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好中國地理基礎知識
A. 怎樣學好中國地理、區域地理
一、地理學習的靈魂——地圖的利用
1、學會分類地圖包括日照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地理景觀圖、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漫畫圖、地理數據圖、地理結構圖、地理等值線圖等。
2、學會讀圖①先讀圖的主題②看清圖例③注意細節④聯系實際
3、學會變圖①圖圖轉換(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②圖文轉換
4、學會用圖①用圖歸納總結地理規律或特點②用圖記憶
中國地理:可看這幾方面的地圖,即: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氣溫、降水量)、中國水系圖、中國資源圖(森林、礦產、水能、旅遊資源等)、中國農作物分布圖、中國工業分布圖、中國人口、民族、城市、商業中心圖、中國交通圖、中國自然保護區圖等。逐一看圖、記圖,甚至畫圖,中國地理的基本知識就掌握了。
學習世界地理:
1、要在十條線上下功夫(五條經線、五條緯線)。
2、找出十條線穿過地區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3、在經緯度跨度不超過十度范圍內描一幅輪廓圖,說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並問一個為什麼?這樣你會發現你開始「腦」中有「圖」,「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單調的文字。
二、地理學習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綱據本,掌握地理原理、規律
①先將書讀厚:在書上作讀書筆記,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點
②再將書讀薄: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
2、利用課本,學會舉一反三
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
3、利用課本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如:
區域地理(大洲或國家):位置、范圍、人口、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工農業、交通、城市。
相信經過努力,同學們一定會喜愛地理並學好地理的。
總之,是個積累的過程,你了解的越多,學習就越好,所以多記憶,選擇自己的方法。
祝學習成功!
最後希望被採納!
B. 怎樣學好中國地理
地理:1:不要死記抄,沒用的,我學襲地理很少記。
2:多看圖,自己畫圖。(步驟,用透明度高的白紙,圓規,鉛筆。先將地圖的大體輪廓臨摹出來,然後用圓規將經緯度准確的畫出來)用你畫出來的只有經緯度的地圖,比對書上的地圖來記各個位置,(自然帶分布圖、植被分布圖、氣候分布圖,農業帶分布圖,洋流分布圖,主要山脈,礦產分布圖和主要國家輪廓圖,鐵路分布圖和各個省的經緯度,輪廓圖)最重要的是將這些都落實到准確的經緯度,不然你記到了那個地方,你不曉得它在地球的那個位置,它的周圍有什麼,還是等於白乾。
3:要記到答題的大體方式,如回答一個地方的自然條件,首先就要分成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然後才想自然條件包括哪些。(氣候,植被,水資源,土壤,地形,等等方面去答)
C. 怎樣學好中國地理知識
一、切實做好學習常規工作,是學好中學地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學習常規工作,是同學們獲取新知識,復習、鞏固舊知識的常規性工作,也是學習地理知識的主要途徑。它通常包括確定目標,制定計劃;課前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單元目標檢測、總結等環節。切實做好這些環節,是同學們學好中學地理的最佳方法。
1、確定目標,制度計劃
目標就是方向,有了目標,同學們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學們要在老師的指導下確定目標。同時為了達到目標,就要制定計劃。學習目標有遠期、中期和近期三級目標,為了便於檢測、指導同學們訓練以及了解地理教學大綱中課程安排的特點,應以近期目標為主。要求同學們在教師幫助下明確自己在一個單元需要學習什麼,知道能力水平要達到怎樣的高度和自己採取怎樣的辦法措施等,每個單元目標實現以後(不論實現程度如何),都要及時進行學習小結,分析成敗原因,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運用「制定目標計劃—學習—目標檢測—總結—調整學習策略」的模式,經過3至5單元的訓練,使之成為同學們的學習行為習慣。
2、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同學們接觸新知識的開端,是學習新知識的第一環節。預習能培養同學們的自學能力、自學興趣、自學習慣。為了提高同學們的預習質量,避免預習成為走過場的形式,同學們可以採用「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的預習模式。例如:《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與城市》中的第一節「人口的增長和分布」,是什麼(人口)→怎麼樣(增長和分布)→為什麼(影響因素)。再如:新教材第八單元《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中的8.1「環境問題的表現與分布」,是什麼(環境問題)→怎麼樣(表現與分布)→為什麼(產生的原因)。同學們也可以採用分步驟預習的模式。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幾個黑體字標題,從中可以了解教材講了幾個方面的大問題;第二步,根據每一個標題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圖表多少,大體確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一般情況下,對重點和難點,教材都給予較多的文字敘述和圖表示例,因而教材篇幅較大;第三步,在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礎上,確定預習重點—即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預習時,對一般內容快速閱讀,重點和難點內容則應詳細閱讀,要找出教材中知識結構的層次和各層次間的內在聯系,分析、掌握重、難點知識的關鍵,從而在較高的角度上理解、掌握重、難點知識。例如:對「新教材第七單元《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中的7.1′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的預習,教材有三個黑體字標題,反映了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三種主要方式:即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和商業;然後從三大標題後的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圖表多少可確定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可作為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最後把預習重點放在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兩大問題上。
當然,預習方法,要不斷嘗試,力求找出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例如:預習時作簡要的筆記,將重點知識畫線,疑難知識打問號或作標記,這樣,可以大大提高聽課效率。
3、課堂專心聽課
聽課是同學們獲取新知識、復習、鞏固舊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釋疑解難的主渠道,是學習常規的最重要環節。因此,同學們要認真聽好課。同學們聽課時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要求同學們聽課要精力集中,全神貫注,不走神,緊跟老師的思路,認真思考,積極思維;眼到要求按照老師的意圖,或看黑板,或看課本,或看地圖等;耳到要求認真聽課;手到要求或記筆記,或勾畫課文重、難點,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要求默讀 、朗讀、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等。五到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心到,才能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才能使眼、耳、手、口四者並用,並協調一致,高質量地完成聽課任務。同學們聽課要帶著疑問聽,要特別關注老師是怎樣講解重點、難點知識,採用怎樣的思路,怎樣的教學方法、手段和措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學們在聽課的過程中,不僅要學會知識,解決疑難,更要學會掌握知識,解答疑難的方法。同時還要認真做好地理課堂筆記。做課堂筆記可採用三法:⑴標記法:把老師授課中的著重點,在課文文字內容密切處畫上紅線、紅圈等標記。⑵見縫插針法:讓學生在課文空白處記下老師授課時的注釋,或者分析判讀圖像的方法,正確與錯誤的區別點。⑶歸納重點法:在筆記本上重點記錄教師授課時對相關地理概念的解釋,對相關地理原理,地理規律進行歸納的要點、知識拓展點以及解答地理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記筆記的內容可以包括:一是記錄老師的板書,這一總分是筆記的主要內容;二是根據老師的板畫,在筆記本上動手繪制一些內容重要的簡單圖形,如:夏至和冬至太陽照射地球的示意圖,近地面風的形成示意圖,冷、暖鋒天氣圖,水循環示意圖,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人類社會與環境的相關模式圖;三是記錄老師講解的典型範例。由於課堂時間有限,同學們要花大部分的時間進行閱讀教材、聽老師講解、思考問題和做課堂練習等活動,所以,同學們做筆記要遵循簡而精的原則,避免只顧做筆記而忽略了其它課堂活動。
4、課後及時復習和作業
復習和作業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及時鞏固預習、聽課所獲知識而採取的一種有效手段。根據人類的遺忘規律,復習和作業需課後及時進行。一般來說,在復習完相關教材內容
D. 怎樣學習中國地理
你是說高中還是興趣?
高中的話,就一個字:背!背地圖背知識點
興趣的話,多看看書什麼的,個人認為最好是旅遊。耳聞不如目見嘛
E. 中國地理怎麼才能學好
看地圖 家裡掛兩幅地圖一副世界的一副中國的
然後看新聞看到不知道的地方就去網路搜地圖上找一個月左右就好了
F. 如何學習中國地理知識
要說的是,地理主要是大洲大洋、自轉公轉、經緯度、氣候類型、產業類型等等。
告訴你吧,我地理學習是這樣的:
世界地圖+中國地圖+地球儀 一個盒子裝滿了我需要記得的山脈、海峽或城市的名字,隨機抽出來,說出它的經度緯度,在地球儀或者地圖上找。
地理要學好,最重要的就是經緯度。
所謂的參考書不過是按著大洲或者國家把以上知識復述一遍,你拿著地球儀啊地圖啊,自己順著大洲看完就夠了。
其次是各地區的氣候。氣候的話,分出熱帶亞熱帶溫帶寒溫帶寒帶,降水溫度是其一般判定方法,這個要背的。
以上是自然的。
地理還有一部分是人文,人文的話主要是要記住畜牧業種植業之類的分布情況。
話說以前我們同學還喜歡自己畫世界地圖或者中國地圖,這個對人的提高也超級大的。
ps:你如果不能自行組織知識框架最簡單的就是看知識點 = = http://wenku..com/view/80d62574f46527d3240ce039.html
G. 怎樣巧學中國地理
學好中國地理並不難抄,掌握以下3點基本方法就可以學好地理:
1、要學會看地圖——立體的地球儀,可以讓自己建立立體的思維方法,地理的知識是立體的;平面的行政區圖、地形圖、氣候帶分布圖、自然資源分布圖、交通圖……;會看地圖就已經學會30-50%的地理知識。
2、多看地圖——書面知識與地圖結合可以強化記憶,反復可以增強記憶,當形成習慣後,知識也就立體化了;
3、掌握地理要素及其要素之間的關系——如氣候的要素是:位置、溫度、降水;位置的要素是: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交通位置、資源、經濟水平(工業、農業、服務業……)等。「位置」是地理要素當中最為主要,是核心。
地理要素在不同的地方,其中一個要素會起主導作用,位置則是永遠不可以忽視的因素。
地理要素之間會相互影響:位置影響氣候、自然資源,位置與資源影響交通、經濟水平與地位……
會看地圖,掌握了地理要素及其關系,也就是掌握了地理的核心知識。
H. 怎樣的方法學習好《中國地理》這門課
中國地理學習方法(怎樣學好地理?)
1、字頭記憶法:即從同類地理知識中分別提取字頭,編成簡短話語進行記憶,這種字頭法,簡化知識,利於增強記憶。例1、有關長江的長度、流域面積、流經省市名稱以及長江上中下游的分段等系列知識,地名數據多,硬記有困難,可用字頭法編成順口溜:兩湖兩江兩海安,川西雲流六千三;流域超過百八萬,宜昌湖口各拉段。第一句及第二句的「川西雲」是字頭,指明長江流經的十省市名稱,「六千三」(百公里)是長江全長,「百八(十)萬」(平方公里)是長江流域面積,第四句「宜昌」和「湖口」是長江上中下游的分段點,「各拉段」與「各拉丹」音近似,很容易聯想到長江的發源地「各拉丹冬」。例2、記憶世界煤炭儲量豐富的七個國家,可以這樣記憶:俄巴中澳印加美;中亞五國,哈吉塔土烏。
2、綜合法:認識地理特點的過程,絕大多數情況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徵和各部分聯系的基礎上加以綜合。例3.北美簡易圖像,說明如何分析它的氣候特徵。並介紹綜合法的一般步驟。圖中哪種氣候分布的面積最廣(1)指出北美的位置及范圍,即搞清楚在哪裡的問題。(2)根據事物的組成分解成部分。如分析氣候成因,就要從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洋流、氣壓及風帶等方面去分析。(3)分析各因素的特點,看它們在構成地理事物中起了什麼作用。由上圖可知,緯度、西風和地形的特點都對北美氣候產生了影響。(4)分析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上述因素中,緯度位置決定了北美主體在北溫帶,並處在西風控制范圍,南北縱列的高大地形阻礙了太平洋濕潤氣流的進入。這反映了北美緯度、西風同地形之間的緊密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