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地理學考察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地理學考察

發布時間: 2021-02-20 18:09:01

⑴ 被李約瑟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被李約瑟稱之為來中國歷史上源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書·禹貢》。

《尚書·禹貢》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

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列。

(1)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地理學考察擴展閱讀:

《禹貢》是在生產力水平不高、巫風盛行的歷史條件下撰寫的。它突破了早期著作中傳播的許多神秘觀念,比較朴實地記錄了全國范圍內各種地理現象,是中國早期區域地理研究的典範,成為《水經注》、《元和郡縣圖志》,以及唐、宋以來許多地理著作癢引的對象。也是今天研究中國歷史地理的重要參考文獻。

歷代注釋、考證《禹貢》的著作甚多,以清代胡渭的《禹貢錐指》和近人顧頡剛的《〈禹貢〉注釋》最為重要。

⑵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是《尚書·來禹貢》,自這是一篇區域地理著作,全書以自然地理實體為標志,將全國劃分為9個區,並對每區的疆域、山脈、河流、植被、土壤、物產、貢賦、少數民族、交通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作了簡要的描述。

《禹貢》是中國古代名著,屬於《尚書》(一作《書經》,簡稱《書》)中的一篇,其地理記載囊括了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產等情況。對其作者說法不一,王國維在《古史新證》中認為《禹貢》為周初人所作;

史念海在《論〈禹貢〉的著作時代》一文中,則據《禹貢》中有「南河」、「西河」之稱,認定作者為魏國人;顧頡剛認為出自戰國時秦國人之手;此外還有日本學者內藤虎次郎的戰國末至漢初說。

(2)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地理學考察擴展閱讀

《禹貢》根據土壤的顏色和性狀,將九州的土壤分為白壤、黑墳、赤埴墳、塗泥、青黎、黃壤、白墳、墳壚等類別,這是有一定分類價值的。

《禹貢》中專論山嶽和河流的"導山"與"導水"兩部分內容,是純粹地理的內容,它們開創了中國關於區域地形的分部門研究的範例。"導"字被認為是"治理"的意思,以與禹治水的史跡相聯系。

⑶ 中國最早的地理學家是誰

酈道元——中國最早的地理學家

一個古代做官的人,到各地游歷時,用心考察各地山川河流,寫出了一部流芳百世的書——《水經注》,成為中國古代著名的地理學家。這個人就是南北朝北魏時期的酈道元(約466—527)。
酈道元出生在河北省涿縣一個官宦世家,少年時代就喜愛游覽。後來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歷,每到一地除參觀名勝古跡外,還用心勘察水流地勢,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氣候,人民的生產生活,地域的變遷等。
他發現古代的地理書——《水經》,對大小河流的來龍去脈缺乏准確記載;由於時代更替,城邑興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稱也變了,但書上卻未加以補充和說明。酈道元決心親自給《水經》作注。
為了寫《水經注》,他閱讀有關書籍達400多種,查閱了所有地圖,研究了大量文物資料,還親自到實地考察,核實書上的記載。那時候,交通不便,路途險峻,但他不畏艱難,跋山涉水,考察各地的山水草木和岩洞、土質等。
《水經》原來記載的大小河流有137條,1萬多字,經過酈道元注釋以後,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條,共30多萬字,比原著增加20倍。書中記述了各條河流的發源與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狀況,以及火山、溫泉、水利工程等。這部書文字優美生動,也可以說是一部文學著作。由於《水經注》在中國科學文化發展史上的巨大價值,歷代許多學者專門對它進行研究,形成一門「酈學」。
酈道元為官清廉,執法嚴明,因此遭到朝廷權貴的忌恨,他們慫恿朝廷派酈道元到發生叛亂的地方當關右大使。527年,酈道元在赴任途中,和他的弟弟及兩個兒子一起,被叛將蕭寶夤殺害。

復制粘貼的來著,希望可以幫到你。

⑷ 中國最早的地理學家是

酈道元中國最早的地理學家

酈道元的出生年月,史書缺乏記載,據後人推算,可能生於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66年),或是延興二年(公元472年)。是我國北魏一位卓越的地理學家。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范陽(今河北省涿縣)人。出生於官宦世家,父親酈范曾經做過平東將軍和青州刺史。酈道元也先後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陽(公元495年北魏首都南遷到這里)擔任過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史,並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過冀州(今河北省冀縣)鎮東文化教育長史、魯陽郡(今河南省魯山縣)太守、東荊州(今河南省唐河縣)刺史以及河南(今洛陽)尹等職。

酈道元在做官期間,「執法清刻」,「素有嚴猛之稱」。頗遭豪強和皇族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酈道元在奉命赴任關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蕭寶夤受汝南王元悅慫恿派人把酈道元一行圍困在陰盤驛亭(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亭在岡上,沒有水吃,鑿井十幾丈,仍不得水,最後力盡,和他的弟弟道峻以及兩個兒子一同被殺害。

酈道元從少年時代起就愛好游覽。他跟隨父親在青州時候,曾經和友人游遍山東。做官以後,到過許多地方,每到一個地方,都要游覽當地名勝古跡,留心勘察水流地勢,探溯源頭,並且在餘暇時間閱讀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漸積累了豐富的地理學知識。他一生對我國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調查、考證和研究工作,並且撰寫了地理巨著——《水經注》,為我國古代的地理科學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水經》一書寫於三國時期,是一部專門研究河流水道的書籍,共記述全國主要河流一百三十七條。原文一萬多字,文字相當簡略,沒有把水道的來龍去脈和詳細情況說清楚。酈道元認為,應該在對現有地理情況的考察的基礎上,印證古籍,然後把經常變化的地理面貌盡量詳細、准確地記載下來。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酈道元決心為《水經》作注。

酈道元在給《水經》作注過程中,十分注重地考察和調查研究,同時,還博覽了大量前人著作,查看了不少精詳細的地圖。據統計,酈道元寫《水經注》一共參閱了四百三十七種書籍。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酈道元終於完成了他的《水經注》這一名著。《水經注》共四十卷(原書宋朝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是經後人改編而成的),三十多萬字,是當時一部空前的地理學巨著。它名義上是注釋《水經》,實際上是在《水經》基礎上的再創作。全書記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條河流,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條,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內容比《水經》原著要豐富得多。

《水經注》在寫作體例上,不同於《禹貢》和《漢書·地理志》。它以水道為綱,詳細記述各地的地理概況,開創了古代綜合地理著作的一種新形式。《水經注》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從地域上講,酈道元雖然生活在南北朝對峙時期,但是他並沒有把眼光僅限於北魏所統治的一隅,而是抓住河流水道這一自然現象,對全國地理情況作了詳細記載。不僅是這樣,書中還談到了一些外國河流,說明作者對於國外地理也是注意的。從內容上講,書中不僅詳述了每條河流的水文情況,而且把每條河流流域內的其他自然現象如地質、地貌、地壤、氣候、物產民俗、城邑興衰、歷史古跡以及神話傳說等綜合起來,做了全面描述。因此《水經注》是六世紀前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述。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歷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游記。酈道元以飽滿的熱情,渾厚的文筆,精美的語言,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祖國的壯麗山川,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贊美。酈道元一生著述很多,除《水經注》外,還有《本志》十三篇以及《七聘》等著作,但是,流傳下來只有《水經注》一種。
http://www.cddaily.com.cn/shzk/20050916/GB/shzk^183^0^S61.htm

⑸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地理考察著作

最早的地理考察著作是戰國時期的《尚書·禹貢》。這本書一共只有1193個字,但是在這本書回裡面卻根答據當時的自然地理山脈、河流為主要的標志,將國家分為了不同的9個區,並且對於這9個區中的每一個地方的山川,河流,植被,土壤以及風土人情,人文地理等方面都做了簡要的記錄。關於這本書的作者有傳說是禹所做,但是實際的作者卻並沒有詳細的記錄。在該書中對於長江和黃河這兩條區域沿岸的江河流域以及山脈記錄是比較詳細的,而其他河流的記錄比較粗略。
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

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


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

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述。

⑹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什麼

我國歷史上最來早的地理學著作是自《山海經》,其作為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上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此外,這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這部書的作者沒有詳細記錄。

(6)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地理學考察擴展閱讀: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最早提到《山海經》的是司馬遷,其《史記·大宛列傳》中說,《禹本紀》和《山海經》中的內容過於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並在《大宛列傳》中指出《山海經》與當時現實地理不符。

⑺ 被李約瑟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的是

被李約瑟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的是:《尚書 ·回 禹貢》。

《尚書 · 禹貢》,開宗答明義:「禹別九州,隨山濬(浚)川,任土作貢。」就是說大禹在調查了中國的九州大地的國土資源以後,分割了九州的地界,劃分了土壤等級,依土地肥瘠制定貢獻田賦等級的辦法,所以稱作《禹貢》。《禹貢》全文約1200字,由「九州」、「導山」、「導水」和「五服」4部分組成,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全部性區域志。

:完全沒有問題,希望幫助到您。請及時點擊採納。

⑻ 中國最早的地理學家是誰

酈道元出生在河北涿縣一個官宦家庭,少年時代就喜愛游歷。後來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歷,每到一地除參觀名勝古跡外,還用心勘察水流地勢,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氣候,人民的生產生活,地域的變遷等。他發現古代的地理書——《水經》,對大小河流的來龍去脈缺乏准確記載。而且,由於時代更替,城邑興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稱也變了,但書上卻未加以補充和說明。酈道元決心親自給《水經》作注。

為了寫《水經注》,他閱讀有關書籍達400多種,查閱了所有地圖,研究大量水文資料,還親自到實地考察。每到一處,他都仔細觀察搜集水道分布、水利設施及其流經地區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資料,核實書上的記載。那時候,交通不便,路途險峻,但他不畏艱難,跋山涉水,考察各地的山水草木和岩洞、木質等。

《水經》中記載的大小河流有137條,1萬多字,經過酈道元注釋以後,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條,共30多萬字,比原著增加20倍。書中記述了各條河流的發源與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經濟地理和人文地理狀況,以及火山、溫泉、水利工程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而系統的綜合性地理巨著。由於《水經注》在中國科學文化發展史上的巨大價值,歷代許多學者專門對它進行研究,形成一門「酈學」。

酈道元為官清廉,執法嚴明,因此遭到朝廷的忌恨,他們慫恿朝廷派酈道元到發生叛亂的地方當關右大使。公元527年,酈道元在赴任途中和他的弟弟及兩個兒子一起,被叛將蕭寶寅殺害。

⑼ 中國最早出現地理是在什麼地方

地理(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自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⑽ 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地理學著作是

《尚書·禹貢》是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這是撰著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回稱雄的局面統一答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書·禹貢》,這是一篇區域地理著作,全書以自然地理實體為標志,將全國劃分為9個區,並對每區的疆域、山脈、河流、植被、土壤、物產、貢賦、少數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作了簡要的描述。

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敘述上古時期洪水橫流,不辨區域,禹治水以後則劃分為九州,並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概況;第二部分是分九州山脈為四列,敘述主要山脈的名稱,分布特點及治理情形,並說明導山的目的是為了治水。

第三部分是敘述 9條主要河流和水系的名稱、源流、分布特徵,以及疏導的情形;第四部分是總括九州水土經過治理以後,河川皆與四海相通,再無壅(臃yōng)塞潰決之患;第五部分是敘述在國力所及范圍,以京都為中心,由近及遠,分為甸、侯、綏、要、荒五服。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