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泰山人文地理

泰山人文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2-19 06:02:18

❶ 濟南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山東省會――濟南

基本概況

濟南市位於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湖泊有大明湖、白雲湖等。
濟南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氣溫13.6℃,1月最冷,平均氣溫-1.9℃,7月氣溫最高,平均氣溫27℃。年平均降雨量614毫米。
濟南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的省會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也是國家批準的副省級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全市總面積8177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257平方公里。
濟南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泉水眾多,被譽為「泉城」。
濟南的市樹是柳樹,市花是荷花。
【人口和民族】
截止2005年末,全市年末戶籍總人口597.4萬人,比上年增長12.5‰。2005年末暫住人口55.8萬人。在中國的56個民族中,濟南市有48個民族居住。其中漢族人口全市總人口的佔98.16%,少數民族人口佔1.84%。
【歷史和文化】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約公元前22世紀,中國原始部落的首領——舜就生活在濟南一帶。濟南東郊的城子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為標志的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發現地,這里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城址約20萬平方米。作為城市,濟南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秦始皇建立郡縣制時,今天的濟南地區屬於濟北郡。漢初,設立濟南郡,濟南由此得名。自明清以來,濟南一直是山東省省會。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
濟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舜文化遺址(公元前22世紀)舜耕山,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公元前3世紀),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紀),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公元7世紀)和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公元11世紀)等。
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醫科學的奠基人扁鵲,陰陽五行學派大師鄒衍,唐代(公元618-907年)開國元勛房玄齡、秦瓊,中國著名文學家李清照、辛棄疾等。另外,李白、杜甫、蘇軾、曾鞏等歷代傑出的作家學者,都先後在濟南生活游歷,故有「濟南名士多」的佳譽。
【市政機構】
濟南市現轄歷下、市中、槐蔭、天橋、歷城、長清6區,平陰、濟陽、商河3縣和章丘市,共設54個街道辦事處,65個鎮,27個鄉,487個居民委員會,4657個行政村。

經 濟 建 設

【工業】
工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05年,全市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734.0億元,比上年增長19.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收入達到2075.6億元,比上年增長27.3%;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52.3億元,增長35.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1714家,凈增加202家,其中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303家,增加71家。主要產品產量保持了穩定增長態勢。在重點統計的219種主要工業產品中,增長的達124種,佔56.6%,其中鋼產量突破千萬噸大關。
支柱行業和大型企業支撐作用顯著。2005年,黑色金屬冶煉、交通運輸設備、石油加工業三大傳統支柱行業合計實現銷售收入84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40.7%,提高1.9個百分點;利潤、利稅總額均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0%以上。全年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達303家,共實現銷售收入1627億元,增長28.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濟鋼、重汽、中石化濟南分公司(濟南煉油)、浪潮四大過百億集團,實現銷售收入合計達722.3億元,增長31.2%。
【農業】
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步伐加快。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623.6千公頃,比上年增長2.4%,其中糧食438.5千公頃,增長4.9%;蔬菜120.7千公頃,增長0.1%;油料16.2千公頃,增長3.1%;棉花30.3千公頃,降低16%。全市各類畜牧小區已達1058餘處,比上年末增加80餘處,規模飼養戶2.1萬戶,增長12.1%。全市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70個,比上年增加19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16家,市級龍頭企業41家,過億元企業20家。
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全年糧食總產260.1萬噸,為近五年最高。糧食單產達到5932公斤/公頃,蔬菜總產量突破700萬噸,肉、蛋、奶產量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現代服務業】
2005年,全年實現現代服務業增加值358.0億元,增長13.0%,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40.7%。
軟體業實現銷售收入95億元,增長21.8%。2005年末,全市固定電話主線普及率43.9線/百人,增長2.0%;行動電話普及率44.0部/百人,增長10.9%。
房地產業平穩增長。全年實現房地產業增加值60.9億元,增長6.0%。房地產開發投資121.1億元,增長9.9%,其中:住宅投資96.2億元,增長10.1%,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79.4%。
旅遊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1463.3萬人次,增長20.1%,其中接待境外遊客12.0萬人次,增長12.7%。旅遊總收入122.1億元,增長29.8%。現有二星級酒店32家,三星級酒店24家,四星級酒店15家,五星級酒店3家,客房數8737間,床位數17053張,餐位數21681位。
會展業快速發展。全年共舉辦會展96場,直接營業收入1.76億元,是上年的2.7倍。其中首次承辦的糖酒會直接營業收入1億元,拉動相關產業增加收入9.1億元。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56.9億元,增長31.6%。
工業、教育和社會事業投入大量增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52.3億元,增長35.2%;用於教育和社會福利業投資分別為78.9億元和0.8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96.8%和95.0%;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投資1.7億元,增長70.4%。
非國有投資比重上升。非國有經濟單位完成投資358.8億元,增長46.3%,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41.9%,上升4.3個百分點。
【對外經濟和友好交往】
對外貿易加快發展。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37.6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5%,其中出口額17.78億美元,增長29.5%。
利用外資增加。全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148個,合同利用外資11.21億美元,增長63.6%;實際利用外資5.10億美元,增長60.7%,其中:外商直接投資3.51億美元,增長91.9%。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新的進展。全年共簽訂對外承包和勞務合作合同金額2.3億美元,增長10.7%;完成營業額3.2億美元,增長23.5%。
濟南市先後與日本和歌山市和山口市、英國考文垂市、美國薩克拉門托市、加拿大里賈納市、巴布亞紐幾內亞首都地區、韓國水原市、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市、芬蘭萬達市、法國雷恩市、德國奧格斯堡市、澳大利亞郡德勒譜市等12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國際間的交流合作逐年增多,許多駐濟的高等院校及濟南市中小學與濟南友好城市的學校建立了友好校際關系。

社 會 發 展

【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年末各類學校在校學生129.28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8%。高等教育學校59所,招生17.24萬人,增長7.5%;在校生48.71萬人,增長10.5%。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9.88萬人,增長8.6%,小學在校生37.88萬人,提高8.8%,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99.7%。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1872人。
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取得新成果。全年市級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支出4800萬元,新上各類科研計劃264項。全市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74家,累計達到625家;全年專利申請6504件,比上年增長58.8%;授權專利2130件,增長24.3%。
高新區建設持續快速發展。2005年,按科技部口徑,實現技工貿總收入663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162億元,利稅56億元,出口創匯3.2億美元,分別增長33.7%、34.6%、48.7%、30.9%。按在地統計口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95.3億元,增長20.2%;工業增加值71.7億元,增長20.1%;利稅19.1億元,增長37.4%;出口創匯1.05億美元,增長39.1%;新引進項目817項,項目總投資146.2億元,增長27.1%;實際利用外資8120萬美元,增長503.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0億元,增長78.0%;新開工項目70項,新開工建築面積121萬平方米,新竣工建築面積101萬平方米。
【文化、衛生和體育事業】
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事業健康發展。年末擁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4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站)152個,博物館9個,檔案館14個,公共圖書館8個,文物保護單位共335處,其中國家級8處。全年出版報紙16.82億份,各類雜志9.4億冊,圖書3.3億冊。廣播人口混合覆蓋率和電視人口混合覆蓋率分別為100%和99.84%,廣播平均每日播出時間375:40,電視平均每周播出時間2741:35,分別增加24:00和41:25。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年末全市擁有衛生機構1917個,其中醫院153個。年末衛生機構病床2.44萬張,比上年增長1.48%;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48萬人,增長2.36%,其中:執業醫生1.29萬人,增長2.16%。每千人擁有病床4.08張,每千人擁有執業醫生2.16人。
體育事業又創佳績。2005年,濟南運動員在洲際比賽中獲金牌6枚,銀牌1枚;在全國比賽中獲金牌10枚,銀牌9枚,銅牌11枚;在全省比賽中獲金牌169.5枚,銀牌124枚,銅牌107枚。
【交通、通訊】
交通運輸業發展平穩。年末公路通車里程4799.2公里,比上年末增長4.5%,年末民用機動車擁有92.9萬輛,增長13.9%,其中民用汽車34.8萬輛,增長50.4%。全年客運量7288.5萬人,增長5.8%;貨運量15695.2萬噸,增長4.4%。
郵政、通信業快速增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收入51.8億元,比上年增長8.0%。年末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54萬門,增長7.9%;年末全市電話用戶258.9萬戶,增長2.7%;農話52.6萬戶,增長9.1%;行動電話用戶239萬戶,增長2.7%。互聯網寬頻用戶43.1萬戶,增長25.0%。

❷ 有關地理知識

11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雪山、冰川很多,有「固體水庫」之稱。
111、西藏有三大特產:藏羊、氂牛(右圖)和酥油草,統稱「藏北三寶」。
112、內蒙古高原是中國第二大高原。它地面平坦,很多地方是一望無際的草原。
113、因覆蓋著厚厚的黃土而得名的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114、雲貴高原地面高低不平,地勢比較平坦的山間小盆地,被當地人稱之為「壩子」。
115、雲貴高原上石灰岩分布廣泛,形成奇異的喀斯特地形,如世界聞名的雲南路南石林和貴州的龍宮、打雞洞等。
116、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境內,在天山以南,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盆地。
117、塔克拉馬干沙漠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動沙漠。
118、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境內,在 天山以北。由於降水較多,農牧業發達,被譽為「塞北江南」。
119、柴達木盆地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是中國地勢最高的盆地。盆地里鹽礦豐富,據初步估計,足夠全世界的人食用1萬年。
120、成都平原在 四川盆地西部,因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都江堰」自流灌溉,農業發達,農產品豐 富,所以四川省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
121、東北平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122、黑龍江省的大慶油田是中國最大的油田。
123、華北平原是中國第二大平原,也是中國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
124、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勢很低,平均海拔在10米以下,河流多,湖泊多,有「水鄉」之稱。
125、長江中下游地區是中國稻米和淡水魚主要產區,所以有「 魚米之鄉」的美稱。
126、歷史相傳的五嶽:東岳是 泰山(山東)、西嶽是華山(陝西)、北嶽是恆山(山西)、南嶽是 衡山(湖南)、中嶽是嵩山(河南)。
127、泰山地處中國東部,古稱東岳,是一座歷史名山,歷代皇帝和許多名人,都攀登過泰山,留下眾多的文物古跡。聯合國將泰山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名錄。
128、泰山腳下的岱廟是歷代皇帝舉行大典、祭祀泰山神和居住的地方,它與北京故宮、曲阜孔廟一起譽為中國三大宮殿建築群。

❸ 泰安市地理位置人文地理自然景觀氣候特徵不超過200字

泰安位於山東省中部的泰山南麓。泰安地處魯中山區的一部分,整個地勢內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境容內擁有多種地貌類型,山地、丘陵、平原、窪地、湖泊兼而有之。泰安市屬於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寒暑適宜,光溫同步,雨熱同季。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和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13℃,7月份氣溫最高,平均26.4℃,1月份最低,平均-2.6℃。年平均降水量697毫米。境內泰山海拔1532.7米,具有明顯的高山氣候特徵。山頂氣溫一般比山下常年低7~8℃,年平均降水1106毫米。泰安旅遊資源豐富。

❹ 「泰山岩岩,魯邦所瞻」的意思

通天街,是泰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在《泰安縣志》中曾被稱為「景岩街」(因取《詩經》「泰山岩岩,魯邦所瞻」之意而得名)。從通天街往北,過遙參亭,穿岱廟,經岱宗坊可直達南天門,所以在清末時又稱之為通天街。1928年,此街被改為中山街,1938年又被改為新民街,直到1949年才重新被定名為通天街。這條街道見證著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歷程,見證著往返於街上各色不一的人群,也見證著文明通向未來的一切。街長長地延伸於城市的一端,目睹著城市的興衰、起落。通天街名字更迭的過程便是一段歷史發展的過程,街名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從而更加沉厚、穩重,更加具有古老的韻致神態。詩人賈魯在《登泰山》中形象地將登山前的感覺展現給世人,將站在那條堅硬曲折、迴旋著時光之彩的大街上的所見所思一語道破:「山前回首望,一夢恍相符。」如夢的長街伸展在人們眼前,且不說泰山上數不勝數的文化古跡,僅此一條街就將泰安深刻地定義在文化名城的位置上。街,是城的經絡,是連接人文地理的重要線條,這一線條讓一座城市有了骨感美,有了難以料想的氣質與魅力。著名的通天街在泰安人民的心裡是一條通往神的大街,是一條通往燦爛與輝煌的街體,與山脈緊密相擁的石階像一道歷史之音揚奏在泰山腳下。街上的行人或手捧燭台,或手擎香火,那姿態之安詳,那形質之平緩,久久徘徊於街面上。街由此更為神聖、大氣,更為寬容、神韻。在街上穿過的人大多會在即將轉入山門時回望踏過的路石,回望那些似曾被腳印覆蓋的過去,那記憶卻永遠都在,永遠都銘刻在路人的心中。

簡單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❺ 泰山周邊的地理環境

丘陵形成高低,大小的強烈對比,在視覺效果上顯得格外高大。泰山山脈綿亘200餘公里,基礎寬大,形體集中。基礎寬大便產生安穩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生厚重感,此所謂「穩如泰山」。
二、豐富的人文地理環境
1、泰山的歷史地理位置
歷史地理位置處於古代中國的經濟發達地區—黃河下游。古華夏文明所發源的地區,是一個扇面狀的大三角平原地域。其四面幾乎完全被山和大海所環繞—其北面燕山,南面有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西面有太行山、秦嶺、大巴山,東面是山東丘陵和大海。這個大三角區域,就是中國古史上著名的中州中原地區,亦即古代人心目中所謂『中國』的所在地。泰山不僅位於大三角中心地帶,而且也是三角區中的唯一海拔最高、面積最大之山。同時它的周圍土地肥沃,其西為黃河、其北為濟水,其南為淮河、長江。 這里氣候溫潤,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水熱資源豐富,有利於萬物生長發育,成為古人類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帶及古代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幾千年以來,這里一直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泰山周圍地區的古代東夷人,傳說是炎帝的子孫;太行山以西黃河中游的居民,傳說是黃帝的後裔。經夏、商、周三代,炎黃兩大氏族群落的融合,最後融為一體,即炎黃子孫。夏初禹分九州,其中冀、 豫、 青、 兗、 徐五州均在此。戰國七雄時,這里有六國之都。泰山成了東方文明的代表,偉大莊重的象徵。
2、泰山的文化地理位置
文化地理位置在東夷文化中心地帶,泰山南麓有大汶口文化,北麓有龍山文化,是齊魯之邦的中心地帶。
3、泰山的交通地理位置
交通地理位置優越,它位於中原地區到山東半島的東西交通和中國東部沿海南北交通的樞紐地帶,與古代中國的都城和經濟發達地區無山地阻隔,通達性好,這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對泰山成為五嶽之尊有著重大影響。
三、原始夷人的泰山崇拜
因為農業社會生產力低下,科學水平落後,原始夷人對於大自然的日月山川、風雨雷電以及人的生老病死等許多現象都無法解釋,便產生了自然崇拜以及其衍生的神靈崇拜。因為泰山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巍峨高聳的形貌,使得原始社會的夷人對其所生活區域最高的泰山產生了泰山崇拜。泰山插入雲層,和天最接近,被認為是接近天神的最佳階梯,泰山又是大地上最大形體,是地只的最合理的居處。當人們觀察到雲能致雨時,又注意到泰山上總是雲霧彌漫,遂誤認為雲氣是生於山的,進入農牧社會後需求降雨時,就要求助於山靈。泰山東夷人自然認為天下的雲雨都自泰山發生。但是崇拜泰山,還有更深的一層意義,他們認為泰山是「地主」(大地的主宰),人死都要土葬,其靈魂都要回歸泰山,屬泰山神管轄。
四、帝王的封禪活動
泰山從遠古的自然崇拜,到帝王的封禪活動,促成了其「五嶽獨尊」的至高無上地位。盡管周朝以後的疆域擴大,超出了三角區,泰山久已非天下之中,而成為天下之東;也早不是域內最高大者,但它仍受到秦始皇以及以後的歷代帝王的崇拜。東方是太陽出升的地方,古人認為是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按「五行」東方屬於木,按「五常」為仁,按「四時」為春,在八卦中屬震,在「二十八星宿」中為蒼龍。「東」字繁體為「東」 屬會意字。此字從木,日在其中。「木」字在甲骨文中與「桑」字通用,故有日出扶桑之說。「仁」是天地大德,「春」是萬物更生 「震」與「蒼龍」則是帝王出生的騰飛之地。與此同時,各種神話的渲染,使泰山成為全國影響最大的神山。封建帝王的封禪活動報答上蒼後土的功績。古人認為「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天高不可及於泰山」,祈願「天地交泰」。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視為國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徵,皇帝本人也儼然成為「奉天承運」的「真龍天子」了。帝王把泰山看作是假「神道設教」來鞏固自己統治的精神支柱;而廣大人民,則把泰山看作是偉大精神、崇高形象的象徵。「重如泰山」、「穩如泰山」、「有眼不識泰山」、「泰山北斗」等哲理意識深入人心,說明泰山在我國人民精神世界中的特殊地位和影響。
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和豐富的人文地理環境造就泰山五嶽獨尊的地位,使泰山古跡遍布,文物薈萃,在漫長的歲月中,滲透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從而使泰山具有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因此,它不愧是東方文化的定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馳名中外的游覽勝地,是天然的歷史博物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

❻ 管秦山在什麼地方。地理

丘陵形成高低,大小的強烈對比,在視覺效果上顯得格外高大。泰山山脈綿亘200餘公里,基礎寬大,形體集中。基礎寬大便產生安穩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生厚重感,此所謂「穩如泰山」。二、豐富的人文地理環境1、泰山的歷史地理位置歷史地理位置處於古代中國的經濟發達地區—黃河下游。古華夏文明所發源的地區,是一個扇面狀的大三角平原地域。其四面幾乎完全被山和大海所環繞—其北面燕山,南面有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西面有太行山、秦嶺、大巴山,東面是山東丘陵和大海。這個大三角區域,就是中國古史上著名的中州中原地區,亦即古代人心目中所謂『中國』的所在地。泰山不僅位於大三角中心地帶,而且也是三角區中的唯一海拔最高、面積最大之山。同時它的周圍土地肥沃,其西為黃河、其北為濟水,其南為淮河、長江。這里氣候溫潤,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水熱資源豐富,有利於萬物生長發育,成為古人類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帶及古代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幾千年以來,這里一直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泰山周圍地區的古代東夷人,傳說是炎帝的子孫;太行山以西黃河中游的居民,傳說是黃帝的後裔。經夏、商、周三代,炎黃兩大氏族群落的融合,最後融為一體,即炎黃子孫。夏初禹分九州,其中冀、豫、青、兗、徐五州均在此。戰國七雄時,這里有六國之都。泰山成了東方文明的代表,偉大莊重的象徵。2、泰山的文化地理位置文化地理位置在東夷文化中心地帶,泰山南麓有大汶口文化,北麓有龍山文化,是齊魯之邦的中心地帶。3、泰山的交通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優越,它位於中原地區到山東半島的東西交通和中國東部沿海南北交通的樞紐地帶,與古代中國的都城和經濟發達地區無山地阻隔,通達性好,這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對泰山成為五嶽之尊有著重大影響。三、原始夷人的泰山崇拜因為農業社會生產力低下,科學水平落後,原始夷人對於大自然的日月山川、風雨雷電以及人的生老病死等許多現象都無法解釋,便產生了自然崇拜以及其衍生的神靈崇拜。因為泰山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巍峨高聳的形貌,使得原始社會的夷人對其所生活區域最高的泰山產生了泰山崇拜。泰山插入雲層,和天最接近,被認為是接近天神的最佳階梯,泰山又是大地上最大形體,是地只的最合理的居處。當人們觀察到雲能致雨時,又注意到泰山上總是雲霧彌漫,遂誤認為雲氣是生於山的,進入農牧社會後需求降雨時,就要求助於山靈。泰山東夷人自然認為天下的雲雨都自泰山發生。但是崇拜泰山,還有更深的一層意義,他們認為泰山是「地主」(大地的主宰),人死都要土葬,其靈魂都要回歸泰山,屬泰山神管轄。四、帝王的封禪活動泰山從遠古的自然崇拜,到帝王的封禪活動,促成了其「五嶽獨尊」的至高無上地位。盡管周朝以後的疆域擴大,超出了三角區,泰山久已非天下之中,而成為天下之東;也早不是域內最高大者,但它仍受到秦始皇以及以後的歷代帝王的崇拜。東方是太陽出升的地方,古人認為是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按「五行」東方屬於木,按「五常」為仁,按「四時」為春,在八卦中屬震,在「二十八星宿」中為蒼龍。「東」字繁體為「東」屬會意字。此字從木,日在其中。「木」字在甲骨文中與「桑」字通用,故有日出扶桑之說。「仁」是天地大德,「春」是萬物更生「震」與「蒼龍」則是帝王出生的騰飛之地。與此同時,各種神話的渲染,使泰山成為全國影響最大的神山。封建帝王的封禪活動報答上蒼後土的功績。古人認為「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天高不可及於泰山」,祈願「天地交泰」。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視為國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徵,皇帝本人也儼然成為「奉天承運」的「真龍天子」了。帝王把泰山看作是假「神道設教」來鞏固自己統治的精神支柱;而廣大人民,則把泰山看作是偉大精神、崇高形象的象徵。「重如泰山」、「穩如泰山」、「有眼不識泰山」、「泰山北斗」等哲理意識深入人心,說明泰山在我國人民精神世界中的特殊地位和影響。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和豐富的人文地理環境造就泰山五嶽獨尊的地位,使泰山古跡遍布,文物薈萃,在漫長的歲月中,滲透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從而使泰山具有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因此,它不愧是東方文化的定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馳名中外的游覽勝地,是天然的歷史博物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

❼ 山東旅遊資源局將組團赴香港宣傳山東情節和山東人文地理特點、寫一則廣告詞包含泰山孔子黃河不超過40個字

齊魯大地,泰山巍峨。曲阜沃野,孔子故里。華夏文明,黃河孕育。人文山東,藍黃正興。

❽ 泰安自然人文地理調查報告

泰安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5000多年前形成了繁榮的大汶口文化;公元前200年(西漢初)設"泰山郡",公元1136年(金天會十四年)設"泰安郡"。泰安從"泰山安則四海皆安"一語中來,取意國泰民安。
改革開放以來,泰安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興旺發達,人民群眾安居樂業。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15.2億元,比上年增長13.9%。主要工業門類有機械、電子、化工、紡織、輕工、建材、煤炭、電力、儀器,糧、棉、油、果、蔬菜、畜牧等農產品十分豐富,旅遊、商貿、餐飲、中介、咨詢、社會服務設施完善,對外經貿合作擴展到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商品400多種,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泰安投資興辦企業。其中國家級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有泰開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魯能泰山電力設備有限公司,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有山東京衛制葯有限公司、山東省尤洛卡自動化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泰安正信機電有限責任公司等。
泰安境內的泰山,又稱東岳,總面積42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45米,氣勢磅礴,拔地通天,素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譽。在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由於歷代帝王封禪和民眾朝拜,給泰山遺留下極為豐富的人文景觀,使泰山成為"華夏文化"的縮影。1984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1991年被列入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1998年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2006年又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泰山以其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雄偉壯麗的自然風光每年吸引著500多萬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游覽。
泰安是華夏民族文明的發祥地,早在50萬年前就有了人類的生存、繁衍,5萬年前的新泰人,已跨入智人階段;5000多年前這里孕育了燦爛的大汶口文化,成為華夏民族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由於古人對太陽和大山的崇拜,自堯舜至秦漢,直至明清,延綿幾千年,泰山成為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隨著帝王封禪,泰山被神化,佛道兩家、文人名士紛至沓來,給泰山與泰安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跡。泰安也因泰山而得名,從古語「泰山安則四海皆安」中來,寓意「國泰民安」。
泰山風景名勝以泰山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而成。
泰山山體高大,形象雄偉。尤其是南坡,山勢陡峻,主峰突兀,山巒疊起,氣勢非凡,蘊藏著奇、險、秀、幽、奧、曠等自然景觀特點。
人文景觀,其布局重點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頂,形成「地府」、「人間」、「天堂」 三重空間。岱廟是山下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前連通天街,後接盤道,形成山城一體。由此步步登高,漸入佳境,而由「人間」進入「天庭仙界」。
泰山風景區內,有山峰156座,崖嶺138座,名洞72處,奇石72塊,溪谷130條, 瀑潭64處,名泉72眼,古樹名木萬余株,寺廟58座,古遺址128處,碑碣1239塊,摩崖刻石1277處。主要分布在岱陽、岱頂、岱陰及靈岩。
泰安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境內的泰山為「五嶽之首」,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每年有430多萬海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泰安是國家衛生城市,城市依泰山而建,山城一體,城景交融,古老的泰山與現代化的城市形成了古與新的和諧統一。
泰安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泰山為五嶽之首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是華夏文化的縮影,泰山融雄偉壯麗的自然風光與悠久人文景觀於一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位於山東一山一水一聖人旅遊線內。泰安的旅遊以泰山為中心,向四周所轄縣市區輻射,帶動徂徠山、臘山、連花山、牛山、東平湖等旅遊區的發展,泰山旅遊已基本成為即有月亮,也有星星的旅遊格局。
泰安旅遊業的優勢就是打好泰山牌,以泰山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帶動周邊旅遊景區的發展。泰安的旅遊活動,主要有每年9月6日至9日舉辦「泰山國際登山節」,在節日期間開旅遊商品展銷和旅遊商品研討會。自90年以來泰安市旅遊局推出埠陽古樸淳厚的農家風情游;在岱廟推出大型帝王封禪儀式表演活動。明年將推出奇山古松游、國泰民安游、泰山中絡盤道帝王登山游、泰山東路回歸大自然等旅遊活動。
泰安市在食、住、行、游、購、娛已成為一條完善的的旅遊服務體系,現有星級賓館9家,旅遊涉外飯店14家,共有床位5320張,低中檔賓館飯店、招待所300多家,床位3萬張。旅行社26家,其中:國際社2家,國內社24家,旅遊汽車公司一家,有供國內外遊客服務的豪華車40餘輛,有供遊客購物的涉外商場4家。
泰安客源市除山東外,主要北京、江蘇、河南、河北、遼寧、黑龍江、廣東省。泰安95年接待國內外遊客332萬,96年接待376萬,97年接待400萬人次。
位於滿庄鎮境內的"天頤湖"是目前剛被開發的旅遊景點,現在還在建設之中,「天頤湖」的前身是「勝利水庫」,建造於70年代,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人工湖。
整個湖區建成之後,將分為八大功能區域濱水綜合娛樂區、主題樂園遊憩區、湖濱公園休閑區、旅遊康體度假區、濕地公園遊憩區、郊野公園體驗區、杏香酒溢遊憩區、水上運動體驗區。
09年9月5號,「天頤湖」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文藝演出,同時邀請了幾位明星前來演出,整個泰城人民為之為此感到十分的高興,
「天頤湖」的建成,為美麗的泰城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泰安是中國石膏、自然硫和花崗石的主要產地,石膏礦儲量居亞洲之冠;泰山花崗石因賦有「穩如泰山」、「重於泰山」之意,北京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等中國著名建築均採用泰山花崗石。
泰安機電、紡織、化學、建材、煤炭、電力、食品工業有傳統優勢。交聯電纜、高壓開頭蒸汽熱水鍋爐、柴油機、衡器、大麻紡織品、玻璃纖維、紙面石膏板、泰山特曲系列酒等產品均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 泰安在滬深股市上市的泰山石油、泰山旅遊、魯潤股份等四支股票,均有較好的業績,是股民爭相購買的績優股。
泰安生物資料種類繁多,現有高等植物 239 科1212種,動物4綱385種,浮游生物35科136種。
此外還有少量珍稀、瀕危動物以及一些古樹、名木、花卉等。農作物分屬32科91種240個推廣品種,包括糧食、經濟作物和蔬菜3大類。
林果有木本植物71科471種(變種)。經濟樹種主要有蘋果、梨、桃、板栗、核桃等30餘種。
觀賞性樹種有40餘種,主要有雪松、園柏、銀杏等。此外,還有珍稀樹木11種;名古樹木16種884株,主要有漢柏、唐槐、六朝松等。
天然草場主要有荒山荒坡草叢草場、山丘疏林草叢草場、平原沙灘荒漠草甸草場、湖窪沼澤草場4大類、6.33萬公頃,另外還有各類附屬草場15.59 萬公頃。
中葯材分屬110科488種,名貴中葯材有泰山靈芝、何首烏、紫草、四葉參、黃精和汶河的「九草香附」等。其中,何首烏、四葉參、紫草、黃精為泰山四大名葯。
畜禽品種50多個,東平、寧陽一帶的魯西黃牛,體大膘肥繁殖力強,為全國四大良種牛之一,皮肉兼用,出口深受歡迎。小尾寒羊為世界稀有品種,主要產地東平縣被列為全省小尾寒羊保種基地。另外,新泰一帶的大黑山羊、東平湖麻鴨也都屬於地方良種。
水生生物。全市水生生物種類繁多,共290多處。
①水生植物40種,分屬2門18科30屬,集中分布於東平三湖,主要有藕、菱角、葦、莆草等,具有較高經濟價值。
②底棲動物屬38科,以東平湖、稻屯湖為最多,主要有中華絨螯蟹(毛蟹)、鱉(甲魚)、蝦類、蚌類等。
③魚類分屬7目19科47屬66種,主要有鯽、鯉、鰱、草魚等。東平湖鯉里最佳,屬黃河鯉魚種系,品質上乘,聞名國內,生於泰山深澗溪中的赤鱗魚,是泰安市特有的珍稀有魚種,被列為省級保護的瀕危動物,現已人工繁殖成功;汶河桂魚肉質鮮美,屬地方名優產品。
野生動物中獸類分屬5目12科37種:兩棲動物分屬1目3科6種;爬行動物分屬2目6科12種;鳥類分屬17目38科190餘種,其中留鳥48種,夏候鳥56種。
珍稀動物有屬國家一類保護的黑鸛,國家二類保護的紅角鶚、金雕。
農作物天敵主要有胡蜂、益蝽、瓢蟲等。
全市多年平均天然水資源總量為19.2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徑流量13.48億立方米,地下水天然補給量為11.72億立方米,重復水量為5.98億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為1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為6.3 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為10.7億立方米。豐水年為25.38億立方米,平水年為17.9億立方米,枯水年為13.3億立方米。
全市多年平均開發利用水總量為13.42億立方米,其中利用地表水2.6億立方米,開發地下水量為10.82億立方米。與全省比較,泰安市水資源狀況較好, 人均和畝均分別為400和431立方米,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目前已開發利用的地表水占可利用量的63.4%,尚有2億立方米可供開發。地下水開發利用量已達可利用量的101%,個別地區屬超采利用,需限采和補源。
全市水能資源比較豐富,可分為水庫水電站、河道水電站、渠道水電站3 種類型,可開發利用的水電站計有195餘處,裝機總容量可達2萬千瓦,開發潛力較大。全市溫泉地熱資源現有4處,最大的屬市郊區的橋溝溫泉,面積8.5萬平方米,水深0.5-8米,混合水溫41℃-49℃,清晰透明,無臭、無味、無毒,屬一級水。
全市現有大中型水庫14座,小型水庫和塘壩3000餘座,總面積12萬畝;境內的東平湖為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常年平均水面面積21萬畝;池塘星羅棋布,總面積7萬多畝;再加上其它宜漁水面,全市現有宜漁水面40餘萬畝。我市具有豐富的地熱水資源,適用於熱帶養殖及越冬保種。同時,在湖濱、灘區、煤礦塌陷地尚有近20萬畝的澇窪地、荒廢河灘、煤礦塌陷地、廢窖坑可供開發利用。
全市有泰安市淡水養殖試驗場(山東省唯一的省級四大家魚種場)、橋溝溫泉水產養殖試驗場、東平漁場等6座國有漁場,年苗種生產能力5.5億尾,生產品種有四大家魚、建鯉、彭澤鯽、美國大口胭脂魚、斑點叉尾鯝、烏鱧、河蟹、甲魚、南方大口鯰、梭鯰等十餘個品種。除滿足當地需求外,還遠銷省內外各地。
全市現有名特優苗種繁育基地、水庫網箱養魚基地、池塘精養高產基地、東平湖區名優養殖基地、泰山赤鱗魚基地等五大水產生產基地。2000年全市水產品產量達6萬噸,除傳統養殖品種外,我們還重點發展了河蟹、烏鱧、羅非魚、彭澤鯽、斑點叉尾鯝、美國大口胭脂魚、泰山赤鱗魚等名優養殖,名優品種的產量、產值已超過傳統養殖品種。其中,泰山赤鱗魚為泰山名產,是我國的五大貢魚之一,養殖的經濟效益極高,開發的潛力非常大。南美白對蝦是該市新引進的品種,經試養,其生長表現良好,適合在該市境內大規模養殖。
泰安市土地總面積77.62萬公頃,人均佔有土地0.15公頃,為全省平均的80%,其中可利用土地67.2萬公頃,占總面積的86.6%。
泰安地處魯中山區的一部分,整個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境內擁有多種地貌類型,山地、丘陵、平原、窪地、湖泊兼而有之。
①山地集中分布在市域北部和東部,面積14.07萬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18.3%。一般海拔高度在400-800米之間。
五嶽之首的東岳泰山雄距市域北部,橫跨市郊區、泰山區和肥城市,向東延伸至萊蕪市,面積426平方公里,其中主峰玉皇頂,為山東省內第一高峰,海拔1545米,相對高度1391米,矗立於泰城北面,拔地通天,雄偉壯觀。
中部徂徠山橫卧於市郊區和新泰市結合部,主峰太平頂,海拔1028米。東部蓮花山位於新泰市境內,向北綿延至萊蕪市。新泰市南部和寧陽縣東部的低山丘陵屬蒙山支肪的綿延。山地岩石裸露、土層薄,適於林牧業生產。
②丘陵主要分布在新泰市西南部、寧陽縣東部、市郊區西北部、肥城盆地邊緣及東平縣北部,面積31.64萬頃, 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41.1%,海拔高度一般在120-400米之間。丘陵區林果、油料、 畜牧業生產已具備了一定基礎,並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
③平原主要分布在山麓及河流沿岸,多為河谷平原和山前沖、洪積沖平原,面積27.76萬公頃,佔全市土地面積的36.1%,海拔高度在60-120米之間。其中, 山東省內著名四大山麓平原之一的泰萊肥寧平原,大部分處於泰安市境內,為山東省主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平原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肥活,水資充足,灌溉條件好,種植業和農區畜牧業十分發達,具有深度開發的巨大潛力。
④窪地主要分布於東平縣內「三湖」(東平湖、稻屯湖、州城湖)周圍,面積3.43萬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4.5%,窪地地面高程在38-60米之間。
⑤湖泊集中在東平縣境內。東平湖是市內最大、省內第二大淡水湖,該湖為「水泊梁山」的僅存水域,由一級湖和二級湖組成。一級湖水面1.4萬公頃, 湖底高程36米,是泰安最低點,連同稻屯湖、州城湖的「三湖」水面共計1.55萬公頃。二級湖是為黃河防汛、滯洪修建的,面積4.23萬公頃。東平湖水質好,餌料豐富,風光秀麗,具有發展水產養殖業和旅遊業的巨大潛力。
全市土壤類型多樣,主要有棕壤、褐土、砂姜黑土、潮土、山地草甸型土和風沙土六大類,14個亞類、34個土屬、64個土種,其中棕壤、褐土為地帶性土壤,是全市土壤組成的主要類型,而發育在沿河沖積物上的潮土僅佔7.5%。
泰安市屬於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寒暑適宜,光溫同步,雨熱同季。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和氣爽,冬季寒冷少雪。
全市多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為121.58千卡/平方厘米,年際變化在112-131千卡/平方厘米之間。年內以5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按80%保證率計算, 全年輻射總量為117.9%千卡/平方厘米。在3-11月份作物生長發育期間,可有102億千卡/ 公頃的能量供利用。
全年平均日照數2627.1小時,年際變化在2342.3-3413.5小時之間。 日照百分率58%左右。年內以小麥灌漿的5、6月份最多,月均268小時左右,對小麥生長很有利。
全市平均氣溫為12.9℃。年內7月份最高,平均26.4℃,1月份最低,平均為-2.6℃。極端最高氣溫41℃,極端最低氣溫-27.5℃。在地域分布上,南部、西部較高,東部、北部偏低。全年平均≥0℃的積溫4731℃,≥10℃的積溫4213℃, 無霜期平均195天,最長可達241天,最短為161天。氣溫適宜, 滿足了農作物一年兩熟或通過間作套種一年三熟的需要。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97毫米。因受季風氣候影響,年際降水變幅較大, 年最大降水量1498毫米,年最小降水量199毫米,相差7.5倍。因受地貌影響,東部降水多於西部,山區降水多於平原,東部山區年平均降水量為700-750毫米, 西部平原則為600-650毫米,總趨勢是自東北向西南逐漸減少。
年內降水分布很不勻衡,夏季降水最多,占年降水量的65.2%,冬季最少,僅佔3.6%;一年之中7月份最多,占年降水量的32.1%,雨熱同季,對農作物和林果生長發育十分有利,1月份最少,僅佔0.96%。
受地形、地貌影響,垂直的變化,地域的差異,形成了一些局部小氣候區。泰山山頂年平均氣溫僅有5.2℃,而年降水量達1163.8毫米;徂徠山前、 柴汶河畔的高溫小區,年均氣溫14℃以上,≥0℃的積溫5200℃,比全市平均高出三、四網路,達到了亞熱帶標准。這些不同類型的小氣候區,都孕育產生了許多名優特產。
泰安市的市花為紫薇,亦稱百日紅,屬千屈葉科,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在羅漢崖庭院中有一株紫薇樹齡近百年,樹干虯然如龍蟠,古趣盎然。每年自夏至秋,開時燦爛如火,微風吹拂,嬌嬌顫動,美不勝收。近年來泰安市政府在泰城街頭、庭院、景區廣為種植紫薇,並定其為市花。
泰安市的市樹為國槐,亦稱中槐、家槐,屬豆科,落葉喬木。國槐適應性強,壽命長,樹形跋朗瀟灑,是一種很有觀賞價值的風景樹種。泰山上下樹齡在100年以上的國槐計有42株,其中岱廟的「唐槐」、斗母宮的「臣龍槐」、登山盤路上的「四槐樹」等較為著名。
泰山國際登山節是泰安市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促進了泰安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自1987年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了19屆。登山節的舉辦時間一般為9月上旬,以突出經貿為主題,強調發揮登山節的載體作用,以提高泰山、泰安的知名度,宣傳旅遊,發展旅遊,擴大開放,招商引資。
改革開放以來,泰安全面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投資環境不斷完善,建立了開發區,設立了海關、商檢、外商投資中心等機構,吸引了大量國內外資金和技術。與世界8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和友好合作關系。自1987年起舉辦的泰山國際登山節,成為泰安對外開放的窗口。
泰山國際登山節自始至終得到了上級領導和部門的大力支持。先後有楊得志、谷牧、段君毅、李德生、阿沛阿旺晉美、楊成武、費孝通、周鐵農、王光英、王文元等國家領導出席登山節開幕式。山東省、國家有關部委及各聯辦單位領導親臨歷屆登山節、對登山節的活動進行了指導和支持。

登山節的主要活動

登山節的主要活動有開幕式、體育比賽、經貿活動、文化活動。
開幕式的形式除進行運動員入場式外,前幾屆主要舉行了大型團體操表演、仿帝王封禪泰山表演、泰山民間藝術表演等。第十一、十二屆舉辦過兩次足球邀請賽。近幾年以邀請國內文藝團體舉行文藝演出為主。
體育比賽以國內外登山運動員登山比賽為主,在開幕式的次日舉行。1996年,登山比賽被原國家體委列為全國全民健身正式比賽項目。
經貿活動多種多樣,既有泰安市舉辦的,也有全國、全省在泰安舉辦的行業展銷會、定貨會和各類會議等。每年登山節期間來泰安的中外客商萬餘人,其中外商近千人。
文化活動形式多樣,豐富多采。有著名演員參與的文藝晚會,也有地方特色的秧歌表演、書畫展、盆景展、攝影展等,主要是為了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活躍節日氣氛。文化活動豐富了登山節和泰山旅遊的內容,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泰山國際登山節的發展過程

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1987年——1991年為第一階段,活動內容以文化、體育為主,同時舉辦一些經貿活動;1992年——1998年,在舉辦文體活動的同時,突出了經貿活動;1999年至今為第三階段,突出發展旅遊主題,強調發揮登山節載體作用,擴大開放和招商引資。

❾ 什麼是泰山文化圈

以泰山為界,一南一北,一魯一齊,誕生了以儒聖孔子和兵聖孫子為代表的齊魯文化和齊版魯兵學權所形成的文化圈。
泰山文化圈也稱為海岱文化區。
海岱文化區可以早期大汶口文化為代表。大汶口文化以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的發掘而命名,早期大汶口文化的年代約在公元前4300-前3500年。
大汶口文化的生產工具已普遍使用磨製技術,原始農業和原始手工業在其社會生產中佔主要地位。在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大量發現豬骨、狗骨以及牛羊骨,說明當時家畜飼養、特別是豬的飼養已構成經濟生活的重要補充。考古材料證實早期大汶口文化的居民為聚族而居,房屋為圓形或方形土木結構尖頂建築,前後牆壁有門窗和透氣孔,基本具備後世房屋的雛形。大汶口文化的墓葬以單人葬為主,同時也出現了成年男女及成年男子與其子女的合葬現象,說明當時的社會正處於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過渡階段。

❿ 泰山地理形成原因

泰山的形成
[泰山] [人文地理]
泰山大約形成於三千萬年前的新生代中期。泰山的地層是由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構成的,主要是混合岩、混合花崗岩及各種片麻岩,其中還有許多火成岩體侵入。變質時代距今24.5億年,侵入於其中的偉晶岩最古老的年齡是25.86億年,屬於地殼發展史上的太古代。這時魯西地區(包括泰山在內)曾經是一個巨大的沉降帶或海槽,上面堆積了上萬米厚的泥砂質岩層和一些基性火山岩。繼而又發生了強大的造山運動,即泰山運動,使沉降帶原先堆積的岩層褶皺隆起為古陸,形成了規模巨大的山系。古泰山露出了海面。同時伴隨著岩層的褶皺產生了一系列斷裂、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使原先沉積的岩石發生變質。在泰山山麓的南緣,出現了一個大致呈東西走向的泰山弧形深斷裂,成為泰山發展變化的肇始。隨後又遭受多次強烈的混合岩化和花崗岩化作用,逐漸變成了今日在泰山上所看到的各種變質岩和混合岩。

峙立於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經過近二十億年的長期風化剝蝕,地勢漸趨平緩。到距今六億年前左右的早古生代,華北廣袤地區大幅度平穩下降,古泰山又沉淪於大海中。大約又經歷了一億多年,古老變質岩的剝蝕面上逐漸沉積起2000多米厚的沉積岩地層。早古生代末期,整個地區再次抬升為廣闊無限的陸地,古泰山隆起為一個低矮的荒丘。距今二三億年的晚古生代中晚期,華北地台重又下降,並發生了多次海侵,古泰山成了大海中的孤島。而後又繼續上升,進入大陸發展階段,地勢高差不大,基本上形成了丘陵地形。

距今約一億多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於太平洋板塊向亞歐大陸板塊擠壓和俯沖,泰山在燕山運動的影響下,地層發生了廣泛的褶皺和斷裂。在頻繁而激烈的地殼運動中,泰山山體沿著百餘公里(自今萊蕪至泰安市)的泰前大斷裂快速抬升。並在隆起的過程中遭受風化剝蝕。這時因斷塊發生了間歇性的升降差異,南部山區猛烈抬升,造成了南高北低的明顯掀斜斷塊山。最後在山體高處,原來覆蓋著的2000多米的沉積岩全部剝蝕掉,古老的泰山雜岩重見天日,開始形成了泰山的雛形。受變質影響的花崗岩,因抗蝕性強,就構成了峰巒高崖。

泰山在距今六七千萬年前的新生代初期,由於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影響,即沿泰前斷裂繼續大幅度的抬升,至距今約三千萬年前的新生代中期,今日泰山的輪廓才基本完成。所以,如今泰山主峰及其周圍的山巒,海拔多在千米以上,而且古老雜岩裸露。主峰南麓的泰安市海拔僅153米,自市區至泰山極頂僅9公里,其相對高差竟達1392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泰山谷幽壑深,壁立千仞。明太祖朱元璋御制《岱山高》中說:「岱山高兮,不知其幾千萬仞;根盤齊魯兮,不知其幾千百里;影照東海兮,巍然而柱天。」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