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地理上的三條龍脈

中國地理上的三條龍脈

發布時間: 2021-02-18 08:29:15

1. 龍脈是什麼中國境內有多少條龍脈

脈的本義是血管,引申為像血管一樣連貫的東西。龍的身軀多取材於蛇,可謂以綿長為特徵,那麼,從字面上看,龍脈就是龍的綿長連貫的血管了。龍是來自自然界,卻是不在自然界中生活的神物,其價值和意義主要通過象徵的方式表現出來,因而,大凡綿長連貫的東西,都可以謂之龍脈,反過來說,龍脈可以象徵那些綿長連貫的東西。(資料來自湖北陰陽地理學府) 風水學把綿延的山脈稱為龍脈。古代「風水術」首推「地理五訣」,就是龍、穴、砂、水、向。相應的活動是「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龍就是山的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發。尋龍首先應該先尋祖宗父母山脈,審氣脈別生氣,分陰陽。所謂祖宗山,就是山脈的出處,群山起源之處,父母山就是山脈的入首處,審氣脈即指審祝山脈是否曲伏有致,山脈分脊合脊是否有輪暈,有輪有暈為吉,否則為凶。還有尋龍需分九勢,九中龍勢中有:回龍、出洋龍、降龍、生龍、巨龍、針龍、騰龍、領群龍。來龍就要山勢曲折婉轉,賓士遠赴。 [編輯本段]【歷史記載】 龍脈指如龍般妖嬌翔,飄忽隘顯的地脈。地脈以山川走向為其標志,故風水家之龍脈,即是隨山川行走的氣脈。 《陽二宅全書·龍說》雲:「地脈之行止起伏曰龍。」 《撼龍經》雲:「大率龍行自有真,星峯磊落是龍身……龍神二字尋山脈,神是精神龍是質。」龍行飄忽,即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山脈亦多起伏逶迤,潛藏剝換。 郭璞《葬經》所謂「委蛇東西,忽為南北」即是此意。辨龍首要分清枝幹,尋得干龍而於支上點穴,大非吉事。 《堪輿漫興》雲;「尋龍枝幹要分明.枝幹之中別重輕。」次要分真龍之身與纏護之山。凡真龍必多纏護。纏多富多,護密人貴。但若於纏護之山下穴,即失真龍之氣,亦大不吉,識得真龍,然後觀其水口朝案、明堂龍虎,確定結穴之處。龍之勢,以妖矯活潑為貴。重重起伏.屈曲之玄,東西飄忽.魚躍鳶飛,是為生龍.葬之則吉。如果粗頑臃腫,慵獺低伏,如枯本死魚,是為死龍,葬之則凶。風水家於龍尚有諸多名目,要加強龍、弱龍、肥龍、廋龍、順龍、逆龍、進龍、退龍、病龍、劫龍、殺龍、真龍、假龍、貴龍、賤龍、皆言龍脈須纏護周密,護衛有情而不斜飛逆轉。形宜瑞庄秀雅,如果主客不清,枝幹鎮糊,或尖射搓蛾,怪石崢嶸,俱為惡形,塟之多有劫煞。 [編輯本段]【風水名詞】 風水中借龍的名稱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因為龍善變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隱能現,能飛能潛。山勢就象龍一樣變化多端,故以龍稱呼。平地也有龍脈,其標志是微地形和水流。對龍脈好壞的看法,是審定山脈的長遠,辨別山脈的大小興衰如何。山脈來得綿遠者,發富亦綿遠,山脈來得短促者,發富亦短促。總之,風水龍脈大致反映了我國的山脈走向,是古代先哲對中華地理的樸素認識,是千百年經驗的積累。 成語「來龍去脈」就源於此。山脈有不同的走勢,因此龍就有不同是姿勢。 風水學把龍勢分為5種: 1,南北走向稱為正勢。 2,由西向東成為側勢。 3,逆水而上稱為逆勢。 4,順水而下成為順勢。 5,首尾相顧成為回勢。 龍脈的形與勢有別,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是遠景,形是近觀。勢是形之崇,形是勢之積。有勢然後有形,有形然後知勢,勢住於外,形住於內。勢如城郭牆垣,形似樓台門弟。勢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單座的山頭。認勢惟難,觀形則易。勢為來龍,若馬之馳,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強,異而專,行而順。形要厚實、積聚、藏氣。 [編輯本段]【中國的龍脈】 一、龍脈的走向 中國的龍脈源於西北的昆侖山,向東南延伸出三條龍脈,北龍從陰山、賀蘭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龍由岷山入關中,至秦山入海。南龍由雲貴、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每條大龍脈都有干龍、支龍、真龍、假龍、飛龍、潛龍、閃龍、勘測風水首先要搞清楚來龍去脈,順應龍脈的走向。 二、龍脈的數量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至少24個王朝,如果按照每一個王朝就有一條龍脈來計算的話,那麼中國至少就有24條龍脈。黃帝的龍脈在中原黃河流域;大禹的龍脈在今天四川汶川縣的九龍山;商湯的龍脈在黃河流域;周朝的龍脈在岐山;秦朝的龍脈在咸陽;漢朝的龍脈在沛縣;西晉的龍脈在河內;隋朝的龍脈在弘農;唐朝的龍脈在長安、隴西、太原;宋朝的龍脈在開封、鞏義、洛陽一帶;元朝的龍脈在內蒙古草原;明朝的龍脈在安徽鳳陽;清朝的龍脈在東北。當然,這些都是大致的范圍,其實龍脈的具體位置是很難確定的,這是因為龍的活動范圍是變動不定的,並且大多數龍脈都是依山傍水而生的。 三、龍脈的分布 按照風水學的分析認為:中國的大龍脈正在西進和東出的狀態中,西進方向的是黃河流域,華山地區是大龍喝水和出口處;東進方向的是長江流域,黃山地區是大龍喝水和出口處。這兩個區域以後會形成中國新的大龍脈。 中國龍脈的始祖源自昆侖山。昆侖山的左邊(西北邊)是天山山脈、祁連山山脈、陰山山脈。北邊有阿爾泰山,伴它行的還有賀蘭山、大小興安嶺、長白山,昆侖山的右邊(西北、西南邊)有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橫斷山等山脈。昆侖山龍脈夾在上述南北山脈中間,不斷向東施展輝煌燦爛的舞姿。龍的主脈落在陝西省的西安市(即古都長安),然後東出中原(河南),同時展開北向、南向、東向、西向分支,形成井體的昆侖山脈體系。 昆侖山到了中原以後,向東有六盤山、秦嶺;偏北又有太行山;偏南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向南是南嶺;加上五嶽:北嶽恆山、東岳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還有東邊的黃山和台灣的玉山(海拔4000米),西南的峨眉山。這些舉世聞名、舉世無雙的大大小小山脈--大大小小的龍脈,構成了一幅中華巨龍圖,是大龍、中小龍混雜的卧龍圖。因而,就有西方個別敏感的政治家,稱中國是一條沉睡的巨龍。從政治上來講是對的,但從風水學上來講卻不對的。因為它不是一條,而是一群大小不等的卧龍。40多年前,它們睡的迷迷糊糊,中華民族才從先進走向落後的。現在已經群龍蘇醒,我們的民族必然要復興;從落後走向先進! 當然,江河是龍的脈絡,水是龍的血液。中國有三大河流,即黃河、長江和珠江。三大河流中的黃河與長江同是發源於青藏高原,青海省的巴顏喀拉山是黃河的發源地,而地處西藏自治區的唐古拉山則是長江的源頭。黃河、長江與珠江都是向東流,分別流入渤海、東海與南海。黃河全長5400多千米,流經青海、四川、陝西到山東流入渤海,經過九個省區;長江全長6300多千米,流經青海、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湖北、江蘇到上海注入東海,流經八省、直轄市。珠江源於雲貴高原,流經貴州、廣西壯族自治區和廣東省,經廣州市形成富饒的珠江三角洲,而後流入南海。三大河流配合大龍脈的走向而流動,使成為大地的地方形成了山環水抱之勢。 除了三大河流之外,還有東北的黑龍江、松花江、遼河、鴨綠江、圖們江、嫩江;西北的塔里木河、額爾齊斯河;雅魯藏布江、瀾滄江、怒江;東部地區的淮河、海河,等等。 此外,各省各地均有自己的江河。諸如湖南的湘江、四川的嘉陵江、廣西的邕江、紅水河,等等。全國還有調節江河水(龍的血液)的2000多個湖泊;這些天然的淡水湖,緩解了江河的急流,使水來個大彎小彎,形成了山環水抱的作用。例如鄱陽湖,位於江西北部,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長江到這里打個大彎,水注入鄱陽湖,使江西的風水地理成為全國之冠,成為全國的三大(江蘇、湖北、江西)才子之鄉,居於湖北、湖南中間的洞庭湖,也在長江中游的彎曲處,故湖南人靈地傑、人才輩出。據湖南的地形圖來看,湖南有龍鳳呈祥之形。龍指的是新化的大熊山為龍尾,過漣源-婁底-寧鄉-韶山,龍頭落於漣水。韶山位於龍的七寸部位,嶽麓山是龍足。鳳指的是,南嶽是尾,過雙峰-湘鄉,鳳頭與龍頭隔漣水相望。而曾國藩的故里處於鳳頸與鳳背的結合部位,故這一帶凈出女傑。在這當中,以大熊山龍脈為最貴,其祖山九龍池海拔1622米,高蓋湘東、北、南、西之大部分地區。九龍池頂原有一池,周圍有九條山脊,每一條山脊下有一股泉,20世紀70年代末的時候還有泉水流出,現已基本消失。 山是龍的勢,水是龍的血,因而,龍脈離不開山與水。自古以來,山環水抱之地都是風水寶地。即便是拋開風水學、龍脈說的觀念不談,任何人在這種山奇水秀的環境中成長、生活都未免不是一種和諧、和樂的享受。中國的龍脈( 山嶺 ) 星羅旗布,到處皆有,江河水流( 脈絡,血液 )快慢節奏均衡,龍脈和江河湖海配合得非常緊湊,編織成一幅壯觀的,宏偉的,美麗的,到處山環水抱的地理藍圖。 四、北京的龍脈 古人認為北長街為北京的龍脈,在此建造雷神廟,有龍則靈。龍能造水,水能克炎。明朱國禎《涌幢小品》:「余過西華門,馬足恰恰有聲,俯視見石骨黑,南北可數士丈,此真龍過脈處。」 五、龍脈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從秦始皇被稱做「祖龍」、漢高祖稱自己是「龍種」之後,龍就成了君主帝王象徵、比附的對象。於是,龍脈就有了另一個喻義,即指那些出過帝王(或有可能出帝王),或能夠安葬帝王、護佑王室後裔的山水之脈。於是,就有了當政的帝王花大力氣為自己「尋龍探穴」,即為自己也為後代找一塊安葬「寶體」的「萬年吉地」,及所謂的「埋金更名建寺廟、挖斷龍脈泄王氣」之類的事件。 像涉龍的許多詞彙其詞義都有擴展一樣,龍脈一詞在新時代也有了新的意義。如把新修成的青藏鐵路,稱為入藏的「龍脈」;把證券市場上的綜合指數走勢,稱為股市「龍脈」;把由伏羲女媧、炎帝黃帝開創,世代華人不斷承續、發揚的中華人文精神,稱為「華夏龍脈」,等等。 [編輯本段]【全球龍脈】 全球龍脈均發源於昆侖之西,龍脈之祖為帕米爾高原,在中國大唐西域舊地。 北龍兩條:一為蔥嶺、薩彥嶺,去蒙古。一為天山、陰山、燕山、興安嶺。兩龍在中國東北(現俄羅斯境內)交會,主龍去勘察加、過海去美洲,為洛基山脈、安第斯山脈,渡海而連南極山脈。支龍回頭南下,形成朝龍(案山,即東洋島鏈。詳見下。) 東龍為昆侖山脈,中龍經祁連、秦嶺後分為兩支:北支為太行山,南支為桐柏山、大別山。 南龍為喜瑪拉雅山,南下印尼、紐西蘭、一支去澳洲。 西龍兩條:一條去烏拉爾山脈,形成歐亞大陸的分界線。一條去高加索山脈,去西歐分為兩支:一支北上挪威芬蘭,一支南下非洲。 昆侖又為中龍,居天下之中,入於中國。 天下之中在中國大唐西域舊地。中國為天下之中,大唐中土,豈是虛言?! 有龍脈為證: 從全球龍脈看:昆侖龍左右龍和朝山十分明顯:左青龍為北龍(為中國北部蒙元舊邊疆)。 右白虎為南龍(為中國西部、西南邊疆)。 案山為東洋島鏈:阿留申、勘察加、千島、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馬來亞島鏈。(乃中國舊藩屬邦)。 昆侖龍脈特別眷顧中國,更神奇的是: 單從中國的龍脈看:昆侖龍左右龍和朝山也十分明顯: 左青龍為阿爾金山脈,去陰山交會北龍,東下三韓陷幽冥。 右白虎為唐古拉山脈,去江南之南嶺。 案台為舟山、琉球、台灣諸島。 這是中國古代堪輿家所認為的「大南龍」、「大北龍」喲。當時他們眼裡的天下只有這么大,不知道還有更南的、更北的更大的龍脈。 這要感謝全球衛星地圖了,連海底的龍脈都能看清。呵呵。 單從中國中原地區的龍脈看:昆侖龍左右龍和朝山也十分明顯: 昆侖主脈經祁連、秦嶺後分為兩支,北支太行山為青龍, 南支桐柏山大別山為白虎。 泰山為案台。 [編輯本段]【吉凶辨別】 葬地的形狀,如牛卧馬馳,如鸞舞鳳飛,如蛇蜿蜒,這都要用水來區別。以下的種種地形,屬牛富鳳貴蛇凶危。 1、來龍氣勢如萬馬奔騰,從天而降,這是王侯葬地。 2、來龍氣勢如巨浪,重山迭障,護衛重重,這是大官葬地。 3、來龍氣勢如重屋,山地草茂樹高,這是開國建府葬地。 4、來龍氣勢如屈曲斜徐的蛇,這是國破家亡葬地。 5、來龍氣勢如降龍,,水繞雲從,這是大官葬地。 6、來龍氣勢如戈茅,這是有牢獄之災,兵火之難葬地。 7、來龍氣勢如流水,這是親人活著也像死鬼葬地。 8、來龍氣勢如屏風,兩條山龍對峙,葬在中間,這是後人封侯封王葬地。 9、來龍氣勢如倒扣的鍋,在鍋頂下葬可使後人發財。 10、來龍氣勢如帽子,這是合家歡樂葬地。 11、來龍氣勢如拋下的籌碼,這是子孫百事倒霉葬地。 12、來龍氣勢如亂衣,這是後輩女人嫉妒,妻子與人私通葬地。. 13、來龍氣勢如灰色口袋,這是子孫陽宅有火災葬地。 14、來龍氣勢如倒扣的船,這是子孫後輩女的生病,男的有牢獄之災葬地。 15、來龍氣勢如橫放案幾,這是斷子絕孫葬地。 16、來龍氣勢如卧劍,這是子孫叛逆而被誅殺葬地。 17、來龍氣勢如仰刀,這是子孫因凶禍而逃散葬地。

2. 相傳中國有十四條龍脈,各是什麼

中國古代風水學說中,十四條龍脈都在哪裡?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至少個王朝,如果按照每一個王朝就有一條龍脈來計算的話,那麼中國至少就有24條龍脈。黃帝的龍脈在中原黃河流域;大禹的龍脈在今天四川汶川縣的九龍山;商湯的龍脈在黃河流域;周朝的龍脈在岐山;秦朝的龍脈在咸陽;漢朝的龍脈在沛縣;西晉的龍脈在河內;隋朝的龍脈在弘農;

龍的主脈落在陝西省的西安市(即古都長安),然後東出中原(河南),同時展開北向、南向、東向、西向分支,形成井體的昆侖山脈體系。昆侖山到了中原以後,向東有六盤山、秦嶺;偏北又有太行山;偏南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向南是南嶺;加上五嶽:北嶽恆山、東岳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還有東邊的黃山和台灣的玉山(海拔4000米),西南的峨眉山。這些舉世聞名、舉世無雙的大大小小山脈,構成了一幅中華巨龍圖,是大龍、中小龍混雜的卧龍圖。

3. 中國的三大龍脈有何玄妙之處

自古以來,山環水抱之地都是風水寶地,中國三大龍脈,就是傳說中的出帝王將相之地。

縱觀整個中國的山脈分布走向,和中國的風水布局,可以看出整個中國的風水走向大體上是由三條龍脈決定,從整體上看人文環境,水土風貌都是有此三大龍脈決定的,此三大龍脈即是 北龍,中龍,南龍。

通常把香港、廣州、福州、南京、上海等城市劃為南龍。

北-中-南三條龍脈,不同的山川氣脈出的人物都不同。拿歷史來對照,差不多三代以前了不起的人物,堯、舜、禹、湯、文王、周公、孔子,成功的人物,大多是北龍山脈出來的。北龍山脈的人出來,長治久安天下太平,因為他們穩重。秦漢以後,以至唐、宋、元、明,都是中龍山脈的人,他們出來大多是太平盛世。南龍山脈出來的,好像多文化思想、哲學、禪宗、佛法,成仙成佛,大多是南龍山脈的人。南龍山脈出來的人可以做宰相,聰明有餘,稍欠渾厚。尤其是近代一百多年來的歷史際運,中華傳統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思想變革之際站出來的大都是南龍山脈的人。

這三條龍的干脈生出支脈,支脈又生出支脈,猶如人體血管和經絡一樣,遍布於中華大地。

4. 中國龍脈在那裡

中國的氣,是沿地勢由西流向東方的。由於氣的靈妙,氣聚之地大都出現許多大人物,通常把這種地方稱之為人傑地靈。而氣的源頭便是昆侖山。在國家地理上,它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慣新疆、西藏;東延青海境地內,長達2500多公里。它的西段是塔里木盆地和藏北高原的介山,西北東南走向。東段成東西走向,分出三支;北支為祁漫塔格山;中支為阿爾格山,東延至布爾汗布達山及阿尼馬卿山;南支為可可西里山,東延為巴顏喀拉山,在四川邊境與岷山和邙山、郟山相會合。

對於昆侖這座大山,人們只知道它的高大雄偉,實際上它是中國乃至世界龍脈的發源地和鼻祖。古時便被看作為產生源氣之所。黃河由它發祥而出,它是生氣之源,物本之源。氣脈從昆侖山向全世界擴展,所發端出的五支龍脈,其中三支在中國,兩支向歐洲方向延伸出去,因而成為天下的主山。

中國的三支龍脈,從北方開始,以北干、中於、南乾的形式,在中國的大地上流動,與黃河、長江等大水系有著密切的關系。自古,地理的基幹龍脈對三支幹龍的分法為:

北龍:沿黃河通過青海、甘肅、山西、河北、東三省等北部地區,延伸至朝鮮半島而止。實際上,北龍不應到朝鮮便終結,它相接於朝鮮的白頭山。也就是朝鮮的龍脈發於白頭山,但並未停止,只是隱入了海中,最後連接了日本列島。北京、天津等城市處於北龍之上。

中龍:通過黃河、長江之間的地區,包括四川、陝西、河北、湖北、安徽、山東,到達渤海終止;西安、洛陽、濟南等,均為中龍氣聚之所。

南龍:沿長江通過雲南、貴州、廣西、湖南、江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南部地區入海而停止,通常把香港、廣州、福州、南京、上海等城市劃為南龍。

這三條龍的干脈生出支脈,支脈又生出支脈,猶如人體血管和經絡一樣,遍布於中華大地。

三大幹龍中,北龍和中龍的分法古今大相一致,惟獨南龍未被取得共識。唐代的大地理家楊均松認為:江浙地區最平坦的當屬蘇州、松江、嘉興、湖州、常州五府;嘉興、松江的龍脈發自古目支脈,到杭州鳳凰山分出,沿江東北曲折而行後消失,到高亭忽然聳峙,進入海寧、海鹽;稍微靠中行走的有崇德、桐鄉、嘉興、秀水、嘉洋、平湖、松江,盡於西余等九峰,被太泖湖界開。稍靠外行走的,從上海到吳凇、江口為止;沿海往西靠內行走的,有苕水,各城郡都是西目的分支。湖州的龍脈發於東目支派,成為臨安、餘杭;從安吉出發,經武康、歸安,終正於烏程,廣德、宜興的離墨是正龍盡頭。長興弁山是大龍的盡頭,都為南龍的分支。常州是發於京口的支脈,接連丹陽,高原崗阜隱隱隆隆的是毗陵,與晉陵相連屬,支脈是夫椒、錫山;從晉陵沿太湖向東南行約六十里有洋山,方圓四十五里到天平山向東稍南斷伏,過金山。而金山出獅山。獅山又出索山,? 自此向東都是平原。三十里後聚為吳都,丹陽與武進交於濱江,再分支江陰;沿江往東偏南,虞山出現,便有常熟。北邊是大江,南面是昆湖,中間是平原;東南是崑山,東邊是嘉定,太倉也到吳凇、江口而止。

而明代的劉伯溫考稱:南龍一脈,從峨眉山沿江東行後,一開始不知結局。從通州泛海勘察後,才發覺海鹽一帶的山脈是南龍的盡頭處。因為天目山雖為浙右鎮山,但山勢並未截止,而是蜿蜒而來,右挾黟浙,左帶苕水,直到海鹽長牆秦駐之間才終止。於是,以平松諸山為龍,左抱長江、淮河、泗水,以慶紹諸山為虎,右繞浙江曹娥之水,都朝拱著海鹽州。後邊的脈氣乘湖東出,前後以朝鮮、日本為岸,使南龍成為最大的干龍。

應當說,楊均松和劉伯溫的論斷都很有道理。但南龍並未止於上海或海鹽,真正的南龍龍脈在福建繼續延伸入海,到達台灣島後仍末到盡頭。

山在地上行,氣在地下走。

5. 中國的九條龍脈都在那裡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至少24個王朝,如果按照每一個王朝就有一條龍脈來計算的話,那麼中國至少就有24條龍脈。黃帝的龍脈在中原黃河流域;大禹的龍脈在今天四川汶川縣的九龍山;商湯的龍脈在黃河流域;

周朝的龍脈在岐山;秦朝的龍脈在咸陽;漢朝的龍脈在沛縣;西晉的龍脈在河內;隋朝的龍脈在弘農;唐朝的龍脈在長安、隴西、太原;宋朝的龍脈在開封、鞏義、洛陽一帶;元朝的龍脈在內蒙古草原;明朝的龍脈在安徽鳳陽;

清朝的龍脈在東北長白山。當然,這些都是大致的范圍,其實龍脈的具體位置是很難確定的,這是因為龍的活動范圍是變動不定的,並且大多數龍脈都是依山傍水而生的。

(5)中國地理上的三條龍脈擴展閱讀

龍脈的傳說:

風水學把起伏的山脈稱為龍脈,古代「風水術」首推「地理五訣」,就是「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龍就是地理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發。尋龍首先應該先尋祖宗父母山脈,審氣脈別生氣,分陰陽。

龍脈指如龍般妖嬌翔,飄忽隘顯的地脈。地脈以山川走向為其標志,故風水家稱之為龍脈,即是隨山川行走的氣脈。

昆侖山是萬山之祖,許多上古時代的神話人物都是從昆侖山中走出。昆侖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

在風水學上,古書載昆侖山是玉龍騰空之地,素有亞洲脊柱之稱。昆侖山為龍脈的中心,昆侖山脈形成後,以後天八卦的八方出脈:正北方位有阿爾泰山山脈;正南方位有西瑪拉雅山山脈;正東方位有阿爾金山山脈;正西方位有喀喇昆侖山山脈;

東北方位有天山山脈;東南方位有唐古拉山山脈;西北方位有阿拉套山(阿爾套山)山脈;西南方位有岡底斯山山脈,組成了八大龍脈系列。

6. 能決定中國命運的3條龍脈,都在什麼地方

實際上就是地脈。龍脈叫著好聽些,中國都喜歡文雅,明明叫「水閣」,中國內人文雅地叫「天一閣」。容當然通過歷代的不懂地理的文人瞎編亂造,給龍脈增加了很多神秘色彩。
古人認為,山川之所以隆起,都是因為龍脈的能量導致的。從各種風水書來看,雖然龍脈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各種風水書說得有鼻子有眼的,相關說有些還是比較科學的,當然有些就是無稽之談了。
龍脈分很多種類,具體的要去看相關古書。龍脈的各個部位,吉凶差別很大,有的地方吉祥利於修造住宅,有的地方凶險不利於修造住宅,這是幾千年中國人的經驗總結,但是古代沒有科學理論證明,只有依託於傳說之類的,等等。
小哲

7. 為什麼中國有三條龍脈

中國歷史上的每一代帝王,都希望自己的統治可以長久、子孫延綿,不少皇帝, 青睞於方術、道士,來勘察風水寶地,那麼,你是否知道,風水學上中國其實有3條龍脈,今天鄒學亮老師就帶你來一起了解一下何為風水學上的龍脈?3條龍脈指的都是哪裡?
中國山脈皆起於昆侖,總其大幹而以「中國的四大河劃分龍脈,別而為三。中國的三大龍以長江和黃河為界,長江以南的干龍叫「南龍」,長江和黃河夾送的叫「中龍」,黃河北面與鴨綠江夾送的叫「北龍」。三大幹龍同是昆侖山南麓的分枝。所以說昆侖山是中國所有龍脈共同的祖宗。

昆侖山上方下圓,周圍一萬兩千七百里,脈出八方,乾坤坎離兌此五龍人外國,艮震巽三龍人中國,名曰三干,黃河居艮震之中,黃河之左,山西北直(河北)山東,山西半河南,皆靈龍之脈,甘肅、四川、陝西、長安、湖廣、兩江、洛陽、開封皆震龍之脈,雲南、貴州、福建、廣東、廣西、江西皆翼龍之脈,此為三大龍也,三大龍是各級枝龍的總綱,然後再由此三干而分出無數小干,無數大枝小枝遍及全國。想要探尋清楚龍脈的來龍去脈,就要先了解三大龍的分布區域和基本走向,才能認清龍脈,而要認清三大龍脈分布區域及走向,可從衛星拍攝之立體圖像而知之。故而欲學地理堪輿之學者,鄒學亮老師提醒你,可先學看地圖、航拍照片。

南龍為巽龍之脈,所在區域包括雲南、廣西、貴州、湖南、江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及台灣諸地。
中龍,震龍之脈,包括四川、陝西、河南、湖北、安徽、山東諸省。
北龍,艮龍之脈,所分布的地域,包括新疆、內蒙、青海、甘肅、山西、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級單位。

在這里要提醒你,大幹龍的總體走向大體上都是從西往東到海為止,有的則延伸到大陸外的島嶼。《都天寶照經》雲:「一代風光一節龍,節數多時富貴久。」從龍脈每起一峰過一峽即為一節,即主一代風光。若以此來判定,中國歷史上時間短的朝代,莫非是龍節不足?

8. 中國的龍脈是什麼

在全國范圍內看,中國有三條大的龍脈。國-學-大-師-李-冠-論在其著作《玄空風水內術探微》一書中寫道容,用四條大河來劃分龍脈,有三大幹龍。長江以南向東南方延伸的山脈為南龍,又稱為巽龍;長江、黃河之間成行列的山脈為中龍,又稱為震龍;黃河、鴨綠江之間的山脈為北龍,又叫艮龍。三大幹龍的起點都是昆侖山。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