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的地理對中國的影響
1. 北朝鮮為什麼對中國那麼重要
是中國東北以及華北的戰略緩沖地。
2. 朝鮮半島統一對中國國家安全有哪些影響
一、朝鮮半島問題是冷戰的產物,大國戰略博弈的平台
朝鮮半島問題,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朝核問題,一個是朝鮮半島統一問題。二者相互交織,不可分割。朝鮮半島問題是冷戰的產物,由於長期以來朝鮮南北社會制度不同、長期對立再加上大國因素的影響,使朝鮮半島在統一的道路上布滿了荊棘。特別是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朝鮮核危機,更使朝鮮半島的統一希望降到冰點。朝核危機嚴重影響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地區安全。究其實質可以概括為美國霸權和朝鮮生存權之間的矛盾,朝鮮為維護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追求獨立自主的核安全保障戰略,與美國長期對朝施壓並試圖改變朝鮮現行體制的戰略方針之間激烈沖撞的產物。由於美朝、韓朝關系時好時壞,利益雙方處在不斷的相互指責之中,都希望對方先作出實質性的讓步和承諾。互不信任使得朝核問題遲遲無法解決,也成了半島統一無法逾越的障礙。
朝鮮半島問題重重迷霧背後更深層地凸顯出大國的戰略博弈。朝鮮半島特殊的地緣環境使其成為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等大國的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的交匯點。由於朝鮮半島地理位置獨特、地緣政治特徵復雜,使它成為周邊大國勢必取奪的關鍵地區,也順理成章地成為東北亞國際紛爭的矛盾焦點。無論歷史還是現在,朝鮮半島發展的每一步上都有大國相互影響的烙印。誰控制了朝鮮半島誰就能夠在東北亞地區占據有利位置,各大國爭相把朝鮮半島看作是手中的棋子,謀求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的最大化。美國把朝鮮半島看作是其亞太戰略中遏制中國和防範與壓制俄羅斯崛起,助其維持世界霸權的重要戰略據點;日本把擴大朝鮮半島影響力當作其實現政治大國夢想的階梯;俄羅斯把參與朝鮮半島問題看作其恢復昔日大國雄威的重要環節,中國把朝鮮半島看做制衡美國霸權主義的戰略前沿。
二、朝鮮半島是營造我國良好周邊安全環境的戰略要地
1.朝鮮半島是我國東北部安全的戰略緩沖和戰略屏障
無論從地緣政治角度,還是從百餘年來的國家安全實踐,我們都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朝鮮半島是對我國戰略要害地區能夠產生重要影響的地區。朝鮮半島作為邊緣地帶一直是我國東北部安全的戰略緩沖,正是因為朝鮮半島地理位置獨特,使得它與我們國家的周邊安全密切相關,是我國國家安全中的重點防範地區。當前隨著東北亞地區的安全形勢日趨緊張、安全結構日益復雜,朝鮮半島局勢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影響日益顯現。對中國來說,如果失去對朝鮮半島的影響,任其成為包圍遏制中國的戰略前哨,對中國的安全來說將是致命的威脅。
2.朝鮮半島的穩定有利於我國良好周邊安全環境的營造
中國的戰略目標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需要長期穩定的地區安全環境,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是我國在東北亞地區最最重要的戰略利益。中國希望朝鮮半島問題能和平解決,力圖通過和平對話的方式解決朝核危機,在朝鮮和韓國推行平衡政策,推動朝鮮半島實現和平統一。我國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構想,朝鮮半島的穩定與繁榮是實現這一戰略構想不可缺少的外部條件。和平穩定的朝鮮半島有利於我國營造良好的周邊安全環境,但是如果朝鮮半島局勢持續緊張或者惡化,東北亞地區的國際力量對比就會發生變化,屆時中國不得不面對美日韓三國的統一戰線。另外一旦爆發沖突會有大量難民湧入中國境內,將對我國東北的社會安全產生不利影響。
3.朝鮮半島是中國制衡美國霸權主義的戰略前沿
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中國被列為未來美國最具威脅的潛在敵人,為此美國調整了戰略,將軍事戰略重點從歐洲轉向亞洲,以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由於朝鮮半島在東北亞的重要地位,美國把其看作是實現亞太戰略的重要一環。美國把「朝鮮仍存在威脅」作為借口加速發展導彈防禦系統。一旦這個系統建成,美國不但可以對任何國家為所欲為,同時也可以獲得免受別國攻擊的絕對軍事優勢。對於美國這種咄咄逼人的態勢,我們必須採取相應的應對策略。朝鮮半島是我們在東北亞地區制衡美國的重要砝碼,我國要繼續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在鞏固和發展同朝鮮傳統友誼的同時,也要努力發展同韓國的友好關系。另外,我們還要堅定不移地支持朝鮮半島兩岸的和平統一政策,半島一旦統一,美國就會失去在韓國駐軍的理由,更會失去美日軍事同盟的依據。
三、朝鮮半島問題是影響我國周邊安全環境的重要因素
1.朝鮮半島問題對我國政治安全的影響
朝鮮半島問題對我國的政治安全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首先,如果朝鮮半島保持分裂對立狀態將為美日等大國介人朝鮮半島事務,實施各自戰略,威脅我國政治安全提供充分的機會。其次,朝鮮半島南北關系的改善會降低大國在朝鮮半島行使直接的、武力干涉的可能性,從而降低其不安全變數。半島實現統一穩定將會消除美日等國在半島實施各自戰略目標的理由,有效地緩解中國在半島地區的安全壓力。再次,朝鮮半島是美國對中朝推行和平演變戰略的重要陣地。朝鮮和中國一樣,都是社會主義國家,美國以「共產主義威脅論」為由,一意孤行地對中國、朝鮮等社會主義國家推行和平演變戰略。
在半島方向,企圖把朝鮮作為突破口,而後將其戰略推向中國。中國和朝鮮在反對美國強權政治方面具有共同利益。朝鮮保持政治穩定、主權獨立,不受外部大國勢力的滲透、控制、顛覆,有利於中國的政治安全,否則,中國政治安全環境將面臨威脅。最後,朝鮮擁有核武器嚴重威脅中國的政治安全。朝鮮擁有核武器嚴重挑戰東北亞安全格局,東北亞其他國家將紛紛走上發展核武器之路。屆時中國將處於被核國家包圍之中,中國的國家安全將無從談起。 2.朝鮮半島問題對我國經濟安全的影響
朝鮮半島與我國經濟安全關系密切,朝鮮半島的局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經濟發展的環境。當前時而緊張的朝鮮半島局勢,影響了我國鴨綠江和圖們江流域的經濟投資信心,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步伐和圖們江區域的開發開放,不利於我國經濟的發展。如果朝鮮半島南北實現統一,雙方結束政治軍事對峙,將會給中國東北地區乃至全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並大大促進中國與朝鮮半島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對東北亞經濟合作起積極作用。
3.朝鮮半島問題對我國軍事安全的影響
朝鮮半島與我國東北戰略區域直接相連,同華北等戰略要害地區靠近。這里一旦被任何敵對大國勢力所控制,都將對中國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它直接關繫到我國東北地區、華北地區、首都北京的安全以及整個北部沿海地區的防衛。朝鮮半島的長期分裂、對立嚴重影響我國的軍事安全,不但使美日達到加強軍事同盟、永久駐軍、建立導彈防禦系統、不斷對我國施加威脅的目的,還可隨時加強其在東北亞地區的軍事部署和軍事演習,達到遏制中國崛起的目的。反之,朝鮮半島的統一穩定將緩解我國在東北亞的安全和軍事上的壓力,全心投入經濟建設。
4.朝鮮半島問題對我國台灣問題的影響
朝鮮半島問題與台灣問題密切相關。二者有一些類似的地方,都是在冷戰的大背景下形成的,都是同一個民族由於受到外部因素的干預而產生了分裂。但二者又有本質的區別,朝鮮和韓國是兩個國家的對峙,而大陸和台灣是國家與其組成部分的分裂。朝鮮半島的和平統一不但可以為中國提供解決台灣問題的範式,而且也可以讓中國能夠集中精力解決台灣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後者的作用更大一些。
四、朝鮮半島問題上我國的應對策略
鑒於朝鮮半島問題對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所產生的影響,結合國內外形勢,從地緣戰略與國家安全戰略出發,從和平解決朝鮮核問題、加強自身實力建設以及加強解決地區安全問題的制度建設考慮,在朝鮮半島問題上我們的應對策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促進朝核問題「軟著陸」,實現半島無核化。朝鮮核問題應通過對話、協商和平解決。中國要積極參與半島事務,努力實現朝鮮核問題的「軟著陸」,使朝鮮核問題和平解決。
二是積極推動朝鮮半島統一。我國在增進中朝傳統友誼的同時積極發展中韓友好關系,引領朝鮮半島形勢的發展,推動南北合作、交流,促進朝鮮半島實現統一。
三是加強與美國在半島問題上的協商。中美在朝鮮無核化問題上的共同利益是相當明顯的,兩國應該在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的基礎上擯棄分歧,加強合作、交流,維護好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
四是全面增強國家實力。全面增強國家實力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根本途徑,中國要想在朝核問題上有更大的發言權,發揮更大的作用,必須保持自身的穩定與發展,全面增強國家實力。
五是經濟上互助合作,共同成長。中國應立足長遠,推進中朝全方位的合作與交流,利用自身經驗積極支持和引導朝鮮的經濟改革,縮小南北差距。
六是加強解決地區安全問題的制度建設。建立起一套切實可行的安全機制是保障東亞地區整體安全和改善我國安全環境的根本出路所在,為我國自身的地區安全提供製度性的保障。
3. 朝鮮對於中國有什麼戰略意義
保衛中國邊界,代替中國與美韓直接軍事對峙,讓整個東北能在和平穩定的環境中發展經濟
4. 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和朝鮮對我國的重要性。
位於亞抄洲東部,東北與俄羅斯相連,西北及北部與中國相接,東南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西、南、東分別為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環繞。朝鮮半島自北向南延伸,全長1,100公里,面積為222,154平方公里,100字限制
5. 朝鮮地理位置 和中國是鄰國嗎
朝鮮和中國是復鄰國,與山東半島隔海制相望。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位於亞洲東部,朝鮮半島北半部。北部與中國為鄰,東北與俄羅斯接壤,南部以軍事分界線三八線與韓國相鄰。
朝鮮半島三面環海,東為日本海(包括東朝鮮灣),西南為黃海(包括西朝鮮灣)。山地約占國土面積80%。半島海岸線全長約17300公里(包括島嶼海岸線)。
(5)朝鮮的地理對中國的影響擴展閱讀
朝鮮地形
平壤地區在地質構造上屬於形成於中生代侏羅紀的花崗岩和石灰岩地系,朝鮮稱之為「大同系」。平壤地勢較為平坦,地形主要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氣候特徵
朝鮮屬溫帶東亞季風氣候。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8~12°C,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六月到九月的降雨量為全年的70%。年均降水量約為1500毫米,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步減少。
冬季平均氣溫為零度以下。夏季八月份最熱,氣溫為25攝氏度。三、四月份和夏初時易受台風侵襲。有結冰期。
行政區劃
朝鮮全國劃分為1個直轄市、2個特別市和9個道,分別為平壤市、南浦市、羅先市、平安南道、平安北道、慈江道、兩江道、咸鏡南道、咸鏡北道、江原道、黃海南道、黃海北道。
6. 朝鮮的地理情況
朝鮮面積為122762平方公里。位於亞洲東部朝鮮半島北半部。北部與中國為鄰回,東北與俄羅斯接壤答,南部以軍事分界線與韓國相鄰。朝鮮半島三面環海,東為日本海(包括東朝鮮灣),西南為黃海(包括西朝鮮灣)。山地約占國土面積80%。半島海岸線全長約17300公里(包括島嶼海岸線)。屬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12℃,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1200毫米。
人口:2200多萬(2001年)。全國為單一的朝鮮族,通用朝鮮語。
首都:平壤 (
7. 朝鮮核問題對中國發展安全有何影響那麼朝鮮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影響很大,來朝鮮核問題源對中國發展安全的壞影響甚至要超過美國!
1.從軍事上:朝鮮的導彈和核武器能威脅訛詐美日,也能威脅訛詐中國;能打到日本,更能打到北京,在這一點上起決定作用的是地理空間。只要朝鮮有核武器,就是對北京、對中國的威脅,是實質性的威脅,中國就必須要防範。
2.從經濟上:當中國發展進入瓶頸階段的關鍵時期被迫在對朝鮮的防禦上付出巨大的成本。
3.從外交上:朝鮮在面對國家存亡與否,面對美國等的包括核打擊在內的外部打擊時,可以通過對中國動用核武器,迫使中國對美國等國家進行核反擊以遏制美國等國家對朝鮮的打擊,從而實現核捆綁,也將中國陷入極其被動的地步。
4.從後續上:朝鮮已經有了核武器,那麼日本韓國也就有了理由擁有核武器(雖然一般認為日本已經擁有,但那畢竟還見不得光),這樣就使中國周圍的不安定因素大大增加.現在中國已經抱著2顆炸彈在睡覺,如果在加2課會怎麼樣?雖然因為中國因為有實力使這些炸彈擁有者不敢輕舉妄動,但誰能保證這個擁有者不會走火?
目的:有了核武器,任何國家要對付朝鮮都會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
8. 如果朝鮮半島是中國的領土對中國有沒有好處
如果朝鮮半島是中國領土對中國當然有好處,加深了中國東北的戰略縱深,為中國在東北方向的日本海提供了出海口,提供了釜山這樣的深水港,也不會有國家對長白山提出主權申索。
9. 朝鮮擁有核對中國一點好處都沒有
漢人發源於黃河流域,向四周放射狀發展,到秦漢時期漢民族基本定型。由於漢人農耕民族的特點,有限的土地和不斷增長的人口使漢人有了擴張領土的需求,而秦漢統一得中央大帝國的建立,也使漢人具備了向外擴張的能力。因此,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凡是與漢人毗鄰,且地理氣候條件相對優越、且適宜農耕的地區都逐漸被漢人所佔據,領土的擴張又為人口的增長創造了條件,最終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漢人帝國。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朝鮮半島彷彿作為一個例外存在著,雖然歷史上漢民族對朝鮮半島進行過大規模的征服,但軍事征服只是暫時的,這一地區在漫長的歷史時期總體上是作為一個獨立或者半獨立的國家存在的,並不在漢人帝國的直接管轄范圍之內。漢人是一個典型的農耕民族,根據漢人的生存空間的特點,凡是具有農耕價值的土地,只要不存在大的地理障礙,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都會逐漸被漢人佔有。簡單分析一下,長城以北,玉門關以西以及青藏高原地區由於氣候過於寒冷或者乾旱,生存條件惡劣,不適宜與農業的發展,少有漢人的存在理所當然;東南亞地區,受東南季風的影響,屬於熱帶雨林或者季雨林氣候,水患過於頻繁,對農業的發展也是及其不利的,而且地形復雜,交通不便,所以傳統上漢人也沒有把勢力伸入東南亞。再看東北的朝鮮,與中國不存在所謂的地理障礙,像印度與中國的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那樣,鴨綠江和長白山還沒有到足以阻斷聯系的地步。從農業發展氣候和地形條件上來分析,朝鮮半島與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區,與東北地區相比,朝鮮半島的緯度相對較低,氣候溫和,朝鮮半島的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條件跟中國華北地區差不多,朝鮮半島的南部則氣候條件更為優越,跟中國的江淮地區十分相似,而且名朝鮮半島的地形條件也非常優越,大部分屬於丘陵和平原,只有北部部分地區屬於長白山區,起伏不大。從農業發展的條件來看,完全符合漢人的生存需求,但是作為中國的近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並沒有被納入中華民族的統治范圍而保持其相對的獨立性也難能可貴。歷史上中國作為朝鮮半島政權的宗主國,要分析朝鮮為什麼沒有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首先要從中國的歷史來分析。因為中國不但是朝鮮的宗主國,更是一個延續了了幾千年的巨無霸。朝鮮沒有成為中國的一部分當然是朝鮮的問題,但更是中國的問題。東北與朝鮮隔江相對,對朝鮮的影響也最為直接。雖然現在東北地區的主體民族是漢族,但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實際上東北並不在漢人的有效統治范圍之內。漢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漢民族的正式形成是在秦漢之後,並以「漢」為族名。秦漢時期,東北地區最早存在的一些部族主要有肅慎和東胡,秦漢交際之時,現在蒙古高原的匈奴崛起,滅掉了東胡,但由於大興安嶺的阻斷,匈奴的勢力並沒有延伸至東北地區,也沒有取代扶余、肅慎成為東北的主體民族。兩漢時期,雖說則匈奴勢力的一步步衰落,鮮卑族興起於大興安嶺以西並逐步佔領整個蒙古高原,由於同樣的原因,鮮卑族也沒能將東北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勢力進一步發展,五胡亂華之時,鮮卑族正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西晉滅亡後,晉王室南遷建業,鮮卑族趁亂入主中原,建立統一的北中國王朝。東北地區民族逐步演化並形成一個新的民族,挹婁,取代肅慎成為東北地區的主體民族,南北朝時期主體民族又成為勿吉。隋唐之際,鮮卑族勢衰,沿阿爾泰山東進的突厥族逐漸崛起,並統治塞外成為主體民族,也是隋唐兩代主要的邊患。但突厥族的勢力范圍主要在蒙古高原的西部和北部,東北地區既不受突厥人的統治,也獨立於漢人政權。也是在這個時期,靺鞨族成為東北地區的主體民族,靺鞨族的形成將在歷史上將留下重大影響,因為靺鞨族正是後來建立金政權的女真族和清政權的滿族的直系祖先。在唐王朝最強盛的時期,東北也沒有被納入李唐的直接統治范圍,靺鞨族在東北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作為唐朝的藩屬國存在。唐末五代時期,發源於東北遼河流域的契丹族崛起,建立遼國與漢人政權對峙。北宋後期,在遼之後是發源於長白山地區的女真族建立的金國,金國滅掉北宋政權,建立了統一的北中國政權,與南方的南宋政權對峙。之後蒙古族崛起,前後滅掉西遼,夏、金和南宋,建立了一個橫跨亞歐大陸的大帝國,整個中國也處於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的統治之下,此後雖然朱明王朝將蒙古族趕到塞外,但至今蒙古族一直統治著蒙古高原。明末,曾今建立過金國的女真再次崛起,更名滿洲,趁中原大亂之時,入主中原,建立清王朝,統治中國長達近三百年。從東北少數民族演變的歷史上來看,東北地區被納入中國北方政權的統治范圍是從契丹人建立的遼國開始,真正作為統一中國的一部分是從女真人建立的金國開始。之前,東北地區由於特殊的地理條件,一直作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而存在,既不從屬於蒙古高原的少數民族政權,也不屬於漢人政權的統治范圍。至於漢人成為東北地區的主體民族是在清帝國滅亡之後,大量漢人移居東北,形成一股「闖關東」的移民潮,最終成為這個地區的主體民族,曾經的主體民族蒙、滿兩族在這里也成為了少數民族。從以上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變遷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漢人現在在東北地區占據主體地位,但在歷史上,東北地區長期處於少數民族的統治之下,且沒有一個固定的主體民族,民族變遷和更迭頻繁,而朝鮮半島一直保持著民族的單一性和延續性,這樣就難以形成對相鄰的朝鮮半島形成長久持續的統治。實際上,在漢人對周圍少數民族同化的過程中,東北地區在漢人和朝鮮族人之間扮演者一個隔離帶的角色。統治東北的少數民族政治經濟文化落後,除軍事之外,難以形成對朝鮮半島的相對優勢,不能達到同化的效果。這樣緊鄰著漢人的東北少數民族隨著滿人入關,逐漸被漢人所同化,但距漢人較遠的朝鮮半島卻一直保持著他們獨特的風俗文化,雖然從廣義上來說也屬於大中華文化圈的一員,但卻始終沒有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員。其次,我們要從從朝鮮半島本身說起。一方面,朝鮮半島由於相對較為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農業較為發達,相應的經濟文化發展起步也較早,同時因離更為發達的漢族文化中心較遠,得以保持自己獨有的政治文化傳統。另一方面,朝鮮半島積極學習漢族的優秀文化和制度,充實自己,這樣相對於剛脫離原始狀態的東北少數民族就具有了經濟和文化上的優勢,雖然,短期內可能被東北的少數民族武力征服,但卻不可能被落後的民族所同化。除此之外,朝鮮半島立國較早,政治制度相對完善,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統治秩序,社會較為穩定,有了得以獨立發展的政治基礎。最後,朝鮮半島的統治者由於地狹民少,國力有限,面對強勢的漢人政權或者少數民族政權採取了一種相對弱勢的外交政策,即作為漢人政權的藩屬國,一方面可以利用強大的漢人政權保護自己,明萬曆年間的援朝抗倭就是明證;另一方面,作為漢人政權的藩屬國,也避免了因為漢人的強勢而被滅國的危險,從而得以以一個相對獨立的政權而存在。再次,等到漢人占據了東北地區成為主體民族之後,這個民族已經在世界上落伍了,成為西方列強甚至曾經的小弟日本的侵辱對象,面對鄰近的朝鮮半島再也沒有了昔日神聖的光環,再也沒有依靠其先進的經濟文化優勢對周圍民族進行同化的能力了。而且隨著近代民族國家意識的加強,朝鮮半島作為一個國家越來越強調其獨立性,但是由於長期作為中國的藩屬國,在面對這個龐然大物的昔日的宗主國的時候,自卑的情緒不住地表現出來,最明顯的無過於其文化教育去中國化的要求和趨勢。總的而言之,朝鮮半島之所以沒有納入中國的統治范圍,不是半島的生存條件達不到漢人的要求,而是雖然沒有實際存在的地理隔離帶的存在,但是實際上這個隔離帶是存在的,而這個隔離帶就是東北地區曾經強勢的少數民族。除此之外,朝鮮半島穩定的政治經濟秩序和相對發達的生產力水平使之成功地避免了被東北少數民族所征服和同化,這是朝鮮半島得以維持至今的半獨立狀態的重要原因,還有朝鮮半島在面對強大的漢人政權的時候沒有採取完全依附或者對抗的外交政策,這對政權的延續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