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衢州的人文地理區位

衢州的人文地理區位

發布時間: 2021-02-17 10:29:03

㈠ 衢州是在哪裡的

衢州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金華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 南平,西連江西 上饒、景德鎮,北鄰安徽 黃山,東與省內金華、麗水、杭州三市相交,是閩浙贛皖四省邊際中心城市,浙西生態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化學工業基地。也是一座有一千八百年歷史的江南重鎮。衢江之畔,素有「四省通衢」之稱,也是歷代兵家必爭重鎮。1994年衢城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㈡ 請教一個問題。人文地理學的區位理論

第一抄,區位的概念與特點.區位為即分布的地區與地點。 特點包括:空間性,結構性,環境性,文化性。 第二,區位論的產生和發展。古典區位論,近代區位論,現代區位論。其中現代區位理論從尺度觀,時序觀,行為觀,場勢觀,結構觀方面展開論述。 第三,區位論的分類。可以分為產業區位論和非產業的區位論。產業區位論包括:農業區位論,工業區位論,市場區位論。具體的區位要展開回答。詳細內容參考《經濟地理學》。非產業區位論包括:住宅區位,辦公區位,學校區位,公共設施區位。 我只能具體的給你羅列出基本的框架。具體內容看過書後,再逐一擴充。希望這些能對你有所幫助。

㈢ 查找能夠反映出南北方文化的區域差異的人文地理方面的資料

由於我國南北雙方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徵、歷史文化以及政治經濟活動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我國南北方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顯著差異。

南船北馬我國古代的交通運輸方式是南方以船為主,北方以馬為主。其原因是南方氣候濕潤,降水豐富,地表河網密布,因此為適應「水鄉」的船舶運輸便應運而生。而北方多乾旱、半乾旱氣候,草場廣布,畜牧業發達,馬匹除了提供乳肉產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馴化為代步工具,成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南米北面我國南北方的飲食習慣不同。南方人愛米飯,北方人喜麵食,其實這與南北方的農業生產結構不同有關。我國南方的氣候高溫多雨、耕地多以水田為主,所以當地的農民因地制宜種植生長習性喜高溫多雨的水稻。而我國北方降水較少,氣溫較低,耕地多為旱地,適合喜干耐寒的小麥生長。所謂「種啥吃啥」,長此以往,便養成了南米北面的飲食習慣。

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學特徵而言,我國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據統計,我國東北、華北地區的男子平均身高為1.693米,雲貴川地區則是1.647米。從南北方的氣溫差異來講,由於南方氣候炎熱,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較快,生殖器官發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於氣候寒冷,影響了體內酶的活性,新陳代謝慢,生命周期長;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長而寒冷,人們的戶外活動少,體內營養物質積累多,因而長得「人高馬大」一些。

南繁北齊我國語言的地理差異表現為南繁北齊,即南方語言繁雜,北方語言比較單一。我國北方廣大地區都屬北方方言區,從哈爾濱到昆明直線距離3000多千米,兩地語言雖有區別,但通話、交流並沒有太大障礙。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區內,如閩方言區內,還分福州話、廈門話、莆田話、閩西話等,彼此差異極大,甚至聽不懂。這些語言的形成與地理環境是有一定關系的。一則我國北方多地勢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聯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機會多,彼此融合,因而語言差異不大。二則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嶇,交通閉塞,不利於人們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話」。

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我國居民屋頂的坡度從南往北是逐漸減緩的。南方屋頂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氣候又炎熱,高而尖的屋頂既利於排水,又利於通風散熱。北方由於降水較少,所以屋頂多建成平頂,這樣既可節省建築材料,還可兼作晾曬作物的場所。另外,我國南方的園林建築,輕巧纖細,玲瓏剔透,內外空間連貫,層次分明,蘇州的拙政園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園林建築則平緩嚴謹,粗壯質朴,內外空間界限分明。我國著名園林學家陳從周做出總結:「南方為棚,多敞口。北方為窩,多封閉。」可見,從適應環境、居住舒適出發,南方建築注重通風散熱,北方建築利於保溫保暖。

南經北政從總體上看,我國北方軍事、政治活動活躍,南方經濟、文化發達。北方歷來是我國的政治中心,秦、漢、唐定都長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這更確定了北方在全國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現代,由於西方的科學文化首先從我國東南沿海傳入,促進了南方經濟的飛躍發展,使得南方在經濟文化上的優勢不斷加強。因而「北方出當官的,南方出經商的」,這兩句話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經濟心態。

南輕北重由於受到資源和區位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工業布局有南輕北重的地域特徵,即我國北方以重工業為主,南方輕工業相對比較發達。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國北方煤炭、石油、鐵礦石等礦產資源豐富,因而逐漸形成以采礦、冶金、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主的工業結構。而東南沿海地區資源貧乏,但交通便捷、資金技術力量雄厚,所以便揚長避短,發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業類型,因而輕工業相對比較發達。

南澇北旱我國隸屬東亞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南方不僅雨季歷時長,而且由於夏秋季節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現洪澇災害。而華北、西北降水較少,再加上墾殖、放牧過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臨嚴重的「水荒」,影響著當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為此黨中央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以調節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配矛盾,這樣既可緩解南方的水患,又可解決北方的水資源危機。此外,形容南北方地理和文化差異的詞彙還有南拳北腿、南轅北轍、南腔北調、南柔北剛、南甜北咸等等。

總之,南北差異表現在各個方面,造成的原因也很復雜,其中,地理因素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南北雙方應正視這種差異的存在,實現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創造祖國美好的未來

㈣ 分析衢州市的自然環境與經濟發展、人文特徵之間的關系。本部分需要結合具體事例進行深入分析 謝謝了!

衢州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金華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 南平,西連江西 上饒、景德鎮,北鄰安徽 黃山,東與省內金華、麗水、杭州三市相交,是閩浙贛皖四省邊際中心城市,浙西生態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化學工業基地。也是一座有一千八百年歷史的江南重鎮。衢江之畔,素有「四省通衢」之稱,也是歷代兵家必爭重鎮。1994年衢城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衢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有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光溫充足、降雨豐沛而季節分配不均的地帶性特徵。常年平均氣溫在16.3~17.3℃,1月平均氣溫4.5~5.3℃,7月平均氣溫27.6~29.2℃。無霜期251~261天。年日照總時數沿江平原地區在1900小時以上,山區不足1600小時,太陽年輻射量4566.2兆焦耳。每年3~6月為多雨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1843毫米。全年風向沿江平原地區為東北風和東北偏東風,山區地形復雜,風向較亂,台風較難深入境內。
地理環境:
衢州市地質構造屬江南古陸南側,華夏古陸北緣,即跨越兩個一級構造單元,中部為錢塘江凹陷地帶。總的地勢特徵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東部低,中部為浙江省最大的內陸盆地——金衢盆地的西半部,自西向東逐漸展寬。境內平原佔15% ,丘陵佔36%,山地佔49%。北部為千里崗山脈,西部為懷玉山脈,南部為市內最大山脈仙霞嶺山脈,全市最高點為江山市的大龍崗,海拔1500米。地理坐標為東經118°0l′~119°20′,北緯28°14′~29°30′。東西寬127.5公里,南北長140.25公里,總面積8836.5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1325.48平方公里,丘陵3181.15平方公里,山地4329.89平方公里。 2005年末總人口245.6萬人。 衢州位於我國地勢的第三階梯上,境內以山地及丘陵為主。山地分布遼闊,且大都為林地覆蓋,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衢州的人均土地佔有量為3846.8平方米,其中人均耕地為440平方米,人均林地為2440平方米。境內草場面積有1370.7平方千米,待開發土地面積444.1平方千米。平原面積約1290.8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盆地地區,是衢州主要的農業生產用地。丘陵多分布盆谷的周緣,比較低矮。待開發的土地規模大,且自然條件良好,因此非常有利於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為衢州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保障。

經濟發展:

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752.7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4.25億元,增長4.0 %;第二產業增加值413.99億元,增長16.0%;第三產業增加值274.54億元,增長12.2%。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增長10.8%,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增長13.4%,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14.7%,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6.9%,房地產業增加值下降6.2%。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上年的9.5:52.8:37.7調整為8.5:55.0:36.5。全市人均生產總值按戶籍人口計算為30045元,合4438美元,比上年增長12.8%。

㈤ 衢州的地理位置,相對位置,人文特色,歷史人物分別是什麼

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金(華)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南平版,西連江西上饒,北鄰權安徽黃山,東與省內金華、麗水、杭州三市相交。是閩浙贛皖四省邊際中心城市,海西經濟區中心城市、浙西生態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12年中國十佳宜居城市、國家化學工業基地。古有周初徐誕、春秋疇無餘、漢代高土龍丘萇、徐陵,三國徐平,晉朝陳弘,南朝徐伯珍,唐代文辭宗伯徐安貞、祝其岱,五代慎知禮,宋朝鐵面御史趙抃、毛滂、抗金名將徐徽言、毛自知、狀元程宿、名相余端禮,元朝趙友欽,明代楊繼洲、清代羅大椿;近有民國余紹宋、華崗、徐以新、戴笠、毛人鳳、毛子水;今有兩屆奧運冠軍占旭剛,當紅影視明星周迅、何晴。

㈥ 衢州概況介紹

衢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考古資料表明,遠在五、六萬年前,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叢林密布,是一個鳥語花香、馬嘶鹿鳴、猿啼虎嘯、野牛成群、野豬結隊的原始天地。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夏、商、西周三代這里屬於越之地。春秋初為姑蔑國,後為越國西部姑蔑地,縣治即今龍游。東漢初平三年(192)析太末置新安縣,衢縣自此而建。南朝陳永定三年(559)一度置信安郡,為衢地設領縣建制之始。唐武德四年(621)置衢州,旋廢;垂拱二年(686)復置,此後千餘年,止1949年解放,衢城歷為州府路道區的治署所在。1949~1955年是浙江省衢州專員公署駐地,1985年建為省轄市。1994年衢城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2006年入選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衢州地處閩、浙、贛、皖交界之處,從雕刻建築、飲食習慣到地方曲藝、民情風俗均深受周邊地域文化的影響。在對吳越文化、徽派文化以及福建的八閩文化和客家文化等諸多文化因素兼容並蓄的基礎之上,衢州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衢州地方文化。

衢州歷史悠久,人文豐富。古為百越之地,至今還有畲族留居於此。本區域以漢民為主,衢州本地人基本和大多數漢民的習俗一樣,重要的還是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原、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此外衢州人還過立夏、冬至、六月年、麻糍等節日。

春節通常除了年夜佳餚要准備外,通常還准備年糕、發糕、清明果、八寶菜、江山糕、索麵、凍米糖和粽子。粽子在衢州不僅是端午的節日必備,也是過年的常備,各地還略有不同,龍遊人愛發糕,江山人喜粽子,常山人好做索麵。而年夜守歲是主要的內容,通常是要到12點才放鞭炮來辭舊迎新的!壓歲錢還是小朋友少不了的最愛。

元宵除觀燈外,通常要耍龍燈。

清明節要做的是清明果,一種以米粉為原料的小圓餅。這個節日要掃墓,有前三後七之說(清明前三日後七日都可掃墓)。

端午除了粽子,甜酒釀則是這個節日的主飲,另外還有茶食等零嘴食品,五花八門花樣不少。端午是衢州人頗為重要的節日,故時衢州的小孩還都要穿肚兜帶斗笠,這就是由一個典故《王志斬蛟》所帶來的習俗。

立夏時值農忙,衢州農俗有吃麥餅、燒餅、油條的習俗,這一天不可少的菜色是莧菜,正當時的上時菜。

七夕這個節在衢州並不重要,但還是有的地方是要過的,相對來說後面的節日那就是要緊的多了!

七月半也稱鬼節,期間有不少地方的習俗要做焙糕(又名汽糕),部分農村要做京團(當地稱京團粿)不同地方不同的過法,過七月半(中元節)一定要掃墓。

中秋節,月餅是食品中的重頭,其中以杜澤桂花月餅最為特色,其為空心月餅,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地風味的融入,本地民風正被慢慢淡化!

重陽節州人多要登高,爬山自然是少不了,飲酒也是個內容,而各地要做麻糍也許就和秋收聯繫上了。

冬至在衢州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老衢州口中都有「冬至大如年」或「冬至當於年」的說法,這一天還有「有的吃吃一夜,沒的吃凍一夜」的俗語。

在衢州農村北鄉的姚家等,農村裡還有過六月年的習慣,這還有典故,通常是農歷的六月十五六號。這個年要將軍掛門,以避瘟神。

此外江山有專門的麻糍節,用以慶賀一年的豐收,這個節日類似於廟會,要舉行近一個月,從縣城到各地鄉里抬著五穀神和城隍爺遊走。

過完八月中秋衢州農村裡就開始廟會,衢州人俗稱「趕會」從農歷八月二十六高家會到九月杜澤會、蓮花會等,類似於江山人的麻糍節,家家戶戶要包粽子,清明果接待客人,廟會趕到哪,哪裡就熱鬧,哪裡就有的吃,這樣還引來了不少專門趕會商家。

地理位置

衢州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金(華)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南平,西連江西上饒、景德鎮,北鄰安徽黃山,東與省內金華、麗水、杭州三市相交。「居浙右之上游,控鄱陽之肘腋,制閩越之喉吭,通宣歙之聲勢」。川陸所會,四省通衢。地理坐標為東經118°0l′一119°20′,北緯28°14′~29°30′。東西寬127.5公里,南北長140.25公里,總面積8841.12平方公里。是閩浙贛皖四省邊際中心城市,浙西生態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化學工業基地。

衢州交通十分便捷,陸、水、空交通網四通八達。公路國道、省道縱橫境內,市區到各縣(市)的半小時經濟圈已經形成,衢州民航已開通北京、深圳、廣州等航線;杭(杭州)金(金華)衢(衢州)高速公路衢州段已經全面建成,黃(黃山)衢(衢州)南(南平)高速公路衢州段、杭(杭州)新(新安江)景(景德鎮)高速公路衢州段、龍(龍游)新(新安江)高速公路、龍(龍游)麗(麗水)高速公路已經開工,浙贛電氣化鐵路橫貫東西,九(九江)景(景德鎮)衢(衢州)鐵路的衢州至常山段已經開工建設,衢州到四省邊際各中心城市之間已形成兩小時交通圈,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市政府所在地離省會杭州距離250公里,離首都北京直線距離1440公里,距上海港450公里,距寧波港366公里,距溫州港350公里,距義烏——中國小商品城140公里。

㈦ 想了解更多的關於浙江的人文地理知識

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安徽接壤,並有太湖位於江、浙兩省之間。麗水龍泉市海拔1929米的黃茅尖為浙江省最高峰。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浙江,省以江名,簡稱「浙」。省會杭州,其與上海兩地高速公路距離為130多公里。錢江潮常被媒體用作比喻浙江人的「拼搏精神」。
2009年確定樟樹為省樹、蘭花為省花;金錢松(吉祥之樹)、銀杏(長壽之樹)、毛竹(
浙江省富民之竹)、榧樹(造福之樹)為浙江省特色樹;梅花(高潔之花)、荷花(清純之花)、桂花(天香之花)、山茶花(幸福之花)為浙江省特色花。
浙江省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浙江省陸域面積104141平方公里(2010年),陸域面積為全國的1.08%,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省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和海島岸線長達 6500公里,佔全國海岸線總長的20.3%,居中國第一。全省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3061個,是中國島嶼最多的一個省份。
浙江有會稽山、雁盪山、普陀山、雪竇山、天目山、天台山、四明山等名山;有曹娥江、錢塘江、甬江等著名大江;有杭州西湖、寧波東錢湖、紹興鏡湖、嘉興南湖等名湖;亦有中國最大的人工湖——千島湖。京杭大運河穿越浙江北部,在杭州與錢塘江匯合。
浙江擁有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中唯一一處湖泊類文化遺產,也是現今《世界遺產名錄》中少數幾個湖泊類文化遺產之一的杭州西湖。
浙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氣溫 15℃-18℃。1月、7月分別為全年氣溫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為集中降雨期。浙江水資源量居全國第4位。經濟林業資源豐富,毛竹產量居全國前列。名優特產多。茶業、柑橘等中外著名,核桃、香榧等乾果佔全國產量的70%以上。樹種資源豐富,素有中國「東南植物寶庫」之稱,「活化石」銀杏等50多種野生植物列入國家珍稀保護名錄。浙江礦產以非金屬礦產為主。在探明儲量的礦產中,石煤、明礬石、葉蠟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築用凝灰岩居中國第1位,螢石居中國第2位。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開發前景良好。浙江海域漁業資源豐富,舟山群島是中國最大的海洋漁業基地。
歷史上浙江經濟較為發達,早在明朝末年就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絲綢、制瓷、造紙、印刷和造船業等居當時中國領先地位。
地形位置
浙江省地理特徵非常豐富,從浙北地區水網密集的沖積平原,到浙東地區的沿海丘陵,再到浙南地區的山區,另還有舟山市的海島地貌,可謂山河湖海無所不有。浙江地勢
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西南多為千米以上的群山盤結,其中位於龍泉境內的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全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脈、盆地為主,佔全省
總面積70.4%。主要山脈自北而南分。平原面積63.2%,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興、湖州),紹蕭平原(紹興、蕭山)、金麗衢平原[金華、麗水、衢州],溫台平原[溫州、台州],甬東平原(寧波);浙江海岸線總長6400餘公里,居全國首位。有沿海島嶼3000餘個,水深在200米以內的大陸架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該省的土壤以黃壤和紅壤為主,佔全省面積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多為水稻土,沿海有鹽土和脫鹽土分布。
海洋
浙江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海島有3061個,是全國島嶼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積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島(舟山群島主島)為我國第四大島。海岸線總長6486.24公里,居全國首位,其中大陸海岸線2200公里,居全國第5位。岸長水深,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
水岸線290.4公里,佔全國的1/3以上,10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105.8公里。東海大陸架盆地有著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前景。
氣候特徵
浙江氣候總的特點是: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光照較多,雨量豐沛,空氣濕潤,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配製多樣,氣象災害繁多。浙江年平均氣溫15~18℃,極端最高氣溫40.7℃,極端最低氣溫-10.2℃;全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0~2100小時。
春季,
東亞季風處於冬季風向夏季風轉換的交替季節,南北氣流交會頻繁,低氣壓和鋒面活動加劇。浙江春季氣候特點為陰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時常出現大風,全省雨水增多,天氣晴雨不定,正所謂「春天孩兒臉,一日變三變」。浙江春季平均氣溫13~18℃,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內陸地區向沿海及海島地區遞減;全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為由西南地區向東北沿海地區逐步遞減;全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氣象災害有陰雨、倒春寒等。
夏季,
隨著夏季風環流系統建立,浙江境內盛行東南風,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活動對浙江天氣有重要影響,而北方南下冷空氣對浙江天氣仍有一定影響。全省各地雨日為32~55天。夏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台風、暴雨等。
秋季,
夏季風逐步減弱,並向冬季風的過渡,氣旋活動頻繁,鋒面降水較多,氣溫冷暖變化較大。全省秋季平均氣溫16~21℃,東南沿海和中部地區氣溫度偏高,西北山區氣溫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區降水量較多,東北部地區雖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際變化較大;全省各地雨日28~42天。
冬季,
東亞冬季風的強弱主要取決於蒙古冷高壓的活動情況,浙江天氣受制於北方冷氣團(即冬季風)的影響,天氣過程種類相對較少。浙江冬季氣候特點是晴冷少雨、空氣乾燥。全省冬季平均氣溫3~9℃,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南向北遞減,由東向西遞減;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東北部海島偏少明顯外,其餘各地差異不大;全省各地雨日為28~41天。冬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寒潮、雨雪等。

㈧ 綜合分析紐約的地理區位(包括自然和人文地理區位)

紐約市,復瀕臨大西洋。它由五個制區組成:布朗克斯區(The Bronx)、布魯克林區(Brooklyn)、曼哈頓(Manhattan)、皇後區(Queens)、斯塔滕島(Staten Island)。市中心位於北緯40度43分,西經74度00分。 土地面積785.6平方公里,水域面積428.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8,683.2平方公里;紐約大都會面積17,405平方公里。全市平均海拔10米。紐約市地理最高點為托迪山,海拔124.9米。人口密度10,456人/平方公里。大紐約都會區人口大約1800萬。紐約市人口使用約170種語言(2005年)。主要為英語,其次為法語、德語、俄語、日語......

㈨ 衢州有那些歷史文化

一、節慶活動

衢州地理復雜、歷史事件(戰爭、移民等)眾多因此而方言眾多,多受北部吳語、皖南徽語、江西贛語、閩北方言的建州語等的影響,從而形成了復雜多樣,其中江山方言堪稱是漢語活化石保留了不少古代詞彙,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9)衢州的人文地理區位擴展閱讀

衢州被稱為中國特產之鄉,各縣都有一批名牌旅遊特色產品:開化紙、開化根雕、江山西硯、柯城瑩白瓷等。

柯城區花卉、特禽;衢江區椪柑、竹炭;龍游縣:竹筍、黃花梨;江山市:白鵝、獼猴桃、白菇、蜜蜂;常山縣胡柚、油茶;開化縣龍頂茶、金針菇、根雕藝術。

衢州著名小吃:三頭一掌,衢州三頭分別是兔頭、鴨頭、魚頭和鴨掌,都是衢州地方特色風味食品。

風味特色小吃:衢州烤餅、衢州麻餅、八寶菜、龍游米糊、龍游開洋豆腐乾、龍游發糕、毛豆腐、衢州油炸果、山粉肉、開化青螄、開化焙糕、常山胡柚、菱角豆腐、開化板栗、高家蘿卜絲、衢州椪柑、衢州柑橘、衢紅桔、雙橋粉干、常山索麵。

衢州也是產茶地區,龍游是全國重點茶葉產區之一,有1500多年的種植史。龍遊方山茶、開化龍頂茶、衢州玉露茶、江山綠牡丹等。

㈩ 來自家鄉的報告(衢州)

衢州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金華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 南平,西連江版西 上饒、景德鎮權,北鄰安徽 黃山,東與省內金華、麗水、杭州三市相交。「居浙江之上游,控鄱陽之肘腋,制閩越之喉吭,通宣歙之聲勢」。川陸所會,四省通衢。是閩浙贛皖四省邊際中心城市,浙西生態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化學工業基地。也是一座有一千八百年歷史的江南重鎮。衢江之畔,素有「四省通衢」之稱,也是歷代兵家必爭重鎮。

參考http://ke..com/view/7760.htm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