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地理環境分析

中國地理環境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2-19 06:42:14

A. 中國當前社會環境分析和地理環境

七山一水兩分田,田地很少,山脈太多,青藏高原不能種玉米,小麥,新疆太乾旱,小部分可以種,內蒙古降水少,只能種草,種地的地方很少,而美國太國土一大半是平原,印度也這樣2分國土1分田

B. 從中國地理環境角度出發,分析中國人文旅遊資源古老獨特的原因。

處在世界上人類五大發源地之一 地理環境優越 資源豐富 還有靠海 交通方便 便於交流 還有歷史文化的沉澱 畢竟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

C. 中國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形成有哪些影響

這種問題有個技巧,這是分析題不是預測題,預測題不好回答,比如說:中國地理環境對未來的中國文化產生哪些影響。這種不好回答,因為環境千變萬化,你不能確定究竟中國文化朝著那個方向發展。而這種分析題就是回答這些實實在在,你可以看的見的這些已經產生的影響或發生的事情。比如說:中原地區還有東北地區的大平原導致該地區的農耕文化得到發展,長江等多水區域的捕魚文化得到發展。。。。。
回答路子就是地區特點+地區產業+「文化」兩個字就行了,你不用問為什麼某地區的某文化為什麼興盛,因為這是已經發生的了,自然進化出來的而已。。

D. 跪求《中國自然環境分析中國人的性格》!!

相信大家都有所體會:一個國家的自然環境,從某個方面影響著一個國家整體國民或一個地區人民的性格特點與心理素質。
中國的疆域有一個特點:地形整體上相對封閉。在古代,以中原地區為中心,東邊是浩瀚的東海、黃海和太平洋,這些海風高浪急,在當時的航海條件根本無法航行;西邊是高原、山脈,僅有一條狹窄的河西走廊;南方是蠻荒之地,同時也臨近南海;北方是蒙古高原或廣闊的西伯利亞高寒地區。在這種地理環境下,中原的人們生活在一個封閉的區域,形成了獨特的農業文明。這種農耕生產生活方式,在當時沒有氣象預報的情況之下,農民農耕主要依靠經驗積累。年長的農民要比年輕人更有經驗,「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很形象的描述了這種事實。因此,中國人形成了一種服從、尊重長輩的性格特徵。也因為中原人生活在一個封閉的區域中,中國人養成一種保守、不貿然行事、不創新的性格特點。
中國地廣,地區的地理特徵與自然條件也各不同。因此,各地的人們性格整體上也千差萬別。「不到東北不知道膽有多小,不到廣東不知道錢有多少」,意思是說東北人勇敢豪爽,敢作敢為;廣東人精明強干,懂經營會賺錢。這句話確實有道理。東北人之所以這么豪放,這與當地氣候和地形有關。北方寒冷,且冬天乾燥,因此,東北人多有喝高濃度白酒的習慣;而且東北地形寬廣,山林居多,這自然養成了東北人豪爽粗獷的性格。廣東臨近海洋,是典型受海洋文化影響的區域。廣東人在臨近海洋的生活中,經常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海上航行交流,與外國人做生意的機會很多,開始創新,商興農衰,就比其它地區更富足。也因此,廣東人養成了愛冒險,有團隊精神的性格特點。

E. 從地理環境分析,中國沒有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是來資本主義源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所決定的。雖然在當時中國的發展是領先的,但並不代表其發展的推動力(潛力)是巨大的。就像物體的速度可以暫時是最快的,但另一物體速度暫時雖是慢的,但如果有巨大的加速度,則其進步的速度也是巨大的,由此兩點來看,歐洲的經濟發展迅速領先是極有可能的,所以我們的分析就得以當時的社會的各種因素為出發點,而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因素,資產階級廢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種種束縛,為工業革命創造了重要的前提

F. 試分析中國地理位置的優劣具體表現

優勢:
1、在最復大的制大陸和最大的洋交界,交通便利,兩萬多公里的陸地邊界和多國接壤,一萬多公里的海疆又與多國隔海相望
2、處在溫帶和亞熱帶,氣候適合多種農作物耕作,既有多樣性,又有互補性
3、是同緯度地理狀況最佳的,同緯度其他地方以沙漠居多,我國卻由於處在季風區,雨水充沛,雨熱同期,有利於發展農業
4、海岸線漫長,有優良漁場,海產品豐富,港口建設便利
劣勢:
1、靠近太平洋熱帶風暴區,台風和強熱帶風暴經常登陸東南沿海
2、位於亞歐板快,太平洋板快和亞歐板快,印度洋板快交接,多發地震

G. 中國地理環境與飲食文化

南甜北咸東辣西酸
中國人口味之雜,堪稱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規律可循。有人說南甜北咸、東辣西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飲食文化的地區差異,同時,也反映了人們的口味於地理環境存在著一定的聯系。

這一點,從主食結構上也可看出,我國南方氣候濕熱,盛產水稻,因此,以大米為主食;北方氣候相對乾冷,適宜小麥等作物生長,因此,以麵粉為主食。

山西人能吃醋,可謂「西酸」之首。他們吃飯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過來,每人喝三調羹醋用以「解饞」。改革開放前,每逢春節,別處都供應一點好酒,太原的油鹽店卻都貼出一個條子:「供應老陳醋,每戶一斤。」有人來給姑娘說親,當媽的先問:「他家有幾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說明家底子厚。另外,福建人、廣西人愛吃酸筍,越酸越能顯出製作者的水平。傣族人也愛吃酸,酸筍燉雞可是一道傳統名菜。

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愛吃酸?打開中國地圖,可知這些地區,特別是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及其周邊地區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鈣。因而他們的食物中鈣的含量也相應較多。這樣,通過飲食,易在體內引起鈣質淀積,形成結石。這一帶的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實踐經驗,發現多吃酸性食物有利於減少結石等疾病。久而久之,他們也就漸漸養成了愛吃酸的習慣。

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四川及東北的朝鮮族等地居民多喜辣,我國流傳有「貴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說。貴州人平生所吃辣椒極多、朝天椒、野山椒均不在話下。在川北,聽說有一種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線吊在灶上,湯做好後,辣椒在湯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因此叫「涮涮辣」,四川的「麻辣燙」更是全國聞名,可以說,沒有不辣的四川名吃,四川名吃不辣,也就談不上「名吃」。如今,人們除了管四川女子叫「川妹子」外,還稱其為「辣妹子」,原因大概也基於此。

喜辣的食俗多與氣候潮濕的地理環境有關。我國東部地處沿海,東北的朝鮮族當地氣候也濕潤多雨,冬春陰濕寒冷,而四川雖不處於東部,但真地處盆地,更是潮濕多霧,一年四季少見太陽,因而有「蜀犬吠曰」之說。這種氣候導致人的身體表面濕度與空氣飽和濕度相當,難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煩悶不安,時間久了,還易使人患風濕寒邪、脾胃虛弱等病症。吃辣椒渾身出汗,汗液當然能輕而易舉地排出,經常吃辣可以驅寒祛濕,養脾健胃,對健康極為有利(對當地人而言)。另外,東北地區吃辣還與寒冷的氣候有關,吃辣可以驅寒,魯迅留學時為禦寒也有了愛吃辣的習慣。

我國北部是內蒙古高原,過去新鮮蔬菜對北方人是罕見了,魯迅先生說「膠東的白菜運往北京,便用紅頭繩系了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美其名曰『膠菜』」,就是指此。我國北方地處暖溫帶,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溫和多雨,氣溫年較差大,在過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難以過冬,同時又不捨得一時「揮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來慢慢「享用」,這樣一來,北方大多數人也養成了吃鹹的習慣。

人說蘇州菜甜,其實與無錫的相比,蘇州菜不過是淡。無錫炒鱔糊放很多糖,包子的肉餡里也放很多糖,對北方人講,根本沒法吃。廣東、浙江、雲南等地居民也大多愛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熱條件好,盛產甘蔗,比起北方來,蔬菜更是一年幾茬。南方人被糖類「包圍」,自然也就養成了吃甜的習慣。北方人不是不愛吃甜,只是過去糖難得,只好以「咸」代「甜」來調劑口味了。雖說北方現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間的延續,這種咸甜相對的趨勢會減弱的。

當然,「南甜北咸、東辣西酸」只是個籠統而又相對的說法,我國地大物博,飲食習慣差異很大,甚至在局部地區也有許多不同之處,這與各地的經濟發展、民族習俗和個人習性也有重要關系。

H. 中國地理環境影響的具體介紹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所有因素和條件的綜合體。環境與發展已成為當今國際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環境地理學是一門新興的地理學與環境科學交叉的邊緣科學,它是從人地關系的整體思路出發,研究地球各圈層的環境變化以及它們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的。本書是供研究生用的該學科的基礎理論著作,內容豐富、全面系統。全書共分十章,分別介紹了地球環境演化與環境問題的產生;環境地理學的學科範疇、形成和發展;大氣環境、水環境、岩石圈表生環境、土壤和生物環境的環境變化及其與人類活動的相互作用和影響;自然的和人為的地球化學異常引發的疾病的產生與防治;21世紀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以及環境地理學的研究方法等問題。本書主要可供中國科學院各研究所及有關高等學校環境科學、地理學、地球化學、土壤學、生態學以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博士研究生作為教學參考書,也可供有關科研部門和高等學校的科研人員及管理幹部參考。《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教學叢書》序前言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環境、環境系統和環境問題一、環境的概念和分類二、環境系統三、人地關系與環境問題第二節環境地理學研究的對象、內容、任務及學科地位一、環境地理學研究的對象、內容和任務二、環境地理學的學科地位第三節環境地理學的形成和發展一、環境地理學的形成二、環境地理學的發展歷史三、我國環境地理學研究進展參考文獻第二章大氣環境第一節大氣基本性質一、大氣的組成二、大氣的能量三、大氣的水平運動第二節大氣污染化學一、大氣污染物二、烴三、光化學四、二氧化硫化學五、氣溶膠化學第三節湍流和湍流擴散的基本理論一、大氣湍流的基本概念二、湍流運動方程三、湍流擴散的基本理論第四節影響污染物在大氣中散布的其他過程一、煙氣抬升理論二、干沉積對污染物擴散的影響三、大氣污染物的降水清洗過程第五節幾種典型下墊面上的大氣擴散一、城市大氣擴散二、山區大氣擴散參考文獻第三章水環境第一節水圈與水環境一、水圈的結構二、地球水環境的基本特點第二節地球水資源一、地球上水的分布二、全球水循環三、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四、水資源利用第三節天然水的基本特徵一、天然水的物質組成二、天然水的理化性質三、天然水的化學分類四、影響天然水化學組成的自然環境因素第四節天然水物質組成的人為變化一、水體和水體污染二、水體污染物的來源和種類第五節水體的自凈過程——污染物在水環境中的遷移轉化一、水體的自凈作用二、水體自凈機制及共影響因素三、污染物在水環境中的遷移轉化參考文獻第四章土壤環境第一節土壤圈一、土壤形成的影響因素二、人類活動對土壤形成的干擾三、土壤分布第二節土壤理化性質一、土壤物理性質二、土壤化學性質第三節土壤物質循環一、影響土壤物質循環的自然因素二、土壤物質循環的人為影響三、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和模式第四節人類活動對土壤環境的影響一、土地利用對土壤環境的影響二、污染物對土壤環境的影響三、工程建設對土壤環境的影響第五節土壤環境保護一、土壤自凈能力與土壤環境容量二、土壤環境中污染物的遷移轉化三、土壤退化與土壤環境保護參考文獻第五章生物環境第一節生物圈一、生物圈的形成二、生物圈的特點與范圍第二節生物與環境一、生物與環境關系的基本原理二、生物群落的結構與演替三、生物的環境制約第三節生態系統一、生態系統的組成二、生態系統的結構三、生態系統的功能四、生態系統的類型第四節生態平衡一、生態平衡的含義二、生態平衡失調的因素三、維持生態平衡的途徑第五節環境污染的生態效應一、污染物對群落結構與功能的影響二、大氣污染對生態系統的影響三、水體污染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四、土壤污染對生態系統的影響第六節生物監測一、環境質量的生物評價與監測二、監測生物及指標的選擇三、生物監測的基本方法第七節環境污染治理的生物技術與生態工程修復一、環境污染治理的生物技術二、生態工程修復參考文獻第六章岩石圈及其表生環境第一節岩石圈及其組成一、岩石類型及其化學組成二、表生帶後生過程的特點第二節風化殼及元素表生遷移一、風化殼的地帶性特徵二、表生帶元素遷移與富集三、影響表生帶元素遷移的因素第三節人類活動對表生帶的影響一、人類活動——表生環境變化的強大地球化學營力二、人類活動影響的主要領域三、人類活動影響的途徑和規模第四節礦產資源開發對表生環境的影響一、采礦對地表形態的影響二、采礦對土壤環境的影響三、采礦對水環境的影響四、采礦對生物群落的影響五、采礦對景觀美學的影響參考文獻第七章地理環境與人體健康第一節人與環境的關系一、人體中的元素二、地理環境與健康三、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第二節原生環境引起的地方性疾病一、環境異常二、地方性疾病的地理流行特點三、自然疫源性疾病四、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第三節人類地球化學活動的健康效應一、環境污染的健康危害二、物理污染的健康影響三、化學污染的健康危害四、生物性污染的健康影響第四節地理環境的改造與優化一、生態風險評價二、人類生存環境的優化參考文獻第八章全球環境問題第一節世界環境問題回顧一、發達國家環境質量趨向改善二、發展中國家環境質量繼續惡化三、我國環境保護的成就及存在問題第二節21世紀的主要環境問題一、全球氣候變暖二、臭氧層耗損三、酸雨四、生物多樣性減少五、森林生態功能降低六、淡水資源危機七、耕地資源的損失和破壞第三節環境地理學在全球環境問題研究中的作用一、全球環境問題研究的特點二、環境地理學研究的作用參考文獻第九章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第一節可持續發展的內涵一、可持續發展的由來二、可持續發展的內涵三、申國可持續發展及實施對策第二節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一、資源開發利用與可持續發展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第三節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制定與管理一、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模式系統二、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制定三、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管理參考文獻第十章環境地理學研究方法第一節地理環境野外調查與觀測一、地形圖與遙感資料的應用二、環境背景野外調查三、地理環境攝影與素描第二節環境監測一、環境監測的特點與原則二、環境要素野外監測第三節監測的質量保證和分析方法一、監測的質量保證二、環境分析方法第四節環境信息數據處理與計算機模擬一、環境信息數據類型二、環境信息數據的簡縮、轉換及標准化三、環境信息計算機模擬第五節環境地理制圖一、環境地理圖的編制與表示方法二、環境地理背景圖三、環境地理現狀與質量評價圖四、環境地理規劃圖第六節環境地理信息系統一、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的內涵與特點二、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三、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參考文獻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