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敘利亞
① 什葉派和遜尼派到底有什麼區別有沒有國家地理的視頻介紹過
遜尼派(Ahl a1—Sunnah) ,英文名:Sunnite 伊斯蘭教主要教派之一。全稱「遜奈與大眾派」專,自稱「正統屬派」。被認為是伊斯蘭教的正統派。人數約佔全世界穆斯林的85%以上。與什葉派並稱為不同的兩大政治、宗教派別。「遜尼」系阿拉伯語的音譯,原意為「遵守遜奈者」,亦即「遵循傳統者」。中國穆斯林大多屬遜尼派,遵奉該派的哈乃斐教法學派。
什葉派(Shi'ites)以擁護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後裔擔任穆斯林領袖伊瑪目為其主要特徵,故又稱作阿里派。與遜尼派相對。該派只承認哈希姆家族 的阿里及其後裔為合法繼承人,並尊奉阿里與其後代為「伊瑪目」,認為他們是「受安拉保護,永不犯錯誤」的賢人,甚至高於穆罕默德。且認為末代伊瑪目已隱遁,將以救世主(馬赫迪)身份再現。後因內部主張分歧,又相繼分化出凱薩尼派、栽德派、伊斯瑪儀派、十二伊瑪目派等派別和許多支系。目前,全世界大約有10-15%的穆斯林屬於這個教派。
② [國家地理之最]
2.俄羅斯/梵蒂綱來
3.賴索托/馬爾自代夫
4.中國/馬爾地夫
5.冰島/吐瓦魯
6.摩納哥(人口密度為1萬6398人/平方公里)/南極
7.皮特凱恩群島(英)49人
8.梵蒂綱
9. 「中東」不屬於正式的地理術語。一般說來 包括巴林、 埃及、 伊朗、伊拉克(專題,圖庫)、 以色列、 約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達、 沙特、敘利亞、阿聯酋和葉門,巴勒斯坦、馬格裡布國家(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突尼西亞)以及蘇丹、茅利塔尼亞和索馬里,由於其歷史文化原因一般認為屬於中東國家,土耳其和塞普勒斯盡管地理上屬於中東地區的一部分,但是他們 自身認為屬於歐洲;北邊的阿富汗有時也與中東聯系密切。
11.夏威夷州
12.愛德華王子島、努納武特
13.沙烏地阿拉伯
14.墨西哥、百慕大(英)
15.塔斯曼尼亞州
16.巴西、南喬治亞和南桑德維奇群島(英)
17.英國以前是,現在是丹麥(光格陵蘭島就2,166,086平方公里)
③ 古希臘 古巴比倫是歷史還是地理
古希臘是指從希臘歷史上公元前世紀的古風時期開始到前146年被羅馬征服之前的這段時間的希臘文明。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1古巴比倫文明
古巴比倫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河流域文明還包括蘇美爾文明、阿卡德文明、亞述等重要組成部分。 古巴比倫是人們已知的歷史最悠久的古代東方國家之一。
22古巴比倫王國
巴比倫最初不過是幼發拉底河邊的一個不知名的小城市。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來自敘利亞草原的閃族人的一支——阿摩利人攻佔這座小城,建立了國家。驍勇善戰,爭強尚武的阿摩利人以此為中心,南征北討,四處征戰,最終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巴比倫王國,歷史上稱之為「古巴比倫王國」。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稱為巴比倫人。巴比倫人繼承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並發揚光大,把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發展到了頂峰。人們喜歡用「巴比倫」三個字來概括古代兩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巴比倫文明所創造的輝煌業績和對世人所具有的魅力。
為維護奴隸主的利益,;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33新巴比倫王國迦勒底王國
公元前1000年代初,閃米特人的另一支迦勒底人來到兩河流域南部定居。公元前 630年,迦勒底人領袖那波帕拉薩趁當時統治兩河流域的新亞述內亂之機,逐漸取得對巴比倫的控制。公元前 626年自立為巴比倫王。後與米底結成聯盟,在公元前 612年攻陷尼尼微,滅亞述帝國。亞述帝國滅亡,遺產被新巴比倫王國及瓜分,其中新巴比倫王國分取了亞述帝國的西半壁河山,即兩河流域南部、敘利亞、巴勒斯坦及腓尼基,重建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國。重建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國。
④ 美國為什麼有意對敘利亞動武,其動因是什麼英法為何加入於此
在中東地區,敘利亞是多方勢力的中心,北有土耳其,東有伊朗,南有版以色列,西有埃權及,地理位置極其敏感復雜,自古屬於兵家必爭之地。
而敘利亞一直都是前蘇聯,俄羅斯的勢力范圍,之前美英法都有試過發動政變推翻敘利亞的政權,都被俄化解,這里就存有很深的矛盾。
外加,最近幾年,敘利亞和以色列的矛盾不斷升級,美國為了保護盟友,尤其是以色列,是可以說不惜一切代價,也是因為這樣,美國等要加緊對敘利亞的控制,不惜與俄國交惡,也要推翻當地政權。
還有一點非常關鍵,在中東,除了伊朗,基本所有伊斯蘭政策都已經被美國等顛覆,而敘利亞和伊朗的地緣關系,美國等將敘利亞作為重要考慮因素,通過控制敘利亞,從而建設親西方的政權,震懾伊朗,加強中東控制。
⑤ 西歐六國,中歐八國,南歐18國分別指那些國家
西歐六國
包括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
1957年3月25日,法、意、聯邦德國、荷、比、盧6國外長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兩個條約,即《羅馬條約》,於1958年1月1日生效。
1965年4月8日,6國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起來,統稱歐洲共同體。
中歐八國
包括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列支敦斯登和瑞士。
中歐全稱歐洲中部,是歐洲五個國家地理分區之一。總面積101萬平方千米。總人口超過1.61億。民族主要有德意志人、波蘭人、奧地利人等,主要語言為德語。
南歐18國
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義大利、希臘、馬爾他、梵蒂岡、聖馬利諾、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和波斯尼亞、黑塞哥維。
也稱為地中海歐洲,因為大多南歐國家靠近地中海。面積約為166萬多平方公里。南歐隔著地中海與亞、非兩洲相望,自古以來與西亞及北非往來密切,同是重要的古文明起源地。
(5)國家地理敘利亞擴展閱讀:
北歐包括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丹麥、法羅群島。
東歐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
西歐瀕臨大西洋和北海,范圍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六國。 中歐位於阿爾卑斯山脈。
政治上的東西歐是按冷戰時,受美國控制的是西歐,受蘇聯控制的是東歐。南歐是按多瑙河和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脈劃分。北歐是按波羅的海分的。
⑥ 巴西國家地理風采、風土人情、足球歷史、足球貢獻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地跨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東臨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與南美洲任意一個國家接壤(智利除外)。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海岸線長約740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領土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在世界上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排行第五。
巴西一詞出自繁衍於巴西海岸的巴西紅木(英語:Brazilwood),巴西紅木在葡萄牙語中稱為「葡萄牙語:pau-brasil」,其中brasil意為像炭火一樣紅,由拉丁語brasa(「炭火」的意思)與後綴-il(來自-iculum或-ilium)構成。巴西紅木所產生的深紅色染料,引起了歐洲服裝業的重視,並引起了巴西早期的商業性開發。16世紀期間,當地原住民採伐大量的巴西紅木,由歐洲商人(多數來自葡萄牙,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銷往歐洲。
該地區原來在葡萄牙的官方名稱為「TerradaSantaCruz」(聖十字架之地),而販賣紅木的歐洲商人多稱「TerradoBrasil」(LandofBrazil),這一名稱最終取代了舊的官方名稱。早期水手也稱之為「鸚鵡之地」(TerradiPapaga)。
在巴拉圭官方語言之一的瓜拉尼語中,巴西被稱為「Pindorama」,此名稱由當地人所取,意為「棕櫚之地」。
巴西總人口總人口為2.01億(具體數字201032714人)[10] 。白種人佔53.74%,黑白混血種人佔38.45%,黑
巴西的土著人(10張)
種人佔6.21%,黃種人和印第安人等佔1.6%。[9]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簡稱地狹人稠)。東南地區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區,根據IBGE2004年數據顯示該地區人口約有7800多萬,相當於巴西人口總數的42%。該地區擁有巴西三個人口最多的州(聖保羅,7000萬人口,、米納斯吉拉斯,1900萬,里約熱內盧,1500萬)和兩個最大的城市(里約和聖保羅)。在聖保羅和里約的交界地帶形成了以聖保羅、里約為支柱的商業地帶,該地區聚集了約23%的巴西人口,成為該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
種族
巴西種族和文化差異顯著。南部居民多有歐洲血統,可溯源到19世紀初來自義大利、德國、波蘭、西班牙、烏克蘭和葡萄牙等國的移民。而北部和東北部的的居民部分是土著,部分具有歐洲或非洲血統。東南地區是巴西民族分布最廣泛的地區,該地區主要有白人(主要是葡萄牙後裔和義大利後裔)混血人、非洲巴西混血以及亞洲和印第安人後代。
在整個巴西,巴西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頻繁混血。19世紀,亞洲和歐洲的移民化開始受到刺激,德國人開始在1818年來到這里,1875年,義大利人,1880年西班牙人,20世紀初,日本人,敘利亞人和黎巴嫩人開始相繼來到這里。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東南地區發生了巴西最大的移民潮,義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成為這次移民中的主要組成部分,當時種植園以及剛剛興起的巴西工業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巴西歷史上曾有過幾次大的移民浪潮,1884至1962年間遷居巴西的移民即達497萬多人,主要來自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德國、法國、波蘭和阿拉伯國家。黃種人多來自日本、朝鮮和中國。巴西約有130萬日本人,25萬華人,主要集中在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
由於歷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種族構成十分復雜。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種族和文化差異顯著。按照2010年的數據,巴西人口中47.3%的為白種人,43.1%為混血種人,7.6%為黑人,2.1%為亞洲人,其餘則為少數印第安人
巴西的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巴西作為一個民族大熔爐,有來自歐洲、非洲、亞洲等其他地區的移民。在音樂舞蹈方面都有十分不同的表現。不管在藝術形式或通俗特色方面,巴西音樂均引起世人注目。十九世紀具有國際聲望的作曲家哥梅斯(KarlosGomes)即是巴西人,其作品具有義大利風情,包括一出根據阿倫卡爾的《瓜拉尼人》寫成的歌劇。二十世紀的維拉洛博斯(HeitorVilla-lobos)也獲得國際盛名,作品主要以本土主題和樂器為基礎。對巴西民間藝術重新燃起的興趣,是與1920年代現代主義運動同時發生的,在音樂方面為詩人小說家馬里奧·安德拉德所提倡。巴西最重要的藝術博物館為聖保羅藝術博物館。
巴西的文化具有濃郁的拉美特色,極具風情,普遍的音樂舞蹈時尚(如:桑巴舞)多來自民間,主要受非裔所影響深遠。也是由未接受正式音樂訓練的人演奏。每年二月,嘉年華會時蜂擁而出的新歌曲,有許多題材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或是周遭發生的事情,透過個人演出表現多姿多彩的嘉年華會,正是巴西多重文化的表現方式之一。
足球運動
貝利
由於舉國上下對足球的喜愛和及其男女國家隊在世界大賽中取得的成績,巴西有「足球王國」之美譽。
巴西足協成立於1914年,1923年加入國際足聯。至2014年巴西已經是連續第20次進入世界盃決賽圈。巴西是世界上唯一參加了歷次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的球隊,從沒有缺席過一屆世界盃。貝利說,沒有巴西隊參加的世界盃將是不可想像的。
巴西隊還是世界上唯一一支5次獲得世界盃冠軍的球隊。此外,巴西隊還獲兩次亞軍,兩次季軍,兩次第四,是世界盃歷史上成績最好的球隊。至2002年,巴西隊共7次打入世界盃決賽,與德國隊持平。
1950年,巴西隊首次舉辦世界盃,在這屆比賽中,巴西隊一路順風打入決賽,但在決賽中卻意外地以1:2負
熱愛體育的巴西人(6張)
於烏拉圭隊。1958年,巴西在瑞典首次得世界盃,當時年僅17歲的貝利以及加林查為巴西隊奪冠立下了汗馬功勞。1962年,在智利舉辦的世界盃上,巴西隊衛冕成功。1970年,巴西隊在墨西哥第3次奪冠。球員迪迪、瓦瓦、加林查、亞伊辛尼奧和貝利已經成為傳奇式的人物。1994年世界盃在美國舉行,巴西在擊敗義大利後第4次奪冠,成為第一個4次奪得世界盃的國家。巴西還獲得這屆世界盃的公平競賽獎和賞心悅目獎。
巴西足球隊
濟科
傳統隊服為帶綠色條紋的黃色上衣,藍色短褲,白底綠條紋的球襪。新隊服為帶黃色條紋的深藍色上衣,白色短褲,深藍色底黃條紋的球襪。
足球榮譽
巴西「世界盃」獲得過5次冠軍,2次亞軍,2次季軍。
巴西「世少杯」獲得過3次冠軍,2次亞軍,1次季軍。
巴西「聯合會杯」獲得過4次冠軍,1次亞軍。
巴西代表隊7次參加「豐田杯」,4次奪冠,和義大利並列。
巴西甲級俱樂部7次參加「世俱杯」獲得過5次冠軍,2次亞軍,1次季軍。
巴西5人制足球,5次世界盃冠軍。
巴西「世青杯」獲得過5次冠軍,名次僅次於6次冠軍的阿根廷。
巴西代表隊「南美解放者杯」12次冠軍,僅次於阿根廷代表隊。
巴西「美洲杯」獲得過8次冠軍。
羅納爾多
成績統計
●世界盃共19次入圍世界盃決賽圈:1930、1934、1938、1950、1954、1958、1962、1966、1970、1974、1978、1982、1986、1990、1994、1998、2002、2006、2010
●世界盃足球賽冠軍5次:1958、1962、1970、1994、2002
●美洲杯足球賽冠軍8次:1919、1922、1949、1989、1997、1999、2004、2007
●巴西隊7次參加決賽的成績:
1950年(巴西):巴西隊以1∶2負於烏拉圭隊,獲得亞軍。
1958年(瑞典):巴西隊以5∶2勝瑞典隊,獲得冠軍。
1962年(智利):巴西隊以3∶1勝捷克斯洛伐克隊,獲得冠軍。
1970年(墨西哥):巴西隊以4∶1勝義大利隊,獲得冠軍。
2016年巴西奧運會會徽
1994年(美國):巴西隊點球3∶2戰勝義大利,獲得冠軍。
1998年(法國):巴西隊以0∶3負於法國隊,獲得亞軍。
2002年(日本韓國):巴西隊以2∶0勝德國隊,獲得冠軍。
著名球星
知名球員有貝利、加林查、卡雷卡、蘇格拉底、法爾考、濟科、鄧加、羅馬里奧、貝貝托、羅納爾多、羅納爾迪尼奧、里瓦爾多、卡卡、扎加洛、阿德里亞諾、胡安、卡福、卡洛斯等。其中以貝利最為知名,他曾獲得過「20世紀最偉大運動員」的稱號,被人譽為「球王」。
體育賽事
2014年巴西世界盃,2014年6月13日至7月13日於巴西舉行。2003年3月7日,國際足協宣布2014年世界盃將在南美洲舉行,這是自從1978年阿根廷以來,世界盃再次在南美洲舉行。3月17日,南美洲足球協會投票通過巴西成為唯一爭取主辦權的國家。
2016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將舉辦奧運會,成為南美第一個舉辦奧運會的國家。
⑦ 伊拉克國家地理概況
伊拉克(Republic of Iraq)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與它接壤的國家眾多,在南方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敘利亞,伊朗和約旦各位於其東西兩側。阿拉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3%,庫爾德人約佔21%。該國穆斯林約占人口的95%,其中什葉派穆斯林佔54.5%、遜尼派穆斯林佔40.5%。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北部庫爾德地區的官方語言是庫爾德語,東部地區有些居民講波斯語。
伊拉克Republic of Iraq所在的地區在歷史上曾被稱為美索不達米亞,是人類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之一。石油工業是伊拉克的經濟支柱,原油儲量排名世界第四,僅次於委內瑞拉、 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
2015年2月5日,鑒於伊首都巴格達安全局勢好轉,決定於7日開始解除巴格達長達數年的宵禁。
位置境域
伊拉克
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國土面積約43.7萬平方公里(包括924平方公里水域和伊拉克、沙特中立區伊拉克部分3522平方公里)。北接土耳其,東鄰伊朗,西毗敘利亞、約旦,南連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東南瀕波斯灣。
伊拉克出海口僅在東南端位於波斯灣頭的一小段海岸。海岸線長6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西南為阿拉伯高原的部分,向 東部平原傾斜;東北部有庫爾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帶。[6]
地形
伊拉克東北部有庫爾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帶,高原與山地間有占國土大部分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絕大部分海拔不足百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境,兩河在庫爾納匯合為夏台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平原南部地勢低窪,多湖泊與沼澤。平原以東為扎格羅斯山系的西部邊緣。西南部為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分布有敘利亞沙漠。
氣候
伊拉克夏季最高氣溫高達50攝氏度以上,冬季最低氣溫為0攝氏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由南至北為100至500毫米,北部山區達700毫米。伊拉克常年刮西北風,冬季涼爽、多雨,空氣潮濕,夏季炎熱乾燥,道都巴格達市夏季七、八月溫度45攝氏度左右,冬季一月溫度為4攝氏度。每年六至九月為最乾燥的季節,月平均降雨量為1毫米。最濕潤的季節在三月,平均降雨量為28毫米。[7]
6資源編輯
伊拉克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石油、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工業是經濟主要支柱。2010年10月伊拉克石油部長稱已探明儲量1431億桶,在 歐佩克和世界已探明石油總儲量中分別佔12.0%和9.8%,位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氣已探明儲量3.17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已探明總儲量的1.7%,居世界第十位。磷酸鹽儲量約100億噸。[8]
⑧ 國家地理面積排名
世界各國面積排名國家國土面積 (萬平方公里)
1 俄羅斯 1707.5
2 加拿大 997.1
3 中國 960.1
4 美國 936.4
5 巴西 854.7
6 澳大利亞 774.1
7 印度 328.8
8 阿根廷 278.0
9 哈薩克 271.7
10 蘇丹 250.6
11 阿爾及利亞 238.2
12 剛果(金) 234.5
13 沙烏地阿拉伯 215.0
14 墨西哥 195.8
15 印度尼西亞 190.5
16 利比亞 176.0
17 伊朗 163.3
18 蒙古 156.7
19 秘魯 128.5
20 查德 128.4
21 尼日 126.7
22 安哥拉 124.7
23 馬里 124.0
24 南非 122.1
25 哥倫比亞 113.9
26 衣索比亞 110.4
27 玻利維亞 109.9
28 茅利塔尼亞 102.6
29 埃及 100.1
30 坦尚尼亞 94.5
31 奈及利亞 92.4
32 委內瑞拉 91.2
33 納米比亞 82.4
34 莫三比克 80.2
35 巴基斯坦 79.6
36 土耳其 77.5
37 智利 75.7
38 尚比亞 75.3
39 緬甸 67.7
40 阿富汗 65.2
41 索馬里 63.8
42 中非 62.3
43 烏克蘭 60.4
44 馬達加斯加 58.7
45 波札那 58.2
46 肯亞 58.0
47 法國 55.2
48 葉門 52.8
49 泰國 51.3
50 西班牙 50.6
51 土庫曼 48.8
52 喀嘜隆 47.5
53 巴布亞紐幾內亞 46.3
54 瑞典 45.0
55 烏茲別克 44.7
56 摩洛哥 44.7
57 伊拉克 43.8
58 巴拉圭 40.7
59 辛巴威 39.1
60 日本 37.8
61 德國 35.7
62 剛果(布) 34.2
63 芬蘭 33.8
64 越南 33.2
65 馬來西亞 33.0
66 挪威 32.4
67 波蘭 32.3
68 象牙海岸 32.2
69 義大利 30.1
70 菲律賓 30.0
71 厄瓜多 28.4
72 布吉納法索 27.4
73紐西蘭 27.1
74 加彭 26.8
75 幾內亞 24.6
76 英國 24.5
77 烏干達 24.1
78 迦納 23.9
79 羅馬尼亞 23.8
80 寮國 23.7
81 蓋亞那 21.5
82 阿曼 21.2
83 白俄羅斯 20.8
84 吉爾吉斯 19.9
85 塞內加爾 19.7
86 敘利亞 18.5
87 柬埔寨 18.1
88 烏拉圭 17.7
89 突尼西亞 16.4
90 蘇利南 16.3
91 尼泊爾 14.7
92 孟加拉 14.4
93 塔吉克 14.3
94 希臘 13.2
95 尼加拉瓜 13.0
96 朝鮮 12.1
97 馬拉維 11.8
98 貝南 11.3
99 宏都拉斯 11.2
100 賴比瑞亞 11.1
101 古巴 11.1
102 保加利亞 11.1
103 瓜地馬拉 10.9
104 冰島 10.3
105 南斯拉夫 10.2
106 韓國 9.9
107 匈牙利 9.3
108 葡萄牙 9.2
109 約旦 8.9
110 亞塞拜然 8.7
111 阿聯酋 8.4
112 奧地利 8.4
113 捷克共和國 7.9
114 巴拿馬 7.6
115 塞拉里昂 7.2
116 愛爾蘭 7.0
117 喬治亞 6.9
118 斯里蘭卡 6.6
119 拉脫維亞 6.5
120 立陶宛 6.5
121 多哥 5.7
122 克羅埃西亞 5.7
123 哥斯大黎加 5.1
124 斯洛伐克 4.9
125 多米尼加 4.9
126 不丹 4.7
127 愛沙尼亞 4.5
128 丹麥 4.3
129 荷蘭 4.1
130 瑞士 4.1
131 幾內亞比索 3.6
132 比利時-盧森堡 3.3
133 亞美尼亞 3.0
134 賴索托 3.0
135 阿爾巴尼亞 2.9
136 索羅門群島 2.9
137 蒲隆地 2.8
138 赤道幾內亞 2.8
139 海地 2.8
140 盧安達 2.6
141 吉布地 2.3
142 貝里斯 2.3
143 以色列 2.1
144 薩爾瓦多 2.1
145 斯洛維尼亞 2.0
146 新喀里多尼亞 1.9
147 科威特 1.8
148 斐濟 1.8
149 史瓦濟蘭 1.7
150 東帝汶 1.5
151 巴哈馬 1.4
152 萬那杜 1.2
153 卡達 1.1
154 甘比亞 1.1
155 牙買加 1.1
156 黎巴嫩 1.0
157 塞普勒斯 0.9
158 波多黎各 0.9
159 汶萊 0.6
160 維德角 0.4
161 薩摩亞 0.3
162 葛摩 0.2
163 模里西斯 0.2
164 香港 0.1
165 新加坡 0.1
166 塞席爾 0.1
167 關島 0.1
168 巴林 0.1
169 湯加 0.1
170 安地卡及巴布達 0.04
171 巴貝多 0.04
172 格瑞那達 0.03
173 馬爾他 0.03
⑨ 關於敘利亞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The Syrian Arab Republic)
首都:大馬士革
面積:18.518萬平方千米
人口:1990萬(2007年)
民族:敘利亞是多民族國家,阿拉伯人佔80%以上,此外還有庫爾德人、巴勒斯坦人、土庫曼人、亞美尼亞人等。
語言:阿拉伯語為國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貨幣:敘利亞鎊
國家地理
敘利亞位於亞洲大陸西部,地中海東岸。北靠土耳其,東南鄰伊拉克,南連約旦,西南與黎巴嫩、巴勒斯坦地區接壤,西與塞普勒斯隔海相望。敘利亞國土大體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可分為山地、平原、沙漠三類五個地形區,西南部的謝赫峰海拔2814米,為全國最高峰。草原和荒漠佔全國面積一半以上。敘利亞主要河流有阿西河自西部山地經土耳其流入地中海。幼發拉底河流貫中部平原經伊拉克注入波斯灣,最大的湖泊為阿薩德湖。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磷酸鹽和鐵。敘利亞沿海和北部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南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年平均降水量沿海地區南段1000毫米以上,南部地區僅100毫米左右。
敘利亞國名的由來
「敘利亞」一詞是「高地」之意。阿拉伯人也稱該地區為「沙姆」,意為「左邊」。轉意為「北方」。這是按阿拉伯帝國初期以麥加為中心,而視敘利亞為北方而言。敘利亞由此而有北方之國的稱謂。又一說,敘利亞古稱蘇里斯頓,意為「玫瑰之都」。
「天國城市」:大馬士革
大馬士革是敘利亞首都,世界上最古老城市之一,已有4500多年歷史。公元7世紀為阿拉伯帝國的文化和商業中心。阿拉伯古書里寫著:「人間若有天堂,大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天空,大馬士革與它齊名。」現為全國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鐵路、公路和航空樞紐。主要工業有紡織、食品、肥皂、皮革、水泥等。市內設有著名的大馬士革大學和大馬士革博物館。名勝古跡有清真寺、古城堡、古城門等。
巴爾米拉考古遺址
地處敘利亞中部霍姆斯省境內,坐落在幼發拉底河和地中海東岸之間沙漠邊緣的綠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著名古城。遊客可以從殘存的古建築遺跡上窺見當年巴爾米拉城的恢弘氣勢。總長1600米的兩排柱廊位於主要街道兩側,石柱上雕飾著各種各樣的圖案。
克拉克騎士堡
克拉克騎士堡坐落於海拔750米的火山岩克拉克山頂上,居高臨下,可控制從地中海至布伽平原的通道。地勢險要,雖然內部有些損毀。但原貌大致存在。距今已有900年歷史。這個建於十字軍時代、後於1150~1250年間擴建到可容納2000駐軍的碉堡,至今幾乎完整如初。克拉克騎士堡是座阿拉伯十字軍城寨,歷史上可上溯至公元12世紀,十字軍占據此堡後改名為克拉克城堡。
城堡歷經了三次地震,但每次地震後均快速修復。城堡可容下兩千騎士、馬匹,與軍械庫。城堡與城堡間以燈光做信號,聯絡附近的城堡,城堡地下室有21個收集雨水的水池,另外尚有引水道由附近的水源引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代,因槍炮的發明。此城堡已失去防禦的功能,城堡不再重要,有些此地居民住進來,法國統治時代為軍隊駐扎營區,1946年敘利亞獨立後成為重要的觀光景點。
⑩ 藍天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地理叢書,有6本,是哪6本
貌似就只有1和2 兩本是一套 3和4 是另外的 出版社 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