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鮮中國地理
A. 請問北朝鮮的地理位置
位於東北亞。西鄰中國(隔鴨綠江),北靠俄羅斯,南接韓國。東面與日本隔海相望。
B. 南北朝鮮是不是屬於中國
清朝以前一直是中國的附屬國。南朝鮮是韓國,北朝鮮就是朝鮮。
韓國/朝鮮以前就是一個國家,是中國的附屬國!和過去的越南、泰國、寮國一樣清朝前期都是中國的附屬國!
公元1世紀後,朝鮮半島形成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個古國。公元7世紀中期新羅統一了朝鮮。公元918年,朝鮮國王王建定國號為「高麗」,建都於松岳。1392年,高麗三軍都制使李成桂廢除了高麗第三十四代王,自稱國王,並改國號為朝鮮。
1910年8月,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
1945年8月15日獲得解放,同時,蘇、美兩國軍隊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進駐北、南半部(1948年底蘇軍撤出,1949年6月美軍撤出),朝鮮從此處於分裂狀態。
1946年2月8日,朝鮮北半部成立臨時人民委員會。1947年,朝鮮最高人民會議成立,1948年8月,朝鮮最高人民會議進行選舉,同年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同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鮮參戰。1953年7月27日美國被迫與朝中方面在板門店簽訂停戰協定。
1958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出朝鮮。
1958年,朝鮮宣布完成了城市、農村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1970年宣布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1991年9月17日同韓國一道加入聯合國。 朝鮮的分裂,是由於蘇聯和美國的共同介入,兩大世界陣營的對抗結果。中國的抗美援朝,應該是蘇聯和中國共同利益驅使下,為了維持朝鮮的分裂的一種做法。於是在南韓壓倒性優勢的狀況下,中國主動派兵增援北朝鮮,後來的和平協議,維持了38線的約定,中政府沒有堅持攻佔南韓,這個舉動也表示了中國也不希望北朝鮮勝利,朝鮮分裂對於中蘇來說,是一件好事。
韓國先建國,正式出兵卻是北朝鮮在先。另外,重要的一點,中國抗美援朝軍隊,對抗的不只是美軍,主要是韓國軍隊。就是說當年的抗美援朝實質,是當時中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干涉他國內政。上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後,韓半島分為韓國/朝鮮兩個國家!分別投靠美國和前蘇聯! 朝鮮的投靠的蘇聯解體了,朝鮮也衰敗了 !韓國在建國後抓住機遇發展起來了。
C. 北朝鮮為什麼對中國那麼重要
是中國東北以及華北的戰略緩沖地。
D. 朝鮮地理概況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DPRK),是位於朝鮮半島北部的國家。簡稱「朝鮮」,另因其地理位置而稱為「北朝鮮」、「北韓」,首都為平壤。其成立於二戰後的1948年9月9日,位於朝鮮半島北部。南部與韓國以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分隔,北部與中國和俄羅斯接壤,西臨黃海,東臨日本海。南部與韓國以三八線非軍事區分隔,北部隔鴨綠江和圖們江與中國、俄羅斯接壤,西臨黃海,東臨日本海,全國地形多山,森林覆蓋率較高。1958年朝鮮宣布完成了城市、農村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1970年宣布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朝鮮是由金日成所提出的主體思想主導國家政策。由朝鮮勞動黨一黨執政,而經濟政治體系則由嚴格激進的先軍政治所主導,堅持計劃經濟。1991年9月17日同韓國一道加入聯合國。朝鮮核問題是東北亞局勢緊張的重要因素。
地理:
朝鮮半島從亞洲大陸向南延伸大約1,104公里,西面有黃海和朝鮮灣,東部臨日本海,南部則有朝鮮海峽以及東海。北部多為山區,東北地區多深狹的山谷,而海岸平原大部分都在西部地區,耕地面積佔14.4%。主要河流包括朝中界河鴨綠江和圖門江以及朝鮮半島西部部的大同江。
氣候
朝鮮屬溫帶季風氣候,夏天的雨季降雨較多,冬天有時非常寒冷,年平均氣溫8~12°C,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朝鮮最大的城市是首都平壤市,人口328萬,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南部的開城、西北部的新義州、東部的元山和咸興以及東北部的清津。
礦產
朝鮮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探明礦產300多種,其中有用礦200多種。石墨、菱鎂礦儲量居世界前列。鐵礦及鋁、鋅、銅、金、銀等有色金屬和煤、石灰石、雲母、石棉等非金屬礦物儲量豐富亦有石油資源,其中,位於咸鏡北道中朝邊境地區的茂山鐵礦已探明儲量50多億噸,可開采量30億噸。水力和森林資源也較豐富。
以2008年為基準,朝鮮地下礦物資源總價值高達6983萬億韓元(約合6.4萬億美元),其中黃金2000噸、鐵5000萬噸、菱鎂礦60億噸、無煙煤45億噸、銅 290萬噸等。僅朝鮮正在開發的一個菱鎂礦,就足夠朝鮮使用1.8萬年。
兩百多種儲量豐富的礦物質、估價約6萬億深埋地下的寶藏,自2012年9月以來,密集的招商活動正在中國的北京、丹東等地連續展開。這個「隱士之國」蘊藏著兩百多種儲量豐富的礦物質,不僅有鐵礦及鋁、鋅、銅、金、銀等有色金屬,還有煤、石灰石、雲母、石棉等非金屬礦物,甚至有石油資源。
謝謝
望採納!
E. 朝鮮哪個地方地理位置最為優越
平壤。
平壤市是朝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朝鮮人民心目中革命的心臟。版平壤戰權後工業發展迅速,已成為朝鮮的工業中心。平壤市內擁有成百所中小學校,還有金日成綜合大學、金策工業大學等大專院校以及科研單位。 平壤市是旅遊勝地,大同江把平壤市區分成東西兩部分,大同橋和玉流橋把東西平壤連成一體。大同江心的綾羅島林木茂密,百花吐艷,聳立在島上的64層高的飯店大廈,為城市風光增添了新貌。在平壤周圍的山區多名勝,在城區東北部的大城山上保留著高句麗古城和安鶴宮遺址,在城區北部的牡丹峰上也有不少名勝古跡,其中,山北側由花崗岩砌成的朝中友誼塔,是中國友人經常來訪的地方,在友誼塔內保存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的名冊。 。平壤地鐵,建於1973年,共16個站。柱子、走廊、台階,甚至整個月台,都是用上好的大理石建造。青銅雕塑、壁畫、鑲嵌畫布滿地鐵站,穹頂上垂掛下無數金色的枝形吊燈。裝飾奢華程度,不但遠遠超過首爾地鐵,更可與「地下宮殿」著稱的莫斯科地鐵一較高下,具有俄羅斯風格。平壤處於平原地帶,具有地理優勢。平壤與朝鮮其他城市比起來,各方面都是領先的。
F. 朝鮮靠近中國的那個城市最近
丹東,位於遼寧東南部的小城,與朝鮮的新義州僅有一江之隔,是中國最靠近朝鮮的城市。
丹東,遼寧省地級市,地處遼寧省東南部,東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新義州市隔江相望,南臨黃海,西界鞍山,西南與大連市毗鄰,北與本溪市接壤。
丹東市位於東經123°22′至125°42′ ,北緯39°43′至41°09′,丹東地區東西最大橫距196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60公里,總面積15222平方公里。
(6)北朝鮮中國地理擴展閱讀:
隔江而望:
新義州與丹東隔江而望,站在鴨綠江大橋南端北望對岸的中國,感覺對岸高樓真多。朝鮮西北部邊境城市新義州,為平安北道首府。市區人口約20萬。位於鴨綠江下游左岸的沖積平原上,距鴨綠江入海口約40千米。跨江與中國遼寧省丹東市有長944米的大鐵橋相連。
朝鮮與中國的貿易口岸,開放港。原為小村,1910年辟為河港。1924年定為首府後發展迅速。因內地林區的原木沿江流放此地,發展了紙漿、造紙工廠。鴨綠江上游水豐水庫建成後,發展了化學工業。重點發展紡織工業。南部有毛紡廠、橡膠廠,都依靠進口原料。
為全國重要的輕工業中心之一。城郊多種植水稻。有航空線、電氣化鐵路和公路通往平壤。鐵路通往中國丹東,並經中長鐵路與西伯利亞大鐵路相連。外港龍岩浦建有造船廠。有輕工業大學、師范大學等。
G. 朝鮮在中國的什麼地理位置
朝鮮位於亞洲東部朝鮮半島北半部。北部與中國為鄰,東北與俄羅斯版接壤。平均海拔高度權440米,山地約占國土面積的80%。半島海岸線全長約17300公里。屬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12°C,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
H. 朝鮮在中國什麼位置
朝鮮在來中國的東邊,朝鮮與中源國東北接壤。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位於亞洲東部,朝鮮半島北半部。北部與中國為鄰,東北與俄羅斯接壤,南部以軍事分界線三八線與韓國相鄰。
朝鮮半島三面環海,東為日本海(包括東朝鮮灣),西南為黃海(包括西朝鮮灣)。山地約占國土面積80%。半島海岸線全長約17300公里(包括島嶼海岸線)。
(8)北朝鮮中國地理擴展閱讀:
朝鮮的地形地貌
平壤地區在地質構造上屬於形成於中生代侏羅紀的花崗岩和石灰岩地系,朝鮮稱之為「大同系」。平壤地勢較為平坦,地形主要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平均海拔27米。主要平原有平壤平原,面積950平方公里;順安平原,面積為190平方公里。
境內山峰(實為丘陵)主要有牡丹峰,高95米;烽火山,高196米;大城山之將帥峰,高270米;龍岳山,高292米。平壤市位於大同江下游,境內河流眾多,主要有:大同江、普通江、南江、合掌江及上元江。島嶼有豆老島,羊角島。
I. 北朝鮮和韓國地理位置的差異
北朝鮮和中國、俄羅斯相鄰,緯度較高,兩面臨海,隔海同日本相望
韓國北鄰北朝鮮,位於朝鮮半島南部,三面臨海,隔海同中國、俄羅斯、日本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