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貴州苗族龍里
『壹』 龍里縣有多少種苗族
苗族支系
歷史上的苗族不斷遷徙,到了近代,一部分苗族人逐步移居東南亞各國,繼而遠徙歐美。目前,國內苗族主要分布於西南和中南的8個省區市。其中,貴州最多,共有3686900人,遍布全省各地,而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內為最多,其餘分布在畢節地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順地區、銅仁地區、六盤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陽市、遵義市。苗族在湖南有1557073人,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懷化市麻陽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以及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和綏寧縣,湘西北和湘西南其它各縣也有部分苗族。雲南有苗族896712人,主要居住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昭通地區和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屏邊、金平、蒙自等縣,其餘在楚雄、曲靖、昆明等地。四川535923人,主要分布在川東南彭水、酉陽、秀山、黔江、武隆等縣和川南宜賓地區敘永、古藺、興文、筠連、珙縣、馬邊等縣。廣西壯族自治區425137人,以桂北融水苗族自治縣最多,其次分布在隆林、西林、三江、龍勝、南丹、河池、資源等縣。湖北省200702人,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來鳳、宣恩、咸豐、建始等縣。海南52044人,主要分布在通什、瓊中、保亭、樂東、萬寧、陵水等縣。
苗族支系按其服飾的色彩有「紅苗」、「花苗」、「青苗」、「白苗」等稱謂,按其服裝的款式有「鍋圈苗」、「披袍仡佬」、「剪頭仡佬」等稱謂,按其居住地有「東苗」、「西苗」、「平伐苗」、「八番苗」、「清江苗」等稱謂,按漢化程度有「生苗」、「熟苗」等稱謂,無一而足。現代苗族支系可劃分為以下類型:
湘西黔東支系:該支系自稱「果熊」,舊時稱為「紅苗」,以湘、黔、渝、鄂邊區(即武陵地區)為分布中心。使用語言為苗語湘西方言,內分東部和西部兩個土語。東部土語主要通行於湘西沅陵、瀘溪、辰溪及古丈部分鄉鎮,西部土語則通行於湘西鳳凰、花垣、吉首、保靖、永順、龍山、麻陽、新晃,貴州松桃、銅仁、江口、印江、石阡、德江、沿河、玉屏,重慶市秀山、酉陽、彭水、石柱,湖北宣恩、咸豐、來鳳等縣。現今除湘西、松桃、銅仁和秀山、彭水等縣有部分仍保持本族語言和服飾外,其他縣已基本漢化。該支系服飾為湘西型各式。
施洞支系:該支系自稱「蒙」,分布在貴州台江施洞、老屯、良田、平兆、四新、五河、寶貴、壩場及與之相鄰的施秉縣馬號、六合、雙井和黃平縣山凱等鄉鎮。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又稱黔東方言)北部土語施洞話,服飾為清水江型施洞式。
革東支系:該支系自稱「蒙」,其與施洞支系為親鄰支系,分布於台江革東、交東、寶貢,劍河縣溫泉、岑松等鄉鎮。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革東話,服飾為清水江型革東式。
革一支系:該支系自稱「木」。主要分布在台江革一、台盤,凱里凱棠、翁項、地午、旁海等鄉鎮。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革一話。服飾為清水江型革一式。
台拱支系:該支系自稱「蒙」,清史稱「九股苗」。分布以台江台拱鎮為中心,遍及縣境內台濃、南省、方省、紅陽、登交、壩場、報將以及革一、革東、寶貢等鄉鎮的部分村寨。使用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台拱話。服飾為清水江型台型式。
巴拉河支系:該支系自稱「嘎弄」,清史稱「九股苗」、「黑苗」等。分布以巴拉河兩岸為中心,遍及雷山縣全境,台江縣排羊、台盤、南瓦、南宮、交下等鄉鎮部分村寨,凱里市掛丁、平樂、開懷、格沖、九寨、地午等鄉鎮部分村寨以及劍河縣太擁鄉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其中西江、丹江、桂丁土話各有差異,掛丁話被子確定為中部方言苗文標准音點。服飾為清水江江型西江式。
黃平支系:該支系自稱「蒙」。分布在貴州黃平縣內各鄉鎮及與之相鄰的凱里市旁海、灣水、冠英、平良、大風洞、施秉縣之白洗、翁西、新橋、福泉市哲港、萱花、翁軍、鳳山及麻江縣下司等鄉鎮部分村寨。使用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黃平話。服飾為清水江型黃平式、貞豐式。
高標支系:該支系自稱「木」。分布在劍河縣稿旁、溫泉、高標、鎮江、觀摩鄉及台江縣革東、交東鄉的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服飾為清水江型稿旁式。
柳川支系:該支系自稱「蒙」,分布在劍河縣柳川、久敢、九儀、南哨、遠通、太擁、展模、翁座、南包、返排等鄉鎮的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服飾為清水江型柳川式。
高丘支系:該支系自稱「木」。分布於劍河縣高丘、柳富、新柳、展牙、南寨、觀摩、反皓等鄉。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東部土語,服飾為清水型高丘式。
久仰支系:該支系自稱「蒙」,分布於劍河縣久仰、擺尾、久敢、鎮江等鄉的部分村寨和台江縣翁腳鄉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服飾為清水江型久仰式。
巫門支系:該支系自稱「姆」,分布在劍河縣溫泉鄉上、下巫門為中心,相鄰的岑松、稿榜鄉部分村寨及台江縣方召、翁腳等鄉的部分村寨亦有分布,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巫門話。服飾為清水江型巫門式。
六合支系:該支系自系「木」,分布在黎平縣尚重、六合、大稼、平寨、錦屏縣固本及劍河縣南加等鄉鎮的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東部土語。服飾為清水江型六合式。
大塘支系:該支系自稱「嘎弄」,為「短裙苗」之一。分布於貴州雷山縣大塘、橋港、掌雷、排告、桃江、柳烏,丹寨縣孔慶、排調、配寨等鄉鎮。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服飾為短裙型大塘式。
太擁支系:該支系自稱「木」,為「短裙苗」之一。分布在劍河縣太擁、南哨、久敢、九儀、遠通、展模、南包、返排、柳川,台江縣交下、南宮及雷山縣方樣鄉的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服飾為短裙型久敢式。
舟溪支系:該支系自稱「嘎鬧」。分布在貴州凱里市舟溪、青曼、鴨塘、萬潮、荷花,麻江縣下司、白午、回龍、銅鼓、卡烏、共和、宣威,丹寨縣南皋、大興、興仁,雷山縣公統等鄉鎮。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服飾為短裙型舟溪式。
丹寨支系:該支系自稱「嘎弄」,被稱之為「八寨苗」。分布於丹寨縣城關龍泉鎮、金中、楊武、長青、興仁、岩英、新華、龍塘、合心,三都縣高硐、陽基、普安、交黎、苗龍,都勻市基場、桃花、羊列、壩固等鄉鎮的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服飾有二種,一種存留在楊武鄉為中心的短裙型古裝式,一種是普遍的丹都型龍泉式。
平永支系:該支系自稱「木」。分布在榕江縣平永、平江、仁里、樂里、太元、錫里、平陽、塔石、橋來、三江、八開,丹寨縣雅灰、排路,雷山縣達地等鄉鎮的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南部土語。服飾為月亮山型平永式。
打漁支系:該支系自稱「木」,被稱為「高坡苗」,「白領苗」。分布在貴州三都縣打漁、都江、蓋賴、巫不、甲雄、羊福、壩街,丹寨縣雅灰、排路,榕江縣興華、定威、八開等鄉鎮,與平永支系為近親支系。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南部土語。服飾為月亮山型雅灰式。
八開支系:該支系自稱「木」。為平永支系、打漁支系的近親支系。分布在月亮山周圍的貴州榕江縣八開、定威、興華、計劃、水尾、加宜,三都縣壩街、板甲,從江縣加牙、孔明、加鳩等鄉鎮,廣西環江縣馴樂有零星分布。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南部土語。服飾為月亮山型八開式。
加鳩支系:該支系自稱「木」,為與八開支系等近親的支系。分布於從江縣加鳩、加勉、加牙、寨坪、堯貴,榕江縣加宜,荔波縣水維及廣西環江縣馴樂等鄉鎮之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南部土語。服飾為月亮山型加鳩式。
榕江支系:該支系自稱「蒙」,為清代「古州苗」、「車江苗」之一部分。分布於榕江縣古州、八吉、臘酉、車民、中寶、宰麻、加利,從江縣停洞、加哨、加民、下江、高岑、信地、增沖,黎平縣銀潮等鄉鎮的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南部土語。服飾為月亮山型高增式。
岜沙支系:該支系自稱「木」,分布在從江縣岜沙同樂及相鄰鄉鎮的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南部土語。服飾為月亮山型岜沙式。
加勉支系:該支系自稱「蒙」,為加鳩支系近親支系之一。分布在從江縣加勉、加鳩、加牙,荔波縣水維等鄉的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南部土語。服飾為月亮山系加勉式。
融水支系:該支系自稱「木」。其內分為兩個亞支系:分布在廣西融水縣安泰、洞頭、四榮、安陲、中寨、桿洞,從江縣高武、中里、潘里等鄉鎮為一亞支系;分布在廣西融水縣白雲、大年、拱洞及貴州黎平縣,廣西三江縣、龍勝縣為另一亞支系。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南部土語。。服飾為月亮山型融水式。
丹都支系:該支系自系「嘎弄」。他族稱之為「白領苗」。該支系分布在丹寨縣復興、金中、烏灣、排調,三都縣普安、高硐、交梨、苗龍、三合、拉攬、陽基、堯麓、打漁、介賴及都勻市王司等鄉鎮。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南部土語。服飾為三都型。
壩固支系:該支系自稱「嘎弄」。分布在都勻市壩固、明英、繞河、羊列、新場、基場,丹寨縣興仁等鄉鎮的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南部土語壩固話。服飾為丹都型壩固式。
重安江支系:該支系自稱「戈莫」。分布在黃平縣谷隴、黃飄、重興、代支、馬場、重安、崇仁、新州、羅朗、浪洞,凱里市冠英、大風洞、洛棉、龍場等鄉鎮的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重安江次方言。服飾為羅泊河型重安江式。
羅泊河支系:該支系自稱「朦」。清史有「西苗」、「花苗」等稱呼。分布在貴州福市縣干壩、王卡、仙橋、沙坪、道坪、高石、雙谷、汪谷、安谷、楊義司、高坪、岔河、魚酉、甘巴哨、雙龍、城廂、雲頂、馬場坪、鳳山、龍昌,貴定縣定東、定南、新鋪、光明,麻江縣樂坪、景陽等鄉鎮及龍里縣巴江和開陽縣等有零星分布。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羅泊河次方言。服飾為羅泊河型羅泊河式。
中排支系:該支系自稱「蒙」,他族稱之為「白裙苗」。分布在貴州龍里縣中排、民主、六廣、羊場,貴定石板等鄉鎮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貴陽次方言北部土語。服飾為黔中南A型中排式。
雲霧山支系:該支系自稱「莫」,分布在貴定縣雲霧、鐵廠、小普、江比、谷撒、仰望,惠水縣崗度、本底,龍里縣岱林、漁洞、擺省等鄉鎮。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北部土語。服飾為黔中南A型雲霧山式。
高坡支系:該支系自稱「某」。他族稱之為「高坡苗」,分布在貴陽市高坡,惠水縣大壩、半坡、甲烈,龍里縣擺省等鄉鎮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北部土語。服飾為黔中南A型高坡式。
打引支系:該支系自稱「們」。分布在惠水縣打引、長安,長順縣敦操及羅甸縣巴沙等鄉的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西南土語。服飾為黔中南B型董上式。
擺榜支系:該支系自稱「滿」。分布在惠水縣擺榜、斗底,平塘縣西關、大塘、新塘等鄉鎮的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東部土語。服飾為黔中南A型擺榜式。
擺金支系:該支系自稱「毛」,他族稱為「打鐵苗」。分布在惠水縣擺金、甲烈、甲浪、大華、和平、鴨絨等鄉鎮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東部土語。服飾為黔中南A型擺金式。
花溪支系:該支系自稱「謀」,他族稱為「花苗」。分布在貴陽市花溪、黨武、青岩、黔陶、馬林、石板、燕樓、麥坪、孟關,清鎮縣中八、麥格、龍窩、百花湖,平壩縣林卡等鄉鎮,修文縣有零星分布。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貴陽次次方言北部土語。服飾為貫首型花溪式。
烏當支系:該支系自稱「蒙」,他族稱「花苗」,分布在貴陽市烏當、下壩、東風、偏坡、龍洞堡、黔靈、永樂、龍里縣洗馬、谷龍、貓場、平寨、落掌、龍場、壩子及開陽縣與之相鄰鄉鎮的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貴陽次方言北部土語。服飾為貫首型烏當式。
麥格支系:該支系自稱「蒙」,他族稱之為「四印苗」。分布在清鎮市麥格、麥西、龍窩、甘溝、五里、新發。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貴陽次方言北部土語。服飾為貫首型麥格式。
長順支系:該支系自稱為「蒙」,他族稱之為「尖尖苗」。分布在長順縣東部、東北部各鄉鎮及相鄰之惠水縣長田、赤土、高鎮、平壩縣大壩、林卡、馬路、馬場,貴陽市燕樓和清鎮縣相鄰鄉鎮。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貴陽次方言西南土語。服飾為黔中南A型廣順式。
邊陽支系:該支系自稱「答蒙」。分布在貴州羅甸縣邊陽、董王、冗翁、逢亭,惠水縣董朗、新場,長順縣代化及與羅甸縣交界的望謨縣樂旺、麻山、桑郎等鄉鎮。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西南土語。服飾與當地布衣族服飾相同。
南丹中堡支系:該支系自稱「仡迷」。分布在廣西中堡、月里鄉的部分村寨 。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南丹話。服飾為貫首型坪岩式。
鴨寨支系:該支系自稱「木」,清史稱「谷藺苗」。分布在惠水縣鴨寨、鴨絨、雅水、甲浪、合愛等鄉鎮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中部土語。服飾為黔中南B型鴨寨式。
安清支系:該支系自稱「蒙」。分布在安順、清鎮、普定交界之鄉鎮的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貴陽次方言西南土語。服飾為安順型華岩式。
安普支系:該支系自稱「蒙拉」,他族稱之為「花苗」。分布在安順市城郊、東南部、北部、西部及普定東北部、鎮寧城關及東部各鄉鎮村寨中。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語。
麻山支系:該支系自稱「蒙婁」,他族稱「白苗」。分布在貴州望謨縣麻山、樂旺、桑郎,安龍縣灑雨、化力,羅甸縣逢亭、納平、床井、羅悃、羅蘇等鄉鎮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麻山次方言南部土語。服飾為川黔滇型樂旺式。
岔河支型:該支系自稱「蒙婁」,「白苗」之一。分布在畢節市東南部、大方縣境各鄉,黔西縣部分鄉鎮,貴陽市烏當、孟關,平壩縣下壩、林卡,清鎮市中八,鎮寧縣空洞河等地有零星分布。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語。服飾為烏蒙山型甘河式。
西林支系:該支系自稱「蒙婁」,「白苗」之一。分布在廣西西林縣境各鄉,隆林縣德俄、蛇場,雲南廣南縣董堡、洛里、阿科、黑支果、富寧縣田逢、董干,邱北縣八道哨、平寨及馬關縣、文山縣、麻栗坡縣、硯山縣等均有零星分布。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語。服飾為川黔滇型西林式。
寨和支系:該支系自稱「蒙婁」,「白苗」之一。分布在四川古藺觀文、寨和、石寶及敘永縣、興文縣、珙縣、合江縣,貴州赤水縣、仁懷縣、金沙縣等部分鄉鎮有零星分布。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語。服飾為川黔滇型寨和式。
遵義支系:該支系自稱「蒙婁」,「白苗」之一。分布在遵義泗渡、布政、板橋及桐梓縣相鄰之鄉鎮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語。
德峨支系:該支系自稱「答孟」,他族稱之為「栽姜苗」。分布在廣西隆林縣德峨、田壩、新街、蛇場及相鄰西林縣的一些村寨。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貴陽次方言西南土語。服飾為貫首型德峨式。
魯溝支系:該支系自稱「蒙」,他族稱「青苗」。分布在貴州安龍縣魯溝、灑雨,興義縣佐舍,興仁縣三角地、魯礎營,貞豐縣核桃樹、納盤、下煙山及鎮寧舊場壩等鄉村。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貴陽次方言西南土語。服飾為貫首型魯溝式。
魯打支系:該支系被稱為「喇叭苗」,分布在貴州晴隆魯打、中雲、長流、花貢、納屯、普安縣丫口、龍吟、茅坪、石古,六盤水花戛、格所、魯戛等鄉鎮。
敘永支系:該支系自稱「蒙」,他族稱「花苗」。分布在四川敘永縣合樂、分水、摩尼、金尼、兩河、小洞等。
威寧支系:該支系自稱「阿卯」,史上多稱「大花苗」。分布在貴州威寧各鄉,貴州赫章、六盤水市和雲南昭通、彝良、宣威、武定、祿勸、曲靖有零星分布。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滇東北次方言。服飾為烏蒙山型威寧式、武定式。
六沖河支系:該支系自稱「蒙」,被稱為「小花苗」。分布在黔西北六沖河兩岸,南岸以赫章、納雍、威寧、織金較為集中,北岸以畢節、大方沿岸鄉村較為集中。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二土語。服飾為烏蒙山型六沖河式。
阿弓支系:該支系自稱「蒙」,他族稱之為「角角苗」。分布在織金縣阿弓、順聾、普戛、倮木、雞場,納雍縣德科,六枝特區梭戛、冷壩、鼠場及普定縣煤硐、馬場等鄉鎮。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二土語。服飾為川黔滇型阿弓式。
盤縣支系:該支系自稱「蒙」,「花苗」之一。分布在貴州盤縣、普安兩縣交界地區。語言為苗語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語。服飾為川黔滇型滑石板式。
開遠支系:該支系自稱「蒙博」,即「黑苗」之意。分布於雲南開遠、蒙自、廣南、文山、馬關、個舊以及文山、紅河所屬的其它縣市的部分鄉鎮。服飾為川黔滇型開遠式。
蒙灑支系:該支系自稱「蒙灑」,即「漢苗」之意。被稱為「歪梳苗」。分布在貴州大方、畢節、織金、黔西、平壩、安順、普定、鎮寧、郎岱、六盤水、安龍、興仁、晴隆、興義、廣西隆林、西林,雲南廣南、邱北、蒙自、個舊等縣市的部分鄉村。語言為苗語西部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二土語。服飾為川黔滇型織金式。
海南支系:該支系由大陸遷去,語言、服飾與瑤族「金門」支系基本一致。
『貳』 貴州省龍里縣屬於哪個市
隸屬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位於黔中腹地、苗嶺山脈中段,黔南布依回族苗族自治州西北。答境內丘陵、低山、中山與河谷槽地南北相間排列,縣城海拔1080米。
東鄰貴定縣、福泉縣,南接惠水縣,西面與北面緊鄰貴陽市。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4.8℃。2012年末全縣的總人口為224266人,其中包含漢族、布依族、苗族等數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91754人,縣內的著名景點有龍架山森林公園和冠山。
(2)地理中國貴州苗族龍里擴展閱讀
境內丘陵、低山、中山與河谷槽地南北相間排列,呈波狀起伏。海拔最高點1775米,最低點770米,縣城海拔1080米。龍里縣地處苗嶺山脈中段,長江流域烏江水系與珠江流域紅河水系的支流分水嶺地區,屬黔中南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中部隆起,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相互交錯。
龍里縣境內布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38%,主要的民族節日有苗族跳月、殺魚節、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苗族四月八、各民族端午節游百病等。民族民間文化深厚,民風民俗純朴。
龍里縣距省會貴陽市中心33公里、龍洞堡國際機場28公里。貴新高等級公路,210國道,湘黔、黔桂、珠六鐵路復線、廈蓉高速公路。
『叄』 貴州龍里環境怎麼樣
龍里縣位於貴州省中部。總面積1518平方千米(《簡冊》)/1521平方千米(《貴州年鑒》)。清置龍里縣。因龍架山而得名。據《今縣釋名》:「以龍氏所居名」。
龍里縣位於貴州省中部,西靠貴陽,東接貴定,南連惠水,北鄰開陽,是黔南與省會貴陽連接的橋頭堡,大西南出海的咽喉,區位和交通條件得天獨厚。全縣總面積1521平方公里,總人口21萬。321、320國道和新建的貴新高等級公路橫貫全境,黔桂、湘黔電氣化鐵路和株六復線鐵路穿越東西,縣城距貴陽機場24公里。
龍里縣位於黔中腹地、苗嶺山脈中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沿東北-西南縱向呈月牙形,南北長約73公里,東西寬約36公里。境內丘陵、低山、中山與河谷槽地南北相間排列,呈波狀起伏。海拔最高點1775米,最低點770米,縣城海拔1080米。自古以來,龍里就是貴陽的東大門,是東出三湘南下兩廣的要津。《貴州通志》:「龍里縣負山阻溪,為八省咽喉。」
縣人民政府駐地龍山鎮,縣城面積6平方公里,是全縣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是正在建設中的面向省會貴陽市的生態園林衛星城,是貴州苗醫葯原材料種植、生產加工、批發、醫療、文化與科研的中心,是貴州省新興的苗醫葯產業經濟帶的龍頭。
龍里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4.8℃,最冷月均溫4.6℃,最熱月均溫23.6℃;降水豐沛,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夏季;熱量充足,年日照時數1160小時左右,無霜期283天。溫和舒適,陽光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龍里氣候的主要特徵。
龍里縣地處苗嶺山脈中段,長江流域烏江水系與珠江流域紅河水系的支流分水嶺地區,屬黔中南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中部隆起。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相互交錯,自然景觀百態千姿。
縣內有河流、溪澗上百條,大多自西向東流入貴定縣境,主要有清水江,南明河,三元河,灣灘河。河流年徑流總量在8.5億立方米左右。水能蘊藏量4.7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有1.6萬千瓦。
礦產資源有煤、硫鐵、赤鐵、褐鐵、重晶石、高嶺土、石灰石、白雲石、大理石、硅、鉀等。
龍里縣具有良好的交通優勢。縣城距離省會貴陽市區30公里,距龍洞堡國際機場25公里。貴新高等級公路、210國道和湘黔、黔桂、株六電氣化鐵路復線經縣城橫貫縣境東西,320國道從境南部穿越。縣內有6個火車站,3個貨運場。縣內公路網路四通八達,有5條公路進出貴陽市,方便快捷。
龍里縣風光奇麗,風景迷人。有森林峽谷和高原草場的特色景觀,既有巍峨壯麗的高原景色,又有一望無際的北國草原風光,還有變化萬千的溶洞奇景。
著名的景點有貴州省龍里水土保持生態園,猴子溝省級風景名勝區,萬畝草場等。
『肆』 哪個給點龍里縣的資料給我啊````
在我的抄 網路貢獻 里~
有關於你想要的很襲多東西~
希望你能夠喜歡~
呵呵~
我本人也是龍里的~
自然對這方面的比較關注的~
你去看看吧~
龍里,以龍之故里而得名,龍里縣屬於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處貴陽東大門,黔南北大門,是省會貴陽東出口的第一站。全縣土地面積1521多平方公里,居住有漢、布依、苗等21個民族,總人口20.2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佔39.5%。境內有210國道、貴新高等級公路、湘黔和黔桂鐵路及株六鐵路復線穿越東西。縣城距貴陽市中心約28公里,距貴陽國際機場約23公里,交通便利,區位優越。
境內資源豐富,河流年徑流量8.426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4.67萬千瓦,水域面積1.34萬畝,森林覆蓋率43.9%。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硫鐵、磷、褐鐵、重晶石、硅礦、高嶺土、白雲石、大理石等,有以省級風景名勝區猴子溝為主的自然風景點20餘處。
你可以搜索以下詞條就能看到 了 ~~
·麻芝鄉
·谷腳鎮
·草原鄉
·羊場鎮
·灣寨鄉
·三元鎮
·水場鄉
·谷龍鄉
·哪旁鄉
·醒獅鎮
·洗馬鎮
·龍里縣
·巴江鄉
『伍』 苗族的簡介和來歷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
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蠻」、「荊蠻」、「五陵蠻」等稱呼。這些稱呼把苗和其他族稱混同在一起。宋以後,苗才從若干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的民族名稱。
關於苗族族源,與早在4千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以及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被史籍稱為「南蠻」的氏族或部落有聯系。有人認為古史傳說時代的蚩尤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與苗族有親緣關系。
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荊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動。秦漢時,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區定居,小部分繼續遷徙到黔東南都柳江流域。
(5)地理中國貴州苗族龍里擴展閱讀
苗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黃傳說時代。當時在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出現了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聯盟,而在甘陝黃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為首的另兩大部落集團。
炎帝與黃帝沿黃河由西向東發展,先後與蚩尤在涿鹿一帶發生戰爭。蚩尤先敗炎帝,「蚩尤乃逐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後來炎帝與黃帝聯合戰敗了蚩尤,「軒轅之時,蚩尤最為暴,莫能伐,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蚩尤死後,天下大亂,黃帝便畫了幅蚩尤的畫像威懾天下,天下這才安定下來。而蚩尤的九黎集團戰敗後大部分向南流徙,開始了苗族多苦多難的遷移史。至今苗族人民中還廣泛流傳著蚩尤的傳說,他們始終信奉蚩尤為其始祖。
『陸』 貴州龍里是什麼地區
龍里縣,隸屬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於黔中腹地、苗嶺山脈中段,黔南布版依族苗族自治權州西北。境內丘陵、低山、中山與河谷槽地南北相間排列,縣城海拔1080米。
東鄰貴定縣、福泉縣,南接惠水縣,西面與北面緊鄰貴陽市。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4.8℃。2012年末全縣的總人口為224266人,其中包含漢族、布依族、苗族等數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91754人,縣內的著名景點有龍架山森林公園和冠山。
『柒』 貴州龍里景點
雙龍鎮巫山峽谷旅遊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雙龍鎮位於龍里縣和貴陽龍洞堡交界處而得回名雙龍鎮,答也就是原龍里縣谷腳鎮的一部分,坐落於巫山峽谷南側,景區主入口處,由原麗江束河古鎮的開發運營商"昆明鼎業集團"與中鐵聯袂打造,佔地約400畝,規劃有民族風情旅遊小鎮、
中式峽谷湯池別墅區、馬術俱樂部、汽車影院、山地湖泊景觀區、玻璃棧道、索道、吊橋、高爾夫球場、戶外露營地、山地花海景觀區及美食酒店等功能板塊。 旅遊小鎮依託峽谷地貌依山而建,以前店後院式的商住四合院和沿街商鋪構成小鎮的自然村落肌理,建築風格博採中國各地經典建築元素,體現了貴州文化"兼容並包、博採眾長"的地域文化特徵。
『捌』 龍里縣屬於哪個市
龍里縣屬於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龍里縣,隸屬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回苗族自治州,龍里縣。因龍架答山而得名。位於黔中腹地、苗嶺山脈中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境內丘陵、低山、中山與河谷槽地南北相間排列,縣城海拔1080米。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4.8℃。
(8)地理中國貴州苗族龍里擴展閱讀
旅遊
1、龍架山森林公園
2006年全國新增的33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之一。公園總面積6079公頃,距龍里縣城2公里。公園地處苗嶺山脈中段,被遊人稱為天然氧吧。
2、冠山
位於冠山盆地(縣城)東隅,岩山形似金鍾撲地。明永樂七年(1409)始建的道教活動場所掩蔽其中,可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龍里縣
『玖』 請問貴州省都勻市龍里縣有幾個鄉鎮,各是什麼地名
2006年,龍里縣轄6個鎮、8個鄉:龍里縣轄6個鎮、8個鄉:龍山鎮、三元鎮、醒回獅鎮、谷腳鎮、羊場鎮、洗馬鎮答、草原鄉、麻芝鄉、水場鄉、灣寨鄉、擺省鄉、巴江鄉、谷龍鄉、哪旁鄉。
現在有漢族、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摘自soso網路:http://ke.soso.com/h58022616.htm?sp=l58022617
『拾』 貴州黔南龍里縣的縣情,歷史,經濟,文化,旅遊的資料
「龍里」成為行政區域名稱,始於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當時置龍里州,治所在今縣境內,下領龍里縣。「龍里」之名沿用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龍,中國古代神話中充滿靈性的動物,象徵吉祥如意、國泰民安。全國2500多個縣中,以「龍」字起頭的名稱屈指可數,貴州省也僅龍里一縣。至於「龍里」的由來,世代相傳為「龍之故里」。又據明朝《貴州圖經新志》:龍架,本山名,衛治其下,因此以龍架山之龍,鄉里之里,而得「龍里」之名。
地理位置
龍里縣位於黔中腹地、苗嶺山脈中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沿東北-西南縱向呈月牙形,南北長約73公里,東西寬約36公里,總面積1521平方公里。境內丘陵、低山、中山與河谷槽地南北相間排列,呈波狀起伏。海拔最高點1775米,最低點770米,縣城海拔1080米。地處東經106°45′18"—107°15′1",北緯26°10′19"—26°49′33"之間。東鄰貴定縣、福泉縣,南接惠水縣,西面與北面緊鄰貴陽市。自古以來,龍里就是貴陽的東大門,是東出三湘南下兩廣的要津。《貴州通志》:「龍里縣負山阻溪,為八省咽喉。」
縣人民政府駐地龍山鎮,縣城面積6平方公里,是全縣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是正在建設中的面向省會貴陽市的生態園林衛星城,是貴州苗醫葯原材料種植、生產加工、批發、醫療、文化與科研的中心,是貴州省新興的苗醫葯產業經濟帶的龍頭。
人口民族
世居主要民族為漢族、布依族和苗族。2002年末,全縣總人口20.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佔37.47%。
宜人氣候
龍里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4.8℃,最冷月均溫4.6℃,最熱月均溫23.6℃;降水豐沛,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夏季;熱量充足,年日照時數1160小時左右,無霜期283天。溫和舒適,陽光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龍里氣候的主要特徵。
地質地貌
龍里縣地處苗嶺山脈中段,長江流域烏江水系與珠江流域紅河水系的支流分水嶺地區,屬黔中南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中部隆起。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相互交錯,自然景觀百態千姿。
自然資源
水能:縣內有河流、溪澗102條,大多自西向東流入貴定縣境,主要有北緣的清水江、南明河,中部的三元河,南部的灣灘河。河流年徑流總量在8.5億立方米左右。
土地:全縣土地總面積228.6萬畝。其中:耕地面積36.7萬畝,林地105.2萬畝,牧草地81萬畝(其中連片草地在300畝以上的有97片,面積達44.7萬畝),水域面積1.36萬畝。土壤類型主要有黃壤、石灰土、草甸土、水稻土。縣內植被在低海拔地區為常綠闊葉林,在石灰岩地區多為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現有森林以次生的櫟林、馬尾松林、杉木林為主,全縣森林覆蓋率為43.9%。
礦產:縣內已探明的主要礦產資源有煤、硫鐵、赤鐵、褐鐵、重晶石、高嶺土、石灰石、白雲石、大理石、硅、鉀等。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龍里縣具有良好的交通優勢。縣城距離省會貴陽市區30公里,距龍洞堡國際機場25公里。貴新高等級公路、210國道和湘黔、黔桂、株六電氣化鐵路復線經縣城橫貫縣境東西,320國道從境南部穿越。縣內有6個火車站,3個貨運場,年儲運量50萬噸,一個年儲運量為200萬噸的大型貨運場正在興建。縣內公路網路四通八達,共550公里,有5條公路進出貴陽市,方便快捷。
水電:縣內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縣城和各工業園區都建設有大型自來水廠,日供水量達到3萬余噸,完全能滿足未來幾年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電力充足,建有變電站9座。其中,220千伏站1座,110千伏站3座,35千伏站5座。現年供電量超過4億千瓦時,90%用於工業生產。2005年全縣供電量可達到5.5億千瓦時,將為工業發展提供堅實的能源後盾。
通訊:全縣各鄉鎮、各工業園區、各旅遊景區、休閑度假村和過境公路,均已開通程式控制電話和行動電話。寬頻國際互聯網、無線市話、電話會議等電信業務,種類齊全,暢通無阻;全球通、本地通、無線上網、移動夢網、手機雜志、語音信箱、彩信收發等移動通信業務,靈活多樣,服務優質;特快專遞、特快送匯、郵政禮儀、郵政物流、郵政儲蓄、電子匯兌等服務,方便快捷,講求信譽。
以下是龍里縣人民政府的網址:
http://www.longli.gov.cn/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