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經典人文地理中印1962

經典人文地理中印1962

發布時間: 2021-02-19 18:00:36

Ⅰ 中印差距到底有多大,日本一席話令印度人崩潰中印對比

以下是有關這件事的新聞報道,僅供參考:

外媒稱,印度西部商業城市孟買班德拉一帶雲集了施華洛世奇、勞力士等著名品牌專賣店。孟買市內有幾個區域居住著許多窮人,這里的景象完全不一樣。富裕階層常常購買奢侈品。這情景似曾相識,對了,很像21世紀初的上海和北京。

《日本經濟新聞》以《印度比肩中國的那一天》為題報道稱,2002年英國高檔車賓利在中國開設專賣店後,中國成為該品牌最高端汽車銷量最多的國家之一。當時人們認為這不過是少數人的奢侈行為,但回過頭去看,這正是富裕階層開啟消費熱的徵兆。

報道稱,阻礙印度經濟增長的因素也不少,比如基礎設施不足、貧富差距大、國有企業效率低、行政許可權不透明等等。不過,中國也被認為有同樣的缺點。印度經濟會像昔日中國那樣起飛,進而出現兩國並駕齊驅那一天嗎?

中國軍事的強勢崛起,不再只是說說而已了,中國軍事力量全線崛起,代表著中國軍事已經走向世界領先的地位!

印度到底有多害怕中國?看完就徹底明白了。

印度對中國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感覺?羨慕?仇恨?還是?

目前一種普遍的看法認為,自從1969年那場戰爭之後。中國軍隊以極少的人員橫掃了印度人,差點直插印度首都。雖然中國人已經忘了,但對印度人來說那可是刻骨銘心的記憶。印度人絕對不會忘記了中國軍隊強大的武力帶給他們的教訓。

印度士兵

印度人這種記仇的心態導致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的爆發,中印長期陷入對峙狀態。中國目前的國民任務是發展經濟 所以在邊境僅僅放了不到5萬的兵力。而印度呢?而印軍已多達36萬人!雙方的兵力對比高達1:6。

印度忌憚中國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中印邊境的局勢您看看地圖就明白了,印軍的布置全是在喜馬拉雅山以北,僅僅是三十多萬人的吃喝拉撒,其後勤保障都是件多少可怕的事情,並且許多基地在連公路都不暢通,保障完全靠空運,細算起來保障成本何等驚人!有這樣的對手真是我中華家之幸!

中印軍隊對峙

印度認為部署這樣強大的兵力應對中國依然不保險,還在不斷的增兵。印度軍方如此,印度社會就更害怕中國了。印度報紙和電視新聞幾乎幾個小時就發出一篇關於中國的報道。時刻把62年的那場戰爭掛在嘴邊,彷彿一時不注意中國就會在背後捅他們一刀的樣子。

曾經有個在印度工作多年的朋友講道 :有一次經過德里的一座大橋時,印度老闆突然問他我,"你知道這橋是怎麼來的嗎?",當時我心想,我他媽怎麼能知道離我家這么遠的這地方的一座什麼什麼橋是怎麼來的,我要是問你我家鄉的某座建築怎麼來的,我就不信你小子能知道。

看我一臉懵逼,該老闆接著說:"這橋原來就有,但沒這么大,也不像現在這么好,但仍是連接德里與現在新德里所在地的交通要道,後來你們中國人發兵打我們,佔了我們的首都德里,為了阻止你們的繼續推進,我們當時不得不炸毀這座大橋,並在對岸繼續駐扎防守,後來你們撤走之後,對岸就變成了現在的新德里,我們也重修了大橋,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大橋"。

解放軍俘虜的印度士兵

我當時的感覺真的是不知道說什麼好,因為一直以來我只知道日本人對中國人罪大惡極,我從沒意識到原來隔壁的某個國家的人民,把中國也視為入侵者。這對當時的我是一種震驚。印度對中國的這種恐懼就像中國人對日本的仇恨——同樣來源於幾十年前的戰爭!!同樣一大塊領土的歸屬未定!!!同樣還有一場戰爭等著兩國!

印度這回是攤上大事了!北京一招就要了莫迪的命。

蒙古國喜歡"作死"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身為一個蕞爾小國,屢次觸犯我國底線,不僅公然邀請達賴訪蒙,還背著中國向印度求援,此等小人行徑,實在罪不可赦。當然,不要臉的不止蒙古,還有印度。

這個跟中國當了千年之久的"老鄰居"不僅沒念著我們的好,還專門對我們干一些壞事。據媒體報道,這次達賴訪蒙的幕後黑手不是別人,就是印度。就在前幾天,自稱因達賴竄訪被"中國封鎖",蒙古大使"緊急"向印度尋求支持。

蒙古大使"緊急"向印度尋求支持

沒想到的是,印度方面居然沒有保持沉默,而是非常"大方"的承認此事,甚至還提供蒙古10億美元貸款。不得不說,阿三民族不愧為"作死"小能手,在這個節骨眼都敢得罪中國,勇氣可嘉啊!中國聽聞這個消息,當然不可能坐視不理。

一、尼泊爾上的中國快遞

眾所周知,前不久的"廢鈔運動"導致印度經濟一度出現崩潰,即使到現在也沒有恢復過來。換句話說,現在的印度經濟相當脆弱,經不起半點折騰。而就在此時,小編恰好聽聞一則重大消息,而這消息就跟印度有關。

Ⅱ 中印兩國地理特徵有何相同

自然特徵:高原廣布,都有北回歸線穿過,季風氣候顯著,水旱災害頻繁,
人文地專理特徵屬:都是人口大國,城鄉差異大,人均資源少.

印度與中國有許多特點相似,但也有不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印度是一個民族單一的國家
B.中國易發水旱災害,印度水旱災害少
C.中國的種植業發達,印度的畜牧業發達
D.中國的耕地面積比重小,而印度的耕地面積廣大

A、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印度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故本選項錯誤;
B、因為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印度易發水旱災害,故本選項錯誤;
C、中國的種植業不發達,印度的畜牧業也不發達,故本選項錯誤;
D、中國的耕地面積比重小,而印度的耕地面積廣大,故本選項正確;
故選:D.

Ⅲ 葉枝鎮的人文地理

哇忍波及其傈僳族音節文字——到葉枝游覽哇忍波故居,了解他所創造的傈僳族音節文字,是一項重要內容。
在葉枝鎮政府駐地北部8公里的新洛米俄壩村,1900年,哇忍波就出生在這個傈僳族山村的農民家庭。哇忍波自幼家境貧寒,常隨其母勞動或外出逃荒度日。10歲至12歲時,曾跟隨巫師學過東巴、尼扒,掌握了一些念經祈禱、占卜和祭祀鬼神活動的知識。13歲時父親病故,家裡只好將一塊乾地典當來治喪,作為典當契約的是一塊刻著三轉三道記號的木板,意思是日後用三塊銀元贖回。後來哇家去贖地時,對方強詞奪理按自己的意圖解釋木刻的符號,結果使哇家白白損失了一筆錢財,這事對哇忍波觸動很大。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多,他萌生了由自己來創造一套本民族文字的想法。 ——葉枝地處「三江並流」的核心腹地,自古以來就是滇藏「茶馬古道」上商品的
主要集散地,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份,不但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而且蘊藏具有傳奇色彩,顯赫一時的「王氏土司」。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葉枝鎮境內曾出現過王氏、李氏、祁氏、禾氏等一些顯赫一時的封建領主家族,至今仍遺留下許多古代民居。其中以王氏家族最為有名。王氏屬納西族,其祖先為麗江木土府所委「木瓜」,即納西軍事首領。後被清廷封為「北路土司」,至民國27年,即公元1938年,王氏土司第九代傳人王嘉祿正式承襲世職,並被國民政府先後委任為「江防大隊」、「邊防副司令」,「三江司令」等職,因功績顯赫,雲南省長龍雲曾贈以「保障功高」匾額一塊。王氏土司以其強大實力和威懾一方的氣勢稱雄滇西北諸路土司。其轄民中有納西、傈僳、藏、怒、獨龍等多種民族,統轄范圍包括現在的迪慶州、怒江州所轄的瀾滄江、怒江、獨龍江流域,遠及西藏、高黎貢山、印度及緬甸密支那一帶。
王氏土司是明清以來「茶馬古道」貿易的主要組織者和保護力量,系藏、漢結合部的主要跨國土司。值得一提的是王氏土司能在國危民難之際,成立抗日禦侮隊伍,到中緬邊界防禦,並於民國27年專門鑄造鐵質界碑一批,上鑄「北路土司界」字樣,派人秘密運往王氏在獨龍江一帶的管轄邊界埋設,成為中印戰爭及1960年中,緬勘界時的唯一依據,為祖國的領土完整作出了重大貢獻。 ——同樂原始生態文化村「阿尺目刮」歌舞藝術是一種群眾自娛性舞蹈,其特點是不用樂器,自始至終踏歌起舞,分為男女各兩隊,分別由領唱者領唱後,其他一起符合而成。「阿尺目刮」的聲音明顯模仿山羊的聲音和動作,以及游牧生活中一些瑣事,集濃厚的原始性仿古性,內容十分豐富,與傈僳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有著非常的密切關系。「阿尺目刮」已作為最高藝術價值的民族歌舞載入了《中國舞蹈集成》之中。

地理知識順口溜

有色金屬礦

德興銅礦在江西,湖南錫礦山產銻。

貴州銅仁產汞礦,雲南個舊出產錫。

甘肅金昌礦產鎳,鎢礦產地贛大余。

湖南水口山鉛鋅,廣西平果出產鋁。

內蒙白雲泥土稀,山東招遠有金幣。

貨運選擇三原則

貴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選擇是航空。

易死變質鮮活貨,短程可用公路送,

遠程而且數量大,鐵路上有專車用。

大宗笨重遠距離,水運鐵路二者中。

中國十大旅遊景點

北京故宮八達嶺,避暑山莊河北行。

陝西省內秦皇陵,長江三峽鄂渝境。

安徽黃,桂桂林,浙江西湖蘇園林,台灣島上日月明。

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

我國是個多民族,少數民族五十五,

人口最多是壯族,四百萬人滿回土,

苗維彝藏和蒙古。

我國十四個陸上鄰國

北面俄蒙古,朝鮮在東岸

西北哈吉塔,三個皆斯坦

印尼和不丹,四國在西南

西邊巴和基,還有阿富汗

南方三國家,老緬和越南

中國地形區特點

青藏高原有雪山,遠看是山近成川。

內蒙高原第二大,一望無際地面坦。

黃土高原黃土松,支離破碎多溝坎。

雲貴高原峰嶺眾,岩溶壩子到處看。

塔里、准噶、柴達木,盆地內部戈壁灘,

四川盆地山嶺環,內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東北華北長江岸。

東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華北又稱黃淮海,海拔50地勢坦。

河汊交織湖泊多,「水鄉」遍布長江岸。

我國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陽和開封,安陽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宮天安門,頤和園及八達嶺。

西安大小兩雁塔,驪山華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橋,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雙十景,靈隱寺與飛來峰。

洛陽龍門石窟精,白馬少林寺著名。

開封鐵塔和龍亭,相國寺鍾觀音聽。

中國鐵礦

我國鐵礦有八家,內蒙白雲湖北大。

遼寧鞍山和本溪,河北遷安安徽馬。

海南鐵礦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地理各類分區線

1.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

大體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沖市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2.地勢階梯界線

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區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准格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口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 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11) 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4.氣候界線

(1)1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5. 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6.三大自然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青藏高寒區的北部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大體從昆侖山向東經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7.自然地區界線

東部季風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界線(華北暖溫帶濕潤地區與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秦嶺~淮河(1月0℃等溫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3200℃等值線。

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7500℃等值線。

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的界線:賀蘭山一線,相當於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8.農業活動界線

(1)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大體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水田區與旱作區的界線:秦嶺~淮河。

9. 行政區界線

(1)南疆與北疆的界線(流動沙丘與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線):天山。

(2)湖北省與重慶市的界線:巫山。

(3)福建省與江西省的界線:武夷山。

(4)廣東省與湖南省的界線:南嶺。

(5)西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界線:昆侖山脈。

(6)甘肅省與青海省的界線:祁連山脈。

(7)四川省與陝西省的界線:大巴山脈。

10.綜合地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黃土高原的南界

大致是1月0℃等溫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

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亞熱帶長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

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

農業水田與旱地、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

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通過的地方

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通過的地方

地理方位記憶歌

1)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

2)

地球表面積,總共五億一;

水陸百分比,海洋佔七一。

陸地六大塊,含島分七洲;

亞非南北美,南極大洋歐。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廣;

大西「S」樣,印度北冰洋。

板塊構造學,六塊來拼合;

塊內較穩定,交界地震多

1.八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只有海王繞外邊;

唯有地球生物現,溫氣液水是由緣。

溫,適宜的溫度。氣,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

2.地球特點

赤道略略鼓,兩極稍稍扁。

自西向東轉,時間始變遷。

南北為緯線,相對成等圈。

東西為經線,獨成平行圈;

赤道為最長,兩極化為點。

3.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

4.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

地球自轉,晝夜更換。

繞日公轉,四季出現。

自轉一日,公轉一年。

自西向東,方向不變。

5.地球五帶

地球有五帶,全靠四線分;

回歸間熱帶,極圈分寒溫;

寒溫各有二,五帶溫不均。

溫,指溫度。

6.地圖辨方向

地圖方向辨,擺正放眼前;

上北下為南,左西右東邊。

標圖易分辨,經緯網較難;

緯線指南北,東西經線圈。

極地投影圖,定向較特殊:

對於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緯圈東西,自轉反時走。

對於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緯圈東西,自轉順時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積,總共五億一;

水陸百分比,海洋佔七一。

陸地六大塊,含島分七洲;

亞非南北美,南極大洋歐。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廣;

大西「S」樣,印度北冰洋。

板塊構造學,六塊來拼合;

塊內較穩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為四洋首,位於亞澳兩美間。

大西洋西南北美,東岸臨界歐與非。

印度洋臨亞非澳,南部三洋水相連。

北冰洋面為最小,亞歐北美三洲環。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陸佔三,亞歐非洋兩美南。

亞歐兩洲本一體,烏拉高加分兩邊;

亞非原本相結連,蘇伊運河來割斷;

亞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峽在中間;

中美南北來牽線,巴拿運河又阻攔;

數大洋洲面積小,似斷不斷亞下邊。

亞歐非洋東半球,南北美佔西半邊,

唯有南極搞獨立,冰層覆蓋稱高原。

洋,大洋洲。兩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極洲。 烏拉,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河。高加,高加索山脈。 蘇伊運河,蘇伊士運河。 巴拿運河,巴拿馬運河。

10.七大洲地形

(1)亞洲

亞洲地形雜,中高四周窪。

沖積平原廣,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資源可誇。

(2)歐洲

半島緣海多,形體分節肢;

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

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3)北美洲

東部高原聯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

東西相間高大陸,世稱湖海在其間。

(4)南美洲

安第斯山雄踞西,東部平原高原區。

地形多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

西部山脈為最長,亞馬遜河流域廣。

熱帶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數潘帕斯。

(5)非洲

平均海拔六百米,號稱大陸高原洲,

東部高原連一體,西部沙漠平原有。

(6)大洋洲

面積小,分兩區,

一大陸,二島嶼。

大陸東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極洲

四周環三洋,多年冰雪積;

超過二千米,海拔數第一。

11.海底地形

淺海大陸架,外緣大陸坡;

洋盆海溝嶺,洋底不可測。

12.地形變化

地形變化,內外力加。

滄海桑田,內部力大;

板塊運動,拉伸擠壓,

斷層褶皺,出現高窪;

火山地震,板塊緣發。

外部力量,不可輕它;

風浪水冰,侵蝕變化,

天長日久,削高填窪。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短時陰晴雨雪冷熱風

氣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

14.氣溫分布規律

氣溫分布有差異,低緯高來高緯低;

陸地海洋不一樣,夏陸溫高海溫低,

地勢高低也影響,每千米相差6℃。

15.地球變暖危害

大氣污染,地球變暖;

冰川融化,沿海被淹。

採取措施,刻不容緩。

16.風的形成

溫高氣上升,低壓下形成;

氣自高壓來,流動形成風。

17.地球氣壓帶

高氣壓帶四,低氣壓帶三:

南北五度間,高溫氣上翻,

赤道低氣壓,降水造方便;

南北三十度,氣流下偏轉,

副熱高氣壓,少雨常乾旱;

極地氣壓低,靠近兩極點;

南北六十度,副極低壓然。

18.地球風帶

氣壓帶相隔,風帶共有六:

信風赤道摟,東風兩極出,

南北西風帶,四十、六十度

19.降水形成條件

空汽飽,氣溫降;

凝結核,相碰撞;

體重加,雨雪降。

20.降水分布規律

赤道熱,降水多:

兩極寒,降水難。

回歸線,分西邊;

陸西岸,副高帶,

信風吹,降水虧;

陸東岸,季風故,

氣候溫,降水富。

中緯度,居內部;

距海遠,氣候干。

21.影響氣候的因素

影響氣候因素,四個方面兼顧;

緯度位置第一,赤道兩極懸殊;

其次要看海陸,遠海夏季干酷;

地形也很重要,高寒背風雨勿;

洋流不可低估,暖流到來水富

22.陸地自然帶分布與特徵

地表氣候不一般,植被動物隨著變。

九自然帶分布談,熱溫類型各有三;

亞寒苔原冰原帶,另外高山垂直變。

熱帶雨林赤道邊,高溫多雨樹參天;

猩猩猿猴時常現,河馬大象不少見。

熱帶草原夾兩邊,非洲南美最廣泛;

干濕兩季南北反,稀樹密草動物歡;

獅犀斑馬長頸鹿,乾季向著水草遷。

熱帶沙漠回歸線,非澳兩洲最大片;

草木稀少多沙丘,鴕鳥駱駝耐餓旱。

溫帶沙漠居陸間,亞美澳非都可見;

夏季高溫冬季寒,植被較少能耐干。

溫帶草原四季顯,多位北半球中間;

雨水較少草尤短,黃羊野兔最常見。

溫帶森林闊葉繁,熊貓梅花鹿罕現。

北部亞寒針葉林,松樹雲杉能耐寒;

亞美北部歐大半,動物冬夏羽毛換。

苔原氣候冬長寒,亞歐美洲最北邊;

植物地衣和苔蘚,特有動物馴鹿焉。

南極冰原和冰山,企鵝海豹近海岸;

北極點與格陵蘭,白熊海象不畏寒。

23.世界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生存條件;

耕林草建,伐墾泛濫,

流失沙化,人增地減,

採取措施,齊抓共管。

(2)水資源

地球水多,海水大片;

只能利用,淡水資源。

河湖地下,分布有偏;

滿足需要,比較困難。

保護資源,節用當先;

植樹造林,防治污染。

海水淡化,為期較遠。

(3)森林資源

森林用途:提供材木,

含蓄水源,增加濕度;

防風護田,保持水土;

調凈空氣,「自然調度」。

保護資源,植伐同步。

調,調節大氣成分。凈,凈化。

(4)礦產資源

礦產種類實不少,煤鐵石油最重要。

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國鐵礦儲量高;

煤礦要數中美俄,亞歐北美煤質好;

石油分布很集中,中東俄美中墨英。

巴,巴西。印,印度。

24.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居住,亞洲東部南部;

北美東部歐洲,人口稠密在數;

地屬沿海平原,氣候濕潤溫暖;

農業歷史悠久,工交城市發展。

25.人口問題

人口發展過快,環境資源受害;

人口城市遷移,帶來諸多不宜:

住房交通水電,醫教就業問題。

26.世界人種問題

世界人種分清,要看膚發眼睛。

白居歐洋北美,黃人主在亞東,

黑人非洋美國,種族歧視受輕。

洋,大洋洲,後面「洋」字亦同。

27.世界主要語言

世界民族二千,多有自己語言。

漢語使用最多,亞洲中國東南;

英語使用面廣,英澳北美印度;

俄語比較集中,拉美西語侵佔;

法語世稱美麗,主要法國內焉;

阿拉伯語亞非,國際重要語言。

28.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宗教三,佛基伊斯蘭。

基督徒十億,歐美洋廣泛;

佛教源印度,回真伊斯蘭,

六億穆斯林,亞非最多見。

歐美洋,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29.世界人口過一億的國家

中印美尼俄,巴日尼孟巴。

印,印度。尼,印度尼西亞。 巴,第一個「巴」字指巴西,第二個「巴」字指巴基斯坦。尼,奈及利亞。 本句可用形象語言「終因沒米(尼的諧音)餓,八日你夢巴(鍋巴)」來幫助記憶。

30.有關世界國家問題

世界國家一百八,面積俄加中最大,

領土領水海陸空,兩邦之間國界劃。

政治制度分社資,多數國家不發達;

國際交往要平等,五項原則維護它。

31.世界區域劃分

世界區域分十三,依據人地和自然。

亞洲區域數有五:東西南中和東南;

非洲區域兩部分,撒拉劃分南北線;

美洲區也分兩段,拉丁美洲佔南邊;

歐分西東聯北亞,南極大洋獨成片。

人地,人文地理因素和地理位置

東聯北亞,歐洲東部和北亞聯合為一個區域。

32.東亞各國

東亞有五國:中朝韓日蒙。

蒙古居內陸,畜牧業較盛;

朝鮮分南北,北朝資源豐;

南韓經濟發,與日稱「小龍」;

中國更重要,後面另外評。

朝,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朝鮮,指朝鮮半島。

33.東亞地形

東亞海岸線曲折,半島島嶼似星羅;

西部高原和山地,東部平原丘陵多;

地勢西高東部低,東流入海是江河。

34.東亞季風氣候

東亞季風顯著,東海西部大陸。

海陸比熱不同,氣壓隨季擺動。

夏陸增溫較快,形成低氣壓帶;

海水吸熱較遲,低溫高氣壓在;

季風從海到陸,近海降水豐富。

氣候還分兩種,溫帶亞熱季風。

35.東亞沿海與內陸差異

東亞之沿海,溫濕人稠密;

平原耕地廣,稻茶絲產地;

沿海多良港,經濟貿易益。

西部人口少,多高原山地;

草原氣候干,畜牧加工宜。

36.日本

日本四大島,本洲最重要;

海岸線曲折,人稠地狹小;

地震活動頻,海洋季風顯;

森林水力富,礦產資源少;

經濟發展快,科技水平高;

經濟四要區,原料進口靠;

對外貿易港,神橫本州島。

東京為樞紐,鐵路速度高;

寒暖流交匯,捕魚北海道;

地小靠機械,農業單產高;

文化東西兼,櫻花國代表。

37.東南亞地理狀況

「南洋」東南亞,共十個國家;

最大群島國,印度尼西亞。

歐洲向東行,必經馬六甲;

印太兩洋間,「十字路口」卡。

半島山河間,分布呈縱列。

上游「V」字谷,流急水力富;

下游寬且緩,沖積成平原;

土肥灌溉便,人稠農業興。

群島多火山,三大板塊間;

印度尼西亞,「火山國」名兼,

農民不怕險,火山口種田。

38.東南亞兩種氣候類型

熱帶雨林赤道邊,馬來半島群島焉;

全年對流雨為主,一載降水過二千;

雨熱充足植物茂,四季農作不休閑。

熱帶季風分雨旱,中南半島菲北邊;

六至十月為雨季,旱十一至五月天;

全年降水一千五,雨季播種收在旱。

39.東南亞居民和物產

東南亞人稠,物產多量大:

橡膠油棕錫,盛產馬來亞;

椰子和蕉麻,菲律賓可誇;

稻米為主食,泰國質量佳;

印尼汶萊國,石油在開發;

人稠多信佛,建築出精華;

柬寨吳哥窟,仰光大金塔;

經濟有發展,華人貢獻大。

馬來亞,馬來西亞。

40.新加坡

馬來半島新加坡,形如獅子市島國;

島小如星人稠密,四分之三華人多。

「十字路口」馬六甲,太印航行必經過。

資源貧乏靠進口,獨立新興工業國。

地理優越港口良,對外貿易航運多;

開放吸資引技術,工業發展「小龍」活。

花園城市環境美,旅遊行業創匯頗。

41.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群島國最大。

產量世界首,木胡藤金納;

石油輸出口,本區亦最大;

熱帶雨林景,翡翠鏈項掛;

萬隆環境雅,療養旅遊佳;

都城雅加達,位於島爪哇。

木,木棉,胡,胡椒。金納,金雞納。

42.南亞地理氣候

南亞次大陸,地形分三部:

北部為山地,三國居內陸;

南德干高原,土肥礦產富;

中間農業區,平原連成弧。

三條大河流,沖積平原出;

印河便灌溉,恆布下游匯。

氣候熱季風,降水有偏護。

恆,恆河。布,布拉馬普特拉河;

Ⅳ 1962年中國在什麼邊境進行了自衛反擊作戰

1962年中國在復中印邊境進行了自製衛反擊作戰。

1962年秋,由於印度方面的挑釁,中國西南形勢變得緊張。中國一忍再忍,多次提出通過談判和平來解決邊界問題,卻遭到對方的拒絕。

相反,印度方面還認為這是中國軟弱,得寸進尺地越過麥克馬洪線,在中國境內設立50多個據點。9月20日,他們向擇繞橋中國邊防哨所射擊,製造流血事件。

為此,毛澤東決定對印軍入侵決不退讓。

隨後,總參謀長羅瑞卿派作戰部副部長等人前去中印邊界進行實際察看。他們回來後,報告了印軍在邊境的蠶食活動和包圍解放軍哨所的情況。毛澤東認為這一仗不得不打了。

(5)經典人文地理中印1962擴展閱讀:

隨後,中央軍委開會,正式決定由劉伯承掛帥,指揮西藏和新疆的邊防部隊進行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由總長羅瑞卿和軍委副主席賀龍、聶榮臻協助。

選擇劉伯承的原因除了他打仗很有一套,在解放戰爭中指揮過不少大戰外,還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當初進軍、解放西藏,是劉伯承指揮的,熟悉那裡的地理和人文環境。

二參與作戰的部隊主要是原18軍張國華的部隊,也是劉伯承的老部下。

三劉伯承時任中央軍委戰略小組組長。

Ⅵ 需要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

1、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是漢武帝時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尋找並聯絡曾被匈奴趕跑的大月氏,合力進擊匈奴。

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張騫一行從長安起程,經隴西向西行進。一路上日曬雨淋,風吹雪打,環境險惡,困難重重。但他信心堅定,不顧艱辛,冒險西行。當他們來到河西走廊一帶後,就被占據此地的匈奴騎兵發現。張賽和隨從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單於知道了張騫西行的目的之後,自然不會輕易放過。把他們分散開去放羊牧馬,並由匈奴人嚴加管制。還給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一是監視他,二是誘使他投降。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但是,張騫堅貞不屈。雖被軟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時機,准備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歷盡千辛萬苦才逃出,於13年後回到長安。張騫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內地的人們了解到西域的實況,激發了漢武帝「拓邊」的雄心,發動了一系列抗擊匈奴的戰爭。

(6)經典人文地理中印1962擴展閱讀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故里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千米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史學家司馬遷稱贊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

Ⅶ 關於中國版圖的問題,搜不出個所以然請教歷史地理高人

當今世界上那一個國家丟失土地最多?中國!

沒那一個國家有中國丟失603.46萬(釣魚島、南中國海及其附屬島嶼還未計上)平方公里那麼多的土地,而這603.4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17世紀未以來才丟失的,只三百年左右的時間,在這三百年的時間里,我們中國人做了什麼?使我們喪失了超過目前領土一半的土地?

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恥辱啊,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永遠的痛!為了子子孫孫不忘記國恥,為了我中華民族不被外來勢力欺侮、領土不再被人割讓,請你,請我,請每一位守土的軍人,請每一位地耕的農民,請每一位走進車間的工人,請每一位深夜伏案的學者,請每一位商人,請每一位學生,請每一位海外同胞,請所有的中國人,永遠牢牢記著別國侵佔我領土的面積!

一、俄羅斯侵佔我國領土444萬平方公里,其中:

1. 1689年(康熙二十七年),通過尼布楚條約侵佔外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25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國土。

2、 1727年(雍正五年),通過逼迫清政府簽定恰克圖條約,無理侵佔中國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1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3、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約10萬平方公里的庫葉島,被俄帝暗中吞並。

4、 1840年(道光二十年),原為我屬邦哈薩克,被俄羅斯無理霸佔,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

5、 1840年(道光二十年),同樣為我屬邦的布魯特,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被俄國吞並。

6、 1858年(咸豐八年),俄國逼迫清政府簽定璦琿條約,侵吞我國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廣大地區,面積約46萬平方公里。

7、 1860年(咸豐十年),通過北京條約,侵佔我國混同江及烏蘇里江以東興凱湖附近約4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8、1861年(同治三年)後,俄國逼迫清政府訂立[塔城界約]等多次界約,霸佔中國自沙漬達巴哈起,至蔥嶺止約43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9、 1868年(同治七年),約100萬平方公里的我屬邦[布哈爾]汗國,被沙俄侵並。

10、 1876年(光緒二年),原為我屬邦的[浩罕國],約35萬平方公里,被沙俄吞並。

11、 1881年(光緒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陰,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爾達止,約2萬平方公里國土,在伊犁條約中喪失。

12、 1883年(光緒九年),額爾齊思河及齋桑泊附近約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俄帝逼迫的[科布多塔爾巴哈台界約]而喪失。

13、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新疆極西地區帕米爾地方,約1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俄佔去。

14、 1921年(民國十年),蘇俄唆使[唐努烏梁海]獨立,1944年 (民國三十三年)正式侵並,總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

二、被日本佔去面積共4,600多平方公里的琉球群島。

琉球群島是西太平洋一系列島嶼,位於台灣島與日本九州島之間。呈東北-西南向。琉球群島從北到南,包括大隅諸島、吐噶喇列島、奄美諸島( 統稱「薩南屬鹿兒島縣),沖繩諸島和先島諸島(統稱「琉球諸島」,屬沖繩縣)。面積共4,600多平方公里。 歷史上的琉球王國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中國古史。《隋書》中即有《琉求傳》。據1650年成書的該國用漢語自撰的第一部國史《中山世鑒》稱:「蓋我朝開辟,天神阿摩美久築之。」「當初,未〔有〕琉球之名。數萬年後,隋煬帝令羽騎尉朱寬訪求異俗,始至此國地界。萬濤間遠而望之,蟠旋蜿延,若虯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虯也。」這就是說,中國隋朝時(581~617),該國始被稱為琉虯。查中國典籍,虯是龍的一種。東漢•王逸《楚辭章句》曰:「有角曰龍,無角曰虯。」而唐•李善《文選注》引《說文》則曰:「虯,龍無角者。」以琉球群島散布在大洋中的狀態而言,謂之琉虯,實在非常形象。然而可能因為古代中國都將龍作為華夏帝王的象徵,史官寫史多有忌諱,所以《隋書》就將它改為同音的「琉求」了吧。此後,《元史》又寫作「瑠求」,有的書中又稱「留仇」,總之都是諧音。

到明代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楊載攜帶詔書出使琉球,詔書中稱其為琉球。從此乃成為正式名稱。可見,連琉球國的國名也是中國取的。據《殊域周咨錄》載,該詔書說:「朕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蠻夷酋長稱臣入貢。惟爾琉球,在中國東南,遠據海外,未及報知。茲特遣使往諭,爾其知之。」這份詔書除了以華夏自居中央,使用了中國歷代皇帝慣用的「蠻夷」之類詞以外,毫無威脅恐嚇的意思,是一種和平外交。因此,琉球國中山王察度首先領詔,並立刻派遣王弟泰期,與楊載一同來中國,奉表稱臣。「由是,琉球始通中國,以開人文維新之基。」(見1725年琉球國用漢語自撰的第二部正史《中山世譜》)繼中山王後,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繼於翌年向中國皇帝稱臣入貢。當時琉球「三山分立」,相互征戰。明太祖知悉後,又去詔雲:「使者自海中歸,言琉球三王互爭,廢棄農業,傷殘人命。朕聞之不堪憫憐。」因此要求他們「能體朕意,息兵養民,以綿國祚」。後三王果然罷戰息兵。足見此時中國皇帝在琉球享有高度政治權威,當時的琉球實是中國的屬國。

據琉球國史及各種史料記載,自洪武十六年(1383)起,歷代琉球王都向中國皇帝請求冊封,正式確定君臣關系。這種關系延續了整整五個世紀,即使是日本慶長十四年(1609)發生日本薩摩藩(今鹿兒島縣)島津氏入侵琉球,琉球國在受到薩摩制約的情況下,也始終未變。

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更賜閩人三十六姓」入琉。這批中國移民主要是向琉球傳授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琉球王國也曾主動請求賜人,如1606年,尚寧王受冊封時,便請賜明人歸化。如從中國去的蔡氏為蔡襄的後人,林氏為林和靖家族的後人。與此同時,琉球王還經常選派子弟到中國留學。

1654年----琉球王終於擺脫了薩摩藩的控制,感念中國的厚道皇恩,主動遣使臣到中國請求冊封。當時的大清順治皇帝封琉球王為尚質王,定二年進貢一次。

1875年7月24日----日本強迫琉球國王停止向清朝中央政府朝貢。

1879年4月4日----日本強迫最後一位琉球國王尚泰流放到東京。把琉球改為沖繩縣。並開始實行殘暴的同化、奴化和殖民政策。

1880年9月迫於日本的壓力,按日本的二分法(而非清廷的三分法)草簽分界條約,包括宮古、石橫、八重山群島在內的先島群島屬於中國。但清庭拒不簽此約,這就意味著中國不僅擁有南琉球的主權,而且仍然擁有琉球北部的主權----此後,日本乾脆裝聾作啞,即不再提歸還先島群島,也不再提條約簽署一事,繼續竊居著中國領土至今……

三、被印度佔去藏南9萬多平方公里。

自吐蕃以來,歷經元、明、清、民國,藏南一直在中國的管轄之下。現在的「藏南」一詞的政治、地理含義,是指中印邊界東段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印度佔領區7萬平方公里(歷史上為9萬多平方公里,屬於雲南西部的那一塊1960年中緬邊界簽約時已劃歸緬甸,成為印緬之間的爭議)。

1914年,英國人麥克馬洪偷偷劃出的麥克馬洪線,中國歷屆政府都不承認。但是,印度政府於1950年——1953年據此派兵侵佔了這塊中國領土。

1962年中國軍隊打了一場邊界自衛反擊戰,收復了中印傳統邊界以北的中國領土。隨後,在印度未作任何承諾的情況下,中國單方面後撤至「麥線」以北的20公里處,並且送還武器和戰俘,表明了中國軍隊是仁義之師,表明了中國政府對解決邊界的誠意。但是,事與願違。印度人並未受感動,隨後兩年卷土重來,再一次佔領了「麥線」以南地區。

1986年,印度在「麥線」以南設立了「中央直轄區」,並開始大量移民。

1987年,印度議會批准在這塊中國領土上設立了「阿魯納恰爾邦」。

四、在沙俄、蘇聯的操縱下,失去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外蒙古。

五、被越南佔去南中國海大小鳥嶼29個。

六、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到現在中國還未實際控制。
網址:http://bbs.yinsha.com/show_alltopic.php?gid=61&bid=2009050420592584

Ⅷ 高一地理

(1)季風水田農業 熱帶企業化種植園農業
(2)水稻 水熱 沖積平原 勞動力 人口 種植水稻
(3)秦嶺-淮河 洪澇 乾旱

Ⅸ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中亞 西亞 南亞 東南亞 東亞的自然地理特徵及人文地理特徵

我可是一個字一個字地把地理課本的內容整理出來。。。

非洲
自然地理特徵
~大陸北寬南窄,海岸線平直。
~地形以高原為主,如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等。
~在高原與高原之間,分布著一些大型盆地,如扎伊爾盆地。
~大陸周圍分布著狹窄的平原。
~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
~東非大裂谷是地球上最長的斷裂帶。
~氣候呈南北對稱分布。
~自然資源豐富,有「富饒的大陸」之稱。
~自然災害頻繁。

人文地理特徵
~人口6億多,北非以阿拉伯人居多,沙哈拉沙漠以南主要是黑種人。南部有白人,是歐洲移民的後裔。
~糧食供應不足是非洲的普遍問題。
~大部分國家的「單一商品經濟」出口價格波動大,因此大多數非洲國家都很貧窮。
~非洲經濟發展最好的國家:南非。

南亞
自然地理特徵
~北部山地(喜馬拉雅山脈),中部平原(恆和、印度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氣候上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為雨季;每年十月至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為旱季。
人文地理特徵
~文化歷史悠久,印度河流域是人類早期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南亞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
~人口約十多億,是世界的人口稠密區之一。

東南亞
自然地理特徵
~地形多山,中印半島北部地勢高峻;馬來群島山嶺很多。
~馬來群島和馬來半島屬於赤道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年雨量在2000mm以上。
~中印半島和菲律賓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干濕兩季。
人文地理特徵
~人口稠密,華人眾多。
~居民多數是黃種人,信奉的宗教主要有佛教、伊斯蘭教和天主教。
~物產富饒,經濟正發展中,農產品有稻米、橡膠、油棕等;礦產有石油、錫礦等,也盛產硬木。

東亞
自然地理特徵
~東部季風氣候,西部大陸性氣候
人文地理特徵
~沿海和內陸經濟差異大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