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邊界地理
『壹』 中國幾個地理分界線
1(1)黃土高原:長城以南-日月山以東-太行山以西-秦嶺以北
(2)內蒙古高原:東起大版興安嶺-西至馬鬃山權-南沿長城-北接蒙古
(3)雲貴高原:我國西南部,包括雲南省東部,貴州全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邊境
(4)青藏高原:向東是橫斷山脈-向南和向西是喜馬拉雅山脈-向北是昆侖山脈
2(1)200mm等降水量線: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2)400mm等降水量線:大興安嶺西坡-經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達喜馬拉雅山東部
(3)800mm等降水量線: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3(1)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昆侖山-祁連山-巴彥克拉山-橫斷山
(2)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貳』 中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有哪些
人口分布地地理界線
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沖縣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地勢階梯界線
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區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米倉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1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12)雲貴高原與東南丘陵界線:雪峰山
氣候界線
(1)l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
嶺一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5)濕潤區與乾旱區的分界線,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線。從大興安嶺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盤山-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連線。此分界線以東降水豐富,為濕潤區;此分界線以西,除天山、祁連山、阿爾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區都比較乾旱。
(6)季風氣候區與非季風氣候區的分界線:從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此分界線以東為季風區,在季風區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壓系統控制,盛行偏北風,氣候乾冷,夏季受低壓系統控制,盛行偏南風,氣候濕潤。此分界線以西為非季風區,氣候乾旱 。
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一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6)漢水與渭河的分水嶺:秦嶺
三大自然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青藏高寒區的北部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大體從昆侖山向東經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自然地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①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界線(華北暖溫帶濕潤地區與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秦嶺一淮河(1月0℃等溫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②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的活動積溫3200℃等值線。
③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7500℃等值線
(2)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的界線:賀蘭山一線,相當於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等等
『叄』 中國各個地理分界線有哪些
1.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限:大體以黑龍江省的黑河市和雲南省的騰沖市一線為界。 2.地勢階梯界限:第一、二階梯分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區 第二、三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型區界限: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地界線:昆侖山脈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4.400mm等降水量線: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脈東側 5.200mm等降水量線: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 6.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7.半濕潤區與半乾旱區界限:大興安嶺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盤山——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 8.長江、黃河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秦嶺 9.長江、珠江分水嶺:南嶺 10.瀾滄江、怒江分水嶺:怒山 11.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12.秦嶺——淮河一線的意義:1)一月份0攝氏度等溫線 2)河流有無結冰期界限 3)800mm等降水量線 4)濕潤、半濕潤地區分界線 5)小麥和水稻的分界線 6)亞熱帶季風區和溫帶季風區的界限 7)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限 8)南方、北方分界線
『肆』 中國地理的地理事物分界線
我國的地理位置很好
可以說是綜合了亞洲的地理氣候特點
東沿海氣候特點
東北亞溫帶
北草原
西北沙塵暴
南有熱帶
亞熱帶。
『伍』 中國地理分界線
我國地復理上幾條重要的分制界線
地勢第—級和第二級階梯分界線
昆侖山一祁連山一橫斷山一線
地勢第二級和第三級階梯分界線
大興安嶺一太行山—巫山一雪峰山一線
亞熱帶和暖溫帶分界線
大致秦嶺一淮河一線,(相當於一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
濕潤和半濕潤地區分界線
大致秦嶺—淮河一線(相當於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濕潤地區和乾旱地區分界線
大致從大興安嶺西坡一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一喜馬拉雅山東部一線(相當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分界線
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外流區域和內流區域分界線
北段大致沿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大致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東部地區南方和北方分界線
秦嶺——淮河—線
耕地以水田為主和旱地為主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
冬小麥和春小麥種植地區分界線
大致長城—線
『陸』 中國幾條重要地理界線 中國地理界線
我國地理上幾條重要的分界線
地勢第—級和第二級階梯分界線
昆侖山一專祁連山一橫斷山一線
地勢第二級和屬第三級階梯分界線
大興安嶺一太行山—巫山一雪峰山一線
亞熱帶和暖溫帶分界線
大致秦嶺一淮河一線,(相當於一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
濕潤和半濕潤地區分界線
大致秦嶺—淮河一線(相當於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濕潤地區和乾旱地區分界線
大致從大興安嶺西坡一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一喜馬拉雅山東部一線(相當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分界線
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外流區域和內流區域分界線
北段大致沿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大致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東部地區南方和北方分界線
秦嶺——淮河—線
耕地以水田為主和旱地為主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
冬小麥和春小麥種植地區分界線
大致長城—線
『柒』 中國常見的地理分界線
北方地區
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的地區,東臨渤海和黃海。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肅東南部,內蒙古、江蘇、安徽北部。面積約佔全國的20%,人口約佔全國的40%,其中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有居住在東北的滿族、朝鮮族等。
北方地區的降水量
我國北方地區比南方地區優越的自然條件有哪些
北方地區的典型植被類型
北方地區區域自然,人文特點
為什麼北方地區冬季早晨逆溫層消退初期可能出現嚴重污染
南方地區
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地區,西面為青藏高原,東與南面臨東海和南海,大陸海岸線長度約佔全國的2/3以上。本區的范圍包括長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區。面積約佔全國的25%,人口約佔全國的55%,漢族佔大多數。區內的少數民族有30多個,其人數5000多萬,主要分布在桂、雲、貴、川、湘、瓊等地,人數較多的為壯、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今年拉尼娜現象在我國南方地區形成的原因
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人文差異
我國的南方地區被稱為北回歸線上的什麼
南方地區為什麼被稱為「魚米之鄉」
中國南方地區的好處?
西北地區
①中國西北內陸的一個區域,是中國四大地理區域之一。地理上包括黃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內蒙古高原西部,柴達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廣大區域。通常簡稱「西北」。
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氣候、植被、地形方面的差異
西北地區中國之最
為什麼西北地區房子不留窗戶?
西北地區的具體地域劃分
為什麼西北地區不常見對流雨?
青藏地區
青藏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部,橫斷山脈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南,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西部甘肅西南部和新疆南部邊緣地區。面積約佔全國的25%,人口不足全國的1%。這里是中國藏族聚居的地區。西藏自治區同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相鄰。青藏高原海拔大多在四千米以上,是中國,也是世界面積最大地勢最高的高原,號稱「世界屋脊」。
『捌』 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
由東北至西南,從黑龍江黑河到雲南騰沖作一直線,就是我國的人口地回理分界線,由地理學答家胡煥庸於20世紀三十年代提出,故又稱胡煥庸線。以此線為界,東南半壁占國土面積的42.9%,人口佔94.4%,西北半壁佔57.1%,而人口僅佔5.6%。
黑河──騰沖線基本上和我國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兩邊地理、氣候迥異,所以它不僅是我國人口民族地理分界線,也是我國自然地理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