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懷玉山
❶ 中國中間是水路的那種城市有嗎
佛山鎮——廣東,景德鎮——江西,漢口鎮——湖北,朱仙鎮——河南。佛山鎮——廣東,佛山鎮又名佛山埠,為一個商業鎮,銷售西樵、九江等鎮的紡織絲綢。即今天廣東佛山市,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佛山已生息著一個人口相當密集的聚落,當時,佛山的先民已經擁有較好制陶、紡織技術。東漢時期,出現了先進的耕作技術,成為魚米之鄉。唐宋時期,佛山成為工商業城鎮,至明清時期更成為中國四大名鎮和中國「四大聚」。佛山,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水路踞廣州上游而處西江、北江下游,是水路通達省城的必經之路。地理位置上毗鄰港澳,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民國時期,佛山曾先後設佛山鎮、佛山市、佛山鎮。古籍記載:「諸寶貨南北互輸,以佛山為樞紐,商務益盛。」繁榮的商貿帶動以手工業為主的製造業迅速發展。到明清時期,佛山鎮與湖北的漢口鎮、江西的景德鎮、河南的朱仙鎮合稱為「中國四大名鎮」。逐步發展成為嶺南地區商品集散地和冶鑄、陶瓷、紡織、中成葯等製造業的中心,以至與京城、漢口、蘇州合稱為「天下四聚」。繁華的商貿活動和興旺的手工製造業孕育了中醫中葯行業的迅速發展。2.景德鎮——江西,景德鎮是江西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別名「瓷都」,位於江西省東北部,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與安徽省安慶市,池州市為鄰,處於皖(安徽)、浙(浙江)、贛(江西)三省交界處。歷史上曾 與佛山、漢口、朱仙鎮並稱中國四大名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類對外開放城市。景德鎮制瓷歷史悠久,瓷器產品質地精良,對外影響較大,「瓷都」兩字幾乎成了景德鎮的代名詞,成為以陶瓷工業為主的江西省的重要工業基地。3.漢口鎮——湖北,漢口是武漢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武昌和漢陽分別隔長江和漢江相望。漢口得名於地處漢江之口,因古時稱漢水為夏水,故當時有夏口之地名。但夏口既沒有聚集成市,也不是今天的漢口之所在。在武漢三鎮中,漢口作為集鎮,形成最晚,但是發展最快。漢口因其地理位置優越,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說。明朝成化年間,漢江幾經改道,最後使得今天的漢口成為同臨兩江的黃金地段。地理位置的優越,吸引了周邊的地主、農民、手工業者和全國各地的商人逐漸在此聚集。至明朝末年,漢口已經相當繁華,與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廣東佛山鎮並稱「四大名鎮」。4.朱仙鎮——河南。朱仙鎮隸屬於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位於開封南15公里處,南鄰尉氏,西接中牟,北連古都開封,總面積70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朱仙鎮轄15個行政村(估衣街村、老飯店村、北辛庄村、木魚寺村、小店王村、賈寨村、黃崗村、何寨村、韓崗村、腰甫村、老譚寨村、徐寨村、西街村、河東村、仰韶新村),總人口達3.79萬人,有漢族、回族等7個民族。
❷ 江西省上饒余干在地圖上有誰知道在哪個位置
地處江西省東北部。位於北緯 27°34' 至 29°34' 、東經 116°13' 至 118°29' 之間。東鄰浙江衢州,南連福建南平,西瀕鄱陽湖而接九江,北連景德鎮和安徽徽州,居於閩、浙、皖、贛四省結合部而成為江西的 「 東大門 」 。
全市東西長約 210 公里 ,南北寬約 194 公里 。土地總面積約 2.28 萬平方公里 , 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 13.65% 。境內東南北部三面環山,西部臨水,中部丘陵廣布。基本地貌以山地、丘陵、湖泊為主。地型大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西向依次為邊緣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泊。北部黃山尾閭蟠結在皖贛之間 , 東部懷玉山脈綿延於贛浙邊境,東南部武夷山脈迤邐入贛閩懷抱 , 西北部則與九江、南昌共托全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昌江、信江、樂安江流貫全區。全境丘陵占總面積的 75 % , 水面占 11%, 崗地、平原占 14 %。
上饒地理形勢是兩條山脈夾一條大河擁抱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武夷山脈東北—西南走向,懷玉山脈和鄣公山脈東南—西北走向,兩條山脈之間的信江,匯集了140多條支流,由東向西直奔鄱陽湖,背有靠前有沼,風水獨占鰲頭。當信江從源頭奔流而出入鄱陽湖時,就註定了這條貫穿贛東北大地的河流要成為上饒人民的母親河。
千百年來,這條匯聚了懷玉山脈、武夷山脈等無數源流的母親河,積淀著數不清的自然勝景和人文勝跡。黃崗山,華東第一高峰;三清山,江南第一仙峰;鵝湖山,儒釋道三勝境;靈山,中國道教第三十三福地。大鄣山、銅鈸山、大茅山、磨盤山、洪山、岑山等諸山,或巍峨險峻,或阿娜秀麗,不一而足。
鵝湖書院、婺源民居、婺源宗祠、婺源古橋、上饒集中營舊址、葛源閩浙贛省委機關舊址、萬年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鉛山連史紙、弋陽腔、婺源三雕、婺源儺舞、婺源歙硯、婺源徽劇等國家級文化遺產,河口鎮、石塘鎮、葛源鎮、江灣鎮、汪口村、延村、理坑村、李坑村、曉起村等國家級和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的澄波橋,始建於晉昇平年間的三清山古建築群(含石雕、石刻),鑄造於宋建炎元年的雞應寺銅鍾,清代玉山考棚、上饒縣龔氏宗祠中的《浣紗記》浮雕、流傳千年的贛東北「串堂」、鄱陽傳統漁俗、萬年貢米生產習俗等一大批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上饒山水孕育出來的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上饒之名得於「山郁珍奇,上乘富饒」,素稱富饒之地。
秦屬九江、會稽、丹陽3郡。
漢為豫章、會稽、丹陽3郡。
三國吳屬鄱陽、會稽、新都3郡。
晉屬鄱陽、新安、信安、建安4郡。
隋開皇九年改鄱陽郡為饒州,後罷饒州復鄱陽郡。
唐武德五年改鄱陽郡為饒州,是域屬饒州、衢州、歙州。乾元元年析饒州之弋陽、衢州之常山、玉山3縣置信州,是域屬饒州、信州、歙州,隸江南東、西2道。
宋主屬信州上饒郡、饒州鄱陽郡,隸江南東路。
元主屬信州路、饒州路及鉛山州,隸江浙行中書省。
明洪武九年分江西為五道,是域主屬九江道饒州府、湖東道廣信府。
清沿明制。
民國初主屬豫章道、潯陽道。1932年主屬江西第四、第六行政區。
1949年屬上饒、樂平2專區,轄景德鎮市和上饒、弋陽、橫峰、鉛山、余江、廣豐、東鄉、玉山、貴溪、樂平、德興、鄱陽、萬年、余干、婺源、浮梁16縣。1950年樂平專區更名為浮梁專區,上饒專區增設縣級上饒市。1952年上饒、浮梁2專區合並設立鷹潭專區,旋改稱上饒專區。1953年景德鎮市升為地級市,由省直轄。 鄱陽縣1986年更名為波陽縣,2003年12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改回鄱陽縣。現在已經不存在波陽縣這個地名。。1958年浮梁縣劃歸景德鎮市。1960年上饒縣並入上饒市。1964年恢復上饒縣。1968年東鄉縣劃歸撫州專區。1970年上饒專區改稱上饒地區。1983年樂平縣劃歸景德鎮市,貴溪、余江2縣劃歸鷹潭市。1990年德興縣改市。
2000年6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上饒地區和縣級上饒市,設立地級上饒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信州區。
上饒縣建於東漢末期建安年間,約公元205年前,初屬豫章郡,不久改屬鄱陽郡。晉初並入葛陽縣,仍屬鄱陽郡。南宋復置,隋開皇九年(589),再度並入葛陽縣,屬饒州。十二年,葛陽改稱弋陽。唐武德四年(621),上饒縣析出重置。七年,省入弋陽,乾元元年(758),再度析出重置,隸於江南東道信州。宋,仍屬信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隸於江浙行省信州路。明洪武三年(1370),信州路改為廣信府。四年,廣信府隸於江西行省。民國3年(1914),上饒縣隸於豫章道。15年,直屬江西省。21年,隸於江西省第六行政區。27年,縣城上饒鎮改稱廣平鎮。1949年5月3日,上饒縣解放,廣平鎮及附近部分城區析出建立上饒市,全市總面積64.68平方千米,隸於上饒專區。1960年3月,上饒縣並入上饒市,全市總面積擴至2554.68平方千米。1964年4月,上饒縣重新分出,上饒市轄域仍同建國初。1993年5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將上饒縣的沙溪鎮、靈溪鄉、秦峰鄉、朝陽鄉劃歸上饒市管轄,市域面積擴到338.6平方千米。相當於原有面積的5倍,仍隸屬上饒地區行政公署管轄。2000年7月10日,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通知,撤銷上饒地區和縣級上饒市,原上饒市改稱信州區,隸屬新設立的地級上饒市管轄。
上饒市轄上饒、廣豐、玉山、婺源、弋陽、橫峰、波陽、余干、萬年等10縣和信州區,代管德興市。面積22791平方公里。人口660萬。
上饒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鄰浙江,西接安徽,南連福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八省通衢」、「豫章第一門戶」的稱謂。浙贛鐵路穿境而過,皖贛鐵路,橫南鐵路縱橫交錯;320、206國道和311高速公路貫穿東西南北,百十里內有四個機場。交通通訊極其便利。
上饒位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7~18.2攝氏度,年降水量1600~1800毫米。光照充足,無霜期平均達244天。
上饒地貌以中低山地、丘陵為主。南部與福建交界,綿亘著武夷山山脈,主峰黃崗山海拔2157.7米,是大陸華東第一高峰。中部懷玉山山脈,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是中國著名景區三清山的中心地帶。北部贛皖邊境的鄣公山及黃山余脈,大部為低山和丘陵。間有連片的小盆地。西部江河縱橫,湖泊星布,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鄱陽湖平原。
上饒四季分明,風光秀麗。中部三清山方圓二百里,雄奇峻秀,塵絕人寰,素有「江南第一仙峰」的美譽。
南面龜峰,凡三十六峰,峰峰皆景,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贊為「江上龜峰天下稀」,又被遊客譽為「天下盆景」。
自然植被保存完好,存有大量古樹古溶洞古建築古文物的婺源,山青水碧,小橋流水,一派恬靜的田園風光,遊人譽為「中國最美的農村」,被列為中國南方唯一的文化旅遊示範縣。
還有鄱陽湖的萬傾波濤;葛仙山的道觀香火;鴛鴦湖的嬉水鴛鴦;無不美倫美煥,令人由衷贊嘆造物的鬼斧神工與對這片土地的偏愛。
夢里水鄉——余干
余干是個美麗而神奇的地方,這里歷史悠久,"山川秀麗,人傑地靈,曾有"閩越百貨集散"之繁榮,江西名郡"魚米之鄉"之美譽。
余干這兩年發展很快,成為上饒市的黑馬之有一!
GDP19.4億,增長18.4%
人均GDP2298
地方財政收入1.5億,增長34.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726萬,增長15%
農民人均純收入2259,增長35.91%
❸ 江西地理位置處於那裡!
江西省地處北緯24°29′″至30°04′41″,東經113°34′36″至118°28′58″之間,東鄰浙江省、福建省,南連廣東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長江,屬於華東地區。江西省全省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轄11個地級市、100個縣(市、區),省會為南昌市。內除北部較為平坦外,東西南部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起伏,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餘條,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為江西五大河流。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江西處北回歸線附近,全省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無霜期長,為亞熱帶濕潤氣候。江西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盆地、谷地廣布,具有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江湖眾多,以鄱陽湖為中心呈向心水系。又是中國南方紅壤分布面積較大的省區之一。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具有典型的亞熱帶森林植物群落。地質與地貌地質構造上,以錦江—信江一線為界,北部屬揚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屬華南褶皺系,志留紀末晚加里東運動使二者合並在一起,後又經受印支、燕山和喜馬拉雅運動多次改造,形成了一系列東北—西南走向的構造帶,南部地區有大量花崗岩侵入,盆地中沉積了白堊系至老第三系的紅色碎屑岩層,並夾有石膏和岩鹽沉積;北部地區形成了以鄱陽湖為中心的斷陷盆地,盆地邊緣的山前地帶有第四紀紅土堆積。這是造成全省地勢向北傾斜的地質基礎。地貌上屬江南丘陵的主要組成部分。省境東、西、南三面環山,中部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錯分布,北部則為鄱陽湖湖積、沖積平原。鄱陽湖平原與兩湖平原同為長江中下游的陷落低地,由長江和省內五大河流泥沙沉積而成,北狹南寬,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地表主要覆蓋紅土及河流沖積物,紅土已被切割,略呈波狀起伏。湖濱地區還廣泛發育有湖田洲地。水網稠密,河灣港汊交織,湖泊星羅棋布。贛中南以丘陵為主,多由紅色砂頁岩及部分千枚岩等較松軟岩石構成,經風化侵蝕,呈低緩渾圓狀,海拔一般200米,接近邊緣山地部分的高丘,海拔約300-500米;其相對高度除南部在百米以上外,一般僅50-80米。丘陵之中,間夾有盆地,多沿河作帶狀延伸,較大的有吉泰盆地、贛州盆地及於都、瑞金、興國、寧都、南豐、貴溪等盆地。山地大多分布於省境邊緣,主要有:東北部的懷玉山,東部沿贛閩省界延伸的武夷山脈,南部的大庾嶺和九連山,西北與西部的幕阜山脈、九嶺山和羅霄山脈(包括武功山、萬洋山、諸廣山)等,成為江西與鄰省的界山和分水嶺。山脈走向以東北—西南向為主體,控制著省內主要水系和盆地的發育。多數山地由古老的變質岩系和花崗岩組成,山峰陡峭,堆積物較厚[9]。水文氣候氣候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約16.3-19.5℃,一般自北向南遞增。贛東北、贛西北山區與鄱陽湖平原,年均溫為16.3-17.5℃,贛南盆地則為19.0-19.5℃。夏季較長,7月均溫,除省境周圍山區在26.9-28.0℃外,南北差異很小,都在28.0-29.8℃。極端最高溫幾乎都在40℃以上,成為長江中游最熱地區之一。冬季較短,1月均溫贛北鄱陽湖平原為3.6-5.0℃,贛南盆地為6.2-8.5℃。全省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達240-307天。日均溫穩定超過10℃的持續期為240-270天,活動積溫5000-6000℃,對於發展以雙季稻為主的三熟制及喜溫的亞熱帶經濟林木均甚有利。唯北部地形開敞,特大寒潮南侵時有不利影響。江西為中國多雨省區之一。年降水量1341-1943毫米。地區分布上是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山區多,盆地少。廬山、武夷山、懷玉山和九嶺山一帶是全省4個多雨區,年均降水量1700-1943毫米。德安是少雨區,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年降水季節分配是4-6月約佔42-53%。降水的年際變化也很大,多雨與少雨年份相差幾近一倍。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及年際變化大是導致江西旱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原因之一。省境地形南高北低,有利於水源匯聚,水網稠密,降水充沛,但各河水量季節變化較大,對航運略有影響。全省共有大小河流2400多條,總長度達1.84萬公里,除邊緣部分分屬珠江、湘江流域及直接注入長江外,其餘均分別發源於省境山地,匯聚成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五大河系,最後注入鄱陽湖,構成以鄱陽湖為中心的向心水系,其流域面積達16.22萬平方公里。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連同其外圍一系列大小湖泊,成為天然水產資源寶庫,並對航運、灌溉、養殖和調節長江水位及湖區氣候均起重要作用[9]。江西地表徑流贛東大於贛西、山區大於平原。江西河川徑流主要靠降水補給,故季節性變化很大。汛期河水暴漲,容易泛濫成災;枯水期水量很小,又感水源不足。故具有夏季豐水、冬季枯水、春秋過渡的特點。年內波動較大:1至3月佔14-17%,4至6月佔53-60%,7至9月佔18-22%,10至12月佔6-10%。徑流最大月份一般出現在6月或5月,各河最大月佔全年徑流量的22%左右;徑流最小月份一般出現在12月或1月,各河最小月佔全年徑流量的3%以下。由於徑流的年內分配主要集中在4月至6月,這段時間降水集中,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現,易造成洪澇災害。而7月至9月,降水稀,氣溫高,工農業用水正值高場,江河卻處在少水期。徑流量最大年比最小年各河在4-5倍左右。年徑流量變化還存在連續乾旱和連續洪水的情況❹ 中國四大古鎮l是在什麼地方
古鎮太多,四大仍抄存爭議襲!
一般認為:
江南四大名鎮是指周庄、同里、西塘、烏鎮等四個名鎮
中國四大古鎮,一般指廣東的佛山鎮,江西的景德鎮,湖北的漢口鎮,河南的朱仙鎮。
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徽州歙縣被稱為是當今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
請採納!
❺ 玉山在哪裡
在江西
冰為溪水玉為山
"冰為溪水玉為山"——玉山是個古老、美麗、文明的地方。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是江西省的東大門。介於東經117°52'至118°25'和北緯28°30'至28°59'於之間。東界浙江省開化、常山、江山三縣市,南接廣豐,西南鄰上饒,北毗德興。東西寬75公里,南北長遠62公里,總面積1731.2平方公里, 轄21個鄉、鎮、庫,總人口53.8萬。閩浙贛三省交界處,素有"兩江鎖鑰,八省通衢"之稱。
編輯本段古老的玉山
唐(周)證聖年(695年),分衢州的須江(今江山市)、常山和饒州的弋陽三縣市之地設玉山縣,以境內有懷玉山而得名,隸江南道衢州,有1300多年的歷史。明洪武四年(1371年),因漕運不便,從江浙行省改隸江西行省。民國三年(1914年),省下分道,玉山隸豫章道。1945年5月玉山解放初,屬贛東北行政區,後屬上饒地市(專)區至今。1952年,浙江省江山縣官溪鄉的內村、外村、後山、中店4個行政村和南塢鄉的大桑園、周家墩、黃坳3個政村劃歸本縣管轄。
編輯本段地理與自然
玉山縣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懷玉山脈橫亘西北,主峰三清山玉京峰,海拔1816.9米,是贛、浙、皖三省的天然屏嶂。武夷山余脈逶迤東南。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傾斜。西北為山區,東南為丘陵,中部為沖積平原,形成「五山、四丘、一平畈」的半山區、半丘陵地形。丘陵地帶在海拔120至150米,最低海拔76米,平均海拔187米。玉山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早在1996年就被評為全省文明衛生縣城。1933年,著名作家郁達夫南行至玉山縣城時,陶醉在玉山「半江青山半江城」的景色之中,譽稱它為「東方的威尼斯」。
編輯本段旅遊與交通
玉山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眾彩紛呈,在自然風景、人文景觀別具一格。一是國家級重點名勝風景區,世界自然遺產--三清山,位於縣境北部,既是絕妙的自然景觀,又是古樸人文景觀的游覽勝地,是我國道教的發源地。二是懷玉山風景區,是理想的避暑旅遊勝地。這里有朱熹講學的"懷玉書院",也曾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是方誌敏等革命烈士的蒙難之地。三是三清湖風景區,區內溶洞群連,交相輝映,是不可多得的旅遊、休假、娛樂中心。縣城景區有武安山、閻立本墓、萬柳洲、古城牆、縣試院、文成塔、鴻園石舫、旌德會館等景物觀。
玉山交通便利,境內的浙贛鐵路及其復線是全國鐵路大動脈,它連京九線可直達香港,東起上海西至昆明的320國道橫貫縣境東西。2002年底建成通車的梨溫高速公路,將把玉山帶入全國公路的快速網,使玉山至上海間的運行時間縮短到4小時。距縣城80公里的衢州機場為玉山的交通帶來了更大的方便。玉山是全國電氣化的第一批試點縣,也是華東電網的一部分。全縣境內主要河流8條,水能理論蘊藏量12.45億千瓦,建有三座較大的水電站。
編輯本段工業與礦產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強,我縣的工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現有三個工業園區。一是城西工業區。區內有龍山烤鰻廠、懷玉山活性炭廠、杭州掛車廠、軸承廠、南霸米排粉廠等一批骨幹企業。二是岩瑞工礦區。區內有今年剛引資過3億的江西萬年青玉山水泥廠,目前正處於前期建設當中。還有玉山水泥廠、南鐵水泥廠等六家大中型水泥生產企業。三是金山工業園區,是我縣興建的高標準的工業園區,將以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誠招天下客商。
玉山境內礦產豐富,地質條件好,便於開采,已探明礦產資源有28種。其中石灰石儲量約33億噸,居江西之首。石煤分布全縣10多個鄉鎮,儲量達32億噸,居全省第二。鋁土地質儲量135萬噸,年可開采5000-12000噸。羅紋石儲量豐富,羅紋硯是我縣一大工藝特產,年出口30多萬方。此外,磷、瑩石、膨潤土、花崗石、石英、黑滑石、高嶺土等儲量也很豐富,並建有一大批采礦和加工企業。
編輯本段人傑地靈
玉山民風淳樸,書香濃厚,人傑地靈,享有「才子鄉、博士縣」美譽,在這塊蘊含著無窮活力的土地上,孕育了詩人楊億、欽點狀元汪應辰等古代著名人物,涌現了醫學家黃家駟、畫家柳子谷等現代名流,現有玉山籍博士200餘名,遍布國內外。
編輯本段未來展望
21世紀國家實施東部大開放、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戰略中,玉山是東部發達地區轉移的承接地,沿海發達地區的後花園和西部大開發的中轉站。"攬勝遍五嶽,絕景在三清",奮進中的玉山人民期待著與你在各個領域進行廣泛、真誠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共同創造輝煌的明天
❻ 江西上饒在哪個位置
地處江西省東北部。位於北緯 27°34' 至 29°34' 、東經 116°13' 至 118°29' 之間。東鄰浙江衢州,南連福建南平,西瀕鄱陽湖而接九江,北連景德鎮和安徽徽州,居於閩、浙、皖、贛四省結合部而成為江西的 「 東大門 」 。
全市東西長約 210 公里 ,南北寬約 194 公里 。土地總面積約 2.28 萬平方公里 , 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 13.65% 。境內東南北部三面環山,西部臨水,中部丘陵廣布。基本地貌以山地、丘陵、湖泊為主。地型大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西向依次為邊緣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泊。北部黃山尾閭蟠結在皖贛之間 , 東部懷玉山脈綿延於贛浙邊境,東南部武夷山脈迤邐入贛閩懷抱 , 西北部則與九江、南昌共托全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昌江、信江、樂安江流貫全區。全境丘陵占總面積的 75 % , 水面占 11%, 崗地、平原占 14 %。
上饒地理形勢是兩條山脈夾一條大河擁抱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武夷山脈東北—西南走向,懷玉山脈和鄣公山脈東南—西北走向,兩條山脈之間的信江,匯集了140多條支流,由東向西直奔鄱陽湖,背有靠前有沼,風水獨占鰲頭。當信江從源頭奔流而出入鄱陽湖時,就註定了這條貫穿贛東北大地的河流要成為上饒人民的母親河。
千百年來,這條匯聚了懷玉山脈、武夷山脈等無數源流的母親河,積淀著數不清的自然勝景和人文勝跡。黃崗山,華東第一高峰;三清山,江南第一仙峰;鵝湖山,儒釋道三勝境;靈山,中國道教第三十三福地。大鄣山、銅鈸山、大茅山、磨盤山、洪山、岑山等諸山,或巍峨險峻,或阿娜秀麗,不一而足。
鵝湖書院、婺源民居、婺源宗祠、婺源古橋、上饒集中營舊址、葛源閩浙贛省委機關舊址、萬年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鉛山連史紙、弋陽腔、婺源三雕、婺源儺舞、婺源歙硯、婺源徽劇等國家級文化遺產,河口鎮、石塘鎮、葛源鎮、江灣鎮、汪口村、延村、理坑村、李坑村、曉起村等國家級和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的澄波橋,始建於晉昇平年間的三清山古建築群(含石雕、石刻),鑄造於宋建炎元年的雞應寺銅鍾,清代玉山考棚、上饒縣龔氏宗祠中的《浣紗記》浮雕、流傳千年的贛東北「串堂」、鄱陽傳統漁俗、萬年貢米生產習俗等一大批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上饒山水孕育出來的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
❼ 玉山名字的得來
1.台灣省的玉山
北起三貂角,南接屏東平原(台灣南部的屏東縣周圍),長約300公里。主峰玉山位於北回歸線以北2.3公里,海拔3997米,不僅為台灣最高山峰,也為中國東部最高峰。山地多森林,目前仍有原始森林分布,材用、葯用和化工用植物資源豐富。
玉山國家公園為我國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位於台灣的中央地帶,群峰並峙,百岳高山多達30餘座。
橫跨南投、嘉義、花蓮及高雄四縣,總面積約達105,490公頃,是典型的亞熱帶高山的地質,其地形以高山及河谷為主。在高山峻谷中除了蘊含豊富的地理景觀外,同時也塑造最珍貴的資源寶藏和生態環境,期許永續的生命,保持原始風貌,登山遊客要發揮環保心、子孫情,愛惜大自然。
玉山國家公園規劃的遊憩點並設立遊客中心為新中橫公路的塔塔加遊客中心、南橫公路的梅山遊客中心與東部地區的玉里、南安游遊客中心,此三處對於一般遊客欲了解玉山國家公園全貌的最佳去處;登山活動則集中於玉山山區、八通關古道的東埔至八通關與南安至瓦拉米的東西兩出口與南橫公路的關山、塔關山、關山嶺山和向陽山。
[編輯本段]
2.神話中的玉山
《山海經》:「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蠃母山再向西三百五十里的地方,叫做玉山,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形貌像人,蓬頭亂發,豹尾虎齒,主管上天的災厲和五刑殘殺。西王母善於吼叫,據說她掌管著長生不老葯,在中國神話中西王母漸漸演變成王母,也就是玉帝之妻,負責開蟠桃會的那位家庭主婦。玉山上有一種獸名字叫狡,狡生著牛角,長著豹紋,叫聲如狗。它的出現會使國家興盛。山中還有一種鳥,形狀像雉而長著紅色的羽毛,名叫勝迂。勝迂以魚為食,叫聲如綠,它的出現會使天下出現水災。
〔玉山,據郭璞注釋說,這座山遍布著玉石,所以叫做玉山。《穆天子傳》中叫做群玉之山。綠,勝迂的叫聲如綠,這個綠字應是鹿字之誤,就是勝迂鳥的叫聲象鹿鳴。〕
[編輯本段]
3.江西玉山縣
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與浙江省交界。
在唐代,由上饒縣分置玉山縣,因境內有「懷玉山脈」而得名。玉山建縣至今已有1300餘年歷史。始建於唐(周)證聖年(公元695年),分衢州之須江(今浙江省江山市)、常山和饒州之弋陽三縣之一部置縣,隸江南道衢州。因境內有相傳天帝遺玉而成的懷玉山而得名。
❽ 三清山在哪個地區
交通信息
三清山自駕車線路
(1)江浙滬廣東一帶
自駕游路線
滬昆高速玉山出口下,約1公里,第一個紅綠燈左拐,進了320國道直走3.5公里在左拐,進入三清山環山公路又直走45公里就到三清山景區了,左拐是去三清山南部外雙溪索道,右拐是去東部金沙索道(婺源方向),一般是江浙滬廣東一帶的遊客。
(2)武漢、九江、景德鎮、武夷山、婺源、黃山
一般是上景婺常高速—德婺高速,從婺源的第一個高速路口上,到小關下高速,然後經小關收費站入三清山環山公路,大約再開個40分鍾就能到達三清山金沙索道站,直走約30分鍾到三清山南部外雙溪索道。
第二條路是不上高速的,走國道,到直接到小關,再進到環山公路。
自助公共交通
自助交通中轉站一般是首選在玉山縣下,次選上饒市下。
(1)玉山縣
坐火車到玉山或乘高鐵至玉山南站,然後坐公交車、電動三輪子或計程車到玉山縣汽車站,電動三輪子較多,約5元/人,半夜也有車的,稍貴,可以講價,到汽車站約5-8分鍾。去三清山有兩種班車,分別是去東部金沙和南部外雙溪的,票價16元/人,根據選擇乘坐東部和南部索道,兩邊都可以上山。間隔40分鍾一趟,需要一個小時到達,停靠地點都在索道附近。最早6:10,去南部班車最晚5:00,去東部的班車最晚是下午6:10,註:季節不同會有所調整。不過還有一趟上饒——三清山東部(金沙)—婺源的車子,上饒17:20出發,18:00到玉山汽車站門口會停。
(2)上饒市火車站或汽車站
因為上饒市與全國火車車次較多,缺點就是上饒到三清山的汽車班次較少,上饒市帶湖路汽車站到三清山南部索道發車時間(7:30,13:30)。去東部索道只有17:20的一班車。
最常見的走法:從上饒市火車站下車,坐公交車1元或摩的5元約3分鍾到320國道,在國道另一側等,上饒市到玉山縣班車(約20分鍾一趟),看到中巴車上面標明(上饒——玉山)招手上車,車費15元/人,到玉山汽車站後轉車見上,上饒市到三清山總計時間約1小時50分鍾。如果在上饒火車站已很晚錯過去玉山班車,可以選擇坐公交車到上饒市區住宿,第二天早上到上饒市中央公園,打車司機都知道,中巴車6:00到18:00之前是15分鍾一趟,之後轉為晚班車,車次依次為:18:10 18:40 19:20 20:00為末班車 。
❾ 江西地理概況有哪些
江西省,簡稱贛。因公元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道省名,又因為江西省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全省共設南昌、九江、景德鎮、萍鄉、新余、鷹潭、贛州、宜春、上饒、吉安、撫州等11個設區市,99個縣(市、區)。南昌市為江西省會。
江西省地處中國東南偏中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江西為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的腹地,與上海、廣州、廈門、南京、武漢、長沙、合肥等各重鎮、港口的直線距離,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內。古稱江西省為「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
全省土地總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74%,居華東各省市之首。境內除北部較為平坦外,東西南部三面環繞有幕阜山脈、武夷山脈、懷玉山脈、九連山脈和九嶺山脈,中部丘陵起伏,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餘條,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為江西五大河流。鄱陽湖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鳥棲息地。
江西處北回歸線附近,全省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無霜期長,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全省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達59.7%,居全國前列。礦產資源豐富,銅、鎢、鈾、鉭、稀土和金、銀被譽為江西省的「七朵金花」。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江西人才輩出,陶淵明、歐陽修、曾鞏、王安石、朱熹、文天祥、宋應星、湯顯祖、詹天佑等文學家、政治家、科學家若群星燦爛,光耀史冊。
江西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八一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中央蘇區的中心就在贛南的瑞金。江西為中國革命犧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達25萬人之多。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江西全省現有人口4139.8萬人(包括外來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
作為一個農業比重較大的省份,糧食、油料、蔬菜、生豬、蜜桔、淡水魚類等農業品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隨著農業科技推廣和產業化經營步伐的加快,傳統農業正迅速向現代農業轉變。生態農業前景可喜,綠色農產品正成為重要增長點。治湖治江治山的「山江湖工程」被聯合國專家譽為跨世紀工程和可持續發展的範例,養豬、制沼和種果相結合的生態農業方式在贛南實施取得良好效益,正逐步向全省推開。
江西相繼建設了一批大中型骨幹企業,形成了汽車、機械、電子、化工、冶金、建材、食品、紡織、醫葯等多門類的工業體系,布局日趨合理,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茁壯成長,主要工業品產量成倍增長,一批工業企業和產品接近或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年,新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在洪械廠誕生,毛澤東主席筆寫信嘉勉,稱贊「這在建立我國的飛機製造工業和增強國防力量上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現在江西是我國重要的殲擊機、教練機、直升機生產基地之一。鳳凰系列照相機,為國內市場佔有率最大的國產相機,被譽為「民族相機工業的一朵奇葩」。江鈴汽車、昌河汽車、冰箱壓縮機等產品市場份額不斷擴大。貴溪建有全國最大的銅冶煉廠,年生產能力20萬噸,德興銅礦是亞洲最大銅礦。景德鎮陶瓷,國之瑰寶,素以「薄如紙、明如鏡、白如玉、聲如磬」等獨有的特色享譽中外。
通過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多方籌集資金,江西持續加大對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投入,集中力量建成了一大批骨幹工程,基礎設施大為改善,為新世紀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1996年通車的京九鐵路,從南至北穿越江西26個縣、市、區,在江西境內長達700餘公里,佔全線總長近1/3。已建成昌九、昌樟、溫厚、九景、黎溫等多條高速公路,總里程達659公里。全省現有4個民用航空港,開通了至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幾十條航線。
江西大力實施「科教興贛」戰略,初步建成了支撐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教育和科技體系。全省教育投資逐年增加,有效改善了中小學的辦學條件。基本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和掃除壯年文盲的目標。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全省共有普通高校32所,培養了大批各類人才。南昌大學已通過國家教育部考核進入全國高等教育「221」工程。在加強科技應用研究、加快成果轉化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文化事業異彩紛呈。廣播電視事業飛躍發展。考古發掘取得了重大成果。體育運動生機勃勃,成績斐然。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江西取得了豐碩成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全面的思想保證、充分的智力支持和良好的輿論環境。堅持用井岡山精神教育廣大幹部群眾,先後建立和合名了一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中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井岡山革命紀念館以及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被列入首批全國100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江西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旅遊業正日益成為江西經濟新的增長點。廬山、井岡山、龍虎山、三清山以及被譽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已成為來贛客人必游之勝景。
江西有著輝煌的過去,有著蓬勃發展的現在,也必將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