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地理位置與日本的差異

中國地理位置與日本的差異

發布時間: 2021-02-18 04:32:17

❶ 中國與日本、哈薩克、俄羅斯、巴西的地理位置差異有哪些

一、緯度

1、中國:東至 東經135度2分秒 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西至 東經73度40分帕米爾高原烏茲別里山口(烏恰縣);南至 北緯3度52分南沙群島曾母暗沙;北至 北緯53度33分 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漠河);

二、氣候

1、中國: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北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屬高寒氣候;

2、日本: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3、哈薩克:溫帶大陸性氣候;

4、俄羅斯:大陸性氣候為主;

5、巴西: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三、地理位置

1、中國: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2、日本: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

3、哈薩克:橫跨亞歐兩洲,以烏拉爾河為洲界,通過裏海可以到達亞塞拜然和伊朗,通過伏爾加河,頓河運河可以到達亞速海和黑海;

4、俄羅斯:地跨歐亞兩洲,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大陸的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

5、巴西:東臨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與南美洲任意一個國家接壤(智利、厄瓜多除外)。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

四、地貌

1、中國: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

2、日本: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

3、哈薩克:哈薩克地形復雜,境內多為平原和低地。特點是東南高、西北低,大部分領土為平原和低地。西部和西南部地勢最低;

4、俄羅斯: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的地形。地勢南高北低,西低東高;西部幾乎全屬東歐平原,向東為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北西伯利亞低地和東西伯利亞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

5、巴西: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中部和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亞馬遜河流域。

❷ 地理比較:日本和中國

日本只有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中國除了這2種氣候還有熱帶季風氣候回,溫帶大陸性氣候答,高原山地氣候。
日本的氣候海洋性強,2月最冷,8月最熱.中國大陸性強,1月最冷,7月最熱。
日本丘陵,狹小平原地形為主。中國地形多種多樣,山地為主。

地理課上的~

❸ 中國和日本的地理位置關系(日文回答)

中國和日本的位置關系怎麼樣的,用日文回答,至少15個字,拜託咯,誰知道答案,幫忙一下。 這就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了【日文】日本國は中國のひがしにあります。 ---整整好好15個字喲。望採納

❹ 比較中國,日本,蒙古的地理位置的差別和對經濟的影響

蒙古屬內陸國;日本屬島國;中國是沿海國家,海陸位置優越。
中國擁有廣闊回的戰略腹地答;
陸上鄰國多,有利於邊境貿易發展;
沿海,海上交通便利,對外聯系、交往與合作方便;
沿海,有著廣闊的大陸架海域,發展海洋事業前景廣闊。

❺ 中日地理位置對比

您好!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它的陸地版圖被形象地比作雄雞。是中華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02、中國領土總面積約為1430多萬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四百七十多萬平方千米。 03、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六十多度,跨了五個時區,東五區到東九區。全國統一北京時間為東8區 。
1.范圍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端,陸地面積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國土的總面積包括各小島在內,共計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374,74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091平方公里。

2.緯度位置
由於日本的島嶼呈北東向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

3.海陸位置
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水域面積3,091平方公里。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端,屬於亞洲,是一個四面臨海的島國,自東北向西南呈弧狀延伸。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

4.氣候分布
日本深受黑潮、親潮等洋流影響,海洋性氣候明顯,一年四季溫差很小。日本大部分國土屬溫帶氣候,但由於日本的島嶼自西南向東北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因此全國各地的氣候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可分為六個氣候區,分別是:
北海道氣候: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響,降雨量較日本其他地方為少。夏季短暫且涼爽;冬季漫長而寒冷。
日本海側氣候:范圍為本州島西部海岸地區。冬季受西伯利亞高氣壓所控制,吹西北風。同時由於暖流對馬海流在冬季通過日本海而帶來大量水汽,因而常有豪雪。夏季降水較少,有時因焚風而會出現異常高溫。
中央高地氣候:典型的內陸性氣候。冬寒夏涼。冬季與夏季及晝夜之間溫差很大。降雨量少
太平洋側氣候:包括了本州東海岸、南四國和九州大部分地區。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梅雨強台風多。冬季則降雪較少。
瀨戶內海式氣候:包括了山陽地方、北四國、近畿與九州局部地區。這里天氣常是晴天,降雨量少,不時遭受旱災之苦。
南西諸島氣候:范圍為琉球群島。這里屬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溫暖。降雨量大。夏季常受台風吹襲。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❻ 中國 日本 蒙古海陸位置的差異

日本:日本四面環海,沿海多港灣,海上交通便利
中國: 我國西部靠陸,有古代絲綢之路、現代亞歐大陸橋與中亞、西亞、歐洲取得聯系我國東部臨海,氣候較濕潤,有利於發展農業生產。
從「中國的疆域示意圖」中得到我國南北跨越了近五十個緯度,絕大部分在北溫帶,四季分明,一小部分在熱帶,長夏無冬。進而請同學們分別列舉一個緯度較高的國家和一個緯度較低的國家,分析他們的氣溫、作物概況,得出我國緯度位置對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緯度位置影響氣溫,影響降水的是哪一種位置呢?蒙古、日本海陸位置對其有怎樣的影響?同學們討論、發言,對於蒙古這一內陸國,看法集中在了限制其對外貿易發展這一不利影響上。「日本四面環海,沿海多港灣,海上交通便利。」這一回答得到同學們的肯定。我國海陸位置的影響呢?同學們從我國實際出發,與蒙古、日本對比,談到我國東部在發展海上交通、開發海洋資源等方面的有利條件。我國西部靠陸,有古代絲綢之路、現代亞歐大陸橋與中亞、西亞、歐洲取得聯系。以上從哪些方面考慮我國海陸位置的優越性呢?有的同學馬上進行了概括性回答。還有其它方面嗎?在教師引導下,得出我國東部臨海,氣候較濕潤,有利於發展農業生產。
我國地理位置及優越性的多方面思考大多是同學們自己說出來的,加上教師的賞識,很有成就感,始終和老師保持著密切的互動。此問題的理解,在質疑碰撞、對話交流中進行,訓練了發散思維,知道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是影響國家自然環境兩個最主要的方面。

❼ 日本和中國的地理位置有什麼異同

秦始皇找長生不老葯派了些優秀的中原人去後沒回來才有今天日本如果沒有那些優秀基因現在的日本人和其它島的土著人無異

❽ 中國與日本兩國地理位置和自然形態的的比較

日本像條蟲,而中國在沒失去外蒙時像葉子,蟲要啃葉,現在中國是雄雞,必吃蟲

❾ 蒙古和日本的地理位置,並說出中國的地理位置的特點

蒙古位於亞洲中抄部的內陸,蒙古的南、東方向與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接壤,西與新疆自治區接壤,北與俄羅斯聯邦相鄰。
日本的島嶼呈北東向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水域面積3,091平方公里。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端,屬於亞洲,是一個四面臨海的島國,自東北向西南呈弧狀延伸。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

中國地勢由西向東逐漸降低,有利於東面海洋的水汽進入內陸。
中國東南多平原,水分充足,有利於農業種植。
中國西高東低,河水自西向東流,有利於溝通東西,加強交流。

多種多樣,有利於各種農作物的生長需要。
中國
較長,有利於對外溝通交流和海洋
的發展。
地域遼闊,
豐富,江河眾多,水資源尚可.經緯跨度大,三級落差明顯,氣候基本齊全

,戰略地理優勢突出

綿長,專屬開發區廣闊,海底資源豐富,
資源豐富
西北西南內陸多山,
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
北部海拔高,地勢平坦,適宜

南方地勢低窪,多丘陵,
優勢突出。

❿ 分析比較中國、美國、日本的地理位置

美國地理位置
美國位於北美洲南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灣。

地形
全境由東向西可分為5個地理區: 東南部沿岸平原分大西洋沿岸平原和墨西哥沿岸平原兩部分。這一地帶海拔在 200米以下,多數由河川沖積而成,特別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質油黑,土壤肥沃。河口附近有一些沼澤地。位於這一地理區的佛羅里達半島是美國最大的半島。 阿巴拉契亞山脈位於大西洋沿岸平原西側,基本與海岸平行,長約2300多公里,一般海拔1000~1500米,由幾條平行山脈組成。 內地平原呈倒三角形,北起漫長的美國與加拿大邊界,南達大西洋沿岸平原的格蘭德河一帶。 西部山系由西部兩條山脈所組成,東部為落基山脈,西部為內華達山脈和喀斯喀特山脈。舊褶曲運動後的產物。內華達山脈的惠特尼峰海拔4418米,為美國大陸最高點,喀斯喀特山脈的雷尼爾山海拔4392米,僅次於惠特尼峰。 西部山間高原由科羅拉多高原、懷俄明高原、哥倫比亞高原與大峽谷組成,為美國西部地質構造最復雜的地區。大峽谷位於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由一系列迂迴曲折、錯綜復雜的山峽和深谷組成,氣勢雄偉,岩壁陡峭,為世界上罕見的自然景觀。 美國河流湖泊眾多,水系復雜,從總體上可分為三大水系: 凡位於落基山以東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稱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長6020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稱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育空河等。 北美洲中東部的大湖群。包括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總面積24.5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稱,其中密歇根湖屬美國,其餘4湖為美國和加拿大共有。蘇必利爾湖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積在世界湖泊中僅次於裏海而居世界第二位。

氣候
美國的氣候大部分地區屬溫帶和亞熱帶氣候,氣溫適宜、降水豐富。由於本土范圍遼闊、地形多樣,氣候變化比較復雜。佛羅里達半島南端屬熱帶。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緯60至70度之間,屬北極圈內的寒冷氣候區;夏威夷州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氣候。美國東北部沿海屬大陸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因受拉布拉多寒流和北方冷空氣的影響,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溫度為-6℃左右,夏季溫和多雨,7月份平均溫度為16℃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毫米左右。 美國東南部和墨西哥灣沿岸地帶屬亞熱帶森林氣候, 溫暖濕潤,植物繁茂。因受墨西哥灣暖流的影響,氣候溫暖濕潤,1月份平均溫度為96℃,7月份平均溫度為24~27℃,年平均降水量為1500毫米。 美國中部平原地區呈大陸性氣候特徵,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溫度為-14℃左右,夏季炎熱,7月份平均氣溫高達27~32℃。年平均降水量為 1000~1500毫米。西部內陸地區高原冬季乾燥寒冷,夏季乾燥炎熱,屬內陸性氣候,高原上年溫差較大,科羅拉多高原的年溫差高達25℃。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高原荒漠地帶降水量不到250 毫米。 太平洋沿岸地區的北段全年濕潤多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但夏季卻乾旱無雨。這一區域冬暖夏涼,雨量充沛。1月份平均氣溫在4℃上,
7月份平均氣溫在20~22℃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1500毫米左右。

日本地理位置
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陸地面積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與俄羅斯存在「北方四島」(俄方名為「南千島群島」)領土爭端,與韓國存在竹島(韓方名為「獨島」)領土爭端。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溫泉遍布全國各地。境內河流流程短,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
資源:
資源貧乏,80%以上依賴進口。主要資源蘊藏量為:金礦689.6萬噸,銀礦1689.7萬噸,鐵礦62.1萬噸,煤826.5萬噸(以上數字為2000年統計)。鉛礦為4317.9萬噸(1992年統計),銅礦為1155.3萬噸(1996年統計)。石油100%依靠進口。核能開發較早,截至2002年8月,擁有53所核能發電站,總發電裝機容量為4590.7萬Kw(千瓦)。森林面積2521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2/3,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但木材52%依賴進口,是世界上進口木材最多的國家。日本山地與河流較多,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約為每年1353億Kwh(千瓦時)。日本的專屬經濟區面積約相當於國土的10倍,漁業資源豐富,但由於過度捕撈等原因,資源量近年逐漸下降。

中國地理位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它位於北半球,在全球最大的大陸——歐亞大陸的東部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面距印度洋不遠。

中國國土大部分地處中緯度,最北境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北緯53°34′),最南境在廣東省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附近(北緯3°51′),南北延伸5500公里,跨緯度約50度。
由於緯度不同,南北之間太陽入射角的大小和晝夜長短差別很大。由此導致輻射能和溫度的差異。從南到北,全國(除青藏高原高寒區外)跨越了赤道帶、熱帶、亞熱帶、暖(南)溫帶、中溫帶和寒(北)溫帶等6個溫度帶。其中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者的面積佔全國面積的70%。又因位於大陸東部,季風氣候顯著,大部分地區受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夏季風的影響,夏半年雨熱同季,溫度和水分條件配合良好,為發展農業提供了優越條件。特別是佔全國面積26%的亞熱帶地區溫度高而降水豐沛,天然植被為亞熱帶季雨林與常綠闊葉林,適宜種植水稻和多種亞熱帶經濟作物,這與大陸西部同緯度地區在回歸高壓帶控制下降水稀少的荒漠景觀迥然不同。在距海遙遠、夏季風難以到達的中國西北內陸和青藏高原則為乾旱地區。

中國國土最東境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會合處(東經135°05′),最西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帕米爾高原上(東經73°附近)。東西距離5200公里,跨經度將近62°。時差在4小時以上。在世界標准時區中,中國國土分屬東五區至東九區的五個時區。目前中國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外,統一以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時間作為全國的標准時間,並稱其為「北京時間」。

中國國土遼闊廣大,陸地總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1/15,亞洲面積的1/4。在世界各國中,中國的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第3位。

中國陸地疆界長2萬多公里。同中國陸地接壤的鄰國:東北有朝鮮,北有俄羅斯和蒙古,西和西南有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和不丹,南有緬甸、寮國和越南。

中國東部面臨海洋,海岸線總長度為3.2萬多公里。其中大陸海岸線,北起鴨綠江口,南至北侖河口,長達1.8萬多公里。環繞中國大陸邊緣的海,自北至南為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它們與太平洋連成一片(見中國的近海)。中國是世界上島嶼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近86%分布在杭州灣以南的大陸近海和南海之中。台灣島東部海岸及釣魚島、赤尾嶼等島嶼的海岸直接瀕臨太平洋(見中國的島嶼)。

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東有韓國、日本,東南有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度尼西亞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