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國家地理鼓浪嶼

中國國家地理鼓浪嶼

發布時間: 2021-02-21 01:04:18

⑴ 鼓浪嶼是廈門的什麼地方啊 ,具體介紹下謝謝

就是旅遊景點~~對岸是台灣~
島上風景很漂亮~
上面住了很多居民~她們也是當地的小販~
很值得去,去了就想住下~
很漂亮~!有種異域風情

⑵ 福建鼓浪嶼是什麼地方

你好

詳見網路

鼓浪嶼(英文:Kulangsu)是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下轄的一個街道。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衛星島之一,島上岩石崢嶸,挺拔雄秀,因長年受海浪撲打,形成許多幽谷和峭崖,沙灘、礁石、峭壁、岩峰。

原鼓浪嶼區後被撤銷行政區並入廈門市思明區管轄,由於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現成為著名的風景區,面積不到2平方千米,人口約2萬。此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有「海上花園」、「萬國建築博覽」、「鋼琴之島」、「音樂之鄉」之美稱。除環島電動車外不允許機動車輛上島,因此氣氛幽靜。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將鼓浪嶼評為「中國最美的城區」第一名。2007年5月8日,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中文名稱:鼓浪嶼 
外文名稱:Kulangsu,koolangsu
別名:圓沙洲、圓洲仔
行政區類別:街道
所屬地區:廈門市思明區
下轄地區:龍頭社區、內厝澳社區
政府駐地: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永春路89號 
電話區號:+86 (0)592
郵政區碼:361001 
地理位置:廈門島西南隅、九龍江入海口
面積:1.91平方千米 
人口:約2萬人
方言:閩南語(廈門話)-閩台片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
車牌代碼:禁止
特色美食:餡餅、肉脯、海蠣煎、沙茶麵等
客運碼頭:鋼琴碼頭 三丘田碼頭 內厝澳碼頭
現代名人:舒婷、林巧稚、馬約翰
周邊地區:演武大橋、廈門大學、漳州港等
周邊島嶼:嘉禾嶼、火燒嶼、大嶼、貓嶼等
島歌:鼓浪嶼之波

謝謝採納

⑶ 鼓浪嶼佔地面積有幾公頃

鼓浪嶼的面積是1.91平方千米。

鼓浪嶼(英文:Kulangsu)是福建省廈門市思回明區下轄的一個街答道。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因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而得名。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衛星島之一。

1949年10月17日,鼓浪嶼地區解放。

1979年01月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表了《停止炮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歷時21年的金門炮擊,劃上了句號。

2003年04月26日起,將原鼓浪嶼區、開元區、思明區合並成立新的思明區。同時,廈門市鼓浪嶼區撤銷行政區後,以其行政區域設立鼓浪嶼街道辦事處。由於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現成為著名的風景區,此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除環島電動汽車外不允許機動車輛上島,因此氣氛幽靜。

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將鼓浪嶼評為「中國最美的城區」第一名。

2007年05月08日起,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⑷ 廈門鼓浪嶼

鼓浪嶼代表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廈門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隨著廈 門的發展,鼓浪嶼成為觀光、度假、旅遊、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海島風景文化旅遊區。2007年05月08日被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被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為「中國最美五大城區之首」。

日光岩:俗稱「岩仔山」,別名「晃岩」,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岩,看到這里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岩」。日光岩游覽區由日光岩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日光岩聳峙於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峰。[21]
日光岩寺,俗稱「一片瓦」,實際是一個天然石洞,以一巨石為頂,後依山形地勢建起寺廟的,具體時間是明朝正德年間萬曆十四年。日光岩寺屢毀屢建,清同治年間,建圓明殿,祀彌勒,並在廟前建一八角亭,上掛「日光寺」匾。解放後,圓明殿改為念佛堂,大雄寶殿是1917年建的。

菽庄花園:坐落在鼓浪嶼港仔後,建於1913年,主人林永嘉,又名叔臧,園名即以他的名字諧音而命名。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失敗,翌年割台灣給日本,林維源及其子叔臧不願當亡國奴,遷到鼓浪嶼居住。其後,叔臧建了這座花園。菽庄花園總面積20328平方米,其中水域3352平方米,建築物2451平方米。
菽庄花園

皓月園:位於鼓浪嶼東部的覆鼎岩海濱,佔地3萬平方米,沿鷺江之濱鋪開,這是以海濱沙灘、岩石、綠樹、亭閣展布的庭園。始建於1985年,園以《延平二王集》中「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詩句取名「皓月園」。園內有長13.7米、高4.7米、耗銅18噸的一座鄭成功及其部將巨型銅雕像。這座巨型銅雕,除鄭成功及其分立左右的部將陳澤、陳廣、陳永華、楊朝棟比真實體量略大外,其餘各路兵馬都朝兩側延伸。

古避暑洞兩旁石壁支起從天而降的花崗岩巨石,給人泰山壓頂之感,十分險峻。上面「古避暑洞」四個字是清末台灣文人施士潔題寫的。石洞明亮乾燥、通風清爽。穿過古避暑洞,向左拐,有一座窈窕小亭,撐起細細腰骨,把岩石當作涼台,名叫「傘亭」可供遊客遮陽避雨。
古避暑洞

龍頭山寨:日光岩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這里原有一座「旭亭」早已毀坦。台灣石國球寫一篇《旭亭記》。這個寨門是鄭成功當年屯兵鼓浪嶼的「龍頭山寨」的寨門,岩石上的圓孔是士兵搭架帳篷開鑿的,前國民黨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將軍見景生情,命筆寫下了七絕:「心存只手補天工,八閩屯兵今古同;當年古壘依然在,日光岩下憶英雄。」對鄭成功贊美異常。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絕:「叱吒天風鎮海濤,指揮若定陣雲高。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觥觥不可淘。」其中,「蟲沙猿鶴」指從軍征戰者。

鄭成功紀念館:1962年01月28日為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300周年而創設。鄭成功,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人,1624年出生於日本平戶海濱。南明隆武在福州即位,見他忠心朝廷,賜他姓「朱」,改名「成功」,所以民間叫他「鄭國姓」,永曆皇帝封他為延平王。其父鄭芝龍暗中降清,鄭成功出走金門,誓死抗清。他以金門、廈門為根據地,與清軍厚戰多年,曾一度打到南京城下,因驕兵致敗。1661年4月煌日,鄭成功經過充分准備,率戰船數百艘,官兵25000人,從金門料羅灣出發,收復被荷蘭侵佔38年的台灣,並歷奮開發台灣。鄭成功於1662年7月病逝於台灣,年僅39歲。300多年來,閩台人民十分敬仰鄭成功,尊他為民族英雄,台灣人民尊他為「開台聖王」。鄭成功紀念館共分七個部分,展出各種文物、資料、照片、模型等300餘件。其中,關防、漳州軍鋼等系當年原物,頗為珍貴。進館參觀,可比較系統地了解鄭成功的一生。
鄭成功紀念館

鼓浪洞天:日光岩勝景聞名四方,古往今來,一直吸引著許多文人墨客,他們陶醉於這天風海濤中,吟詩作賦,留下不少珍貴的手跡。走過日光岩寺山門,抬頭可以仰望到一個巨大的山崖。巨崖上的題刻——「鼓浪洞天」為日光岩仙境般的景色做了精彩的概括,是明朝萬曆元年丁一中所寫的;「鷺江第一」則點出日光岩是廈門第一勝景,是清代道光元年林針所書;「天風海濤」恰到好處指出日光岩的特點,是民國四年許世英所寫。
鼓浪嶼題刻

英雄園:是為了紀念解放廈門、攻打鼓浪嶼的烈士而建的,包括小紀念廣場、紀念雕塑和紀念室三部分。1949年9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解放了閩南大陸,形成對金門、廈門國民黨軍三麵包圍的態勢。10月15日,該兵團三十一軍、二十九軍開始對廈門發動越海作戰,當日18時,三十一軍二七一團、二七七團各兩個營的船隊率先分別由海滄等地分兩路向鼓浪嶼西南部進發。在支前船工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解放軍指戰員在此山下搶灘登陸。二七一團團長王興芳等數百位指戰員和張水錦一家等支前船工不幸在戰斗中光榮殉國。經兩晝夜的浴血戰斗,我軍終於解放了廈、鼓全島,取得最後的勝利。廈、鼓解放後,人民群眾將此山(原名「旗仔尾山」)稱為英雄山。公元2000年,鼓浪嶼區人民政府在山上闢建「英雄園」。
英雄園

鋼琴博物館:2000年1月落成的鼓浪嶼鋼琴博物館位於菽庄花園的「聽濤軒」,佔地450平方米,分AB兩所,上下兩層,博物館里陳列了愛國華僑胡友義收藏的40多架古鋼琴,其中有稀世名貴的鎦金鋼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有古老的手搖鋼琴、有產自一百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八個腳踏的古鋼琴等。
鋼琴博物館

港仔後海濱浴場:港仔後寬闊沙灘上,砂質細軟、坡緩浪平、海水流速小,沒有鯊魚
出沒,每年有5個半月海水溫在20℃以上,泳季可達半年之久,每日有兩次潮水,宜泳時間六個多小時,是天然海濱浴場。各種服務設施齊備,並設有遊艇及摩托艇等水上娛樂項目。1998年在此舉辦過全國OP級帆船錦標賽。

港仔後海濱浴場

百米高台為日光岩頂峰,這海拔92.7米,加上圓台,號稱「百米高台」。
百米高台

風琴博物館:2005年01月28日晚,世界最大的風琴博物館——鼓浪嶼風琴博物館開始向市民開放,並舉行一場管風琴音樂會。風琴博物館的第一台大型管風琴「諾蔓比爾」「初試啼聲」正式向遊客和市民「亮相」。館內存放著5000餘台風琴。
風琴博物館

三一堂:七十多年前,由於廈門中華基督教新街堂、竹樹堂、廈港堂一百位左右信徒陸續遷居鼓浪嶼,遇到台風、陰雨等天氣欲渡海回廈門本島禮拜深感不便,於是三個堂會的信徒聯合在鼓浪嶼建立教會,故取名為「三一堂」,更蘊含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教義。2006年被確定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一堂

天主堂:位於鼓浪嶼鹿礁路34號,該址原為西班牙領事館,後西班牙領事館撤消,改為法國領事館。1916年,西班牙多明我會傳教士馬守仁被羅馬教廷任命為廈門教區主教,把田尾路一座作為多明我會會所的樓房與法國領事館交換,把領事館改為主教樓。民國6年在主教樓前面建教堂,作為主教座堂,建築面積287平方米,該樓是一座哥特式單鍾樓教堂。教堂正中祭台供奉耶穌君王像,兩邊各有一個小祭台,可容納200人左右。
天主堂

海天堂構:位於鼓浪嶼福建路38號,始建於1921年,2002年4月被廈門市政府列為重點歷史風貌建築。修復後開放的「海天堂構」老別墅是中西方文化結合的典範之作。

龍頭路商業街:是鼓浪嶼的主要商業街。因應著旅遊的興旺,龍頭路的兩側開設了許多工藝品店和字畫店,既有本地產的工藝品如珠綉、漆線雕、彩扎、彩塑、彩瓷等,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古玩、玉石、字畫和瓷器等。同時還開設了不少南國干貨店,以滿足北方朋友的要求。
龍頭路商業街

廈門海底世界:輪渡上岸後右轉不遠,可以看見一個巨型章魚的銅雕,那就是廈門海底世界的入口。這里有一具從廈門海域捕獲的世界最大的抹香鯨的標本。廈門海底世界原為鼓浪嶼公園,坐落在鼓浪嶼東岸黃家渡,擁有來自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海水淡水魚類350多種一萬多尾。海底隧道長80米,寬1.5米,進入海底隧道,站在電動代步道上,可以看到兩側的凹形大魚池,看到四面八方和上下前後魚的世界,魚群近在咫尺。 有機會看到潛水員在水下喂魚表演的場面。
廈門海底世界

魚骨藝術館:相比鼓浪嶼上的其他人文博物館,更具海洋特色。雖然開館時間不長,但是由於是全國唯一的一家魚骨藝術館。館內有一塊巨大的鯊魚骨,是鎮館之寶。另外展覽的所有畫作,都是由天然魚骨一根一根拼制而成。魚骨藝術館是鼓浪嶼的一大本土特色。魚骨藝術館本身是上世紀40年代的老別墅。在二樓的平台上,可以看到鼓浪嶼的全景。

⑸ 鼓浪嶼在哪個城市.

福建省廈門市,
廈門市位東南沿海地區,鼓浪嶼上面還有一個鄭成功像呢`鼓浪嶼上還有好多個國家在以前侵佔廈門時建立起的領事館

⑹ 廈門鼓浪嶼怎麼樣

鼓浪嶼(英文:Kulangsu)是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下轄的一個街道。原名「圓沙版洲」,別名「圓洲仔」權,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衛星島之一,島上岩石崢嶸,挺拔雄秀,因長年受海浪撲打,形成許多幽谷和峭崖,沙灘、礁石、峭壁、岩峰。
原鼓浪嶼區後被撤銷行政區並入廈門市思明區管轄,由於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現成為著名的風景區,面積不到2平方千米,人口約2萬。此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有「海上花園」、「萬國建築博覽」、「鋼琴之島」、「音樂之鄉」[1] 之美稱。除環島電動車外不允許機動車輛上島,因此氣氛幽靜。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將鼓浪嶼評為「中國最美的城區」第一名。2007年5月8日,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⑺ 廈門的鼓浪嶼島嶼面積有多大

鼓浪嶼面積為1.91平方千米。

鼓浪嶼隸屬於福建省廈門市,北緯N24°26′55.25″ 東經E118°03′43.55″。位於廈門半島西南隅,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實為深海),輪渡4.5分鍾可達。

鼓浪嶼形狀不規則;周長2.85英里,長1.1英里,寬0.72英里;值得注意的是一大堆花崗岩石散布其上,其中島之中部偏南的那塊岩石最高,海拔有302英尺。

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將鼓浪嶼評為「中國最美的城區」第一名。2017年7月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7)中國國家地理鼓浪嶼擴展閱讀

自然資源:

全島的綠地覆蓋率超過40%,植物種群豐富,各種喬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餘科,1000餘種。亞熱帶區常見的白玉蘭、香樟、南洋杉、鳳凰木、蒲桃、榕樹、桉樹、棕櫚、椰林、竹叢或孤植於房前屋後,或列置於坡前路邊,或群植於庭院綠野。

文化:

從19世紀中葉起,伴隨著基督教的傳播,西方音樂開始涌進鼓浪嶼,與鼓浪嶼優雅的人居環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嶼今日的音樂傳統,培養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陳佐煌、許斐平等一大批傑出的音樂家。

如今,鼓浪嶼的人均鋼琴擁有率為全國第一,島上有100多個音樂世家,2002年鼓浪嶼被中國音樂家協會命名為 「音樂之島」。

⑻ 關於鼓浪嶼的傳說

鼓浪嶼原本的名字叫「圓仔」,因為島上有一塊特別圓的岩石。 後來,這塊岩石經海浪不斷拍打後,石中央竟空了一個洞,每當海濤拍打在這塊岩石上時,都會發出如鼓般的聲響,因而改名為鼓浪嶼。

⑼ 廈門市鼓浪嶼面積

鼓浪嶼的面積是1.91平方千米。
鼓浪嶼(英文:Kulangsu)是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回下轄的一個街道。原名答「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因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而得名。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衛星島之一。
1949年10月17日,鼓浪嶼地區解放。

1979年01月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表了《停止炮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歷時21年的金門炮擊,劃上了句號。
2003年04月26日起,將原鼓浪嶼區、開元區、思明區合並成立新的思明區。同時,廈門市鼓浪嶼區撤銷行政區後,以其行政區域設立鼓浪嶼街道辦事處。由於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現成為著名的風景區,此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除環島電動汽車外不允許機動車輛上島,因此氣氛幽靜。
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將鼓浪嶼評為「中國最美的城區」第一名。
2007年05月08日起,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⑽ 鼓浪嶼150個中國之最是什麼

鼓浪嶼這座面積僅1.8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島上,先後創造了150個「中國之最」乃至世界之最,:第一個引進攝影術、第一個引進足球、創辦第一座幼兒園等。知道的幾個先填上,大家續吧!

1)「新中國最健康的人」:馬約翰教授,1882年出生於鼓浪嶼,以76歲高齡獲得北京市網球雙打冠軍,被毛澤東主席尊為「新中國最健康的人」。

2)中國歷史上最早成立的足球隊:英華足球隊,早在19世紀末,英華書院(廈門二中前身)創辦不久,就成立英華足球隊,深得英倫足球之精髓,球隊遠征台灣及東南亞,屢戰不敗,威風八面。

3)鋼琴密度為全中國之最,鼓浪嶼因此也有「琴島」的美譽,在一萬多人的的小島上曾有500架以上的鋼琴,素有「鋼琴之島」、「音樂之鄉」的美譽。(鼓浪嶼鋼琴博物館:晃岩路45號)

4)中國館藏歐美古鋼琴最多的鋼琴博物館:該館坐落於廈門鼓浪嶼菽庄花園聽濤軒里,收藏來自世界各國的古鋼琴近百架,配上近百盞百餘年前歐洲出品的「歐式燈具」,歐洲古典韻味十足,一起融入鼓浪嶼深刻的文化內涵之中。令人欽佩的是這些珍貴的古鋼琴均為出生於鼓浪嶼的旅澳華人胡友義老先生捐贈。

5)世界最具特色的風琴博物館,位於鼓浪嶼八卦樓,創辦人也是旅澳華人胡友義先生,目前館藏幾十部管風琴和風琴,中國惟一、世界最大的風琴博物館:鼓浪嶼風琴博物館。(風琴博物館:八卦樓一樓,鼓新路43號)。

6)中國最神奇的的花崗岩巨雕:鄭成功石雕像,該雕像以1985年落成,高15.7米,重1617噸,由23塊"泉州白"花崗石精雕組合而成,屹立在覆鼎岩上,該岩海拔29.5米,向海中延伸30米,地形險峻,氣勢磅礴。

7)中國最早創立的幼兒園:鼓浪嶼日光幼兒園(永春路83號),原名懷德幼稚園,創辦於清朝光緒24年(1898年),著名的婦科大夫林巧稚、鋼琴家殷承宗、許斐平等幼年時都在該園受過啟蒙教育,

8)中國婦產科先驅林巧稚博士,1901年出生於鼓浪嶼,

9)中國民國初年最富傳奇色彩的愛國華僑企業家:黃奕住,在鼓浪嶼建房160座,其中的「黃家花園」號稱「中國第一別墅」。

10)最早出生在中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沃爾特.布拉頓 (Walter H. Brattain),美國物理學家,1902年出生於鼓浪嶼,幼年在廈門鼓浪嶼度過,1929年進入貝爾實驗室當研究員,因為開發晶體管和研究半導體的特性而在1956年與威廉·肖克利、約翰·巴丁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11)鼓浪嶼號稱"萬國建築博物館",是全中國別墅洋樓最密集的島嶼,在面積不到二平方公里的島上有大大小小一千多幢新老別墅。

12)中國唯一沒有車輛的地方,

13)中國遊客最多的島嶼。再015年「第三屆旅遊業融合與創新(延邊)論壇被評為中國最美的五大城區之一。

14)一項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進行的中國旅遊景點評選,在最受外國遊客歡迎的6個中國旅遊景點中,鼓浪嶼榜上有名,且排名僅在北京故宮之後。2006年獲評「外國人最值得去的50個地方」金獎。

15)2005年鼓浪嶼在《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評選中榮登「中國最美城區」榜首;

16)中國第一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島嶼。2017年夏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將對鼓浪嶼進行審議。

17)中國唯一在非城市建有13座舊時外國大使館,5家國際銀行、4家跨國石油公司,

18-29)世界上最大的章魚銅雕:位於廈門海底世界,廈門海底世界共擁有2項世界之最,10項全國之最(地址:鼓浪嶼龍頭路2號)。
30)廈門鼓浪嶼人林針是中國最早掌握攝影技法的人,1847年春,林針受在廈美國洋行的聘請,前往美國教習中文,接觸到避雷針、自來水、電報、溫度計等,還有剛問世不久的「神鏡」(照相機)。1849年3月,結束使命返回廈門時,他已經掌握了攝影技法,還帶回了一台「神鏡」。這一年4月,他把在美國的所見所聞寫成《西海紀游草》,成為近代第一部中國人游歷西方世界的游記(注:《西海紀游草》由林氏後人所藏)。他在《西海紀游草》中寫下了中國人對照相術最早的認知:「煉葯能借日光以照花鳥人物,頃刻留模,余詳其法。」著名的英國傳記作家貝瑞特,也在著作《中國攝影史》中承認林針是掌握攝影技法的第一位中國人。」鼓浪嶼也因此成為中國最早引進、實踐攝影術的城市。

31)、每平方米名人之最:在小島上生活過的名人有:鄭成功、秋瑾、林語堂、馬約翰、林爾嘉、黃弈住、卓一龍、林巧稚、儲耀武、周淑安、陳佐煌、許斐平、盧嘉錫、殷承宗、鄭小瑛、舒婷…是全國每平方米生活過的名人最多的地方。
32)租界之最:解放前,共有英、美、法、德、日本、西班牙、荷蘭、菲律賓、比利時、奧地利、丹麥、挪威、葡萄牙、瑞典等14個國家在鼓浪嶼上有租界,比同期的上海還多。島上留下了各國不同類型的建築,因此又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
33)全國唯一一座大雄寶殿和彌勒殿對合而設的寺廟:日光岩寺(地址:日光岩)
34) 近代最早接觸西洋樂器的中國人:鼓浪嶼林針,他是近代中國赴美第一人,在《西海紀游草》一書中介紹了很多西洋新鮮事物,其中就有風琴
35)、我國第一首花腔歌曲:周淑安創作的搖籃曲《安眠曲》,詞用廈門的方言童謠「呵呵困(睡),一暝大一寸;呵呵惜,一瞑大一尺」反復吟唱八遍,配上鋼琴伴奏,是我國第一首花腔歌曲。
36)、中國最大的歷史人物雕像:鄭成功雕像。(地址:皓月園覆鼎岩)。

37-48)、鼓浪嶼的古樹多,在全國城市建成區中密度最高,其中11株享有國內(或大陸)之最、世界之最的美譽。珍貴樹種之最:國內僅有的大果紅心木、國內最粗的印度紫檀(廈門華僑亞熱帶引種園:雞山路西側);世界上最高的台灣棗椰:152歲(在海關宿舍樓旁),國內最粗的五棱大戟:152歲(在內厝澳57號),國內最高、最粗的紫檀:107歲(在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園,高28米,胸徑1.3米),國內最高、最粗的大葉桃花心木:107歲(高23米,胸徑1米),大陸最早引種的火焰樹:104歲,大陸最早引種、最高的圓葉蒲葵(2株):102歲高18米,是鼓浪嶼建築明信片上的「明星」樹,大陸最早引種的非洲棗椰:102歲,國內唯一的柱狀南洋杉:32歲(當年鄧穎超為紀念著名婦產科醫生林巧稚大夫親手所植),國內最高的加勒比合歡樹(2株)52歲(兩株加勒比合歡大樹一樣高,都是29米),二級古樹(樹齡為300-499年)有16株,都是榕樹。鼓浪嶼登記在冊的古樹名木205株,佔比最高的是古榕樹140株,二級16株,最老的榕樹467歲,(頑石山房旁的);最美的古樟樹(分為三叉,擁有美好的寓意——青年伴侶與之合影,象徵愛情天長地久,老年伴侶與之合影,象徵健康長壽。位於雞母山,樹圍5.5米。全島古樟樹14株);龍眼(桂圓)2株100年,洋蒲桃(蓮霧) 100年。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