeter)是專管農事的女神,她保佑人間五穀豐登、人畜兩旺。在有關這位女神的畫像中,人們總是把她畫成坐在公牛背上。古代,公牛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耕畜,女神既然主管農事,自然就要坐在公牛背上了。這位女神的另一個名字叫歐羅巴,人們出於對女神的敬意,就把歐羅巴稱為大洲的名字。此外,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說:「萬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國王的漂亮女兒歐羅巴,想娶她作為妻子,但又怕她不同意。一天,歐羅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邊遊玩。宙斯見到後,連忙變成一匹雄健、溫順的公牛,來到歐羅巴面前,歐羅巴看到這匹可愛的公牛伏在自己身邊,便跨上牛背。宙斯一看歐羅巴中計,馬上起立前行,躲開了人群,然後騰空而起,接著又跳入海中破浪前進,帶歐羅巴來到遠方的一塊陸地共同生活。這塊陸地以後也就以這位美麗的公主的名字命名,叫做歐羅巴了。
歐洲的經濟水平歐洲統計局近日公布了歐洲最窮國和最富國的名單。
該機構的統計結果顯示,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土耳其是歐洲最窮的國家;土耳其的國內生產總值僅達歐洲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也只達到了三分之一。
盧森堡和愛爾蘭的國民被證實是歐洲最富有的人。此外,丹麥、奧地利、波羅的海國家、英國、比利時、瑞典、法國、芬蘭、德國和義大利也位居歐洲最富有國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