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南海神秘
⑴ 一份關於南海地理位置、資源等的超詳細介紹
中國南海
位置
南海,國際上通稱South China Sea(南中國海),位於中國南部的陸緣海,被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島、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及中南半島所環繞。、
南海的平均深度是1212米,但最深處卻有5567米。如果把4座南嶽衡山疊起來放到南海里,最上面的山頭離水面還有近400米的距離。南海有四個群島,分別是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南海面積356萬平方公里,約等於中國的渤海、黃海和東海總面積的3倍,僅次於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屬於中國管轄范圍的也就是九段線之內的有210萬平方公里左右,平均水深1,212米。
南海包括島嶼及其沿岸領海。南海諸島陸地面積較小,為5286.5平方公里。據《海洋法公約》測算,1個遠離大陸的珊瑚礁、干出礁或小島,則至少可以擁有1543平方公里的領海和431015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海域。
自然資源
概述
漁業資源
南海是一個豐饒的漁場,海中有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鮐魚、墨魚、海龜、紅魚等。其中的大黃魚是一種重要的海產資源。這里的魚類從不游往外國的海域,似乎戀著自己的家鄉,因而有"中國家魚"的美稱。南海的金絲燕用海藻和唾液做巢,這種巢就是珍貴的滋補品燕窩。海底高台上多珊瑚礁,大陸架富石油。盛產魚、蝦和名貴海產。南海鹽度最大(35‰),潮差2米。
南海水產豐富,盛產海龜、海參、牡蠣、馬蹄螺、金槍魚、紅魚、鯊魚、大龍蝦、梭子魚、墨魚、魷魚等熱帶名貴水產。
由於南海屬於熱帶海洋,適於珊瑚繁殖,海底高台處形成珊瑚島,南海諸島的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均為珊瑚島嶼;水產主要為海龜、海參、金槍魚、紅魚、鯊魚、大龍蝦、梭子魚、墨魚和魷魚等各種熱帶海產。
動物
魚類
魚類是海洋的重要生物資源。中國南海海洋魚類有1500多種,大多數種類在西南中沙群島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主要有馬鮁魚、石斑魚、紅魚、鰹魚、帶魚、寶刀魚、海鰻、沙丁魚、大黃魚、燕鰩魚、烏鯧魚、銀鯧魚、金槍魚、鯊魚等。特別是馬鮁魚、石斑魚、金槍魚、烏鯧魚和銀鯧魚等,產量很高,是遠海捕撈的主要品種。西南中沙群島的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品質十分優良,而且盛產中國其他海區罕見的大洋性魚類。如:金槍魚、鯊魚等。
魚類是人類食用的動物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魚類還是醫葯、化工及特殊工藝品的重要原料。海龜是海洋中少有的幾種爬行動物之一。海龜有不同種類,一般指的是「綠蠵龜」。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海域,中國西南中沙群島是海龜的「故鄉」。每當4—8月,大量的海龜隨著暖流從領近海域進入南海,在西南中沙群島的島嶼礁灘交配,爬上沙灘產卵。龜卵靠沙灘的溫度自然孵化出小海龜。成年海龜體長一米左右,重約100—200公斤。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肉和蛋都可食用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龜板可製成龜板膠,是較高級的營養補品。龜掌、龜血、龜油及龜臟都可入葯,對腎虧、肺葯、胃出血、肝硬化等多種疾病均有一定療效。長期以來,海龜是西南中沙群島的主要特產之一,年產量可達2000多隻。八十年代開始,中國把海龜列為重點保護的海洋動物,禁止捕捉。使海龜得到很好的保護,繁殖和回遊的數量急劇增多。有許多海龜還滯留在島嶼礁盤的越冬。海龜中還有一種很珍貴的品種,即玳瑁。外形與「綠蠵龜」相似,因其背甲鱗共有十三塊,俗稱「十三鱗」。鱗片質地優良,花紋美麗。光澤透亮,最是適宜製作珍貴的裝飾品。
海參
海參屬熱帶海洋中的刺皮動物。其營養價值與魚翅、燕窩齊名。是一種名貴的海產品。海參種類很多,全世界約40種海參可供食用,而西沙群島出產20種,西南中沙群島素以其種類多、分布廣、參體大、品質優良著名於世。其中以白乳參,烏乳參和梅花參最為珍貴。梅花
南海
參被稱為「參中之王」,為著名的大形食用海參。大者體長一米有餘,重二、三十斤。加工成干品後肉厚脆嫩,燉食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營養豐富,滋補性非常顯著。
海貝
海貝屬軟體動物,種類繁多。西南中沙群島分布約有250多種。按照用途可分為食用貝和觀賞貝兩大類。食用貝產量較大的有大馬蹄螺、籬鳳螺、歷來磲等。大馬蹄螺也稱「公螺」,分布廣闊,較易捕撈,產量很高,肉肥鮮美,是重要的經濟貝類。籬鳳螺產量也很可觀,分布在淺水礁灘上,人們垂手可得,製成干品,肉味與營養均屬上乘。「海貝之最」要數硨磲,也作「車磲」,俗稱「蚵」、「大蚵」,大者如盆,重達數百斤。以大者為佳,肉質鮮美,已屬佳品,其閉殼肌(俗稱「蚵筋」)更是海產天然食品中的極品,食吃時撕成細條絲狀,一絲入口,久嚼不爛其味的尤鮮。每公斤售價至近千元。
海鳥
在西南中沙群島大部分島嶼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四時如夏,島嶼周圍廣闊的海面上有豐富的海洋食料,吸引著大批的島類在這里繁衍生長。分布在各個島嶼上的鳥類共計有六十多種。比較常見的有白鰹鳥、軍艦鳥、海鷗、藍翡翠鳥、銹眼鳥等等。
南海海鳥
白鰹鳥,體形以鴨,成鳥重約二、三斤,周身潔白,當地人稱為「鳥白」;兩翼較長,頗善飛行,在海上覓食早出晚歸,飛行很有規律,漁民們根據其飛行方向可確定航行路線和島嶼位置,故把這種鳥稱為「導航鳥」。它們大部分聚集在西沙群島的東島(也稱「鳥島」),與麻楓桐樹相互依存。1981年東島被劃為白鰹鳥自然保護區,使鳥類及其生長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據估計,東島上空成千上萬只白鰹鳥穿梭飛行,白茫茫一片,遮天蔽日,煞是壯觀。海鳥可供食用、葯用,還可以製成標本工藝品供觀賞,是一種可觀的資源。大量的海鳥在各島嶼上留下豐富的鳥糞,千百年來堆積成厚厚的鳥糞層,有的島嶼竟厚達一米以上,儲量十分豐富。鳥糞土富含有機質、氮、磷、鈣質等,是一種很好的天然肥料。
植物
西南中沙群島島礁陸地總面積不過10多平方公里,
南海風光集萃(20張)
但是由於氣候適宜、雨量充沛,生長著200多種高等植物。其中人工栽培的植物近50種。島上植物具有耐鹽、耐高溫、耐旱、喜鈣、嗜肥的特徵。在形成時間較長和面積較大的幾個主要島嶼上,都生長有茂密的樹林。一般以麻楓桐樹組成的純林為主,稱為「熱帶海島型常綠林」。麻楓桐樹,樹高10米左右,胸徑30—50厘米;樹枝橫生,粗大短壯,從根部到樹頂都可生長葉子,葉色淡綠帶白,故又名「白避霜花」,麻楓桐樹往往叢生在一起,長成森林。對海鳥來說,枝權較多,易於築巢,且樹要茂密可抵禦風雨。是白鰹鳥和其它海鳥的主要棲息場所。在島嶼上,到處可見一種長成一簇簇、密不透風、蔥綠欲滴的灌林叢林,這就是草海桐。也稱「羊角樹」。屬熱帶常綠灌木。草海桐多生長的珊瑚石沙地或瘦脊的沙灘上。有些島嶼上,拆枝插地就能生長,密密麻麻,幾乎覆蓋整個島嶼。草海桐的生長對保護島嶼的沙灘、改善島嶼生態環境起到很好的作用。人工栽培的植物也不少,樹木類都與海南島的樹種有關。典型的有椰子樹和木麻黃。椰子樹,樹高20—30米,挺拔秀麗,不怕烈日,喜沐海風,非常適合在各島嶼種植。海南島的漁民在很早以前就將椰子樹移植到過往的島嶼上。高聳的樹冠可作為海上航行的標志,長成的椰子果又可作為果實收獲。有人群居住和漁民們經常過往的島嶼上更是蔚然成林,鬱郁蔥蔥,碩果累累。木麻黃,樹高10多米,由於易於栽培,生長迅速,是各島嶼主要的海岸防風林,栽培較多的樹木還有苦楝、土批把、南洋杉、桉樹等等。另外,各島嶼還種植有各種熱帶水果、部分糧食作物和多種蔬菜。
礦產
南海海底石油與天然氣蘊藏豐富,據初步估算海底石油蘊藏量達
中國南海
二百億噸。
西南中沙群島海域的海底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巨大。數據顯示,南海海域有含油氣構造200多個,油氣田大約有180個,大概在230億至300億噸之間,相當於全球儲量的12%,約佔中國石油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我們稱之為「第二個大慶」。僅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和萬安盆地的石油總儲量,就將近200億噸。這個區域里邊一半的石油天然氣儲量,分布在中國所主張管轄的海域之內。同樣,西沙群島、中沙群島的水下階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積物披復,這些沉積物與中國北部灣、海南島的新生代沉積物有密切的聯系。因此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氣產地。
海底資源還包括有各種金屬礦產資源,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海洋開發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島海底資源有著非常廣闊的開發前景和巨大的利用價值。西南中沙群島島礁上績麗的熱帶海島環境和海域中波瀾壯闊的自然景色開發海洋旅遊的潛在資源。現代科學還發現海洋蘊藏巨大的潮汐能、波能、溫差能、密度差能、壓力差能等海洋動力資源,若能科學地加以利用,其社會和經濟效益將不可估量。南海的戰略價值日益彰顯。
⑵ 南海鎮地圖左下角的神秘小島
那我也去過,我是做任務時候看到那圖沒開專門跑過去開的,怪都是50多的 好像57左右 精英亡靈騎士 具體不知道 好像也沒幾個知道的吧
⑶ 中國南海的具體地理位置!
地理坐標位於北偉20度,東經110度。雷州半島的南部,越南的東方,台灣省的西南方向。南海的西方。西沙群島的西北方向。
⑷ 西沙群島是南海上的一群島嶼,是我國的海防前哨,說明它的地理位置如何
西沙群島,中國南海四大群島之一,由永樂群島和宣德群島組成,共有22個島嶼,7個沙洲,另有10多個暗礁暗灘。其中,西沙群島中的珊瑚島自1956年起由南越西貢政權佔領,1974年1月17日越軍又佔領了甘泉島和金銀島。1974年1月19日,中越西沙海戰隨即爆發,仍深處文革動亂中的中國軍隊收復了珊瑚島、甘泉島、金銀島等三島,越軍被驅逐出整個西沙群島。位於南海西北部,海南島東南方西沙群島是我國四大群島之一,與東沙、中沙、南沙群島構成中國最南端的疆土,34座小島像朵朵睡蓮,浮珠般在綠波萬頃的南中國海上[3]。
在距海南島180多海里的東南海面上,有一片島嶼象朵朵星蓮,顆顆珍珠浮於萬頃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嚮往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位於南海的西北部,海南島東南面310km處,主體部分處於北緯15°40'--17°10',東經110°--113°。海底地形為南海北部大陸坡的西沙台階,是一個水深1500-2000m的高出南海中央深海平原逾的海底高原。西沙群島珊瑚礁林立,有8座環礁,1座台礁,1座暗礁海灘,干出礁礁體面積共有1836.4平方公里,其中礁坪面積221.6平方公里,礁湖面積1614.8平方公里。環礁和台礁上發育的灰沙島共有28座,此外東島環礁還有1座名叫高尖石的早更新世火山角礫岩島嶼。
⑸ 我在地理書上看見寫有中國南海油氣資源堪比波斯灣的,不知各位怎麼看
只是突出我們的地大物博而已,從探明儲量來看可以擠進第二,但和波斯灣仍有差距。兩外,南海不全是中國的,即使算上被東南亞國家侵佔的海域,仍有許多海域不屬中國的范圍。所以南海油氣豐富不完全代表中國。
⑹ 誰有cctv10地理中國--揭秘百慕大三角之謎視頻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xRbQrKyFfU/ 不過不是地理中國的專,是紀錄頻屬道演的
⑺ 地理中國 有一期叫什麼門探秘
《地理中國》 20170811 夔門探秘(上)。
夔門(kuímén),又名瞿塘峽、瞿塘關,瞿塘峽之版西門。三峽西端入口權處,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故名。長江上游之水納於此門而入峽;是長江三峽的西大門,峽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處不及50米,波濤洶涌,呼嘯奔騰,令人心悸,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夔門雄踞長江三峽之首,西起重慶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8公里。在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中,它是最窄、距離最短的一個峽,瞿塘峽谷窄如走廊,兩岸崖陡似城垣,郭沫若過此發出「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的贊嘆。夔門由兩岸高山凌江夾峙,在巍峨壯麗的白帝城下,是長江從四川盆地進入三峽的大門。夔門兩側的高山,南名「白鹽山」。
⑻ 南海中的「神秘島」是否真實存在
1933年4月,法國考察船「拉納桑」號來到南海進行水文測量。他們在海上不停地來回航行,進行水下測量的作業。突然,船員們見到在上一回駛過的航道上竟矗立起一座無名小島,島上林木蔥蔥,水中樹影婆娑。可在半個月後,當他們再來這里測量時,卻又不見了這個小島的蹤影。對於這個時有時無、出沒無常的神秘小島,大家都莫名其妙,不解真情,只好在航海日誌上註明:這是一次「集體幻覺」。
3年後,即1936年5月的一個夜晚,一艘名叫「聯盟」號的法國帆船航行在南海海域。這艘新的三桅帆船准備開往菲律賓裝運椰子。
「正前方,有一個島!」在吊架上瞭望的水手突然一聲呼叫,頓時驚動了船上的所有船員。
船長蘇納斯馬上來到駕駛台,用望遠鏡進行觀察。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一個小島。他感到納悶,航船的航向是正確的,這里離海岸還有250海里,過去經過這里時從未見過這個小島,難道它是從海底突然冒出來的嗎?可是島上密密的樹影,又不像是剛冒出海面的火山島。
船長命令舵手右轉90度,吩咐水手立即收帆。就這樣,「聯盟」號緩緩繞過了這座神秘的小島。
這時,船員們都伏在右舷的欄桿上,注視著前方。朦朧的夜色映襯著小島上搖曳的樹枝,眼前出現的一切,真如夢境一般。
此時,船上航海部門的人員趕緊查閱航海圖,進行計算,確定船的航向准確無誤,羅經、測速儀也工作正常。再查看《航海須知》,可那上面根本就沒有這片海域有小島的記載,而且,每年都有幾百、上千條船經過這里,它們之中誰也沒有發現過這個島嶼。
忽然,前面的島嶼不見了,可過了一會兒,它卻又在船的另一側出現了!船長和他的船員們緊張地觀察著出現在他們面前的如同黑色幕布般的陰影。
突然一聲巨響,全船劇烈地搖晃起來。緊接著,船體肋骨發出了嘎吱嘎吱的聲響,桅桿和纜繩互相扭結著,發出一陣陣斷裂聲。一棵樹嘩啦一聲倒在了船首,另一棵樹倒在了前桅旁邊,樹葉颯颯作響,甲板上到處是泥土,斷裂的樹枝、樹皮和樹脂的氣味與海風的氣味混雜在一起,使人感到似乎大海上冒出了一片森林。船長本能地命令右轉舵,但船頭卻突然一下子翹了起來,船也一動不動了。船員們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顯然,船是擱淺了。
天終於亮了,船員們終於看清大海上確實有兩座神秘的小島。「聯盟」號在其中的一個小島上擱淺了,而另一個小島約有1.50米長,它是一塊筆直地直插海底的礁石。
好在船的損傷並不嚴重。船長吩咐放兩條舢板下水,從尾部拉船脫淺。船員們在舢板上努力劃槳,一些人下到小島使勁推船,奮戰了兩個多小時,「聯盟」號終於脫險。
「聯盟」號緩緩地駛離小島,兩個小島漸漸地消失在人們視野之中。這一場意想不到的險惡遭遇,使全船的人都膽戰心驚。精疲力竭的船員們默默地琢磨著這一難解之謎。
「聯盟」號剛一抵達菲律賓,船長蘇納斯就向有關方面報告了他親身經歷的這次奇遇。當地水道測量局等有關單位的人員聽後說,在這片海域從來也沒有發現過島嶼。其他船上的水手們也以懷疑的態度聽著「聯盟」號船員的敘述。顯然,大家都認為這是「聯盟」號船員的集體幻覺。
船長蘇納斯不想與他們爭辯。他決定在返回時再去尋找這兩個小島,記下它們的准確位置。開船後兩天,理應見到那兩個小島了,他卻什麼也沒有發現。他們在無邊的大海上整整轉了6個小時,還是一無所獲,兩個小島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蘇納斯雖有解開這個謎的願望,但他不能耽擱太久,也不能改變航向,只好十分遺憾地駛離了這片海區。
⑼ 求在中國南海神秘沉船日本「畝旁號」的資料
畝旁號
產地:法國
型號:四千噸級巡洋艦
最高時速:37km/h
竣工時間:1886年10月19日
1883年(明治16年)日本海軍從法國購得此巡洋艦。當時,明治政府致力於發展海軍的現代化,受法國的影響最大,法國「年輕學派」推薦日本海軍使用小型快速戰艦,尤其是巡洋艦和魚雷艇,而不使用大船。 於是日本政府從法國購進了一大批巡洋艦,大多數是四千噸級的,其中「畝旁號」屬於設施最完善的一艘。
但是,此巡洋艦從法國啟程,在通過馬六甲海峽之後,還未回到日本本土,就失去了聯絡(此巡洋艦的最後一次出現是1886年12月3日在新加坡港),這是日本海軍的一個重大損失。
據估計,此巡洋艦的沉沒地點可能是 從南中國海至沖繩島之間的海域,時間可能是12月5日至12月7日
日本海軍獲賠124萬円,此後日本海軍逐漸停止向法國采購軍火。
關於其上的船員,主要是日本籍和法國籍,至於有無女船員,那也無從考證。但所有船員同此船以其全部失蹤。
p.s.1886年5月4日,一艘名為"格蘭特將軍"號的貨船由澳大利亞駛往英國倫敦.結果後來也失去聯絡,據說也是沉沒了。
我這還找到一篇文章,也是關於南海船隻失蹤事件的:
地球奇異現象之中國南海魔鬼三角
在南海有片神秘莫測、令世人恐懼的海域。這片海域西起香港,東至台灣,南至菲律賓呂宋島,面積約10平方千米。自1979年以來,不斷出現航船失蹤事件,令人百思不解的是,這些航船失蹤後,竟未發現任何碎片,油漬或屍體。
1979年5月中旬的一天,陽光燦爛,清風徐吹,一艘菲律賓貨輪「海松」號正開足馬力,由中國南海向馬尼拉方向駛去。與此同時,馬尼拉南港海岸防衛隊的無線電接收機突然收到一個緊急呼救信號:「海松」號在台灣以南、呂宋島以北海域遇難。信號來得是那樣突然,又消失得那樣急促,甚至來不及報告遇難原因和當時的情況。搜尋小組火速趕往出事海域,經多方搜尋,非但25名船員蹤跡全無,就連上千噸的貨輪也沒有留下半點殘跡。
7個月後,在「海松」號發出最後求救信號的海面上,由菲律賓馬尼拉駛往台灣的「安吉陵明」號貨輪又失蹤了。
1980年2月16日,距「安吉陵明」號遇難正好兩個月,災難又一次發生了。菲律賓東方航運公司的「東方明尼空」號貨輪在行駛到香港與馬尼拉之間時,東方航運公司馬尼拉辦事處的通訊控制室里,突然接到「東方明尼空」號發來的求救信號。求救信號還來不及發完,聯絡即急促中斷。據信號判斷,這艘貨輪遇難時正行駛在這片海域。搜尋和救援的飛機來到失事地點,未找到任何殘跡。30名菲律賓船員也全部失蹤。
不到10個月的時間三艘貨輪在同一海域神秘失蹤,引起了人們極大的恐慌。人們驚奇的發現,這片海域的位置,恰好與舉世聞名的大西洋百慕大魔鬼三角的位置遙遙相對,於是,中國南海魔鬼三角的的稱謂不脛而走。中國南海魔鬼三角與百慕大三角有許多相似之處。首先,這兩個三角形海域都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海域,至今已經有大量的飛機和船隻在這兩個海域神秘失蹤,而且均未留下任何痕跡,無法確定失蹤的原因。其次,這兩個海域都呈三角形。再次,這兩個海域都位於大陸的東方,海底地形復雜,洋流強勁,經常出現巨浪、海嘯、旋渦、台風等惡劣海況。最後,這兩個海域都是「無偏差線」通過地地方。「無偏差線」是看不到的,而且經常移動,直接影響地球磁場。
比較三次發生在中國南海的船隻失蹤事件,人們發現它們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首先是事出突然。失蹤船隻都是在剛發現求救信號後,無線電聯絡就立即中斷,這說明災難是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突然降臨的,遇難過程短暫,或通訊設備在瞬間遭到干擾破壞。其次是船員全部失蹤。每艘船上都有許多船員,可事後救援人員雖多方搜尋,卻未找到一名倖存者,甚至連屍體也沒有見到。雖然一排除被出沒此處的鯊魚吞噬的可能,但不留一點殘骸是不太可能的。再次是船隻蹤影全無。在出事地點均未發現船隻留下的任何遺物,比如救生筏、碎片或油漬等,海面平靜得就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那麼,這一件件船隻失蹤案的罪魁禍首是誰呢?
近年來,隨著海洋物理的發展,科學家們在大洋中發現了中尺度旋渦。南海島嶼眾多,沿岸流、南海暖流、南海環流以及黑潮的匯聚,都為旋渦的形成提供了條件。南海的船隻失蹤事件是不是與洋流和旋渦有關系呢?還是另有其他原因?這還有待於人們作進一步的探索。
⑽ 中國南海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是一個在領土和海洋領域,西沙和南沙群島的主權爭議——對這兩個列島有許多國家全部或部分聲稱擁有主權。除了完全成熟的島嶼,剩下的都是無人居住的岩石,珊瑚島,沙洲和礁石。
中國對最大的一部分領土宣稱擁有主權——從其最南部省份海南省向南向東延伸數百英里的領域。北京稱,已有逾2000年的歷史,西沙與南沙群島鏈都被視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1947年中國發表了詳細地圖要求主權。
該地圖顯示這兩個群島屬於中國的內部領土。
台灣也發出了同樣的要求,因為台灣島自認為自己是中國,因此具有相同的領土要求。
越南與中國進行了激烈的爭議,說中國在20世紀40年代以前從來沒有聲稱過擁有該島嶼的主權。越南說,這兩個島嶼鏈是完全在越南領土內的,並且在17世紀以來越南一直積極地治理著西沙和南沙群島,而且還有文件資料來證明這一點。
另一個主要的原告是菲律賓,調用他地理位置鄰近南沙群島的優勢,加入這個要求主權的群體。
如果依據1982年定義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馬來西亞和汶萊也宣稱在中國南海擁有主權,他們說屬於被排除在外的經濟區。而汶萊不要求任何有爭議的島嶼的主權,但馬來西亞要求的是在南沙小數島嶼的主權。
最近數十年來最嚴重的問題已經在越南和中國之間爆發了,中國在1974年已經緊緊認定了這些群島,與越南海軍爆發了西沙海戰。1988年,雙方在南沙群島發生沖突,越南再次戰敗,損失了約70名海軍。
菲律賓也想參一腳,與中國,越南和馬來西亞也發生了一些小沖突。
最近的緊張局勢與中國強硬的姿態不謀而合。北京官員已發出了一系列措辭強硬的聲明,包括警告對手不允許他們對這個地區採取任何礦物勘探。
菲律賓指責中國在南沙建立軍事基地。中國海軍故意破壞兩艘越南勘測船隻,這一消息並未經過核實,卻在河內(越南首都)和胡志明市(越南第一大城)導致了一場反對中國的大型抗議活動。
越南已推遲了其海岸舉行實彈演習。一個將被北京作為一個嚴重挑釁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