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地理季風區劃分

中國地理季風區劃分

發布時間: 2021-02-18 20:03:46

中國地理:季風分類

季風只有兩種:冬季風,夏季風

季風氣候有三種:
熱帶季風氣候(只分布在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內島,中國的滇南,台南,海南和容雷州半島.夏季風為西南季風,冬季風為東北季風).

亞熱帶季風氣候(單就中國而言,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除熱帶季風氣候外的廣大地區.夏季風為東南季風,冬季風為西北季風).

溫帶季風氣候(單就中國而言,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賀蘭山以東.夏季風為東南季風,冬季風為西北季風).

⑵ 地理上的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劃分特點及其自身的特點(可按兩者的異同點來說。)非常感謝~

受季風支配地區的氣候叫做季風氣候。

我國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專—賀蘭山屬——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中國季風氣候的特點

中國大部分地區冬夏風向更替明顯。冬季氣流主要來自高緯大陸,盛行偏北風,夏季氣流來自低緯海洋,多吹偏南風。冬季受冬季風控制,氣候乾冷、風大。夏季東部廣大地區主要受夏季風影響,氣候濕熱、多雨。春、秋季節為冬、夏季風控制的氣流相互作用,天氣冷暖,晴雨多變。我國東南部廣大地區具有干濕季明顯,四季分明的特點。

中國東南部地區受季風影響,雨季起迄規律性明顯。雨季開始南方早、北方遲,東部早、西部遲;雨季結束北方早、南方遲,西部早、東部遲。中國東南部廣大地區由於受季風影響,降水以季風雨為主,降水的地區分布也不均勻,東部近海多雨,西部乾旱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

中國東南部受季風氣候影響,北部冬季乾冷、夏季濕熱,溫度年變化與日變化比南方大,具有南北各地溫度和濕度相差大,冬季比夏季相差更大的特點。

中國東部廣大地區由於受季風影響,氣溫年較差大,與同緯度世界各地相比,冬季氣溫低,夏季氣溫較高(不如冬季差距大)。

⑶ 中國的省份及其簡稱,中國的三大階梯,四大地理單元,季風區非季風區等分界線

北京市(京)
天津市(津)
上海市(滬)
重慶市(渝)
河北省(冀)
河南省(豫)
雲南省(雲)
遼寧省(遼)
黑龍江省(黑)
湖南省(湘)
安徽省(皖)
山東省(魯)
新疆維吾爾(新)
江蘇省(蘇)
浙江省(浙)
江西省(贛)
湖北省(鄂)
廣西壯族(桂)
甘肅省(甘)
山西省(晉)
內蒙古(蒙)
陝西省(陝)
吉林省(吉)
福建省(閩)
貴州省(貴)
廣東省(粵)
青海省(青)
西藏(藏)
四川省(川)
寧夏回族(寧)
海南省(瓊)
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與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線大約重合該線西北非季風區東南季風區

⑷ 中國地理的區域劃分以及所屬省份

中國一般分為七大地理地區:

1、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2、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3、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

4、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6、西南(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西藏自治區);

7、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4)中國地理季風區劃分擴展閱讀

中國地理區劃可以認為是國家地理區域劃分的簡稱。地理區域劃分首先是把全國國土作為一個整體。就是把一個國家的全部國土區域按照其特點劃分成幾個大塊,以便進行地理、氣候、經濟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由於中國疆域的寬廣,從地形、氣候、人文、經濟和政治各個角度分析,有各種類型的地理區域,各種地理區域類型可以劃分為自然帶、亞地帶、自然大區、自然區等等亞區。

四大經濟分區: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新形勢,全國分為四大經濟區域: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為: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

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

中部地區(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東部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

西部地區(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陝西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

⑸ (高中地理)中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劃分

大興安嶺 陰山 賀蘭山 橫斷山 岡底斯山降水較為豐富 受西北東南季風影響 黃河水量增大 使寧夏平原灌溉方便

⑹ 求中國地理各類分界線,如階梯、季風、400毫米年降水等

1.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
大體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沖市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2.地勢階梯界線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區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l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12)雲貴高原與東南丘陵界線:雪峰山
4.氣候界線
(1)l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5)濕潤區與乾旱區的分界線,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線。從大興安嶺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盤山-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連線。此分界線以東降水豐富,為濕潤區;此分界線以西,除天山、祁連山、阿爾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區都比較乾旱。
(6)季風氣候區與非季風氣候區的分界線:從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烏鞘嶺-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連線。此分界線以東為季風區,在季風區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壓系統控制,盛行偏北風,氣候乾冷,夏季受低壓系統控制,盛行偏南風,氣候濕潤。此分界線以西為非季風區,氣候乾旱

⑺ 季風區和非季風區是中國四大地理區域中哪了兩個地區的分界線

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界限的北段是我國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
樓上的答案不版對,該界限中的權大興安嶺大致是我國半濕潤區與半乾旱區的界限,賀蘭山是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的界限;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是秦嶺——淮河一線,其南北兩側都在季風區。

⑻ 中國重要地理分界線的東部季風區內四個自然地區的界線

(1)東北溫帶濕潤、抄半濕襲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的界線: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C積溫3200°C等值線。
(2)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的界線: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積溫4500°C等值線。即秦嶺——淮河一線。
(3)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的界線: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積溫7500℃等值線。

⑼ 中國的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劃分是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該線西北為非季風區,東南為季風區。

在我國,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為季風區,其他地區稱為非季風區。非季風區是指不受夏季風影響的地區,但非季風區也會受到冬季風影響。也就是說,非季風區不受夏季風影響,受冬季風的影響。

另外,非季風區也受夏季風影響,只是不太明顯。例如祁連山,在祁連山西北部大氣水汽主要受西風帶氣流控制,在祁連山中南部偏南季風佔主導地位。在祁連山的東北部則是東亞季風的影響比較明顯。

(9)中國地理季風區劃分擴展閱讀

1、我國的氣候:

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我國大多數地區一年內的盛行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冬季風寒冷乾燥,是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風溫暖潮濕,形成了我國的雨季。

除青藏高原外,習慣上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界,把我國劃分為季風區和非季風區。我國的氣候類型,主要包括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以及高原山地氣候。

2、我國氣溫分布特點我國溫度帶的劃分:

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異很大。1月℃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為黑龍江的漠河鎮。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區外,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

夏季最熱的地方為新疆吐魯番。我國由北向南劃分為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另外還有高原氣候區。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⑽ 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什麼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版

該線西北為非季權風區,東南為季風區。

在我國,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為季風區,其他地區稱為非季風區。

影響我國的夏季風,既有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也有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因非季風區不受夏季風影響,所以西北內陸受季風影響不明顯,降雨較少(年降水量小於400mm),氣候乾旱。

(10)中國地理季風區劃分擴展閱讀:

形成原因:

季風區的氣候受季風影響。大范圍盛行而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的季風,主要是由於海洋與陸面溫度對比的季節變化所致。

中國東鄰太平洋,夏季因大陸上氣溫高於海洋,洋面上的低層氣壓高於大陸上的氣壓,所以風從海洋吹向大陸,形成濕熱的東南季風(夏季風);而在冬季,大陸上氣溫低於海洋上氣溫,因而大陸上氣壓高於海洋上氣壓,便形成了乾冷的西北季風(冬季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