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陸兼備的地理條件
❶ 想一想,中國這種海陸兼備的地理條件,對社會經濟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請舉例說明。
❷ 中國海路兼備 的地理條件對社會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
我國地處亞歐大陸的東南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國家。陸上疆界長專達22800多公里屬,與15個國家為鄰。東鄰朝鮮;南鄰越南、寮國、緬甸;西南同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界;東北毗鄰俄羅斯;西北鄰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等國;北接蒙古。大陸海岸線北起中、朝交界的鴨綠江口,南至中、越交界的北倫河口,長約18000公里。內海和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總面積470萬平方公里。海上鄰國,東有日本,東南有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東部沿海有廣闊的大陸架。海上分布6500多個島嶼。大陸架蘊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淺海魚類資源也極為豐富。大陸沿岸形成許多天然良港,等。這些對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發展海洋經濟以及鞏固海防均有重要戰略意義,現在已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是我國目前經濟最繁榮的地帶。我國西北內陸伸入亞洲腹地,從古至今一直是我國陸上和中亞、西亞、歐洲連接的橋梁。對中國古代經濟發展,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起過巨大作用。 簡單點說就是交通便利,利於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當時老師是這么說的。望採納
❸ 地理 我國海陸兼備 其優勢是什麼
中國疆域遼闊,海陸兼備,東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氣候濕潤,有內利農業生產容;沿海多良港,利於發展海洋事業。海上交通便利,便於對外貿易的發展,便於同海外各國友好往來。而海洋資源豐富,魚米蝦鹽較為富足,為內陸居民提供了生活保障。
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使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往來,且古有「絲綢之路」,現有橫貫亞歐大陸的鐵路線,更方便了對外交流及貿易往來。且
國土遼闊,為民族生存發展提供巨大空間,為社會進步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
這是我們曾經做這種題的標准答案,不知道符不符合你的要求。
❹ 中國的地理條件有什麼優點
我國地大物博。溫帶、亞熱帶面積廣大,有20多個鄉鎮的寒溫帶地區和9個鄉鎮的熱帶地區。我國幾乎各種地形、地貌都有 ,海洋性氣候、大陸性氣候,幾乎各種氣候都有,適應各種農作物生長,海岸線長(但海域面積不大)。我國多種資源豐富。
從我國地理的位置來講,我國是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國家之一。
1、我國是全世界鄰居最多的國家,邊界爭端多,邊界糾紛矛盾非常激烈。我國是東亞國家,是大陸國。由於深入東亞大陸,鄰國很多,從北向南數,有俄羅斯、蒙古、哈莎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度、不丹、緬甸、寮國、越南、馬來西亞(海界相鄰)、菲律賓(海界相鄰)、汶萊(海上鄰國)、日本(海上鄰國)、韓國(海界相鄰)、朝鮮。共19個鄰國。鄰居多矛盾就多,這是最起碼的道理。由於極其復雜的歷史原由,我國幾乎與每一個鄰國都有歷史恩怨和邊界糾紛。我國一直面臨周邊威脅。這種周邊威脅將永遠繼續下去。其中,周圍三個大國,俄羅斯、日本、印度對我國威脅最大。由於領土領海爭端,歷史仇怨,爭吵天天不斷,使我國沒有一天安寧。每時每刻都處於戰爭的邊緣。幾千年來,每隔十年二十年就要進行一場戰爭。
2。、我國被周邊國家團團包圍。我國除台灣省東海岸以外,我國沒有一處出洋口。我國出不去。我國雖然有18000公里的遼闊海岸線,但是,海域面積很小,海的周圍遍布鄰國,很多國家擁擠在一起。每一個鄰海國家,都向我國提出領海要求,強占我國島嶼,封鎖我國海路,不斷對我國進行軍事挑釁。我國出去都要走別國的海域。從千島群島向南--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群島形成第一島鏈,美國利用第一島鏈把我們鎖在鐵籠里。
3、我國山多,高原多,山區和高原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些地方根本不能種莊稼,而平原面積只佔全國總面積的12%。南方多雨,遺憾的是南方卻多山,北方平原多一些,遺憾的是北方卻乾旱。
4、我國沙漠多,沙漠面積為260萬平方公里。
5、我國自然災害頻繁。我國基本是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天、秋天,由於受太平洋暖流、印度洋暖流影響,降雨多集中在夏秋兩季,造成夏秋兩季洪澇。冬天,由於受北冰洋寒流影響,春冬兩季乾旱。
相對位置:在冷兵器時代,中國的優越地理位置體現在國家安全上,往北是寒冷的西伯利亞,往西是乾旱的中亞地區,往南是濕熱的東南亞,還有高寒的喜馬拉雅山,往東就是大海了,這樣的位置使得我國在歷史時期沒有強大的敵人,所以中華文明得以延續。
緯度位置:中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亞熱帶和暖溫帶、中溫帶分布廣泛,還有小部分熱帶和寒溫帶,在高山地區還有高寒氣候,夏季全國高溫,冬季北冷南熱,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
海陸位置:中國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西部深入到亞歐大陸的內部,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由於所處位置海陸差異大,所以季風氣候明顯,造就了副熱帶高壓控制區域的「沙漠綠洲」。加上我國我國地形西高東低,利於徑流自西向東,也利於來自大洋的水汽向內地輸送,大氣的海陸循環頻繁。
地質位置:我國位於兩大火山地震帶交匯處,雖然地震頻繁,造成了我國復雜的地形,同時也給了充分的成礦條件,在新華夏的沉積帶和隆起帶蘊藏著豐富的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等,礦種齊全,為我國今天工農業發展和高新技術發展提供了原料。
復雜的地形、多樣的溫度帶、復雜的降水組合成中國復雜的自然地理環境,發育了豐富多樣的生物物種和多樣的地域文化。一般分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我國地處亞歐大陸的東南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國家。陸上疆界長達22800多公里,與15個國家為鄰。東鄰朝鮮;南鄰越南、寮國、緬甸;西南同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界;東北毗鄰俄羅斯;西北鄰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等國;北接蒙古。大陸海岸線北起中、朝交界的鴨綠江口,南至中、越交界的北倫河口,長約18000公里。內海和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總面積470萬平方公里。海上鄰國,東有日本,東南有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東部沿海有廣闊的大陸架。海上分布6500多個島嶼。大陸架蘊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淺海魚類資源也極為豐富。大陸沿岸形成許多天然良港,等。這些對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發展海洋經濟以及鞏固海防均有重要戰略意義,現在已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是我國目前經濟最繁榮的地帶。我國西北內陸伸入亞洲腹地,從古至今一直是我國陸上和中亞、西亞、歐洲連接的橋梁。對中國古代經濟發展,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起過巨大作用。
(1)氣候復雜多樣,適合種植各種農作物
(2)海岸線漫長,適合發展漁業
(3)地形多樣,適合旅遊業,礦產業,資源
緯度位置:大多位於中緯度地區,適宜人類居住。
海陸位置:海陸兼備,東臨太平洋,便於海上貿易,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能夠與中亞、西亞甚至歐洲直接往來。
氣候:氣候復雜多樣,適於發展多種經濟。
資源:資源豐富,發展經濟的條件優越。
❺ 中國海陸兼備的地理條件對社會經濟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
中國海岸線長,海洋面積廣大,有利於發展海洋運輸,開發海洋資源,發展海洋事業;
中國內陸面積大,陸上鄰國多,可以合理布局工業、農業生產,發展對外貿易;
❻ 海陸兼備的地理位置對我國的有利影響是什麼
優勢:(1)利於濕潤的海洋氣流給我國東部地區帶來豐沛降水;
(2)有利於發展海洋漁業、造內船業,以及開發海容洋其他資源;
(3)有利於發展海洋交通,便於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往來;
(4)有利於我國沿海地區接受來自國外的信息、技術,接受來自國外的產業轉移,發展我國經濟.
圖片答案
一
1俄羅斯;2韓國,3日本;C
二
A
滿意請採納
❼ 從哪些方面看出我國是海陸兼備的國家
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東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我國東部廣大地區在夏季風濕潤氣流的影響下,雨量充沛,有利於農業生產;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便於發展海洋事業,加強同海外各國的交往.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是我國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往來.
❽ 中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東臨廣闊的海域,這樣的地理位置特點有什麼優勢
中國地勢由西向東逐漸降低,有利於東面海洋的水汽進入內陸,東南多平原,水分充足,有利於農業種植。西高東低,河水自西向東流,有利於溝通東西,加強交流。
中國地形多種多樣,有利於各種農作物的生長需要。
中國海岸線較長,有利於對外溝通交流和海洋漁業的發展。
地域遼闊,礦產資源豐富,江河眾多,水資源尚可.經緯跨度大,三級落差明顯,氣候基本齊全
臨海靠山,戰略地理優勢突出
海岸線綿長,專屬開發區廣闊,海底資源豐富,漁業資源豐富
西北西南內陸多山,森林資源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
北部海拔高,地勢平坦,適宜畜牧業
南方地勢低窪,多丘陵,種植業優勢突出。中國地形多樣,類型齊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無不典型壯觀。地形分布的規律是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自西而東,逐級下降。中國平原少,山地多,陸地高差懸殊。山地、高原、丘陵等約占總面積的66%,平地約佔34%。全國近70%的縣區分布於山區。山地和高原多集中於西部地區。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區僅佔全國面積的16%;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達65%。全球高於8000米的12座山峰中,中國就有7座。中國和尼泊爾接界處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新疆吐魯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在155米以下。中國陸地正負比差超過9000米,為世界之最,中國地域內的海岸與大陸架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巨大的開發價值。中國大陸海岸線北起鴨綠江口,南至北侖河口,長約1.8萬公里。加上島嶼海岸線,總長約3萬公里。沿岸多優良海灣和港口城市,自北向南依次有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廈門、廣州、湛江、北海等,其中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中國的淺海大陸架是世界最寬廣的大陸架之一,包括渤海、黃海全部,東海大部和南海的一部分。 中國的地理優勢條件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中國沿海優良港灣,便於船舶避風和停靠。這也促進了中國交通事業的發展特別是海上運輸的發展。例如,台灣海峽位於福建省與台灣省之間,從南到北連接著南海和東海,是中國海上運輸的重要通道,人們稱它為「海上走廊」。台灣的經濟發展與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是密不可分的。 隨著人們交往的增多,物流量人流量的增多,其交通價值更是明顯。這個功能也主要顯示出強烈的區位優勢,向東可到日本,美洲等國家,向南可到東南亞,南亞,西亞,非洲等地區;另外,中國大陸又背靠亞歐大陸,為建設陸上發達交通提供可能。中國的「第二亞歐大陸橋」可以一直從連雲港向西到達歐洲荷蘭國家境內。這充分顯示出我國海陸位置的天然區位優勢。
。世界上幾乎所有動植物都可在我國找到生存場所,為中國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而且我國絕大部分領土在北溫帶,南部一小部分在熱帶。這樣的緯度位置既適於人類生活,又使溫帶、亞熱帶的各種動植物在我國都能繁殖生長,給我國發展多種經濟提供了更有利條件。
❾ 我國海陸兼備的地理位置,有什麼好處
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東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我國東部專廣大地區在夏季風屬濕潤氣流的影響下,雨量充沛,有利於農業生產;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便於發展海洋事業,加強同海外各國的交往.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是我國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往來.(僅供參考)
❿ 中國這種海陸兼備的地理條件,對社會經濟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
中國位於歐亞大陸的東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是一個陸海國。它的陸地邊界長達22,800多公里,與15個國家接壤。東邊是朝鮮、越南、寮國和緬甸南部。中國西南部與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壤。
東北與俄羅斯接壤,西北鄰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它在蒙古的北部。大陸海岸線北起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南至中越邊境的北侖河,總長約1.8萬公里。內海和外海包括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總面積470萬平方公里。
海上鄰國東鄰日本,東南鄰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沿東海岸有一個寬闊的大陸架。海中分布著6500多個島嶼。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淺海魚類資源也極為豐富。大陸的海岸形成了許多優良的天然港口等。
這對我國外貿的發展、海洋經濟的發展、海防的鞏固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如今,它已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是中國經濟最繁榮的地區。中國西北內陸延伸至亞洲腹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與中亞、西亞、歐洲陸上聯系的橋梁。
它對古代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東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簡而言之,方便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
(10)中國海陸兼備的地理條件擴展閱讀:
中國疆域遼闊,海陸兼備,東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即太平洋,氣候濕潤,有利農業生產;沿海多良港,利於發展海洋事業。海上交通便利,便於對外貿易的發展,便於同海外各國友好往來。而海洋資源豐富,魚米蝦鹽較為富足,為內陸居民提供了生活保障。
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使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往來,且古有「絲綢之路」,現有橫貫亞歐大陸的鐵路線,更方便了對外交流及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