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各省地理知乎

中國各省地理知乎

發布時間: 2021-02-21 01:09:55

1. 哪個國家的地理位置最不好 知乎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吧。地理位置,要綜合來看,包括本身的自然條件,比內如氣候,緯度,自然資容源等。同時,還要看這個國家所處的周邊國家。比如韓國,這個可能是比較多人認可的地理位置不好的國家,因為周邊是中國,朝鮮,俄羅斯,日本等國包圍。而且又是受美國牽制的。

2. 從地理地勢上看中國古代最適合割據勢力的省份是哪個

四川

蜀道難 難上青天

四川四面環山又位於長江中上游地帶 北部與東部更是大山林立專 成都平原土壤肥沃物產豐屬富

也由於其不屬於中原地帶 加之交通不便 古時歷朝歷代 均有割據勢力盤踞於此 或是以此出發問鼎中原的都大有人在 以下略敘

  1. 漢高祖劉邦 就是以四川為後勤基地打長期戰拖垮了四處奔波的項羽

  2. 三國時的蜀漢也是以四川為基地 成為三國鼎立時代下土地面積最小 人口最少而能鼎立於三國之中的割據勢力

  3. 蒙古滅南宋時期 為了攻打四川 把蒙哥汗命都搭進去了 直到忽必烈建立元朝 改變戰略 直取襄陽後取臨安 臨安城破之後兩年重慶守軍才投降

  4. 太平天國時期 太平軍從橫天下 兩湖 安徽 江西 浙江 甚至 河南 山東 等地都位於戰火之中 唯當年差點讓曾國藩跳湖的翼王石達開想往四川經略 也是不得其門而入

  5. 8年抗戰時期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 大半中國陷落 仍憑四川天險之利 艱苦奮戰 最終勝利

3. 中國廣大的疆域意味著什麼 知乎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常識地理篇。

4. 中國的省界,為何要這樣劃分

選自:知乎日報

中國省界的劃分,有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相錯。

山川形便

所謂山川形便,是說在劃界的時候,是以山脈、河流等自然條件而進行劃分。如唐太宗時,「因山川形便,分天下為十道」,這十道就基本都是按照山脈、河流而劃分的,比如:

關內道(潼關以西,秦嶺以北),河南道(黃河以南,淮河以北)

河北道(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河東道(黃河以東,太行山以西)

隴右道(隴山以西),淮南道(淮河以南,長江以北)

江南道(長江以南),山南道(秦嶺以南,長江以北)

嶺南道(五嶺以南),劍南道(劍閣以南)。

――至於後來又增加到十五道,咱暫且不提。

這種劃分方法,在宋代以前多見。比如秦代劃分三十六郡,漢代劃分十三州多是因山川形便而成。

這種劃分方法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天然的山脈、河流、湖泊,是兩個地域之間最直接、最明顯的區分,而且由於山川阻隔,往往兩個地區之間的文化、社會、經濟等各方面也都有顯著不同,使用山川形便的原則進行劃分,就使得行政區劃和地理區域相一致,渾然天成。

就今天而言,陝西省和山西省之間的界線,依舊是黃河,山西和河北之間的界線依舊是太行山,甘肅和陝西之間的界線依舊是隴山(六盤山),就是如此,因為山川已經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將該地域的界線表明了。

比如圖中的河東道,其形狀和現在的山西省何其相似,其實山西省的樣子,在秦代就基本固定下來了。再比如漢代豫章郡,唐代後期的江南西道,基本上和現代江西省完全一致。

上圖為漢代豫章郡,中間是唐代方鎮圖,下圖為現代江西省,大家比較一下。

為什麼兩千年過去了,政區從郡變成了省,名字從豫章變成了江西,但形狀卻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呢?很簡單,山川沒有變化,東面是武夷山,南面是大庾嶺,西邊是羅霄山脈,北邊是長江,山川沒有變化,那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則來劃分政區,自然形狀也就沒有大的變化了。

我們剛開始提到的唐初十道,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明確提出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則來劃分政區,這十道後來增加到十五道,中晚唐時又演變為四十多個方鎮,奠定了很多(尤其是南方)省份的邊界,延續上千年。

但是,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則來劃分政區,存在一個非常大的隱患,就是如果完全以「山川形便」的原則來劃分區域,那麼該區域就會成為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形勝之區、四塞之國。如果該區域足夠大、領導人有足夠的權力,那就會形成憑險割據的局面。比如秦末,趙佗興兵絕新道,割據嶺南而自立,於是嶺南地區直到漢武帝時才重新回歸中原政權。

再如劉備割據益州,三國之中實力最弱,但他憑著巫峽之險、秦嶺之固,加之天府之國的豐腴,居然鼎足三分,與曹操孫權抗衡數十年。說到四川,這里的地形地勢簡直是地方割據的教科書般的樣本,外有山川之險,內有豐腴之地,衣食自足,易守難攻,因此千百年來,只要天下大亂,必然有人割據四川,進則窺伺天下,退則偏安一方。

和四川相似的,還有山西。和四川盆地形的地形相反,山西是個高地,但東有太行,西、南兩面皆有黃河,易守難攻之形勢,絲毫不下四川。和四川完全封閉的形勢不同,山西對四周的河北、河南等地形成了高屋建瓴之勢。因此割據四川者,往往只能偏安,基本沒有能染指中原的,但割據山西者,往往能席捲天下。

犬牙相錯

劉淵、石勒、拓跋?、李存勖,都是以山西而奄有天下。五代十國時的北漢,論實力不算多強大,但宋朝以開國之初的精兵悍將,居然屢攻不克,直到趙匡胤死都沒有把這塊地方打下來。其中雖然有契丹為後援的因素,但山西之地利,也不容忽視。

為了杜絕這種現象,從宋代開始,國家在劃分行政區的時候,就有意識的進行了摻沙子,故意把這個地區的戰略要地劃分到另外一個地區,這樣就破壞了政區的地理完整性,從而使得地方割據變得困難。這就政區劃分過程中「犬牙交錯」的原則。

比如,北宋時期的河東道,大家看看:

大家看這個圖,北宋時的河東路和現代山西省比起來,有幾處不同,北部朔州地區落入遼國之手,誠不必說。但看其他地方,西南部解州、聞喜一帶不入河東,卻劃入了永興軍路,但西北部府州、麟州一帶本在黃河以西,卻被劃入了河東。

如此一來,黃河將不再成為永興軍路和河東路之間的阻礙,如果有人要學李克用割據河東,那麼他並不能全部據有黃河之險,必須直接面對來自永興軍路的威脅。這就是犬牙交錯的典型例子。

再比如,永興軍路:

在永興軍路的南部,我們看到了商州,這是宋朝政府有意識的把秦嶺以南的商州劃給了永興軍路,如此一來,永興軍路一個路就橫跨了秦嶺,使得秦嶺不再成為阻隔,如果南部的京西南路有人割據,就不能憑借秦嶺之險了。

再舉一個例子,說說河南省。河南河南,顧名思義就是黃河之南。但我們看現在的河南省:

好大一陀在黃河以北啊。

這是因為當年朱元璋打元朝時,是從南向北打的,他從河南出兵,渡過黃河向北攻擊,佔領了黃河以北的這塊橋頭堡,於是朱元璋馬上就把這塊地方劃歸河南。這么一來,黃河就不再成為河南、河北(直隸)之間的天險,無論是河南還是河北,想憑借黃河之險來割據就不可能了。

犬牙交錯的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地理單元、社會文化都顯然屬於四川的漢中被劃給了陝西省。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說漢中「北瞰關中,南蔽巴蜀,東達襄、鄧,西控秦、隴,形勢最重」,孔璋曰:「漢中地形險固,四岳三途,皆不及也。」黃權曰:「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楊洪曰:「漢中,益州咽喉,若無漢中,是無蜀也。」

正因為漢中對於四川來說如此重要,所以自古以來,割據四川者,必占據漢中。但是,元朝設行省,偏偏把漢中劃給了陝西,自此而後,明、清、民國,乃至現在皆因襲之,以漢中入陝西,而不敢給四川。因為漢中一旦劃歸四川,則四川形勝立即完備,具備了割據的條件。

嗯,大家來感受一下漢中對於四川和陝西的作用。

綜上所述,正是由於「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錯」兩條原則的共同使用,早就了今天中國省和省之間界線的模樣。

至於題主提到了甘肅省的樣子,這里也簡單說一說。

甘肅省之所以有現在這個形狀,說到底還是「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錯」兩手一起抓的緣故。

從地理區域來來說,甘肅分成兩大塊,大致以省會蘭州為界(嚴格說來是以蘭州以西的一條山脈――烏鞘嶺為界),西面為河西,東面為河東。其中河東地區又包括了隴東(平涼、慶陽兩市)、隴右(天水、隴南、隴西等市),以及蘭州、白銀地區。

甘肅建省,是元朝開始的,當時只包括河西地區。

這是元朝的甘肅行省,大家看一看,如果除去亦集乃路和兀喇海路,形狀和今天甘肅西部基本一樣。

之所以形狀大略相似,顯然是有自然因素在限制。河西地區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其實甘肅省之存在的意義,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自古以來就是中原至西域的咽喉要道,直到今天,蘭新鐵路、連霍高速、蘭新高鐵均從這里經過,可知其戰略地位之重要。

這條走廊長約1000多公里,最窄處僅數公里,最寬處不過100多公里,西南為祁連山,東北為北山,兩山相夾。而甘肅省之所以形成了這種細長的形狀,正是因為河西走廊這種細長的形狀決定的。

明代沒有甘肅省,甘肅並入陝西,暫且不提。

到了清代,甘肅再次建省。這是清代早期的甘肅省,和元代甘肅省相比,將現在甘肅省東部――也就是河東地區――包括進來了。但和現在的甘肅省樣子還是有些區別的,這主要是因為:

1、當時新疆未建省,所以新疆東部一部分地區包括在了甘肅省內。

2、寧夏未建省,所以今天寧夏全境包括在了甘肅省內;

3、青海未建省,所以西寧地區包括在了甘肅省內。如果除去這三部分,這甘肅省就和今天的甘肅省幾乎一模一樣了。

所以,1928年寧夏、青海建省後,寧夏、西寧分被從甘肅劃走,甘肅的形狀就大體固定了下來(事實上,解放後甘肅省形狀仍有反復,如1958年將固原等五縣劃歸寧夏,70年代額濟納旗和阿拉善右旗從內蒙古劃給甘肅,那時甘肅的形狀就變得一點都不細長了。但到1979年,這兩旗又被劃歸內蒙,從此以後,甘肅形狀就固定了下來)。

前面說了甘肅的形狀是「山川形便」和「犬牙相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結果,具體來講,甘肅中部之所以那麼細長,就是「山川形便」造成的,這是依山勢而走,故此形成了這個模樣。

但河東地區劃入甘肅,不能不說是「犬牙交錯」的一種手段,特別是平涼、慶陽地區,無論從地理上,還是習俗文化上,都和陝北相同,但卻硬是給劃給了甘肅。隴右地區(天水、隴南)雖然在地理上關中相隔,但語言、習俗上明顯和關中相同,而和蘭州以及河西相異,也劃給了甘肅,這無疑也是一種「犬牙交錯」的制衡手段。

5. 提高地理高考成績知乎

提高學習興趣
多記憶
多看圖啊

6. 在中國國家地理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知乎

《家理》編輯部
招聘職位:文字編輯
職位要求:
英文聽、說、讀、寫能力專佳;涉外媒體相屬關工作經驗者優先;較強選題策劃能力采編能力;溝通能力強;合作精神;本科歷
招聘職位:圖片編輯
職位要求:
英文聽、說能力佳者優先;攝影、攝像或圖片編輯工作經驗;較強選題策劃能力采編能力;解境外媒體視覺審美規律;溝通能力強;合作精神
招聘職位:圖編輯
職位要求:
英文讀、寫能力佳者優先;熟練應用InDesign , Photoshop , Illustrator 軟體;定美術設計能力;溝通能力強;合作精神;
相關工作經驗者優先
記採納哦
我DTA

7. 為什麼各省gdp增速比全國高 知乎

  1. 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為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內、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用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計算的結果分別稱為生產法GDP、收入法GDP或分配法GDP、支出法GDP。按三種方法計算的GDP反映的是同一經濟總體在同一時期的生產活動成果,因此,從理論上講,三種計算方法所得到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但在實踐中,由於受資料來源、口徑范圍、計算方法等因素的影響,這三種方法的計算結果往往存在差異即存在統計誤差。所以出現地方跟中央不統一的情況也很常見。

  2. 數據不統一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地方政府的數據存在造假行為。出於美化政績的目的,各省的主政官員會對統計數據進行造假,此種情況也會產生地方與中央的統計差異。譬如遼寧省數據造假的例子,這是被省政府公開承認的,其他沒有承認的省份也未必不存在這種情況。

8. 中國國家地理和華夏地理哪個好知乎

中國國家地理》是中科院地理所出的,原名地理知識,英文名是CNG 。
《國家地理》是National Geographic是美回國國家地理學會答出的,在中國大陸正規渠道有售三個版本:英文版(中國香港出版)、繁體中文版(中國台灣出版)、簡體中文版(中國大陸出版,與時尚雜志社合作辦刊)
而《華夏地理》是《國家地理》授權,中國發行 。

9. 地理這門學科有多有趣 知乎精選

地理怎麼學課真的很有趣。只要你學懂了,你可以做很多事情,旅遊了,觀察一個什麼奇異的現象了。都可以。甚至可以推算出河流什麼時候會發洪水等等等等。

10. 地理科學研究生到底有沒有出路 知乎

三大主流方向: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其他相關方向:專區域經屬濟、城市規劃、氣象、地質、水文、土地資源管理 當教師好就業些,考研就考人文地理專業,或者自然地理專業都可以,學校可以是各類師范院校,也可以是中科院的研究所。
建議你往GIS或區域規劃(人文、經濟地理)上面靠一下,學習理論之外多掌握點技術活,沒人看你理論有多深,關鍵是動手能力。
多發散思維,把地理學與某一行當相結合,這才是出路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