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地理農業檢測

中國地理農業檢測

發布時間: 2021-02-18 14:33:37

『壹』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農業生產類型

1、北方地區

北方地區地勢坦盪,耕地以旱地為主,多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所以人們主食以麵食為主。東北和華北平原是我國北方地區的重要的糧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產區。

2、南方地區

南方地區耕地以水田為主,氣候較溫暖,降水豐沛,為發展種植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國重要的糧棉產區,水稻是本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所以人們主食以米飯為主。

南方還有很多河流、湖泊、魚塘等水域,盛產淡水魚等水產品。因此,南方地區有很多的魚米之鄉。

3、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的農業發展受水資源的制約,在具有灌溉條件的河流附近和綠洲,可以發展種植業和栽培業(如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是著名的「塞外江南」)。而多數地區由於降水少,只能發展牧業。西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牧場分布地。

4、青藏地區

青藏地區的農業以牧業為主,這里分布著世界上最大的高寒牧場。主要牲畜是世界上其他地區沒有的氂牛、藏綿羊、藏山羊。在青藏地區的一些谷地,分布著一些種植業。那裡的特色作物為青稞,它是當地居民傳統食品糌粑的原料。

(1)中國地理農業檢測擴展閱讀:

我國各地特色農業介紹(農業生產模式)

灌溉農業:乾旱半乾旱地區 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河西走廊 地下水、河水等水源發展的農業

綠洲農業:乾旱荒漠地區有水源灌溉處的農業 青海新疆等地 乾旱半乾旱的河湖沿岸 山麓沖積扇地帶
壩子農業:雲貴高原 壩子 地勢平坦、灌溉便利
河谷農業:在我國西藏和新疆地區 湟水谷地、雅魯藏布江谷地 河谷地帶 氣候、降水、灌溉

『貳』 高中地理~中國地理農業部分

答案是:D、土壤條件。

解析:生產糧食最突出的自然條件,意思是有利於糧食生產、當地特有(其他地方沒有)的自然優勢。A、水源充足:三江平原水源再充足,也比不過長江中下游平原;B、雨熱同期:我國東部平原都處於季風區,都是這個特點;C、地勢平坦開闊:平原地區都平坦開闊;D、土壤條件:世界上有三塊著名的黑土地:一塊在美洲———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塊在歐洲———第聶伯河畔的烏克蘭;一塊在亞洲———中國的松遼流域和三江平原,黑土是三江平原得天獨厚、與眾不同的優勢。因此選D。

望採納~

『叄』 中國農業地理20條

手寫一下,希望採納。
北方旱地南方水田。
北方小麥南方水稻。
東北一內年一熟,華容北一年兩熟或者兩年三熟,長江中下游平原一年兩熟到三熟,海南島一年三熟。
種植業分布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東,以西為畜牧業。
四大牧區: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東北作物:春小麥,大豆,高粱,甜菜。
甜菜分布: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
油菜:長江流域。
甘蔗: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貴州,四川,福建。
棉花: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南疆

『肆』 中國地理有關地形 農業區經度范圍

1.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
大體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沖市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2.地勢階梯界線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區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l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12)雲貴高原與東南丘陵界線:雪峰山
4.氣候界線
(1)l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5)濕潤區與乾旱區的分界線,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線。從大興安嶺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盤山-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連線。此分界線以東降水豐富,為濕潤區;此分界線以西,除天山、祁連山、阿爾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區都比較乾旱。
(6)季風氣候區與非季風氣候區的分界線:從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此分界線以東為季風區,在季風區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壓系統控制,盛行偏北風,氣候乾冷,夏季受低壓系統控制,盛行偏南風,氣候濕潤。此分界線以西為非季風區,氣候乾旱 。
5.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一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6)漢水與渭河的分水嶺:秦嶺
6.三大自然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青藏高寒區的北部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大體從昆侖山向東經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7.自然地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①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界線(華北暖溫帶濕潤地區與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秦嶺一淮河(1月0℃等溫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②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的活動積溫3200℃等值錢。
③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7500℃等值線
(2)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的界線:賀蘭山一線,相當於200毫米等降水量線。8.農業活動界線
(1)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大體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從東北松嫩平原西部-遼河中上游-陰山山脈-鄂爾多斯高原東緣(除河套平原)-祁連山山脈(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東緣連線。此分界線以東為農區,種植水稻、小麥、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線以西為牧區,放養牛、羊、馬等牲畜。
(2)水田區與早作區的界線:秦嶺一淮河。
(3)我國天然草場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呂梁山--橫斷山。此線東南部分是我國農區畜牧業分布區,此線西北部分是我國牧區畜牧業分布區。
(4)冬小麥與春小麥的界線:長城
9.行政區界線
(1)南疆與北疆的界線(流動沙丘與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線):天山。
(2)湖北省與重慶市的界線:巫山。
(3)福建省與江西省的界線:武夷山。
(4)廣東省與湖南省的界線:南嶺。
(5)西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界線:昆侖山脈。
(6)甘肅省與青海省的界線:祁連山脈。
(7)四川省與陝西省的界線:大巴山脈。
10、大海的分界線
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以老鐵山角、廟島群島與蓬萊角連線為界。
黃海與東海的分界線——以長江口北岸(啟東角)與濟州島的西南角的連線為界。
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南澳島經台灣淺灘至台灣島南端鵝鑾鼻的連線為界。
如果不需要這么精確的話,也可以記個大致的位置:
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頂端連線為界。
黃海與東海的分界線——長江口北岸為界。
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台灣島南端和閩粵兩省交界處的連線為界。
11.綜合地理界線
(1)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地區 地區
項目 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
緯度位置 32°N~34°N以北 32°N~34°N以南
主要地形 以平原為主 以丘陵為主
氣候
一月平均氣溫 0℃以下 0℃以上
溫度帶 暖溫帶 亞熱帶
年降水量 400mm~800mm之間, 800mm以上,
雨季短,降水少, 雨季長,降水多,
集中於夏季。 降水季節變化較小。
干濕狀況 半濕潤地區 濕潤地區
河流
流量 流量較小,季節變化大 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
含沙量 含沙量多 含沙量少
汛期 汛期短 汛期長
結冰期 冬季結冰 冬季不結冰
農業
耕地類型 以旱地為主 以水田為主
糧食作物 以小麥為主 以水稻為主
油料作物 以花生為主 以油菜為主
糖料作物 以甜菜為主 以甘蔗為主
耕作制度 二年三熟至一年兩熟 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
自然帶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植被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水系 黃河水系(渭河) 長江水系(漢水)
(2)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③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
④牧區與農耕區通過的地方的界線
⑤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⑥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通過的地方
⑦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通過的地方。
(3)、長城
①我國古代牧業文化與農業文化分界線
②冬小麥與春小麥分界線
③暖溫帶與中溫帶分界線
④年降水量400mm線
⑤半濕潤區與半乾旱區分界線
⑥森林與草原分界線
⑦年積溫3500℃線

『伍』 中國地理農業區域類型!

灌溉農業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只要在西北地區。河谷農業,我國青海省黃河谷地,湟水谷地,雅魯藏布江谷地也是。綠洲農業新疆和甘肅河西走廊。立體農業是重在開發利用垂直空間資源的一種,應該沒有什麼典型區域吧?

『陸』 地理的中國農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中國農業多方面需要改進和提高:(1)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減少化肥和農葯的使用;
(2)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治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治理低產土壤;
(3)調整農業結構,是農業結構更加合理。

『柒』 中國地理--農業

分5個: 種植業(傳統意義上的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和副業:
我國東部從理論來講以種植業為主,另有漁業和林業亦有較廣分布.
這個不難啊!

『捌』 初二地理 中國農業

種植業、平原。經濟木,茶在丘陵。生態林在山地。水產業與養殖業結合

『玖』 高中地理 判斷農業地域類型的方法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用。
1、農業類型和農業地域類型
農業類型按生產對象不同,劃分為種植業、畜牧業和混合農業;按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投入程序劃分為粗放農業和密集農業;按農產品商品化程序劃分為自給農業和商品農業。
農業地域類型指在一定地域內形成的比較穩定的、成型的區域性農業類型,按動植物的地域分布、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差異分為:熱帶雨林遷移農業,種植園農業、水稻種植業、商品穀物農業、混合農業、游牧業、大牧場放牧業、乳畜業。
農業類型強調農業部門結構,農業地域類型側重於農業的區域特點。農業類型是農業分類的概念,包含有系統的或分類的特徵,著重農業地域結構的形成,是農業客觀現實的反映,在空間分布上往往不連片,可重復出現。農業地域類型可作為基層的農業區,是農業區劃的基礎;較高層次的農業區是若干農業類型的地域組合。
河谷農業、灌溉農業、綠洲農業、壩子農業這些只能說是地區農業生產的特色。按中圖版(北師大王民編)對農業地域類型的分類,世界農業地域類型共分三大類十三小類:即:
(1)、原始農業——含原始遷移農業、初步定住農業、游牧業。
(2)、傳統農業——傳統旱作穀物農業、稻作農業、傳統混合農業、地中海農業。
(3)、現代農業——現代商品穀物農業、現代混合農業、大牧場放牧業、乳畜業、種植園農業、市場園藝業。
任何事物的分類都有多個系統,看你從哪個角度分。農業的分類也會有多個系統。上述系統是按農業生產水平等為依據的。例如綠洲農業、壩子農業應該是以某個方面的特色為依據的。通常中學講的農業地域類型不應該包括綠洲、壩子之類。西北地區的農業類型,按我們從圖冊上看到的,應該包括如下幾種——游牧業、傳統旱作穀物農業(普通農戶經營)、現代穀物農業(生產建設兵團經營)、還有名氣很大的水果類生產,應該屬於傳統的或現代的園藝業。正式因為不同版本的教材對農業的劃分不同,而平時練習時多是各地區不同教材的題目,學生會越做越糊塗。
2、乳畜業、大牧場放牧業和畜牧業
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地區有大面積的乾旱、半乾旱氣候區。這些地區植被稀疏,不適宜經營種植業,只能用於放牧牲畜,因而形成了這種農業地域類型。畜牧業屬於農業類型,既常說的農(種植業)林牧副漁中的一種,而不屬於農業地域類型。乳畜業和大牧場放牧業都是農業地域類型,且都是畜牧業的一種(除此外還有與種植業結合的家庭飼養業,如我國南方水稻產區養的家畜)。問一個地方的農業地域類型是什麼只能說是乳畜業或者大牧場放牧業,而不能籠統地說畜牧業。
3、季風水田農業和水稻種植業
季風水田農業和水稻種植業都是農業地域類型,只是兩者的側重有所不同,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側重。季風水田農業側重季風氣候區的水田(多數時候就是說水稻田)。水稻種植業側重水稻,可包括季風區的,也可包括其它適宜種植區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