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文地理
『壹』 你喜歡杭州這座城市嗎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所以我特別喜歡杭州,沒事兒的時候在湖邊走一走,心情會變得很舒暢。
『貳』 關於浙江或杭州地域文化的資料
浙江傳統文化與「浙江模式」的形成
新華網浙江頻道11月23日電 (《浙江經濟》雜志/張佑林) 現代社會,區域傳統文化對經濟發展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現代工業社會與傳統農業經濟對人力資源的要求具有本質上的差別。一般來說,傳統的小農經濟要求的是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只要做到循規蹈矩就行;而現代工業社會要求的是具有創新意識的人力資本和企業家,沒有創新意識要想在市場競爭社會立足簡直是不可能的。世界各國的現代化實踐經驗也表明,現代經濟增長或工業化,首先離不開人的思想觀念的更新或人的現代化。經濟學家英格爾曾經尖銳地指出:「當今任何一個國家,如果它的國民不經歷這樣一個心理上和人格上向現代性的轉變,僅僅依賴外國的援助、先進技術和民主制度的引進,都不能成功地使其從一個落後國家跨入自身擁有持續發展能力的現代化國家的行列」。
在現代社會,傳統文化影響經濟發展的路徑是:傳統文化對工業化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影響人的觀念進而實現的。傳統文化通過其長期積習而成的觀念,對生活在本區域內的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塑造出具有不同文化稟賦的人群。而這些具有不同文化稟賦的人群,適應現代經濟的能力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決定了各區域的經濟選擇是不一樣的,進而決定了地區經濟發展的狀況。
一、浙江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及其與現代經濟的兼容性分析
按照筆者的觀點,從人文地理學出發,可將中國文化劃分為"中原傳統農業文化區"和"東南功利文化區"兩大部分。中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源地和傳播中心,其輻射范圍遍及中西部廣大地區。由於深居內陸地區,自古以來,這里一直是以農耕經濟為主,小農思想根深蒂固,人們的觀念保守。這種傳統文化所以抵制現代化,不僅因為它是一種僵化的價值觀念、思維定式,制約著人們思想什麼,怎樣思想,而且還因為它是一種生活習慣、行為模式,制約著人們去做什麼,怎樣去做。在它的長期熏陶和習慣作用下,一切與之不符的說法和做法、倡導和實踐,都是不自然的,都是可疑的,甚至都是邪惡的,要麼受到溫柔的冷遇,要麼受到嚴厲的封殺。這種思維機制使人們思想僵化,觀念保守,不思進取,害怕創新。
"東南功利文化區"主要集中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其主體構成是吳越文化,其范圍包括江浙及其附近地區。遠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了河姆渡文化和良諸文化。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文化獨具異彩。自唐宋以來,隨著我國的經濟政治中心從黃河流域轉向江南,文化中心也隨之移向吳越,其間經過了吳越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三次大融合。近代以來,東部沿海一帶一直受到西方工業文明的熏陶,形成了本地文化與西洋文化的廣泛交流,吳越文化終於從傳統的農業文化,轉化為商業氣息濃厚的商業文化,並在我國各文化副區中冠領群雄,水平最高。
吳越文化從縱向上看,是在傳統與現代的反復碰撞中發展的;從橫向上看,吳越處在我國傳統的大陸文明與西方現代文明兩大板塊的交鋒地帶,這就使得其文化具有海陸兩種成分,並進而發展成傳統的倫理本位主義與現實功利主義兩種性質的交流和融合。
作為吳越文化的主要構成部分,浙江文化除了擁有"東南功利文化區"的基本因素外,還有自己的獨特性。浙江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素稱"文物之邦",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永嘉文化"為主體的區別於其他地區的文化特色。浙江文化的主要特徵表現在:第一,具有鮮明的"善進取,急圖利"的功利主義色彩。第二,具有"富於冒險、開拓進取"的海派文化傳統。這主要是因為傍海而居、出海而航的生活生產環境,培育出了浙江人的頑強的生命力和開拓冒險的精神。第三,具有濃厚的工商文化傳統。浙江文化自春秋戰國范蠡大夫棄政從商以來,就形成了蓬勃的尚利文化,"工商皆本"的思想幾乎是自始至終一以貫之的。第四,具有"崇尚柔慧,厚於滋味"的人文情懷。江浙文化尊重人慾,重視家庭和家族的血緣親情關系,這與"存天理,滅人慾"的儒家文化導向很不一樣。由此可見,浙江文化與我國占統治地位的儒家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區別的。
浙江文化具有內生的創新冒險精神,其總體特徵可以歸納為八個字:「勇於創新,注重功利」。創新冒險精神是浙江文化最顯著的特徵,巨大的生機和創造力是其文化的生命能量;功利主義和自然人性觀構成了浙江文化的人生觀基礎。浙江人講究實際、注重功利的價值取向,構成了浙江人致力於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自主創新、敢為天下先的思維品格,構成了浙江人在經濟改革中致力於制度創新,實現體制外增長的精神動力;善於經營、富於機變的文化性格,賦予浙江人在適應市場機制中勝人一籌的素質和優勢。
浙江文化蘊涵的自主創新精神與現代經濟具有內在的兼容性,它對浙江企業家階層的形成具有內源性的影響。正是這些潛藏在浙江人意識深處的獨特的傳統文化精神和價值取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復甦,造就了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民間企業家,使浙江大地在改革開放之後很短的時間內,涌現出成千上萬的農民企業家,從而為民營工業的發展做好了人力資本方面的准備。以浙江溫州為例,溫州市總人口為600多萬,其中有200多萬人在辦企業或從事市場交易活動,足跡遍及世界各地,以至形成了「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溫州人」的說法,「溫州模式」的形成,正是溫州上百萬民間企業家勇於創新的傑作。改革開放以來,正是在大批企業家的主導下,形成了浙江「制度創新」的浪潮,從而推動了浙江工業化的進程。
二、浙江工業化道路的演進路徑:企業家主導下的誘致性制度變遷過程
從制度變遷的類型來看,主要包括兩種形式:誘致性制度變遷和強制性制度變遷。誘致性制度變遷指的是現行制度安排的變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創造,它由個人或一群人,在響應獲利機會時自發倡導、組織和實行。與此相反,強制性制度變遷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並實行。誘致性制度變遷能否產生的關鍵是,必須有一個新制度安排的「創造者」自發組織實施。從總體上看,一個社會的制度變遷是否發生,不僅取決於參與制度創新主體對制度創新成本—收益或損益的主觀評價,而且取決於他們的判斷能力和適應效率,也即一個社會只有存在一個具有強烈的創新精神的企業家群體時,更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才會發生並不斷持續下去。
從浙江工業化道路的實踐來看,其制度創新基本上可以說是一種內生型的誘致性制度變遷過程。即這種制度創新不是外部力量的強製作用,而主要是以企業家為主體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自願選擇,然後政府加以引導與規范的結果。筆者把這種內生於民間、通過自下而上的誘致性制度創新、最終實現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的制度創新增長模式概括為:"自下而上的內生的誘致性制度變遷過程"。這種模式的動力來源於傳統文化和民間力量,其本質是一種自發的和內生的經濟發展模式。其運行原理是:在市場競爭社會,具有創新精神的民間企業家,通過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的途徑,不斷地模仿和創新,實現創造性的毀滅,最終推動了浙江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的實現。具體來說,這種自下而上的"浙江工業化模式"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首先,從工業化發動的主體看,這是由浙江成千上萬的企業家主導的。經過傳統商業文化長期熏陶的農民們,在改革開放後,不甘貧窮,勇於創新,勇於冒險,突破傳統農業的桎梏,依靠發展民間鄉村工業和相關產業,在其他人尚未覺悟的時候捷足先登,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的開拓者和先驅者。其次,從浙江工業化模式的演進路徑看,這是一種誘致性的制度創新過程。誘致性制度創新的一個前提,就是從事制度創新的主體必須具有強烈的自主創新精神,而這恰恰是浙江企業家的主要特點。改革開放後,浙江成為制度創新的"多發地區",在每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都會產生新的內容,接連不斷,始終走在全國的前列。浙江的制度創新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鄉村工業,專業市場,股份合作制、農民城、塊狀經濟等均為全國首創,這些形式現在已經成為其它地區仿效和學習的對象。再次,從浙江工業化道路的類型看,其特點是自下而上民間發動的工業化。浙江的工業化從地域看,是民間工業發展壯大並逐漸包圍城市工業的過程;從所有制結構看,是民營經濟、個體經濟逐漸成長並沖擊國有大工業的過程;從市場發展看,是農村的大批專業市場逐漸擠壓城市商品市場的過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看,是農村工業率先進入市場系統參與競爭,結果是農村地區反而先於發達的城市實現了體制轉型。
由此可見,浙江傳統文化通過對本區域人們長期的熏陶和潛移默化,在民間沉澱了一大批具有創新開放意識的高素質人群。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他們掙脫了政治束縛,迅速轉化為具有創新精神的民間企業家。正是在他們的帶動下,形成了經濟活動中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的浪潮,並最終推進了浙江區域經濟的成功轉型。
杭州地名多怪,如賣魚橋、米市街、莫衙營等。新來者莫能得其解,觀其名,與其所在相去甚遠矣,何以得此名?恐杭籍笈人亦不知也。
杭州地處江南,成市已久,歷為多代朝都。宋時,及至繁華,阜盛至鼎,由廟堂之高於市井之野,往來物盛,貿商發達。今之怪名多由宋而來。因其所集稱其名,如學士路、莫衙營,馬市街等。然時過境遷,千年已過,觀今[AD]之杭州,比這更為富貴繁華,而地名則已非其所指...
白居易蘇東坡是在杭州任職和岳飛都不是杭州人
孫權 三國
岳飛 現有岳廟在北山路
段橋旁邊有個 蘇小小墓
章太炎 有章太炎紀念館
秋瑾 有秋瑾墓
都錦生 都錦生絲綢廠
胡雪岩 胡慶余堂
夏衍 夏衍故居
現代有胡兵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
蘇軾的「孤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夜泛西湖五絕》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底。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楊萬里《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春題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明代王瀛《蘇公堤》中「蔭濃煙柳藏鶯語,香散風花逐馬蹄」的詩句。
「西湖風景六條橋,一株楊柳一株桃。」
明代張寧《蘇堤春曉》詩道:「楊柳滿長堤,花明路不迷。畫船人未起,側枕聽鶯啼。」
南宋吳唯信《蘇堤清明即事》詩雲:「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陸游也有 「花滿蘇堤柳滿煙」的詩句。。
『叄』 寫歷史名城杭州的名片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際風景旅遊城市,杭州的名片可謂之多。每一張名片都在全國甚至世界上產生過一些影響。從老杭州到新杭州,從"西湖時代"到"錢塘江時代";從"大氣開放、精緻和諧"的人文精神中演繹出來的"和諧創業";從古時的"天堂福地"到今天的"東方休閑之都"、"幸福之都"……杭州在城市名片的建設中,以"不溫不火"的態度和"風風火火"的速度走出了自己的一條金光大道。 我們不妨來列舉一些城市名片:
(一)老杭州名片
1.西湖。對於杭州,是風花月,是千年潮汐,是浩瀚歷史……西湖對於杭州,還是900年前蘇東坡的那句話---如人之眉目。
2.南宋古都。古代杭州最鼎盛時期,坊巷間已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民謠傳唱,這一美譽令杭州人沾沾自喜了800年。
3.西湖十景。"西湖十景"最初是南宋畫院的題名山水畫。西湖十景是用詩情畫意蘊養起來的,春曉與夕照,秋月與殘,聞鶯與觀魚,荷風與晚鍾,春夏秋冬,晨風暮露,只需將十景景名拍節誦來,就能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蘊。
4.錢塘江大橋。1934年11月11日,秋風吹過錢塘江寬闊的江面時,見證了一個歷史場景---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鐵路大橋的開工典禮。1937年9月26日,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然而,它的通車隊伍竟是向北的軍車和向南的難民。同年12月23日下午5時,為阻止日本侵略軍,通車僅89天的大橋被炸毀。這年除夕,它的設計者和建設者茅以升憤然寫下:"橋雖被炸,然抗戰必勝,此橋必獲重修。"
5.河坊街。河坊街的家常日子,用白牆黑瓦勾邊,用雨巷杏花點綴,再加柴米油鹽的渲染,便生出些許閑適---這正是杭州的主題。"哪怕它十分喧闐,悠悠然的閑適總歸消除不了。"曾在杭州住過幾年的俞平伯這樣寫道。
6.龍井茶。龍井茶很淡,要慢慢地品,方能品出其中的散淡和雋永。龍井茶又很濃郁,春天裡漫山漫坡的綠,是它生生不息的魂魄,是春天成就了這一天下絕品。
7.都錦生。"都錦生"是一個人的名字,也是上個世紀杭州絲綢的一個符號。歷史面目古老,而絲綢卻永遠鮮亮。絲綢的輕柔靈動,豐滿了我們這座城市的氣質。
8.張小泉剪刀。"青山映碧湖,小泉滿街巷"。聽說,1929年西博會那年就賣了160萬把剪刀。還聽說,那時杭州48家剪刀店,有45家都掛了張小泉的招牌。
9.王星記扇子。還有幾個人記得,100年前,王星記扇庄的櫥窗里那把碩大無朋的摺扇?但很多老杭州人是靠王星記的一把扇子度夏的。今天,一把扇子的開合之間,扇出的是讓人懷想的古典情懷。
10.胡慶余堂。堂前依然是高大的紅木櫃台,傳遞著古老中醫的誠信和尊嚴。100多年過去了,胡慶余堂的葯局裡依然氤氳著不敗的葯香。
11.西泠印社。一個小小月門里藏著千般錦綉,一道粉牆將它與俗世的喧囂隔離---一個以金石篆刻獨步天下的地方。
12.知味觀。老杭州人喜歡小吃,幾碟精美點心,一杯清香龍井,便可閑度漫漫人生,於是,"欲知我味,觀料便知"的"知味觀",便久演不衰。
13.奎元館。從1867年到2004年,奎元館已經做了137年的面條。一碗片兒川,靈感居然起自蘇東坡的"無肉令人瘦,無筍令人俗"---這就是杭州人。
14.桂花。杭州人從來就喜歡桂花的浪漫傳說,1983年更是將桂花選為杭州市花。桂花季節,數不清究竟有多少人坐在那萬株桂樹之下,看桂花落入杯中,將清香攬於懷中。此為西湖盛事。
15.杭鐵頭。江南雨巷裡長大的杭州人卻有一種豪爽,也會路見不平一聲吼,自稱"杭鐵頭",偏不買賬,老子有啥好怕?就是這種脾氣。
(二)新杭州名片
16.大杭州。一個"大"字,已說明城市決策者的目光已經不再拘泥於舊格局,而是開始謀劃大篇章。城市之大,當不僅在於版圖之大,更在於大思路、大志向、大氣魄。
17.12345。"12345,有事找政府",這句話在杭州婦孺皆知,這種政府和市民相互溝通的形式為國內首創。杭州人遇到什麼難事,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撥打市長熱線12345。
18.錢塘江時代。錢塘自古繁華,杭州已在"三面雲山一面城"的西湖時代豐饒千年,而今邁步從頭越,走進了錢塘江時代。一江春水向東流,錢塘江是要奔向大海的,杭州也將變成一個更加大氣開放之城。
19.西博會。1929年的第一屆西博會,已成時光深處一張泛黃的舊照片。從2000年秋天開始,這張舊照片又上了鮮亮的新底色,從此一年一屆並且遠勝從前,已然成了杭州的一張新名片,讓人驚嘆倡議重新舉辦者的點化之妙。
20.新西湖。南線改造、雷峰塔重現、楊公堤重修、水面擴大、北山路改造……近年來一系列西湖保護改造工程,堪稱大手筆、高起點。20年前評選的西湖十景,已經無法涵蓋西湖的美麗,一個"新"字,道盡了面對現在西湖的美麗不知如何形容。
21.風情南山路。這是一條位於西湖風景區與城區的連接處,北起湖濱路口,南至玉皇山路口,全長1900米的特色街。有中國美院,也有市民公園;有西湖天地,也有錢王祠,它連接精英文化與民俗表情,融貫傳統人文與現代海派,風景和建築互相輝映,歷史與現代各自尊重。它開朗但不排除私密,精緻休閑卻不乏大氣隨性,在這條路的兩端停留著金色的秋和浪漫的春。南山路對環湖其他路而言,是給予更大多數人幸福的地方,因為它給了你選擇的自由,讓你自由地穿梭於你想要的風格中。整合後的南山路是西湖風景區中環境容量最大,歷史積淀最深厚,景點類型最完整的地區。南山路以得天獨厚的人文地理條件,引進了世界知名連鎖餐飲店、酒吧、商務會所、菜館,人們可以在南山路品茶、飲酒、泡吧、賞畫、觀景……步履經過廣福里一帶的青磚小樓,經過西湖天地的修篁曲徑,經過澄廬恆廬,經過動與靜,恍然覺得邁進了一段風情旖旎的異時空。
22.人居天堂。"美麗的西湖,破爛的城市"這句國外元首的評價,曾令杭州人尷尬無語。時光流傳,2001年9月,杭州獲聯合國人居獎,全球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榜單上,終於留下了杭州的名字。
23.國際花園城市。2002年10月,杭州獲得了"國際花園城市"稱號,評選者是國際非營利性組織"國際公園協會"。該獎有"綠色奧斯卡"之稱,和聯合國人居獎一樣,讓杭州人一洗"破爛的城市"之尷尬。
24.下沙新城。精英雲集地。國家級的經濟開發區和正在崛起中的大學城,堪稱知識和經濟結合最緊密的地方。
25.杭幫菜。杭幫菜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南宋,作為繁華京都的杭州,南北名廚濟濟一堂,"西湖醋魚"、"東坡肉"、"宋嫂魚羹"聞名遐邇。而杭幫菜真正名頭大振,則從上世紀末最後兩年開始,一批杭幫菜館走出杭州,攻城略地,所到之處火爆異常,堪稱一時風頭無二。從"杭幫菜"佔領上海的速度,就能說明杭州美味甲天下。而且,杭州還容納著包括廣東的金華玉樹、西米露,昆明的過橋米線,北京的烤鴨,四川的火鍋,西安的水餃,還有法式大餐、義大利餐館、日本料理、韓國燒烤等在內的國際、國內名吃。河坊街、高銀街、信義坊的餐飲集中而各具特色,真可謂"天下酒官之盛未有如杭城也"。
26.杭派女裝。杭州被稱為是女性化的城市,那麼也應該天生就是做女裝的城市。"杭派女裝"的概念被第一次提出,據說是1996年。以清新婉約自成一派,杭派女裝富有女人味、江南味、書卷氣。一條武林路女裝街,滿足了多少杭州女人的夢想。位於新華路的中國絲綢城,更是國內外遊客的必訪之地。
27.杭州大廈。這個在長三角地區名氣巨大的商廈,在領軍人物樓金炎的率領之下,高舉"生活·購物·享受"理念,把主要消費群鎖定在年薪4萬元以上者,從1999年起,每年的銷售額、利潤額均比前一年遞增30%左右。是全國品牌最多、最全,經濟效益全國第一的商場。 2004年9月3日,《福布斯》中文版首次推出"2004年度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杭州名列北京、上海、寧波、大連等城市之前而列第一位。
28.新浙大。1998年9月,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醫科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四校合並而成新浙大,一舉成為中國學科門類最齊全、辦學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與下沙、小和山、濱江等高教園區合縱連橫,"學在杭州"隱然已成聲勢。
29.愛情之都。斷橋和雷峰塔留下了白娘子和許仙的傳說,萬松書院印證著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經典愛情,西泠松柏下流傳的是蘇小小的故事。杭州的山水特別適合愛情滋長,連空氣中都彌漫著甜蜜、浪漫、迷人的氣息,以"愛情之都"來定義和推銷今日的杭州,可謂正得其所。 無獨有偶。早在1998年8月,喜歡造榜的廣州《新周刊》發布中國城市魅力排行榜,杭州被評為"最女性化的城市"。該刊認為,說到杭州,人們就想到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幾乎所有的人對杭州的想像都跟風姿綽約、嫵媚動人的美女有關。但是,就是這個很具個性化的特徵定位,在杭州的市民中引起極大爭議,杭州的男士們特別是成功男士對此更是反感,他們搬出岳飛、於謙、"杭鐵頭"之類的老話來證明杭州"剛烈"的一面。其實,女性化的城市並不等於女性化的男人。遊客把一個城市想像成二八佳人,期望與這個城市有一次親密接觸並不見得就是壞事。"最女性化的城市"也並不等於這個城市不"大氣",當然,溫馨、浪漫、纏綿,不等於"小氣"。
30.休閑之都。成都和杭州都在爭奪休閑之都的名號,但杭州顯然更加勝券在握。因為杭州不僅是一個優美閑適之城,還有一本名叫《休閑》的雜志,杭州更是已經拿到2006年世界休閑博覽會的主辦權。
31.中國茶都。憑借中國十大名茶之首的龍井茶,700多家富有杭州特色的茶館,八家國家級茶文化研究機構,占據中國半壁江山的娃哈哈、康師傅茶飲料,每年一度、以"茶為國飲、杭為茶都"為主題的"中國(杭州)西湖國際茶文化博覽會",以及杭州人對茶的酷愛,中國茶文化之都的桂冠非杭州莫屬。杭州的茶館已經形成了流派,有以茶藝為主的,比如太極茶館;有以茶點著稱、場面宏大的,比如青藤茶館;有專門講究茶館生態環境的,比如門耳茶坊;也有集博物、欣賞、品茶於一體的文化性茶館,比如和記茶館、紫藝閣茶館。如此多樣性的風格取向使杭州茶館業形成了良好的競爭機制,作為一種流派代表的茶館往往能將自己的特長發揮到極致。杭州的茶館分布是"一個中心,一枝橫斜"。它們以西湖為中心,環沿西湖的南山路、湖濱路、北山路,又旁逸斜出沿曙光路、龍井路、梅靈路、茅家埠迤邐而去。風景和茶相看兩不厭。據說,杭州已經成為全國公認的茶館業做得最好的城市。每年在杭州召開的全國茶博覽交易會和西湖國際茶會上,匯聚而來的各地茶人對杭州的茶館都有最高的評價。
32.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城市。2004年,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推出的"城市中國系列活動",終於在11月6日揭曉了。在全國20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中,十大城市脫穎而出,杭州位列其中。試看一下杭州的頒獎辭:一個將天然優勢與現代產業巧妙結合,引領休閑經濟潮流的城市;一個生活就像在旅遊,懂得將安寧幸福的感受轉化為活力和財富的城市;一個以不溫不火的態度和風風火火的速度,走出了自己節奏的城市。從 "西湖論劍"到"錢江弄潮",這座城市在水到渠成之後,正一步步海闊天空。
33.和諧創業。這是21世紀初期開始的對杭州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模式的總結。按照專家的研究,和諧創業包含文化價值與經濟運行的和諧、個人創業與整體發展的和諧、政府與民間的和諧、外部開放與內生創新的和諧。近十年來,杭州的經濟總量一直名列全國省會城市第二位、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三位;財政收入始終保持快速增長,工業經濟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2004年杭州工業銷售產值突破5000億元大關。以"信息港"、"新葯港"、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江東工業區、臨平工業區和高教園區(下沙、濱江、小和山高教園區、浙大新校區和江東、倉前高教新區)的"兩港五區"為重點的"天堂矽谷"建設快速推進。杭州依託獨特的區位特色和資源優勢,立足自身文化沉澱和城市特色,以自己獨特的"精緻和諧、大氣開放"人文精神,兼容了蘇南、溫州兩大模式的優勢,逐步形成了杭州"和諧創業"的創業模式。和諧創業是立足生活、以人為本的創業,是創造力、融合力和競爭力相統一的創業。其主要特點是:人性化創業、協調創業、可持續創業和知識創業。杭州的城市特色是"經濟強市"、"文化名城"、"旅遊勝地"、"天堂矽谷",這四個方面表達著同一個意思:杭州是一座休閑、文化、創業協調互動、和諧創新的城市,是一座"天堂矽谷"和"東方休閑之都"有機統一的城市,是一座富有生氣和活力的城市、生活品質較高的城市。生活與創業的和諧。生活的根本涵義就是人的生存和發展的活力,是一種生氣和活力,是一種生命力和創造力,也是一種和諧創新、和諧創業。
『肆』 富陽的歷史人文地理特貌特徵
富陽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西南角,古稱富春,杭州市轄區。與西湖區、蕭山版區、餘杭區接壤,距武權林廣場32公里。富陽轄區總面積1831平方公里,轄5個街道、13個鎮、6個鄉戶籍人口65.9萬(2013年底),富春江橫貫全境。2013年富陽區生產總值571.4億元,2013年財政總收入83.2億元。
富陽地處丘陵,是一個「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半山區。富陽置縣於公元前221年,是東吳大帝孫權的故里,現代文豪郁達夫的故鄉。
富陽造紙業已有近二千年的歷史,是中國「造紙之鄉」;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和重點產茶、產繭地區;富陽還是「中國白板紙基地」、「中國球拍之鄉」、「中國賽艇之鄉」。
『伍』 中國人文地理概況
中國的地理中國位於歐亞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中國約有4079年(含「夏朝」)的已知文明史(以出現國家體制為始),是亞非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1、中國地理簡介
01、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雄雞。是中華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02、中國領土總面積為: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不包含被俄帝國吞並和逼迫清政府割讓陸地面積588萬平方公里土地),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四百七十多萬平方千米。總面積為1430多萬平方千米)不包含俄帝國侵佔588萬平方公里土地)。
03、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六十多度,跨了五個時區,東五區到東九區。全國統一北京時間為東8區。東西距離約五千二百公里。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五十度,南北距離約為五千五百公里。
04、中國領土的中心位置在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石際寺村(34°32′27.00〃N,108°55′25.00〃E)。
05、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33.5′N)。
06、中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3°51′N,112°16′E) 。
07、中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黑瞎子島(48°27′N,135°05′E) 。
08、中國領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約在中、塔、吉三國邊界交點西南方約25公里處,那裡有一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 (39°15′N、73°33′E)。
09、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長一萬八千多公里,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便於船舶避風和停靠。 中國的大陸邊境線長二萬多公里。
10、中國島嶼大約有5000多個,絕大部分分布在長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群島是舟山群島,它位於浙江省東面的東海海域。
12、中國南海有四個群島,即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13、中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14、內海是一個國家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雷州半島與海南島之間的瓊州海峽是中國的內海。
15、中國最大的島嶼是台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第三大島是崇明島。
16、山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遼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17、台灣海峽位於福建省與台灣省之間,從南到北連接著南海和東海,是中國海上運輸的重要通道,人們稱它為「海上走廊」。
18、 世界上有兩條地震帶,一條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一條是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國正好在兩大地震帶的中間,所以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
19、與中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十四個,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還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共20個)。
20、東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朝鮮。
21、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俄羅斯、蒙古。
22、西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
23、西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印度、尼泊爾、不丹。
25、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緬甸、寮國、越南。
26、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六個。
27、東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韓國、日本。
28、東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菲律賓。
29、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30、中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市(地區、自治州、自治盟)、縣(旗、區、市)、鄉(鎮、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五級。
31、中國共有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單位,二十三個省,五個自治區,四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
32、北京市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部,是中國的首都。戰國時為燕國都城,故也稱「燕京」。
3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約有一百六十六萬平方公里,佔了整個中國面積的六分之一。它位於中國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烏魯木齊市,簡稱為「新」。
34、陝西省,舉世公認的中華民族的搖籃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 即誕生並埋葬於此。春秋戰國秦國的所在地,故簡稱「秦」或 「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安市,即古長安,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兵馬俑的故鄉。延安是著名的革命聖地。
35、山西省,西臨黃河,東臨太行山脈,位處黃土高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著「煤海」之稱,因位於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因在戰國時代為晉國領地,故簡稱「晉」,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是中國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供應基地,山西文物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
36、河北省因位於黃河北邊而得名,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屬於冀州,故簡稱「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莊市,北戴河與承德均為避暑勝地。
37、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南邊,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它是中國古代「九州」中的「豫州」,故簡稱「豫」,又稱「中州」和「中原」。洛陽市、開封市、安陽市和鄭州市是中國八大古都中的四個,其中洛陽是十三朝古都,開封是七朝古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鄭州。河南有大量古代文化遺址。現在的河南省是建國初期平原省和老河南省合並而成。
38、內蒙古自治區橫貫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簡稱「內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是蒙古族的發源地,煤炭儲量居全國第一。
39、遼寧省因省內有一條遼河而得名,簡稱「遼」,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陽市,另有計劃單列市--大連市。有「鋼都」鞍山。
40、吉林省位於東北平原的中心,簡稱「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春市,是中國的「汽車城」。
41、黑龍江省有著「北大倉」(糧倉)之稱,是中國最北和最東的省份,簡稱「黑」。人民政府所在地哈爾濱市,又稱「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節期間,這里舉辦冰雕藝術節。
42、甘肅省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蘭州市。簡稱「甘」或「隴」,古所轄地為甘州(現張掖市)和肅州(現酒泉市),是故甘肅。
43、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銀川市。簡稱「寧」。
44、青海省因青海湖在其境內而得名,青海湖古代叫「西海」,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和鹹水湖,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色的湖」。也是中國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寧市。簡稱「青」。
45、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即位於本區。從公元七世紀開始就與內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經常往來,促進了藏族、漢族兩民族之間的交流與發展。簡稱「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薩市,在藏語中是「聖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這里一年四季晴空萬里,日照時間長,人們把它叫做「日光城」。
46、雲南省是中國西南邊疆省份,同緬甸、寮國、越南三國相鄰,簡稱「滇」或「雲」。雲南省有五十二個民族,是中國民族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雲南省人民政府所在昆明市,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聞名中外的「春城」。雲南省大部分地區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47、貴州省因「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而得名,簡稱「黔」或「貴」,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貴陽市。中國最大的瀑布也是聞名於世界的黃果樹瀑布位於離貴陽一百五十公里處的鎮寧布依族自治縣。仁懷市出產的茅台酒被列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也是中國的國酒。
48、四川省因物產豐富而被稱為「天府之國」,簡稱「蜀」或「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成都市。
49、湖北省因地處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簡稱「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漢市。水陸交通便利,被人們稱為「九省通衢」和「江城」,夏季氣溫高,是「四大火爐」之一。
50、湖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內最大的河流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長沙市,夏季氣溫高,是「七大火爐」之一。
51、江西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因從唐代開始設江南西道而得名,又因為贛江是省內最大的河流,故簡稱「贛」。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南昌市。 景德鎮是中外聞名的瓷都。
52、安徽省出產「文房四寶」中的紙、墨、硯,簡稱「皖」,古有徽州和安慶二府,各取一字,乃為安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53、山東省因位於太行山以東而得名,在古代是齊國和魯國的所在地,故簡稱「魯」。人民政府所在地濟南市,是中國著名的「泉城」。 另有一計劃單列市--青島市。
54、江蘇省位於中國華東地區,簡稱「蘇」,「蘇」字繁體寫法的魚和禾是指魚米之鄉、草字頭是指平原、「蘇」字詮釋了江蘇的一切、意味著江蘇是魚米之鄉、繁華不衰。江蘇建省始於清代初年,取江寧(現南京)、蘇州兩府的首字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市,是著名的「六朝古都」,也是副省級城市。 江蘇的經濟,文化和教育在全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55、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部沿海的中段,簡稱「浙」(Zhè),境內最長的河為錢塘江,錢塘江曲折多彎,又名「折江」, 「折」與「浙」諧音,是為「浙江」。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市,風景優美,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另有一計劃單列市--寧波市。
56、福建省 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南段,簡稱「閩」,因境內第一大河閩江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稱「榕城」,因城中榕樹多而得名。另有一計劃單列市--廈門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境內有「海上花園」與「鋼琴之島」之稱的鼓浪嶼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而古老的泉州市是多元文化寶庫,海峽西岸名城。
57、廣東省位於中國南部沿海,簡稱「粵」。人民政府所在地廣州市,有「羊城」之稱,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為迅速。廣東三大民系是指廣東漢族人里的廣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他們佔了廣東漢族人的大多數。廣東集中了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 ,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廣東GDP一直保持全國第一,成為改革開放的領頭羊。
58、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因桂林在歷史上長時間為省會,故廣西的簡稱由此而來。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寧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會議所在地。
59、海南省是僅次於台灣島的中國第二大島,簡稱「瓊」,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口市。是中國最南端也是最年輕的省份。
60、台灣省與福建省隔海相對,是中國的寶島,簡稱「台」,島上居民以漢族為最多,他們的祖先大部分是從福建和廣東遷居過去的,通用普通話、閩南話和客家話,風俗習慣和閩南差不多。最大城市為台北市,高雄市則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61、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和尼泊爾交界處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8844.43米)。
2、中國的地勢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海岸線以東以南的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資源。
3、中國的氣候
中國氣候有三大特點:顯著的季風特色,明顯的大陸性氣候和多樣的氣候類型。冬季氣溫普遍偏低,南熱北冷,南北溫差大,超過五十攝氏度。主要原因在於: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獲得太陽能量少;緯度影響:冬季盛行冬季風。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溫差不大。主要原因在於: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獲得熱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風,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陽高度大,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長,減緩了南北接受太陽光熱的差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省漠河縣,夏季最熱地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4、行政區劃分
4個直轄市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簡稱「京」,又稱「北京城」。位於華北平原西北端。初稱薊,春秋戰國時為燕國都城,遼時為陪都,稱「燕京」、南京,金、元、明、清至民國初為都城,先後有中都、大都、北平、北京等稱號。1928年始設市。現轄十六區、二縣,為中央直轄市。全市面積一萬六千八百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人口一千七百四十三萬。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科學、教育、國際交往中心和交通樞紐。北京還是馳名中外的游覽勝地,主要名勝古跡有長城、故宮、天壇、十三陵、頤和園、香山等。北京曾舉辦過1961年第26屆世乒賽、1990年第11屆亞運會和2001年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08年8月8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上海:簡稱「滬」或「申」,又稱「上海灘」。地處中國東部海岸中段、長江入海口處。古為海邊漁村,春秋為吳國地,戰國時為楚國春申君封「邑」,宋設鎮,始稱上海,1927年設市。現為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轄十八區、一縣。全市面積五千八百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人口一千八百五十八多萬。上海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上海還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商業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基地。上海曾舉辦過2001年APEC會議和2005年第四十八屆世乒賽單項賽。2010年,上海將舉辦世博會。
天津:簡稱「津」,又稱「天津衛」。位於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五大支流在此匯合流入渤海。金元時代稱「直沽」,為漕運要地,後設海津鎮,明初取「天子津渡」之意始稱天津並設衛,稱「天津衛」,清為「天津府治」,1928年始設市。現轄十五區、三縣,為中央直轄市。全市面積一萬一千多平方公里。2007年末,戶籍人口一千零九十五萬人。天津是華北最大的工業城市,油氣、海鹽資源豐富,並有一定的工業技術基礎。天津也是華北重要的商業中心和口岸城市,2006年被確立為北方經濟中心。天津的名勝古跡主要有市區的寧園、天後宮、大沽口炮台,薊縣獨樂寺,黃崖關古長城及有「京東第一山」之稱的盤山風景區。
重慶:簡稱「渝」,又稱「重慶山」。位於西南地區東部,長江上游。春秋戰國時為巴國地。隋唐屬「渝州」。抗日戰爭時期為國民政府陪都。1997年6月,以原四川省重慶、萬縣、涪陵三個地級市和黔江地區行政區域設中央直轄市重慶市。下轄十九區、十七縣、四自治縣。全市面積八萬二千三百多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總人口三千二百三十五多萬人。重慶是綜合性工業城市,有長江三峽、枇杷山、縉雲山等旅遊勝地。
『陸』 杭州為什麼被稱為歷史名城
杭州發現的良渚遺跡說明很早有人類文明,春秋就是吳越領地,在南宋時期是南宋的都城
『柒』 望海潮里作者筆下的杭州有什麼特點
作者筆下杭州的特點,是繁華、富庶、美麗。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開篇從大處入手,總括杭州古老的人文地理及不懈生機,接下三句「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補足繁華之狀貌;「參差十萬人家」,杭城之宏偉在此一舉托出,讓人感受到杭城各式各樣的樓宇高低起伏,接棟連檐,寸尺無空,千家萬戶都掩映在翠微之間。而「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又輕輕一筆寫出杭城溫柔安詳又兼熱鬧富貴的一面,八個字包羅萬象,尤其是街巷河橋中埋伏的風流蘊藉之美呼之欲出。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無涯」與前面的「形勝」又剛好形成互文照應,連番烘托出杭城的奇偉。寫罷錢塘潮,翻轉一筆,再次流連杭州城的繁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珠璣」與「羅綺」皆婦女用品,最能代表精緻與華麗的日常生活。寫完城市的豪奢,柳永便直接抵達嫵媚的西湖了:「重湖疊山獻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重湖」指西湖有內湖外湖之別趣,「疊榲」卻指湖邊的山嶺重疊參差,這正應了「湖中有湖,山中有山」這一「清嘉」之姿色。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就此坦然一筆將杭州的秋景、夏日翩翩寫來,輕松從容,並不著力,而四時風光恍如都在目前了。
原文:
望海潮
宋 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山獻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注釋:
三吳:即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三郡,在這里泛指今江蘇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區。
錢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時候的吳國的一個郡。
煙柳:霧氣籠罩著的柳樹。
畫橋:裝飾華美的橋。
風簾:擋風用的簾子。
翠幕:青綠色的帷幕。
參差:參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齊貌。
雲樹:樹木如雲,極言其多。
怒濤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頭沖過來,浪花像霜雪在滾動。
天塹:天然溝壑,人間險阻。一般指長江,這里借指錢塘江。
珠璣:珠是珍珠,璣是一種不圓的珠子。這里泛指珍貴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為界,西湖分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疊巘:層層疊疊的山巒。此指西湖周圍的山。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麗。
三秋: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農歷九月。
羌管:即羌笛,羌族之簧管樂器。這里泛指樂器。
弄:吹奏。
菱歌泛夜:采菱夜歸的船上一片歌聲。菱:菱角。泛:漂流。
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將軍之旌,竿上以象牙飾之,故雲牙旗。這里指高官孫何。
吟賞煙霞:歌詠和觀賞湖光山色。煙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異日圖將好景:有朝一日把這番景緻描繪出來。異日:他日,指日後。圖:描繪。
鳳池:全稱鳳凰池,原指皇宮禁苑中的池沼。此處指朝廷。
譯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風景優美,是三吳的都會。這里自古以來就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樓閣高高低低,大約有十萬戶人家。高聳入雲的大樹環繞著錢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捲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寬廣的江面一望無涯。市場上陳列著琳琅滿目的珠玉珍寶,家家戶戶都存滿了綾羅綢緞,爭相比奢華。
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秋天桂花飄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歡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劃船采菱唱歌,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著巡察歸來的長官。在微醺中聽著簫鼓管弦,吟作詞,贊賞著美麗的水色山光。他日把這美好的景緻描繪出來,回京陞官時向朝中的人們誇耀。
『捌』 杭州的地理,歷史,自然,環境,人文
地理: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地形復雜多樣。杭州市西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密布,物產豐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
歷史:杭州烏龜洞遺址古人類化石的發現證實五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杭州這片土地上生活,蕭山跨湖橋遺址的發掘證實了早在8000年前就有現代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的餘杭良渚文化被譽為「文明的曙光」。杭州夏商周屬「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
自然:國家一級陸生野生動物有10種,二級64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3種,二級18種。礦產資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屬和金屬礦床。臨安、昌化出產的雞血石,為收藏石和印石中的珍品。
環境:杭州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人間天堂」之美譽。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畜禽種類繁多,種植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種260多個,杭州蠶桑、西湖龍井茶聞名全國。全市森林面積1635.2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4.77%。
人文:杭州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散雜居。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時,全市有漢族、畲族、回族、滿族、蒙古族、壯族、苗族、朝鮮族、侗族、土家族、布依族、高山族、傣族、瑤族、彝族、佤族、水族、維吾爾族、白族、達斡爾族、藏族、黎族、塔塔爾族、僳僳族、納西族、錫伯族、俄羅斯族等27個民族。
(8)杭州市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 、滬嘉杭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國際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玖』 關於杭州的人文地理文化的選擇題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專大運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屬、經濟、文化和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1]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截至2015年,杭州下轄9個區、2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面積1659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70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901.8萬人[2],城鎮化率75.3%。[3-4]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獨特文化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拾』 浙大地理怎樣
1、浙大的地理學主要有三個專業:人文地理、歷史地理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B+,自然地理B,沒有博士點。 2、地理學隸屬於浙江大學理學院地球科學系,研究生實驗室在玉泉校區。 3、主要研究方向:旅遊規劃和土地評估。當然,某些老師另有側重:比如范今朝(行政區劃)。具體情況見論壇其他帖子。 4、近兩年招生情況:人文地理2007年——保送4個,統招8個。 人文地理2008年——保送5個,統招8個。 歷史地理2007年——統招1個。 歷史地理2008年——保送1個,統招2個。 自然地理2007年——統招1個。 自然地理2008年——統招1個。 5、分數線:2007年360以上,2008年370以上,分數線較高,競爭激烈。 6、入學考試:三個專業統一命題——政治,英語,地球科學概論,中國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 7、 上了國家線而未上浙大線如何調劑:可調劑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歷史地理、地質,岩礦等專業,只要其他學校導師願意 接收。調劑人文地理專業方向的,只能選擇不考數學的院校,調劑自然地理、歷史地理等方向一般要求你的本科專業背景為地理或相關專業。 8、科研情況:橫向課題比較多,主要為浙江省內的旅遊規劃項目,目前在做的旅遊規劃項目很多,科研經費充足。土地評估方向主要做基準地價評估,項目也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內,經費充足。課題依託於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所和浙江大學風景旅遊規劃設計研究中心(旅遊規劃甲級資質),兩個方向分別組建了一家公司。 9、就業方向與情況介紹:畢業主要從事旅遊規劃、土地評估和房地產,也有考取國家公務員,或者進入杭州市高中、旅遊職業院校從事教育事業。一般在畢業之前都能找到工作,工資起薪以杭州地區為例大約4000。 10、最後建議:如果你希望從事學術,那麼請你選擇牛導報考,不要看學校牌子;如果你想出來工作,那麼建議考慮學校綜合實力、導師橫向課題、學校區位,因為好學校一般擁有更多的資源,導師橫向課題意味著你在讀研時就可以獲得工作經驗,學校區位則能讓你在找工作時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