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地理專題片

中國地理專題片

發布時間: 2021-02-18 01:31:38

㈠ 請教:紀錄片在地理風光拍攝中的要點和忌諱

紀錄片是與故事片相對的一種電視節目體裁,如果說故事片相當於文學中的小說,那麼紀錄片就是報告文學。紀錄片和報告文學的選題一樣都來自於生活現實,它不需要虛構故事情節,也不需要對事件進行過度的渲染,好的紀錄片甚至只是生活原生態的一種自然記錄。那麼,為什麼面對同一事件,有的人講得繪聲繪色、興致盎然,有的人卻講得平淡無奇、味同爵蠟?關鍵就在於結構方式與敘事技巧的不同。

在紀錄片創作中,敘事的技巧和結構的方式不僅是對素材進行選擇和處理的過程,更是創作者通過素材的挑選和組合,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感受的過程。也就是說,敘事結構是創作者賦予素材以意義和解釋的手段和形式。一部紀錄片藝術質量的高低和思想意義的深淺,不僅取決於紀錄片拍攝到的內容,也取決於對於這些內容的剪輯與組合。剪輯組合得體,原本好的內容可以變得更加精彩,某些一般的內容也能發揮得較為出色。相反,剪輯組合不當,就有可能糟蹋原本非常好的素材,使原本十分精彩的內容失去應有的效果。所以,敘事和結構對於作品的意義,在某種程度上要甚於素材本身。

由於生活積累、人生感受、藝術功力和藝術追求的不同,不同的創作者有不同的敘事技巧和結構方式。即使出自同一創作者的不同紀錄片,其敘事風格也不會完全相同,正如一棵樹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但是,另一方面正如建築學上的分類一樣,盡管房屋的結構千差萬別、形態各異,我們依然可以依據一定的標准把他們粗略地分為幾類,比如木製結構,石制結構、土木結構和鋼筋混瀝土結構。紀錄片的敘事方式也一樣可進行這樣的分類,紀錄片常見的敘事方式有:畫面加解說式、訪談加解說式和客觀記錄式。

一、畫面加解說式。這一敘事方式曾是我國紀錄片的主導敘事方式,那時,由於受蘇聯「形象化政論」的影響,絕大多數紀錄片採用了這種敘事方式。如《絲綢之路》、《話說長江》和《話說運河》。在實際創作中,一般是先有選題,主創人員根據選題寫出文字稿本,領導審查通過後開始拍攝。後期編輯時,則是先根據文字稿配音,再根據配音編畫面。這種敘事方式非常重視解說詞的創作,非常重視解說的敘事說明作用,通過它來表現內容的發展。隨著這一形式的發展,出現了通篇泛濫的解說加音樂,結果忽視了其他聲音元素和圖像對作品整體形象造型的功能,這使得畫面或多或少地成為一種圖解的工具,整個片子從文稿上來看更象一篇論文。另外,從創作觀念上講,這種敘事方式往往注重的是共性而不是個性,注重的是主題和結論而不是具體的事件和人物,創作者也往往把自己當作一個政府工作者代表政府、而不是把自己當作一個藝術工作者僅表述自己的一家之言,這樣片子就承載了過多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內涵,結果抽象大於具體,空泛壓倒細節,逐漸偏離了電視的本性,喪失了可看性。

二、訪談加解說式。畫面加解說的模式是一種時代的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觀眾影視文化的提高,這種敘事方式的弊端正日益放大。為此,紀錄片創作者不得不尋求一種新的敘事方式,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訪談加解說的敘事方式。由於有了訪談的介入,降低了解說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片子的主觀介入程度。另一方面,由於有了采訪的介入,可以向觀眾展現過去和將來時空,從而擴展整個片子的表現力。當然,解說和訪談的交替出現,無形中給片子帶來一種節奏因素,因而更加適合觀眾的收視需要。采訪作為敘事手段,又有不同的呈現方式。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采訪是指狹義的采訪,即記者和被采訪者語言的交流,並將被采訪者的語言結構在片子中。有的紀錄片通篇用采訪來貫穿,采訪承擔著整個紀錄片的敘事作用,比如《忠貞》就大量運用采訪段落,把志願軍戰士被俘的過程,在美軍集中營受到的殘害,以及歸國生活等經歷展現給觀眾。在這部紀錄片中由於片子要反映的內容大都成為過去,又沒有可利用的音像資料,采訪成為一種唯一可利用的敘事手段。有的紀錄片為了克服畫面加解說式的弊端,結合背景因素和動態過程,把采訪融入事件的進程之中,共同承擔敘事功能。比如《廣東行》的第一集《開放市場》,該片運用了大量的同期聲采訪,闡述了開放市場、實行市場經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的紀錄片把采訪作為一個細節,承擔局部敘事功能。比如大型紀錄片《望長城》,為了考察長城的最西端,主持人焦建成對地理教師的采訪;在《三節草》中,為了了解軲轆湖的解放,對肖老太太的采訪。訪談加解說作為電視紀錄片的敘事方式,是電視紀錄片創作觀念的一種進步。運用這種敘事方式比較成功的片子還有:《共產黨宣言》、《鄧小平》、《毛澤東》、《周恩來》和《中國的外交風雲》等。

三、客觀記錄式。從90年代開始,紀實的創作觀念開始興起,紀錄片的創作中也相應地出現了客觀紀錄的敘事方式。它反對使用大段大段的解說這種過強的主觀形式,主張不幹涉拍攝對象,保持生活的原生態,強調取材的客觀性。這一敘事方式借鑒了故事片的創作方式,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創作者深入生活,切實體驗生活,甚至把自己完全融入被攝者的生活,從中提煉細節、情節乃至故事。與故事片不同的只是:紀錄片是同步取材,而且這種「材」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不是虛構和扮演的。可以想像,沒有創作者較長時間的投入,沒有深入細致的采訪,就難以出現好的作品。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采訪是指廣義的采訪,既記者為獲取節目素材而進行的一切社會調查活動。客觀記錄不是純客觀主義,它必須融入創作者的主觀表現因素,否則片子就成了一本有聞必錄的流水帳。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敘事方式是主觀和客觀的完美結合。在實際創作中,創作者一般會花很長的時間,去實地采訪,與被采訪者交流溝通,逐漸形成一種融洽自然的氛圍。當被訪者達到真情自然流露的時候,真正的拍攝也就開始了。這種方式要求創作者有較深的采訪功力和一定的采訪技巧。在正式拍攝時,盡量隱蔽創作者,不讓創作者的形象和聲音進入畫面。在編輯時,往往運用一個故事來結構和敘述,並大量使用同期聲,較少依賴解說。從創作觀念上講,這種敘事方式的選題一般從小處入手,注重的是個性化的事件和人物,講究敘事情節化,創作者往往把節目好看當作創作的第一要素,結果片子就有了吸引人的因素,好看、耐看。這種敘事方式是對紀錄片紀錄本義的回歸,也是目前紀錄片創作的一種發展方向。無論是《婚事》、《陰陽》還是《小武》、《重逢的日子》,無不是採用這一敘事方式的傑作。

敘事方式的演進,是伴隨著技術手段、創作觀念和觀眾欣賞水平等一系列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一種新的敘事方式的出現,原有舊的敘事方式就會消亡,只是這種舊的敘事方式會慢慢退居次要位置。即使是在客觀紀錄式敘事占統治地位的今天,仍不乏運用前面兩種敘事方式的傑作,如運用畫面加解說的《沙與海》、運用訪談加解說的《解放》。

敘事就是對事件系列進行排列,以說明一個事實或表達一個觀點;而結構則是將素材進行排列組合的方式。在紀錄片中,結構是敘事的具體化,敘事要通過結構才能流暢地進行,所以,確立結構,也就是確立展開和完成敘事的方式。
結構作為紀錄片創作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指將前期素材進行排列組合的方式,不同的結構會產生不同的敘事效果。比如里芬斯塔爾的《意志的勝利》經蘇聯人之手,無非是進行了重新剪輯,也就是改變了素材的結構方式,就變成了反法西斯的影片《普通法西斯》。這就有點象化學中的碳原子的排列,一種方式是石墨,如果改變這種排列方式,普通的石墨就會變成了光彩奪目的金剛石。不過,紀錄片創作中的這種「化學變化」畢竟只是少數,大多數結構方式的變化只會引起所謂的「物理變化」,即敘事效果的優劣分野。優秀紀錄片的結構嚴謹、統一而又自然,低劣的紀錄片結構雕刻痕跡很重,整體給人的感覺是鬆弛、甚至混亂。結構能力的高低是區別紀錄片水平高低的一個最重要方面。即使面對相同的素材,結構能力不同的編導也會創作出質量迥異的節目。比如《生活空間》曾播出的紀錄短片《姐姐》,編導原來准備把拍回來的素材編一個反映先進警察的人物片。後來製片人發現這段素材如果重新編,就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反映兒童的紀錄片,正是製片人的金手指才有了《姐姐》的出籠。

紀錄片的結構有內在結構和外在結構之分,所謂內部結構是構成形象的各個要素的內在邏輯聯系和組織形態,所謂外部結構則是紀錄片的外在組織形式,即紀錄片的構成框架。內部結構更多的是內容方面的問題,外部結構更多的是一種形式方面的問題。在本文中,主要討論與敘事方式直接相關的外部結構。常見的紀錄片結構有線形結構和版塊結構兩大類。線形結構分為單線結構、雙線結構和多線結構三大類,根據線索交叉與否又派生出雙線平行結構、雙線交叉結構和網狀結構。

一、線形結構。線形結構最主要的特點是有一條乃至多條貫穿全片的線索,這條線索可以是內在的、邏輯的,如《遠去的村莊》中的缺水問題,《中華百年祭》中畫家的創作體會;也可以是外在的、形式上的,如《龍脊》中村口的那個大槐樹,《萬里長城》中的長城。張雅欣教授在她的專著《中外紀錄片比較》中也談到《遠去的村莊》,她認為該片是典型的繪圓法結構,它的圓心就是缺水問題,所有的素材都是圍繞這一圓心展開的。顯然,張教授的提法與本文的提法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日本的《萬里長城》和中國版的《望長城》盡管題材完全一致,都是拍中國的萬里長城,但是日本的《萬里長城》更多的是以長城為中介,探討長城兩邊人民的生活。在這部片子中,長城已經不是創作者關注的主體,而是作為一條貫穿全片的一條中心線索。在實際創作中,創作者不僅通過采訪來顯示這條中心線,還多次用航拍長城的空鏡頭來強化這條中心線。

對於比較復雜的敘事,使用線形結構的片子往往要用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如《中華百年祭》就有多達五條的線索:1、畫家作畫,2、畫展展出現場,3、百年史實,4、畫家談創作理念,5、畫家的日記。

線形結構可以使復雜的敘事變得條理清晰、紊而不亂。線形結構是紀錄片常用的結構方式,但是並非所有的題材都具有中心線。彌補方法除了後期強加一個象徵元素外,采訪的介入是一個重要手段。采訪作為結構方式,是創作者結構能力提高的一個標志。用采訪作為結構因素,除了後期發現之外,更多地是在前期構思時就要有所考慮。這樣,由於結構不是後期強加給片子的,整個片子就顯得自然、具有整體性。采訪作為結構因素,有兩個層面的作用。第一、采訪的同期聲作為轉場因素,起連接畫面的作用。和解說詞作為轉場因素相比,采訪作為轉場因素難度很大,但是一旦成功,會使片子更為緊湊、簡潔。比如《命運》就是通過人物的采訪,不斷引出新的人物,新的場景,從而實現其典型的套層結構。第二、采訪作為貫穿全片的線索。創作者往往在采訪之初,就對結構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設計,以保證能采訪到它需要的內容。在後期編輯時,創作者會將采訪分成若干段落,根據節目內容的需要,讓這些段落分布在片子的相應位置,從而把整個片子連接起來。比如《中華百年祭》中畫家的創作體會,《神鹿啊!神鹿!》中柳芭的自敘。

二、版塊結構。當然線形結構的這條線並不是每部紀錄片都能具有的,也不是說紀錄片就只有用線型結構。特別是那些依據文理邏輯展開的紀錄片,這類紀錄片有相當一部分屬於以前人們習慣稱呼的專題片,由於它們大都是主題先行,又基本上是解說詞從頭灌到底,因此拍攝的素材只是論證這一主題的工具,這使得素材和素材之間缺少內在的邏輯性,如果又找不出合理的外部線索,就只能尋找其他結構方式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版塊結構。

所謂版塊結構,就是按照人物、時間、地域或主題的不同,將不同的內容分成不同的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可以互無聯系,也可以有起承轉合的一種結構方式。如《命運》和《祖屋》就是典型的版塊式結構。《命運》是按人物來劃分版塊的,只不過創作者在構思人物時作了精心的挑選,常常是在上一個人物的內容即將結束時,或從對他的訪問中,或從與他有關系的事件中引出下一個人物來,這種特殊形式的版塊結構也被稱作套層結構。套層結構既保持了版塊的相對對立性,又加強了版塊之間的聯系,使整部片子被分成若干個版塊仍然能保持較為完美的整體性。《祖屋》是一種傳統的版塊結構,共分為五個版塊,每個版塊都配有一個小標題,他們依次是:「祖宗風水」、「耕讀世家」、「族上人物」、「仁者愛人」和「紅白喜事」。盡管五個版塊都是圍繞「馮琳厝」這個祖屋展開的,但是這五個版塊彼此之間沒有什麼明顯的外在的聯系。使用傳統的版塊結構最好是有張力的題材,否則,由於版塊和版塊之間缺乏內在的必要關聯而使整部片子顯得零散。

盡管紀錄片存在不同的結構方式,但是這些結構方式本身並沒有什麼優劣之分。只是對具體的紀錄片而言,它存在一個最恰當的結構方式,此時再選用其他結構方式就是不恰當的了。

決定紀錄片結構方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1、生活事件本身,2、現場取材方式,3、創作主題,4、作者的創作風格。對生活事件本身而言,如果題材是事件性的,多採用線形結構;如果題材是概述性的,則多採用版塊結構。比如《山洞裡的村莊》,該片主要是反映山岩洞村村民拉電的故事,因此創作者選用了線形結構;而《流年》主要是反映幾位剪紙藝人的生活,這種反映是概括性的,因此創作者使用了版塊結構。就現場取材而言,大致可分為點式取材和面式取材兩種,其中點式取材是指創作者把拍攝的對象作為具體的形象,而面式取材則是把拍攝對象作為抽象的形象。如果取材方式屬於前者,那麼相應的結構就應為線形結構,如《藏北人家》;如果取材方式屬於後者,則多半會採用版塊結構,如《改革二十年》。主題也是影響紀錄片結構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單一封閉性主題的片子多採用版塊結構,特別是那些命題作文式的作品,如《彈指一揮間》、《同心圓》;多義開放性主題的片子多採用線形結構,如《空山》、《忠貞》等。創作者個人的創作風格也影響著作者對結構的選擇,只不過這種選擇並不總是一成不變的,而只是體現出一種量的優勢。

如果說紀錄片是一種「發現」的藝術,那麼它同時又是一種「敘事」的藝術、一種「結構」的藝術.

紀錄片是對某一政治、經濟、文化、軍隊生活或歷史事件做長篇紀錄、報道的電影或錄像節目。 紀錄片直接拍攝真人真事,不容許虛構事件,它的基本手法是采訪攝影,即在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中,用挑、等、搶的拍攝方法,紀錄真實環境、真實時間里發生的真人真事。這里,真實性是紀錄片的生命。正如匈牙利電影美學家貝拉?巴拉茲說的那樣,在紀錄片里「藝術不在於虛構,而在於發現。藝術家必須在經驗世界的廣闊天地中發掘出最有特徵意義的、最有趣的、最可塑造的、最有表現力的東西,並且把自己的傾向性和思想意圖異常鮮明地表現出來」。
1.形象化的政論
蘇聯於1928年出版的 《西方的電影和我們的電影》一書中,盧那恰爾斯基回憶了列寧在1921年關於國際新聞片的口頭指示。據盧氏說,列寧講話內容是「廣泛報道消息的新聞片……要有恰當形象,就是說,它應該是形象化的政論」。因此,列寧所說「形象化政論」僅指新聞片。後來,蘇聯紀錄片理論家格黎格里耶夫等人把「形象化的政論」解釋為列寧對紀錄片的定義。此後,以訛傳訛,在很長的時期內影響人們對紀錄片的觀念,並使紀錄片選題、風格越來越刻板、僵化。
2.紀錄片的體裁有幾種
(1)有一種常見的形式是,通過展開一個廣闊的面,通過若干個互相關聯的典型的連貫報道,宣傳同一個中心主題或表現一種概貌。我們可以稱之為「概述片」,如《大連漫遊》、《西德印象》等。
(2)集中、突出地介紹一個典型單位,剖析某一個矛盾或解決、克服某一個困難的過程,我們可以稱之為「特寫片」。如伊文思的《須德海》,及我國的電視紀錄片《放鹿》、《成渝鐵路》、《深山養路工》、《向青石山要水》等,這是電視紀錄片最常用的體裁。
(3)旅遊片。是攝影機紀錄下來的旅遊見聞或地理、風光散記。它常常缺乏中心內容,更多的是即興拍攝的風土人情和人民生活場景,給觀眾一個概括的印象。一些優秀的風光片常常寓情於景,通過對風光、物產及人民生活的客觀反映,寄託記者的思想、情感,給人以極大的鼓舞教育。比如伊文思的名作 《早春》,我國優秀紀錄片《在激流中》等。這一類影片對攝影和編輯、剪接技巧要求很高,不然會搞成枯燥無味的「大拼盤」。比較好的風光片還有南斯拉夫的《春》、《夏》,我國電視片《青島》、《西藏見聞》、《瑤山行》也屬這一類。
(4)集錦片。比如體育紀錄片、舞台紀錄片,以及介紹工藝美術、繪畫雕塑等紀錄片,其欣賞性、知識性較強,也不一定有鮮明、突出的中心內容。比如《首都節日的舞台》、《體操》、《邯鄲陶瓷》等。
(5)專訪片。它是對特定對象進行深入訪問的攝影紀錄。
3.紀錄片的主線
主線就是貫穿紀錄片的主要線索,它包括揭示矛盾、展示矛盾、形成沖突、解決矛盾的過程。比如《清流滿壯鄉》、《向青石山要水》等紀錄片都是在「水」字上做文章,圍繞水利建設這個中心矛盾來展開影片的主題的。作為視覺形象的宣傳教育形式,在抓住主線的基礎上,還應考慮安排貫穿全片的主要形象。它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體現主線的物體(如上述幾部片子中的水)。主線的作用,在於使主題表現得更加鮮明、深刻,而且使影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具有更強的吸引力。但是不能把主線當作紀錄片必須具備的條件,因為有不少體裁的紀錄片是無所謂主線的。
4.紀錄片的細節
紀錄片不一定有情節,但應該有細節。有了細節,可以使攝影主題深化,並且更生動形象。這種細節,是攝影記者從現實生活申抓取的,是依靠 「挑、等、搶」的采訪攝影拍下來的,而不是由編導臆造、讓人表演出來的。這種細節,不一定帶有強烈的戲劇性、故事性,它常常是通過編輯、記者細心觀察,抓住了拍攝對象具有鮮明特徵和個性的典型行為、動作、表情,或者以物狀人,從「物」上面追蹤、探索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的蹤跡(紀錄片《周總理的辦公室》在這方面是一個成功的範例)。這種細節,常常不需要太泛的鋪陳或過分的雕琢,而僅僅依靠一兩個細膩的特寫、近景即可奏效。
5.紀錄片的懸念
「懸念」是紀錄片經常使用的表現手法。用通俗的話來表達,「懸念」就是「賣關子」。巧妙地運用「懸念」,有助於紀錄片主線的展開和情節的形成。它集中、突出地提出矛盾,然後由遠及近、由表及裡地分析矛盾、解決矛盾,使影片的主題逐步深化,使影片的結構跌宕起伏、層次分明。在《美的旋律》中,對著名的羅馬尼亞女子體操運動員科馬內奇的出場安排,就是很好地利用這種「懸念」的作用。影片開始,用升格拍攝的慢鏡頭介紹了科馬內奇來到中國,在機場上同中國女運動員一同步出機場的情景。隨之,又用畫片資料介紹了科馬內奇在體壇上的光榮歷程,從而使科馬內奇在觀眾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人們都期待著要看一看這位兩次獲得奧林匹克體操世界冠軍的優秀選手這次在上海國際體操邀請賽上又創造什麼驚人的新成就。然而,此後一大段影片中,一直沒有介紹科馬內奇,只是在把女子體操項目全部介紹完了之後,才集中突出地表現科馬內奇怎樣帶著腳傷,以頑強的毅力參加了團體賽,為羅馬尼亞體操隊爭得了榮譽,從而使影片達到了高潮。

國家地理百年紀念典藏 中英雙語字幕下載地址

《國來家地理百年紀念典藏源》(National Geographic 100 Years)
http://www.verycd.com/topics/18912/
◆原 名:National Geographic 100 VOL01-100
◆譯 名:國家地理百年紀念典藏 01-100
◆類 型:專題片
◆片 長:54 分鍾
◆上 映:2004年
◆國 家:美國
◆語 言:英語/普通話
◆字 幕:中文/英語
◆文 件:1CD×100, (699MB×100)

㈢ 求國家地理宣傳片背景音樂

你可以直接搜——航拍中國

㈣ Discovery探索頻道和國家地理頻道什麼關系

沒什麼關系。

Discovery探索頻道:
Discovery傳播公司(DCI)是私人經營的多元化傳媒的公司,總部位於美國馬里蘭州貝塞斯達。DCI是世上最大的紀錄片生產公司。
Discovery探索頻道自1985年在美國啟播後、現今已成為世界上發展最迅速的有線電視網路之一、覆蓋面遍及全國百分之九十九的有線電視訂戶、在全球145個國家和地區有超過14400萬個家庭訂戶。

國家地理頻道:
在國家地理頻道誕生之前,梅爾維爾•貝爾•格羅夫納就預感到,可以利用彩色電視機向全國觀眾播放國家地理學會製作的電影。1965年9月10日,學會播放了自己的第一部電視專題節目《美國人在珠峰》,影響巨大,創造了當時紀錄片的最高收視率。很快,學會每年的四部專題片不僅促進了行業標準的提升,也吸引了大量觀眾。1968年的《亞馬遜》擁有3500萬觀眾,兩周內的收視率比其他任何電視節目都高。
1997年9月,國家地理頻道首先在歐洲成立,而後陸續在亞洲、拉丁美洲和美國開播。短短數年,國家地理頻道的節目已經用34種語言在166個國家和地區播出,包括探險發現、環保教育、科學新知、人文風俗等主題,憑借無與倫比的視覺品質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榮獲過1000多項業界大獎和126座艾美獎。

㈤ 國家地理百年紀念典藏全100集的簡介

◆原名:National Geographic 100 VOL01-100
◆譯名:國家地理百年紀念典藏 01-100
◆類型:專題片
◆片版長:100 x 54 分鍾
◆上映:2004年
◆國權家:美國
◆語言:英語/普通話
◆字幕:中文/英語
◆文件:1CD×100, (699MB×100)

㈥ 紀實頻道的欄目介紹

2015年
《紀錄片編輯室》

首播:周一至周五,20:00-21:00
重播:2:00、8:00 隔周 12:30
時長:45分鍾
主持人:劉家禎
製片人:黃灜灝
《紀錄片編輯室》是一檔現實類紀錄片欄目,每集時長45分鍾。節目從關注社會大背景下普通人物的情感和命運出發,真誠記錄當代中國前進的軌跡和中國人的生活變遷。節目將秉承海派紀錄片的傳統,有溫度,接地氣,以「因你而真」的態度,追求紀錄片在人文關注、思想色彩、審美趣味、影像表達的特色和魅力,讓觀眾在藝術享受的同時感受到時間的力量。
《檔案》

首播:周一至周六21:00
重播:次日 3:00 9:00 隔周 13:30
時長:48分鍾
主持人:姜波
總製片人:朱宏
《檔案》欄目自開辦以來一直堅持記錄歷史、普及歷史、保存歷史的真實影像資料的方向,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觀眾群。《檔案》圍繞歷史題材,重現真實故事,講究懸念和情節,打造歷史題材紀錄片新天地。節目以自製、聯合製作為主,集國內優秀歷史類紀錄片之大成,強化主持人的講述力度,在歷史真實、事件真實、人物真實的基礎上,構建懸念和故事,以多元的手法使紀錄片的情節、節奏和表現更具可看性,更加引人入勝。
《大師》

首播: 周日22:00
重播: 次日4:00 10:00 隔周 14:30
節目長度:24分鍾
製片人:王韌
從現在往前推100年,中華民族的先賢先哲們努力奮斗,在中國的實業、科學、文學、藝術、教育、新聞乃至宗教等領域開風氣之先,他們的思想和精神依然引領著這個仍然在奮斗的民族。他們的命運軌跡與時代相連,寫他們是重溫一個時代。《大師》不以名聲論英雄,而是將大師們盡人皆知的顯赫成就推到後台,對大師的一生提煉出一條貫穿線或一個橫截面,或是一生的某一個側面某一個點,張揚和凸現大師的精神。以《大師》傳播民族文化的精髓,彰顯民族精神,讓人們讀到原汁原味的大師的思想和人生的精華。
《往事》

首播:周日21:00
重播:次日3:00 9:00 隔周日 13:30
時長:46分鍾
主持人:劉凝 講述人:劉家禎
製片人:陳菱
《往事》創立於2005年,是國內最早的口述歷史欄目。它打破了訪談節目散點化敘事的常規,採用嚴密的故事化敘事方式,以紀錄片創作理論為指導,實現了「真實人物、真實事件、真實史料、真實情感」基礎上的戲劇化表達,使「口述歷史」的學術性與電視傳媒的公眾性成功嫁接,成為國內電視界傳播「公眾歷史」觀念最具影響力的平台之一。
《華夏》

首播:周一至周六,20:00-23:00
重播:04:00、10:00 隔周:14:30
時長:45分鍾
欄目旨在打造國內優秀紀錄片、專題片的播出平台,題材涉及歷史人文、風物地理、考古科技等眾多領域。通過各題材的系列專題片來向觀眾展現博大精深的中國文明、自然雄奇的地理風光、深刻雋永的時代印記。
《經緯》
首播:周一至周日,18:00-19:00
製片人:張珂瑋
《經緯》欄目將播放國際精品動物與自然類紀錄片,以貼片合作方式為主,部分購買,替代原有《奧秘》欄目。
《寰球》

首播:周一至周日,23:00-0:00
製片人:張珂瑋
《寰球》是一檔網羅全球精品紀錄片的節目。節目組放眼世界,向各國的製作機構直接購買紀錄片。《寰球》想要傳遞這樣一種紀錄片理念:我們將節目置於全球化語境下,兼收並蓄。節目組將著重在內容的深度、廣度和歷史的厚度方面進行拓展,不僅關注生命歷程中的重大問題,也關注小人物的平凡生活,以期帶給觀眾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回顧歷史、審視現在和展望未來。

㈦ 電視專題片《邊疆行》攝制組從廣西防城港市出發到遼寧丹東,順時針穿越了中國邊疆9個省區,拍攝了100集系


小題1:C
小題2:A
小題3:C
小題4:B
小題5:C

㈧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宣傳片

名字叫《好奇地活著》,這個獲得了2010宣傳片全球獎回最佳文案答
視頻鏈接:
http://www.iqiyi.com/v_19rrha62s4.html

㈨ 200分懸賞!!《國家地理百年紀念典藏100集》紀錄片的字幕

樓主給我加分!!!
我馬上就升級了
你好人做到底!!!
BT下載
http://www.bt2008.net/bbs/viewthread.php?tid=23758
論壇``需要注冊``

[合集][美國][國家地理百年紀念典藏][100集全][DVD-RMVB/英文字幕]

◆原 名:National Geographic 100 VOL01-100
◆譯 名:國家地理百年紀念典藏 01-100
◆類 型:專題片
◆片 長:54 分鍾
◆上 映:2004年
◆國 家:美國
◆語 言:英語
◆字 幕:英語

◆簡 介:

它讓您坐在家中就可以遨遊世界、感受各地獨特的風土民情,穿梭古今,走過歷史,更帶領您深入原始的野性世界。國家地理<百年紀念典藏>第一、二輯,精選全球紀錄片領導品牌 – 國家地理一百部代表影片,主題內容包羅萬象,讓您一次珍藏。
除了詳實而深入的內容之外,專業的拍攝團隊和世界級頂尖攝影師們,足跡行遍世界各個角落,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在剎那間捕捉令人瞠目結舌、驚嘆不已的永恆畫面,帶給觀眾無比的影音視覺享受。包括寰宇采風、世界最後最美的地方、掠食王國、探險、歷史懷舊、最喜歡的動物、生態巡禮、狂暴大地、珍稀動物、搶救生態、發現古文明、考古探險、軍事戰略等系列節目。

◆片單明細:

1.埃及:永恆之路、
2.浴火重生、
3.雨林、
4.情同手足黑猩猩、
5.重返喜馬拉雅山、
6.超視覺世界、
7.北極冰原、
8.黃石公園、
9.巴拿馬生態、
10.大堡礁、
11.澳洲袋鼠王國、
12.神秘三角洲、
13.埃及秘辛、
14.飽受劫難的聖城、
15.鬼斧神工巴里島、
16.西班牙之魂、
17.偉大的印度鐵路、
18.飛越非洲、
19.恐龍獵人、
20.貓咪的秘密日記、
21.好馬一族、
22.狂野的海豚、
23.狗兒真奇妙、
24.拯救大熊貓、
25.時空大冒險、
26.世紀探險家、
27.茫茫深海鐵達尼、
28.南極冰原、
29.神秘的地底世界、
30.火車之戀、
31.失落的馬雅文明、
32.世紀寶藏、
33.非洲野生動物、
34.澳洲動物探秘、
35.虎域、
36.鱷魚王國、
37.犀牛的哀歌、
38.白狼、
39.象族、
40.美女與野獸-豹的故事、
41.維蘇威火山的陰影、
42.國家地理百年紀念、
43.俾斯麥戰艦、
44.超級攝影師、
45.暗夜之王、
46.非洲歷險、
47.眼鏡蛇王、
48.森蚺奇境、
49.貓謎、
50.滄海浮生記
50 滄海浮生記
51 獵鯊
52 愛爾蘭駿馬
53 捍衛花園
54 加拉帕哥鬣蜥
55 窺探自然
56 深海搜奇
57 黑猩猩
58 小宇宙:致命一擊
59 雨林頂探險家
60 叢林海戰
61 偉大的吳哥窟
62 白宮
63 大雪崩
64 致命流沙
65 火山
66 憤怒的地球
67 殺人浪
68 氣旋風暴
69 雪地之虎
70 安地斯山羊駝
71 美國瀕臨絕種動物
72 喀拉哈里之狐
73 大海怪
74 加勒比海底世界
75 非洲古文明
76 中國大漠之寶
77 印度帝國
78 印加古城之謎
79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80 西藏禁地
81 珍珠港
82 自然的蛻變
83 與象共舞
84 孤鷹林白
85 生命之歌
86 深海探險隊
87 中途島戰役
88 二次大戰秘辛
89 巴拿馬運河
90 興登堡飛船
91 航向太空
92 超越顛峰
93 絲路
94 地中海沉船之謎
95 馬雅王國之秘
96 愛琴海古文明
97 冥界的呼喚
98 人類起源之謎
99 響尾蛇
100 鱷魚的最後晚餐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