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高中地理中國的水資源ppt

高中地理中國的水資源ppt

發布時間: 2021-02-19 23:50:13

A. 求高中地理的中國河流,地形,氣候3框的知識框架圖

一、中復國的地形

地勢特製點: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每級階梯的地形類型、海拔)

地勢意義:(水汽輸入、水運溝通、水能豐富)

地形特點:――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4、地形的意義:(交通、農業、資源等)
5、主要山脈:(落實到地圖上、山脈走向、兩側的地形名稱、行政區、對降水的影響)
二、中國的氣候
1、冬季氣溫分布規律及原因
2、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及原因
3、降水的地區時間分布及原因
4、雨帶的移動規律
5、冬夏季風的源地、風向、性質、對氣候的影響
6、主要地形區屬於哪種溫度帶和干濕地區
三、中國的河流
1、外流河、內流河的補給及水文特點
2、內外流湖湖水性質及成因(畫圖表示:註明河流、湖泊、等高線)
3、河流開發利用的方向
4、河流的水文特徵從哪幾個方面分析、我國南北方河流的水文特點

B. 怎樣講述高一地理的水資源的特徵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徵: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
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專
3.結冰期:有屬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
5.水能:河流落差大小,流速、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

C. 高中地理: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

簡單說就是抄開源節流
⑴海襲水淡化工程。
⑵雨水截蓄工程。
⑶節約用水。工業上循環利用,提高利用效率;農業上發展節水農業,種植耐旱作物,推廣噴灌和滴灌;生活上節葯用水;遵守《水法》,提高節水意識。
希望對你有幫助

D. 地理,有關水資源的國內外相關知識。教學用(初中)

水資源是人類生產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也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資源,隨著水資源危機的加劇和水環境質量不斷惡化,水資源短缺已演變成世界倍受關注的資源環境問題之一。
我國開發利用水資源具有悠久的歷史,逐漸形成了比較完整且具有中國特色的水利科學體系。公元前250年左右,秦代李冰在四川省灌縣修建了解決成都平原水旱災害的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明顯的一例。長期以來,水利界人

士一直認為水利就是興水利、除水害。在西方國家文字中,暫時還找不到與我國"水利"一詞完全相對應的較貼切的譯文。因此,我國水利與水資源兩詞並行,具有一定的歷史背景。隨著時間的發展,西方的"水資源"也越來越具有"水利"的意義。
本世紀70年代以來,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出現了新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水資源出現了短缺,所謂短缺是指相對水資源需求而言,水資源供給不能滿足生產生活的需求,導致生產開工不足,飲用發生危機,造成了巨大社會經濟損失,逐漸顯現出水資源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瓶頸",水資源產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產業,優先發展它是一種歷史的必然的趨勢;
(2)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過程中排放出大量的污水,它們一方面污染了水源,導致水資源功能下降,使本來就具有的水資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銳,給經濟環境帶來極大不利影響,嚴重地制約著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為了緩解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和日益嚴重的水環境惡化的世界性難題,污水處理回用已迫在眉睫;
(3)水資源開發利用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必須正確處理它們對環境所造成的沖擊,盡可能將其對環境所形成的不利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這樣水利工程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也只有這樣,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才能做出正確決策。因此,從現實角度來看,水資源不僅具有自然屬性、社會屬性、環境屬性,更重要的是它還具有經濟屬性。世界銀行負責環境持續發展的副總裁伊斯梅爾·塞諾丁說:對世界上正耗盡的水資源的管理需要有一個全球性政策,水應該被看做是一種經濟資源。
綜上所述,水資源包含水量與水質兩個方面,是人類生產生活及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和環境資源,是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能夠為社會直接利用或待利用,參與自然界水分循環,影響國民經濟的淡水。細加分析此定義,我們會發現它有三個顯著的特徵:
(1)將經濟、技術因素隱含在水資源中,強調了水資源的經濟屬性和社會屬性,因而水資源量具有相對的動態性。一些暫時無法利用的水,如南極的冰山,盡管暫時對國民經濟沒有影響,但當經濟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可以開發利用時,它就是水資源,水資源量含有一定的經濟技術水量。
(2)將失去使用價值的污水劃歸到水資源行列中。在以往的水資源概念中,污水沒有相應的地位,很少論及。世界各國每年向環境排放大量的污水,它們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巨大影響。我國每年因水資源污染所造成的損失約400億元。污水也是待開發利用的資源,目前正在興起的污水資源化技術為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保護水環境帶來了佳音,如果在理論上不給它相應的地位,這是很不符合現實要求的;
(3)明確強調水資源是環境資源,因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必須限制在環境可承受的范圍之內,在研究水資源時,立足於水量、水質兼顧,避免兩者的分離出現偏差的同時,必須考慮水資源環境的制約因素,否則,在理論上是不完善的,在實踐上是要付出代價的。
總之,水危機已是全人類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水資源危機發展將更加迅速,前景令人擔憂!如何合理地開發利用保護水資源,已是擺在全人類面前刻不容緩的課題。

E. 急!!中國的簡單介紹!水資源缺乏的地方及相關資料!!!

新華網濟南10月28日電(記者鄧衛華、王汝堂)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高而坤日內前在山東省東容營市舉辦的「中國-西班牙水論壇」上說,我國以佔世界6%的可更新水資源和9%的耕地,養活了佔全球22%的人口,其中水利建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國水資源形勢仍不容樂觀。

高而坤認為,我國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少,時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在短期內難以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在正常情況下全國年缺水總量為300億~400億立方米,每年有1億~3億畝農田受旱,669座城市中有400餘座供水不足,在32個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個長期受缺水困擾。隨著全國用水量持續增長,水資源短缺進一步加劇。
水生態和環境安全面臨威脅,主要表現為水土流失嚴重、乾旱成災和地下水超采。目前我國水土流失面積35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7%,每年流失的土壤總量達50億噸。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土地退化、草場沙化、生態惡化,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積,加劇了江河下游地區的洪澇災害。

F. 高一地理(水資源問題)

發展節水農業,這點應該向以色列學習。
在內陸乾旱區,更要強調建設高效版節水防污型的權城市,與自然環境相協調
在內陸乾旱區,人工綠洲、天然綠洲和沙漠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才能和諧共存。近幾十年來,由於人工綠洲擴展過大,呈現"兩擴大一縮小"的趨勢,即:人工綠洲和沙漠擴大,兩者中間的過渡帶天然綠洲相應縮小,導致荒漠化擴大,形成生態危機。長期以來,內陸乾旱區的歷史教訓就是人工綠洲的此長彼消

G. 跪求高中世界地理課件,(歐洲必須有),中國地理課件(氣候、水資源、地形區、山脈、行政區)

可以上網路文庫找找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