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文地理門頭溝
① 有關東南亞國家人文地理,主要產業,風土人情
主要產業:目前,東南亞有11個國家。 新加坡經濟發達,經濟和生活水平內達發達國家水平,經濟以服容務業、航運業、物流業、金融業、科研、旅遊業為主,近年積極發展高科技和教育。汶萊、馬來西亞和泰國經濟發展有一定基礎,經濟以旅遊業、製造業、農業和漁業為主,近年積極發展航運業和物流業。越南、菲律賓和印尼經濟較落後,經濟只有旅遊業、製造業、農業和漁業。緬甸、柬埔寨、寮國和東帝汶經濟落後,緬甸、柬埔寨和老 撾的經濟只有旅遊業和農業;東帝汶的經濟只有漁業和石油出口。汶萊雖然人均GDP接近發達國家,但經濟並不發達,經濟以石油出口和天然氣出口為主,財富和中東產油國一樣只集中在少數富裕階層。 東南亞各國都有自己悠久的歷史,且都是新興的國家。均屬發展中國家。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比較稠密的地區之一。人口多分布在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區。東南亞各國都是多民族的國家。全區有90多個民族。人種以黃色人種為主。東南亞也是世界上外籍華人和華僑最集中的地區之一。記得選我滿意啊
② 誰能幫我把國家人文地理2008年第一期中陝南被遺忘的隱者全文發上來,急需用。
這是一塊被遺忘了的隱者般神奇、奇怪的土地。
這里的家族史極度模糊—祖先們都是以流浪的方式來到這里。在陝南大地,無論是文化還是方言體系都讓人迷惑。這里的原住居民有人說湖北話,有人說關東話,有人乾脆就操川話;在文化上,這片土地又是秦、楚、蜀、羌等多種文化的流匯之地;在建築上,陝南的民居風格雜陳:有氐羌風格、四合院、吊腳樓,更有沈從文筆下的湘西風情……這又是一塊充滿隱者風范的隔世仙鏡般的土地。陝南背靠秦嶺,居於漢水,在地理上形成了深藏於大峽谷里世外桃源般的村莊群……
只知道這一點啊。再補一點陝南的吧。陝南大地,西北奇葩.地處西北,卻處處透著南國之氣。漢水東流,秦嶺北立,巴山南卧。北鎖關中,南扣巴蜀,東達荊襄,西扼甘隴,因此這里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這里有被譽為「西北小江南」,「小天府」的漢中。吉祥之地安康。她的歷史和關中一樣漫長。由於古來是川陝要道,所以文化受到多方沖擊和影響,方言獨具特色,可謂陝,川,渝,楚,隴的大雜燴。性格除了西北人的爽之外又多加一分溫和細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漢中,重在「漢」字。顧名思義是和漢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陝南自古是茶鄉,尤其以安康紫陽茶茶而聞名。
③ 看今日門頭溝作文400
結合《門頭溝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門頭溝區生態休閑觀光農業走廊規劃》,參考北京市林業及生態建設發展的十一五規劃,確定門頭溝區溝峪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主要是以都市生態農業、山區特色旅遊業和綠色產品加工製造業為主的綠色健康產業。
具體來看,都市生態農業主要是依託門頭溝區作為北京大都市的郊區的區位優勢,利用作為城市生態涵養地,利用溝域中現有耕地和林下空地資源而開展的山區特色作物種植業(包括雜糧、經濟作物、葯材種植等)、林果業、綠色健康養殖業(包括畜禽養殖、特種經濟動物養殖、養蜂業等)等無污染的綠色產業。
至於特色旅遊業主要根據本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地理資源等發展的自然風光旅遊業(包括景區、森林、地質地貌等旅遊),民俗旅遊業(包括宗教、文化、革命紀念地等),生態農業觀光(包括觀光果園、農作物和蔬菜採摘等),濕地旅遊業,特色休閑旅遊(包括野外探險考察,素質拓展訓練,動植物觀賞拍攝等),生態景觀觀賞等六項旅遊形態。
綠色產品加工製造業主要是指依託種植的產品和山區特產的各類林產品,以服務旅遊業為主開展的各類農產品、山區林產品和具有區域特色的民間藝術品的加工製作。主要包括農產品加工業、山區林產品加工製造業和民間藝術品製作業等。這些產業形式以村辦小型加工企業和家庭作坊為基本單元,統一規劃,統一品牌,統一設計產品和要求,經營模式主要以組成產品協會或者公司加農戶的模式。
④ 《中國國家地理》《世界博覽》《國家人文地理》選一個訂閱,哪個更好看
《國來家人文地理》以精美自絕倫的圖片、生動有趣的文字,濃縮專業、權威、新銳的理念精華,奉獻給讀者大眾。以其原生態的視覺對地貌山川、人文地理進行深度解讀。內容豐富,知識性強,但意識形態濃厚。所以選擇《國家人文地理》好些。
⑤ 環球人文地理雜志是國家級期刊還是省級期刊還是啥都不是
《環球人文地理》由《國家人文地理》於2010年3月期更名而來。《環球人文地理》雜志是內由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學容和21世紀人才報合辦,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雜志,是以全球為視野、專門研究我國和世界各國人文地理科學的中文期刊。本刊是中國教育部主辦,電腦報集團、21世紀人才報社創辦的一份16開全銅版紙新銳地理人文雜志(月刊)。是品質時代最具影響力的人文地理類風情讀本,以格調、原創、獨特深入讀者記憶。發行網路覆蓋全國各大、中型城市,發行量超過34萬份,閱讀群體超過100萬,覆蓋人群廣及白、金、粉領和中產或中產以上人群。其影響力和號召力在全國同類媒體中排名第二。
⑥ 中國國家地理和國家人文地理哪個好看啊
《中國國抄家地理》,原名襲《地理知識》,是中國一本關於地理的雜志月刊,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主辦。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外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是中國大陸較為出名的一本有關地理的雜志。
《國家人文地理》以精美絕倫的圖片、生動有趣的文字,濃縮專業、權威、新銳的理念精華,奉獻給讀者大眾。以其原生態的視覺對地貌山川、人文地理進行深度解讀。
個人認為兩本刊物側重點不同,前者側重地理知識,後者更注重人文方面。
⑦ 有沒有介紹全世界各個國家人文、地理、風光的視頻或記錄片
藍色星球 冰凍星球 地球最壯觀的景色 地球的力量 紐西蘭:神話之島 黃石公園 太陽系的奇跡 大堡礁 美麗中國 人類星球
⑧ 北京人文地理環境
北京地區居民宗教信仰者50多萬,約佔北京市4%。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對北京的歷史、文化、藝術產生過較大的影響。北京現有宗教活動場所達100多處。
北京在歷史上曾為六朝都城,在從燕國起的2000多年裡,建造了許多宮廷建築,使北京成為中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量最多的城市。
北京故宮,明朝時叫大內宮城,清朝時叫紫禁城,這里原為明、清兩代的皇宮,住過24個皇帝,建築宏偉壯觀,完美地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古典風格和東方格調,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現存最大的宮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北京市山區面積10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62%,平原區面積為6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北京西部為西山屬太行山脈;北部和東北部為軍都山屬燕山山脈。最高的山峰為京西門頭溝區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
最低的地面為通州區東南邊界。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北京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北京小平原。誠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8)國家人文地理門頭溝擴展閱讀:
根據「十三五」北京水務規劃,到2020年,我市節水型社會將率先全面建成;城鄉水環境明顯改善;供水、排水、防洪排澇等水務基礎設施更加完善,運行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高。
2020年,全市用水總量將控制在43億方以內,再生水利用量將達到12億方;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消除全市范圍內黑臭水體,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77%;萬元GDP水耗和萬元工業增加值水耗下降15%以上。
⑨ 請從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方面介紹北京(大約800字)
自然環境
北京市位於北緯39度56分,東經度20分,地處華北大平原的北部,全市土地面積16410.54平方公里。
北京地勢西北高聳,東南低緩。西部、北部和東北部是連綿不斷的群山,東南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北京市東部與天津市毗鄰,其餘均與河北省交界。
北京天然河道自西向東五大水系:拒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運河水系、潮白河水系、薊運河水系。北京沒有天然湖泊。全市有水庫85座,其中大型水庫有密雲水庫、官廳水庫、懷柔水庫、海子水庫。
北京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較長。2006年平均氣溫為13.4℃,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1.9℃,八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6.4℃。2006年全年降水量318毫米,年度降水主要集中於夏季。
人口、宗教、民族
截至200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81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197.6萬人,居住半年以上的外來人口383.4萬人。
常住人口密度為963人/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1333.3萬人,鄉村人口247.7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率6.26‰,死亡率4.97‰,自然增長率1.29‰。全市人口中擁有全國所有56個民族,除漢族外,回、滿、蒙古、朝鮮族人口均超過萬人。
北京地區居民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對北京的歷史、文化、藝術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行政區劃
全市總計:16個市轄區、2個縣(截至2002年12月31日)
市轄區:東城區、西城區、宣武區、房山區、崇文區、海淀區、朝陽區、豐台區、門頭溝區、石景山區、通州區、順義區、昌平區、大興區、懷柔區、平谷區
縣:延慶縣(延慶鎮)、密雲縣(密雲鎮)
歷史沿革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是世界聞名的歷史古城、文化名城。是全國的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這里薈萃了中國燦爛的文化藝術,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北京最早見於文獻的名稱叫做薊。公元前十一世紀時,薊國是統治中國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個分封國。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於薊國西南面的另一個封國燕,吞沒了薊,並遷都於薊城。從這時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國被強大的秦國所滅,薊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據考古學家考證,當年的薊城就在現北京城區的西南部。
公元938年,薊城成為遼的陪都。遼是崛起於中國東北方的少數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為薊位於它所轄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稱南京,又叫燕京。一個多世紀以後,另一個少數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將遼滅亡,並於1153年遷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興的蒙古族軍隊的進攻,被迫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第二年蒙古鐵騎入佔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領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東北郊築建新城。四年後這位首領即在興建中的都城內登上皇帝的寶座,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元朝。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這便是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游記中稱之為「世界莫能與比」的元大都。從此,北京取代了長安、洛陽、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並延續到明、清兩代。1911年10月10日,中國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潰亡,北京作為帝都的歷史到此結束。
在此後的30多年裡,北京歷經苦難:先是連年不斷的軍閥戰爭,使當年的帝都變得衰微破敗;1937年日本侵略軍侵入,古城在血與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接管這座城市。苦難、屈辱、血淚,終於使人民起而抗爭。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成為新生的共和國的首都,古城的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一座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國家的歷史。作為幾代帝都和今日中國首都的北京是中國歷史和現狀的縮影。北京是古老的,但同時又是一座煥發美麗青春的古城,北京正以一個雄偉、奇麗、新鮮、現代化的姿態出現在世界上。
自然地理
北京市簡介:簡稱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為歷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古城。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邊緣,東南距渤海約150千米。面積16410平方千米。全市總人口為1492.7萬人。北有軍都山,西有西山,山地佔全市面積的62%;東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沖積而成的、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山地有煤、鐵等多種礦物和花崗石、大理石等優良建築材料。
地理地貌:北京市中心位於北緯39度,東經116度。雄踞華北大平原北端。北京的西、北和東北,群山環繞,東南是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大平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與河北交界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為北京市最高峰。境內貫穿五大河,主要是東部的潮白河、北運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馬河。北京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脈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脈的軍都山,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北京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北京小平原。綜觀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勢雄偉。誠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土地面積:北京全市土地面積16410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6338平方公里,佔38.6%。山區面積10072平方公里,佔61.4%。城區面積87.1平方公里。
氣候特點: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氣溫10~12攝氏度,1月-7~-4攝氏度,7月25~26攝氏度。極端最低-27.4攝氏度,極端最高42攝氏度以上。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山前迎風坡可達700毫米以上。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
歷史和古跡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也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曾為遼、金、元、明、清五朝帝都。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從此成為新中國的首都。
北京擁有眾多的文物古跡,故宮、長城、周口店猿人遺址、天壇、頤和園、明十三陵等,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05年末,全市擁有博物館34個,館藏文物達115.1萬件,參觀人數達1370.9萬人次。
城市規劃
2005年初,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新總規將北京的城市性質定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國際城市;將北京未來發展目標定位為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
⑩ 微博上有那些介紹國家人文地理的博主謝謝!!
中國國家地理 美國國家地理 華夏地理
這些都不錯,我一直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