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地理長江中下游
① 如圖是中國國家地理編輯社策劃的四條旅遊路線圖.據圖完成22~24題.沿路線4旅遊的遊客,在甲地最有可
大漠孤煙直所示的是西北地區的景觀,故A錯誤;
小橋流水人家所示的是專長江中下游地區,故B正確;屬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描述的是北方地區的景觀,故C錯誤;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所示的是西北地區的景觀,故D錯誤.
故選:B.
② (2013濟源一模)《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特別策劃了「三縱一橫」四條尋訪中國路線,即東線(A線)、中線
(1)A、B、C、D四條路線中,跨我國地勢三大階梯的是D線,穿越的路線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回C線,答A線經過的地區大多數為經濟較發達地區,B線沿途可以欣賞到溫帶草原、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熱帶雨林景觀;
(2)A線經過了6個省級行政中心,即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和浩特、北京、河南省的鄭州、安徽省的合肥、湖南省的長沙、廣東省的廣州;
(3)B線穿過了兩座重要的東西走向的山脈,一座一直被視為中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該山脈是秦嶺;另一座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該山脈是南嶺;
(4)A線穿越的平原從北向南依次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故答案為:
(1)D;C;A;B;
(2)6;
(3)秦嶺;南嶺;
(4)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③ 「從北到南,從西到東,不知從那天起,秋的畫卷如火如荼次第展開,轉眼間就醉了大半個中國」.圖是《中國
甲地是長江中下游地區,該地區河湖眾多,大漠孤煙直描述的是西北地區的景內觀,千里冰封,萬容里雪飄描述的是北方地區冬季的景觀,天蒼蒼、野茫茫,描述的是西北地區的景觀,選項ACD對應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B.
④ 「從北到南,從西到東,不知從哪天起,秋的畫卷如火如荼次第展開,轉眼間就醉了大半個中國」.如圖是《中
【答案】
從北到南,從西到東,不知從哪天起,秋的畫卷如火如荼次第展開,轉眼內間就醉了大半個中國容.」如圖是《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編輯策劃的「三縱一橫」尋訪秋天四條路線。據圖完成18-19題.
沿路線④尋秋的攝影師,到達甲地最有可能看到的現象是(D)
A.大漠孤煙直
B.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
C.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D.小橋、流水、人家
【解析】
讀圖可得,甲位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比較題干中的四個選項可得,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看到的景觀是小橋流水人家,該地區有魚米之鄉之稱。
故選:D。
大漠孤煙直,,,,指西北地區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指北部的內蒙古等地區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指的是冬季秦嶺淮河以北
⑤ 我們的地理課要輪流講關於中國地理的知識,一定要有關中國的.地理的.有誰可以提供給我,1百幾字左右
講講中國地貌特徵
中國境內不僅有常見的構造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而且有現代冰川和古代冰川作用遺跡、凍土和冰緣作用現象、沙漠和戈壁等,還有在一定氣候條件下,反映特殊岩性的石灰岩地貌和黃土地貌。中國地貌種類的多樣、典型,是世界其他國家難以相比的。
地勢總特點 中國大陸西高東低,自西向東形成三大階梯下降。第一級階梯是青藏高原,高原面海拔多在4000~5000米,其上聳峙多座海拔超出7000米,甚至8000米的山峰,享有「世界屋脊」之稱。第二階梯是青藏高原的北緣與東緣到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間,包括了若干高原和盆地,盆地底部高低不一,高原面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級階梯是更東的低山丘陵和大平原,山丘海拔多在千米以下,平原一般不超過200米。這一級階梯也包括沿海大陸架, 其水深通常在200米以內。
北緯30°附近地勢剖面
東經89°附近地勢剖面
垂直分布特點 以賀蘭山、六盤山、龍門山、哀牢山為界,可將中國分為東西兩部,中國西部,從新疆吐魯番盆地底部的艾丁湖湖面 (海拔-154米)到中尼邊界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高差可達9000米;東部從海濱平原到秦嶺的太白山(海拔3767米)或台灣省的雪山(海拔3884米),高差不到4000米。兩者地勢高差和傾斜方向均不相同,特點各異。
①昆侖山脈以南的西部南方,階坡明顯的只有其北緣的昆侖山北坡和東緣的龍門山東坡,其餘邊緣多和緩的傾斜,很難劃出階梯的邊坡。昆侖山以北的西部北方,主要為高大山系所圍隔的大型盆地,如昆侖山與天山之間的塔里木盆地、天山與阿爾泰山之間的准噶爾盆地、昆侖山與祁連山之間的柴達木盆地、祁連山與走廊北山之間的河西走廊等。上述盆地底部均甚平坦,但其高程卻甚懸殊,最高者和最低者可相差近3000米。各盆地周圍的山地,許多山峰又高出盆地本身3000~4000米,甚至5000~6000米,地面相對起伏巨大。
②中國東部真正存在階梯地形的,只有在上述第二階梯的前緣和第三階梯的後緣之間。前者是內蒙古高原、山西高原、鄂西高原和雲貴高原(見雲南高原、貴州高原),後者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江漢平原和江南丘陵,雙方高差達1000~2000米,其間又多具有連續而陡峭的斜坡,坡折相當明顯。然而,在高原地帶的西側,出現地勢低下的河套——銀川平原(見河套平原)、渭河關中平原和四川盆地,而在平原丘陵地帶的東側,更有地勢高起的遼東山地、山東山地及浙、閩、粵沿海山地,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它們打破了地勢由西向東遞降的局面。
平面分布特點 以山地的脈絡作為框架的中國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平原等大的地貌單元在平面上的排列組合,亦構成一定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地質構造線方向,而且東部與西部亦很不相同
⑥ 長江的源頭到底是哪裡
《中國抄國家地理》總低544期青海專輯上有,以前有一本給你查出來了。「雖然當曲長度略長於沱沱河,水量也比沱沱河大,單由於其源頭方向轉向東南,不及沱沱河方向順直,因此不宜作為正源」----中國國家地理的描述
簡單吧
⑦ 伏旱的成因(用高一地理知識解答) 7、8月份 長江中下游的伏旱成因
7、8月,我國的雨帶已經移到黃河中下游和東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被「副熱帶高氣壓帶」控製版,形成反氣旋天氣權,以下沉氣流為主,天氣乾旱.加上日照長,太陽輻射很強,氣溫高,蒸發旺盛.形成了大面積的乾旱酷暑天氣.便稱作伏旱.
⑧ 少數民族中那些民族在長江中下游平原佔有重要地位
~100米,但海拔大部在50米以下。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區為泛濫平原和濱海平原。漢江三角洲地勢亦自西北向東南微傾,湖泊成群擠集於東南前緣。洞庭湖平原大部海拔在50米以下,地勢北高南低。
鄱陽湖平原地勢低平,大部海拔在50米以下,水網稠密,地表覆蓋為紅土及河流沖積物。三角洲以北即為里下河平原。平原為周高中低的碟形窪地。窪地北緣為黃河故道;南緣為三角洲長江北岸部分;西緣是洪澤湖和運西大堤;東緣則是蘇北濱海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網)
形成過程
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揚子准地台褶皺斷拗帶內,燕山運動產生一系列斷陷盆地,後經長江切通、
貫連和沖積後,形成現今的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整體。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平原邊緣白堊系―第三系紅層和第四紀紅土層微微掀升,經流水沖切,成為相對高度20~30米的紅土崗丘,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區則繼續下降形成泛濫平原和濱海平原。
江漢平原主要由長江和漢江沖積而成;洞庭湖平原主要則由通過荊江南岸太平、藕池、松滋、調弦(1958年堵塞)四口南下的長江泥沙沖積而成;鄱陽湖平原除邊緣紅土崗丘外,中部的泛濫平原主要是由贛江、撫河、信江、修河、饒河等河流沖淤而成;蘇皖沿江平原是受鎮江和長江沖積形成的平原,其中包括蕪湖平原和巢湖平原
⑨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特別策劃了「三縱一橫」四條尋訪中國的路線,即東線(A線)、中線(B線)、西線(
讀圖可知,(1)A、B、C、D四條路線中,跨我國地勢三大階梯的是D線,穿越的路線平內均海拔最高的容是C線,A線經過的地區大多數為經濟較發達地區.
(2)A線依次經過內蒙古高原大興安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山東丘陵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
(3)B線經過的東西向山脈是秦嶺和南嶺,兩大高原是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
故答案為:(1)D;C;(2)內蒙古;大興安嶺;東北;山東;東南;
(3)秦嶺;南嶺;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