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地理書
① 古代地理書籍
古人一向注重對地理的研究,天人關系的探討。
著名的
(1)《水經注》。綜合性地理學著作。《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游記。酈道元以飽滿的熱情,渾厚的文筆,精美的語言,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祖國的壯麗山川,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贊美。其書名為《水經注》,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北魏酈道元著。
山海經(中國先秦時期重要古籍)《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地員》是我國古籍《管子》里記載的一篇文章,見於《管子》第五十八篇。
《水經》是中國第一部記述水系的專著。
《甘石星經》是古代中國天文學專著和觀測記錄,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
徐霞客游記
漢書地理志
地方誌
元和郡縣圖志
方輿勝覽
② 中國第一部歷史地理著作是
《春秋》是我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尚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史書,也是古代專世界著名的歷史典籍之一。屬古人「尚」與「上」通用,「書」原來就是史,上古時,史為記事之官,書為史官所記之史,由於這部書所記載的是上古的史事,所以叫做《尚書》。《尚書》也就是上古史的意思,
「尚書者,上古帝王之書,或以為上所為,下所書,故謂之《尚書》。」
是C
山海經不屬於地理著作,書中神話色彩太濃。
真正最早的史書地理著作是水經注,全面系統的地理著作
③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地理考察著作
最早的地理考察著作是戰國時期的《尚書·禹貢》。這本書一共只有1193個字,但是在這本書回裡面卻根答據當時的自然地理山脈、河流為主要的標志,將國家分為了不同的9個區,並且對於這9個區中的每一個地方的山川,河流,植被,土壤以及風土人情,人文地理等方面都做了簡要的記錄。關於這本書的作者有傳說是禹所做,但是實際的作者卻並沒有詳細的記錄。在該書中對於長江和黃河這兩條區域沿岸的江河流域以及山脈記錄是比較詳細的,而其他河流的記錄比較粗略。
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
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
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
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述。
④ 關於古代地理歷史書籍有哪些
有戰國的《甘石星經》天文的;《水經注》南北朝的地理書
明朝末年的《徐霞客游記》,除了很詳細的地理知識外,還包含各地的風土人情
⑤ 歷史地理都學習什麼書
《中國歷史地理概述》 鄒逸麟福建 人民出版社。
《中國歷史地理概論》 王育民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中國史綱要》 翦伯贊 人民出版社 。
《中國自然地理》 趙濟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漢語》 王力主編 中華書局。
《簡明中國古代史》張傳璽。《中國近代史》李侃。《中國現代史》王繪琳(上、下)
《世界史》吳於廑(六本)。
如何學習歷史地理學?
一、歸類記憶法
整理、歸類歷史知識,可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不僅便於學生記憶,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二、「濃縮」記憶法
「濃縮」記憶法,即把一些繁雜的內容進行概括、濃縮,提煉成幾個要點,使學生能提綱挈領地掌握其重點。而如果將要點擴展,又能呈現出歷史內容的原貌。
三、串線記憶法
通過串線,使同一類型的歷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時期的活動,按歷史發展的線索,呈現於學生面前, 便於學生理解和鞏固。
四、歌訣記憶法
歷史年代、歷史朝代、政權名稱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學生也難記住。有的則可編製成歌 訣的形式。
五、趣味記憶法
有趣味的知識學生印象就深刻,記得也牢。因此,可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學時聯系教材內容,採用講述歷史故事,引用詩、詞、對聯,編造謎語或用諧音等方法,使學生有一種新奇的感覺,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可提高記憶效果。
六、規律記憶法
歷史發展有其規律性。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能為預示未來發展的方向提供借鑒,能幫助學生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七、聯想記憶法
對容易混淆的歷史事件,年代、概念,教學時則可採取聯想的方法,幫助學生加以區別。
八、圖示記憶法
圖示法的特徵是形象、直觀,一目瞭然。圖示法的板書設計可以多樣化。它能生動、形象地揭示復雜歷史現象之間的關系,既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又能幫助學生記憶知識。
九、比較記憶法
有比較,才有鑒別。所謂比較,就是對性質相同或相似的歷史事件進行對比,找出異同。
十、重復記憶法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復習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
⑥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地理考察著作的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書·禹貢》,是中國第一篇回區域地理著作。是答戰國時魏國的人士託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貢》名篇。
這本書一共只有1193個字,但是在這本書裡面卻根據當時的自然地理山脈、河流為主要的標志,將國家分為了不同的9個區,並且對於這9個區中的每一個地方的山川,河流,植被,土壤以及風土人情,人文地理等方面都做了簡要的記錄。關於這本書的作者有傳說是禹所做,但是實際的作者卻並沒有詳細的記錄。在該書中對於長江和黃河這兩條區域沿岸的江河流域以及山脈記錄是比較詳細的,而其他河流的記錄比較粗略。
這是撰著這篇《禹貢》的人士設想在當時諸侯稱雄的局面統一之後所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方案。
這是一個宏偉周密的方案,不與尋常相等,故託名大禹,企望能夠得到實際的施行。
這篇《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
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述。
⑦ 中國古代地理學的圖書簡介
中國古代地理學 與西方地理學相比,不僅在思想方法上有獨到之處,而且資料專的收集也最豐屬富,形成了以沿革地理為主體、採取計里畫方、制圖六體原則制圖為特點的獨特傳統和體系。本書依據不同時期中國地理學發展的主要特點,分為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代五個階段,並選取各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人物或事件,透過簡明扼要的述論,系統介紹中國古代地理學的發展過程及其主要成就和特點,是一部專題文化史著作。
⑧ 求一本結合地理歷史的介紹中國的或者世界的書
可惜啦,現代那麼深厚人文地理素養的人不多,你要是真想研究,推薦兩本內書:《天下郡國容利病書》《讀史方輿紀要》
《天下郡國利病書》,作者:顧炎武。以講究郡國利病貫穿全書,重點輯錄了兵防、賦稅、水利三方面內容。作者十分重視研究各地兵要地理,深感兵防之重要,所以書中對全國各地的形勢、險要、衛所、城堡、關寨、島礁、烽堠、民兵、巡司、馬政、草場、兵力配備、糧草供應、屯田以及有關農民起義和其他社會動亂等方面資料,無不詳細摘錄。
《讀史方輿紀要》作者:顧祖禹。綜記「山川險易,古今用兵戰守攻取之宜,興亡成敗得失之跡」,具有濃厚的歷史軍事地理學特色,其核心在於闡明地理形勢在軍事上的戰略價值。
兩部書都是文言文,如果看不懂,不如就看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吧,語言幽默,資料詳實,非常值得一讀。
⑨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是《尚書·來禹貢》,自這是一篇區域地理著作,全書以自然地理實體為標志,將全國劃分為9個區,並對每區的疆域、山脈、河流、植被、土壤、物產、貢賦、少數民族、交通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作了簡要的描述。
《禹貢》是中國古代名著,屬於《尚書》(一作《書經》,簡稱《書》)中的一篇,其地理記載囊括了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產等情況。對其作者說法不一,王國維在《古史新證》中認為《禹貢》為周初人所作;
史念海在《論〈禹貢〉的著作時代》一文中,則據《禹貢》中有「南河」、「西河」之稱,認定作者為魏國人;顧頡剛認為出自戰國時秦國人之手;此外還有日本學者內藤虎次郎的戰國末至漢初說。
(9)中國歷史上的地理書擴展閱讀
《禹貢》根據土壤的顏色和性狀,將九州的土壤分為白壤、黑墳、赤埴墳、塗泥、青黎、黃壤、白墳、墳壚等類別,這是有一定分類價值的。
《禹貢》中專論山嶽和河流的"導山"與"導水"兩部分內容,是純粹地理的內容,它們開創了中國關於區域地形的分部門研究的範例。"導"字被認為是"治理"的意思,以與禹治水的史跡相聯系。
⑩ 我想看中國歷史、中國地理方面的書怎樣找
中國史書很好說,推薦一些《中國通史》、《二十四史》、《史記》等
地理方面的比較不多見,也比較零散,我感覺《圖說天下》、《中國國家地理》、《華夏地理》等都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