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海南的人文地理環境

海南的人文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20 10:20:34

① 中國南方人文地理環境

南方地區以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其中熱帶季風氣候為全年高溫。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台灣火燒寮為全國「雨極」,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東部沿海地區夏秋季節受台風影響大。冬季氣溫在0度以上。雷州半島,雲南和台灣南部以及海南在15度以上。雲南,廣東,海南,台灣受寒潮影響小。
南方地區地勢東西差異大,主要位於第二、三級階梯,東部平原、丘陵面積廣大,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平原,河汊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國最大的丘陵,大多有東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間分布;南嶺地區岩漿岩分布廣泛;西部以高原、盆地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又被稱為聚寶盆)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雲貴高原地表崎嶇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區,山間「壩子」是當地主要的耕作區;橫斷山脈和秦嶺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② 關於海南的人文地理趣聞

海南省陸地面積由海南島及西、南、中沙群島等島嶼組成,海南島佔了99%的陸地面積,並劃分為海口市、三亞市、五指山市(原通什市)等18個市縣。海南島的中部地區集中了海南省的主要山脈, 由六百多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和部分低山組成,而這些山脈被萬泉河一昌化江自中間分了東西兩半,東部已開發為旅遊區的有海南島的最高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吊羅山(海拔1250米),七仙嶺(也叫七指嶺,海拔1107米)等,西部則有黎母山(海拔1441米)、尖峰嶺(1412米)等。這些山峰阻擋了從太平洋吹來的水汽,因而山中常常積聚霧,形成山區溫涼濕潤的氣候,無論你在什麼季節到山區旅遊,這里給你的感覺始終是清涼的。高聳的山體還削弱了暴虐的台風及偶然襲島的寒流,這使海南島西部的多個市縣成了無台風、無寒流的地區。
中部的水資源和天然林資源都非常豐富,海南三大河流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都發源於此。林中有許多珍稀樹種,對保持海南西部的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
海南省擁有長達1617.8公里的海岸線,沿岸灘塗面積廣闊,海南省所轄的18個市縣中有13個均屬臨海市縣,這些市縣環島分布,臨海的地方許多已經開發成海濱旅遊區,如三亞的亞龍灣、大東海,海口的帶狀公園,瓊海的博鱉,萬寧的石梅灣等。更多的則開辟為碼頭、漁港、鹽田等, 由於海南處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是日本、朝鮮、越南等國之間航運的必經之地,本島的海洋捕撈業也依靠這些港口得到發展,也正是因為漁業的蓬勃,才使遊客有機會品嘗到經濟鮮美、品種豐富的海鮮,海南的港口可說是海南經濟騰飛的跳板之一。
海南島豐富的溫泉資源是不可忽略的,島上已發現34處大大小小的溫泉群,分布在島的東南部及西北部,已開發的有七仙嶺、藍洋及興隆等8處。海南島上的溫泉大多都依山傍海地融合在大自 然之間,其中以七仙嶺溫泉最為天然。
海南島上天然湖泊較少,但河流眾多,人們利用這些河流建起水庫電站,開發水利及水電事業,不僅具有防洪供電的社會經濟效益,而且形成了海南島另類的島湖風光,較出色的有松濤水庫、大廣壩水庫、南麗湖、雲月湖等。
海南省是全國冬季溫度最高的省份,嚴格來說海南省並沒有冬季,只有零散的冬日。最冷的時候是1月份,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在17℃以上, 3~11月平均氣溫超過20'C,海南島南部沿海地區及西、南,中沙群島氣溫則還要更高一些。海南省每年的最高氣溫大多出現在4~5月春夏之交的時候,往往讓人不能察覺暑熱的來臨。7月份是海南省的盛夏,然而由於周圍有海洋的調節,也並不會使人覺得悶熱難熬,再加上盛夏時節常有雷雨臨島,陣雨過後的涼爽會讓人覺得特別的舒適。盛夏時節的海南中部山區最高溫度也只有大約27℃,許多森林公園便成了天然的避暑山莊。因為海南島四面環海,風力資源非常豐富。另外,海南省還是世界上同一緯度中雨量最多的地區,風雨相夾之下,使台風成為海南的「常客」。海南省的雨季在每年的5~10月,台風也發生在這期間,其中7~10月是台風最活躍的時候。台風來臨時的那種天昏地暗的景觀是長期生活在內陸的人所少見的。要得知最確切的海南省天氣預報,不妨收聽在1952年就開始播音的海南省人民廣播電台。

海南島是中國第二大島,位於祖國領土的最南端,形成於約100萬年以前的新生代第三紀中晚期, 由於地殼斷塊作用瓊州海峽下沉,海南成為脫離大陸的島嶼。1988年建省後,全省陸地面積僅有35351平方公里,佔全國陸地面積的0.35%,是全國最小的省份, 然而卻是全國最大的海洋省。 包括海南島及其西沙、南沙、中沙群島等島嶼,所轄海洋面積達200萬平方公里。 海南省轄9市、10縣(自治縣)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其中省會城市海口市和三亞市、瓊山市、儋州市等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海南島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鄰,東瀕香港、台灣省,東南是菲律賓,南部與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相接,是我國與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交往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海南地處亞熱帶,屬季風熱帶氣候,年均氣溫23.8攝氏度,涼爽的椰風吹散了盛夏的炎熱,明媚的陽光溫暖了冬季的大海,沒有真正的酷暑和寒冬。是冬泳和避寒的勝地。島上四季長青,空氣清新,被譽為「回歸大自然的好去處,未受污染的長壽島。」
椰樹是海南標志樹,因而海南有椰島之稱,「椰風海韻」 是海南最好的寫照。在海南女人勤勞善良的口碑之下,海南男人不可避免地推進了另一個話題。有人將海南男人框進了老爸茶館,有人認為創業奔忙中的海南男人也不容小覷,而有人更將海南男人按地域逐一圈點品評嫁娶。南國都市報記者就此進行一番了采訪。

一方水土一方人

即便同為「離太陽最近的男人」,但一方水土一方人,海南男人在不同的風俗人情地質物化的熏陶之下,勢必特質不一。其中文昌男人、澄邁男人、萬寧男人則因個性鮮明,褒貶不一,而時常被人分門別類,一一說道。

遊走在全國各地最多的要數文昌男人,就連遠赴南洋的木船上,擠得最多的也是文昌男人,所以文昌成了著名的僑鄉。文昌男人不懼遠游,因此「大男子主義」自然名聲在外。用符姐的話來說,文昌女人的勤勞賢惠基本是被文昌男人「熏陶教育」出來的。符姐兩口子都是文昌人,丈夫老林在機關上班,盡管工作並不繁忙,但家務卻極少沾手。符姐說,自古文昌屬於文化之鄉,文昌男人多因儀表俊朗談吐得體而被海南女人青睞,而且文昌男人事業在外,在他們心裡大事和小事區分很開,男人和女人該做的事也分得很清楚,瑣碎家事自然屬於小事,這些他們幾乎不聞不問就丟給了妻子,文昌男人家裡很懶家外很勤,而且喜歡牢牢掌握話語權,所以文昌男人行走仕途的比較多,因此「文昌倌」屬於事業心較強的海南男人。

而對於現代女性而言,「文昌倌」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吃香。吳小姐說,如果讓她擇偶她不會考慮文昌男人。她說都市女性大多自立,已不需要通過婚姻通過丈夫的前途改變命運,相反她會更實惠地考慮夫妻之間的感情和生活質量,她希望丈夫是個體貼細致,懂得疼惜女人照顧家庭的人,而這點上她所認識的文昌男人普遍表現不佳。

同扛「大男子主義」大旗的萬寧男人則相對要實在一些。話未說出就吼上兩嗓子罵上兩句的萬寧男人很多,但和妻子一同下地耕田、卸貨開店的萬寧男人也不在少數。劉先生是萬寧女婿,也與很多萬寧男人結交了朋友,關系都很鐵。他說,從地域而言,萬寧地理特點為大鎮小村,居住在小村落的萬寧男子喜好廣交朋友,重情重義。他認為萬寧男人算海南男人中最為勤勞的。行走各市縣,都會看見萬寧男人的足跡,高至居官,低至廢品收購、踩三輪車,只要能掙錢,再辛苦也無所謂。劉先生說,從萬寧男人身上有人還真能看到一股子平地拔樓的闖勁,挺可貴,有人還曾戲稱萬寧人算是海南的「猶太人」。

萬寧男人的缺點和優點同樣鮮明,脾氣暴躁的萬寧男子沒少讓女人望而卻步,但熟悉他們的人都知道這也許是紙老虎。劉小姐說父親就是萬寧人,脾氣急噪發起火來誰都害怕,但父親最疼兒女。她覺得,兒女和家庭永遠都擺放在萬寧男人心裡最重要的位置,父親辛苦奔波一輩子,全心全意都是為了兒女。

在張小姐看來,澄邁男人是最溫暖可親的,光從那口軟綿綿的澄邁方言便可見一斑。張小姐說,今年9月底她准備回家完婚,丈夫小王就是澄邁人。通過她和小王家人的接觸,她覺得澄邁男人脾氣很好,熱情誠懇,沒有太多男人的架子,做事也很細致。而作為即將成為丈夫的小王,體貼就是最讓她滿意的地方。她覺得質朴熱情不僅是澄邁男人的優點,也是大多數海南男人的優點。

茶里的海南男人

在很長久的印象中,「海南男人」是和「老爸茶」捆綁著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的,甚至在一些外鄉人眼裡,他們成了等同意象,可以相互詮釋。

曾有人總結:「海南女人在地里,海南男人在茶里。」從此海南男人被打上懶散的印記。雲者紛紛,但極少人會問津老爸茶的淵源,殊不知這半碗涼茶水還曾經成就了海南男人的驕傲。

老爸茶最初起源於海甸溪邊的得勝沙。民間仍有一說,老爸茶的興盛和漁民有關。過去出海捕撈的漁民中多為男人,連續數月在海上作業,面對不可預測的風浪侵襲,一旦滿載而歸安全登陸,這些疲憊不堪的打著赤腳的打漁男人們則圍坐在小茶館里,隨手在褲管上擦去魚腥味,一壺熱乎乎的老爸茶,信馬游韁天南海北地神侃,把幾個月憋在海上的話都倒出來。他們自信滿滿,滿船漁利就是實力證明。而這樣說來,老爸茶反倒成了海洋文化的派生品。總之,喝茶成了島民的一種生活。

曾經,喝茶的男人也是「幹事業」的人,而當時海南男人喝老爸茶無論在自己眼裡,還是在女人眼中都是那麼和諧自然的一件事兒。在那個經濟不甚發達的年代,閉塞遲緩的海島沒有外來沖擊,沒有參考速度,任何事情都可以閑散經營,連時間都富餘得無處揮霍,喝一天茶任日頭劃下西天又算得上什麼?

老甘居住在南渡江東,世代漁民,但他和兒子現在都摒棄了祖業在鎮上做起了修理生意,生活十分殷實。年過一年兒子快20歲了,他認為得給兒子在海口張羅一份「正業」,很快便從朋友有了線索。

「出來喝個茶,到時再說。」老甘放下電話心裡美滋滋的,第二天天不亮就起了個大早,擺渡過江,在長堤路的茶樓里請朋友喝了個早茶。

一種思維習慣已經深深嵌進海南男人的骨子裡,要談事,先喝茶。事情成不成都先把茶砌上,茶桌是醞釀事業的地方。而茶桌文化所帶來的閑散、庸懶也被一代又一代海南男人帶著上路,雄心和意志被漸漸掩埋。而在市場嘶殺節奏迅猛的當下,這樣的閑散狀態,顯然已淪為桎梏。

文先生是典型的老海口,但除了應酬性的早茶外,他幾乎不踏足街邊茶坊。他說,海南男人多愛喝茶,這是好習慣,但上茶館喝的則分為兩種,業務繁忙的和無業遊人。而現在業務繁忙的為了講求效率,也無暇以茶為幌,所以剩下的大多為無業的人。這些人去茶館並不為喝茶,只是為了說話。更讓他生氣的是,茶桌上的男人還迷上了彩經,寧願坐等餡餅,也不願拼闖耕耘,其中不乏年輕人。一些海南男人時常說的想的都比做的多,正是因為這樣,事業難有起色,讓人痛心,最後人們將厭惡歸咎於「老爸茶」。 海南是僅次於台灣的全國第二大寶島,有迷人的海濱風光。從海口到三亞的海南東線上有博螯(紅色娘子軍塑像、博鰲水城、博鰲亞洲論壇會址、萬泉河入海口)、興隆(興隆植物園、興隆熱帶花園)和陵水猴島三個主要區域旅遊景點,如果在海口休息一晚,早晨早點出發可以在一天時間內游遍三處,傍晚到達三亞。博鰲比較有特色的是萬泉河的入海口,可以在此同時腳踏河海兩邊,博螯會址也很有氣勢。
海南中線是以五指山市為中心,包括保亭、瓊中、屯昌等縣在內的海南中部旅遊區。五指山為海南島主峰,氣勢格外磅礴。瓊中的瓊崖縱隊舊址則為現代革命紀念地。保亭的七仙嶺溫泉以熱帶雨林和野溪溫泉為特色,環境幽靜小資。此外,中線一帶是黎苗族的世代聚居區,黎苗風情是當地特色,農歷的「三月三」是黎族最隆重的節日。

③ 台灣島和海南島的地理區域差異(人文和自然環境)

作為一位資深的地理教授,我會給你專業詳細的解答。
台灣島與海南島自然地理的比較

一、位置和輪廓:

台灣島和海南島都位於我國東南方海洋上,同屬大陸島。就純度說,台灣島比海南島偏北4—5度,大部分位於南亞熱帶范圍內,只有南部屬熱帶地區,而海南島全屬熱帶范圍。

兩島大小相近。台灣島呈紡錘形或芭蕉形的輪廓,而海南島呈雪梨般的輪廓。

二、地形和河流:

兩島都是山地、丘陵、平原、台地兼備的多種地形的海島。

台灣山地、丘陵的面積約佔全島面積70%,而海南島只佔全島面積35%.台灣的平原台地面積狹小,佔全島面積還不到1/3,而海南島卻佔全島面積2/3以上。

兩島山地大勢也有明顯不同。台灣島山地多(佔全島面積約近一半,海南島山地只佔全島面積1/4)、海拔高(有20座3500米以上高峰,玉最高峰玉山為3997米,海南五指山主峰1867米)、山勢陡峻的特點。

兩島山地基本上同屬東北一西南走向,但台灣山地縱貫南北,而且分布偏於東部。河流順著地勢向東西分流,形成許多獨流入海的河流,較大的河流都由東向西流。由於台灣島上山勢陡峻,河流短急,水力資源豐富。

海南島中高周低的地形,恰似一個倒覆著的鍋子。河流均由中部山地向四周流注,形成許多短促獨流入海的河流組成的放射狀水系。

台灣平原面積較小。台灣西部平原大河出口的三角洲,河叉眾多,水源充足,引水灌溉方便。海南島的台地平原比台灣島廣闊而集中,但地表呈波狀趙伏,台地地區水源不足,引水困難。問時海南島河口三角洲面積小,河汊也不發育,引水灌溉不及台灣河口三角洲方便。

三、氣候:

兩島氣候都受季風影響,具有夏秋高溫多雨、冬春較干溫暖以及多台風的特色。加之兩島地形復雜和南北緯度的差異,形成兩島西部雨影區的雨量少於東部,冬季南部氣溫高於北部,山區水熱垂直變化顯著。兩島氣候不同之處是台灣島緯度較高,熱帶氣候特色不如海南島顯著。

1.氣溫方面:兩島的共同特點是全年溫暖,熱量豐富,生長季節長。但台灣島地處緯度較高,氣溫比海南島低。如台灣島年平均氣溫為21~24℃,月平均氣溫大於13℃;而海南島年平均氣溫為22~25℃,月平均氣溫都大於15℃。

2.降水方面:兩島降水都有雨量豐富、雨季長、雨熱同季的特點。都為我國南方多雨地區。兩島大部分地方的年降水量都在1200毫米以上,有的地方超過2000毫米。但台灣島的降水總量比海南島多。兩島雨量的分布均有東多西少的現象。台灣島東部年雨量為3000—6000毫米,海南島東部年雨量為2200—2800毫米。而台灣島西部雨量減至1000毫米左右,海南島西部沿海地區的雨量減至900毫米左右。

3.台風:兩島都受台風影響,但台灣島出現台風的頻率比海南島多些。如台灣島在1897年~1957年的六十年中,登陸和影響的台風共218次,平均每年3.6次。而海南島在1884年~1975年的九十一年間,登陸和影響的台風共298次,平均每年3.3次。兩島受台風影響的季節很長,每年4—11月都可能受台風影響,其中7—9月台風出現最多。台風登陸的地區,台灣島以東部、南部最多,西北部最小。海南島以東北部出現最多,西部和西南部最少。

四、土壤:

台灣島的沖積土分布比海南島廣。約佔台灣島面積24%。土層深厚,肥力較高,灌溉便利。海南島沖積土面積比台灣少,而台地紅壤分布比台灣廣。台灣丘陵地區的紅壤和磚紅壤,無論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范圍都比海南島小。台灣島山地比海南島山地高峻陡峭,雨水沖刷劇烈,表土流失較大,土層薄,多為石質土。而海南島山地土壤,土層厚,枯枝落葉層較厚,自然肥力較高。

④ 海南的地理位置 自然 人文特徵

地理位置: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位於東經108°37′-111°05′,北緯3°30'~20°18',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民主共和國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全省陸地(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海南島形似一個呈東北至西南向的橢圓形大雪梨,總面積(不包括衛星島)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 海南島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約18海里,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是我國最南端的領土。是我國跨緯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自然特徵:
海南地處熱帶,土地總面積35354平方千米.森林面積1714700公頃.森林覆蓋率 達51%。熱帶天然林約佔全省森林面積一半的。
年平均氣溫23-25℃,最冷的2月平均16-20℃,最熱的8月為35-39℃,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長夏無冬。地形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歌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海南島的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北部的南渡江長314千米;西部的昌化江長230千米;東部的萬泉河長162千米。海南島上真正的湖泊很少,人工水庫居多,著名的有松濤水庫、牛路嶺水庫、大廣壩水庫和南麗湖等。
人文特徵:
海南省2008年末常住人口為864.73萬人,有漢族、黎族、苗族、回族等民族 ,五指山區的黎村苗寨,篝火歡歌,充滿著濃郁的民族風情。

⑤ 海南三亞,地理,人文,環境,天氣,如何

三亞天氣來
13日三亞天氣
白天自
多雲
22℃
東北風
4-5級
黑夜
多雲
17℃
東北風
4-5級
14日三亞天氣
白天
多雲
25℃
東北風
3-4級
黑夜
多雲
18℃
東北風
3-4級
15日三亞天氣
白天

20℃
東北風
4-5級
黑夜

16℃
東北風
4-5級

三亞天氣預報10天
http://www.tianqizhubo.com/city/sanya

⑥ 海南島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徵和相關數據。

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其位於我國南部,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具體為:

1、海南地理位置。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8°37′—111°03′,北緯18°10′—20°10′之間。

2、海南氣候。海南島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這里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22~27℃,大於或等於10℃的積溫為8200℃,最冷的一月份溫度仍達17~24℃,年光照為1750~2650小時,光照率為50%~60%。

3、海南地形。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海南島的山脈多數在500~800米之間,實際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為綿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長垣,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俄鬃嶺、猴彌嶺、雅加大嶺和吊羅山等。

4、海南雨水情況。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間,年平均降水量為1639毫米,有明顯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總降水量達1500毫米左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鋒面雨、熱雷雨和台風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為少雨季節,僅佔全年降水量的10~30%,少雨季節乾旱常常發生。

5、海南日照情況。海南島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終年太陽高度角大。夏至前後有兩次太陽位於天頂,正午時,太陽高度角在84°45′~86°45′;即使在冬至日,正午時,太陽照射的高度角也在46°05′到48°05′。各地夏至與冬至的晝長相差很小,因而,太陽輻射能相當豐富,日照充足,年太陽輻射總量為4600~58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時數在1793~2590小時.為熱帶氣候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海南島位於東亞季風區,受季風影響較為明顯。東風帶系統和西風帶系統對其均有影響。

6、海南氣溫。海南各地的年平均氣溫為22.5~25.6℃,以中部的瓊中最低,南部的三亞最高。等溫線向南彎曲呈弧線分布,從中部山區向四周沿海遞增,23℃等溫線在中部山區閉合。由於海洋的調節,海南氣溫年變差普遍較小,多數地區為8~10℃,三亞最小(7.6℃)。普遍比中國大陸地區低5~10℃。

⑦ 海南人文環境和經濟境況怎樣

老實告訴你,海南消費比同等城市要高,工資待遇比同等城市要低。 人文吧,東線除瓊海文昌,別的地方個人感覺還是亂了點! 海口(省會人雜) 萬寧(比較團結的群體) 別的不是很發達!

⑧ 海南的人文環境

海南島是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省份,被稱為世界上「少有的幾塊未被污染的凈土」。島上四季常,森林覆蓋率超過50%。海南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陽光、海水、沙灘、綠色、空氣五大旅遊要素俱全,具有得天獨厚的熱帶海島自然風光。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
海南省的居民,分屬於漢、黎、苗、回、藏、彝、壯、滿、侗、瑤、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鮮、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錫伯、門巴、納西、仫佬、哈薩克、鄂倫春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與苗族的生活習俗。 據歷史記載,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遠古時代,黎族同胞就在這塊土地上刀耕火種,民族風情質朴、敦厚,長久以來就以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絢麗的織錦工藝著稱於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區地勢較平的山麓或臨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錯落有致。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嚴嚴實實的椰子樹與檳椰樹間,樹的空隙間用竹籬笆圍成小塊菜地,各色蔬菜嬌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過房前,讓人有「走進山間別墅」的感覺。檳椰是黎胞走親訪友的貴重禮物,以數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漢、黎、苗、回、彝、侗、瑤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習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們世代聚居在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區及西南部,現有人口130餘萬。黎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黎語支,文化特徵與我國南方的壯族和布依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黎族又分杞、孝、潤、賽和美孚五個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於山谷坡地或山間盆地之中,村寨周圍長有茂密的樹木或刺竹。黎族傳統住宅以茅舍為屋,稱為「船形茅草屋」,傳說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來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為傳統保留了下來。黎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慶佳節,黎族男女要相互對歌或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每年農歷「三月三」是黎族的傳統節日,黎族人民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紡織技術。元代女紡織家黃道婆就是從黎族人那裡學到了先進的棉紡技術。黎族人織的黎錦一般以黑、棕為基本色調,青、紅、白、藍、黃等色相間,花紋圖案有人物、動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子纏紅色或黑色頭巾,上衣開襟,布巾縛腰;婦女的服飾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們共同的服飾。
海南島有豐富的民間文化,衍生了許多獨特的民間節慶活動。
每逢農歷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瓊山市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換花節。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四天的「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農歷「三月三」期間)均舉行海南國際椰子節,它是融旅遊、文化、民俗、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大型旅遊文化節慶活動。 每年中秋為儋州民間歌節。歌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儋州山歌、調聲對歌比賽和「賞月」等項目。每年十一月下旬舉辦的「海南歡樂節」。

這些都是對海南省的介紹,都是好的呀,海南人民的熱情好客以及在中國別樹一幟的海島風情都是民族文化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⑨ 海南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簡介!

1、地理環境

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海南島的山脈多數在500~800米之間,實際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為綿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長垣,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俄鬃嶺、猴彌嶺、雅加大嶺和吊羅山等。

2、歷史文化

據明代《正德瓊台志》記載,海南島在唐虞三代稱為「南服荒繳」(繳:邊界),在秦代稱為「越郡外境」。這說明海南島在當時為祖國轄區荒遠的邊界。海南島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於中國最南端。

3、風土人情

每逢農歷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海口市瓊山區府城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府城元宵換花節。

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九,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四天的冼夫人文化節(原稱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

(9)海南的人文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海南氣候

海南島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這里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22~27℃,大於或等於10℃的積溫為8200℃,最冷的一月份溫度仍達17~24℃,年光照為1750~2650小時,光照率為50%~60%,光溫充足,光合潛力高。

海南島入春早,升溫快,日溫差大,全年無霜凍,冬季溫暖,稻可三熟,菜滿四季,是中國南繁育種的理想基地。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