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國地球運動
❶ 高中地理地球運動做題規律和技巧
先把地球運動的規律掌握。然後找幾套此類型的試題多做幾次,以後遇到這種問題就會很簡單的。
❷ 高中地理問題,地球的運動
首先要分清楚地方時和區時的概念:
地方時是指因經度不同的地方,造成時內刻(鍾點)不同,這容種各地不同的時刻,叫地方時;每個 時區都以本時區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共同使用的時刻,這就是區時。地球有無數條經線,就有無數個地方時,而區時只有24個。也就是說,地方時是純粹的地理概念,只要在同一條經線上,地方時就是相同的。而區時則不然,因為受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影響。
本題中的經線是0度經線,不受國際日期變更線影響,那麼這條線上的兩個地方,不管地方時還是區時都是一樣的。至於為什麼時間相同但一個晝一個夜,一樓的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從圖中看得出來,此時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夏天晝長夜短,冬天晝短夜長,夏天早上6點天亮,冬天早上6點還是黑的,不是很正常么。
❸ 高中地理「地球的運動」
(1)C
(2)C
再找出圖中的一些信息
70°E為3月21日或9月23日0點,所以北京時間=0+3小時20分鍾(經版度差=50°)=3:20
找日期,關鍵找權0點經線和180度經線,70°E為0點經線,北京位於新一天的范圍內,所以,答案為
70°E向東到180°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❹ 高中地理最重要的是哪個內容,地球運動還是區域地理
地球的運動是抄最難的,必修一主要是自然地理,後面倆本是人文地理,後面的多記一些就好,但是地球的運動不是光記就行,還要理解。多做練習時必要的。而且以後綜合題一般都可以找到必修一的影子。所以必修一是最重要的!
❺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運動聽不懂
高中地理不像初中地理那樣,有許多題不是背一背書就能解答,尤其是地球運動這一部分內。關鍵還是要容將課本上的概念、原理和過程學明白。其實這一章許多內容實際上就是初中水平的數學幾何和物理題,只不過是滲入了地理概念而已,所以將概念弄明白是最主要的。如果說其中的精華,就是課本中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考試內容千變萬化,實際上還是書中的基本原理。書中的原理真正學會了,則一通百通。
另外,地球運動部分的內容比較抽象,例如經線、緯線、晨昏線、太陽直射點、正午太陽高度角、晝弧、夜弧等,都需要較強的空間想像能力,建議將數學幾何知識與地理知識結合起來,簡單說把地理題當成數學幾何題來做,可能會更簡單一些。千萬不要過於依賴背書,關鍵在理解。
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特點:1)方向;2)速度;3)軌道;4)周期
2、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1)正午太陽高度;2)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3)晝夜長短變化;4)四季更替;5)五帶劃分
3、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1)晝夜更替、晨昏線;2)地方時;3)地轉偏向力
每一個小標題可以記錄下來,記下內容,在書上要是在找不到,可以上網查
❻ 兩道高中地理地球運動題
1、答案: (1) (2)B (3)D
線段ac為地球表面的一半圓弧卻表現為一段線條,說明視角與該圓弧處於同一水平面,解題時應將其轉化為平時常見的側視圖、俯視圖。第(1)題,將圖轉化為側視圖(圖1):
其中,O點為晨昏線與北極圈的切點,與a點在同一經線上。a點此時的太陽高度為90°-(90°-23.5°+20°)=3.5°(如圖5所示),A選項符合事實。c點正午太陽高度為90°-(70°-23.5°)=43.5°,B選項符合事實。6月22日,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a在70°N上,處於極晝,C選項符合事實。6月22日,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的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的最大值,D選項不符合事實。
2、答案 ⑴D ⑵A
從圖中太陽視運動可以看出,該地該日剛好發生了極晝現象,即該地正好位於極晝圈上。極晝圈上正午太陽高度等於直射點緯度的2倍,據圖示信息可推知此時陽光直射在20°N,進而可知該日極晝圈為70°N(90°-20°)。當太陽位於B點時,為當地地方時正午12點,而此時的北京時間(東經120°地方時)為16點,時差4小時,經度相隔60°,可算出該地位於60°E。北半球極晝圈上,太陽在子夜0時從地平的正北方向升起(人的視線越過北極點看到日出),又在第二天的子夜0時落於地平的正北。
這是我借的答案,看對你有幫助嗎?
❼ 高中地理題、地球運動
這個問題看似復雜,但實際上很簡單。
假設赤道暮光之城線的夾角α,土內地緯度φ1,其他土容地緯度φ2(套φ2φ1,在北半球還是在南半球相同。)
相同經度,日出時間差,它可以被轉化為了一天的長度差異,兩地半。
兩日長度差實際上是:(12 /α)*(φ2-φ1),答案的要求是(1/2)*(12 /α)*(φ2-φ1)。
如果你要考慮兩個不同的地方在一個半球(北半球和南半球),你應該
(1/2)*(12 /α)*(φ2+φ1)。
❽ 高中地理還考地球運動不呢
最近兩年的地球運動題都已經非常簡單了。掌握其中的基本知識再有就是幾個重要知識點專就可以了。高屬考出題老師也是在改革的,一定不能放棄這個知識啊,因為高考課標是有要求的,是一個高考考點,如果高考時考的比較簡單,而你在學習這個知識時沒有用心,那麼你肯定會後悔的。
❾ 高一地理地球的運動好難啊!!!怎麼學好啊
高中地來理不像初中地理那樣,有源許多題不是背一背書就能解答,尤其是地球運動這一部分。關鍵還是要將課本上的概念、原理和過程學明白。其實這一章許多內容實際上就是初中水平的數學幾何和物理題,只不過是滲入了地理概念而已,所以將概念弄明白是最主要的。如果說其中的精華,就是課本中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考試內容千變萬化,實際上還是書中的基本原理。書中的原理真正學會了,則一通百通。
另外,地球運動部分的內容比較抽象,例如經線、緯線、晨昏線、太陽直射點、正午太陽高度角、晝弧、夜弧等,都需要較強的空間想像能力,建議將數學幾何知識與地理知識結合起來,簡單說把地理題當成數學幾何題來做,可能會更簡單一些。千萬不要過於依賴背書,關鍵在理解。
❿ 高中地理地球運動
甲地比乙地的白晝長10分鍾,緯度甲高於乙,為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版球.12-晝長/2=日出時間;權12+晝長/2=日落時間.
假設甲地晝長是12小時20分,乙地晝長是12小時10分,則甲地日出時間是當地地方時5點50分,日落時間是當地18點10分。乙地日出時間是當地時間5點55分,日落時間是當地18點05分。甲乙兩地有1°的經度差,時間乙地比甲地早4分鍾。甲地日出時間是當地5點50分,此時乙地地方時為5點54分;乙地日出時間是5點55分。意思就是當甲地5點50分日出的時候,對於乙地來說甲地是5點54分日出的,乙地本身是當地5點55日出,對於乙地來說,甲地日出比乙地早了一分鍾。 日落時間:甲地當地是18點10分,此時乙地是18點14分,乙地日落時間是當地18點05分,意思就是乙地10點05分日落時,甲地還沒有日落,甲地在乙地地方時18點14分(即甲地地方時18點10分的時候)日落,比乙地日落時間晚9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