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盆地高原特徵高中地理
❶ 中國大陸的平原、高原、盆地,河流。分別有多少是高中地理必須掌握的常識
1,平遠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關中平原等四大平原。版
2,高原有,青藏高原、黃土高權原和尊貴高原等。
3,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格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等。
4,河流有,黑龍江、松花江、雅魯藏布江、黃河、長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漢江、遼河等十條大河。
……
其實,烏蘇里江也應該算是中國的~
❷ 地理地圖、如何辨別盆地、高原、平原
盆地、高原、平原是相對的地理事物,要看它周圍的地貌特徵。
1、分層設色地形圖上,海拔高度與顏色是一一對等的關系。
要看清圖例,一般顏色越黃,海拔越高;顏色越綠,海拔較低 。【盆地】盆地一般是淡綠色被黃色大致包圍的區域,對於初學者來說,只要是低一點的區域,被高的地形單元包圍的范圍都是盆地,有河流經過的小盆地稱為峽谷。【高原】高原的特徵是海拔高、地勢起伏小,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的表現一般是顏色較黃的大范圍區域,周圍的顏色都不及這一區域的顏色黃,且顏色的漸變不大。【平原】平原的特徵和高原相反,它不一定周圍被比它高的地理事物包圍,它可以是半包圍,或者瀕臨海洋,在地圖的表現一般是顏色較綠的大范圍區域。
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海拔高度與等高線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首先要讀懂等高線的含義,頭腦中把數字和地圖符號轉化成地理信息,熟悉高原、盆地、平原的特徵,知道高原、盆地、平原的大致海拔情況。一般盆地和高原是封閉的曲線,周圍海波高,封閉曲線數值小的范圍是【盆地】。反之則為【高原】。等高線數值在250一下,等高線稀疏的區域為【平原】。
3、特殊地圖中的識別
要熟悉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大致經緯范圍,出現在那些行政區劃范圍內,世界比較有典型性的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絕對位置:經緯度等。相對位置:周圍的特徵)以及特徵。從而在局部的地圖中,大致判定出這一地理事物屬於那一范圍。例如,一幅地圖中標有45°N,85°E,則大致位於准格爾盆地。某一地圖中有40°N,120°E,則應該熟知此地位於北京市附近,它的地形屬於華北平原。
❸ 高中地理 最簡單的方法區分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還保證不錯。
平原:200米以下
高原:500米以上
丘陵:500米以下
山地:500米以上
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比較完整的大片高版地。
盆地是低權於周圍山地相對凹下的地表形態。
山地海拔高度不超過500米,相對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地勢起伏,坡度和緩,稱之為丘陵.
平原是地勢低平坦盪、面積遼闊廣大的陸地。根據平原的高度,把海拔0-200米的稱為低平原,平原是地勢低平坦盪、面積遼闊廣大的陸地。根據平原的高度,把海拔0-200米的稱為低平原,海拔200-500米(或600米)的平原稱為高平原
山地的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險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並且沿著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長,這樣的山地就是山脈。因此山脈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
❹ 中國四大盆地.高原.平原地貌的特徵
我國的四大盆地指塔里木盆地、准葛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系維吾爾語,意為「無韁之馬」。塔里木盆地地處天山、昆侖山和帕米爾高原之間,東西長1500公里,南北寬 600公里,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約占自治區面積的三分之一。盆底平均海拔為1000米左右,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盆地。盆地具有明顯的環狀地理帶、高山帶、山麓礫石(戈壁)帶、沖積平原帶(綠洲帶)和沙漠帶。中部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面積近33萬平方公里,為我國最大的沙漠。
准葛爾盆地
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北部,介於天山和阿爾泰山之間,呈不等邊三角形,面積約38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米左右。盆地中部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二大沙漠。盆地西端有阿拉山口和額爾齊斯河谷,大西洋水由此進入北疆,對氣候有很大影響。盆地南緣的沖積扇平原廣闊,是新開墾的農業區。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系蒙古語,意為「鹽澤」。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是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昆侖山環繞的巨大的內陸盆地,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海拔為2600—3000米。其西北部有小片沙漠,東南部分布著許多鹹水湖和鹽沼澤,其中察爾汗鹽池面積為1600平方公里,儲鹽量達250億噸,可供全國人民食用8000年左右。此外,這里還盛產石油和各種金屬礦藏,人們贊美柴達木盆地是一個「聚寶盆」。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位於四川省東部,在巫山、大巴山等山脈的包圍之中,地形封閉。盆地底部海拔400—800米,盆地西北部為成都平原。盆地內的岩石、土壤呈紫色,有「紫色盆地」之稱。長江橫貫南緣,氣候終年溫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礦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黃土高原(Loess Plateau)
在中國北方,長城以南、日月山以東、太行山以西、秦嶺以北,主要包括山西、陝西、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區,面積40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厚50—180米,氣候較乾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礦產豐富,煤、石油、鋁土儲量大。
北風送土
關於黃土的來源,長期以來,中外學者有過不同的爭論。其中,以「風成說」比較令人信服。認為黃土來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肅、寧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亞等廣大乾旱沙漠區。這些地區的岩石,白天受熱膨脹,夜晚冷卻收縮,逐漸被風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塊、沙子和粘土。同時這些地區,每逢西北風盛行的冬春季節,狂風驟起、飛沙走石,塵土蔽日。粗大的石塊殘留在原地成為「戈壁」,較細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區,聚成片片沙漠,細小的粉沙和粘土,紛紛向東南飛揚,當風力減弱或迂秦嶺山地的阻攔便停積下來,經過幾十萬年的堆積就形成了浩瀚的黃土高原。根據黃土堆積環境的不同,可將我國黃士發育分為三個時期:早更新世,相當於第一次冰期,氣候比新第三紀干寒,發生午城黃土堆積;中更新世,發生第二次冰期,氣候進一步變干,堆積了離石黃土,范圍廣、土層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氣候更加干寒,堆積了馬蘭黃土,厚度雖小,但分布范圍更廣,南方稱下蜀黃土。進入全新世,氣候轉為暖濕,疏鬆的黃土層,經流水侵蝕,形成了溝壑縱橫、梁、峁廣布的破碎地表。
地貌類型
山、原、川三大地貌類型是黃土高原的主體。聳峙在高原上的山地,猶如海洋中的孤島。例如六盤山以西的隴中高原上的屈吳山、華家嶺、馬銜山,隴東陝北高原上的子午嶺、白於山、黃龍山等。原(或塬)是指平坦的黃土高原地面,著名的有甘肅東部的董志塬,陝西北部的洛川塬。塬面寬闊,適於機械化耕作,是重要的農業區。但是塬易受流水侵蝕,溝谷發育,分割出長條狀塬地,成為山樑,稱為「梁」地。如果梁地再被溝谷切割分散孤立,形狀有如饅頭狀的山丘,當地稱為「峁」。由「梁」和「峁」組成的黃土丘陵,高出附近溝底大都在100~200米左右,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泥沙來源區。川是深切在塬面下的河谷平原。在梁峁地區地下水出露,匯成小河、河水帶來的泥沙在這里沉積,在兩岸形成小片平原,稱它為「川」。川兩旁還有階地,即「掌」、「杖」地。掌是川地上源的盆地狀平原,與條狀分布的杖地不同。
水土流失
主要由暴流溝谷沖刷疏鬆黃土所致。黃土顆粒細小,質地疏鬆,具有直立性並含有碳酸鈣,迂水容易溶解、崩塌。地面坡度較大,植被稀疏,夏季又多暴雨,造成奇峰、陡壁、溶洞、陷穴、天生橋等微地貌,更助長了溝壑擴展,加速水土流失。同時也與近代地殼上升有關,使得溝床不斷下切和側蝕,溝谷溯源侵蝕加劇,相應地谷坡又不斷地擴展,於是溝間地日益破碎。除上述自然因素外,與人類活動,特別是濫墾濫伐,破壞天然植被等社會因素有密切關系。新中國成立後,對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採取了一系列綜合治理措施,植樹造林、種草,將坡耕地改為水平梯田,以及水利工程等措施,黃土高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地貌差異
根據地貌的形成過程和特點,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①隴中高原。一稱隴西高原。位於六盤山以西,是一個新生代的拗陷盆地,屬盆地型高原,海拔1500~2000米。地形破碎,多梁、峁、溝谷、壟板地形。②隴東、陝北高原。包括六盤山以東,呂梁山以西,渭河北山以北,長城以南的地區。也是一個盆地型高原,海拔800~1200米。經強烈侵蝕,除少數殘留的黃土塬(董志塬、洛川塬)外,大部地區已成為破碎的梁峁丘陵。其間只有少數基岩低山突起在高原之上,狀似孤島。③山西高原。包括五台山、恆山以南,伏牛山以北,太行山以西,呂梁山以東的地區。它由一系列褶皺斷塊山與陷落盆地組成。山地有呂梁、恆山、五台、中條及太行等山,盆地有大同、忻縣、太原、臨汾、運城等。除河谷平原外,大部地區海拔在1000~1500米,石質山地構成高原的主體,黃土堆積僅限於盆地及山間谷地,分布范圍約佔全區面積的40%。④渭河平原,一稱關中平原。位於渭河北山與秦嶺之間,西起寶雞。
內蒙古高原
內蒙古高原位於中國北部,是中國的第二大高原。
內蒙古高原開闊坦盪,地面起伏和緩。從飛機上俯視高原就像煙波浩瀚的大海,古人稱之為「瀚海」。
高原上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滾滾的沙漠,是中國天然牧場和沙漠分布地區之一。
內蒙古高原氣候十分乾燥,沙漠分布面積要佔全國沙漠總面積的37.8%。較大的沙漠有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庫布齊沙漠等。
黃河流經內蒙古高原中部的這一段,有的地方河谷緊縮,成為峽谷;有的地方河谷寬展,泥沙堆積成肥沃的沖積平原,這就是著名的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自古就有「塞上江南」之稱,這是勞動人民在這里修建渠道,引黃河水灌溉農田的結果。
內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東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在中蒙邊境一帶是斷續相連的乾燥剝蝕殘丘,相對高度約百米。高原地面坦盪完整,起伏和緩,古剝蝕夷平面顯著,風沙廣布,古有「瀚海」之稱。地質上古生代末期華力西運動使蒙古地槽褶皺隆起,燕山運動只發生廣泛而和緩的撓曲和斷裂。喜馬拉雅運動和新構造運動使高原普遍抬升,並有大規模的玄武岩噴溢,填充了低窪處形成熔岩台地,廣布於高原東部,台地呈階梯狀,檯面略有起伏。
高原上普遍存有5級夷平面,形成層狀高原。燕山運動撓曲下陷地區,第三系湖相沉積層堆積甚厚,擴大了平地面范圍。新生代以來,氣候雖有冷溫干濕的交替,但均屬半乾旱和乾旱氣候,高原面分割輕微,過去形成的剝蝕夷平面大部得以形成平坦而較完整的高原。
內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從西北向東南略呈弧形分布:高原西北部邊緣為礫質戈壁,往東南為砂質戈壁,高原中部和東南部為伏沙和明沙。伏沙帶分布於陰山北麓和大興安嶺西麓,呈弧形斷續相連;明沙主要有巴音戈壁沙漠,海里斯沙漠、白音察干沙漠、渾善達克沙地、烏珠穆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等。
內蒙古高原 :
nèi ménɡ ɡǔ ɡāo yuán
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東起大興安嶺,西至馬鬃山,南沿長城,北接蒙古。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海拔1000~1400米。地面坦盪,起伏和緩,多寬廣盆地。草原遼闊,為中國重要牧區。西部沙漠分布廣。
雲貴高原
位於我國西南部,包括雲南省東部,貴州全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邊境,是我國南北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兩組山脈的交匯處,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它大致以烏蒙山為界分為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兩部分。西面的雲貴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較為明顯。東面的貴州高原起伏較大,山脈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稱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相連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稱為「雲貴高原」。雲南高原位於哀牢山以東的雲南省東部地區,因其在雲嶺以南,故稱為雲南高原。高原面保存良好。雲南高原上的山地頂部多呈寬廣平坦地面,或呈和緩起伏地面,有「高山頂上路寬大」的說法。連綿起伏的山嶺間,有許多湖盆和壩子。雲南有1200多個壩子,佔全省耕地三分之一,低陷的成為盆地,有的積水成湖。如以昆明為中心的高原面上,分布著滇池等許多大小湖泊,被稱為「滇中斷陷湖區」。湖盆四周由於湖水外泄和四周山地沙泥淤積,大多數已發育有湖岸平原。這里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是高原的主要農業區。貴州高原位於多雨的季風區,雨量充足,因此有「天無三日晴」的說法。由於多雨,高原上的河流水量大,許多河流長期切割地面,形成許多又深又陡的峽谷。貴州高原的地貌可以大致分為三級地形面:山原、盆地和峽谷。高原上最高的一級是山原,以貴州西部最明顯。高原面因長期受河流切割而呈山原形態。在這個高原面下,分布著一些盆地(壩子),最大的是貴陽盆地,是高原上的主要農耕地帶。峽谷是河流長期下切形成的,如烏江河谷深達300—500米,在這里「對山喚得應,走路要一天」。北盤江打幫河上源的黃果樹瀑布,寬約20米,從50多米高的陡崖上直瀉犀牛潭,水花飛濺,氣勢磅礴,是我國最大的瀑布。雲貴高原最大的特色之一,是個被溶蝕的高原,喀斯特地形顯著。雲貴高原上石灰岩厚度大,分布廣,經地表和地下水溶蝕作用,形成落水洞、漏斗、圓窪地、伏流、岩洞、峽谷、天生橋、盆地等地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發育的典型地區之一。雲貴高原面上有一層固結的紅色土層(又叫風化殼),表示地面是個久經風化的地面。當它被剝蝕去後,就出露石灰岩,形成大片石芽地。路南石林就是石芽地中發育得最好的一片。這里奇峰兀立,如柱如塔,如筍如菌,高的10米以上,矮的5—10米。人們在望峰亭或獅子亭眺覽,就可欣賞40多萬畝石林的奇景。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的介紹:
青藏高原舊稱青康藏高原(北緯25°~40°,東經74°~104°)是亞洲中部的一個高原地區,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它的邊界,向東是橫斷山脈,向南和向西是喜馬拉雅山脈,向北是昆侖山脈。它包括中國西藏自治區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四川省、雲南省的部分,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總面積250萬平方公里。
青藏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有確切證據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後青藏地區各部分曾有過不同資料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到2.8億年前(地質年代的早二疊世),現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濤洶涌的遼闊海洋。這片海域橫貫現在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當時特提斯海地區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兩側是已被分裂開的原始古陸(也稱泛大陸),南邊稱岡瓦納大陸,包括現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次亞大陸;北邊的大陸稱為歐亞大陸,也稱勞亞大陸,包括現在的歐洲、亞洲和北美洲。
2.4億年前,由於板塊運動,分離出來的印度板塊以較快的速度向北移動、擠壓,其北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促使昆侖山和可可西里地區隆生為陸地,隨著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插入古洋殼下,並推動著洋殼不斷發生斷裂,約在2.1億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進入構造活躍期,北羌塘地區、喀喇昆侖山、唐古拉山、橫斷山脈脫離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萬前,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強烈的構造運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區急劇上升,藏北地區和部分藏南地區也脫離海洋成為陸地。整個地勢寬展舒緩,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其間有廣闊的平原,氣候濕潤,叢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質學上把這段高原崛起的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青藏高原的抬升過程不是勻速的運動,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經歷了幾個不同的上升階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進。距今一萬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為當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❺ 丘陵、平原、盆地、山地、高原的主要特徵
地形類別 海面高低 主要特徵
山地 500米以上 坡度較陡,溝谷較深
平原 200米以下 平坦廣闊
高版原 較高 起伏不大,邊緣權陡峻
丘陵 較低 坡度和緩,相對高度不超過200米
盆地 中間低,四周高
❻ 求中國地圖(有各個高原名稱和相應特別)高中地理急用
盆地、高原、平原是相對的地理事物,要看它周圍的地貌特徵。
1、分層設色地形圖上,海拔高度與顏色是一一對等的關系。
要看清圖例,一般顏色越黃,海拔越高;顏色越綠,海拔較低 。【盆地】盆地一般是淡綠色被黃色大致包圍的區域,對於初學者來說,只要是低一點的區域,被高的地形單元包圍的范圍都是盆地,有河流經過的小盆地稱為峽谷。【高原】高原的特徵是海拔高、地勢起伏小,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的表現一般是顏色較黃的大范圍區域,周圍的顏色都不及這一區域的顏色黃,且顏色的漸變不大。【平原】平原的特徵和高原相反,它不一定周圍被比它高的地理事物包圍,它可以是半包圍,或者瀕臨海洋,在地圖的表現一般是顏色較綠的大范圍區域。
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海拔高度與等高線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首先要讀懂等高線的含義,頭腦中把數字和地圖符號轉化成地理信息,熟悉高原、盆地、平原的特徵,知道高原、盆地、平原的大致海拔情況。一般盆地和高原是封閉的曲線,周圍海波高,封閉曲線數值小的范圍是【盆地】。反之則為【高原】。等高線數值在250一下,等高線稀疏的區域為【平原】。
3、特殊地圖中的識別
要熟悉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大致經緯范圍,出現在那些行政區劃范圍內,世界比較有典型性的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絕對位置:經緯度等。相對位置:周圍的特徵)以及特徵。從而在局部的地圖中,大致判定出這一地理事物屬於那一范圍。例如,一幅地圖中標有45°n,85°e,則大致位於准格爾盆地。某一地圖中有40°n,120°e,則應該熟知此地位於北京市附近,它的地形屬於華北平原。
❼ 中國地理五大盆地的典型特徵
五大盆地的分布及特點:
四川盆地位於四川東部,因廣布紫色砂頁岩,有『紅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稱,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呈環狀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
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為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典型的內陸高原盆。
准噶(gá)爾盆地位於新疆的北部,是中國第二大的內陸盆地,在天山、阿爾泰山及西部的一些山脈之間,盆地呈三角形,東西長約1100公里,南北最寬處有800公里,面積達38萬平方公里。盆地的地勢東高西低,海拔在500至1000米之間,中部是草原和沙漠,邊緣是山麓和綠洲。准噶爾盆地西部的山脈與阿爾泰山平行,大西洋暖濕氣流可從山谷進入盆地,因而降水量比塔里木盆地稍多,盆地里的沙漠植被較好。
吐魯番盆地位於天山山脈東南面的博格達山與覺羅塔山之間,東西長約245公里,南北寬約75公里,面積有5萬平方公里。海拔為-155米,是中國大陸的最低點。由於吐魯番盆地四周的山嶺高聳,盆地內部受熱快而散熱慢,形成了那裡夏天高溫乾燥的氣候,其蒸發量是降雨量的百倍甚至是數百倍,夏天酷熱,最高氣溫曾達到過49.6℃。盆地北部有豐富的地水源,當地人為減少水的蒸發,修建了著名的「坎兒井」,反地下水引出地面,澆灌莊稼。吐魯番盆地的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故那裡生產出來的瓜果十分香甜,深受人們的喜愛,最著名的有哈密瓜和葡萄。此外,盆地內還蘊藏著儲量可觀的油氣資源。
❽ 求山地 丘陵 平原 高原 盆地的海拔和特徵
山地海拔高度一般大於一千米,相對高度大於五百米,地表崎嶇不平。
丘陵海拔高度一般不超過五百米,相對高度一般小於兩百米,地表起伏但不如山地那麼崎嶇。
平原海拔高度一般在兩百米以下,地表平坦而廣闊。
高原海拔高度大於兩百米,面積較廣大,有些平坦有些相對崎嶇。
盆地海拔高度沒有相對固定的范圍,主要特徵就是四周高中部低平。
❾ 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特徵分別是
通常200米以下是平原
200-500米稱丘陵,且相對落差小
500米以上是山地
高原500米以上
盆地不固定,看其所在的地方,其地方必須中間低,四周高。像第三級階梯和第2極階梯的盆地海拔自然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