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鄢陵人文地理環境規劃

鄢陵人文地理環境規劃

發布時間: 2021-02-17 16:34:41

『壹』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哥們 大學就是自己學 建築行業火吧 屌絲一樣一大把 年薪幾十萬的也不多 規劃專業回 努力點 大學多看看書答 做點好作品 去設計院 靠自己努力 一年十幾萬沒問題 有條件讀個研 提高自己能力 記住前景 方向 就業 與個人有關 與專業無關 當然 名牌大學除外

『貳』 人文地理要素如何影響一個區域的發展規劃

1.地形。影響一個地區發展規劃的首位因素肯定是地形。地形決定一個區域的發展回前景,地形平坦答開闊是很大的優勢。一般大的城市都是於地形平坦處,一些關隘城市就不同了。
2,水源。水源是否充足,決定著能養活多少人,能提供多少工業用水。其次在是水運交通
3,氣候條件是否合適人類居住
4,土地是否充足,土壤是否肥沃。這對農業社會影響要大一點

『叄』 人文地理環境包括哪些內容

人文地復理環境是人類的社會制,文化和生產生活活動的地域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團, 經濟, 交通, 軍事, 社會行為等許多成分·它們在地球表面構成的圈層, 稱為人文圈或社會圈, 智慧圈, 技術圈·。
人文地理環境是 指人類為求生存和發展而在地球表面上進行的各種活動的分布和組合,如疆域、政區、軍事、人口、民族、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肆』 人文地理如何靠向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中可能會涉及到宗教,人口,民族等要素,以及在城市總體規劃階段,經濟地理的相關基礎分析

『伍』 苗長虹的介紹

苗長虹,男,漢族,1965年生,祖籍河南省鄢陵縣馬欄鎮碾韓村,中共黨員專,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屬劃學院教授,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大學經濟地理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河南省優秀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人文地理》編委,中國地理學會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和城市與區域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陸』 鄢陵縣的地理環境

鄢陵縣地處華北平原腹地,屬黃河泛濫和雙洎河沖積而成的沖積平原。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緩慢傾斜。地面坡度1/30000~1/80000,海拔高度50米~65米(個別崗陵74米),相對高度15米。
平原
鄢陵縣境內雙洎河以北地區為黃河、雙洎河沖積而成的黃土崗及黃泛沙土區,偏東北方向,黃泛後風積而成的帶狀沙丘,多呈南北條狀,相對高差5米~15米,面積66.5平方公里,佔全縣面積的7.6%,主要分布在彭店、馬坊、柏梁等鄉鎮;縣中部地區,地形起伏,以緩平高地、平地為主。緩平高地為河流沖積而成的相對較高的地形,多呈西北東南條狀,相對高差3米~8米,頂寬1公里~7公里,由頂向兩側微傾斜。平地是河流沖積的緩平地區,相對高差不大,帶狀崗地和零星崗冢分布其間,走向不一,分割形成一些封閉或半封閉的局部窪地。面積448.9平方公里,佔全縣面積的51.7%,主要分布在彭店、馬坊、安陵、柏梁、陳化店、馬欄、大馬、只樂、張橋等鄉鎮。
窪地
鄢陵縣東南和南中部,為緩坡窪地,地上、地下徑流排泄都較困難,面積316.2平方公里,佔全縣面積的36.3%,主要分布在只樂、望田、南塢、陶城等鄉鎮。
崗陵
鄢陵縣境內有龍形崗、郜村崗、大勝崗、半截崗、楊河崗、鳳凰崗、孝子崗、屈崗、鹼崗、樂陵崗、彭祖崗、左家崗、文家崗、太平崗、三崗、追崗、野崗、河崗等。部分崗陵經黃水淤塞、群眾挖土,已失去脈絡痕跡,或成為孤立的土丘。 鄢陵縣河流有:雙洎河、康溝河、清流河、二道河、大浪溝等大小20餘條,河流多為季節河,均屬淮河流域,沙潁河水系。
雙洎河:雙洎河發源於新密市翟溝,流經新密市、新鄭市、長葛市、尉氏縣,於鄢陵縣范家村西入境,流經李家、古城、彭店、孫村、朱家至扶溝縣大李庄入賈魯河,全長179公里,流域面積1693平方公里,境內長14.8公里,流域面積21平方公里。
清流河:系潁河左岸一支流,發源於縣域屯溝西,系下游段。黃泛以後,紅旗橋以下,全部淤塞。新中國成立後,幾經治理,得到疏通。流經屯溝、關庄、周橋至西華縣李灣入潁河,境內長13.1公里,堤壩長26公里,先後匯入的河流有:汶河、大浪溝、沒底溝、二道河、玉帶河、一道溝及一道河故道、洪淤溝、馬欄新溝、汨羅江等12條河道,下游易受潁河水頂托,洪澇災害較為頻繁。
康溝河:康溝河發源於中牟縣,經尉氏縣境,於鄢陵縣戴崗村北入境,流經孫庄、官莊、劉庄、栗園、殷坡、洪溝入賈魯河,全長53.8公里,流域面積595.3平方公里,境內長7.5公里,流域面積21.6平方公里,該河在鄢陵境內地勢較高,土質鬆散,含沙量大,河床淤積,入境處和出境處急轉彎,汛期洪峰高,來勢猛,堤身單薄,是鄢陵縣歷代主要防洪河道。
賈魯河:賈魯河發源於新密市山區,全長246公里,流域面積5896平方公里,由彭店鄉的王鐵東入境,流經范庄、油坊東出境,流經鄢陵3公里,流域面積僅有7.6平方公里。
汶河:汶河發源於長葛市董村鄉大柳樹王村,屬於沙潁河水系,流經柏梁鎮、安陵鎮匯入境內的大浪溝。該河全長37.65公里,流域面積251平方公里,在縣境內長12.2公里,流域面積有80平方公里。
二道河:二道河發源於長葛市東南,在縣境經陳化店鎮、大馬鄉匯入清流河,全長23.5公里,流域面積66.4平方公里,境內長12.75公里,流域面積27平方公里。
三道河:三道河發源於許昌縣陳曹北,在鄢陵縣境內經陳化店鎮在大馬鄉匯入二道河。全長29.5公里,流域面積66.4平方公里,境內長12.7公里,流域面積27平方公里。
玉帶河: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流向西北東南,兩個源頭分別源於陳化店鎮的喬庄西北和只樂鄉的崔庄西北方,流經庄劉、呂屯東入二道河。該河全長15.3公里,流域面積39.8平方公里。

『柒』 人文地理城鄉規劃冷門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是以人口、資源、環境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應用、管內理為內容的基礎性與應容用性相結合的專業,由原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拆分而來。它涉及地理科學、人文科學、城鄉建設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管理等多個領域的內容。其目的是為了適應近來城市建設、房地產業、旅遊業等方面飛速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專門人才。

『捌』 寫一篇關於禹州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的文章

禹州,河南省轄縣級市,由許昌市代管,位於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緣的中心城市,地處伏牛山余脈與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潁河自西至東橫貫全境。

禹州市被譽為華夏第一都,以鈞瓷文化、大禹文化、中醫葯文化著稱。歷史上,這里是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的建都地、中國「五大名瓷」之鈞瓷的唯一產地,同時也是明清時期全國四大中葯材集散地之一,素有「夏都」、「鈞都」、「葯都」之稱。禹州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位列全國各項綜合實力百強。[1]

禹州市境內現存地面歷史文化遺存2420處,位列全省縣級市第一;擁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8項。1989年被命名為河南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2006年、2007年先後被命名為「中國陶瓷文化之鄉」和「中國大禹文化之鄉」,2008年被列入全省首批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2011年被命名為「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2013年11月榮膺「中國中原瓷都」稱號。2014年10月,禹州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2016年12月,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2017年10月,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3][4]。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5]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6]、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7]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以、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8][9][10]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
來自網路

『玖』 人文地理

秦皇島市屬於河北省管轄,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總面積7812.4km2,人口262.93萬,其中市區人口67.31萬,轄海港、北戴河、山海關三區及昌黎、撫寧、盧龍和青龍四縣。秦皇島市居民以漢族為主(85.52%),其餘有滿、回、朝鮮、蒙古、壯、苗、瑤、達斡爾、錫伯、土家等37個少數民族(秦皇島市年鑒編纂委員會,1999)。

公元215年,秦始皇東巡至碣石,刻《碣石門辭》,派燕人盧生入海求仙,曾駐蹕於此,由此得名秦皇島。據清乾隆21年《臨榆縣志》載:「秦皇島距城西南二十五里,又入海一里,四面皆水,惟島居中。」

自遠古時代起,就有人類在秦皇島活動,創造了燦爛的文化。1981年考古發現,在撫寧縣山羊寨和昌黎縣杏樹園兩地先後發現了20萬年前的古人類活動遺跡,從遺址中發現了6枚石片。在冀東至碣石一帶沿海地區也發現了多處古人類遺跡。到了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山頂洞人」,他們已經能夠利用在濱海地帶拾取的海蚶貝殼加工成裝飾品.對海洋取得了初步的認識。到了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更為頻繁,生產工具也有很大的改進。從發現的新石器遺址來看,已「刳木為舟,剡木為輯」,從事半漁獵和半農耕的生活,並出現了沿渤海北岸的近海航行。龍山文化對秦皇島地區也有很大的影響。1978~1980年.在山海關東門外郊區發現約4000年前的黑陶碎片和較完整的陶鬲、陶豆、陶壺、陶罐和三足鼎等文化遺存。這些說明,當時秦皇島一帶人類活動相當頻繁,從陸地逐漸向海洋進發,沿著渤海西岸進行文化交流和傳播。

到商、周時期,秦皇島地區屬孤竹,當時孤竹人民同黃河流域的中華華夏族往來頻繁,進行著各種物質與文化的交流,並向紂王納貢海產品、牲畜、粟類等,當時秦皇島已成為海陸交通要道。春秋戰國時屬燕,它是渤海北岸的一個小國,常受到北部及西部地區的少數游牧部落的侵擾,因此常求救於中原諸國,齊桓公北伐救燕就是之一。當時水上交通已相當發達,並出現了著名的碣石海港。在後來的幾個朝代多次更主,西漢屬幽州右北郡,東漢、魏、晉時屬遼西郡,南北朝時屬平州遼西郡、北平郡,隋時分屬北平郡、遼西郡,唐時分屬河北道的平州、營州,金時屬中書省的永平路和遼陽行省的大寧路,明、清屬永平府,中華民國時屬河北省和熱河省(秦皇島市地名辦公室,1986)。

新中國成立後,設立了秦皇島市,該市的工業、農業和商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為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到1985年,已經形成以玻璃為支柱的建材工業,以橋梁、機械設備製造為支柱的機械工業,以罐頭酒類生產為支柱的食品工業的三大優勢產業。1998年該市國內總產值達249.5億元。秦皇島是我國最大的能源輸出港,系中央直屬港;1996年吞吐量達8311萬t,僅次於上海港,在中國大陸沿海各港口中居第2位。秦皇島市水陸交通發達.大秦鐵路和京沈鐵路交會於此,有通往我國各重要港口的客輪,有17條國內航線,公路交通網更是四通八達。該市還有一種很重要的經濟發展資源,即旅遊資源,境內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很豐富。近幾十年來,教育事業發展很快,建立了多所高.中等院校,為該市培養了大量的科技及管理人才,大大加速了經濟發展。秦皇島市已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的旅遊、港口城市。

『拾』 人文地理學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

人文地理學在城市規劃中廣泛應用於資源調查、環境評估、災害預測、國土管理、城市規劃、郵電通訊、交通運輸、軍事公安、水利電力、公共設施管理、農林牧業、統計、商業金融等幾乎所有領域。

1、在城市規劃中大型商業網點的選址要考慮到現有道路網路的結構,路面狀況、寬窄、便捷度等都有可能影響到公共設施的建築結構、建築布局等。從道路網路的角度來具體的定量分析,即如何利用現有道路網路的配置,從人們的日常生活理念出發分析商業網點的可達性,從而達到城市規劃輔助決策的作用。

2、基於GIS和RS技術的土地利用動態監測是以土地變更調查的數據及圖件為基礎,將GIS技術與遙感圖像處理與識別技術相結合,以不同年份同一地區TM影像為基礎。提取兩個或多個時相的遙感影像土地利用信息,從遙感網像上提取變化信息,並進行對比分析獲取土地利用變化信息,從而達到對耕地及建設用地等土地利用變化情況的定期監測的目的。

3、應用於城市地價動態宏觀監測,以監測樣點為核心來研究、分析價格面的變化,以點的變化情況來修正、再現面的變化,為城市地價動態監測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方法,它利於快速決策,易於更新,將為政府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作出應有的貢獻。

(10)鄢陵人文地理環境規劃擴展閱讀

隨著人文地理學的理論發展,研究內容和范圍也不斷擴大,同自然地理學一樣開始分化,陸續出現了一些分支學科,並形成人文地理學的學科體系。

人種地理學、人口地理學、聚落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商業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工業地理學、農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等,都是在此階段形成並發展的。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歐洲各大學地理課有許多是由歷史學者講授的,許多學者強調地理學研究,特別是人文地理學的研究與歷史學關系十分密切,而且歷史地理學的研究也長期囿於歷史人文地理的內容。

因此,歷史地理學曾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的學者H.C.達比等自20世紀30年代以後,開始研究歷史自然地理,使歷史地理學不僅研究歷史時期人文地理現象的變化,也研究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現象的變遷,從而成為地理學的一門獨立分支。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