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雜志伊拉克少女
1. 美國的國家地理雜志是什麼,專門提供那方面的知識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是一本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學期刊,它的成功得益於成功的品牌策略。為了拓寬市場,該雜志採取品牌延伸策略,並向海外輸出版權,走國際化的發展道路。發行上尋求多元化渠道,實行獨特的會員制訂閱方式。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成功證明,中國的期刊要想贏得市場,必須在品牌建設上多下功夫。【關鍵詞】《國家地理》雜志;品牌策略擁有百年歷史的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是一家以普及地理知識為宗旨的科技類期刊。目前,它在美國的發行量僅次於《電視指南》和《讀者文摘》,並擁有20種文字的海外版本,在全美300強期刊排行榜上始終位居前列。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成功在於其卓有成效的品牌策略。它向世人證明,品牌策略是期刊贏得市場的必要手段。品牌策略之一:准確、清晰的市場定位。所謂品牌,是指「一種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設計,或是它們的組合運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認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者的產品或服務,並使之同競爭對手的產品和服務區別開來。」①媒介具有商品屬性,同樣地追求經濟利潤。因此,同企業為產品打造品牌一樣,為了能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媒介也要實行品牌經營。一個成功的品牌是媒介重要的無形資產,它可以為媒介帶來經濟的和社會的雙重效益。市場定位是媒介品牌建構的第一步,即媒介創造一定的特色,樹立一定的市場形象,以求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一種特殊的偏愛。而其中的讀者定位是媒介市場定位的第一要素。創辦於1888年的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最初只是一本學術性很強的不定期刊物,其定位是「適合在已具有地理知識的人士中間傳播地理知識。」②它的讀者僅限於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165位會員。後來,雜志的創始人貝爾決定,將辦刊宗旨確定為向所有人普及地理知識。這樣一來,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便從最初的小眾市場逐漸走向大眾市場,滿足了廣大地理愛好者及普通讀者的需要,拓展了雜志的生存空間。目標讀者確定之後,媒介要做的就是內容和風格定位。在信息時代,差別意味著價值,一種品牌只有擁有獨一無二的屬性和特色,才具有市場競爭力。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對於內容的打造可以用「包羅萬象、精雕細刻」八個字來形容。每期雜志由五到七個專題組成,涉及領域包括地質地貌、考古、天文、野生動物、異域文化等。從雪地冰川的阿拉斯加到濕熱多雨的亞馬遜河、從埃及的古文物到中國的藏羚羊,關注點呈現出一種全球性視角。刊登的文章不僅視野廣闊,而且內容深厚。既有細膩的描寫,也有深度的分析,信息量十分豐富。在專題策劃方面,該雜志具有自己的獨到之外。以往的科學雜志僅限於介紹知識而少有時間觀念。而美國《國家地理》卻巧妙地把時效性引入了雜志中,以讀者關心的事件為由頭,從人文地理的角度進行深入剖析。2003年春天,美國發動對伊戰爭之後,《國家地理》雜志在當年10月份策劃了一期名為「搶救伊拉克文物」的專題。文章的作者——兩位考古學家,深入動盪不安的伊拉克,追尋被當地暴民掠奪的珍貴文物的下落。專題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主題:戰爭對人文和自然的無情破壞。它使讀者對這場戰爭的認識從政治層面深入到文化領域,體現出一本主流科普雜志的獨特視角與使命感。又如前段時間,美國宇航局開始對火星進行科學考察。《國家地理》雜志便以此為由頭,策劃了一期介紹火星的專題。這種「事件+知識」的文本模式,巧妙地將讀者興趣與知識傳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體現了雜志的貼近性。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100多年來延續了相同的風格,散發出大氣、尊貴、權威、厚重的氣質。憑借這種氣質,美國《國家地理》在同類雜志中鶴立雞群,一枝獨秀。雖然名為地理雜志,但其內容卻遠遠超出了地理學的范疇,涉及到社會學、人類學、哲學、歷史學等多種人文學科的知識,雜志將立足點放在自然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繫上,給人一種思辯之美。一般科普雜志多有說教味濃的弊病,而美國《國家地理》則異於同類散文游記的體例。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將細膩的個人感受融合在旅途見聞中,既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又在無形中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心理距離。文章平和朴實,沒有太多專業詞彙,讀者可以像看小說一樣,輕松讀完整本雜志,而沒有任何艱澀生硬之感。此外,雜志還設立了供讀者發表意見的討論專欄,增強雜志與讀者的互動,讓讀者感到,他們和雜志之間是一種平等交流的朋友關系。除了精美充實、內涵深刻的文字以外,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另一個特色是圖片的運用。雜志在創辦之初沒有圖片的,面目十分嚴肅。1899年,23歲的中學教師格羅夫納就任總編輯之後,對雜志的風格進行了大膽革新,將攝影圖片大量地引入到雜志的頁面設計中,從而形成了雜志唯美華麗的風格。色彩斑斕、視覺沖擊力極強的照片帶給讀者一種酣暢淋漓的閱讀享受,同時也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加深對知識的印象。相關的可以去看看這個網頁。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7031703825.html
記得採納啊
2. 中國國家地理出過幾個國外的專輯
您問那三國還沒呢!
已出:
2000.08悉尼與澳大利亞★★★★
2001年10、11月號版中有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權內容★★★
2001.12走進伊斯蘭世界★★★★
2002.07早安越南!★★★★☆
2002.12四性尼泊爾★★★☆
2003.03從巴比倫到伊拉克--五千年的眺望★★★★
2003.05德國專輯★★★
2003.11朝鮮寫實 半島縱橫★★★★☆
2004.04柬埔寨--苦難與微笑★★★
2004.09季風送你去斯里蘭卡★★☆
2005.11巴基斯坦--印度河串起的國家★★☆
2005.12加拿大 荒野和現代的對接★★★★
2006.04緬甸 多少煙雲佛塔中★★☆
2007.01有小專題:加拿大聖勞倫斯河★★★★
2007.12有小專題:澳大利亞北領地★★
2009.02周邊國家:馬來西亞★★★
CNG國外專輯並不多,而且嚴格來說算不上專輯,只佔一本雜志一半左右的篇幅(朝鮮半島那本例外),且自04年起關注自然地理較多,不夠深入.(以上是我自己的評分,僅供參考!
3. 跪求 [國家地理:深入伊戰].National.Geographic.Inside.the.Iraq.War.2009.HDTV.XviD-MOMENTUM 的字幕·
你要的是這張圖片嗎?已經幫你發到郵箱里了。
4. 國家地理
1.什葉派占穆斯林總人數的四分之一,是伊朗、伊拉克、亞塞拜然和巴林等國最大的穆斯林宗教派別。黎巴嫩、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葉門、沙烏地阿拉伯和其他海灣國家也有很大數量的什葉派穆斯林。
什葉派的意思是,他們是先知穆罕默德女婿阿里的追隨者。先知穆罕默德死後,他的追隨者因為誰作先知的繼承人產生了分歧。
擁戴阿里的是少數派,他們就是後來的什葉派。大多數人擁戴的是排在阿里之前的另外三個領袖,他們就是後來的遜尼派。
什葉派和遜尼派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他們舉行的宗教儀式。什葉派的儀式豐富多彩,並且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他們的儀式還吸收了一些根植於非阿拉伯穆斯林文化的內容。
最能顯示這點的是阿舒拉節中最著名的自我鞭打表示哀悼的方式,阿舒拉節是什葉派穆斯林最重要的宗教節日,是先知的孫子伊瑪姆·候賽因和他的七十二位戰友在卡爾巴拉戰役中犧牲的紀念日。
但遜尼派穆斯林通常並不紀念阿舒拉節。許多世紀以來,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在教義上產生了多種分歧,但是除了偶爾的沖突之外,基本上雙方都遵守和平共處的原則。
然而,上兩個世紀以來,一些極端宗派團體對什葉派採取強烈的反對態度,指責什葉派的宗教儀式是旁門左道。反對派中最激烈的是主要在沙烏地阿拉伯的遜尼派的瓦哈比教派。
二十世紀初,瓦哈比派多次襲擊什葉派的聖城卡爾巴拉,嚴重損壞什葉派的清真寺。對什葉派的仇視行動不僅僅局限於伊拉克。
塔利班統治阿富汗時期,許多阿富汗的什葉派穆斯林哈扎拉族人死於教派爭斗的攻擊。在巴基斯坦,最近幾年也發生了多起與基地組織有聯系的強硬派穆斯林團體攻擊什葉派社團和清真寺的事件。
2. 哈馬斯在宗教上屬於遜尼派
黎巴嫩真主黨是什葉派穆斯林組織
5. 對「一名伊拉克少女的日記」的感想
珍愛和平 遠離戰爭
3月18日 星期二
戰爭今晚降臨,父親說上學不安全,要我留在家。昨天我在學校很傷心,班主任上課途中叫我最好的朋友敏亞立即離開,因為她父母來了,要帶她到敘利亞去避災,我倆相擁而泣,因為不知何時才能再見,班上其他女孩也哭了。
布萊爾和布希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們?我們做錯了什麼?我們只是年輕的伊拉克女孩,我們想要得是和平,而不是戰爭。
3月20日 星期四
空襲警報凌晨五點半把我吵醒。這噪音很可怕,前一晚和我母親睡,我們都很害怕,警報響起來,我們互相擁抱著對方。父親沒我們那樣害怕,他說這次我們不會離開家園。這是我們的家,我們為什麼要離開?
半小時後我們聽到爆炸聲,兩小時後警報解除,但我不能入睡。我整天感到疲勞,很早便睡了,但晚上9點又被吵醒,更多爆炸聲從遠處傳來。
我再入睡,但做了可怕的噩夢,不斷被驚醒。我夢見自己被兩枚美國火箭追殺。
3月21日星期五
晚上九點警報再次響起,我非常害怕。求真主保佑我們,挽救我們伊拉克兒童。天啊!轟炸越來越猛烈。我不知道往哪裡逃。還要堅持多久?要死多少人?我希望布希生活在這樣的處境下,我要看看他有什麼感受。
3月22日 星期六
昨夜依舊不能睡。遠處傳來更可怕的爆炸聲,然後,是距離更多的爆炸聲。父親說好像在一里外。外面天色晴朗,但無人想外出。整個天空被血河炮彈的顏色染紅,我們的家園怎麼會變成這樣?
6. 伊拉克國家地理概況
伊拉克(Republic of Iraq)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與它接壤的國家眾多,在南方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敘利亞,伊朗和約旦各位於其東西兩側。阿拉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3%,庫爾德人約佔21%。該國穆斯林約占人口的95%,其中什葉派穆斯林佔54.5%、遜尼派穆斯林佔40.5%。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北部庫爾德地區的官方語言是庫爾德語,東部地區有些居民講波斯語。
伊拉克Republic of Iraq所在的地區在歷史上曾被稱為美索不達米亞,是人類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之一。石油工業是伊拉克的經濟支柱,原油儲量排名世界第四,僅次於委內瑞拉、 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
2015年2月5日,鑒於伊首都巴格達安全局勢好轉,決定於7日開始解除巴格達長達數年的宵禁。
位置境域
伊拉克
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國土面積約43.7萬平方公里(包括924平方公里水域和伊拉克、沙特中立區伊拉克部分3522平方公里)。北接土耳其,東鄰伊朗,西毗敘利亞、約旦,南連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東南瀕波斯灣。
伊拉克出海口僅在東南端位於波斯灣頭的一小段海岸。海岸線長6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西南為阿拉伯高原的部分,向 東部平原傾斜;東北部有庫爾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帶。[6]
地形
伊拉克東北部有庫爾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帶,高原與山地間有占國土大部分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絕大部分海拔不足百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境,兩河在庫爾納匯合為夏台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平原南部地勢低窪,多湖泊與沼澤。平原以東為扎格羅斯山系的西部邊緣。西南部為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分布有敘利亞沙漠。
氣候
伊拉克夏季最高氣溫高達50攝氏度以上,冬季最低氣溫為0攝氏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由南至北為100至500毫米,北部山區達700毫米。伊拉克常年刮西北風,冬季涼爽、多雨,空氣潮濕,夏季炎熱乾燥,道都巴格達市夏季七、八月溫度45攝氏度左右,冬季一月溫度為4攝氏度。每年六至九月為最乾燥的季節,月平均降雨量為1毫米。最濕潤的季節在三月,平均降雨量為28毫米。[7]
6資源編輯
伊拉克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石油、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工業是經濟主要支柱。2010年10月伊拉克石油部長稱已探明儲量1431億桶,在 歐佩克和世界已探明石油總儲量中分別佔12.0%和9.8%,位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氣已探明儲量3.17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已探明總儲量的1.7%,居世界第十位。磷酸鹽儲量約100億噸。[8]
7. 關於伊拉克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伊拉克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raq)
首都:巴格達
面積:44.1839萬平方千米
人口:2940萬(年)
民族:在各民族中,阿拉伯人佔70%以上,其次有庫爾德人、土庫曼人。其他少數民族有伊朗人、土耳其人、亞美尼亞人、亞述人和猶太人。
語言: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庫爾德人講庫爾德語。
貨幣:伊拉克第納爾
國家地理
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北接土耳其,東鄰伊朗,西毗敘利亞、約旦。南接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東南瀕臨波斯灣。海岸線長60千米。伊拉克的南部是希賈拉沙漠,東北部山地和西南部高原之間是美麗富饒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全境,兩河流域是伊拉克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地區。伊拉克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石油,已探明儲量佔世界第三位。伊拉克東北部山區屬地中海式氣候,其他為熱帶沙漠氣候。雨量較少。年平均降水量由南至北約100~500毫米。北部山區達700毫米。伊拉克是巴比倫文明的發源地。1980年至今,伊拉克經歷了相當大的政治動盪,戰爭頻繁發生,現今的伊拉克依然動盪不安。
伊拉克國名的由來
在阿拉伯語中「伊拉克」意為「血管」。兩河及其匯合的阿拉伯河河網。如同人的血管一樣,故稱這一地區為伊拉克。另一說「伊拉克」意為「根基深厚的國家」。
巴格達
巴格達是伊拉克首都。位於伊拉克中部,跨底格里斯河兩岸,距幼發拉底河僅30多千米,有9座大橋橫跨兩岸,市區主要部分在河東。巴格達是歷史文化名城,被稱為「一千零一夜」的故鄉,是古巴比倫王國的中心。公元762年成為阿拉伯帝國都城。786~833年最為繁盛,成為中東廣大地區最重要的文化與貿易中心。此後由於政治變動與戰爭而衰退。1226年建成了穆斯垣西爾學校,是近代世界上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921年成為首都後得到進一步發展。現為全國最大城市和首要交通、商業與文化中心。工業有煉油、紡織、皮革製品、食品、煙草、磚瓦、水泥、制葯、鐵路工廠與鋼鐵廠等。是重要的國際航空站。國家博物館是巴格達最重要的文化設施。被公認為世界十一大博物館之一。市內有高等學校和約一百座清真寺。
巴比倫古城
巴比倫是世界古城遺址和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它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西南幼發拉底河右岸,建於公元前2350多年,是與古代中國、印度、埃及齊名的人類文明發祥地。公元前2000~公元前1000年曾是西亞最繁華的政治、經濟以及商業和文化中心,這里還曾是古巴比倫王國和新巴比倫王國的首都。巴比倫古城規模宏大、雄偉壯觀,城內眾多的古建築充分顯示了古代兩河流域人民高超的建築水平。古城中有八大城門。伊什塔爾女神門是眾多城門中最高大的一座。高12米,寬近20米,城門上鑲嵌著一種被奉為巴比倫城神的神奇動物。這些動物雕刻精細、活靈活現,表現了古巴比倫人高超的藝術水平。被列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依偎在幼發拉底河畔,新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曾以興建宏偉的城市和宮殿建築聞名於世。
8. 哪裡可以瀏覽「伊拉克少女石刑」視頻
http://hi..com/american02/blog/item/335314bee795ef0319d81f4f.html
自己去看吧
9. 駐伊美軍格林奸殺伊拉克少女最後的處理結果是什麼
目前結果還不明朗,因為從那以後再沒有過報道,所以我們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被定罪。
但網上有說被判處110年徒刑,可是沒有指明是哪個士兵。
10. 伊拉克少女雙手合十的企盼,伊拉克少女在期盼什麼
你好,伊拉克戰爭給伊拉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我想,她應該是在祈求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