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國隱身的城堡概要

地理中國隱身的城堡概要

發布時間: 2021-02-21 10:46:35

1. 凡爾納簡介

1848年赴巴黎來學習法律,寫過短篇小說源 儒勒·凡爾納
和劇本。 1863年起,他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遊》一舉成名。代表作為三部曲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 。 凡爾納總共創作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集,還有幾個劇本,一冊《法國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偉大的旅行家和偉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神秘島》、《黑印度群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游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 他還是許多發明家的老師,凡爾納將他科學幻想的內容寫得那麼詳細准確,頭頭是道,以致許多學術團體對他書中列的數字,有時要用幾個星期的時間去推算。不僅如此,凡爾納的小說到處充滿了科學,許多的科幻事物在現在都成為了現實。

2.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城堡

歐洲所謂「城堡」(即英語中的「castle」)據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stle 的定義,為「the private fortified residence of a lord or noble」——領主或貴族私人所有的防禦性居住地。依照這個標准,在中國歷史上的城堡並不少見。

例如,兩漢、魏晉、南北朝乃至隋唐盛行於中國北方的「塢壁」(又稱「塢堡」)。「城之小者曰塢」,其作用是「天下兵爭,聚眾築塢以自守」(《資治通鑒》胡三省注)。每當社會動盪之時,地方豪強紛紛「與宗家親屬作營塹自守」(《後漢書 樊宏傳》),自任「塢主」。尤其北魏時實行「宗主督護」制度,承認「塢主」的行政地位,更與西歐封建領主制度頗為相似。
塢壁中著名者,有董卓的「郿塢」:東漢初平三年,董卓築塢於郿,高厚七丈,與長安城相埒,號曰「萬歲塢」,世稱「郿塢」。塢中廣聚珍寶,積谷為三十年儲。自雲:「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終老。」
這類塢壁數量之多,往往可以千計,例如「關中堡壁三千餘所,推平遠將軍馮翊、趙敖為統主」(《晉書》)。至今仍有遺跡可尋,如山西介休的「張壁古堡」。

請採納

3. 高中地理中國地理部分知識點~

其實這些都不能分開來說的,
西北地區的乾旱、沙塵暴;長三角、珠三角的比較(包括產業結構、相對而言的地理優劣勢等),青藏高原的地形(對冬季風即西北風的影響)、雲貴高原(喀斯特地貌成因),我國南方水土流失問題(北方沙塵暴),南北方農作物的差異(比如:南方水稻、糖料作物是甘蔗,北方小麥,糖料作物是甜菜,還要注意一些地方特有的作物,這有利於輔助判別地區區域)還有世界上幾種主要的農作物產區分布、特點等也要記牢
至於氣候方面,我國南方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過了秦嶺淮河,就是溫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是特殊的高原氣候區(至於成因,你們老師應該都有講,要是你要的話可以給我留言)
還要注意地形氣候對工業農業交通的影響,比如青藏鐵路的建設,凍土層的處理
至於具體的各個地區,山西的煤礦,黃河的水災,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及應採取的保護措施),珠三角的產業轉移升級問題等

其實高中地理很簡單,基本上把書看通了,把地圖記記熟,基本考試就沒多大的問題了,那些都是可以套的,有基本的答題模式。
(我高中學的是歷史和地理,09年江蘇高考拿了兩A+,不知道你是那裡的?不過我想既然是地理,自然科學,客觀的東西,應該沒多大的地域限制)
要是你還是有什麼問題的話,可以聯系我,我那還有一些資料和經驗可以給你,或許對你有用

4.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英文概要80字

該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叫Jacob雅各布(阿沙· 巴特菲爾德 飾)的男孩與一群有特異回功能的兒童、一家專門收答留這樣兒童的孤兒院所經歷的奇幻、驚悚的故事。Jacob在小時候經常聽爺爺跟他講起一個遙遠小島上關於一家孤兒院的神奇故事,那裡有:可以把火苗握在手中的女孩,也有雙腳從不沾地的女孩,還有一對無需動嘴說話就能心心相通的雙胞胎。據爺爺說,他們住在這里是為了躲避一個可怕的怪獸。
爺爺去世後,雅各布整理遺物時意外發現了一封「佩瑞格林小姐」(伊娃·格林的角色)給爺爺的來信,順藤摸瓜他找到了威爾士海岸邊上的一個小島,這里就是當年爺爺和其他孤兒生活過的地方。不過現在這里已經破敗不堪,也看不到曾經的孤兒的身影,不過隨著雅各布的調查越來越深入,他發現當年那些孤兒還活著,爺爺所說的怪物也真實存在,並且正在跟蹤自己

5. 中國有沒有城堡之類的建築

中國叫城池,沒有城堡這樣小門小戶的東西

6. 地理概要


必背考點
第一單元 地圖專題
1.
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
,向西度數增大為西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
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
,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
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
的劃分:20°W往
160°E為
,20°W往西至160°E為

8.東西方向的判斷:
定律(例
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
大小與圖示範圍:相同圖幅,
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
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
的地圖,
的箭頭指


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東西方向。
11.
的疏密:同一幅圖中
越密,
越陡;
越密,風力越大;
越密,溫差越大
12.
的凸向與地形:
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

13.等
的凸向與河流:等
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
的凸向與

凸出方向與
流向相同。
第二單元
專題
1、天體的類別:星雲、恆星、流星、彗星、行星、衛星、
的氣體、塵埃等。
2、
的層次:
——
(銀
)——
——

3、
按特徵分類:
(水
火)、
(木土)、
(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晝夜更替。
(2)無大氣,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大,
多,無聲音、無風,
(3)月球表面有山脈、平原(即
)、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穩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
、適宜的大氣和溫度、

6、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
:光球(黑子)、色球(
)、
(
)。
7、
--黑子(標志)、
(最激烈),
的變化周期11年。
8.
的影響:黑子--影響氣候,
--
--

――磁場――

9、
的影響:①維持
,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是我們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

速度:①
(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 ②
(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
(23h56m4s真正周期) ②
(24時,晝夜更替周)
意義:①晝夜更替 ②不同經度不同的
③水準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11、
: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

為0度)。
12、
與經線: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春
;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夏至、

13、時間計算:所求時間=已知時間±
差+ 途中時間
14、
=經度/15°(若不整除,則

差=

15、
:以
(0°)時間為標准時,也稱為
,也是零


16、日期分割:零點經線往

(180°)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
為「昨天」。
17、
: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不完全經過18
)日期減一天,自東向西越過日期加一天。
18、衛星發射基地的

自然因素(①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②
的初速度:取決於緯度和地勢 ③地形平坦開闊);

(地廣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國防
)。
①太原:技術力量強; ②

,晴天多; ③
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

: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海運便利。
19、公轉 速度:1月初--
—速度快,7月初--
—速度慢;
意義: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②
的變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帶的形成
20、公轉與自轉形成了
(23°26′):

存在---
的移動---晝夜長短和
的變化---四季

存在---
的移動—
風帶的季節移動—

的形成
②五帶的劃

之間為熱帶、

之間為溫帶、
極點之間為

③若黃赤夾角變大,熱帶和
變大,溫帶變小;若黃赤夾角變小,熱帶和
變小,溫帶變大
若黃赤交角為零,太陽永遠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

消失。
21、
變化規律:①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以北地區正午
一年中最大值,
一年中最小值;


以南地區正午
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之間的地區-----有兩次直射機會---兩次最大值
⑤緯度越高,正午
越小,樓房間距越大。
22、晝夜長短的時間分布:

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晝長夜短。
②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這個半球的晝就漸長,北半球6月22日晝最長,12月22日最短。

之間晝長最大值與正午
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現,如海口市。
23、晝夜長短的緯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
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廣州
北半球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南
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廣州>上海,
24、晝長=

;晝長=24小時—夜長

=12:00-晝長/2(或0: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
是6:00

=12:00+晝長/2(或24: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
是18:00
25、地球是個不發光、不透明球體—-晝夜現象出現

的球體—-晝夜更替(自轉速度周期影響晝夜溫差變化)
地球傾斜的公轉的球體—-直射點的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五帶
26、典型的季節現象

時間季節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七月初,
附近,


最慢 一月初,
附近,


最快
正午太陽高度 6月22日左右,
以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
達最小 12月22日左右,
以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北半球達最小
晝夜長短 晝長夜短,
以內出現極晝 晝短夜長,
以內出現

等溫線 陸地等溫線均向北凸出 陸地等溫線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風帶 隨太陽直射點北移 隨太陽直射點南移


下降



的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流動 受
的影響,洋流呈逆時針流動
我國的降水 夏
影響,降水多 冬
影響,降水少
我國的河流
因高溫導致冰雪
多,

影響,大部分河流進入


、夏汛 大部分進入

以北的河流有
,部分河流有斷流現象
我國的季風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海洋的
影響,高溫多雨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大陸的
影響,寒冷少雨
我國的農業生產 全國普遍高溫,農作物進入生長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漸過渡到兩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區農作物處於越冬期,南方熱帶地區水熱充足,可生產
、瓜果


(華北
、長江
)、暴雨、
(表現:強風、暴雨、


、乾旱、




較多 較少
第三單元 大氣專題
1、
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②
運動(12km)顯著;③天氣復雜多變。
2、
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溫度升高;②大氣平穩,以水準運動為主,有利於

3、大氣的

--地面增溫--
--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大氣保溫
4、大氣對
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陽輻射(光照)與天氣、地勢關系:晴朗的天氣、地勢高空氣稀薄,光照越強;
我國
的分布
最高,
最低。
6、大氣的保溫效應:強烈吸收地面
,並通過
把熱量還給地面。
7、氣溫與天氣:白天
,氣溫不高(
反射作用強);夜晚
,氣溫較高(
強)。
8、氣溫的

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
9、氣溫的水準分布:①緯度分布: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我國熱量最豐富的地區:


分布:夏季陸地>海洋,冬季海洋>陸地;
③氣溫高的地方,等溫線向
凸出,反之,氣溫低的地方,等溫線向低緯凸出。
10、
:①影響因素:
熱力性質;地表植被水分狀況;
多少。
②變化規律:內陸>沿海,


>草地>
>湖泊,晴天>陰天。
11、
的性質特點
(1)水準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

)——陰雨
(2)水準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

)——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
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濕 (5)來自
的氣流——冷干
(6)來自海洋的氣流——濕 (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
)——干
(8)兩種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
——陰雨、風
12、水準方向氣壓與氣溫:近地面,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地面形成低壓;反之,氣溫低,近地面的空氣收縮下沉,地面形成高壓。
13.風的形成:大氣的水準運動叫風,水準
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愈密
愈大。
14、風向:(1)風向-—風的來向;
(2)根據
的分布確定風向:以右圖為例畫A點的風向及其受力
①確定水準
的方向:垂直於等壓線並且由高壓指向低壓
②確定
方向: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右偏,
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與風向相反)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15、高空大氣的風向是

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近地面的風,受
力、
和磨擦力的共同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夾角。

16、
與天氣(冷暖不同
作水準運動並相遇)

過境雨區在鋒後,出現雨雪、降溫天氣。 過境後,氣壓升高,氣溫驟降,天氣轉晴;

過境雨區在鋒前,多為連續性降水。 過境後,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17、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

: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國的
、冬春季節出現的

18、
與天氣(同一

):


)垂直氣流上升,天氣陰雨。 ②

)垂直氣流下沉,天氣晴朗;
19、

風帶:



畫出右面
迴圈圖

②氣壓帶、風帶(水準分布)
畫出右面氣壓帶、風帶分布圖
(「北撇南捺」)

考察站紅旗向西北飄,視窗要避開東南方向;
黃河考察站紅旗向西南飄,視窗要避開東北方向。
20、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
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

使亞洲、
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的情況:
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太平洋上形成
高壓;
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太平洋上形成

22、東亞、
環流:(如右圖)
東亞:夏季東南風,冬季
;主要由
引起。
南亞:夏季
,冬季東北風,由風帶和氣壓帶季節移動和
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國的
災害、
的移動與
的強弱有密切關系。

的移動
春末(5月),
在華南(
)(華北
,東北

夏初(6---7月),雨帶移到
---


7--8月,雨帶移到東北和華北,長江中下游 進入「
」(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結束,南方進入第二個雨季。
②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

災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
強),造成北澇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風弱),造成北旱南澇.
我國水
害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風的強弱和進退的早晚。
24、氣候形成因數:太陽輻射、

、人類活動
25、判斷
的步驟: ①判斷南北半球,②判斷熱量帶,③判斷雨型。
①熱帶的四種
:各月均溫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
差異較大

(常年受赤道低壓影響,終年高溫多雨)

(常年受副高或來自陸地的
影響,終年高溫少雨)

(南亞地區,冬季盛行東北風,為旱季,夏季刮
,6--9月為雨季)

(赤道低壓移來時,是濕季,
移來時為旱季,農業活動在雨季播種,旱季收割)

類型:冬季最
均溫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兩種氣候類型:

:除
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緯30º——40º大陸的西岸,位置在
和副高之間,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冬季--偏北風--低溫少雨,夏季--夏季風--高溫多雨。

類型:除
外,冬季最
均溫以0℃以下。

:分布在南北緯40º--60º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
一側),終年受西風控制,終年溫和多雨

:分布在北緯35º--55º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的高緯一側),受
影響,寒冷乾燥,受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全年受大陸性
控制,日較差大、年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陸性與
的不同特點(以北半球為例分析):

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大,氣溫最
在7月,最低氣溫在1月。
少。
海洋性氣候日較差、年較差小,最熱月在8月、最
在2月,
較多。
27、主要的
:是指因暴雨
、乾旱、

、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

旱澇災害 寒潮
發生的時間 夏秋季節 春夏秋 秋末、冬季、初春
發源地 熱帶洋面或
洋面 蒙古、

影響地區 我國東部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區外的全國范圍 除青藏、雲貴、海南外的廣大地區
天氣變化 強風、

暴雨、

大風、雨雪、

28、主要的
問題:全球變暖(
CO2)、
破壞(氟氯烴消耗O3)、
(SO2、NO2)
29、

①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大氣中CO2增加——
增強

森林——光合作用減弱——CO2相對增多——大氣逆輻射增強
③大氣逆輻射增強——
——氣溫升高——全球熱量帶分布發生變化——經濟結構發生調整(農業
,中緯受損,高緯受益,使適宜
生產地域縮小,糧食減產。)
④極地冰山融化,


地下水水質變壞。
30、綠化的

①通過光合作用保持大氣中O2和CO2的平衡,凈化空氣;


可以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

的作用是吸煙除塵、過濾空氣、減輕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環境

第四單元 水環境
1、水迴圈:①按其發生領域分為
間大循環、內陸迴圈和海上內迴圈。
②水迴圈的主要環節有:蒸發,水汽輸送,降水,

③它的重要意義在於:使淡水資源不斷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維持全球水的

2、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
①以雨水補給為主的的河流其
的變化與
變化一致:a地中海氣候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
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溫帶海洋性與
河流流量全年變化小;
②以冰雪補給為主的河流其
變化與氣溫關系密切:冰川
補給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間可相互補給,湖泊對河流徑流起調蓄作用。
3、我國
的差別:①我國東部河流以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東北春季有積雪

②我國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冬季斷流)
4、海水等溫線的判讀:①判斷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溫線凸出方向一致:高
向低溫是
,反之是寒流。
5、影響
因素——太陽輻射(收入)、蒸發(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風(地球上的風帶)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動力,
是最基本的洋流類型。
7.洋流的分布(畫一畫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圖):
①中低緯度洋流圈北半球呈
、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緯逆時針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區形成


洋形成
,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8.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①影響氣候(
—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
②影響
—-漁場 ③影響航海 ④影響

9.世界主要漁場:
、北海、
---寒
交匯;
――

10.
集中在
的原因:①這裏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
②入
流帶來豐富的
類,
繁盛,
豐富。
11.
是指源
的自然災害: 海嘯和

12.
問題指源於人類活動的海洋




第五單元 陸地環境
1、地球的內部圈層:地殼(地表到莫霍介面)、


)、

以下)
2、
范圍包括地殼和
頂部(
之上)
3、岩石成因分類:


)、

、有化石)、

4、地殼物質迴圈:岩漿冷卻凝固→
-外力→
-變質→
-熔化→岩漿
5、
:①


、地震、

②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
6、
的類型:


),
(上升岩塊-
、下沉岩塊-

7、
成谷
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蝕(在外力
之前
成山、
成谷)
背斜頂部受張力,容易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擠壓,
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8、
--廬山、泰山;
--
、河平原和

9、
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背斜(儲油)、向斜(儲水)、
選址,應避開

10.外力作用與常
貌:
①流水侵蝕——
、峽谷、瀑布、
的千溝萬壑的地表、


彎曲的河道--凹岸侵蝕,凸岸沉積(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積——


、河流中下游

③風力侵蝕——





柱、風蝕城堡等
④風力沉積——
、沙壟、沙漠邊緣的黃土堆、

11、陸地環境的整體性:陸地環境各要素(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陸地環境的整體性。例如我國西北地方各
都體現出乾旱特徵。
12、陸地環境的地域差異有:①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熱量)---――-緯度地帶性
②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水分)-----經度地帶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水分和熱量)----

13.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①山地所處的緯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陽坡、陰坡;④迎風、

14、影響
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
)
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0℃等溫線的海拔(陽坡、陰坡);二是
的大小(迎風、

15、非地帶性因素: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響等。例如我國西北地方的綠洲。
16、主要
:地震、火山、


①兩大
是:
帶、地中海——
帶。我國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國位於兩大
中。

的防禦:提
築物抗震強度;實施
,防止
和崩塌;保護植被,改善生態環境;

第六單元 季節知識專題
學習好季節知識的關鍵:①北半球與南半球季節相反,即北半球與南半球在同一時間處於不同的季節。
②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移動方向;晨昏線與經線和晝夜的位置關系;晝夜長短的變化;
③北半球的四個重要節氣: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
,12月22日

7. 國家地理.神秘中國讀後感兩篇300字

讀《國家地理•神秘中國》有感
一直以來,我們所看到的歷史主要是教科書式的,這就是所謂的正史。它像是一棵倒置的大樹,把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匯集到樹幹上,後人可以沿著樹干窺視到先人生活的各個方面。然而,傳統的正史就如一面篩子,它只篩取了人類發展中符合傳統歷史觀的枝乾和分叉,而大量活生生的、帶著鮮活質感的生活細節都被過濾掉了。
《國家地理•神秘中國》是一套以地域事件為單元散點透視、實地實拍、實證實錄的圖書,從地理人文風貌,到社會歷史心態,有記錄,有拍攝,有考察,有論證,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把歷史之樹的絢麗風采展示給大家。從社會生活的細節上,揭開歷史的面紗,看一看神秘中國的精彩。每本書中圍繞同一主題生發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幾片相似的樹葉,為中華歷史的大樹平添幾抹生命的綠色。
在這里,我們即將看到:秀麗的山川,古老的城鎮,塵封的遺跡,神秘的陵寢;我們將接觸到:奇石美玉,奇異建築,珍貴遺產,傳奇人物……它們背後的故事,深藏的歷史,蘊蓄的文明,讓那些漸行漸遠的動人往事重新煥發生機,讓那些早已離去的作古先人變得生動可感,在這里,每個人都會獲得「不一樣」的感覺。
歷史不是龜甲獸骨上凝固不變的抽象字元,也不是古墓牆壁上褪色斑駁的陳舊壁畫,更不是青史古卷中遙遠模糊的古老背影。《國家地理。神秘中國》帶我們感知那些年代久遠卻與我們今天的生活隱隱相接的歷史軌跡。在圖片和文字中的這次行走,將是一次完全不同的心靈經歷。
一座規模宏大的清代庄園,歷經九代主人200多年的不斷擴建,成為「中國封建時代地主生活的網路全書」。它庭院深深,融匯了南北建築藝術精華,兼具北方的古樸粗獷和南方的清雅細膩,在朴實敦厚的齊魯大地上彰顯著靈活飛揚的荊楚之風。它就是百年活化石-----牟氏庄園。
窯洞積淀了黃土高原深層的歷史文化,是普通民眾創造的民間藝術。在當地居民的心中,冬暖夏涼的窯洞與秀水青山間的江南吊樓、翠竹掩映間的瑤鄉竹樓、遼闊草原上的蒙古包一樣是家的象徵。土樓----不僅是客家人的城堡,智慧的象徵,更是一種樂觀頑強的生活態度的體現。
匪患橫行讓客家人築起了堅不可摧的圍屋,在這贛南圍屋的背後,有著紛繁復雜的社會背景,讓每一座圍屋都深深印刻上了滄桑的歷史和奇幻的傳說。素以「蘇杭園林」著稱的江南水鄉之間,鑲嵌著一顆第宅廳堂的明珠-----浙江平湖莫氏庄園。
今年暑假,我們一行35人到風景這邊獨好的江西旅遊,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婺源和李坑。
到婺源,不得不提婺源的徽式建築:一式的白牆青瓦,造型獨特的屋檐,翹角飛檐,外觀上的樸素是古式徽商低調做人的真實體現。而成片成片的房檐相似的建築群卻成就了壯觀的畫面。遠遠看去,好不氣派。進入屋裡卻有著天壤之別:精緻的木雕或是石雕栩栩如生,透過這幾千年的歷史讓我們都能看到曾經的風光和輝煌;從大門、偏門、窗戶、天窗等等的設計和擺設無不充分體現了商人對於風水的講究,對於富貴多子的祈盼、崇尚讀書的風氣。說婺源這一帶具有渾厚的文化韻味是有原因的,從古至今走出過多少的文人及官仕,無不為婺源增添了濃厚的文化色彩。
徜徉在到處都沉澱著歷史痕跡的一幢幢的老屋間,看著別具匠心的裝飾或是擺設,我試著去設想:古時征戰全國的徽州商人,一生都在商海里拼搏沉浮,或許一生都無不在思念著家中的妻兒,因此,年老後都紛紛回家,建一幢房子或是慈善性質地修建一座橋,告訴後代人其實他們一直都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自己的故土。
明清時期名仕輩出的李坑,村民住宅沿溪而建,粉牆黛瓦、參差錯落,青石板鋪的小道縱橫交錯,石、木、磚各種溪橋溝通兩岸,構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我們去參觀的那天正好下著蒙蒙細雨,在如煙如夢的氤氳中,我們渴望遇著一位撐著油紙傘的如丁香般的姑娘。走進路旁各具特色的小店,我們挑選著自己喜歡的商品。除了憧憬美麗的邂逅和瘋狂購物外,我們似乎褻瀆著它的存在。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裡面有幾句話非常深刻:
它(古村)的存在,只有一種標本的意味。它陳列在那兒,每一塊磚瓦,每一塊石頭,甚至每一棵樹,都表達了某種靜止和停滯的含義。外來者為了一種「文化」而來,他們長驅直入,到處探頭探腦,然後帶著饜足的心情,回到現代世界中打幾個文化飽嚼。」想到2005年自己到雲南的麗江和香格里拉,也是帶著好奇的心情,帶著數碼相機,為了一種」文化」而來,然而自己真的尋找到文化的真諦了嗎?沒有,充其量只是為自己的相冊增加了炫耀的資本,真真切切感到自己的無知與淺薄。
發現「周庄」的陳逸飛,他曾痛苦地說:「我把周庄給害了。」麗江的宣科老人則更痛苦地哀嘆道:「麗江已經死了!」 確實,在無兵禍的年代,異化一種古老民族的淳樸傳統,破壞一片純凈恬然的清靜原野,沒有什麼比市場經濟、商業游戲更有力、更徹底的了。

8. 中國古代有多少城堡

城堡的主要功能是據點防禦,其他的他的方面就是建築學領域了
中國只有在東周時期內,也就是秦容朝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曾經大量興建過城堡
因為當時群雄割據,土地易主頻繁發生,建造規模宏大的城堡既可以顯示地主的雄厚財力,又可以效的守護土地,而自從秦國統一天下之後禁止土地交易,當然也禁止城堡的建造,所以即可居住又可用於軍事目的的城堡在秦朝時就消失了
秦之後天下一統,城堡發揮作用的空間越來越小,於是建造城池就成為了主要的防禦手段,就是城市外圍建造高大堅固的城牆,城牆內部是城市空間
三國至隋朝之間由於天下紛亂,城堡曾經大規模復興過
唐代結束了群雄割據的分裂局面,城堡又一次衰落
從唐朝開始城堡變得逐步變得軍事化,清朝時期完全消失

歷史上的沒法統計,沒有確切的數據,不過長城的每一個關隘都是一座城堡,比如嘉峪關
現存的比較著名的城堡就是北京的紫禁城和拉薩的布達拉宮了
近代也有一些比較小型化的城堡,典型的例子就是開平碉樓
現存的城堡最多的地方就是福建,福建的土樓其實就是一個個城堡

9. 央視《地理中國》欄目組來龍山拍攝了什麼

2月22日,攝制組首站來到桂塘鎮惹迷洞,通過尋訪當地村民了解惹迷洞的神奇傳說,專並邀請地屬質專家進洞,全面、系統、深入的講述和解釋了地質科學原理等相關知識。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