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風水地理中國

風水地理中國

發布時間: 2021-02-17 19:48:37

㈠ 中國古代傳統的風水地理思想是怎樣的

大地活體、經絡、穴位、循環說淵源於西方的地學觀念認為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沒有生命的無機界,只有生物圈和人類智慧圈才是有生命的有機界。但是,中國古代傳統的風水地理思想與此不同。不僅認為人和生物有生命,而且認為天、地、生、人各大系統之間組成一個整體性的大自然也是有循環、輪回、有新陳代謝的系統。同時,把一個相對獨立的生活空間也看成是一個有生命的活體。例如,一套住宅、一個村莊、一個城市或都城,甚至整個大地,都可以看成是一個活體。在這獨特的地理思想之下,大自然的生命在於陰、陽的結合。陰、陽是宇宙間最基本的兩種力量。它是深層次的關於物質世界結構的最終原理。《黃帝內經》說:「陰、陽交而不離乎中」、「天地感而萬物生化」。這個「萬物」包含了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人類智慧圈。它們組成一個活體。

中國古代的地理觀念認為:這個活體「石為山之骨;土為山之肉;水為山之血脈;草木為山之皮毛。皆血脈之貫通也。」宋代蔡元定的《發微論》則把構成大地的四種主要元素直接與人體類比,說:「水則人身之血,故為太柔;火則人身之氣,故為太剛;土則人身之肉,故為少柔;石則人身之骨,故為少剛。合水火土石而為地;猶合精氣骨肉而為人。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無二理也。」唐代章貢、卜應天的《雪心賦》說:「體賦於人者,有百骸九竅。形著於地者,有萬水千山。自本自根,或隱或顯。胎息孕育,神變之無窮。」

其次,古代地理思想中的「大地有機」自然觀,還表達了一種「天人合一」的思想。漢代董仲舒提出「人副天數」,認為:「人有360節,偶天之數也;形體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聰明,日月之象也;體有空竅理脈,川穀之象也。……天以終歲之數成人之身,故小節366,副日數也;大節12分,副月數也;內有5臟,副五行數也;外有4肢,副四時(季)數也;乍視乍瞑,副晝夜也;乍剛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樂。副陰陽也。」他又說:「天地之常,一陰一陽。陽者天之德也,陰者天之刑也。……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合之,天人一也。」因此,「事各順於名,名各順於天,天人之際合而為一。」「道之大源出於天。」這樣,「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中國古人就這樣從自身去推測宇宙。《周易》,中所謂「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說法,也包含著這樣一層意思。

㈡ 地理可有「風水」一說

風水是我國古代先民對地理的一種總結,是自然科學和哲學的產物,它和堪內輿一樣,都是中國古代地容理學的支脈。風水學研究的內容與今天的地理並不一致。它是將山川河流的走向與人類生活聯系起來,告訴人們什麼樣的地方適宜居住,什麼地方適宜建城,適宜造房,是對人們生活規律的一種總結。
由於風水學是古時產生的一門世俗的學問,其中自然會混入一些迷信的內容,這是由於先民對世界的認識上的局限性造成的,就像古代醫學也嘗嘗摻雜很多迷信的成分,但不能說中醫是迷信。由於風水學往往被人用來尋找陰宅,所謂的風水寶地,又常被一些方士術士用來欺騙大眾,近代以來被人們片面的當做封建迷信來對待,這是錯誤的,應當將風水學中科學的和迷信的內容剝離開來,區別對待。
但是風水學和現代地理學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風水學主要是規律的總結,而現代地理學是一門系統的科學,通過研究地球的構造,大氣的特點,來解釋人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氣候、環境的變化,現代地理學可以解釋風水學得出的結論,他們之間是相通的。
可以說,風水學是我國古代先民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應當用現代地理學的方法對古代風水學留下的規律進行深入的研究,正確利用先民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

㈢ 中國風水從何說起

中國風水從何說起?lvf

㈣ 中國古代傳統的風水地理思想是如何看待大自然的

中國古代傳統的風水地理思想認為天、地、生、人各大系統之間組成一個整體性的大自回然是有循環、輪答回、有新陳代謝的系統。同時,把一個相對獨立的生活空間也看成是一個有生命的活體。例如,一套住宅、一個村莊、一個城市或都城,甚至整個大地,都可以看成是一個活體。

㈤ 風水和地理有區別嗎

風水是漢民族歷史悠久的一門玄術,也稱青烏、青囊,較為學術性的說法叫做堪輿。風內就是元氣和容場能,水就是流動和變化。風水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稱堪輿術,它是一種研究環境與宇宙規律的哲學,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再平常不過的了。風水的核心思想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早期的風水主要關乎宮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選址、座向、建設等方法及原則,為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學問。中華建築風水研究協會理事高煜翔主張辨證研究風水,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解釋風水現象,只可用於趨吉避凶,不可痴迷其中。

中國地理風水祖墓風水

關於墳墓風水問題:順便牽涉的一個問題是,墳墓風水!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心向」問題。什麼人,心賞什麼樣的地形,完全可以折射出其人的「心向」在用事和教育後代的問題上的成功與否!所以風水沒有「先驗性」,但有「後驗性」。也就說:不管是什麼人,只要用到那種所謂風水好地,就能永保榮華富貴,回答是絕對否定的。只要是心向到位的人,就是自然地理風水用事差一點,也能走向榮華。關健是「心向」,心向決定成敗。這個古今同理。墳墓風水不能決定後代的成敗,但可以檢驗後代成敗的某些特徵。

關於風水和命運關系問題。我研習命學有一定年頭,從親身體會,也從各個不同方面觀察,我的體會是,避開所有的社會因素不論,如下四方面的因素影響個人的身理健康和心理性格完成:一、住地環境。即現時普遍、通俗的說法是「風水」。這一因素影響人的綜合性格完成,特別是對幼年體質成長和幼年性格完成起到關健作用。不論政治地理因素、經濟地理因素、人文地理因素,單就自然地理因素論,高山地形、平地地形、半山腰地形、開闊地形、狹窄地形、城市與農村,人的心胸性格差別還是很大的。同樣的命,高山與平地差距、差別如隔天地。從風水角度論,高山泥土薄,根基淺,平地泥土深,根基穩;從人文角度論,高山受教育的條件有限,見識淺薄,平地受教育的條件優越,見識深厚。「入山看水口」,水口緊和水口松,其人行事、為人的性質完全是兩種不同方式。平地十幾歲、二十歲的人出任村級領導,辦事就非常成熟;山區的人,四、五十歲出任村級領導,還表現為自以為是。這些都是地理因素的差距。二、父母的先天遺傳和後天教養。即現時人們普遍認同的「祖宗陰育」。知識是可以從「先天」和「後天」兩個方面影響後代的,後天影響人們應該普遍認同;先天遺傳人們會持否定態度!其實一個世代注重學習和知識積累的家族,其大腦某些方面的發育會得到加強,這種加強的發育因素是會通過遺傳基因向後代傳遞的。三、所謂的「個人八字命運」。命理的核心是「用神」,什麼是用神?還原到現實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心性潛質」,通俗一點說,「八字」是「心性潛質」的另一種說法,「心性潛質」是「八字」在現實中的代名。需要指出的是:八字演譯中存在的某些「心性潛質」,在現實中要想改變卻有極大難度,「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在此形容還是很恰如其分的。但是並不是完全沒有改變的可能,只是改變的難度和力度要大一些。四、個人努力。這四項因素按其份量,對個人的成功各佔25%;如果把這四項綜合因素單純寄希望於某一項因素,其人成功的難度極大,四項因素同時具備,其人成功的概率極高。四項因素有二三,也應可以。四項因素歸根到底,前三項為「心性潛質」完成,後一項為個人努力。所以綜合概括為:「心性潛質完成」加「個人努力」是人生成功的本質。

㈦ 全國十大風水地理明師名號

那都是騙人的,不要相信

㈧ 中國的風水寶地有哪些城市

風水的實質用現代漢語表達就是:創造、選擇具有更優越的生存條件、生存優勢;合理利用自然客觀條件和規律;符合規整、對稱、必須、合理、舒服、實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觀、衛生的要點;合乎力學、科學原理;合乎常識、邏輯,就是好風水。不存在令人費解的特別神秘風水!古代風水,實質就是正確選擇優越的自然條件,適應人類生存。不適合人類的地方,本人從見過的上百處遺址中的結論是:人類在那裡已被徹底陶汰,沒有再延續種群到今天。風水強調的就是有利、方便、實用,是更好地適合人類生存和生活。用傳統風水理論,切入現代建築設計領域,只怕是盲人摸象,用現代高科技術設計理論切入傳統風水領域應游刃有餘。對風水要有正確認識:比如植物,可以凈化空氣,美化環境,這些能促進人的身體健康,也就是植物有旺風水作用。身體健康,精力充佩,能掙大錢,不需要耗費醫葯費用,也就是植物有旺財的效果。從科學、正面認識更能說明問題。比如:房屋的高層空氣好,衛生好,這是主要的;頂層,防滲漏,防雷擊的措施要有力,當然還存在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項。風水只能提醒從多角度思考,技術層面的事,現代科技更精準。傳統建築容易「犯小人風水觀是以中心對稱理論為主。現代建築風水觀是以實用、功能為主。二者基礎不同。打個比方,在傳統古老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古老風水理論,就象老式馬車駕駛技術,能用於指導駕駛現代汽車嗎?古代以自然風水為主,現代城市以人為風水為主,二者基礎也完全不同,怎能固守舊教條。
關於「創造、選擇具有更優越的生存條件、生存優勢」。古代以正確合理選擇、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為主,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創造更優越的生存空間已成可能,現代化的改造力度為人類的生存條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從而具備了創造優越風水的可能。人為風水更優於自然風水,原因是人為風水包含大量科技因素,抗自然風險的能力大大提高,從而更適宜於人類生活需要。多從科學、常識方向思考定然有益。
風水就是正確選擇居住地形。本人在上百處遺址中的調查戡驗得出的結論認為:那裡大多數明顯有風水理氣、羅盤用事文化跡象特徵,應明顯有一定優良的羅盤文化含義,但基本是一票否決,是地形和生存條件的局限,生活不便,缺少必要的生存條件,沒有再留下延續的種群。本人在現實中找到的事例是,地形不合法,風水理氣、羅盤用事如同兒戲,毫無意義。所以本人才有:」什麼叫風水?多從科學角度思考更有益」的結論。過去很多地段無法建房,現在有鋼筋、水泥、玻璃、自來水、電、氣、發達的交通,可建房屋、可造房屋,克服了劣質地形的局限。木頭、泥土、紙糊窗、提水吊水挑水、茅草、松木火光和鋼筋、水泥、玻璃牆、自來水、電、氣、發達的交通,決對是兩種風水含義,也代表時代在進步,科學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木頭、泥土、紙糊窗、提水吊水挑水、茅草、松木火光的時代,只能選擇背風向陽的低窪地段,房屋不能高,只能矮。低窪、低矮的基本缺陷就是:昏暗潮濕、通風條件差、潮濕而乾燥性能差和空氣質量差,易霉變,易病變。鋼筋、水泥、玻璃牆、自來水、電、氣、發達的交通,完全有可能使房屋建築向高處走,高大建築成為可能,高大、高處明顯明亮、通風乾燥性能好。比如台形高台地段,過去由於建材的限制,不適合建房,現在有建材的優勢,不僅可以建房,而且從某些方面如明亮、空氣流通和防水患性能的角度考慮,比窪地更好,更有利於人類的身心健康。
一個城市的風水優劣,不決定於某一狹小地段的自然風水,而決定於在整體自然地理風水基礎上形成的、佔主導地位的、主宰這個城市的政治地理風水、經濟地理風水和人文地理風水。而其中政府就是最典型的政治風水特徵。比如: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在某地原來有一個鄉級政府在河流的對岸。由於政府機構存在的原因,僅商業網點一項,河流對岸就有十幾家在當地認為是最大的商店,形成一條小小的熱鬧街市。由於種種原因,鄉級政府機構搬遷到別處,那裡立即出現了「驟冷」的狀況,十幾家最大商店,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全部維持不下去,後來留下的三家小店,每家的狀態也僅是保持一個小攤櫃的場面,再無往日的繁華興隆。一個小小的鄉級政府,沒有獨立的財政功能基礎,其影響能力帶來的風水效應就能如此,更何況更大的帶有獨立決策功能和財政功能的政府機構,其影響力的風水效應可想而知就更大。由此事例也可以推論:決定一個城市風水的是那些在自然地理風水基礎上形成的政治地理風水、經濟地理風水和人文地理風水。政治地理風水、經濟地理風水、人文地理風水和自然地理風水的緊密結合,才是完整意義上的風水。
城市,明顯在更大層度上已擺脫人類對自然地理風水的依賴。發達的交通,天空、地下、地上,像蜘蛛網一樣密布、已到了無所不及的地步、形成了網路式的交通便利,不存在對單純水力的依賴和利用的局限。自來水的實現,完全克服了逐水草而居的事實。電、氣的實現,克服了對單一自然燃料——柴、草的依賴。如此等等,包括其它因素的人為實現,這些條件的實現,完全擺脫了人類對自然地理風水的依賴,也有力地證明科學更神奇的事實。

關於農村和城鎮風水問題? 寶地處處有,科學更神奇。
人傑地靈風景美,物華天寶山川秀。全世界人跡可及的地方,自有人類以來,人類已用生命進行了若干次篩選,適合人類的風水寶地,人類已留下大量延續的種群,如城市。不適應人類的風水寶地,有待人類用更科學的方法去開發和利用。
當你去到那些窮鄉僻壤的地方,你不要以為那裡無人去過,其實那裡有許多遺址,那些遺址證明有人到過那裡,同時也會證明那些到過那裡的人們,曾經有過生與死的考驗。由於自然條件的差距,那些人群已被自然徹底淘汰。古代風水,實質就是正確選擇優越的自然條件,適應人類。不適合人類的地方,本人從見過的上百處遺址中的結論是:人類在那裡已被徹底陶汰,沒有再延續種群到今天。風水強調的就是有利、方便、實用,要適合人類生存和生活。
當你去到大城市,那裡為什麼留下那麼多人口,答案是:那裡具有更廣泛的風水優勢,自然選擇使哪裡的人群得以延續並得到繁衍擴漲。
農村基本是小氣候地形,形成獨立的塘局,這種小塘局中存在著不利於生存的空間。農村的自然篩選,自然淘汰,極其明顯。在這些小環境中,地形位置選取不合理,羅盤用事即所謂風水理氣再合理,也是沒有意義。沒有地形的合理,羅經用事成為兒戲。所以在這些小環境中,地形選取是第一位的,是基礎;羅盤即羅經用事是第二位的,次要的。
事例說明一:如農村的瘴氣地段建造房屋,出現聾、啞、殘、障的家庭概率至少90%以上。什麼是瘴氣地,怎麼樣實地察看評估呢?最簡單的看法就是:所謂瘴氣地,就是大熱天,上午九、十時後還不幹露珠的地段。為什麼不幹露珠,地溫相對偏低,空氣相對不流通,空氣中的濕度,水蒸氣擴散緩慢。就像大熱天局部表面結水的自來水管;管內由於自來水循環的原因內部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汽凝結於自來水管的表面。
事例說明二:某地一山區地形,在北南走向的小河邊,大約五華里長的地段,原來所有人家全在靠東岸、即為當西曬的地段居住,現在居住人口全在西岸、即當東曬的地段居住。原東岸人家那裡去了呢?據傳聞,也據調查了解統計,大約有30%的人口遷到西岸,70%的人口在那裡住不到一兩代即自然消亡,只有一戶在那裡住了四代後也自然消亡。
事例說明三:還有另外一處也是山區小河水北南走向地形,目前正重復上述地形所呈現的特徵,東岸面臨人丁減少,西岸面臨將會存在人口增加的優勢特徵,最奇怪的是現在那裡兩岸數十戶人家中,僅只有西岸居住的三四戶人家中,有一戶人家有兩小孩完成大專學業,其餘人家基本上都是以小學狀態走向社會。這兩處為什麼原來的人群要選取東岸居住,原因是東岸地形相對西岸開寬,便利於農耕及各類事項活動;為什麼現在的人群又選取西岸定居,原因是西岸日照優於東岸,積溫和溫差相對明顯高於東岸。象這種東西岸因陽光照射溫差存在的差別。就不能用簡單一個「迷信」就能概括說明問題的,也不能歸罪於羅盤用錯了,更不可能是「屬相」不合的原因了。上述那些地方正在完成自然篩選和自然淘汰。
事例說明四:從調查的結論顯示的是,山區小氣候環境,絕大多數小塘局環境地形中,留下許多居住遺址和姓氏家庭小地名,有些有傳聞,有些無傳聞。有傳聞的是,住一代至兩代即人口自然消亡。許多地段過去有居住人口留下的遺址印跡,現在無人居住,用科學思維的眼光去考量,這就是自然選擇和自然淘汰在地形選擇上存在的明顯例證。由此也可推定,大環境、大氣候條件,也是在數萬年、數千年自然淘汰中才形成現在這樣的格局。
事例說明五:在特定的高寒山區地帶,那裡有一條自然人口群落居住天然劃定的等高線。等高線以下,居住著現有的人口群落,等高線以上,只有遺址,沒有人群,不要以為那裡無人去過,無人居住過!那裡有人群活動的遺跡,那裡的人群哪裡去了,自然消亡和自然陶汰的法則在那裡得到了特別的實現。用風水術和巒頭學的觀點考量,不要以為那裡沒有山,不要以為那裡沒有水,更不要以為那裡沒有穴,那裡有山,那裡有水,那裡更有穴。那裡的穴形,由於人為因素的減少,外在形象更完美無缺。
事例說明六:農村某些小氣候、小塘局;塘局內橫亘著幾個小山頭,如果從遠處望去,那些山頭就象是從別處急奔趕赴到那裡去掄佔地頭的形狀;假設那幾個山頭去除,那裡才顯得寬闊,有了那幾個山頭那裡顯得逼窄,有用的地方全被它們佔去,留下一點點的角角落落,一些狹縫邊角供那裡定居的人生存,那地方一定人心散慢,其塘局內部多強橫、孤傲、內斗之人,自以為是,斤斤計較,互不團結,派系紛爭,互相矛盾,互不相讓。農村某些塘局內,那裡的山體零亂無序,犬牙交錯,相互成「爭占斗頂」狀,從遠處看去,那些山頭似乎就是你在干擾我,我在干擾你,那個塘局裡面的人,一定多雞毛蒜皮的矛盾小事,且為雞毛蒜皮的矛盾小事,相互計較,暗結私怨;平時找不到鬧矛盾的突破口,但只要地方辦某件公益性的大事,誰出面主持,誰就成了罪人,成了矛盾的交點。在那樣的地方很難辦成一件事情。那種地段的某些人,為了個人的一點私利,以不惜犧牲任何地方他人利益為代價,只要個人利益得逞,不惜以地方任何利益為代價。農村某些地段有塘局(一點小開闊地)無水口,那塘局內的人說話一般口無摭,說話很容易傷極塘局內第三方的利益,極易牽扯出塘局內第三方的要害私密事項。農村人家,門前向下有陡坡,前無關攔,一般不聚財,其中只要有人偶然多爭到幾個小錢,就覺得自己了不得,極容易顯富擺闊,顯示自己有財。
當從那幾百處遺址中走出來後,就會完全明白,什麼是真風水:有利於人類生存的優越條件和空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風水。在那裡,無論如何風水布局,無論用那一派觀點去調理,結論只有一個,一票否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特定條件否決了所有風水學派的風水理氣論點。當從那幾百處遺址中走出來後,那裡會教會你什麼是風水:方便、實用、安全、美觀、舒服、衛生才是風水的硬道理。那裡不會告訴你:門相對,門窗對,床位放錯了,灶的方位不對,路相沖,或者其它諸多種種疑慮。但它會告訴你:不方便、不實用、不安全、不舒服、不衛生,生活生存條件困難,是真實的壞風水。
數十年前,一位老者曾經說過:一個小家庭,遷居到新地方,如果沒有碰上好地形、好風水,是不能開基奠定人口延續基礎的。現在回想起來,這話雖然簡單扼要,但富含生活哲理。
與城鎮相比較,農村不同: 1、農村地形相對城鎮地形來說,農村是數千年自然淘汰和篩選留下的劣勢地形。2、農村只能正確利用地形,沒有大規模改造的調節能力。
城市風水,沒有不好,只有更好。城鎮不同,城鎮是大氣候、大環境。是數萬年、數千年中人類用生命選擇留下的精華:1、一般在一個較大范圍內具有生存空間優勢。能形成城鎮的規模的地方,大多已經經歷數萬、數千年的自然歷史的生生死死篩選,最後定格下來才是現在這樣的格局。比較典型的是在中國西北沙漠,不能成為大小城鎮的地方,除了留下遺址,有很多地方,現在就是歷史傳聞都沒有,什麼原因?不適宜居住,自然淘汰和自然消亡,人口徹底絕滅。2、現代化的城鎮,改造力度的增強,擴展了城鎮規模。沒有現代化的改造力度,可以說,所有城鎮只存在死角,沒有「活眼」。城鎮如果沒有現代化的改造,人口承擔能力最大可能是現在的三分之一。所以形成現在這樣的城鎮格局,是歷史、自然篩選和現代化改造結果。
是有人類以來,人類用生命的代價,已歷無數次在反復選取自然地理,能居住人類的地段,已形成居住群落,如城市。城市是人類用生命代價留下的瑰寶。不能居住人類的地方,人口已經絕滅消亡。如果沒有特別的人類改造力度,再到那裡居住,也許依舊會重復往昔的故事。城鎮形成的經歷,首先是自然篩選,然後是政治、經濟、人文的介入,這些因素的加入,形成了政治地理、經濟地理、人文地理,這些地理因素相互影響,與自然地理的結合,是現代城鎮具有較大風水優勢的根本原因。
人類的出現是億萬年前的事,億萬年中,人類的生生死死,用生命對整過地球進行了若干次風水選擇,優良風水應有印像。不可能像某些神話傳說那樣,上天每年收回36處過去下降的風水寶地,又下降36處新的風水寶地。

在山腳下租了個院子,發覺有山泉水從大門前流過,主人說院里多挖一米就有泉水,也就是說泉水是從房屋下穿過的,這對於風水有什麼說法?是不是不聚財的意思?謝謝大師指教!——回答是:
1、風水,是中國人的發明,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唐、宋前不叫風水,叫地理或稱勘輿,元、明後的說法改為風水。為什麼?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唐、宋前,中華民族的主要居住地在中原和東南,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從山川地理形勢入手,兼顧流水,典型的文化特徵標志背景是:龍、穴、砂、水、塘、朝、案、羅城、羅星、將軍、捍門、北辰、窩、鉗、乳、突、兜、護、衛、官、鬼、禽、曜、天心十道等等,是以山體特徵作為主要研究方向。元、明以後,由於西北少數民族進入中原,中原人也有更多的機遇進入西、北,對比發現,西、北的山川地形,由於受雨水沖刷的概率低,明顯優於東南。東南由於降水量充佩,山川地形受雨水沖刷、切割,明顯骨、瘦、尖、凸、脊,也就是風水認為的犯煞、含煞的特徵多。但為什麼人口稠密,物產豐富,適宜人口集居呢?而西、北由於降水量少,山川地形的外貌特徵由於受雨水的沖刷、切割的機率低,原始自然風貌相對保存完整,體現的是山體肥、圓、潤、厚的特徵,極富風水優美,但為什麼人口稀少,出產不豐富,有的地方甚至草木不生,人類無法居住。為什麼?於是人們想到了水,有「水」才「活」,無「水」則「死」,有水為活龍,無水為死龍。中原低海拔地區的人群,到了西、北,產生高原反應,呼吸困難,溫度低;高原,空氣流動快,乾冷,不適宜作物生長和人類生存,於是人們想到了「風」。風水中的「風」,應包含空氣和溫度兩種含義。風水的概念也就是這樣在歷史演變中形成了。看來你所述的地下有水,可以用「活龍」來形容,地下有水,為「活龍」之地。
2、風水歷來將水作財看,論為財。
關於河流、水塘、水池、水井、水坑、魚池、道路的問題:水聚旺鄉,財結水聚,屋前有塘,不怕五王。有河流、水塘、水池、水坑的地段,歷史以來是人興財旺的地方,這些地方相對視野要開闊,空氣要流通,適應生產發展,具備相對富有的物質來源,適合人類生存生活,安居樂業。這是有利、有用、好處、優點的一面。有河流、水塘、水井,小孩必須第一要注意安全,「房前屋後塘連塘,定死少年郎」,這是有水地段不利的負面。這里關於旺財的說法是相對不定虛詞,但關於安全的說法是實質性的實詞,是直接要面對的問題。風水還把道路列入水、列入財的范疇,在風水的實際運用和操作中,道路和水、財的含義等同。現代化的道路,給人類帶來的方便和利益是有目共睹的事情,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但在交通便利的情況下,交通事故也是常有發生、累見不鮮的事情。易經的分析是: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害,利害必相存。易經要告訴人們的是:人類要學會全面分析問題,正確趨利避害是正大道理。
所以你那裡地下有水,地下有財,地上流水,地上有財,應是財源滾滾之地。

中央景觀樓王當中兩套是不是對著中軸線,風水好嗎? ——回答是:可以參考北京故宮建築的整體構圖,就能明白何為中軸對稱線,看懂了古老的皇官建築圖,也就學會了中國古老風水知識的一半,否則風水知識沒有入門。
北京故宮的風水怎麼樣?究竟是好是壞?求研究過北京故宮地理風水的大師來替我解惑一下!——回答是:皇家建築,帝皇眼光,集全國智慧之大成,是當時建築智慧的最高成就,不必疑猜。1、不要說帝皇,就是一般的大臣,都是天上的星,地上的精,非一般凡夫俗子可比。見諸於風水著作著述中的記述有:某人某日上樑,這一天據黃歷、通書有大凶,不能用。測算人對答說:算定那一天有紫微星、文曲星經過到堂,必大吉。上樑的當天果然朱元璋、劉伯溫路過,見有人修建房屋上樑,前去祝賀。後幾十年中果然大吉大利,一切平安。這是風水書而不是古小說書中記載的事例。2、歷朝歷代都有欽定風水的作法,意思是各類風水擇吉議事有爭論,由皇帝欽點、欽定,意在有皇封誥命在上,一切神、聖、妖、邪、鬼、魅都必須讓道,皇恩浩盪,天下太平。如風水著作中流傳最廣,使用頻率最高,內容最全面,最著名的大版本巨著,如《象吉通書》、《鰲頭通書》、《欽定協記通書》都是這方面的典範,都是欽點、欽定之作。3、為什麼欽點、欽定天下人都認可,原因是:人的成功與否,歸根到底最終取決於各人的心思、思維、思想是否正確,帝皇的心性不成功,特別是開基、有成就的帝皇心性不成功,難道天下還有更成功的心性嗎?

風水學,河流、溪水南北貫穿,住河東好還是河西好?——回答是:這要看在什麼地理位置。如果是在高寒山區,又是地形狹窄的、光照不足的地理位置,氣溫具有生殺予奪大權的地段,必須選擇河西當東曬、朝向東南的地形定居,否則久後定有問題。高山向西北的西曬陰山地段,較高山朝東南的東曬陽山地段,明顯積溫不足;這樣的地段易受風寒,易患風濕心臟病。只於地理位置開闊,地面積溫,特別是冬季積溫好的地段,要從其它角度考慮生存條件的地方,另根據實際情況再作定奪。

㈨ 我覺得中國風水地理文化理論很淵博,請介紹幾個網上介紹本類知識的好網址還有風水文化到底有無科學依據

長期以來人們把風水地理當作封建迷信,予以批判、拋棄。其實,中國風水地理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的一部分,是關於中國的地質、地文、水文、日照、風向、氣候、氣象、建築、景觀等研究綜合環境的一門科學,也是中國人趨吉避凶、避禍納福的一種價值取向。老百姓通俗地叫它為「風水地理」的,學者號之以「天人合一」,領導者譽之謂「可持續發展」,其實就是同一樣的事情。這正如同,老百姓叫「吃飯」的,窮人喊「填肚子」,學者稱「用膳」,領導說「應酬」,其實就是進食,不同角度的叫法而已。

風水地理,即是「風」、「水」、「地」的關系及其道理規律;天人合一,即是自然界的「天」、「地」、「風」、「水」等和人類和諧統一;可持續發展,即是男「丁」、女「口」共同出「手」把持好「土地」的「分寸」,進行有「買」和「賣」像「絲」一樣不斷的經濟活動,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風」、「水」、「地」是人類生存的基礎,也是人類發展的基礎。把握中國「風」、「水」、「地」的關系及其道理規律,和實施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國策是完全高度一致的。中國老百姓對最佳的具體的風水格局的標准要求是:「前有鏡,後有靠,兩手有個抱。」所謂「前有鏡」,指的是住宅的前面要有如鏡子平穩一樣的流水;所謂「後有靠」,指的是住宅的後面要有堅固的靠山;所謂「兩手有個抱」,指宅的旁邊及連接前面要能適合藏風和流水的地勢,只是陽宅為順水,陰宅為逆水而已。

中國的「風」從哪裡來?中國的地理位置是處於北半球的亞洲大陸的東部,風是由於地球表面大氣層中空氣冷暖溫度的變化而形成的。北冰洋氣溫低、氣壓低,而赤道氣溫高、氣壓高,高壓空氣向低壓空氣流動就是夏天的風,而氣溫低的冷空氣向氣溫高的熱空氣流動則是冬天的風。從時空上來看「中國風」:春天東方吹的風叫「和風」,夏天南方吹的風叫「熏風」,秋天西方吹的風叫「金風」,冬天北方吹的風叫「朔風」。夏天從赤道之北的南海上形成的南風,冬天從北冰洋之南的西伯利亞來的北風,則是中國最主要的兩股季風。這兩股季風決定著中國大地上「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生產生活規律。「風」其實也是「氣」,空氣是人須臾不可或缺的物質,也是植物、動物不可或缺的東西,流通的空氣最適於人們的居住。「氣」生於天地之始,是化育萬物之母。而「風」的繁體字是由「凡」、「蟲」兩字構成:「凡」即是「帆」,外在形象地說明了「風」的力量和方向;「蟲」是指昆蟲,內在實質地闡明了「風」的媒介及其作用。從「天人合一」來看「風」:處在天父、地母中間位置的「風」,正是上帝媒合天地、化育萬有的最偉大中介力量。「風」使植物的雌雄花粉互相傳遞,或靠「蜂」飛采蜜來傳遞;「風」又使動物的蟲卵變成幼蟲,所謂「牝牡相誘謂之風」;「風騷」則是指《詩經》里的「國風」,成語中「爭風吃醋」的「風」卻是指男女之間的情歌和情話。中國的「風」,繁殖了13億多條「蟲」,可見中國「風」的勁。

中國的「水」,除了新疆一條額爾齊斯河流經俄羅斯入北冰洋,西藏的雅魯藏布江,流經印度、孟加拉國入印度洋,雲南的怒江流經緬甸入印度洋之外,其它諸條江河大部分都流入太平洋。中國的「水」從哪裡來?主要是從太平洋和印度洋來,也有少部分從北冰洋和大西洋來。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是中國的四大海,被稱為中國的四大「海龍」。而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是中國的四大河,被稱為中國的四大「水龍」。其實,所謂「水龍」就是江河的流動及水流的趨勢動向。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沒有水就沒有植物、動物,沒有植物、動物就沒有人類。中國的「水」,不但滋生了中國陸地上植物、動物,更是滋養了中國的人們。黑龍江及其上游支流便養育了中國的吉林、長春、齊齊哈爾、哈爾濱、佳木斯、雙鴨山等城市,也滋潤了俄羅斯的海蘭泡、伯力、共青城等城市。黃河及其上游滋養了西寧、蘭州、銀川、包頭、西安、太原、洛陽、鄭州、開封、濟南等城市。長江及其上游滋潤著攀枝花、宜賓、成都、重慶、宜昌、荊州、武漢、長沙、南昌、黃石、九江、安慶、銅陵、蕪湖、南京、上海等城市。珠江及其上游繁育著南寧、柳州、桂林、梧州、肇慶、韶關、清遠、河源、惠州、佛山、廣州、深圳、江門、珠海、香港、澳門等城市。這四大河是祖國的母親河,她用乳汁養育著13億多的子女成長。可見中國「水」的豐。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風水輪流轉。中國自然界的風水是這樣輪動著流轉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水,經過太陽照曬,上升為水汽形成的雲層,季候風則把它送到大陸的上空,碰上冷空氣便形成黑雲,黑雲凝重墜落而成雨水,流入溪川河江,最後統統又匯納進大海。自然界「風水輪流轉」的循環現象,人們在由青海進入西藏途中便可親眼見到這樣的景象:由印度洋上吹來的季候風,在喜馬拉雅山之南,雨水就非常充沛,植被生長就非常茂盛;在喜馬拉雅山之北、念青唐古拉山之南,季候風被山擋之後,雨量就略為減少,植被也不甚茂盛;而在念青唐古拉山之北、唐古拉山之南,季候風再遭山擋之後,雨量又更為減少,植被就難於茂盛起來;到了唐古拉山之北、昆侖山之南,季候風再次遭山擋之後,雨量就極其少了,植被就顯得稀疏了;而昆侖山之北,季候風更是無法吹到,這里終年也就沒降雨了,戈壁灘上也就再沒有植被了,遠遠地能看到有駱駝刺,都會有欣喜之情。所以中國的黃河、長江的源頭絕不會在昆侖山之北,而在昆侖山之南。李白的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應該准確地改正為「君可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定復回。」天上來也好,定復回也好,都全靠著「風雲」。而中國社會的風水輪流轉動的真正規律,自從有文字化育以來,記載著其幾千年風雲際會的途程,其風俗文化的流轉是這樣子的:中化—東化—西化—北化—南化。

中國的「地」,影響著中國的風和中國的水。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那特別突出的「地」就是高山。中國的三大高山山脈天山、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這三條山脈都凝聚在中亞的帕米爾高原上,被稱之為「山祖」、「天柱」,又叫做「天龍」。其實,所謂「天龍」,就是「土龍」,也就是山脈的走向及趨勢,又俗稱為「龍脈」。由「天龍」接駁下有三條「土龍」蜿蜒伸展在大地上,明朝劉基把它分稱為北龍、中龍、南龍。並有詩贊曰:「北龍結龍最為佳,萬頃山峰入望賒。鴨綠黃河前後抱,金台千古帝王家。」「中龍尊貴孰堪論?水繞山環四海均。我祖祖陵鍾厥秀,須知昭代萬年春。」「南龍一干亦多奇,當代皇帝始帝之。惟有金陵稱勝概,高祖下作上天梯。」北龍,是指昆侖山接下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賀蘭山、陰山、燕山、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等。中龍,是指與昆侖山連接著的巴顏喀拉山、岷山、大巴山、巫山、秦嶺、大別山等。南龍,是指與昆侖山交接而來的唐古拉山、寧靜山、橫斷山、雲貴高原的大婁山、南嶺、武夷山等。所以,昆侖山被稱之為「橫空出世」的「萬山之祖」。

水為之江,稱之為水龍;山之為脈,稱之為土龍。水龍主富,土龍主貴。用今天的話說,水龍主經濟,土龍主政治。有趣的是,在英文「capital」一詞都是同指「資本」和「首都」。水龍和土龍相匯之處,乃是建都城的風水寶地。因此「江山」便是建立京城的首要條件。水除了生產灌溉、生活用水外,還必須方便於交通航運;山既是都城的依靠,還是風雨的屏障,更是御敵的天然工事。最早記載建京城都要選擇這兩種條件的,是周朝的先祖公劉,《詩經·大雅》有詩為證:「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岡,乃覯於京。」春秋時期齊國丞相管仲關於利用地理之勢建設國都更有高見:「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准繩。」「故聖人之處國者,必於不傾之地,而擇地形之肥饒者。鄉山,左右經水若澤。內為落渠之寫,因大川而注焉。乃以其天材、地之所生,利養其人,以養六畜。天下之人,皆為其德而惠其義。」中國歷朝歷代建立都城無不考慮「江」和「山」這兩條「水龍」和「土龍」的風水格局。有學者統計過,五千年的中華民族文明史,就曾建有350多個首都。但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的都城,不外乎是東京、西京、南京、北京。而在這東、西、南、北京之中,西京的風水要比東京的好,北京的風水要比南京的好。且看其具體情形。

西京,就是今天的西安。周朝開始建都,稱之為豐鎬,秦朝呼之為咸陽,漢唐盛世都謂長安。漢朝張良對「西京」的風水評價極高,劉邦接納他的主張,定都長安:「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獨以一百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西京為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心臟,而關中平原四周有山原、河川所環抱,猶如一座規模龐大的天然城堡。關中平原南有終南山、首陽山、太白山及其後面橫亘的秦嶺,西有岐山、隴山、六盤山等天然屏障,北有黃土高原,東有驪山、華山的屏蔽和重要的函谷關通道。關中平原的西北、北面、東面又有黃河為天然壕溝。關中平原上有渭河、涇河、洛河、灞河、灃河、滻河、洨河、靈詔河等歷史上稱之為「八水繞長安」的情形。因此,西京可謂是「考卜維王,宅是鎬京」、「四塞之國」、「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天下之脊,中原之首龍」、「關中自古帝王州」的都城聖地。西京是陸地絲綢之路的起點,通過陸路西達中亞、西亞和歐洲,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同時,西京也是中國大陸的中國中心。

東京,一指洛陽,一說開封。先說洛陽,周平王遷都洛陽始,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武周、南唐等各朝都曾先後建都於此。李思聰在《堪輿雜著》評洛陽的「龍勢」說:「從嵩山而來,過峽石而北,變作岡,龍入首後,分一支結北邙山托於後。山雖不高,蜿蜒而長頓。起首陽山,遠映下首,至鞏縣而至於黃河之中。嵩山起抽中干,起皇陵山,分出一支至黑石關為水口,中擴為堂局,而四山緊拱,前峰秀峙,伊洛瀍澗,匯於前龍之右界水也。稠桑弘農,好陽諸澗,乃左界水,流入黃河,繞於北邙之後。洛河悠揚,至鞏縣而與黃河合,一大聚會也。」洛陽為京城大都是在朝代的末世,或者也只是半壁江山,但是洛陽作為首都向東、向南、向北、向廣遷徙趨勢做出了重要的鋪墊,因此把洛陽稱之為「中京」更准確些。「洛陽者,天地之中,中原之粹也。」真正叫東京的應是開封,又號汴京、汴梁。由於隋朝開挖了大運河,使得「地處四平,無險可守」的開封成為「咽喉九州、間域中華」的中國腹心,有條件而成為首都。先是唐末五代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在開封建都,成為「控襟帶於八方,便梯航於萬國」的「水陸一都會」;後是宋朝建設成北控燕趙、南通江淮、舟車輻輳、人庶浩繁的大都會,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中國的首都設在東京,標志著中華民族在努力地走向商品經濟,在此著色地描繪那「清明上河圖」。開封城風水的最大缺憾是毫無靠山、沒有土龍。一旦戰爭爆發,無所依持。

南京,又稱金陵、建業、建康、江寧、石頭城。「金陵,古帝王之都」,「龍蟠虎踞金陵郡,古來六代豪華盛;下臨全楚地,包舉中原勢」,秦始皇東巡會稽時就看了出來,因此想盡辦法破壞其風水龍脈,開挖秦淮河,秦淮河就是「秦壞河」;切斷石頭山山脈,填塞秣草,改名成了「秣陵」。諸葛亮稱:「鍾山龍蟠,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指出孫權佔有地利之便。朱元璋定明朝首都於南京,就認為,「金陵險固,古所謂長江天塹,真形勝也。」南京真正龍脈的起止:「若南京牛首之龍,自瓦屋山起,東廬山至漂水蒲里,生橫山、雲台山、吉山、祖堂山而起牛首雙峰,特峙成天財土星。左分一支,生吳山至西善橋止,復於肘後逆上,生大山、小山。右分一支,生翠屏山,從爛石岡落,變作岡龍,至麻田止。中抽將軍山,過黃泥岡,起祝禧寺,至安德門,生雨花台,前至架岡門、上方門而止。」南京亦是水龍和土龍交匯之處,處於水龍的長江龍首,與土龍南龍的尾部相交之地。南京風水的最大缺憾是長江在北,紫金山在南,因此建都於此的朝廷,其所持的政權往往多為半壁江山。

北京,曾稱薊州、幽州、燕京、大都、北平。由元朝忽必烈接受臣子建議設大都始,歷經明、清、中華人民共和國,均作為首都。元朝從上都遷至大都的理由:「伏惟北京,聖上龍興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東連山海,俯視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勢,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成帝王萬世之都也。」「燕都東控遼碣,西連三晉,背負關嶺,瞰臨河朔,南面以蒞天下。」明成祖將都城由南京遷往北京理由就更多:「燕都者,北隴之盡,鴨綠界其後,黃河挽其前,朝迎萬派,擁護重復,北方一大會也。」「燕環滄海以為池,擁太行以為險,枕居庸而居中制外,襟河濟而舉重以馭輕,東西貢道來萬國之朝宗,西北諸關壯九邊之雉堞。萬年強御,百世治安。」「以燕京而視中原,居高負險,有建瓴之勢」,「形勝甲天下,層山帶河,有金湯之固,誠萬古帝王之都。」細勘北京城,就會發覺有兩條中軸線:一條是天、地、人的運動線,即天壇、地壇、人壇(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一條是子午線,即正陽門、天安門、端門、午門、故宮、太和殿、景山、地安門、安定門。這兩條中軸線也是連接土龍與水龍的重要線,土龍就是燕山山脈及其上面秦朝所建的長城,水龍就是永定河及後來隋朝挖掘的京杭大運河。順便指出的是,秦朝修築長城可謂壞了土龍,而隋朝挖運河則傷了水龍,所以秦朝只有二世14年,隋朝只有三世37年的享齡。秦隋兩朝雖短,卻蔭及漢唐及後世。北京作為首都,最大的政治優勢就是方便漢族和輯北方的蒙古族、滿族、俄羅斯族以及其他各少數民族,非常有利於民族的大團結。北京是亞洲大陸的中國中心。其風水格局最大的缺憾就是土龍強於水龍,永定河水的斷流,西北風沙的進逼,造成沙漠化越來越嚴重,水資源越來越短缺,遷都恐怕要提到21世紀的議程上來了。

廣京,就是歷史上的番禺,今天的廣州。最早作為首都的是2200多年前西漢時的南越國,歷時93年,其後的南漢、南明都是短暫的,而且都是偏安一隅的小國國都。早在秦朝南海尉任囂就看到廣州可以建國都,他說:「且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里,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漢朝司馬遷也指出:「九嶷、蒼梧以南至儋耳者,與江南大同俗,而揚越多焉。番禺亦其一都會也。」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看到廣州觀音山(越秀山)是龍首之地,因此在山上建有五層的鎮海樓來鎮住這龍頭。其實廣州的龍脈所在,越秀山只是其中一支。廣州的真正龍脈,也是屬於由昆侖山而下的「南龍」。到了南嶺,分支下來由江西的龍南,進入廣東後與龍仙、新龍、鐵龍、回龍、龍山、龍潭、龍塘、龍歸這些地方的山脈緊密相連,南伸到廣州的帽峰山、白雲山,「龍從雲」,白雲山才是廣州的真正龍頭。白雲山、花果山、越秀山,此為一支,歷朝巡撫衙門就建在山下的孫中山紀念堂這個地方,廣州市人大、廣州市政府、中央公園到海珠廣場,為廣州市老城的中軸線。另一支由白雲山、瘦狗嶺,中信廣場、天河體育場、珠江新城,為廣州市新的城市中軸線。歷朝歷代為統治者服務的風水大師們也都清楚這條風水線,所以硬是把原「太子崗」的山名改為了「瘦狗嶺」,並且還有不成文的規定:不能讓瘦狗嶺長毛,若是瘦狗長肥了,則可以建都立國。所以駐扎在沙河燕塘的軍營士兵們練習槍炮,就往太子崗上打,永遠不要讓其長毛。然而,時至今日,沙河燕塘駐軍撤離了,山頭生態講求綠化環保了,廣州開放改革建設的事業發展了,瘦狗嶺綠肥了,新中軸線出來了。再一支由白雲山、五山、茶山,華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跑馬場,這是第三條小中軸線。1949年5月以李宗仁為代總統的國民政府總統府及行政院就搬遷到這里,即當時在石牌新建的市立第三中學內,即後來的華南師范大學校園里的政治教育系大樓,遺憾的是如今已被拆掉了。

廣州之所以可成為廣京,也是風水輪流轉的結果。人類文明從陸地文明轉向海洋文明,首都也應該從「陸都」轉向「海都」。西京、北京這兩都是土龍強於水龍,而東京、南京這兩都則是水龍與土龍的位置顛倒,那末廣州則是土龍、水龍相會的最佳點。經濟上的順口溜:「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首都建設上也應是:「東西南北京,輪著到廣京。」所謂「廣」,就應該包括為東西南北、上下左右、內外里表、天上地下、高山海洋,非如此,不足語「廣」。廣京之「廣」,乃宇宙之廣,也就是要由陸地文明轉向海洋文明,將來再由海洋文明轉向太空文明。為此,不可不深入研究廣州的風水格局。根據《禮記》傳統的風水理論:「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廣州的朱雀(火)就在前面的赤道;玄武(水)就是後面的北江、東江、西江,乃至長江,因為長江的支流湘江和西江的支流灕江是相通的,也是由秦始皇開鑿的靈渠而相通的;左青龍(木)就是由近處增城博羅的東樵山(羅浮山)到惠州、東莞、深圳,抵香港九龍,遠處則越海而至菲律賓、東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島的原始森林;右白虎(金)就是由近處南海的西樵山、順德的龍山、中山的五桂山到珠海的前山、澳門的九澳山,遠處則到雷州半島、海南島,越海的中南半島,在這中南半島上,則由虎變成了象,且有三象:一是越南的地形是象鼻子,一是寮國的首都萬象,一是由泰國、馬來西亞到新加坡又是象鼻子。根據群眾口傳的風水學說:「前有鏡,後有靠,兩手有個抱。」廣京前面的小鏡是珠江,大鏡是南海,大的生水口是馬六甲海峽,如能協同在泰國南部開鑿一條運河增加一個小生水口更佳;廣京後面的靠山近靠有白雲山、帽峰山,遠靠有南嶺的「南龍」、秦嶺的「中龍」、燕山的「北龍」等;廣京的兩手抱,就是左手的菲律賓、東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島,右手的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爪哇島環抱了起來,形成了中國首都走向世界的最佳風水格局。

如果說,西京是中國大陸的中國中心,北京是亞洲大陸的中國中心,那末廣京則是世界陸地的中國中心。地球本來是以赤道為中心的,但地球卻偏愛北半球,讓北半球的陸地要比南半球多,只有以北回歸線為標准線,其南北所分的陸地才是對等的,而北回歸線准確無誤地經過廣京。另外,中國領海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到廣京的距離,與廣京到內蒙古二連浩特的距離都是相等的,領海與領土同等重要,海洋的資源不會比陸地的資源少,領土上長期生存的人們在資源尚未到短缺的情形下,眼光很少有投向領海的。今天由於人口的膨脹,陸地資源特別是能源的短缺,所以,廣京是中國從陸地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重要「海都」。如果說,黃河水好像乳汁一樣哺育著西京、東京等都城茁壯地成長,長江水和京杭大運河的水養育著南京、北京等都城健康地成長的話,那末等於黃河8倍流量的珠江水,其乳汁照樣可以孕育著廣京這一都城出世成長,而且廣州更可以成為中華民族進行和平統一、實現全面現代化的一個盛世首都。

㈩ 中國的大學中 有有風水地理專業的嗎

王其亨
天津大學建築系博士生導師,中國研究建築風水理論著名專家。

肯定沒有風水這個專業了。不過可以讀他的研究生,不一樣學到了嗎?
網速太慢,詳細就不幫你查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