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① 廣東佛山有什麼特產
佛山特產豐富,代表性的如下:
佛山盲公餅
大良炒鮮奶是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大良街道的特產。大良炒鮮奶主要由鮮奶、雞蛋清和澱粉等精緻而成,口味獨特。色澤潔白、配料艷麗、悠悠奶香、食之嫩滑、味道鮮美、嶺南一絕。
大良炒鮮奶首創於順德縣大良鎮,故名。大良附近多土阜山丘,崗草茂盛,所養的本地水牛,產奶雖少,但質量高,水分少,油脂大,特別香濃,把它製成牛乳餅、雙皮奶等飲食品,向為食客推崇。尤其是大良炒鮮奶以其特有的風味而飲譽中外。
大良古稱鳳城,為魚米之鄉,人們在飲食上比較講究,尤其善於炒、蒸各類菜餚,故有「鳳城炒賣」之說。1932年上海新雅粵菜館開張伊始,便有「大良炒鮮奶」這個菜供應。當時是照搬廣東的作法,將蛋清、鮮奶、生粉調好後直接放入小油鍋中推炒而成,行話稱「硬炒」。但操作難度較大,稍過一火候便會炒焦,質老,且不能大批操作。
新雅名廚師殷九、殷光、單明道、姜介福等不斷摸索,突破傳統習慣,吸取「芙蓉雞片」的做法,改「硬炒」為「軟炒」,將調好的鮮雞蛋漿放入大的溫油鍋中,待其自然凝結再濾油炒成。這樣做成的鮮奶,色澤白凈,軟嫩如豆腐。於是,這種做法很快在上海流傳開來。此菜因其口味清淡,奶香濃郁,一直深受食客青睞。
大良」是個錦綉之鄉,那裡的乳牛品種特別好,所產的奶,水份少純度高營養豐富,並且也比一般產地的牛奶要濃稠一些,味道十分純正,入口香濃好喝。其產量雖不高,但質量相當好。「大良炒鮮奶」是一道火候菜,炒好後要不瀉不焦才行,顏色潔白,入口嫩滑,吃起來相當棒!
這道菜,也早已被列為廣東的一道名菜。「大良炒鮮奶」這道菜在製作時,裡面用鮮奶、蛋清、蝦仁、火腿、雞肝、蟹肉和炸欖仁等。由於我家裡沒有雞肝、蟹肉和欖仁,因此,暫且免了。今天用松子仁來代替欖仁,再加上蝦肉和金華火腿,味道也相當不錯。
② 廣東佛山的地圖
佛山市位於中國廣東省中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佛山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四季如春,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自古就是富饒的魚米之鄉。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貫穿全境,沖積出這片豐饒的大地。
佛山市現轄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高明區和三水區。全市總面積3848.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2.3萬人,其中戶籍人口361.1萬人。佛山是著名僑鄉,祖籍佛山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達148萬人,其中港澳同胞80多萬人。
佛山市位於亞太經濟發展活躍的東亞和東南亞的交匯處,與廣州地緣相連、歷史相承、文化同源,同處在中國最具經濟實力和發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經濟區中部,共同構建「廣佛經濟圈」。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使佛山能充分接受廣州的輻射和帶動,與廣州共享基礎設施、交通網路、金融資本、人才教育、科技信息和市場服務等資源,實現聯系緊密、產業聯動和功能互補,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城市化進程。佛山市中心區距廣州三大交通樞紐(廣州新白雲機場、廣州南沙港、廣州火車站)車程均在1小時之內。佛山毗鄰港澳,與香港、澳門分別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車程均在2小時左右,使佛山能夠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場優勢和國際性大都市的地位,推動佛山廣泛參與世界經濟,走向國際化。
[歷史與現代融合發展的文化名城]
佛山原名季華鄉,「肇跡於晉,得名於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據考證,佛山的人類歷史起源於現禪城區瀾石街道區域,距今約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而來在這里繁衍生息,以漁耕和制陶開創原始文明。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內塔坡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認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華鄉為「佛山」。
唐宋年間,佛山的手工業、商業和文化已十分繁榮。明清時,更是發展成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湖北的漢口鎮、江西的景德鎮、河南的朱仙鎮並稱全國「四大名鎮」,與北京、漢口、蘇州並稱天下「四大聚」,陶瓷、紡織、鑄造、醫葯四大行業鼎盛南國。清末,佛山得風氣之先,成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新式繅絲廠和第一家火柴廠,並建立了「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竹嘴廠」。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獨具魅力的嶺南傳統文化。佛山素有陶藝之鄉、粵劇之鄉、武術之鄉、廣紗中心、嶺南成葯之鄉、南方鑄造中心、民間藝術之鄉等美譽。
佛山是「南國陶都」,制陶藝術源遠流長,有700多年歷史,自古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南風古灶,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柴燒龍窯,薪火相傳至今400多年,被譽為「陶瓷活化石」。2005年,佛山榮獲「中國陶瓷名都」稱號。
佛山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源地。誕生了粵劇藝人的代稱——「紅船子弟」和粵劇最早的戲行組織——瓊花會館。民間自發組織的粵劇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長盛不衰。每年一度舉辦的瓊花粵劇藝術節,使佛山呈現「紅船泊晚沙,萬人看瓊花」的盛況。
佛山是「嶺南成葯之鄉」。古方正葯的歷史有400餘年,其產品種類齊全,大約分為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類,是工匠、居家、旅行必備的中成葯,涌現出了「黃祥華」如意油、「馮了性」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型大小名葯。
佛山的鑄造業始於2000多年前。宋代時佛山所鑄鼎、鍋、鍾、塔等聞名全國。到明代佛山的鑄造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水平,成為南中國冶煉中心。鴉片戰爭期間,佛山所鑄大炮為抗擊外來入侵發揮了重要作用。 佛山是聞名的武術之鄉,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明初,佛山武術已相當普及。清末民初,佛山武術流派紛呈,涌現出一批有國際影響的武術家和武術組織,並通過各種途徑走向世界,現在世界上廣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詠春拳等不少拳種和流派其跟都在佛山,著名武術大師黃飛鴻,武打明星李小龍等祖籍及師承亦在佛山。2004年,佛山被授予「武術之城」稱號。 佛山是「獅藝之鄉」,是南獅的發源地。龍獅起舞既是融武術,舞蹈,音樂等為一體的體育競技活動,更是佛山武術重要項目之一,每年的「獅王爭霸賽」吸引了國內外廣大武術愛好者參與。禪城區是「中國龍獅運動之鄉」,南海區西樵鎮是全國唯一「中國龍獅名鎮」。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間藝術的搖籃,孕育並保留了秋色、醒獅、舞龍、龍舟說唱、龍舟競渡等大量體現嶺南文化精髓的民間藝術及民俗事象;秋色、剪紙、木刻年畫、陶塑、灰塑、磚雕等手工傳統技藝精湛,獨樹一幟。現有獅舞、粵劇、龍舟說唱、佛山木版年畫、廣東剪紙、石灣陶塑技藝、獅子頭、香雲紗染整技藝、祖廟廟會、秋色、十番、龍獅、燈彩等13個項目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行通濟、無閉翳」,始於清初,盛於乾隆年間的正月十六「行通濟」這一傳統習俗完好地延續至今,並逐漸被賦予了現代的色彩,現日趨旺盛,每年都有數十萬群眾參加。 佛山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是珠三角「美食之鄉」。佛山是粵菜發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廣東,師出佛山」的美譽。一直以來,佛山以其民間食譜豐富、茶樓食肆林立、烹飪技藝精良而蜚聲海內外。2004年,順德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國廚師之鄉」。為弘揚佛山美食文化,每年「十一」期間舉辦的「佛山美食歡樂節」,已成為集美食、旅遊、文化藝術為一體的盛大旅遊節慶活動。
佛山自古人文薈萃,才俊輩出。唐宋以來廣東出過九個狀元,佛山占其五。明清時為「氣標兩廣的人文之邦」。近代以來,孕育了維新運動領袖康有為,政治活動家張蔭桓、戴鴻慈、譚平山、何香凝、羅登賢、鄧培,民族實業家陳啟沅、簡照南、簡玉階,科學家詹天佑、鄒伯奇,文學家吳趼人,粵劇名伶薛覺先、馬師曾,武術名家梁贊、黃飛鴻、李小龍,名醫李廣海,能工巧匠黃炳、陳渭岩、劉傳,第一位華人牧師梁發等傑出人物。
佛山市十分注重文化的傳承發展。近年來,在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同時,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推動廣播電視村村通,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含聯合圖書館)和「農家書屋」工程等公共文化藝術和文化產業,打造城市文化品牌。開展了「魅力佛山」系列文化活動。2007年成功承辦全國第14屆「群星獎」音樂,曲藝類復賽,祖廟全面修繕工程正式啟動。設立了「佛山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經濟實力雄厚的商業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佛山以先行一步、敢為人先的氣魄,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創新思路,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協調發展,城市綜合實力不斷提升。2003年以來,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8.7%,預計2007年全市生產總值3588.50億元,增長19.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產值60917元(摺合7956美元),增長18%。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7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佛山的城市綜合競爭力在全國(包括港澳台)各大中城市排名第9位。佛山還躋身《福布斯》中文版發布的「2007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十佳。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佛山就確立了加速發展民營經濟的方針,先後制定了一系列護持和促進民營企業做強做大的具體措施。全市民營企業經濟出現了快速發展,提升發展的喜人局面,成為推動佛山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2003年以來,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年均增長30%以上,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833.79元,增長34.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7.5%。
佛山是中國歷史上較早對外開放的商埠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成為中國較早的商品出口基地之一,產品遠銷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佛山通過創新招商引資機制,出台優惠政策,降低營商成本,吸引外來投資,招商引資成果顯著。2007年,全市實際外商直接投資15.73億美元,增長38.3%;進出口總值378.5億美元,增長22.2%,其中進出口261.9億美元,增長23.9%,引進投資超千萬美元項目87個,新增世界500強項目17個。引進了奇美薄膜液晶顯示器,英威達氨綸纖維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項目。目前已有美國杜邦、泰科、加拿大北電,德國西門子、博世、法國安萬特、道達爾,荷蘭殼牌,芬蘭斯道拉恩索,盧森堡阿塞洛,日本豐田、愛信精機、韓國三星、浦項,中國寶鋼等39家世界500強企業在佛山投資了77個項目,73家國內500強企業投資了107個項目。
近年來,佛山積極與廣州共同建設廣佛經濟圈。2007年以廣佛軌道交通建設為突破口,積極推廣與廣州在交通道路網,產業等方面合作。不斷加強與港澳台及全國其他地區的經貿合作。先後與吉林延邊,廣西賀州,寧夏吳忠,雲南紅河洲建立經貿合作關系。地方政府間和民間的對外友好交往活躍,先後與日本伊丹市,模里西斯路易港市,美國斯托克頓市,法國留尼汪省波賽雄市,澳大利亞湯斯維爾市結為友好城市。
[風光旖旎的嶺南水鄉] 佛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佛山祖廟、西樵山、南風古灶、清暉園、皂幕山、南國桃園、陳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評為「佛山新八景」。其中,佛山祖廟融古代陶瓷、木雕、鑄造、建築藝術於一體,被譽為「東方藝術之宮」;西樵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南粵名山數二樵」之美譽;順德清暉園與佛山樑園是清代廣東四大名園;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陳村花卉世界是中國南方最大的花卉生產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題公園;三水荷花世界是目前世界上規模大、品種資源豐富的荷花生態專類園。還有東華里、康有為故居、寶林寺、蘆苞祖廟、黃飛鴻紀念館、李小龍紀念館可讓遊客領略獨特的嶺南文化。目前,佛山以歷史文化、南國武術、商務會展、產業觀光、休閑度假、購物美食、美化家居等為主題的特色旅遊方興未艾。2007年,全市主要旅遊景區(點)共接待遊客2202萬人次,旅遊收入達159.78億元。
佛山河網密布,生態環境優美,是獨具特色的嶺南水鄉。今年來,佛山以「三年促變,綠地佛山」為目標,實施「青山,綠地,藍天,碧水」工程,對全市道路統一規劃,統一綠化標准,不斷加強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管理等工作,全面改善人居環境,把佛山建設為更加適合生活居住和創業發展的花園城市,為全市營造一個「藍天,碧水,綠地,靜居」的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生活環境。目前,全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環境空氣達到良好(API小於等於100)天數為351天。2007年,佛山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通過國家環保總局考核驗收。全市共創建國家衛生鎮18個,省衛生鎮3個,省級生態示範鎮44個,國家級生態村1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2個。
禪城區:位於市域中部,是佛山市人民政府駐地,全區面積154.02平方公里,人口59.7萬人,下轄一鎮(三街)。2007年全區生產總值683.84億元,增長19.2%。禪城區積極實施」優二進三「戰略,不斷推動城市經濟和精品經濟集聚發展,中心城區綜合競爭力得到提升,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禪城區是中國重要的陶瓷展銷、研發、物流信息中心和陶瓷藝術、陶瓷文化旅遊中心,擁有鷹牌、東鵬、新中源、新明珠、鑽石、金舵、上元等一批領先全國的大型陶瓷企業和著名陶瓷品牌,中國陶瓷城、華夏陶瓷博覽城集散能力居全國前列。2007年,啟動中國陶瓷產業總部基地建設,將促進陶瓷產業向品牌,研發,物流,會展和總部經濟等更高層次發展。機械、電子、塑料製品、針織、童裝、有色金屬等支柱產業穩步發展,總部經濟和創意產業發展迅速。
南海區:位於市域中部,全區面積1074.05平方公里,人口114.3萬人,下轄8個鎮(街)。2007年全區生產總值1216.97億元,增長20.8%。南海區在2005年全國百強縣(市、區)中位居第5位。南海區始終堅持」發展共贏「的理念,緊緊把握發展主題,大力發展產業,打造現代製造業基地,家用電器,有色金屬等傳統產業向高端發展,液晶電視,汽車配件,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加速集聚,金融服務,動漫網游,軟體服務等產業實現較大突破。南海區是國家信息化試點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技術應用和信息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南海軟體科技園是廣東省重點扶持的四大軟體園之一。主導產業為有色金屬加工、紡織服裝、裝飾板材、五金、製鞋製革、玩具等。民營經濟發展迅速,是全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順德區:位於市域南部,全區面積806.55平方公里,人口119.1萬人,下轄10個鎮(街)。2007年全區生產總值1279.25億元,增長18%。順德區在2005年全國百強縣(市、區)中位居第2位。順德區是全國重要的家用電器、塗料、傢具生產基地,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為依託,以家電電器、機械製造、信息電子電訊、建材傢具等輕工製造業為支柱的現代化工業體系,擁有一大批省級著名商標及名牌產品。順德區著力於打造總部經濟園區,白色家電之都,自主創新熱土,現代化物流基地和生態環保之城。目前已有碧桂園,美的,錫山傢具等多家知名企業在順德區設立總部。
高明區:位於市域西部,全區面積960平方公里,人口29.2萬人。現轄4個鎮(街)。2007年全區生產總值272.76億元,增長24.0%。高明區在2005年全國百強縣(市、區)中位居第36位。高明農業綜合開發程度較高,擁有一批知名農產品品牌,其中包括」合水粉葛「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工業以廣東溢達為龍頭,形成了以紡織、化工、塑料、建材、家用電器、金屬製品等為主的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高明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45.2%,佛山地區最高峰皂幕山就位於其境內,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形成了珠江三角洲不可多得的「山林水都」,獲廣東省首批」綠色名縣(區)「稱號。
三水區:位於市域北部,全區面積874.22平方公里,人口38.9萬人,下轄5鎮(街)1經濟區。2007年全區生產總值334.61億元,增長22.5%。三水區在2005年全國百強縣(市、區)中位居第21位。三水區積極實施」工業強區「發展戰略,致力做好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形成了以國際名牌飲料健力寶為代表的飲料、包裝、金屬製品、塑料製品、電子電器、化工等為骨乾的主導產業群,並被譽為」長壽之鄉「。近年來,三水區充分利用緊靠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的地緣優勢,大力發展空港經濟,取得了初步進展。
③ 佛山啊,大佬,佛山簡介啊
[地理位置優越城市]
佛山市位於中國廣東省中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佛山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四季如春,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自古就是富饒的魚米之鄉。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貫穿全境,沖積出這片豐饒的大地。
佛山市現轄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高明區和三水區。全市總面積3848.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2.3萬人,其中戶籍人口361.1萬人。佛山是著名僑鄉,祖籍佛山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達148萬人,其中港澳同胞80多萬人。
佛山市位於亞太經濟發展活躍的東亞和東南亞的交匯處,與廣州地緣相連、歷史相承、文化同源,同處在中國最具經濟實力和發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經濟區中部,共同構建「廣佛經濟圈」。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使佛山能充分接受廣州的輻射和帶動,與廣州共享基礎設施、交通網路、金融資本、人才教育、科技信息和市場服務等資源,實現聯系緊密、產業聯動和功能互補,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城市化進程。佛山市中心區距廣州三大交通樞紐(廣州新白雲機場、廣州南沙港、廣州火車站)車程均在1小時之內。佛山毗鄰港澳,與香港、澳門分別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車程均在2小時左右,使佛山能夠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場優勢和國際性大都市的地位,推動佛山廣泛參與世界經濟,走向國際化。
[歷史與現代融合發展的文化名城]
佛山原名季華鄉,「肇跡於晉,得名於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據考證,佛山的人類歷史起源於現禪城區瀾石街道區域,距今約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而來在這里繁衍生息,以漁耕和制陶開創原始文明。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內塔坡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認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華鄉為「佛山」。
唐宋年間,佛山的手工業、商業和文化已十分繁榮。明清時,更是發展成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湖北的漢口鎮、江西的景德鎮、河南的朱仙鎮並稱全國「四大名鎮」,與北京、漢口、蘇州並稱天下「四大聚」,陶瓷、紡織、鑄造、醫葯四大行業鼎盛南國。清末,佛山得風氣之先,成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新式繅絲廠和第一家火柴廠,並建立了「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竹嘴廠」。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獨具魅力的嶺南傳統文化。佛山素有陶藝之鄉、粵劇之鄉、武術之鄉、廣紗中心、嶺南成葯之鄉、南方鑄造中心、民間藝術之鄉等美譽。
佛山是「南國陶都」,制陶藝術源遠流長,有700多年歷史,自古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南風古灶,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柴燒龍窯,薪火相傳至今400多年,被譽為「陶瓷活化石」。2005年,佛山榮獲「中國陶瓷名都」稱號。
佛山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源地。誕生了粵劇藝人的代稱——「紅船子弟」和粵劇最早的戲行組織——瓊花會館。民間自發組織的粵劇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長盛不衰。每年一度舉辦的瓊花粵劇藝術節,使佛山呈現「紅船泊晚沙,萬人看瓊花」的盛況。
佛山是「嶺南成葯之鄉」。古方正葯的歷史有400餘年,其產品種類齊全,大約分為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類,是工匠、居家、旅行必備的中成葯,涌現出了「黃祥華」如意油、「馮了性」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型大小名葯。
佛山的鑄造業始於2000多年前。宋代時佛山所鑄鼎、鍋、鍾、塔等聞名全國。到明代佛山的鑄造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水平,成為南中國冶煉中心。鴉片戰爭期間,佛山所鑄大炮為抗擊外來入侵發揮了重要作用。 佛山是聞名的武術之鄉,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明初,佛山武術已相當普及。清末民初,佛山武術流派紛呈,涌現出一批有國際影響的武術家和武術組織,並通過各種途徑走向世界,現在世界上廣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詠春拳等不少拳種和流派其跟都在佛山,著名武術大師黃飛鴻,武打明星李小龍等祖籍及師承亦在佛山。2004年,佛山被授予「武術之城」稱號。 佛山是「獅藝之鄉」,是南獅的發源地。龍獅起舞既是融武術,舞蹈,音樂等為一體的體育競技活動,更是佛山武術重要項目之一,每年的「獅王爭霸賽」吸引了國內外廣大武術愛好者參與。禪城區是「中國龍獅運動之鄉」,南海區西樵鎮是全國唯一「中國龍獅名鎮」。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間藝術的搖籃,孕育並保留了秋色、醒獅、舞龍、龍舟說唱、龍舟競渡等大量體現嶺南文化精髓的民間藝術及民俗事象;秋色、剪紙、木刻年畫、陶塑、灰塑、磚雕等手工傳統技藝精湛,獨樹一幟。現有獅舞、粵劇、龍舟說唱、佛山木版年畫、廣東剪紙、石灣陶塑技藝、獅子頭、香雲紗染整技藝、祖廟廟會、秋色、十番、龍獅、燈彩等13個項目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行通濟、無閉翳」,始於清初,盛於乾隆年間的正月十六「行通濟」這一傳統習俗完好地延續至今,並逐漸被賦予了現代的色彩,現日趨旺盛,每年都有數十萬群眾參加。 佛山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是珠三角「美食之鄉」。佛山是粵菜發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廣東,師出佛山」的美譽。一直以來,佛山以其民間食譜豐富、茶樓食肆林立、烹飪技藝精良而蜚聲海內外。2004年,順德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國廚師之鄉」。為弘揚佛山美食文化,每年「十一」期間舉辦的「佛山美食歡樂節」,已成為集美食、旅遊、文化藝術為一體的盛大旅遊節慶活動。
佛山自古人文薈萃,才俊輩出。唐宋以來廣東出過九個狀元,佛山占其五。明清時為「氣標兩廣的人文之邦」。近代以來,孕育了維新運動領袖康有為,政治活動家張蔭桓、戴鴻慈、譚平山、何香凝、羅登賢、鄧培,民族實業家陳啟沅、簡照南、簡玉階,科學家詹天佑、鄒伯奇,文學家吳趼人,粵劇名伶薛覺先、馬師曾,武術名家梁贊、黃飛鴻、李小龍,名醫李廣海,能工巧匠黃炳、陳渭岩、劉傳,第一位華人牧師梁發等傑出人物。
佛山市十分注重文化的傳承發展。近年來,在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同時,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推動廣播電視村村通,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含聯合圖書館)和「農家書屋」工程等公共文化藝術和文化產業,打造城市文化品牌。開展了「魅力佛山」系列文化活動。2007年成功承辦全國第14屆「群星獎」音樂,曲藝類復賽,祖廟全面修繕工程正式啟動。設立了「佛山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經濟實力雄厚的商業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佛山以先行一步、敢為人先的氣魄,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創新思路,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協調發展,城市綜合實力不斷提升。2003年以來,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8.7%,預計2007年全市生產總值3588.50億元,增長19.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產值60917元(摺合7956美元),增長18%。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7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佛山的城市綜合競爭力在全國(包括港澳台)各大中城市排名第9位。佛山還躋身《福布斯》中文版發布的「2007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十佳。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佛山就確立了加速發展民營經濟的方針,先後制定了一系列護持和促進民營企業做強做大的具體措施。全市民營企業經濟出現了快速發展,提升發展的喜人局面,成為推動佛山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2003年以來,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年均增長30%以上,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833.79元,增長34.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7.5%。
佛山是中國歷史上較早對外開放的商埠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成為中國較早的商品出口基地之一,產品遠銷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佛山通過創新招商引資機制,出台優惠政策,降低營商成本,吸引外來投資,招商引資成果顯著。2007年,全市實際外商直接投資15.73億美元,增長38.3%;進出口總值378.5億美元,增長22.2%,其中進出口261.9億美元,增長23.9%,引進投資超千萬美元項目87個,新增世界500強項目17個。引進了奇美薄膜液晶顯示器,英威達氨綸纖維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項目。目前已有美國杜邦、泰科、加拿大北電,德國西門子、博世、法國安萬特、道達爾,荷蘭殼牌,芬蘭斯道拉恩索,盧森堡阿塞洛,日本豐田、愛信精機、韓國三星、浦項,中國寶鋼等39家世界500強企業在佛山投資了77個項目,73家國內500強企業投資了107個項目。
近年來,佛山積極與廣州共同建設廣佛經濟圈。2007年以廣佛軌道交通建設為突破口,積極推廣與廣州在交通道路網,產業等方面合作。不斷加強與港澳台及全國其他地區的經貿合作。先後與吉林延邊,廣西賀州,寧夏吳忠,雲南紅河洲建立經貿合作關系。地方政府間和民間的對外友好交往活躍,先後與日本伊丹市,模里西斯路易港市,美國斯托克頓市,法國留尼汪省波賽雄市,澳大利亞湯斯維爾市結為友好城市。
[風光旖旎的嶺南水鄉] 佛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佛山祖廟、西樵山、南風古灶、清暉園、皂幕山、南國桃園、陳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評為「佛山新八景」。其中,佛山祖廟融古代陶瓷、木雕、鑄造、建築藝術於一體,被譽為「東方藝術之宮」;西樵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南粵名山數二樵」之美譽;順德清暉園與佛山樑園是清代廣東四大名園;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陳村花卉世界是中國南方最大的花卉生產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題公園;三水荷花世界是目前世界上規模大、品種資源豐富的荷花生態專類園。還有東華里、康有為故居、寶林寺、蘆苞祖廟、黃飛鴻紀念館、李小龍紀念館可讓遊客領略獨特的嶺南文化。目前,佛山以歷史文化、南國武術、商務會展、產業觀光、休閑度假、購物美食、美化家居等為主題的特色旅遊方興未艾。2007年,全市主要旅遊景區(點)共接待遊客2202萬人次,旅遊收入達159.78億元。
佛山河網密布,生態環境優美,是獨具特色的嶺南水鄉。今年來,佛山以「三年促變,綠地佛山」為目標,實施「青山,綠地,藍天,碧水」工程,對全市道路統一規劃,統一綠化標准,不斷加強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管理等工作,全面改善人居環境,把佛山建設為更加適合生活居住和創業發展的花園城市,為全市營造一個「藍天,碧水,綠地,靜居」的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生活環境。目前,全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環境空氣達到良好(API小於等於100)天數為351天。2007年,佛山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通過國家環保總局考核驗收。全市共創建國家衛生鎮18個,省衛生鎮3個,省級生態示範鎮44個,國家級生態村1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2個。
禪城區:位於市域中部,是佛山市人民政府駐地,全區面積154.02平方公里,人口59.7萬人,下轄一鎮(三街)。2007年全區生產總值683.84億元,增長19.2%。禪城區積極實施」優二進三「戰略,不斷推動城市經濟和精品經濟集聚發展,中心城區綜合競爭力得到提升,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禪城區是中國重要的陶瓷展銷、研發、物流信息中心和陶瓷藝術、陶瓷文化旅遊中心,擁有鷹牌、東鵬、新中源、新明珠、鑽石、金舵、上元等一批領先全國的大型陶瓷企業和著名陶瓷品牌,中國陶瓷城、華夏陶瓷博覽城集散能力居全國前列。2007年,啟動中國陶瓷產業總部基地建設,將促進陶瓷產業向品牌,研發,物流,會展和總部經濟等更高層次發展。機械、電子、塑料製品、針織、童裝、有色金屬等支柱產業穩步發展,總部經濟和創意產業發展迅速。
南海區:位於市域中部,全區面積1074.05平方公里,人口114.3萬人,下轄8個鎮(街)。2007年全區生產總值1216.97億元,增長20.8%。南海區在2005年全國百強縣(市、區)中位居第5位。南海區始終堅持」發展共贏「的理念,緊緊把握發展主題,大力發展產業,打造現代製造業基地,家用電器,有色金屬等傳統產業向高端發展,液晶電視,汽車配件,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加速集聚,金融服務,動漫網游,軟體服務等產業實現較大突破。南海區是國家信息化試點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技術應用和信息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南海軟體科技園是廣東省重點扶持的四大軟體園之一。主導產業為有色金屬加工、紡織服裝、裝飾板材、五金、製鞋製革、玩具等。民營經濟發展迅速,是全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順德區:位於市域南部,全區面積806.55平方公里,人口119.1萬人,下轄10個鎮(街)。2007年全區生產總值1279.25億元,增長18%。順德區在2005年全國百強縣(市、區)中位居第2位。順德區是全國重要的家用電器、塗料、傢具生產基地,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為依託,以家電電器、機械製造、信息電子電訊、建材傢具等輕工製造業為支柱的現代化工業體系,擁有一大批省級著名商標及名牌產品。順德區著力於打造總部經濟園區,白色家電之都,自主創新熱土,現代化物流基地和生態環保之城。目前已有碧桂園,美的,錫山傢具等多家知名企業在順德區設立總部。
高明區:位於市域西部,全區面積960平方公里,人口29.2萬人。現轄4個鎮(街)。2007年全區生產總值272.76億元,增長24.0%。高明區在2005年全國百強縣(市、區)中位居第36位。高明農業綜合開發程度較高,擁有一批知名農產品品牌,其中包括」合水粉葛「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工業以廣東溢達為龍頭,形成了以紡織、化工、塑料、建材、家用電器、金屬製品等為主的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高明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45.2%,佛山地區最高峰皂幕山就位於其境內,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形成了珠江三角洲不可多得的「山林水都」,獲廣東省首批」綠色名縣(區)「稱號。
三水區:位於市域北部,全區面積874.22平方公里,人口38.9萬人,下轄5鎮(街)1經濟區。2007年全區生產總值334.61億元,增長22.5%。三水區在2005年全國百強縣(市、區)中位居第21位。三水區積極實施」工業強區「發展戰略,致力做好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形成了以國際名牌飲料健力寶為代表的飲料、包裝、金屬製品、塑料製品、電子電器、化工等為骨乾的主導產業群,並被譽為」長壽之鄉「。近年來,三水區充分利用緊靠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的地緣優勢,大力發展空港經濟,取得了初步進展。
④ 中國🈶️多少個地理標志產品
華北地區
北京市:北寨紅杏 ,平谷大桃,燕山板栗,大興西瓜,房山磨盤柿,昌平蘋果,門頭溝京白梨,昌平草莓,延慶國光蘋果
天津市:茶淀玫瑰香葡萄,盤山磨盤柿,小站稻,獨流老醋,七裏海河蟹
河北省:深州蜜桃,京東板栗,順平桃,唐縣大棗,宣化牛奶葡萄,魏縣鴨梨,容城綠蘆筍,黃驊冬棗,昌黎葡萄酒,沙城葡萄酒,滄州金絲小棗,盧龍粉絲,泊頭鴨梨,蠡縣麻山葯,涉縣核桃,贊皇大棗,京東板栗,涉縣花椒,山莊老酒,板城燒鍋酒,武安小米,大名小磨香油
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肥牛,蘇尼特羊肉、巴林石,呼倫貝爾西旗羊肉,阿魯科爾沁牛肉、阿魯科爾沁羊肉 鄂爾多斯細毛羊 烏拉特羊肉 烏珠穆沁羊肉
山西省:太谷壺瓶棗,祁縣酥梨,永濟蘆筍,沁州黃小米,平遙牛肉,山西老陳醋,陽城蠶繭,廣靈小米,左權綿核桃,左雲苦蕎,汾州核桃,36.5°黑泥化妝品,臨猗蘋果、襄垣手工掛面、長子大青椒、太谷餅
東北地區
遼寧省:盤錦河蟹,桓仁蛤蟆油,桓仁山參,傅家花生,撫順哈什螞花、牛蘋果,清原馬鹿茸,黑山花生,盤錦大米,錦州道光柑,鞍山南果梨,大連鮑魚,大連海參,岫岩玉,丹東板栗,桓仁冰酒,桓仁大米,桓仁大榛子,東港大米,東港草莓 [4] ,桓仁紅松籽,桓仁蛤蟆油,桓仁山核桃油,高橋陳醋,梁山(小梁山)西瓜,盤錦河豚,盤錦泥鰍,盤錦鹼地柿子
吉林省:萬昌大米、西江大米(西江貢米)、延邊黃牛肉、吉林長白山中國林蛙油、白城綠豆、白城油葵、大川平貝母、吉林長白山天然礦泉水、吉林梅花鹿、姜家店大米、集安板栗、延邊蘋果梨、吉林長白山人參、露水河紅松籽仁、通化山葡萄、扶餘四粒紅、延邊大米、梅河大米、白城燕麥、長白山紅景、敦化小粒黃豆
黑龍江省:五營木都柿,珍寶島大米,饒河東北黑蜂,鐵力平貝母,鐵力北五味,鐵力中國林蛙油,撫遠「黑龍江大馬哈魚」魚子,撫遠「黑龍江鱘鰉魚」魚子,寶清紅小豆,五常大米,孫吳大果沙棘,響水大米,寶清大白板,梅里斯洋蔥,撓力河毛蔥,板子房西瓜,北大倉酒,玉泉酒,建三江大米,五大連池鯉魚,五大連池草魚,五大連池鰱魚,五大連池鯽魚,克東天然蘇打水
華中地區
河南省:信陽毛尖、新鄭大棗、息半夏、息縣香稻丸、信陽紅、盧氏雞、張弓酒、商城黑豬 、河陰石榴、正陽花生、西峽獼猴桃、西峽香菇、濟源冬凌草、大別山銀杏及製品、淮陽黃花菜、仰韶酒、洛陽牡丹、道口燒雞、西峽山茱萸、鈞瓷、懷山葯、平輿白芝麻、方城丹參、南召辛夷、十三香調味品、棠溪寶劍,駐馬店小磨香油、原陽大米、淮南豬、汝瓷、靈寶大棗、靈寶蘋果、偃師銀條、確山板栗、盧氏黑木耳、盧氏連翹、寧陵金頂謝花酥梨、嵩縣柴胡、唐半夏、唐梔子、中牟大白蒜、禹白附、禹白芷、固始雞、固始雲霧、禹南星、寧陵白蠟桿、泌陽花菇、內黃大棗、桐柏玉葉、許昌腐竹、鄭州黃河鯉魚、潢川甲魚、杞縣大蒜、桐河桐蛋、密二花
湖北省:鍾祥大米、來鳳金絲桐油、咸豐白術、板橋黨參、來鳳漆筷、景陽雞、九資河茯苓、襄陽大頭菜、利川山葯、漲渡湖黃顙魚、窯灣蜜桔、程河柳編、巴東獨活、襄麥冬、京山橋米、京山烏龜、來鳳鳳頭姜、羅田甜柿、丹江口翹嘴、洪山菜薹、利川蒓菜、利川黃連、恩施玉露、蔡甸蓮藕、鄖陽烏雞、龍峰茶、鄧村綠茶、宜城板鴨、羅田板栗、房縣黑木耳、竹山綠松石、鄖陽木瓜、丹江口翹嘴鮊,武當蜜橘,麻城福菊、雲夢魚面、荊州魚糕、荊州大白刁、羅田金銀花、黃陂荊蜜、蘄春艾草、百里洲砂梨、三湖黃桃
湖南省:攸縣香乾、炎陵黃桃、醴陵瓷器、黔陽冰糖橙、武岡鹵銅鵝、武岡鹵豆腐、臨武鴨、永豐辣醬、永興冰糖橙、湘西獼猴桃、古丈毛尖、隆回龍牙百合、隆回金銀花、瀏陽花炮、邵東玉竹、湘綉、邵東黃花菜、湘陰藠頭、桃源野茶王、烏牛早茶、雪峰蜜桔、松花石、松花硯、倉橋水晶梨、漢壽甲魚、澧縣葡萄、安化黑茶、桂東玲瓏茶、耒陽紅薯粉皮 、城步青錢柳茶、新晃黃牛肉、綏寧絞股藍、鼎城茶油、常德醬板鴨、常德香米、城頭山大米、桃源黑豬、桃源雞、津市藠果、石門柑橘、石門銀峰。
華東地區
上海市:崇明老白酒、崇明老毛蟹、南匯水蜜桃
江蘇省:射陽大米、高郵鴨、高郵咸鴨蛋、界首茶干、高郵湖大閘蟹、鎮江香醋,東海水晶,鴿島、竹島、羊山島、開山島、秦山島、車牛山島、達山島、平島醋,固城湖螃蟹,洞庭(山)碧螺春茶,寶應荷藕,廣洋湖青蝦,泰興白果,揚州漆器,陽澄湖大閘蟹,雨花茶雲錦,南通長江河豚(養殖),呂四海蜇,盱眙龍蝦,河橫大米,興化香蔥,東台發綉,邳州銀杏[8] ,陽羨雪芽茶,濱海白首烏、海安桑蠶繭
浙江省:新昌花生、開化杜仲茶,王店三園雞,溫鬱金,姚庄蘑菇,建德苞茶,松陽茶,天目山鐵皮石斛,龍井茶、杭白菊,慶元香菇,金華火腿,龍泉青瓷,常山胡柚,新昌花生(小京生),安吉白茶,塘棲枇杷,餘姚楊梅,黃岩蜜桔,蕭山蘿卜干,天台烏葯,海鹽大頭菜,德清早園筍,嚴東關五加皮酒,龍游發糕,仙居雞,常山山茶油,遂昌竹炭,甌柑三門青蟹,寧波金柑,紹興酒,慈溪楊梅,鳳橋水蜜桃
安徽省:渦陽苔干,渦陽大豆 [10] ,霍山黃芽,霍山石斛,迎駕貢酒,靈璧石,懷遠石榴,懷遠白蓮坡貢米,沱湖螃蟹,銅陵白姜,銅陵牡丹(鳳丹),霍山靈芝,松蘿茶,黃岡柳編,霍邱柳編,長豐草莓,八公山豆腐,六安瓜片、宣紙、滁菊、口子酒,黃山毛峰茶,碭山酥梨,高爐家酒,明綠御酒,古井貢酒,太平猴魁茶,漫水河百合,臨水酒,岳西茭白,石台富硒茶,黃陂湖大閘蟹,岳西翠蘭,萬安羅盤,五城米酒,五城茶干,三河米酒,李興桔梗,祁門紅茶,段園葡萄,太平猴魁,金種子酒,和縣黃金瓜,桐城水芹,桐城小花,安慶胡玉美蠶豆辣醬,南陵大米,小窖宣酒,女山湖大閘蟹,石臼湖螃蟹,舒城小蘭花,安茶,黃山貢菊(徽州貢菊) ,符離集燒雞,明光綠豆,皖南土雞,皖西鵝,肥西老母雞,天長龍崗芡實,繁昌長棗,和縣辣椒,金寨板栗,無為板鴨,池河梅白魚,金寨黑毛豬,銅陵鳳丹皮,寧國山核桃,寧國牡丹,太和香椿,東至雲尖,東至麥魚,潘集酥瓜,寧國山核桃,金寨山羊,巢湖麻鴨,金寨山核桃,金寨山茶油,樅陽煤鴨,金寨茯苓,金寨西洋參,金寨天麻,金寨高山米,金寨土雞,亳州白芍,霍山百合,塔山石榴(淮北市烈山區)。
福建省:柘榮太子參,尤溪金柑,永安萵苣天,天寶香蕉,南日鮑,龍岩咸酥花,浦城薏米,平潭水仙花,德化黑雞,清流豆腐皮,河龍貢米,雲霄枇杷,永泰李干,連城紅心地瓜干,明溪肉脯干、閩筍干,永春佛手茶、大紅袍茶、白毫銀針,壽寧高山茶,古田銀耳,建甌錐栗,永春蘆柑,政和白茶,柘榮太子,安溪鐵觀音,坦洋工夫永春、佛手,德化白瓷、永春篾,香東山鮑魚,長汀河田雞,武夷岩茶,建寧建蓮,清流溪魚,浦城丹桂,莆田桂圓,莆田枇杷,武平金線蓮,大田肉兔,長泰吳田地瓜。
江西省: [11] 奉新獼猴桃,宜春薴麻,豐城富硒大米 [12] ,橫峰葛,大余金邊瑞香,余江夏天無尋烏蜜桔,三湖紅桔,廣豐白耳黃雞,廣昌通心白蓮,泰和烏雞,萬年貢米,金溪黃梔子,崇仁麻雞,興國灰鵝,軍山湖大閘蟹,高安腐竹,浮瑤仙芝,南康甜柚,瑞昌山葯,彭澤鯽,南城淮山,婺源綠茶,南安板鴨,遂川金桔,峽江傳統米粉,安福火腿,宜春茶油,奉新大米、四特酒,萬載百合生米藠頭,南豐蜜桔、狗牯腦茶,贛南臍橙,泰和烏雞,景德鎮瓷器,廬山雲霧茶,弋陽年糕,商州枳殼、三瑚紅桔,天桂梨,共青板鴨及副產品夏布萱麻,東鄉瘦肉豬,臨川貢酒,婺源荷包紅鯉魚、白玉豆系列蔬菜,余干辣椒,梅嶺毛尖,五豐系列米粉,三江口蘿卜,廣豐馬家柚
山東省:青島靈山島海參,蒙陰蜜桃,周村燒餅,景芝神釀酒,平邑金銀花,日照綠茶,蒼山大蒜,馬家溝芹菜,煙台大櫻桃,棲霞蘋果,泰山赤鱗魚,大澤山葡萄,無棣貝瓷,煙台鮑魚,沾化冬棗,煙台蘋果,煙台葡萄酒,龍口粉絲,平陰玫瑰,樂陵金絲小棗、丁馬甲魚,安丘大姜,濰縣蘿卜,嶗山綠茶,昌邑絲綢,青州蜜桃,威海海帶,海洋白瓜,金鄉大蒜,成武大蒜,沂源蘋果,麻灣西瓜,魚台大米,魚台小龍蝦,魚台甲魚,後霍家村草莓
華南地區,
廣東省:羅浮山百草油,東陂臘味,合水粉葛、端硯,鬱南無核沙糖桔,羅定肉桂, [13] 羅定皺紗魚腐, [14] 羅定稻米,[15] 泗綸蒸籠, [16] 新興香荔,清新冰糖桔,西牛麻竹筍,徐聞山羊,龍門年桔,水東芥菜,清遠烏鬃鵝,星子紅蔥,惠來荔枝,西牛麻竹葉,連南瑤山茶,連州溪黃草,普寧青梅,河源米粉,廉江紅橙,馬壩油粘米,增城絲苗米,程村蠔春,砂仁流沙南珠,陸河青梅,埔田竹筍,普寧蕉柑,覃斗芒果,愚公樓菠蘿,英德紅茶,化橘紅黃圃臘味,梅州金柚,新會陳皮,新會柑,南山荔枝,湛江劍麻纖維,徐聞良姜,南雄板鴨,白蕉海鱸,增城遲菜心,派潭涼粉草,火山粉葛,連平鷹嘴蜜桃, 清化粉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羅漢果,桂林馬蹄,桂林腐乳,桂林米粉,桂林辣椒醬,靈川狗肉,興安白果,全州禾花魚,全州湘山酒,紹水蘑菇,恭城月柿,臨桂五通甘蔗,平樂茨菇 ,平樂石崖茶灌陽紅棗大新苦丁茶,梧州龜苓膏,梧州臘腸,欽州坭興陶,靈山荔枝,靈山涼粉,靈山香雞,融水糯米柚,桂林三花酒,容縣沙田柚,合浦南珠,巴馬香豬,荔浦芋,凌雲白毫茶,永福羅漢果,忻城金銀花,玉林香蒜,天等指天椒,融安金桔,陽朔金桔,陽朔九龍藤蜂蜜 [17] 橫縣茉莉花,橫縣大頭菜,南山白毛茶 [8] 博白空心菜,平南石硤龍眼,雅長鐵皮石斛,凌雲白毫茶,田東香芒,富川臍橙,武鳴沃柑,靖西大香糯 [18] ,靖西大果山楂 [19]
海南省:興隆咖啡,瓊中綠橙,白沙綠茶,和樂蟹 ,三亞芒果
西南地區
重慶市:涪陵榨菜,合川桃片,酉陽青蒿,江津花椒,南川方竹筍,金佛山方竹筍奉節臍橙,城口老臘肉
四川省:鄰水臍橙,南江山核桃,簡陽羊肉湯,會理石榴,涪城麥冬,洪雅雅連,鹽邊油底肉,國勝茶青,川七佛貢茶,旺蒼杜仲,彭州大蒜,資中冬尖,新店七星椒,雙流枇杷,南溪豆腐乾,瀘州酒,江油附子,都江堰獼猴,中江丹參,雁江蜜柑,蒙山茶,水井坊酒,古藺肝蘇,安岳檸檬,蒼溪紅心獼猴桃,蒼溪雪梨,龍泉驛水蜜桃,通江銀耳,南江金銀花,長赤翡翠米,漢源花椒,劍南春酒,郫縣豆瓣,青川黑木耳,雙流冬草莓,達縣薴麻,溫江大蒜,儀隴大山香,川芎,金陽白魔芋,金陽青花椒,朝天核桃,崇州鬱金,峨眉山茶 [20] ,新津黃辣丁,小金松茸,廣安蜜梨,紫雲獼猴桃
貴州省:赤水金釵、石斛,赤水烏骨雞,興義餌塊粑,德江天麻,開陽富硒米,遵義朝天椒,余慶小葉苦大方天麻,茅台酒,仁懷醬香酒,梵凈山,翠峰茶,余慶苦丁茶,沙子空心李,六枝特區「郎岱醬」,赫章核桃 [21] ,三穗鴨,麻江藍莓,錦屏茶油
雲南省:紅河燈盞花,程海螺旋藻,洱源梅子,普洱茶,宣威火腿,文山三七,昭通天麻,保山小粒咖啡,石屏楊梅西疇陽荷深溝雞 [22]
西藏自治區:西藏那曲冬蟲夏草,西藏藏葯
西北地區
陝西省:洛川蘋果,延安蘋果,延川紅棗,藍田玉,西鳳酒,紫陽富硒茶,商南茶,紫陽天然藍黑板石,紫陽藍黑板石,臨潼火晶柿,略陽烏雞,漢中仙毫,西鄉牛肉乾,鎮巴臘肉,子洲黃芪,富平柿餅,府谷海紅果,甘泉豆腐乾,子長粉條,黃龍核桃,黃龍中蜂蜂蜜,延安酸棗,韓城大紅袍,太白酒,鳳縣大紅袍,平利絞股藍,商洛丹參,周至獼猴桃,定邊馬鈴薯 [8] [23] ,橫山羊肉,戶縣葡萄
甘肅省:酒泉夜光杯,慶陽蘋果,文縣紋黨,臨澤小棗,秦安蜜桃,秦安蘋果,兩當狼牙蜜,西和半夏,苦水玫瑰,蘭州百合,禮縣大黃,臨洮大麗花,武都橄欖油,平涼金果龍神茶,慶陽黃花菜,靜寧蘋果,環縣蕎麥 [5] ,定西馬鈴薯,民勤蜜瓜,民勤甘草,民勤羊肉,靖遠枸杞,永昌啤酒大麥。
青海省:藏毯互助青稞酒
寧夏回族自治區:香山壓砂西瓜,靈武長棗,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寧夏枸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英吉沙色買提杏干,莎車巴旦姆木壘鷹嘴豆,阿克蘇紅棗,阿克蘇核桃哈密大棗,吐魯番葡萄,伽師瓜,庫爾勒香梨,哈密瓜,阿瓦提慕薩萊思 [24]
⑤ 佛山 過期外國雜志 哪有賣啊 類似國家地理雜志之類的。。
書店應該就有,如果找不到的話,建議去學校附近看看,尤其是一些外語類的高等院校
⑥ 有人可以提供佛山詳細的地區知識給我嗎市,區,縣,鎮,鄉。越詳細越好~!
建議到佛山圖書館去查一下當地的資料就可以了,比較全,網上沒有全的資料.
⑦ 佛山有哪些名優農業產品
佛山是傳統的「魚米之鄉」,有「三水黑皮冬瓜」、「高明合水粉葛」、「大頂苦瓜」名優農業產品等。
大頂苦瓜:
大頂苦瓜是大瀝譚邊特有的苦瓜品種,大頂苦瓜之所以美名遠揚自有它過人之處,味甘植株攀緣生長,分枝力強,葉掌狀5~7深裂。
單性花,雌雄同株,主蔓第8~14葉節著生第一雌花,此後每隔3~6葉節著生一雌花。瓜短圓錐形,長約20厘米,肩寬11厘米左右;外皮青綠色,具不規則的瘤狀突起,瘤粒較粗;肉厚1.3厘米左右,較少苦味,品質優良。單瓜重250~600克。耐熱、耐肥,適應性強,但不耐澇;春、夏、秋三季均可種植。畝產1000~1500公斤,一般以春季栽培產量最高。
大頂苦瓜有清暑清熱,明目解毒,隱血糖的作用,還有一定的抗病毒能力和防癌的功效,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食材。
正宗的大頂苦瓜瓢少肉厚、頂大身短,形如雷公鑿,似加大版的青椒。外觀青綠,口感爽脆,口味甘涼。其糖分和維生素D比一般苦瓜要高10%,回甘後勁和下火功效,可謂十分強大。
⑧ 廣東佛山簡介
佛山簡介: [地理位置優越城市]
佛山市位於中國廣東省中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佛山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四季如春,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自古就是富饒的魚米之鄉。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貫穿全境,沖積出這片豐饒的大地。
佛山市現轄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高明區和三水區。全市總面積3848.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2.3萬人,其中戶籍人口361.1萬人。佛山是著名僑鄉,祖籍佛山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達148萬人,其中港澳同胞80多萬人。
佛山市位於亞太經濟發展活躍的東亞和東南亞的交匯處,與廣州地緣相連、歷史相承、文化同源,同處在中國最具經濟實力和發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經濟區中部,共同構建「廣佛經濟圈」。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使佛山能充分接受廣州的輻射和帶動,與廣州共享基礎設施、交通網路、金融資本、人才教育、科技信息和市場服務等資源,實現聯系緊密、產業聯動和功能互補,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城市化進程。佛山市中心區距廣州三大交通樞紐(廣州新白雲機場、廣州南沙港、廣州火車站)車程均在1小時之內。佛山毗鄰港澳,與香港、澳門分別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車程均在2小時左右,使佛山能夠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場優勢和國際性大都市的地位,推動佛山廣泛參與世界經濟,走向國際化。
[歷史與現代融合發展的文化名城]
佛山原名季華鄉,「肇跡於晉,得名於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據考證,佛山的人類歷史起源於現禪城區瀾石街道區域,距今約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而來在這里繁衍生息,以漁耕和制陶開創原始文明。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內塔坡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認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華鄉為「佛山」。
唐宋年間,佛山的手工業、商業和文化已十分繁榮。明清時,更是發展成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湖北的漢口鎮、江西的景德鎮、河南的朱仙鎮並稱全國「四大名鎮」,與北京、漢口、蘇州並稱天下「四大聚」,陶瓷、紡織、鑄造、醫葯四大行業鼎盛南國。清末,佛山得風氣之先,成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新式繅絲廠和第一家火柴廠,並建立了「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竹嘴廠」。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獨具魅力的嶺南傳統文化。佛山素有陶藝之鄉、粵劇之鄉、武術之鄉、廣紗中心、嶺南成葯之鄉、南方鑄造中心、民間藝術之鄉等美譽。
佛山是「南國陶都」,制陶藝術源遠流長,有700多年歷史,自古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南風古灶,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柴燒龍窯,薪火相傳至今400多年,被譽為「陶瓷活化石」。2005年,佛山榮獲「中國陶瓷名都」稱號。
佛山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源地。誕生了粵劇藝人的代稱——「紅船子弟」和粵劇最早的戲行組織——瓊花會館。民間自發組織的粵劇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長盛不衰。每年一度舉辦的瓊花粵劇藝術節,使佛山呈現「紅船泊晚沙,萬人看瓊花」的盛況。
佛山是「嶺南成葯之鄉」。古方正葯的歷史有400餘年,其產品種類齊全,大約分為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類,是工匠、居家、旅行必備的中成葯,涌現出了「黃祥華」如意油、「馮了性」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型大小名葯。
佛山的鑄造業始於2000多年前。宋代時佛山所鑄鼎、鍋、鍾、塔等聞名全國。到明代佛山的鑄造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水平,成為南中國冶煉中心。鴉片戰爭期間,佛山所鑄大炮為抗擊外來入侵發揮了重要作用。 佛山是聞名的武術之鄉,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明初,佛山武術已相當普及。清末民初,佛山武術流派紛呈,涌現出一批有國際影響的武術家和武術組織,並通過各種途徑走向世界,現在世界上廣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詠春拳等不少拳種和流派其跟都在佛山,著名武術大師黃飛鴻,武打明星李小龍等祖籍及師承亦在佛山。2004年,佛山被授予「武術之城」稱號。 佛山是「獅藝之鄉」,是南獅的發源地。龍獅起舞既是融武術,舞蹈,音樂等為一體的體育競技活動,更是佛山武術重要項目之一,每年的「獅王爭霸賽」吸引了國內外廣大武術愛好者參與。禪城區是「中國龍獅運動之鄉」,南海區西樵鎮是全國唯一「中國龍獅名鎮」。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間藝術的搖籃,孕育並保留了秋色、醒獅、舞龍、龍舟說唱、龍舟競渡等大量體現嶺南文化精髓的民間藝術及民俗事象;秋色、剪紙、木刻年畫、陶塑、灰塑、磚雕等手工傳統技藝精湛,獨樹一幟。現有獅舞、粵劇、龍舟說唱、佛山木版年畫、廣東剪紙、石灣陶塑技藝、獅子頭、香雲紗染整技藝、祖廟廟會、秋色、十番、龍獅、燈彩等13個項目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行通濟、無閉翳」,始於清初,盛於乾隆年間的正月十六「行通濟」這一傳統習俗完好地延續至今,並逐漸被賦予了現代的色彩,現日趨旺盛,每年都有數十萬群眾參加。 佛山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是珠三角「美食之鄉」。佛山是粵菜發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廣東,師出佛山」的美譽。一直以來,佛山以其民間食譜豐富、茶樓食肆林立、烹飪技藝精良而蜚聲海內外。2004年,順德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國廚師之鄉」。為弘揚佛山美食文化,每年「十一」期間舉辦的「佛山美食歡樂節」,已成為集美食、旅遊、文化藝術為一體的盛大旅遊節慶活動。
佛山自古人文薈萃,才俊輩出。唐宋以來廣東出過九個狀元,佛山占其五。明清時為「氣標兩廣的人文之邦」。近代以來,孕育了維新運動領袖康有為,政治活動家張蔭桓、戴鴻慈、譚平山、何香凝、羅登賢、鄧培,民族實業家陳啟沅、簡照南、簡玉階,科學家詹天佑、鄒伯奇,文學家吳趼人,粵劇名伶薛覺先、馬師曾,武術名家梁贊、黃飛鴻、李小龍,名醫李廣海,能工巧匠黃炳、陳渭岩、劉傳,第一位華人牧師梁發等傑出人物。
佛山市十分注重文化的傳承發展。近年來,在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同時,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推動廣播電視村村通,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含聯合圖書館)和「農家書屋」工程等公共文化藝術和文化產業,打造城市文化品牌。開展了「魅力佛山」系列文化活動。2007年成功承辦全國第14屆「群星獎」音樂,曲藝類復賽,祖廟全面修繕工程正式啟動。設立了「佛山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經濟實力雄厚的商業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佛山以先行一步、敢為人先的氣魄,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創新思路,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協調發展,城市綜合實力不斷提升。2003年以來,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8.7%,預計2007年全市生產總值3588.50億元,增長19.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產值60917元(摺合7956美元),增長18%。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7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佛山的城市綜合競爭力在全國(包括港澳台)各大中城市排名第9位。佛山還躋身《福布斯》中文版發布的「2007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十佳。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佛山就確立了加速發展民營經濟的方針,先後制定了一系列護持和促進民營企業做強做大的具體措施。全市民營企業經濟出現了快速發展,提升發展的喜人局面,成為推動佛山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2003年以來,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年均增長30%以上,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833.79元,增長34.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7.5%。
佛山是中國歷史上較早對外開放的商埠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成為中國較早的商品出口基地之一,產品遠銷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佛山通過創新招商引資機制,出台優惠政策,降低營商成本,吸引外來投資,招商引資成果顯著。2007年,全市實際外商直接投資15.73億美元,增長38.3%;進出口總值378.5億美元,增長22.2%,其中進出口261.9億美元,增長23.9%,引進投資超千萬美元項目87個,新增世界500強項目17個。引進了奇美薄膜液晶顯示器,英威達氨綸纖維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項目。目前已有美國杜邦、泰科、加拿大北電,德國西門子、博世、法國安萬特、道達爾,荷蘭殼牌,芬蘭斯道拉恩索,盧森堡阿塞洛,日本豐田、愛信精機、韓國三星、浦項,中國寶鋼等39家世界500強企業在佛山投資了77個項目,73家國內500強企業投資了107個項目。
近年來,佛山積極與廣州共同建設廣佛經濟圈。2007年以廣佛軌道交通建設為突破口,積極推廣與廣州在交通道路網,產業等方面合作。不斷加強與港澳台及全國其他地區的經貿合作。先後與吉林延邊,廣西賀州,寧夏吳忠,雲南紅河洲建立經貿合作關系。地方政府間和民間的對外友好交往活躍,先後與日本伊丹市,模里西斯路易港市,美國斯托克頓市,法國留尼汪省波賽雄市,澳大利亞湯斯維爾市結為友好城市。
[產業基礎完善的製造業名城] 通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佛山已成為以工業為主導,三大產業協調發展的製造業名城,「佛山製造」享譽海內外。 佛山大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推進了現代農業生態園區建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創匯農業和品牌農業發展迅速,建立起一批優勢農產品基地。全市現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9家,建立各級農業標准化示範區8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28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進一步推廣,粵台農業合作項目之一的順德花博園引入國內外花卉生產企業100多家。高明區「合水粉葛」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順德區「左灘牌」,「右灘牌」草魚和鱅魚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
佛山不斷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結構不斷優化,呈現出適度重型化,高級化的趨勢,形成了家用電器,機械裝備,金屬材料加工及製品,陶瓷及其他建材,紡織服裝,電子信息,食品飲料,塑料製品,精細化工及醫葯,家居用品等十大各具優勢的行業,十大優勢行業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約占規模以上工業的90%。2007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9358.05億元,增長28.2%,輕重工業比例為48.3:51.7。 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佛山市著眼未來,謀劃全局,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採取政策限制和積極引導的方針,以發展總部經濟,會展經濟和引進先進企業帶動發展的形式,推進陶瓷,紡織,水泥等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7年,「中國陶瓷產業總部基地」奠基,標志我市市陶瓷產業發展總部經濟進入新階段。 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初步形成了以液晶顯示器件,電子信息,汽車配件,數碼光學,環保家電和設備,生物工程,新材料等行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群。全市現共有高新技術企業513家,其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集團)46家。2007年,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813.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值的21.6%。 總部經濟和創意產業得到發展。佛山以發展總部經濟和創意產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手段,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並帶動相關產業。目前已有萬和集團,錫山傢具,美的集團,碧桂園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在佛山建設總部大樓,佛山創意產業園和禪城區石灣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園相繼掛牌運作。 產業集聚集約發展。以區,鎮(街)為主戰場,加快工業園區,專業鎮和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推動產業集群集約發展。全市共有重點工業園區7個,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23個,省級產業基地6個,中國產業名都,名鎮37個,省級專業鎮31個,西樵紡織,(丹灶)金沙小五金是國家級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順德家電,產出陶瓷,西樵紡織,大瀝有色金屬,丹灶小五金,獅山家電是廣東省產業集群省級示範區。依託工業園區和專業鎮,培育,打造出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區域品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2007年,全市工業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4300億元,工業增加值1000億元,園區工業總產值約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46%。
⑨ 在佛山市有什麼渠道可以買到英文雜志。比如:《國家地理雜志》、《時代》等。
可以上淘寶網和當當網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