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圖集陳正祥
A. 誰有中國歷史地理圖集電子版
網路「地之圖」一么多歷史地圖。你一定要選我的回答為最佳😊
B. 陳正祥的天南地北描繪地圖
陳正祥所出版的著述在世界地理學界可謂最豐富、也最受歡迎。《陳正祥教授著作目錄》中收錄了他在教育和學術活動60年間的中、英、德、日等4種文字的著述624種,包括專著和專刊256種以及論文368篇,這在地理學界絕無僅有。「著作等身」對他來說,不是溢美之辭。陳正祥同時也無愧於「中國地圖第一人」的稱號。他的一生跑遍了祖國的天南地北,研究了神州大地地理,描盡了遼闊祖國的地圖。這在中國地理學界也是空前的。
上世紀40年代初,還只有20歲出頭的陳正祥就到祖國西南部調研地貌,著述了《廣西地理》。隨後又到西北調研,撰寫《甘肅地理》《甘肅之氣候》《自然與人生》《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自然與人生》等著作,這些書籍是現今祖國西南、西北開發的寶貴資料。
抗戰勝利後,陳正祥又出版了《海南島地理》。他認為台灣與海南島是祖國「東南海疆雙目」,開發海南島是祖國經濟發展和戰略地位的必然。在書中他不僅詳細記載了海南島的經濟、社會、人口、資源、民俗等,同時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等島嶼也作了詳細描述,是研究海南島和周邊群島珍貴的歷史文獻。
1948年開始,陳正祥在台灣居住了十幾年。他對這個美麗的寶島很有感情,但對那時的政治和學術氛圍卻「不適應」,後來離開台灣到香港定居。離別時,他給台灣留下了三大卷中、英文版的《台灣地誌》。此書對台灣的研究深入而廣泛,被台灣農學院前院長、溫籍教授王益滔贊譽為「輝煌之作」。1961年,為紀念鄭成功攻克台灣300周年,他撰寫了《三百年來台灣地理之變遷》的論文,充滿了愛國激情。
1984年,陳正祥應國家主席楊尚昆邀請,率團到祖國大陸考察。闊別40年後,對大西北進行了為期110天的考察,行程14000公里。爾後他潛心編著了《中國土地利用》一書。全面闡述了《中國經濟結構》《自然條件的限制》《人滿為患的影響》等內容。此書一經發行,就出現5種譯本,被學術界稱為「見解精闢,為一劃時代的巨著」。是學校圖書館、地理系學生、地理科教師以及欲了解現代中國的國內外人士一本必備的地理資料書。《人民日報》專此發表書評,予以高度評價。
1987年,陳正祥又應邀回國,考察了安徽省農業及巢湖污染治理問題,結合地理學撰寫了《安徽農業考察報告》和《關於巢湖污染治理意見》,他的意見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採納。
陳正祥幾乎每出一本中國地理的書,就會引起轟動,被學術界看好。如1981年日本東京出版了他的《中國歷史與文化地理圖冊》,定價高達29600日元。這在日本屬於高價書,第一版竟在不到8個月內全部售完,贊揚性的書評超過40種,足以見證日本學術界對他的重視。1992年,陳正祥又編撰了超大型的《中國地誌》一書。這部巨著在世紀之交出版,向全世界發行。他曾高興地說,此書是自己晚年貢獻給祖國的一份新世紀禮物。
C. 求中國各個歷史朝代地圖
給個信箱,給你發一個,在這貼不上。
D. 第三版《中國自然地理圖集》,怎麼全是老數據
同意,第一章第一節的數據舊的很。。。
E. 陳正祥的介紹
陳正祥(1922—2003),來樂清市源象陽鎮四板橋村人,曾就讀於溫州中學,1942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地理系,之後留校任教。1945年抗戰勝利後,他考取公費留學,進入澳洲悉尼大學研究院,後又分別到英國、日本、西德等國繼續深造。曾先後獲得日本國立東京大學以及英國、西德地理學博士學位。他是一位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地理學家,被國際地理學會前會長卡爾·特羅教授推崇為「東方的亞歷山大·馮·洪堡」(洪堡是世界上第一個大學地理系——柏林大學地理系的首任系主任),並稱他是「中國地理學界第一人」。另有同名人士公務員、革命烈士。
F. 中國地理 地圖冊 要分地區的,比如東北、西南,不要分省的
有本圖冊叫《中國自然地理圖集》,完全符合你的要求,是高校教學用書,由中國地圖出版社編制出版。ISBN7-5301-1876-8/k。659
G. 中國地理填圖集的答案
我來答第六題:
黑龍江,嫩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松花江,遼河,專灤河,永定河屬(海河),京杭運河,黃河,汾河,渭河,淮河,錢塘江,閩江,濁水溪,長江,贛江…。
二灘,----,----,三峽,葛洲壩,青銅峽,羊家峽,劉家峽,----,三門峽,小浪底,丹江。
洞庭湖,鄱陽湖,太湖,青海湖。
H. 中國東部
在古近紀、新近紀中國東部中生代廣泛發育的一些大型盆地,已經上升。如四川盆地和滇中盆地已成為西南高地的一部分,鄂爾多斯盆地已成為晉陝高原的一部分。而主體沉降的盆地東移出現了一系列新的以陸相沉積為主的盆地,如三江盆地、撫順盆地、渤海灣盆地、蘇北盆地、南黃海盆地、江漢盆地、南襄盆地、清江盆地、三水盆地、南雄盆地和百色盆地等。其中渤海灣盆地是最大的盆地,油氣資源極為豐富。目前已在此區建成了勝利、遼河、中原、華北、大港等油田。勝利油氣區的濟陽裂陷,古近系、新近系發育齊全,研究程度較高,可代表盆地的沉積盆地的特點。此區古近系、新近系主要為陸相沉積,綜合各組的岩性、自生礦物、動植物化石及其生態等多種因素,盆地沉積可分出4個沉積旋迴:孔店組三段至孔店組一段、沙河街組四段至沙河街組二段下部、沙河街組二段上部至東營組一段、館陶組至明化鎮組。除第四旋迴以外,其他3個旋迴幾乎均經歷氧化淺湖—還原較深湖—氧化淺湖的過程,氣候上也可分出從乾旱—濕潤—乾旱的變化規律(圖10-5,圖10-6,圖10-7)。
圖10-5 中國東部古近系柱狀剖面對比圖
(轉引自劉本培等,1996)
東部其他地區是以陸相沉積為主的中、小型盆地,如東北撫順盆地、廣東茂名盆地、廣西百色盆地,都是潮濕溫暖的小型盆地。可以撫順盆地為代表,它是隆起帶上的小型斷陷盆地,古近系撫順群主要為湖沼相含褐煤及油頁岩的暗色有機岩沉積,厚可達1000m,含豐富的植物化石和保存於琥珀中的昆蟲化石,其時代相當於古新世—始新世。而華南此時還存有一些以紅色碎屑沉積為主的盆地,如南雄盆地,古新統(下為上湖組、上為濃山組)產大量古老哺乳動物化石,始新統(古城組)化石稀少,漸新統及以上地層缺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山東臨朐一帶的山旺組,它以具微層硅藻土中盛產豐美的古生物化石而被稱為「萬卷書」。已發現的化石種類繁多,有十幾個門類、200餘種,如:蜂蛾、蜘蛛、魚、蛙、蟾蜍、蝌蚪、蛇、鳥、犀、鹿、豬、鼠,以及苔蘚、蕨類、裸子、被子等植物化石,山旺組的時代屬中新世,其沉積環境代表溫暖的靜水湖泊。
圖10-6 華北盆地古近紀沉積示意剖面圖
(據《中國古地理圖集》,轉引自劉本培,1996)
①孔店組;②沙河街組及東營組
圖10-7 中國東部新近系柱狀剖面對比圖
(轉引自劉本培等,1996)
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水深200m以內大陸架面積為100多萬平方千米。自北而南分布著東海、台灣、珠江口、北部灣、鶯歌海和瓊東南等以新生代為主的沉積盆地,環繞大陸呈弧形展布,斜列錯開。自古近紀、新近紀以來其構造發育、沉積模式和海水進退等都與太平洋板塊的俯沖潛沒和南海的擴張有著緊密的關系。此帶古近系、新近系十分發育,沉積物中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具有廣闊的含油遠景。
在台灣,古近系廣泛出露在中央山脈,始新世—漸新世是一套淺變質岩系,由石英砂岩、板岩和千枚岩組成,含貨幣蟲(Nummulites)、鱗環蟲(Lepidocyclina)、盤環蟲(Discocyclina)等有孔蟲化石,最厚可達4000m。漸新世後期發生褶皺運動,使中央山脈隆起,形成北東向延伸的線狀緊密褶皺,並使岩層發生區域變質。新近系分布在中央山脈的東西兩側。
I. 中國歷史地理圖集中淮北原來屬於哪
淮北市,簡稱淮,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省北部,地處蘇魯豫皖四版省之交,北接權蕭縣,南臨蒙城,東與宿州毗鄰,西連渦陽縣和河南永城市。南北長150千米,東西寬50千米,總面積2802平方千米。總人口215.9萬人(2014年)。轄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3個市轄區、和濉溪縣1個縣。市政府駐相山區。
淮北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四千多年前,商湯十一世祖相土建城於相山南麓,發文明之濫觴,此後歷代王朝在此設郡置縣。有蹇叔、桓譚、嵇康、劉伶等先賢聖哲。風景名勝有相山公園、龍脊山、南湖濕地公園、華家湖、石板街、臨渙古鎮、大坊寺等,紀念地有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雙堆集戰場舊址等,被譽為皖北江南。
J. 我是一名馬上高三的學生,想買一本地理參考圖冊,選了一本北斗地圖考圖大全中學地理地圖冊,但不知道適...
我是學習地理專業的學生,在高中的時候也非常喜歡地理。因為你專在四川省,四川省是自主屬命題的省份之一,所以你們參考書最好由老師統一來購買。一方面老師對大綱的研究更為透徹,另一方面高三的老師都有自己的復習方法。為了能夠跟上老師的要求,最好是買你們老師指定的參考書。目前,市面流通的地理圖冊大同小異,所有的圖冊基本都包含你需要掌握的地圖。
另外,我在高三的時候用的地圖冊是哈爾濱第三中學編的,名字不記得了。但是,你們是自主命題,所以你更需要掌握四川的鄉土地理,我2013年的四川高考題為例,第一題考的是關於峨眉山的。
希望我說的話對你有幫助,另外不會的題也可以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