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國家地理雜志更全面
1. <中國國家地理> <時尚旅遊> 哪個雜志更好
<時尚旅遊> 主要是介紹一些旅遊景點及攻略
<中國國家地理>不好,推薦《華夏回地理》
中國國家地理越答來越差了,文章、圖片質量不高,廣告特別多。有一期我特別數了一下,有20%的頁面是廣告,半頁廣告我當成是半頁,沒有算成全頁。
你把<中國國家地理>和《華夏地理》各買一本,比較一下就清楚了,不是一個等級。我以前連續買了5年的<中國國家地理>,但質量越來越差,廣告越來越多。
2. 最值得收藏的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是哪本有專家推薦的
向您推薦《抄環球國家地理網路》,作者:陸大道 主編,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內容簡介: 本書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陸大道先生親任主編,中國地理學會眾多專家學者傾力打造。完備嚴謹的結構、精緻生動的版面,為讀者全面展現了世界各國國家地理的風采。全書共分六卷,介紹了世界七大洲的202個國家與地區。資料最翔實、數據最全面、圖片最豐富是本書的重要特色,是目前國內圖書市場上惟一一套以彩圖版的形式介紹全球各國概況及風土人情的圖書,具有極高的收藏性、閱讀性和欣賞性。全書以政區及地理位置為綱,各大洲按地理分布劃分為若干國家單元,各單元中均以國家或地區為基本單位,為讀者詳細地介紹了世界各地精彩紛呈的方方面面。全書90萬字,皆特聘專家精心撰寫,質朴而生動的行文,准確地展現出地理景觀、人文社會等各個側面准確、時新的知識和信息;2500幅精美實景圖片,全部由專業攝影師實地拍攝,選取了各國的主要風光、景點、名勝、文化風俗、城市等,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震撼力。
3. 【華夏地理】和【中國國家地理】哪本好
《中國國家地理》以介紹國內為主,也有一些友邦國家比如巴基斯坦、加拿大的特別策劃,不時會有贈送一些大幅地圖。09年以前是16元一本,現在每本都是20元(網上很多可以打折訂閱,包括官方網站 www.dilli360.com),但不同輯的篇幅相差很大,最少是一本150頁左右,最多的基本上是十月國慶的專輯刊,有三四百頁,非常值。一般的是200左右,但廣告很多。我覺得《中國國家地理》不時推出的各種專輯、特別策劃和每期的卷首語,介紹比較全面又有深度,是地理和人文的結合。比如四月和五月就是福建專輯的上、下本,上本介紹福建獨樹一幟的海洋文明;下則本介紹福建的山,要到5月7日出。而且它的電子雜志的質量也很高,內容和紙質雜志內容一樣。
《華夏地理》是美國的《國家地理》特別授權的,前面是幾篇關於國內的文章,後面大多都是翻譯美國《國家地理》上的國外文章。價格也是20元一本。我覺得《華夏地理》更像是電視上那種探索發現之類的節目,是關於某地的某人文特色。但《華夏地理》幾乎沒什麼廣告,這是比《中國國家地理》好的地方。
你可能也讀出來了,我個人喜歡《中國國家地理》!但也有買《華夏地理》看。
4. 我想訂閱一本地理雜志請問《國家地理》,《中國國家地理》和《華夏地理》哪本比較好
推薦中國國家地理,這是中國最早的地理科普雜志,以前貌似叫地理知識回什麼的,從最初的 地理科普答到現在的地理雜志,走過了很多年的經歷,內容非常全面,設計人文,區域,自然等所有的方面,環球人文地理從名字就看出來,主要偏向人文,華夏地理是與美國國家地理合作,偏國際范一點,所以還是對劍中國國家地理,了解自己的國家,了解自己的地理。
5. 誰能介紹一下國家地理雜志
國家地理是美國的一個雜志
另外有一個 中國國家地理
國家地理
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學會成立於1888年,以「增進並普及地理知識」為宗旨。學會資助了對世界最遠的角落的探索,同時還發行了數百種獲獎的出版物,包括它的旗艦出版物-《國家地理》雜志。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贏利性組織和教育機構之一,它擁有一千萬會員。
美國國家地理在一個世紀中的探索與發現,覆蓋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各項主題,比如:陸地生物、水下生物、世界文化和科學-從太空到考古到人文。圖片抓住了自然界珍貴的瞬間和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這些極富魅力的圖片展現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攝影師高超的技藝和豐富的想像力。
國家地理頻道於1998年在亞洲成功開播後,業績卓著,日新月異。時至今日,其24小時收視戶已突破3900萬,成為亞洲有線電視發展史上增長速度最快的頻道之一。
在中國內地,國家地理頻道與國內40多家地方電視台合作推出了《神奇的地球》和《狂野周末》兩檔節目,這些節目均為國家地理頻道播出節目中的精華製作,他們以其卓越的品牌質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感染並吸引數以萬計的內地觀眾。
集合國家地理電視的精華之作,國家地理頻道將國家地理深造廣博的資源,無與倫比的質量和真正的英雄帶給全世界。其黃色長框標識己成為探險發現的代名詞,深入千家萬戶。迄今為止,該頻道的節目已用25種語言、在144個國家和地區播出。
國家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官方雜志,在國家地理學會1888年創辦的九個月後即開始發行。現在國家地理雜志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志,其封面上的亮黃色邊框以及月桂紋圖樣已經成為象徵,同時這些標識也是國家地理雜志的注冊商標。
雜志每年發行12次(一月一次),但偶爾有特版發布則不在此限。雜志的內容為高質量的關於社會、歷史、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圖片之質量標准也為人們所稱道。這也使得這本雜志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新聞記者們夢想發布自己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紀初期,國家地理雜志即已經開始使用一些當時罕見的彩色照片。
雜志的另一特色是經常提供高質量地圖。國家地理學會的地圖檔案曾經為美國聯邦政府所採用以彌補美國軍方地圖資源的不足。2001年國家地理發布了一套8張CD的合集,內容包括從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雜志地圖。雜志訂閱者對這本雜志的收藏愛好也是其與眾不同之處(大部分其他種類的舊雜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訂閱者也可以選擇全年合集購買。
1915年一月號國家地理雜志封面1960年開始, 雜志開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來的幾年,雜志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樹葉飾紋。
1985年有一張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難民——一位用刺骨的綠眼看著鏡頭的年輕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後來變得非常著名。在美軍擊敗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後,國家地理雜志第二次發起人力尋找她。2002年,普什圖族婦女Sharbat Gula被認出就是當年的那位女孩。她的故事被刊登在2003年三月號的國家地理雜志上。
1995年,國家地理雜志開始發行日文版,這也是第一個本地化版的國家地理。現在,國家地理的本地語言版本已經在全球大大擴展,包括:日文、西班牙文、希伯來文、希臘文、法文、德文、波蘭文、印度尼西亞文、韓文、葡萄牙文、繁體中文、捷克文、羅馬尼亞文、俄文、挪威文、土耳其文、荷蘭文、瑞典文與克羅埃西亞文。
中文環境中第一本國家地理雜志的譯版,是在台灣發行,使用繁體中文編輯,創刊號是2001年1月號。
2005年4月,印尼版的國家地理雜志開始被雅加達發行。
現在在中國內地也可以買到《國家地理》雜志,但只有繁體和英文版,現在還沒有簡體中文版。而中國內地的《華夏地理》雜志則會從每一期的《國家地理》雜志中選擇文章發表。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
什麼是「國家地理」?「國家地理」是一種刊物類型,適合高素質成年讀者的閱讀需求。許多國家都創辦了這類雜志,如《地球》(GEO、德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美國)、《地球》(The Earth、美國)、《地理》(Geographical、英國)、《加拿大地理》(Canadian Geographic)、《澳大利亞地理》(Australian Geographic)、《科學與生活》(Science et Vie、法國)、《世界》(World、美國)、《自然歷史》(Natural History、美國)、……。這些雜志都是以傳導自然關懷和人文情感為己任,精美絕倫的圖片、生動有趣的文字,吸引了社會的主流階層。
《中國國家地理》是中國最具成長性的雜志。1949年4月,南京解放。為了適應時代轉變的需要在南京的中國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和南京大學地理系教師,在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南京分會的領導下,經與中學地理教師多次座談,一致認為需要一份知識性和自我教育的學習刊物。這個刊物首先要刊載一定水平的地理教材,以彌補當時缺乏完善地理教科書的不足;其次為各級幹部和大中學生、廣大群眾提供必需的地理新聞和必須具備的地理知識;第三,作為廣大地理工作者共同學習的園地。
但在當時,百業待興。要創辦一個刊物是十分不容易的。幾位熱心的地理工作者,如周立三、吳傳鈞、高泳源、施雅風、李旭旦、胡豁成、楊紉章、王熙檉等,經過多次熱烈的商討,決定編輯出版定名為《地理知識》的普及刊物。推選南京大學地理系主任李旭旦教授任主編。在出版過程中,首先面臨的是出版印刷費沒有著落。在當時工資很低的情況下,大家自願捐款,並物色價格低廉的小印刷廠印刷,同時以科協地理組的名義向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申請了登記證。經過緊張的籌備,大家期盼的地理界最早的科普刊物《地理知識》創刊號終於在1950年1月問世了。這份「創刊號」只有薄薄的8面,共刊出6篇短文和若干訊息,封面上刊登了由施雅風寫的發刊詞。創刊號僅印刷了600冊,形式簡陋,但出版後,立即受到地理學界和中學地理教師的歡迎和好評。隨著刊物影響的不斷擴大,文章質量和編輯水平的不斷提高,得到上海亞光輿地學社社長金擎宇的青睞,主動表示願意出資承印。於是從1950年第8期起改由亞光輿地學社出版銷售,印數擴至2000份以上。
郭沫若院長為《地理知識》題寫刊名,後改名為《地理》,1966年又恢復原刊名
亞光輿地學社接印不久,由於印刷質量得到提高,備受讀者歡迎,也受到中央的重視。1951年初編輯部突然接到中共中央辦公廳的來函,盛贊這個刊物辦得好,並索要已經出版的各期。當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的徐特立同志還約見施雅風面談,對《地理知識》給予極大的鼓勵和鞭策。編輯部每月召開1-2次編委會,商量組稿、審稿事宜。參與辦刊的幾位積極分子,積極寫稿,充實稿源,以保證稿件的質量,外來投稿數量也日益增加。1951年7月改由北京開明書店及其後改名的青年出版社出版。1953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成立,《地理知識》編輯部掛靠在地理研究所內。郭沫若院長親自為《地理知識》題寫了刊名。從1954年第1期起正式啟用郭老題的刊名。同年10月改由科學出版社出版。50年代,《地理知識》主要介紹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國民經濟建設。在向蘇聯學習的口號下,大量刊載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五年計劃的實施情況以及介紹東歐新成立的社會主義國家。作者隊伍不斷擴大。
在全黨全民大辦農業,大辦糧食,以農業為基礎,為農業服務的號召下,《地理知識》的編輯方針已跟不上形勢的需要,於1960年8—12月停刊整頓。1961年1月,《地理知識》以新的面貌出現,並改名為《地理》。整頓後的《地理》成為一份中級刊物。經過5年的實踐,認為未能認真貫徹以普及為主、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的編輯方針,而且刊登的稿件偏深偏專,既不像中級水平的刊物,又不像科普讀物。有一段時期,還採取由各地理機構輪編的形式,各機構之間又缺乏緊密的溝通,致使刊物質量下降,讀者為此提出很多意見和建議。他們需要一份打破「老框框」、「洋框框」的普及性刊物,反對冗長繁瑣的文章,要求短小精悍、生動活潑、圖文並茂。為此經有關部門批准,於1966年第2期起又恢復《地理知識》的刊名。1966年5月起,全國爆發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地理知識》和其他刊物一樣,遭到停刊的厄運。
文革中最早復刊的刊物之一,發行量曾高達40萬
1972年10月,停刊了6年的《地理知識》,頂著「文化大革命」後期的風浪,率先復刊了。在地理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的領導支持下,由高泳源、李汝燊、朱德祥、張慶祥、鄭平、李志華組成編輯部,高泳源任主任負責進行籌備,首先兵分兩路,到京廣、京滬沿線各?⑹形
6. 國家地理雜志最好看是哪本
國家地理雜志裡面每期都不錯,但是每期都有側重點,一般而言,專輯相對看好點,然後看你對哪方面感興趣。訂閱可以去雜志鋪
7. 哪本雜志比較好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相當於美國的《國家地理》,
雜·志·內·容·版·塊
1、 天文、地理、地質、生物領域的科學進展與發現;30%
2、 探險和科考活動;10%
3、 國土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10%
4、 城市一飛機場鎮的起源變遷和規劃與改造;10%
5、 自然保護區;10%
6、 旅遊景點景區;10%
7、 人類文化遺存和珍稀生物的搶救與保護;10%
8、 民俗民情;10%
雜·志·的·優·勢
一、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地理知識》有一批忠實的讀者: 雜志自1950年創刊以來,尤其是在1998年改版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有了一大批忠實的讀者;他們不但訂閱本刊,還對雜志的方方面面提出中肯的意見,並向朋友推薦本刊。
二、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地理知識》有深厚的學科背景:雜志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我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我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三、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地理知識》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是目前國內公開發行的期刊中,唯一一本講述自然和人文地理及旅遊、探險的雜志,本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
四、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地理知識》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性:我們的讀者一般都長期保留並閱計異想天開刊,國內外多家圖書館也都收藏本刊。
8. 國家地理 Discovery BBC那個更權威各有什麼特點
探索頻道主要播放流行科學、嶄新科技和歷史考古的紀錄片。亞洲各個版本專的探索頻道屬除著重播放寫實節目之外,也著重播放文化節目,如介紹中國、日本傳統文化的一系列節目。比如《流言終結者》系列
國家地理頻道側重於對自然、人文地理的紀錄片,比較有名的有《不死的秦始皇》、國家地理百年典藏系列等
我也是比較喜歡NGC,還有國家地理雜志NGM。另外,中國國家地理雜志CNG是模仿NGM,但是目光局限,只是限制在地理方面,專業術語過多,沒有NGM通俗易懂
9. 國內的地理雜志哪本最好
你們可以去雜志鋪看看《中國國家地理》與《華夏地理》都是不錯的一本國家地理雜志。希望上述回答能幫助到!!
10. 中國國家地理和國家地理雜志哪個好
《中國國家地理》更注重深入的探究並且有一定的觀點,大多是一本雜志包含幾個專題
美國〈國家地理〉已經向多元化發展,綜合實力更強。
但是個人認為還是自己人辦的雜志更貼合自己的人,而且價格相對低、更容易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