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大米國家地理標志
⑴ 大米包裝上的國家地理標志 和國家糧食局和盤錦大米怎麼認證 希望懂行的指教一下 復制粘貼的 我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統一管理全國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質量技術監督局(以下簡稱各地質檢機構)依照職能開展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應依照本規定經審核批准。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必須依照本規定經注冊登記,並接受監督管理。
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由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機構或人民政府認定的協會和企業(以下簡稱申請人)提出,並徵求相關部門意見。
第九條 申請保護的產品在縣域范圍內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提出產地范圍的建議;跨縣域范圍的,由地市級人民政府提出產地范圍的建議;跨地市范圍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提出產地范圍的建議。
申請人應提交以下資料:
(一)有關地方政府關於劃定地理標志產品產地范圍的建議。
(二)有關地方政府成立申請機構或認定協會、企業作為申請人的文件。
(三)地理標志產品的證明材料,包括:
1.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書;
2.產品名稱、類別、產地范圍及地理特徵的說明;
3.產品的理化、感官等質量特色及其與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之間關系的說明;
4.產品生產技術規范(包括產品加工工藝、安全衛生要求、加工設備的技術要求等);
5.產品的知名度,產品生產、銷售情況及歷史淵源的說明;
(四)擬申請的地理標志產品的技術標准。
網路上的
⑵ 名聞中外的「響水大米」出產於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響水大米」之所以品質優良,主要得益於其生長在世
響水大米如此好吃,是因為響水鄉所處的地理條件特殊.這一帶在第四紀更新世晚期,由於地專殼運動,火山爆屬發出的岩漿凝結成的熔岩台地,其面積達二百多平方公里.經過年久的風華浸蝕作用,千洞萬孔的玄武岩上,積聚了一層一尺來厚的腐殖土,土質松軟、肥沃,加之牡丹江橫貫其中,水源極為充足,最適宜種水稻.所以根據大米的生長環境,推測曾經發生過地震,火山,所以AD正確.
故選:AD.
⑶ 響水大米的地理標志
2007年第15號
關於批准對響水大米
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告
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我局組織了對響水大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現批准自即日起對響水大米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一、保護范圍
響水大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以黑龍江省寧安市人民政府《關於申報響水大米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請示》(寧政呈[2006]8號)提出的范圍為准,為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東京城鎮、江南鄉、卧龍鄉、蘭崗鎮等5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二、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根據當地積溫條件,選擇優質、高產、抗病耐寒,分櫱性強的優良品種,第一積溫區以富士光、五優系列為主,第二、第三積溫區以上育397、空育131為主,或經審定符合質量特色品種、老品種定向改良後的符合質量特色的品種等。
(二)種子質量。
種子每三年更換一次,其質量應符合GB 4401.1《糧食作物種子 禾穀類》標准要求。
(三)立地條件。
氣候條件:無霜期125天至135天,年活動有效積溫2300℃至2700℃,年降雨量550 mm 至600mm。
水源條件:灌溉用水採用牡丹江上游的鏡泊湖水及其他潔凈無污染的水。
土壤條件:土壤類型多為草甸淤土,土層厚20cm 至40cm,有機質含量1.5%至3%,pH值在6至7之間。
環境條件:經省級綠色食品管理部門指定的環境監測部門監測,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本地環境技術條件》的要求。
(四)栽培管理。
1. 種子處理經過篩除草籽和雜質後,選晴天曬種2d至3d,再用波美比重1.13的黃泥水或鹽水選種,撈出秕谷,用清水沖洗2遍。再用10%浸種靈或25%施保克10ml兌水50kg浸種40kg,在室溫15℃至16℃條件下浸種6d至7d,浸種後直接催芽,芽長1mm至2mm時降溫到15℃至20℃晾芽待播。
2. 育苗方式:採用大中棚缽體旱育苗方式培育壯苗,壯苗標准為秧齡35d至40d,葉齡4片至5片,苗高14cm至18cm。
3. 插秧時間、密度: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3℃時開始插秧,一般在5月15日至25日插秧。採取30cm×20cm單行或(40cm,20cm)×20cm寬窄行等插秧規格。
4. 水肥管理:灌水要求田水潔凈,淺水灌溉,促進生育。撤水插秧,插後灌苗高2/3護苗返青水,返青後應淺水灌溉,促進分櫱。減分期當遇17℃以下低溫,灌15cm至20cm護胎水,冷害過後立即恢復原水位,乳熟期間歇灌溉,黃熟末期斷水。
施肥要求化肥與有機肥配合使用,追肥與葉面肥結合,禁止使用硝態氮肥,做到減氮增磷鉀。
5. 收獲:做到單品種、單收獲、單脫粒、單加工。90%達到完熟時即可收獲,搞好晾曬降低水份,使稻穀質量達到GB/T17891要求。
6. 加工技術流程: 稻穀→篩選→去石→磁選→礱谷→谷糙分離→碾米→去碎米→色選→拋光→成品等工藝加工而成的響水大米→包裝。
7. 貯藏:庫房應清潔乾燥、通風。產品碼放距牆面和地面間隔應在30cm以上
⑷ 響水大米如何辨別真假
為保障響水大米作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優良品質,謹防假冒偽劣產品危害消費者,根據《寧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響水大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寧政辦發【2011】40號)文件要求,成立寧安市人民政府響水大米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管理辦公室,實施響水大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市政府通過產地備案,使用防偽標簽等有力措施,規范市場,實現響水大米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質量可溯源」和「唯一身份證」。凡在寧安市生產銷售帶有保護區地名字樣的大米應當加貼響水大米地理標志專用防偽標簽,消費者通過原產地防偽碼查詢中心可以對響水大米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身份進行真偽認證。嚴厲打擊和查處冒用響水大米國家地理標志、偽造響水大米產地、以外地大米冒充響水大米、無證生產、以次充好、摻雜使假等違法、違規行為。
為了維護響水大米的優良品質與品牌價值,未來,寧安市政府將重點打擊和查處冒用響水大米國際地理標志、偽造響水大米產地、以外地大米冒充響水大米、無證生產、以次充好、摻雜使假等違法、違規行為。對於擅自使用或偽造地理標志名稱及專用標志的;對不符合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標准和管理規范要求而使用該地理標志產品的名稱的;或者對使用與專用標志相近、易產生誤解的名稱或標識及可能誤導消費者的文字或圖案標志,使消費者將該產品誤認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行為,將依法進行查處。
購買「響水大米」請認准原產地防偽標識,謹防假冒!
「金響玉」響水石板米通過國家QS認證,並榮獲有機食品認證。同時,每盒「金響玉」系列響水石板米都粘貼「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防偽標識。正宗有保證。
⑸ 響水大米為什麼比其他的大米好吃
為保障響水大米作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優良品質,謹防假冒偽劣產品危害消費者,根據《寧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響水大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寧政辦發【2011】40號)文件要求,成立寧安市人民政府響水大米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管理辦公室,實施響水大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市政府通過產地備案,使用防偽標簽等有力措施,規范市場,實現響水大米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質量可溯源」和「唯一身份證」。凡在寧安市生產銷售帶有保護區地名字樣的大米應當加貼響水大米地理標志專用防偽標簽,消費者通過原產地防偽碼查詢中心可以對響水大米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身份進行真偽認證。嚴厲打擊和查處冒用響水大米國家地理標志、偽造響水大米產地、以外地大米冒充響水大米、無證生產、以次充好、摻雜使假等違法、違規行為。
為了維護響水大米的優良品質與品牌價值,未來,寧安市政府將重點打擊和查處冒用響水大米國際地理標志、偽造響水大米產地、以外地大米冒充響水大米、無證生產、以次充好、摻雜使假等違法、違規行為。對於擅自使用或偽造地理標志名稱及專用標志的;對不符合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標准和管理規范要求而使用該地理標志產品的名稱的;或者對使用與專用標志相近、易產生誤解的名稱或標識及可能誤導消費者的文字或圖案標志,使消費者將該產品誤認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行為,將依法進行查處。
購買「響水大米」請認准原產地防偽標識,謹防假冒!
「金響玉」響水石板米唯一產地——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響水村。在響水村擁有石板大米良田千畝。同時與農民建立良好的農業合作社模式,統一種植、管理與銷售,形成產業化種植基地和自有水稻基地,採取傳統種植技藝,數百年來原汁原味。
「金響玉」響水石板米通過國家QS認證,並榮獲有機食品認證。同時,每盒「金響玉」系列響水石板米都粘貼「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防偽標識。正宗有保證。
⑹ 聽說響水貢米是天下第一稻,真的假的響水貢米是最好的大米嗎
生為上帝的寵兒,響水貢米集締造了無數傳奇:一九四九年後,響水貢米成為人內民大會堂果國宴容用米;二零零九年響水大米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二零一零年榮獲國家中輕產品中心「中國消費者滿意名特優品牌」獎、二零一零年成為上海世博會外賓專用米,二零一一年「響水貢米」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連續三屆蟬聯「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響水貢米」被國家領導人作為禮品饋贈國際友人,新聞媒體將她稱為「國稻」。
記得採納啊
⑺ 黑龍江省大米類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有哪些
黑龍江省大米類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共有16個,位居全國第一。
五常大米、內寶清大米、湯原大米、望奎容大米、香磨山大米、鐵力大米、通河大米、方正大米、饒河大米、居仁大米、海倫大米、七台河大米、樺川大米、蘿北大米、佳木斯大米、延壽大米
⑻ 響水大米如何辨別真假
為保障響水大米作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優良品質,謹防假冒偽劣產品危害消費者,根據《寧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響水大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寧政辦發【2011】40號)文件要求,成立寧安市人民政府響水大米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管理辦公室,實施響水大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市政府通過產地備案,使用防偽標簽等有力措施,規范市場,實現響水大米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質量可溯源」和「唯一身份證」。凡在寧安市生產銷售帶有保護區地名字樣的大米應當加貼響水大米地理標志專用防偽標簽,消費者通過原產地防偽碼查詢中心可以對響水大米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身份進行真偽認證。嚴厲打擊和查處冒用響水大米國家地理標志、偽造響水大米產地、以外地大米冒充響水大米、無證生產、以次充好、摻雜使假等違法、違規行為。 為了維護響水大米的優良品質與品牌價值,未來,寧安市政府將重點打擊和查處冒用響水大米國際地理標志、偽造響水大米產地、以外地大米冒充響水大米、無證生產、以次充好、摻雜使假等違法、違規行為。對於擅自使用或偽造地理標志名稱及專用標志的;對不符合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標准和管理規范要求而使用該地理標志產品的名稱的;或者對使用與專用標志相近、易產生誤解的名稱或標識及可能誤導消費者的文字或圖案標志,使消費者將該產品誤認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行為,將依法進行查處。
記得採納啊
⑼ 射陽大米的地理標志
(一)品種。
「武育粳3號」或食味性與之接近的遲熟中粳類型品種。
(二)立地條件。
耕作層厚度≥20cm,有機質含量≥1.5%,土壤pH值7.8至8.5,土壤鹽分含量為0.02‰至3.5‰。
(三)栽培管理。
1、種子處理::晴天曬種1天後浸種,用防治惡苗病和線蟲病的葯劑浸種72小時後,直接催芽。
2、育苗:塑盤旱育,5月中旬播種,每公頃播芽谷1500kg至1800kg,秧齡30d至35d。
3、插(拋)秧時間與密度:6月中旬插(拋)秧,每公頃插(拋)27至30萬穴,每穴3至4株苗。
4、水肥管理:以有機肥為主,實行秸稈還田,配合施用水稻配方肥。每年每公頃施用腐熟有機肥20000kg至25000kg或有機質含量≥30%的商品有機肥1500kg至2000kg,秸稈還田量≥4500kg。插秧後深水護秧,拋秧後須隔24小時灌淺水,淺水分櫱,後期干濕交替,間歇灌溉,收獲前7天左右斷水。
5、收獲:十月下旬水稻完熟後收獲,自然晾曬,單收,單儲。
6、環境,安全要求:農葯,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加工。
稻穀經過初清除雜→清理(磁選)→去石→礱谷→谷糙分離→厚度分離→碾米→白米精選→色選→拋光→白米分級→定量→檢驗→包裝→入庫。 1、感官特徵:色澤潔白,透明有潤澤。飯軟而不粘,涼飯不返生,米飯有清香味。
2、理化指標:堊白粒率≤30%,堊白度≤3.0%,直鏈澱粉含量15%至20%,膠稠度≥60mm,鹼解值≥5.0,蛋白質含量≥7.0%。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⑽ 響水大米的歷史淵源
響水大米,產於鏡泊湖西北三十公里處,唐代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附近的響水鄉。它是黑龍江省的著名特產,馳名中外。
相傳,在明、清時代,響水大米被譽為「皇糧」、「御米」,它和鏡泊湖的湖鯽、山裡的紫貂,同是向朝廷進貢的侍品。
關於響水,民間有一個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上京龍泉府附近有一位善彈古琴的老琴師,他有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叫水兒,渤海國郡王見水兒容貌出眾,便把她搶進宮。老琴師想水兒,天天坐在牡丹江畔的玄武岩上彈琴,後來,老琴師死了,可是,想水兒的琴聲仍在田野間回盪著,人們便把這地方叫想水兒。因為這一帶產的大米分外好吃,人們就把這兒的大米,叫想水兒大米,便是如今的響水大米。
實際,是因牡丹江水從鏡泊湖瀉出,流過一段約十幾公里長的玄武岩台地後,突然跌落下流,由於水的落差大,在一二里之外都能聽到嘩嘩的響聲,響水鄉便因此得名。
響水大米如此好吃,是因為響水鄉所處的地理條件特殊。這一帶在第四紀更新世晚期,由於地殼運動,火山爆發出的岩漿凝結成的熔岩台地,其面積達二百多平方公里。經過年久的風華浸蝕作用,千洞萬孔的玄武岩上,積聚了一層一尺來厚的腐殖土,土質松軟、肥沃,加之牡丹江橫貫其中,水源極為充足,最適宜種水稻。在這塊熔岩台地上種水稻,岩石的吸熱和散熱快,早晚溫差大,藉助石板的熱輻射,水的溫度高;多孔的玄武岩,滲水、透氣作用良好,但卻不漏水、排水迅速,便於通風和曬田,這些條件都能促進水稻的揚花、灌漿和早熟。響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所需的溫度、水份、空氣這三要素都優於其它稻田。這獨特的石板地,便是響水稻早熟、飽滿、優質、高產的奧秘。
現在,響水鄉對久負盛名的響水稻更進一步加強科學管理,種子提純、復壯,使水稻的產量越來越高,質量越來越好。
名聞中外的響水大米出產於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渤海鎮位於國家級名勝旅遊區——鏡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渤海風情園的旅遊金三角地區,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歷史上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譽。唐代渤海國時期,渤海鎮地區已經出現了先進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術,據(新唐-.渤海傳)記載,當時渤海國進貢給唐王朝的貢口之中,就有「太白之鹿、率濱之馬、盧城之稻、北海之鰭」的描述,其中的「盧城之稻」指的就是響水大米,歷史上響水大米名聲之盛,由此可見。由唐代以來,至宋、元、明、清,響水大米始終是歷朝貢米,為皇室所享用。
解放後,響水大米又成為人民大會堂的國宴用米,曾於1992—1997年連續三次榮獲「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1999年榮獲中國食品節「最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成為中國食品協會的推薦產品,並榮獲中國綠色食品協會論證,繼榮獲1999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榮譽,成為名符其實的綠色食品。
唐代渤海國時期,渤海鎮地區已經出現了先進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術,據(新唐上書·渤海傳)記載,當時渤海國進貢給唐王朝的貢口之中,就有「太白之鹿、率濱之馬、盧城之稻、北海之鰭」的描述,其中的「盧城之稻」指的就是響水大米,歷史上響水大米名聲之盛,由此可見。由唐代以來,至宋、元、明、清,響水大米始終是歷朝貢米,為皇室所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