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的海洋資源ppt優秀
『壹』 中國的海洋資源
隨著海洋化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了海水,現在已經確定海水含有80多種元素。這些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差別很大。
根據其含量的多少,大體上分為三類:每升海水中含有100毫克以上的常量元素;含有1毫克-100毫克的微量元素;含有1毫克以下的痕量元素。
海水制食鹽
我國海鹽生產發展很快,現在沿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鹽田,鹽田面積比建國初期有了大幅度增長。所生產的海鹽質量也不斷提高,品種越來越多。除原鹽外,已投入批量生產的有洗滌鹽、粉碎洗滌鹽、精製鹽、加碘鹽、餐桌鹽、腸衣鹽、蛋黃鹽和灘曬細鹽,並在試制調味鹽、飼畜用鹽磚等。
海水變肥料
鉀元素在海水中占第六位,共有600萬億噸。氯化鉀,是我們從海水中提取的肥料。鉀肥肥效快,易被植物吸收,不易流失。鉀肥能使農作物莖稈長得強壯,防止倒伏,促進開花結實,增強抗寒、抗病蟲害能力。海水中提鉀主要用來製造鉀肥。此外,鉀在工業上可用於製造含鉀玻璃,這種玻璃不易受化學葯品腐蝕,常用於製造化學儀器和裝飾品。鉀還可以製造軟皂,可用作洗滌劑。鉀鋁礬(明礬)可用作凈水劑。
海水提溴
茫茫大海是化學元素溴的「故鄉」,地球上99%以上的溴都在海水中,可謂源源溴素海中來。海水中溴含量約為65毫克/升,總量達100萬億噸。
我國1967年開始用「空氣吹出法」進行海水直接提溴,1968年獲得成功。現在青島、連雲港、廣西的北海等地相繼建立了提溴工廠,進行試驗生產。「樹脂吸附法」海水提溴也於1972年試驗成功。
巨大的海底油氣田
大陸架是陸地在海中的延續,我國的渤海、黃海和東海的大陸架極其寬闊,上面鋪蓋著億萬年來的沉積物,在這里生物繁盛,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礦藏,經過初步普查,我國已發現300多個可供勘探的沉積盆地,面積大約有450多萬平方公里,其中海相沉積層面積約250萬平方公里。從6億歲的老地層到最新的地層中,都發現了油氣或油氣顯示,儲藏油的構造很多。
我國近海已發現的大型含油氣盆地有10個,它們是渤海盆地、北黃海盆地、南黃海盆地、東海盆地、台灣西部盆地、南海珠江口盆地、琉東南盆地、北部灣盆地、鶯歌海盆地和台灣淺灘盆地。已探明的各種類型的儲油構造400多個。根據科學家估算,我國的海洋石油儲量可達22億噸,天然氣儲量達480億立方米,而且各個大海區不斷有新的油氣田發現。據估計,我國的海底石油資源儲量約佔全國石油資源儲量的10%-14%;
我國的海底天然氣資源量約佔全國天然氣資源的25%-34%。該數據為我國海上油氣開發展示了可觀的前景。
海洋,人類葯物寶庫
『貳』 中國的海洋資源有哪些優勢
我國是世界上海來岸線最長的國家之源一,大陸岸線長18000多千米,加上島嶼岸線14000千米,海岸線總長居世界第四,大陸架面積130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水域面積200~30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十,這些都是世界性優勢資源。
我國沿海深水岸線400多千米,宜建中級以上泊位的港址160多處,其中深水港址62處。我國海域2萬多種海洋生物,有豐富的漁業資源。灘塗面積217.1萬公頃,30米等深線以內海域面積有20億畝,充分利用其生物生產力,相當於10億畝農田。濱海景點1500多處,適合發展海洋旅遊娛樂的海灘、水域眾多。這些都是國家的重要戰略性資源。
『叄』 中國海洋資源情況
我國的海洋資源
1、海洋生物資源
中國海地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3個氣候帶。大陸入海河流每年將約4.2億t的無機營養鹽類和有機物質帶入海洋,致使海域營養豐富,海洋生物物種繁多,已鑒定20278種。根據長期海洋捕撈生產和海洋生物調查,已經確認中國海域有浮游藻類1500多種,固著性藻類320多種,海洋動物共有12500多種,其中:無脊椎動物9000多種,脊椎動物3200多種。無脊椎動物中有浮游動物1000多種,軟體動物2500多種(頭足類100種左右),甲殼類約2900種,環節動物近900種。脊椎動物中以魚類為主,約近3000種,包括軟骨魚200多種,硬骨魚2700多種。
2、海洋礦產資源
中國大陸架海區含油氣盆地面積近70萬km2,共有大中型新生代沉積盆地16個。據國內外有關部門資源估計,我國大陸架海域蘊藏石油資源量150億-200億t,分別佔全國石油總資源量674億-787億t的18.3%-22.5%;據國家天然氣科技攻關最新成果,全國天然氣總資源量為43萬億m3,其中海域為14.09萬億m3。這充分展現近海油氣資源的良好勘探開發前景和油氣資源潛力的豐富。我國漫長海岸線上和海域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砂礦資源,目前已探明具有工業價值的砂礦有:鋯石、錫石、獨居石、金紅石、鈦鐵礦、磷釔礦、磁鐵礦、鈮鉭鐵礦、褐釔鈮礦、砂金、金剛石和石英砂。
3、海洋化學(海水)資源
世界海洋海水的體積13.7萬億m3,其中含有80多種元素,還含有200萬億t重水(核聚變的原料)。海水資源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海水中的水資源和化學元素資源。此外,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即地下鹵水資源。我國渤海沿岸地下鹵水資源豐富,估計資源總量約為100億m3左右。海水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淡化成為淡水資源;海水化學資源可分為海鹽、溴素、氯化鎂、氯化鉀、鈾、重水和其他可提取的化學元素;地下鹵水資源可分為海鹽、溴素、氯化鎂、氯化鉀、其他可提取的化學元素等。
4、海洋可再生能源資源
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溫差能和鹽差能等。中國潮汐能資源量約為1.1億kw,年發電量可達2750億kw小時,大部分分布在浙、閩兩省,約佔全國的81%。波浪能理論功率約為0.23億kw,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浙江、海南和台灣的附近海域。我國潮流能可開發的裝機容量約為0.18億kw,年發電量約270億kw小時,主要在浙江、福建等省。另外流經東海的黑潮,動力能源更為可觀,估計為0.2億kw。溫差和鹽差能蘊藏量分別為1.5億kw和1.1億kw,兩者的總量超過海流能和潮汐能。
5、濱海旅遊資源
中國沿海地帶跨越熱帶、亞熱帶、溫帶3個氣候帶,具備「陽光、沙灘、海水、空氣、綠色」5個旅遊資源基本要素,旅遊資源種類繁多,數量豐富。據初步調查,中國有海濱旅遊景點1500多處,濱海沙灘100多處,其中最重要的有國務院公布的16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5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3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5處國家海洋、海岸帶自然保護區。按資源類型分,共有273處主要景點,其中有45處海岸景點、15處最主要的島嶼景點、8處奇特景點、19處比較重要的生態景點、5處海底景點、62處比較著名的山嶽景點、以及119處比較有名的人文景點。
6、海岸帶土地資源
中國海岸帶地區的土地資源類型較多,有鹽土、沼澤土、風沙土、褐土等17個類型,53個亞類。海岸帶不僅現有土地資源豐富,而且是地球上唯一的自然造陸地區,據古地理研究,我國長江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下遼河平原等,約有14萬-15萬km2的土地都是古海灣沉積而成。由於入海江河多,挾帶泥沙量比較大,河口三角洲淤積速度快。例如,黃河每年向海洋的輸沙量高達10多億t,河口灘塗平均每年淤長約2100hm2(3.2萬畝)。
『肆』 中國的海洋資源有哪些
我國大陸位於西北太平洋沿岸,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海洋回漁場面積200多萬平方千米答,大陸架面積130多萬平方千米,擁有豐富的灘塗資源、海洋漁業資源、海洋礦產資源、港灣資源、海洋旅遊資源、海洋能源等海洋自然資源。我國的內水和領海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因劃界工作尚未完成,確切面積還難於確定,估計為200萬平方千米左右。這些管轄海域是中華民族長期生存繁衍的重要基礎。我國還可以方便的進入世界大洋,開發利用公海和國際海底區域的海洋資源。
『伍』 中國海洋資源的主要優勢是什麼
我國海洋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海洋生物 20278 種,佔世界海洋生物總數的 25% 以上。回具有捕撈價值的海洋動物魚答類 2500 余種,頭足類 84 種,對蝦類 90 種,蟹類 685 種,漁場 70 多個。海洋生物入葯的種類 700 種。
迄今共發現具有商業開采價值的海上油氣田 38 個,獲得石油儲量約 9 億噸,天然氣儲量 2500 多億立方米。海濱砂礦 13 種,累計探明儲量 15.27 億噸。
我國沿岸潮汐能可開發資源,約為 2179.31 萬千瓦,年發電量約為 624.36 億千瓦 · 時;溫差能總裝機容量 13.28 億萬千瓦;波浪能資源理論平均功率為 6285.22 萬千瓦;潮流能 1394.85 萬千瓦;鹽差能 1.25 億千瓦。
『陸』 中國海洋資源的主要優勢
海洋生物資源:我國海洋生物資源豐富,以魚類、頭足類、蝦蟹類為主,其專中以魚類數量最大屬
海水化學資源:海鹽是我國鹽業資源的重點,其中不少元素可以提取利用,具有重要的開發價值。海水資源利用、海冰資源開發:中國最高緯度的海區冬季結冰,成冰過程中鹽分大量析出而降低鹽度,渤海海域內水深較淺,鹽度較低
海底礦產資源: 中國近海海域廣闊的大陸架,油氣資源之豐富;我國海岸線漫長,入海河流攜帶的含礦物質多,東部地區因經受多次地殼運動,岩漿活動頻繁
海洋能資源: 我國沿海各種形式的海洋能蘊藏量總豐富
海洋空間資源:1.圍海造田2.石油平台3.海上城市海上港口、機場 、 海上橋梁 、 跨海索道4.海底電纜5.海底隧道6.海底倉庫7.人工魚礁
『柒』 八年級地理中國的海洋資源知識結構
八年級地理中國的海洋資源知識結構
中國的海洋資源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專)知識教學點 1.使屬學生認識海洋中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非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巨大潛力和美好前景,開發海洋資源的重要性。 2.使學生了解我國發展海洋水產業的有利條件、主要漁場分布。 3.使學生了解我國海鹽和海底石油資源開發利用、分布狀況。 (二)能力讕練點 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和對有關地理問題的分析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樹立合理開發利用、保護海洋資源的觀念,樹立海洋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 (四)美育滲透點 大海是生命的搖籃,
『捌』 中國的海洋資源!
中國自然資源概況
豐富多樣、潛力巨大 中國自然資源種類多,數量豐,向有「地大物博」之說。
① 土地資源。中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占亞洲大陸土地面積的22.1%,佔全世界陸地面積的 6.4%,是世界上國土面積廣闊的國家之一。中國豐富的土地資源具有兩個顯著的地理特色:一、海拔較高、起伏較大的山地(包括丘陵、山地和高原)所佔的面積超過平地(平原和高平原),成2/3與1/3之比;二、在復雜多樣的生態環境中,形成草原多、耕地少、林地比例小、難利用土地比例大的特點。目前,草原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37.4%,耕地佔10.4%,林地約佔12.7%,而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冰川和永久積雪等難以利用的土地則合計約佔20.5%。盡管如此,中國土地資源進一步充分合理利用的潛力仍很大,除現有草地、耕地和林地外,估計全國還有約3300萬公頃的宜農荒地、6000多萬公頃的草山草坡和9000多萬公頃的宜林荒山、荒地和疏林地有待開發利用。
② 能源。中國常規能源的資源品種齊全,是世界主要能源國家之一。煤炭資源豐富,1990年底煤炭保有量達9014.53億噸,居世界前列;水力資源尤為豐富,理論蘊藏量6.76億千瓦,居世界第1位;石油儲量除已探明部分以外,全國陸上和海上遠景儲量都很樂觀
③ 礦產。 中國是世界礦產種類多、分布廣、 儲量大、大部分礦產資源能夠自給的少數國家之一。截至1990年底,中國已探明有一定儲量的礦種達148種。其中以有色金屬居優勢,鎢、銻、錫、汞、鉬、鋅、銅、鉍、釩、鈦、稀土、鋰等均佔世界前列。如鎢的儲量為世界各國總儲量的 3倍多,稀土金屬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銻的儲量佔世界儲量的44%。鉛、鐵、銀、錳、鎳等的儲量亦具世界意義。鐵和錳的儲量雖均佔世界第3位,但貧礦多,富礦少;此外,還多伴生礦。如攀枝花鐵礦中,有釩、 鈦、 鎳等伴生。非金屬礦中的硫鐵礦、菱鎂礦亦居世界首位,磷礦居第2位,石棉等居世界前列。
④ 水資源。中國水資源初步估算為27115億立方米。中國河川多年平均徑流相當於世界徑流總量的5.8%。
⑤ 森林資源。中國現有森林面積1.24億公頃,雖佔世界第8位,但森林覆蓋率僅為12.98%,列世界第121位;森林蓄積量91.41億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其中有多種材質優良、經濟價值較高的樹種。
⑥ 生物資源。中國生物資源非常豐富,僅種子植物即達2.45萬種,次於馬來西亞的巴西,居世界第 3位。在種類繁多的植物中,經濟植物(按單項用途一次一種計)即達2411種,不僅提供各種食料、葯材、纖維和其他多種工業原料,並可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條件。水產資源中有魚類約2400多種,其中海洋魚類約佔3/5,其餘為淡水魚類。此外尚有甲殼類、貝類和海藻類等。
人均資源佔有量低 從中國各項自然資源的絕對數量看均甚可觀,但人均佔有量都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如中國土地總面積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不足1公頃,而世界人均卻達3公頃;耕地面積列世界第4位,人均約0.1公頃,世界人均約0.36公頃;草場資源居世界第3位,人均約0.35公頃,世界人均為0.76公頃;森林面積人均0.107公頃,世界人均為0.65公頃;地表徑流總量人均不足27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同時,在世界上45種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價值比較中,按礦產總值比計,中國居世界第3位,而人均卻居世界第10位。
主要資源地區分布不平衡 中國自然資源地區分布很不平衡,尤以水、能源和礦產三種資源更為突出。中國水資源的分布,南方多,北方少。其中,長江流域水量最大,佔全國總水量的37.7%,次為珠江和廣東、廣西沿海各河流域佔17.2%;反觀淮河以北,黃河雖為大河,但其水量僅佔全國徑流量的2%,海河、灤河為1%。但黃河下游及海、灤河流域的豫、魯、冀 3省的耕地面積卻約佔全國耕地面積的21.25%,相互對照,水土資源的失調,灼然可見。能源方面,煤炭探明儲量將近80%分布於中國北方(其中64%集中於華北地區),10%在西南地區,而江南8省只佔2%;石油探明儲量98%在北方;天然氣探明儲量有限,67%在四川;水力資源西南、西北、中南3大地區佔90%,其餘10%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地區。中國東南部的滇、黔、桂、湘、贛、粵 6省具有世界上第1、2位的鎢、錫、銻、鋅、汞、鉛等儲量,成為中國礦產資源分布上一大特點。自然資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對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以及交通運輸有著重大的影響。
資源的地域組合各有所長 自然資源的地域組合,關繫到地區的經濟發展。由於自然資源的地區分布不平衡,全國 6大地區自然資源的地域組合各有所長。現簡述如下:
① 東北地區。多種自然資源富饒,且結合較好。可耕地廣,僅黑龍江一省耕地面積即佔全國的9.23%,且有大片宜農荒地。森林資源豐富,佔全國的33%,野生動植物資源亦豐。能源資源中以石油最為雄厚,探明儲量佔全國45~50%。煤炭資源不足,佔全國的9%,有賴調入。鐵礦儲量佔全國1/4,礦種配套以黑龍江、遼寧兩省較好,吉林較差。
② 華北地區。為富煤省(區),內蒙古和山西並列全國前茅,河北次之。3省(區)的煤炭和石油探明儲量分別佔全國的1/2和1/3。鐵礦儲量大,與煤配套好。內蒙古的稀土礦馳名世界。但水和森林資源嚴重不足,水資源供需矛盾特別突出。區境北部草場廣大,是中國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
③ 華東地區。為中國人口最密集,經濟較發達的地區,耕地面積約佔全國1/5,農業生產水平較高。能源以煤為主,集中於魯皖蘇邊區,安徽且有一定儲量的鐵礦與之配合。山東礦種也較多,蘇、浙、閩3省則礦產貧乏。水資源以淮河以南較豐沛;杭州灣以南雖屬豐水區域,但河流短促。全區水力資源僅佔全國的 4%。華東海域遼闊,東海魚類資源尤見豐富。森林資源則以杉木、毛竹和馬尾松等用材林著稱。
④ 中南地區。耕地面積佔全國的 22.82%,居全國首位。除南部地區屬豐水帶外,其餘廣大地區為多水帶。森林和水產資源具有一定規模。森林面積雖略小於東北和西南地區,然其蓄積量則遠小於這 2個地區。區內以有色金屬居優勢,湖南和贛南的鎢、湘中的銻、湘南、湘西的鉛、鋅及贛東北的銅礦在全國均負盛名。能源方面,水力蘊藏豐富,佔全國的13.8%。煤則集中於河南省。
⑤ 西南地區。以金屬礦產,水力和森林資源至為重要。金屬礦產、如鐵、錳、銅、錫、鉛、鋅等,在國內均具一定地位,並有鹽、磷等非金屬。水力蘊藏量佔全國的68%。黔、 滇、 川鄰界地區有相當規模的煤田,其中貴州為富煤省,居江南各省前列。川、黔 2省還富天然氣。西南地區為中國第2大林區,木材蓄積量佔全國20%以上,僅次於東北。區內多山地,耕地佔全國比例最小。
『玖』 關於中國的海洋資源有哪些介紹
我國是世界上海抄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大陸岸線長18000多千米,加上島嶼岸線14000千米,海岸線總長居世界第四,大陸架面積130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水域面積200~30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十,這些都是世界性優勢資源。
我國沿海深水岸線400多千米,宜建中級以上泊位的港址160多處,其中深水港址62處。我國海域2萬多種海洋生物,有豐富的漁業資源。灘塗面積217.1萬公頃,30米等深線以內海域面積有20億畝,充分利用其生物生產力,相當於10億畝農田。濱海景點1500多處,適合發展海洋旅遊娛樂的海灘、水域眾多。這些都是國家的重要戰略性資源。
油氣資源和海水資源是海洋行業性戰略資源。我國近海含油氣盆地石油資源量約2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14萬億立方米。東海和南海還有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海洋能源理論蘊藏量6.3億千瓦。在國際海底區域擁有多金屬結核資源5億多噸。預計到21世紀中葉,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在油氣行業中將占據更重要的地位。海水資源是一種無限資源,海鹽資源也是一種永續開發的資源,本世紀中葉前後,海水將成為舉足輕重的水資源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