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德國宗人文地理

德國宗人文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2-20 14:31:20

⑴ 求歐洲各強國的人文地理介紹,多少都行,謝謝

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第四大國(國際匯率),以及國內生產總值第五大國(購買力平價)。從工業革命時期以後,德國一直是日益全球化的經濟的先驅,創新者和受益者。德國的經濟政策基於社會市場經濟的概念。德國是歐盟和歐元區的創始成員之一。憑借其在2012年1.516萬億美元的出口額,德國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出口額占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家輸出。在2013年,德國在全球取得了2,7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本輸出國。

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褐煤生產國。 德國還含有豐富的木材,鐵礦,鉀肥,鹽,鈾,鎳,銅和天然氣。 德國的能源主要來源於化石燃料,其次是核電,類似生物質能的可再生能源(木材和生物燃料),風能,水能和太陽能。

服務業約貢獻了GDP總量的70%,工業29.1%,農業0.9%。德國的多數產業在工業,特別是在汽車,機械,金屬和化工品。

德國是世界第四經濟大國。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汽車品牌賓士、寶馬、奧迪、大眾、保時捷都位於德國,著名汽車品牌歐寶也誕生在德國(現屬於美國通用汽車集團)。汽車生產量僅次於中國、美國和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之一。
魯爾工業區

雖然兩德統一已逾20年,但前西德地區的生活水平及人均所得仍明顯高於東德地區,而促進東德經濟整合及現代化的長期政策將持續至2019年,前西德地區每年約向前東德地區投入800億美元。德國政府於2009年1月批准規模500億歐元的刺激經濟方案,以避免部分產業衰退及所伴隨的失業率上升。

德國是世界貿易大國,同23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關系。德國產品以品質精良著稱,技術領先,做工細膩,但成本較高。德國出口業素以質量高、服務周到、交貨准時而享譽世界。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機械產品、化學品、通訊技術、供配電設備和醫學及化學設備。主要進口產品有化學品、汽車、石油天然氣、機械、通訊技術和鋼鐵產品。主要貿易對象是西方工業國,其中進出口一半以上來自或銷往歐盟國家。

⑵ 請問芬蘭這個國家的一些人文地理習慣和一些人文特點(像德國人比較嚴謹那樣)

人文特點的話,芬蘭人非常注重個人隱私空間、交往距離,以至於有時會被外國人認為比較冷淡,其實是他們的文化行為習慣。

⑶ 德國的自然地理學包括哪些

德國地理學史在近現代地理學發展史佔有重要地位,對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論研究都有突出的貢獻。德國既是近代地理學的發源地,又是環境、區域和景觀三大學派的故鄉。

早期發展早期的德國地理學主要是搜集地理事實,分析因果關系,謀求地理知識的科學體系化。1544年出版的由S.明斯特爾主持編輯的《宇宙誌》,是早期地理大發現以後發表的第一本地理學著作,敘述了托勒密所稱世界的一般情況和地球的主要分區,在一個多世紀內被看作是世界地理的權威著作。1650年,B.瓦倫紐斯寫成《普通地理學》(曾譯《通論地理》),把地理學分成普通(或通論)地理學和特殊(或專門)地理學兩部分,並指出它們是一個整體的相互依賴的兩個部分。18世紀的哲學家I.康德把地理看成空間的描述,並認為自然地理學是「自然的概括」,是「所有其他可能的地理學」的基礎。
近代時期A.von洪堡和 C.李特爾是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1799~1804年,洪堡考察美洲,廣泛觀察自然現象和居民生活,收集了大量資料。他把自然界作為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一個整體,對不同地域、不同環境的現象進行比較研究。他認為地理學的目的是研究現象的空間分布、空間關系和互相依存。堅持「各種自然和人文現象的地域結合」的論點,他的代表性著作是《宇宙》(5卷,1845~1862)。1820年,李特爾開辦德國第一個地理學講座。他建立了在人地關系基礎上的近代地理學。他認為地理學是一門經驗科學,探討了自然環境與人類歷史的因果關系,強調人地關系的綜合性和統一性,運用經驗法和比較法對各種地理現象進行研究,並側重人文現象。他長期任教,其地理思想對後世有重要影響。他的代表性地理學著作是《地學通論》(19卷,1817~1859)。1828年,德國柏林地理學會成立。從19世紀後半葉起,繼洪堡和李特爾之後,德國地理學有很大的發展。
自然地理學O.佩舍爾研究了地表自然特徵,確立了自然地理學在地理學中的分支學科地位。把新地理學引進德國大學並培養出一些傑出地理學家的主要人物是F.von李希霍芬,他把地理學定義為研究地球表面以及與其有成因聯系的事物和現象的科學,並確認地理學的研究限於地球表層,即岩石圈、 水圈、 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接觸的地方。在部門自然地理學方面,A.彭克創用「地表形態學」一詞,論述了地球形態的起源和發展。他把阿爾卑斯山第四紀冰川時期劃分為3個間冰期和4個冰期的理論曾成為冰川地貌和冰期研究的重要基礎。彭克還積極倡導各國協作編制百萬分之一世界地圖。W.P.柯本在1900~1936年制訂了以全球植被分布為基礎,以氣溫和降水量為指標的氣候分類(見柯本氣候分類)。W.彭克研究了地貌學的理論問題,提出地貌演化學說。
人文地理學F.拉采爾對人文地理學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他致力於研究人類遷移、文化借鑒和人地關系,探討了環境對人類活動及演化的影響。他認為存在著協調的人地關系,包括環境與人的協調關系、地表同一區域內人文現象的相互關系。拉采爾最先提出「生存空間」概念。它所涉及的是作為一種空間(地理)組織的人類社會與其物質背景之間的關系。雖然這個概念後被K.豪斯霍弗等篡用,作為領土擴張的理論,但在科學上它是有關人類社會生活和需要方面的一個富有成果的概念。對人文地理學、經濟學、區域規劃和城市規劃等領域產生重大影響的一些基本理論也都源於德國,如J.H.von屠能的農業區位論、A.韋伯的工業區位論以及W.克里斯塔勒始創的中心地學說等。
區域地理學和景觀學區域地理學和景觀學是德國地理學的傳統研究方向。A.赫特納對區域地理學作出卓越貢獻。他強調地理學是一門關於區域分異的科學,即研究地表現象分布的地區差異。他認為區域是自然與人類現象相互結合的具體體現,區域地理學是地理研究的頂峰。他長期從事地理學方法論研究,其經典著作是《地理學:它的歷史、性質和方法》。赫特納地理學思想體系對後世產生較大影響。
O.施呂特爾首先把景觀作為地理概念。他提出地理學應首先著眼於地球表面可以感覺到的事物,認為景觀學研究是地理學的中心目的。他運用歷史地理學的方法來分析景觀,提出了文化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區別。S.帕薩爾格系統地提出全球范圍內景觀分類和分級的原理和方法,並創立城市景觀的概念。他的代表著作有《景觀學基礎》(1919~1920)和《比較景觀學》(1921~1930)。
地緣政治學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德國曾出現一股地理思想上的逆流,即利用地緣政治學為其領土擴張服務。K.豪斯霍弗是這股逆流的代表人物。他認為地緣政治是利用地理知識來支持和指導一個國家的政策的一種藝術,綜合了國家有機體說、民族優越論、生存空間論及大區域觀念等,主張國家的空間應該隨國家的生長發育而不斷地擴大。他將這種思想為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政策服務。當然,不應把已存在的地緣政治學說都說成是反動的。
現代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兩個國家。德國的地理學經過重建在60年代已重新佔有重要地位。地理學研究保持了傳統的統一思想。在地理教學中,這種統一思想把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聯系在一起;在地理研究領域內,表現為部門地理和區域地理共同發展。
地貌學是德國地理學的主要研究領域,研究的重點是用大量的計算方法研究形態動力過程和地形演變的原因。自然地理學研究廣義的環境和地生態學問題,區域生態學研究地球表面上自然現象的區域組合和生活形式的聯系。聯邦德國的C.特羅爾致力於開展山地地生態學和高山比較地理學的研究,提出景觀生態學,倡導並組織了南北美洲及歐亞大陸山地地生態學的研究工作。民主德國也很重視景觀生態學的研究,包括地生態學分類和自然資源的經濟評價等。在研究方法上注重新技術的應用和小區域的高質量制圖則仍然是兩個德國的地理研究的特色和長處。
人文地理學的一般趨勢是明顯地離開舊的傳統地理學方法,愈來愈趨向於空間分析,用系統分析和統計方法論證功能和結構。60年代以來,民主德國著重研究工業人口和居民點的集結以及國土問題。
區域研究在地區開發方面有重要地位。聯邦德國的延續10多年的大型協作項目──墨西哥計劃,以「人類和環境的演化」為總題,在有限面積的范圍內研究了人類從開始至今的歷史及其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大約80%的聯邦德國地理學家在國外搞野外工作。區域研究的重點地區還包括熱帶非洲、南美洲和亞洲等。

⑷ 上課要講一篇關於德國的人文地理服飾文化都可以的稿子,麻煩誰給提供提供》

德國是一個「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人均每年的豬肉消耗量為65公斤,居世界首位;啤酒遍布任何場合,也正因為他們愛喝又能喝啤酒,德國的啤酒品牌數不勝數……
由於偏好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德國的食品最有名的是紅腸、香腸及火腿。他們製造的香腸種類起碼有1500種以上,並且都是豬肉製品。德國的國菜就是在酸捲心菜上鋪滿各式香腸及火腿;有時用一整隻豬後腿代替香腸和火腿,那燒得熟爛的一整隻豬腿,德國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人幹掉它。

德國人最講究、最豐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在旅館或政府機構的餐廳,早餐大都是自助形式;而在普通百姓家,早餐的內容一般都大同小異,首先是飲料,包括咖啡、茶、牛奶、各種果汁等,主食為各種麵包,以及與麵包相配的奶油、乾酪和果醬,外加香腸和火腿。德國菜以酸、咸口味為主,調味較為濃重。德國人非常愛吃馬鈴薯,烹調的花樣千變萬化,除了炸薯條外,還有水煮馬鈴薯、火烤馬鈴薯、馬鈴薯泥,以及炸馬鈴薯餅和炸馬鈴薯條。相反的,在德國,米的種類就少得可憐,只是簡單的水煮米,米粒又大又硬,和我們習慣吃的白米飯大不相同。

德國人喜歡喝啤酒的程度到了讓人難以想像的程度。幾乎什麼場合都能來上一瓶。德國的啤酒品牌數不勝數,有些城市自己就有好幾個牌子。要是你從來沒有喝過啤酒。建議你先從一半啤酒加一半可樂、芬達、雪碧、蘋果汁等喝起,等習慣那清涼中略帶苦味的感覺後,就可轉戰到整瓶啤酒了
德國人的禮儀習俗:1、守紀律 講整潔(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許多情況下,德國人近乎呆板,缺乏靈活性,甚至有點兒不通人情。但細細想來,這種"不靈活"甚為有益。沒有紀律,何來秩序?沒有規矩,何有認真?

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德國人也很重視服裝穿戴。工作時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裡雖可以穿得隨便些,但只要有客來訪或外出活動,就一定會穿戴得整潔。看戲、聽歌劇時,女士要穿長裙,男士要穿禮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裝。參加社會活動或正式宴會更是如此。)

2、守時間 喜清靜(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的話,就是不禮貌,如有特殊原因無法准時赴約時,都會向朋友表示歉意,並請求原諒。

德國人多喜歡清靜的生活,除特殊場合外,不大喜歡喧鬧。比方說,許多人雖在城裡上班,但卻把家安在鄉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鎮,圖的就是一個清靜。就是那些住在城裡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圍的無噪音。例如,晚上8時至第二天早晨8時不可以演奏樂器、大聲喧嘩。如果晚上要搞聚會活動,事先要向鄰居講明情況,請求他們諒解,並盡可能安排在周末,盡可能不大聲喧鬧。否則,受干擾的鄰居會十分惱怒,可能會當面提出抗議,個別人甚至會請警察出面干預。)

⑸ 英國與德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1、德國

人文地理:截至2016年,德國總人口8267萬,是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26人,是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它主要是德語(德語),有少量的丹麥人和山梨人。德語被廣泛使用。德國文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

受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18世紀德國文學達到了頂峰。歌德、海涅、席勒、萊辛和格林是傑出的代表。

自然地理:德國地形多樣,有丘陵、高原、丘陵、美麗的湖畔和廣闊的平原。整個德國地形可分為五個不同特徵的區域:北德低地、中程隆起帶、西南部中程梯形帶、南部阿爾卑斯山邊疆帶和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

2、英國

人文地理:截至2016年,英國總人口為6558萬。官方語言是英語。威爾士語也在北威爾士使用。蓋爾語仍在蘇格蘭西北高地和北愛爾蘭部分地區使用。

大多數居民信奉新教基督教,主要是英國國教(也稱為聖公會,其成員佔英格蘭成年人的60%)和蘇格蘭國教(也稱為長老會,有59萬成人)。在英國,每個人都享有宗教自由。因此,各種宗教信仰在英國中部地區蓬勃發展。

自然地理:英格蘭西北部有許多低矮的山脈和高原,東南部的泰晤士河是英格蘭最大的河流。這七條河是英國最長的河。它有338公里長。它發源於威爾士中部河道呈半圓形,流經英格蘭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峽。


(5)德國宗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英國氣候特徵:

英國受盛行西風控制,全年溫和濕潤,四季寒暑變化不大。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攝氏度,最低氣溫不低於-10攝氏度,1月平均氣溫為4-7攝氏度,7月平均氣溫為13-17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000毫米。英國屬溫帶海洋性氣候。

⑹ 德國大學人文地理專業的排名

人文地理專業啊?還是不要報考了。你本科學的專業還不錯啊,為什麼讀研不讀這個呢?讀個人力資源管理都比人文地理專業強,現在這方面的專業的只能去中學教書。大概70%的研究生只能從事教育行業,你願意么?

⑺ 歐洲西部法國自然,人文地理概括

歐洲西部
1 基本概況
自然地理特徵:
位置和范圍: 東半球西北部,亞歐大陸西部,包括歐洲的西半部,面積約為歐洲的一半。
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大西洋深入內陸
主要的半島有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和巴爾干半島
主要島嶼有大不列顛島和冰島等
主要內海有波羅的海
地形:中部的平原分布在北海和波羅的海沿岸,萊茵河以東叫做波德平原,以西為西歐平原
北部和南部山地分布較廣
冰川對地形的作用明顯
氣候:地中海氣候:分布在地中海沿岸 冬季溫和濕潤 冬季收西風帶影響,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影響
溫帶海洋性氣候:歐洲大陸西部 冬季溫和 夏季涼爽 全年濕潤
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內部 冬冷夏熱 全年降水較少
湖泊與河流:河網密布,水量豐沛,無長河,便利的河道航運網,多湖泊
人文地理特徵:
以白種人為主;人口稠密區沿煤礦和工業地帶分布,略呈十字形;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地區;城市人口比重大。歐洲西部是世界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對外貿易發達,德國居第一位。旅遊業發達。

⑻ 人文地理是什麼

人文地理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內地域結構的容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人文」二字與自然地理學的「自然」二字相對應,泛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學。

⑼ 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分別包括什麼

自然地理:氣候(光照、降水、熱量),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水系特徵)湖泊,土壤,植被

人文地理:農業,工業,聚落,交通,商業貿易,產業,人口等等

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一般可以分為綜合理論部分、通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學)和專論部分(區域人文地理學)。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結構、功能、動態及其空間分異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

綜合性的分支科學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等。部門性的分支科學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等。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部門自然地理學已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

(9)德國宗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人文地理學綜合理論部分主要指對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通論部分可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三個方面,也有一些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兩個方面。人文地理學專論部分則包括對各種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

經濟地理學是以闡釋人類生產和生活資料的生產、流通和消費分配等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分布和空間組織為主要任務。近代地理大發現以後,人類的商業活動空前繁榮,從而產生了經濟地理學的前身——商業地理學。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