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非洲的地理評價
① 非洲的地理位置描述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阿非利加洲的簡稱。位於東半球西南部、亞洲西南面和歐洲南面。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濱大西洋屬海地中海。大陸東至索馬里的哈豐角(東經51°24』,北緯10°27』),西至塞內加爾的維德角(西經17°33』,北緯14°45』),南至南非的厄加勒斯角(東經20°02』,南緯34°51』),北至突尼西亞的本塞卡角(東經9°51』,北緯37°21』)。南北約跨緯度72度,最大長度約8100公里。東西約占經度69度,最大寬度為7500公里。東北部隔蘇伊士運河和紅海與亞洲相望,北隔地中海和歐洲相對。面積3029萬平方公里(包括亞洲部分埃及領土的西奈半島),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僅次於亞洲。赤道橫貫大陸中部,有3/4以上面積在南北回歸線之間,95%以上位於熱帶、亞熱帶地區。
大陸北寬南窄、輪廓較完整,宛如由一個短底邊在北的梯形和一個頂點在南的三角形拼合而成。海岸比較平直,少半島、海灣和良港。大陸海岸線全長30500公里,平均約1000平方公里僅有海岸線1公里。大陸部分佔全洲總面積98%,島嶼僅佔2%。北部的錫爾特灣和幾內亞灣是向陸地凹入的兩片海域,屬非典型海灣。索馬里半島是非洲最大的半島。馬達加斯加島是非洲最大的島嶼(面積59.58萬平方公里,世界第四大島)。此外,印度洋中還有索科特拉島、塞席爾群島、葛摩群島、馬斯克林群島和大西洋中的亞速爾群島、馬德拉群島、加那利群島、維德角群島、阿松森島、普林西比島、聖多美島和聖赫勒拿島等小島,且多數遠離大陸。少天然良港,僅西北非局部地區的里亞斯海岸處,有全洲最好的天然良港。
地帶性位置和大陸輪廓的綜合影響,使非洲氣候具有明顯的乾熱特徵,且乾熱氣候范圍遠遠超過其他大洲,土壤的發育、植被的更替、動物區系的發展均反映著這種氣候特徵。
北部非洲,特別是埃及,是人類古文化發展最早、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非洲是黑人的故鄉。北部,東北部和南端陸海位置獨特,具有重要的交通和戰略意義。
② 非洲的地理位置特點
地理位置:非洲位於亞洲的西南面.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與回歐洲相望,東北角習答慣上以蘇伊士運河為非洲和亞洲的分界.大陸東至哈豐角(東經51度24分,北緯10度27分),南至厄加勒斯角(東經20度02分,南緯34度51分),西至維德角(西經17度33分、北緯34度45分),北部至吉蘭角(東經9度50分、北緯37度21分).面積約3020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南北約長8,000公里,東西約長7,403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次於亞洲,為世界第二大洲.
地形特徵:整個非洲可說是從狹長沿海地帶陡然升起的一片廣闊高原,由上古結晶岩塊構成.高原的東南部較高,然後向東北方向下傾.總體而言,高原可分為東南部分和西北部分.西北部分有撒哈拉沙漠和眾所周知的北非馬格裡布(Maghrib)地區,有兩個山區︰西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脈(Atlas Mountains),人們認為這是伸入至南歐的山系一部分;撒哈拉的阿哈加爾(Ahaggar〔Hoggar〕)山脈.高原的東南部有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和南非東部的龍山山脈(Drakensberg),南非東部高原的邊緣如陡坡般下傾.
③ 非洲的地理環境和人們的生活習慣
非洲為高原大陸,地勢比較平坦。東南部高,西北部低。重要地形區:撒哈拉沙漠、剛果盆地、東非高原、南非高原、衣索比亞高原(非洲屋脊)、東非大裂谷(地球的傷痕)海岸線平直
非洲大陸海岸線平直,缺少海灣和島嶼(島嶼數量最少的大洲)。幾內亞灣是最大的海灣,馬達加斯加島是最大的島,索馬里半島是最大的半島。好望角地處大陸西南角,是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間的分界處。
沙漠廣布
沙漠面積佔全非洲陸地的1/3,撒哈拉沙漠面積佔全非洲陸地的1/3,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約形成於250萬年前,是世界第二大荒漠(僅次於南極洲),也是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它位於非洲北部,那兒的氣候條件非常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其總面積約容得下整個美國本土。「撒哈拉」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源自當地游牧民族圖阿雷格人的語言,原意即為「大荒漠」。
河流和湖泊
河流季節變化大(干濕所致),多峽谷、急流和瀑布(維多利亞瀑布為非洲最大瀑布)。水能資源豐富,不利航運。尼羅河全長6671千米,世界最長河;剛果河的流域面積和流量僅次於南美洲的亞馬孫河,居世界第二位。湖泊多集中在東非高原,為斷層湖,狹長水深,串珠狀排列於東非大裂谷。維多利亞湖,非洲最大湖泊,世界第二大淡水湖。阿薩勒湖,非洲鹹水湖,非洲大陸最低點。
熱帶大陸
非洲大陸以熱帶氣候為主,氣候帶呈南北對稱性分布(以赤道為中央)
非洲經濟是由在非洲的貿易、工業和人力資源組成的。非洲的人口約有十億,約佔全球總人口的15%(2008資料)。非洲是全球最貧窮的大洲,非洲貧窮的原因有部分是因為其動盪的歷史有關。非洲非殖民化的不穩定加劇了冷戰沖突。自20世紀中期,冷戰、貪污和專制統治也令非洲的經濟更加不景氣。
非洲經濟展望報告特別提到:自2001年以來,非洲與中國的貿易增加了10倍,於2008年更達到了1000億美元。中國和印度的經濟迅速增長,而拉丁美洲也經歷了溫和增長,使數以百萬計的人得以脫貧。相比之下,非洲的許多地區在外貿、投資、人均收入和其他的經濟增長卻停滯不前,甚至倒退。貧窮對非洲有很大的影響,包括較低的預期壽命、暴力和不穩定,這些問題反過來又持續影響了非洲大陸的發展。然而,數據顯示部分非洲大陸正在經歷快速的增長。世界銀行的報告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已追得上全球經濟增長的比率。在經濟發展最快的非洲國家甚至出現了大大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情況。在2007年,增長速度最高的國家包括茅利塔尼亞19.8%、安哥拉17.6%、蘇丹9.6%、莫三比克7.9%和馬拉維7.8%。
許多國際機構對新興非洲國家的經濟現代化越來越有興趣,尤其是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時候,非洲的經濟卻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雖然在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經合組織)中沒有任何非洲國家加入了發達國家之列,但整個非洲並非完全的貧窮不堪,而在財富方面也有很大的變數。在非洲北邊的阿拉伯國家長期以來一直和歐洲及中東等發達國家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而南非是非洲最富有的國家,無論是在國內生產總值,或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是全非洲最高的。在它鄰近的國家也能從中分享南非的財富。一些細小但石油藏量豐富的國家如加彭和赤道幾內亞,也加入在非洲10個最富有的國家之列。
南北兩端大陸經濟較撒哈拉以南非洲為高在熱帶的東非地區,因其長期前殖民地歷史,使其貿易和發展較其他地方快,因而較其他地方富裕及穩定。一些群島如塞席爾群島、留尼汪、模里西斯和維德角,也較內陸國家富裕,但較不穩定的葛摩經濟則依然很差。
最貧窮的國家是那些正處於內戰或剛剛擺脫內戰的國家。其中包括剛果民主共和國、獅子山和蒲隆地。最貧窮的地區一直是非洲之角,雖然在歷史上,該地區曾經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最富有的地方。特別是衣索比亞,它在經濟方面曾有一段長時間的成功。貧困、飢荒和戰爭,已經困擾了這些地區幾十年。這些國家內部充滿了相當多的變數,城市地區,尤其是實行資本主義的城市,一般都比農村地區富裕。社會不平等現象在非洲國家十分明顯,上層階級收入大大高於社會中的多數人口。
受到專制統治和殖民主義的影響,非洲是全球最貧窮的大洲,全非洲一年的貿易總額只佔全世界百分之一。根據聯合國在2006年發表的人類發展報告,人類發展指數排名最低23位的都是非洲國家(第155位至第177位)。
中國、印度和拉丁美洲經濟快速增長使數以百萬計的人得以脫貧,但非洲在對外貿易、投資和人均收入等方面的發展都比其他地區緩慢。貧窮在非洲造成很嚴重的問題,包括低人均預期壽命(史瓦濟蘭人均預期壽命只有不足33歲)、暴力等。
非洲的一些地區,特別是波札那和南非,經濟的發展比較成功。前者超過四分之一的財政預算用於改善首都哈博羅內的基建,使其成為世界上其中一個發展得最快的城市。後者則有豐富的天然資源,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黃金和鑽石生產國之一。其他國家如迦納、肯亞、喀麥隆和埃及,經濟發展也較理想。
由1995至2005年,非洲重拾經濟增長,在2005年平均有5%,一些剛開始開發石油資源的國家如安哥拉、蘇丹共和國和赤道幾內亞的經濟增長更超過10%。
④ 非洲的地理特點
一、位置(西經10—東經50;南緯30—北緯30)
二、地形:1、類型 高原為主的「高原大陸回」—高原(衣索比亞答高原(「非洲屋脊」)、東非高原(乞力馬扎羅山為非洲最高)、南非高原); 山脈(阿特拉斯山、德拉肯斯山); 盆地(剛果盆地等); 平原(尼羅河谷地與三角洲)
2、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3、兩大特殊地形區:
(1)東非大裂谷(世界上最大裂谷帶)——①位置(南起贊比西河口,向北經紅海,一直延伸到死海附近) ②沿途地貌(懸崖峭壁;多火山;谷底連串的湖泊) ③成因(地殼運動,板塊張裂陷落而成) ④影響(導致地殼不穩定,多火山地震)
(2)剛果盆地(世界最大盆地)——內流湖因地殼上升,而後受剛果河侵蝕下切,湖水外泄而成。
⑤ 國人對非洲的印象是怎樣
比較落後,戰亂,疾病流行。
非洲最近幾年,發展還是很快了,比如奈及利亞等。但同時,也的確有很多國家在混亂中,也是最貧瘠的地區之一。
⑥ 非洲真的很窮嗎為什麼很多國人去非洲反而印象很好
非洲的窮是窮在基礎建設落後,公共設施極度匱乏。對於非洲人來說貧富差距很大,窮的非常非常窮,有錢的也是富得流油。中國人去非洲大多是去淘金,能賺錢的地方,印象不會太差。
但是,北非由於離近現代文明中心—歐洲很近,使得他們的思想更為開放,發展也相對較好,這里的人民生活水平並不低,只是在一些基礎建設方面還有這差距。而對於非洲富人來講,他們基本上都是接受的歐洲文化熏陶,資本主義那一套也被他們玩得很溜,這也就造成了巨大的貧富差距,但非洲的有錢人永遠只看得到眼前利益,所以說發展是不可能有的,窮是持續的。
⑦ 非洲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是什麼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阿非利加洲的簡稱.位於東半球西南部、亞洲西南面和歐洲南面.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濱大西洋屬海地中海.大陸東至索馬里的哈豐角(東經51°24』,北緯10°27』),西至塞內加爾的維德角(西經17°33』,北緯14°45』),南至南非的厄加勒斯角(東經20°02』,南緯34°51』),北至突尼西亞的本塞卡角(東經9°51』,北緯37°21』).南北約跨緯度72度,最大長度約8100公里.東西約占經度69度,最大寬度為7500公里.東北部隔蘇伊士運河和紅海與亞洲相望,北隔地中海和歐洲相對.面積3029萬平方公里(包括亞洲部分埃及領土的西奈半島),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僅次於亞洲.赤道橫貫大陸中部,有3/4以上面積在南北回歸線之間,95%以上位於熱帶、亞熱帶地區.
大陸北寬南窄、輪廓較完整,宛如由一個短底邊在北的梯形和一個頂點在南的三角形拼合而成.海岸比較平直,少半島、海灣和良港.大陸海岸線全長30500公里,平均約1000平方公里僅有海岸線1公里.大陸部分佔全洲總面積98%,島嶼僅佔2%.北部的錫爾特灣和幾內亞灣是向陸地凹入的兩片海域,屬非典型海灣.索馬里半島是非洲最大的半島.馬達加斯加島是非洲最大的島嶼(面積59.58萬平方公里,世界第四大島).此外,印度洋中還有索科特拉島、塞席爾群島、葛摩群島、馬斯克林群島和大西洋中的亞速爾群島、馬德拉群島、加那利群島、維德角群島、阿松森島、普林西比島、聖多美島和聖赫勒拿島等小島,且多數遠離大陸.少天然良港,僅西北非局部地區的里亞斯海岸處,有全洲最好的天然良港.
地帶性位置和大陸輪廓的綜合影響,使非洲氣候具有明顯的乾熱特徵,且乾熱氣候范圍遠遠超過其他大洲,土壤的發育、植被的更替、動物區系的發展均反映著這種氣候特徵.
北部非洲,特別是埃及,是人類古文化發展最早、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非洲是黑人的故鄉.北部,東北部和南端陸海位置獨特,具有重要的交通和戰略意義.
⑧ 非洲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對非洲人的生活習性有什麼影響
非洲的全稱是阿非利加州,居民主要分屬於黑種人,非洲大部分地區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全年高溫地區的面積廣大,有「熱帶大陸」之稱。非洲位於亞洲的西南面。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與歐洲相望。非洲的水系主要由尼羅河(赤道向北)和剛果河(中非)流域主宰,總計灌溉非洲近1/4的土地面
非洲大部分地區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全年高溫地區的面積廣大,有「熱帶大陸」之稱。境內降水較少,僅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一帶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的地區佔全洲面積50%。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一帶屬熱帶雨林氣候。地中海沿岸一帶夏熱乾燥,冬暖多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北非撒哈拉沙漠、南非高原西部雨量極少,屬熱帶沙漠氣候。其它廣大地區夏季多雨,冬季乾旱,多屬熱帶草原氣候。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屬熱帶雨林氣候,西部屬熱帶草原氣候。那裡很炎熱
人口約1.2億,阿拉伯人佔70%左右。西北部為阿特拉斯山地,東南部為蘇丹草原的一部分,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有狹窄的平原,其餘地區大多為撒哈拉沙漠。本區不少農礦產品佔世界重要地位,原油佔世界總產量5%,磷酸鹽佔22%,棉花約佔5%,阿拉伯樹膠佔80%以上,其它還有栓皮、油橄欖、柑橘、葡萄、椰棗、無花果等。
⑨ 非洲的地理位置怎麼形容
非洲的來地理位置(從經緯度自以及海陸位 置兩個方面描述)
非洲位於亞洲的西南面。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與歐洲相望,東北角習慣上以蘇伊士運河為非洲和亞洲的分界。大陸東至哈豐角(東經51度24分,北緯10度27分),南至厄加勒斯角(東經20度02分,南緯34度51分),西至維德角(西經17度33分、北緯34度45分),北部至吉蘭角(東經9 度50分、北緯37度21分)。面積約3020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南北約長8,000公里,東西約長7,403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次於亞洲,為世界第二大洲。
(1)經緯度位置: 東半球的西部(介於20度W一50度E之間) ;赤道橫穿中部,絕大部分在南、北回歸線之間 (介於37度N一35度S之間)。
(2)海陸位置: 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羅 陀海峽同歐洲相望。東北與亞洲之間隔著狹窄的 紅海,並以蘇伊士運河與陸上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