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國家地理地中海70200

國家地理地中海70200

發布時間: 2021-02-17 08:38:36

㈠ 請教一些關於地理的基本知識,越多越好

《國家地抄理雜志》
《環球旅行》
《地理》 初中,高中課本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
各種地圖 如城市交通圖 風景區地圖等
同時請檢索:熟悉的地名網路或者google
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社會地理兩大類,前者更多是地形,水土分布、植被,岩石土壤
後者會更多設計居民點 人類的活動方式和一些與自然結合的範例。
以上資料來源杭州圖書館,希望有助於你的問題解決。

㈡ 讀圖,有關①②③④四地所在國家地理事物的敘述,正確的是()A.①所在國家主要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

埃及主要氣候類型是熱帶沙漠氣候;沙烏地阿拉伯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印度是發展中國家;中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故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C.

㈢ 200分懸賞!!《國家地理百年紀念典藏100集》紀錄片的字幕

樓主給我加分!!!
我馬上就升級了
你好人做到底!!!
BT下載
http://www.bt2008.net/bbs/viewthread.php?tid=23758
論壇``需要注冊``

[合集][美國][國家地理百年紀念典藏][100集全][DVD-RMVB/英文字幕]

◆原 名:National Geographic 100 VOL01-100
◆譯 名:國家地理百年紀念典藏 01-100
◆類 型:專題片
◆片 長:54 分鍾
◆上 映:2004年
◆國 家:美國
◆語 言:英語
◆字 幕:英語

◆簡 介:

它讓您坐在家中就可以遨遊世界、感受各地獨特的風土民情,穿梭古今,走過歷史,更帶領您深入原始的野性世界。國家地理<百年紀念典藏>第一、二輯,精選全球紀錄片領導品牌 – 國家地理一百部代表影片,主題內容包羅萬象,讓您一次珍藏。
除了詳實而深入的內容之外,專業的拍攝團隊和世界級頂尖攝影師們,足跡行遍世界各個角落,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在剎那間捕捉令人瞠目結舌、驚嘆不已的永恆畫面,帶給觀眾無比的影音視覺享受。包括寰宇采風、世界最後最美的地方、掠食王國、探險、歷史懷舊、最喜歡的動物、生態巡禮、狂暴大地、珍稀動物、搶救生態、發現古文明、考古探險、軍事戰略等系列節目。

◆片單明細:

1.埃及:永恆之路、
2.浴火重生、
3.雨林、
4.情同手足黑猩猩、
5.重返喜馬拉雅山、
6.超視覺世界、
7.北極冰原、
8.黃石公園、
9.巴拿馬生態、
10.大堡礁、
11.澳洲袋鼠王國、
12.神秘三角洲、
13.埃及秘辛、
14.飽受劫難的聖城、
15.鬼斧神工巴里島、
16.西班牙之魂、
17.偉大的印度鐵路、
18.飛越非洲、
19.恐龍獵人、
20.貓咪的秘密日記、
21.好馬一族、
22.狂野的海豚、
23.狗兒真奇妙、
24.拯救大熊貓、
25.時空大冒險、
26.世紀探險家、
27.茫茫深海鐵達尼、
28.南極冰原、
29.神秘的地底世界、
30.火車之戀、
31.失落的馬雅文明、
32.世紀寶藏、
33.非洲野生動物、
34.澳洲動物探秘、
35.虎域、
36.鱷魚王國、
37.犀牛的哀歌、
38.白狼、
39.象族、
40.美女與野獸-豹的故事、
41.維蘇威火山的陰影、
42.國家地理百年紀念、
43.俾斯麥戰艦、
44.超級攝影師、
45.暗夜之王、
46.非洲歷險、
47.眼鏡蛇王、
48.森蚺奇境、
49.貓謎、
50.滄海浮生記
50 滄海浮生記
51 獵鯊
52 愛爾蘭駿馬
53 捍衛花園
54 加拉帕哥鬣蜥
55 窺探自然
56 深海搜奇
57 黑猩猩
58 小宇宙:致命一擊
59 雨林頂探險家
60 叢林海戰
61 偉大的吳哥窟
62 白宮
63 大雪崩
64 致命流沙
65 火山
66 憤怒的地球
67 殺人浪
68 氣旋風暴
69 雪地之虎
70 安地斯山羊駝
71 美國瀕臨絕種動物
72 喀拉哈里之狐
73 大海怪
74 加勒比海底世界
75 非洲古文明
76 中國大漠之寶
77 印度帝國
78 印加古城之謎
79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80 西藏禁地
81 珍珠港
82 自然的蛻變
83 與象共舞
84 孤鷹林白
85 生命之歌
86 深海探險隊
87 中途島戰役
88 二次大戰秘辛
89 巴拿馬運河
90 興登堡飛船
91 航向太空
92 超越顛峰
93 絲路
94 地中海沉船之謎
95 馬雅王國之秘
96 愛琴海古文明
97 冥界的呼喚
98 人類起源之謎
99 響尾蛇
100 鱷魚的最後晚餐

㈣ 國家地理常識

1.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是4400萬km2,該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2. 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3.日本的國土面積是37.8萬km2,人口有1.27億(2000),首都是東京,經濟:由於該國缺乏礦產資源,因此需要大量進口工業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業製成品,發展成了加工貿易型的經濟。
4.日本最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語。
5.歐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區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納維亞山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歐平原和波德平原為主的平原區,南部是阿爾卑斯山系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大半島。
6. 巴西的傳統節日是狂歡節,節日期間人們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7.東南亞的氣候主要有兩種: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分;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
8.美國共有50個州和一個首都所在的哥倫比亞特區,其中的兩個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2.82億(2000),面積是937萬km2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
9.世界上著名的工業密集地帶是自英國向東到波蘭境內,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向南到義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現已建成最大的水電站是伊泰普水電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兩國合建的。
11. 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僅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分為三大地形區,東部:大分水嶺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亞大盆地為主的平原;西部:寬廣平坦的高原。
12.俄羅斯的交通以鐵路運輸為主。北美國家通用的語言是英語。拉丁美洲的人種以混血人種為主。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貝加爾湖。屬於(淡、咸)淡水湖。
13.南極特有的鳥類是企鵝。個體數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蝦。北極的主要動物有北極熊。俄羅斯的氣候主要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涼爽。北冰洋沿岸是終年嚴寒的極地氣候,太平洋沿岸是溫帶季風氣候。其中歐洲部分鐵路網非常稠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主要承擔內河航運的河流是伏爾加河。
14. 美國農業的特點是實現了農業地區專門化和農業生產專門化。
15.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剛果盆地。該盆地所在的大洲號稱「高原大陸」「熱帶大陸」。該盆地內部的氣候類型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俄羅斯管道運輸的主要對象是石油和天然氣。
1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其中東南沿海最為稠密。人口有 1.70億(2000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70%以上。
17.東南亞的主要物產:稻米:緬(甸)、越(南)、泰(國)。橡(膠)油(棕):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椰子: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18.南亞有兩條河流,位於印度境內的是恆河,另一條是印度河,位於巴基斯坦國境內。南亞的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三季:3~5月為熱季,西南季風尚未來臨,高溫少雨;6~10月為雨季,西南季風帶來大量降水,佔全年降水總量的80%~90%,濕熱多雨;從11月~次年2月為涼季,盛行乾燥的東北季風,氣候涼爽宜人。
19.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國是印度,2000年人口已達到10億。南亞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印度80%的人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把伊斯蘭教定為國教,97%以上的人口為穆斯林。
20. 世界最大的內陸國是哈薩克。被譽為「白金之國」的國家是烏茲別克。
21. 馬來西亞的錫礦產量居世界首位。被稱為「花園城市」的國家是新加坡。
22. 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是中東地區。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沿岸地區。中東地區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的發源地,三大宗教的「聖城」是耶路撒冷。
23. 東南亞最大的平原是湄公河三角洲。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東南亞的范圍由兩部分組成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4.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是多瑙河,歐洲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加河。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是乾燥、嚴寒、烈風。
拉美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巴西。該國的首都是巴西利亞。世界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有鴯鶓、袋鼠、鴨嘴獸、樹袋熊、針鼴。
26.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騎在羊背上」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是澳大利亞。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裏海。
27.南極的主人是企鵝。南極地區素有「冰雪高原」之稱,大部分地區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冰層的厚度多1720米。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個大洲。
28.南極科學考察的最好時間是南極的暖季,即每年11月~次年3月。這時正是南極的極晝(極晝、極夜)。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面積是1708萬km2 。
29.被譽為「美洲大陸的地中海」的是「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蘇必利爾湖。北美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北美的氣候主要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30.印度尼西亞的首都是雅加達。世界最大的半島是 阿拉伯半島。 世界最大的群島是馬來群島。
31. 巴西是世界上著名的熱帶面積最廣大的國家。巴西有三種熱帶經濟作物的產 量居世界首位,是咖啡、劍麻、香蕉、蔗糖。
32. 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 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中東地區的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
33 .世界上佔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美國有世界第四長河是密西西比河。 日本的海岸線曲折。
34.印度紡織工業中心中,麻紡工業中心 是加爾各答; 棉紡工業中心孟買。俄羅斯的首都是莫斯科。
35. 歐洲西部的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的70%以上,兩個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國」是荷蘭和丹麥。
36.世界最高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生活在美洲地區的土著居民是印地安人。屬於黃色人種。他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瑪雅文化。
37. 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東南沿海地區。首都是 堪培拉。最大的城市是悉尼。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
38.亞洲的南面隔海與大洋州相望。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印度。目前人口已達到10億。
39. 日本的首都是東京。日本的地形多山,山地、丘陵眾多,火山、地震頻繁。氣候以溫帶海洋性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森林、水能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貧乏。
40.日本的領土由四個島嶼組成,是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日本最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位於本州島上。
41. 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國家是俄羅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北冰洋。伏爾加河注入裏海。
42.印度從氣象災害看,旱澇災害頻繁,原因是該國的氣候主要以為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亞洲地勢特點是中間高、四周低。亞洲的氣候復雜多樣,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43.歐洲共有四個大的半島,地中海沿岸有著名的三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北部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義大利所在的半島是亞平寧半島。
44.非洲最大的島嶼是馬達加斯加島。日本最高的山是富士山,屬於活火山。
45.我國已在南極建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是長城站和中山站。
46.俄羅斯有俄羅斯位於北極圈以內但終年不凍的港口是摩爾曼斯克。終年不凍的原因是受惠於北大西洋暖流。該國有豐富的資源:淡水資源(貝加爾湖)、森林資源(亞寒帶針葉林世界最廣)、礦產資源(石油、黃金、有色金屬)。
47.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分布在亞馬孫河流域。世界上熱帶雨林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
48.俄羅斯最大的海港是聖彼得堡,位於波羅的海沿岸。太平洋沿岸的海港是符拉迪沃斯托克。
49.世界上東西跨度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達1萬多千米。俄羅斯的兩個農業區是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俄羅斯地形對河流分布的影響:西部平原廣大,河網密布;東部山高谷深,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50.衡量一個國家人口增長的重要指標是人口自然增長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人口增長速度快(快、慢),居世界第一。

撒哈拉以南的經濟屬於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人口、環境、糧食三者成為當地發展經濟重點考慮的問題。美國的耕地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0%,平原佔全國的一半以上。
52.歐洲西部的面積是500萬km2 。從經濟發展水平看,絕大部分屬於發達國家。
53. 中東地區的地形以高原為主,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埃及的首都是開羅。長絨棉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農業集中於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
54. 歐洲有世界上最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沿岸的氣候屬於地中海氣候。
55. 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其中印第安人屬於黃色人種。通常所說的波羅的海沿岸三國,是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56..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的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 日本的四大島中,位於最南邊的是九州。
57.世界最高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黑種人的故鄉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58.拉丁美洲的糧食作物主要是玉米。是三種熱帶經濟作物咖啡、甘蔗、香蕉的「王國」。拉丁美洲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如巴西佔到全國人口的40%。縱貫南美洲西部的山脈是安第斯山。
59.德國首都是柏林。巴西首都是巴西利亞。英國首都倫敦。法國首都巴黎。美國首都華盛頓。
60.歐洲西部的工業屬於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在發達國家中佔主導地位。
61.俄羅斯位於兩個平原之間的地形是烏拉爾山。位於高原和山地之間的河流是勒拿河。
62.與我國相鄰,而且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 如果在地球上選一個地點,要求四面朝北,應應選在南極極點。
63.按照板塊構造學說,澳大利亞位於印度洋板塊。中東地區最匱乏的自然資源是 水資源。最豐富的資源是石油資源。
64.青藏高原氣候以高原山地氣候為主。日本的氣候具有什麼特點季風性、海洋性。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亞、北非(或中東地區)。
65.日本的四大島中,最大的島嶼是本州。日本以哪種經濟為主加工貿易型經濟。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溝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洋。
66.中亞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是以溫帶草原氣候為主。中東地區的主要人種是白種 人。
67.世界上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是 南非。被稱為美國「黃金水道」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68. 世界上針葉林分布最廣的國家是俄羅斯。美國人口稠密的地區是東北部的五大湖地區。造成北美溫帶大陸性氣候范圍廣的主要因素是西部高山的阻擋。
69.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兩側有許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峽灣,形成原因是冰川作用。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
70.世界上目前無人定居的大洲是南極洲。日本是一個火山、地震等地質災害多發的國家。是因為日本處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俄羅斯是地跨歐、亞兩大洲的國家。
71.地形以平原為主的大洲是歐洲。 有「冰雪高原」之稱的大洲是南極洲。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極洲。
72. 南亞的地形分為三大地形區,北部:喜馬拉雅山為主的山地;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恆河平原為主的平原區;南部:德干高原為主的高原。
73. 東南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馬來群島的氣候特點是終年高溫多雨。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沙漠分布於:非洲北部。
74. 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平均自然增長率是1.3%,亞洲是1.4%,2000年世界總人口是60.55億,亞洲的總人口是36.8億。如果2001年世界增加100人,則亞洲增加的人口數量是66人。
75.在撒哈拉以南地區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尼羅河是世界上第一長河,其長度是6600km。當北京時間(東8區)是14:00時,莫斯科(東3 區)應該是:9:00 。
76. 將澳大利亞三大地形區逆時針旋轉900 ,與印度國家地形最為相似。印度最大的工業區分布在 東北部。
77. 美國最大的城市是紐約,「汽車城」是指底特律,鋼都是匹茲堡。飛機製造中心是西雅圖。
78.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州、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位於馬來半島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亞、東南亞各港口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最短海上通道。
79. 被譽為俄羅斯人「母親伏爾加」的河流是伏爾加河,全長3600千米,是歐洲第一長河。航運價值很高。通過運河,該河與波羅的海、白海、黑海、亞速海、裏海相通,稱為「五海通航」。
80. 為了進一步加強聯系在歐洲西部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叫做歐洲聯盟(簡稱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81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從紅海經地中海再到黑海依次經過的運河和海峽是:蘇伊士運河和土耳其海峽。
82. 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農業發展的條件是:耕地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0%;平原佔全國一半以上;河流較多,湖泊集中,平原地區有豐富的水資源;東部降水多,光熱條件好。
83. 在美國,被稱為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是位於舊金山東南部的「矽谷」。世界唯一獨自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是:澳大利亞。
84. 北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地安人。淡水儲量最多的水體南極冰川。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法國發電量中核電的比重高達70%以上。
85.法國的工業很發達,重要工業資源煤、鐵等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以汽車、飛機製造為主體的工業在世界上佔有突出地位,服裝、食品、醫葯等工業部門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86.美國的三大地形為,東部:阿巴拉契亞山為主的山地,中部:中央大平原,西部:落基山等為主體的山地。
87. 北美外來移民中80%以上的是歐洲人及後裔。歐洲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是法國。俄羅斯森林資源豐富,有世界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
88.世界上被稱為「火山國」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由於該國地處三大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這三大板塊是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
89.從大洲與地區看,玉米的原產地是北美洲。南北美洲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 。埃及是一個地跨哪兩大洲的國家:亞洲和非洲 。
90.法國巴黎的象徵: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羅浮宮。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區:亞馬孫平原熱帶雨林區。
91美國城市的籃球隊芝加哥公牛隊,休斯頓火箭隊,西雅圖超音速隊,底特律活塞隊。世界陸地最低窪的地方是:死海沿岸。
92.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各大洲地形特點各異,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歐洲。造成北美溫帶大陸性氣候范圍廣的主要原因是:緯度和地形。
93.南極地區是科學考察的寶地,我國在那裡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是:長城站。同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教徒奉為聖城的是:耶路撒冷。
94.習慣上,被我國稱為「南洋群島」的是指東南亞地區的:馬來群島。各大洲中經濟最發達的大洲是:歐洲。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
95.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兩側有許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峽灣,形成原因是 :冰川作用而成。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印度尼西亞。
96.通常所說的波羅的海沿岸三國:拉脫維亞、立陶宛 、愛沙尼亞 。
97.美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是 :東北部地區。北極地區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紐特.

㈤ 國家地理ngw5070怎麼樣用過得進

我用的是正品,圖片是D800+2470 70200,還可以裝個閃光燈就滿了。

包包的做工精細,防護回性能可以,有人說防盜答差什麼的就實在搞笑了,保險箱都可以撬開,一個包包要多好的防盜呢,還是得自己小心一些。最後一點,性價比實在一般。喜歡就買咯,有什麼好糾結的。


㈥ 國家地理的雜志歷史

雜志的另一特色是經常提供高質量地圖。國家地理學會的地圖檔案曾經為美國聯邦政府所採用以彌補美國軍方地圖資源的不足。2001年國家地理發布了一套8張CD的合集,內容包括從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雜志地圖。雜志訂閱者對這本雜志的收藏愛好也是其與眾不同之處(大部分其他種類的舊雜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訂閱者也可以選擇全年合集購買。
1915年一月號國家地理雜志封面1960年開始, 雜志開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來的幾年,雜志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樹葉飾紋。
1985年有一張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難民──一位用刺骨的綠眼看著鏡頭的年輕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後來變得非常著名。在美軍擊敗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後,國家地理雜志第二次發起人力尋找她。2002年,普什圖族婦女Sharbat Gula被認出就是當年的那位女孩。
1995年,國家地理雜志開始發行日文版,這也是第一個本地化版的國家地理。之後,國家地理的本地語言版本已經在全球大大擴展,包括:簡體中文、西班牙文、希伯來文、希臘文、法文、德文、波蘭文、印度尼西亞文、韓文、葡萄牙文、繁體中文、日文、捷克文、羅馬尼亞文、俄文、挪威文、土耳其文、荷蘭文、瑞典文與克羅埃西亞文。
中文環境中第一本國家地理雜志的譯版,是在台灣發行,使用繁體中文編輯,創刊號是2001年1月號。
2007年以後在中國內地也可以買到《國家地理》雜志,中國內地的《華夏地理》於2007年7月與《國家地理》雜志建立了正式的版權合作關系。(《華夏地理》在採用《國家地理》稿件的同時,保持一半內容為本土原創)
2009年,《國家地理》少兒版正式由學友園教育傳媒集團開始運營,2010年1月在國內上市。 時 間 事 件 1888年1月13日 33名始創人在華盛頓特區的「宇宙俱樂部」聚會,組建「一個增進與傳播地理知識的學會」。 1888年10月 向200名會員寄出第一期《國家地理》雜志 1890-91年 國家地理學會首次資助探險隊,對阿拉斯加聖伊萊亞斯山地區進行地圖測繪;發現加拿大最高峰洛根山。 1898年1月7日 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出任國家地理學會總裁。 1903年2月 吉爾伯特·H·格羅夫納成為《國家地理》主編。 1905年1月 格羅夫納用整整11頁刊登西藏拉薩的照片。他本以為自己將因此被解職,不料卻得到學會成員的稱贊。 1906年7月 格羅夫納刊登了喬治·西羅斯三世首創的閃光燈拍攝夜景動物照片;兩名學會委員憤而辭職,指責雜志正在變成一本「圖畫書」。 1909年4月6日 在國家地理學會資助下,羅伯特·E·波爾利和馬修·A·漢森首次到達北極。 1912-15年 在國家地理學會資助下,由海勒姆·賓漢領導的探險隊對秘魯安第斯山中印加王朝消失的山頂古城馬丘比丘進行發掘。 1920年 吉爾伯特·H·格羅夫納成為國家地理學會總裁(直至1954年)。 1926年 《國家地理》雜志攝影師查爾斯·馬丁和科學家W·H·朗利首次拍出自然色彩的水下照片。 1929年11月29日 理查德·E·伯德完成人類首次飛越南極的航行;從空中拍攝6萬平方英里的南極照片。 1930年 梅爾維爾·貝爾·格羅夫納首創刊登自然色彩的航拍照片。 1941年 國家地理學會向羅斯福總統和美國軍隊開放自己的照片、地圖和其他制圖資料庫,協助軍事行動。 1952年10月 雜志開始刊登雅克-伊夫·庫斯托介紹海底世界的文章。 1956年8月 雜志刊登大西洋中部海底2.5萬英尺的羅曼希海溝照片,是當時最深的海底攝影。 1959年9月 雜志封面開始定期採用彩色照片。 1960年9月 《國家地理》報道路易絲·李基和瑪麗·李基發現年代超過175萬年的南方古猿。 1961年 簡·古道爾在國家地理學會資助下開始在坦尚尼亞的貢比河國家公園從事黑猩猩研究。 1962年2月 雜志出版了第一期全彩雜志。 1962年6月 約翰·格倫攜帶國家地理學會會旗完成美國首次繞地軌道飛行。 1963年5月 首批美國人在國家地理學會支持下登上珠穆朗瑪峰。 1965年 國家地理電視節目在CBS上首播,推出國家地理專題「美國人在珠峰」。 1967年 戴安·弗西在國家地理學會資助下開始對盧安達高山大猩猩進行長期研究。 1969年7月 阿波羅11號宇航員將國家地理學會會旗帶上月球。 1975年 《國家地理世界》取代《校刊》雜志成為國家地理的青少年出版物,1976年發行量已達130萬。 1979年4月 瑪麗·李基報告在坦尚尼亞一處河床的火山灰中發現距今360萬年的腳印,據信是現代人行動緩慢的祖先留下的。 1984年 海底考古學先驅喬治·F·巴斯在學會資助下,在南土耳其海域發現一艘3.4萬年前的沉船遺骸,其中有有史以來海底發現的最大一批青銅器時代貿易物品。 1984年 學會的旅行雜志《國家地理旅行者》創刊。 1984年3月 《國家地理》封面上出現一張鷹的全息照片,這是全息照片在大發行量雜志中首次使用。 1985年 國家地理學會在吉爾·格羅夫納的領導下推出「地理教育項目」,旨在改善學校系統內的地理教學。 1985年9月 羅伯特·D·巴拉德在國家地理學會宣布發現泰坦尼克。 1986年5月1日 斯蒂格爾國際極地探險隊的六名成員(包括一名女性)在1909年波爾利和漢森之後首次乘狗拉雪橇、無補給抵達南極。 1986年1月 資深副主編約瑟夫·加吉經過多年研究,報告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地點是在巴哈馬群島的薩馬納島。 1988年1月 國家地理學會慶祝自己的百年誕辰。 1988年12月 全息封面的百年紀念專刊專題討論「我們能否拯救這脆弱的地球?」 1989年1月 「國家地理小蜜蜂」首次舉辦。到第10年,每年有500萬學生參與。 1989年7月 整期雜志為法國專題,慶祝法國大革命200周年。 1993年1月 芝加哥大學的保羅·塞利諾在學會總部宣布發現世界上最早的恐龍。 1995年4月 《國家地理》雜志日文版開始出刊,是雜志的首個地方語言版本。 1995年8月 「國家地理電視」成為獨立納稅的子公司。 1996年5月 在秘魯高山上發現的一具冰凍的印加女孩木乃伊在學會的探索堂首次展出,觀眾達到創紀錄的8.5萬人。 1996年6月 學會推出網站 1996年8月 整期雜志集中關注墨西哥。 1997年7月 羅伯特·D·巴拉德在學會宣布在地中海海底發現八艘古代沉船。 1997年8月 古人類學家李·貝格爾介紹在南非發現有史以來最古老的現代人足跡。 1997年9月 「完全國家地理:《國家地理》雜志108年」光碟推出。 1997年9月 國家地理國際頻道開播;到2002年7月,收視超過1.15億戶,在140個國家用23種語言播出。 1997年10月 《國家地理》雜志西班牙語版在西班牙發刊。 1997年11月 《國家地理》雜志拉美西班牙語版發刊。 1998年2月 《國家地理》雜志義大利語版發刊。 1998年3月 探險項目委員會成立。第一年就出資約1百萬美元,用於對地球上一些最有魅力、少有人知的地點進行考察。 1998年4月 國家地理製作了自己第一部大幅面電影《埃及之謎》。 1998年5月 羅伯特·巴拉德在國家地理資助下對中途島進行考察,在太平洋下3英里多的海底發現美軍的二戰時期的「約克城」號航母。 1998年6月 國家地理宣布在中國發現有明顯羽毛的恐龍化石,進一步鞏固了恐龍與鳥類關系理論。 1998年6月 《國家地理》雜志希伯來語版在以色列發刊。 1998年9月 學會向美國和加拿大贈送千禧紀念禮:每個學校一幅新版世界地圖。 1998年10月 《國家地理》雜志希臘語版發刊。 1998年11月 保羅·塞利諾在學會宣布,在西非尼日共和國境內撒哈拉沙漠發現巨型食肉恐龍。這種叫做「似鱷龍」的食魚恐龍頭顱狀若鱷魚,指長盈尺。 1999年1月 伊恩·貝克領導的小組在西藏南部的藏布峽谷發現瀑布。這條19世紀以來傳說中的「隱身瀑布」落差115英尺,數百年來,門巴獵人們嚴守著它的秘密。 1999年3月 高海拔考古學家約安·雷恩哈德在世界上最高的考古發掘場所、阿根廷尤耶亞科山頂墓穴中發現三具冰凍木乃伊和精美的印加器物。 1999年4月 海洋生物學家希爾維亞·厄爾開始「可持續性海洋考察」的探索階段,這是國家地理學會一個為期5年的美國海洋保護區探索和記錄項目。 1999年4月 《國家地理探險》雜志創刊。雜志以國家地理學會遍布全球的探索家和探險家撰寫的獨家專稿為特色。 1999年6月 羅伯特·巴拉德領導的考察隊在東地中海發現兩艘古腓尼基沉船。 1999年9月 《國家地理》雜志的法語、德語和波蘭語版發刊。 1999年11月 著名的山地攝影師/探險家布拉德福德·沃什伯恩宣布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正式修正高度為29,035英尺(8,850米),比此前在1954年確定的高度高出7英尺。 1999年11月 古生物學家保羅·塞利諾在學會為一隻巨型素食恐龍揭幕,這只叫做「泰鳩敦龍」的史前長頸恐龍重約20噸,長成有70英尺(21米)長。 1999年11月 羅伯特·巴拉德宣布,1999年7月的一次考察中發現支持7000年前黑海大洪水的證據。 2000年1月 《國家地理》雜志韓語版發刊。 2000年4月 國家地理召集第一屆駐會探險家聚會,為新千年的探險事業重新規劃。他們是斯蒂芬·安布羅斯、羅伯特·巴拉德、韋德·戴維斯、希爾維亞·厄爾、簡·古道爾、約安·雷恩哈德和保羅·塞利諾。 2000年4月 古斯塔夫斯·麥克勞德在《國家地理》的支持下首次完成了駕駛開放式駕駛倉飛機飛越北極的壯舉。 2000年5月 《國家地理》雜志巴西葡萄牙語版發刊。 2000年8月 國家地理資助的考察小組使用先進的全球定位系統裝置,在秘魯的內瓦多-米斯密山中發現亞馬遜河源的精確位置。 2000年9月 《國家地理》雜志的丹麥、瑞典、和挪威語版發刊。 2000年10月 《國家地理》雜志第一期荷蘭語版出刊。 2000年11月 羅伯特·巴拉德宣布在黑海發現一隻保存完好的1500年前古木船。 2001年1月 進入21世紀,國家地理學會有新的目標:鼓勵人們更好保護地球。

㈦ 請教沙特國家地理介紹

第一章 沙特國情介紹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Kingdom of Saudi Arabia)是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國家,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於1932年9月23日建國,面積225萬平方千米。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繼承者建立了阿拉伯帝國,公元8世紀為鼎盛時期,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公元16世紀,阿拉伯帝國被奧斯曼帝國統治。公元19世紀,英國入侵,並把這片土地分為漢志和內志兩部分。1924年,內志酋長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兼並漢志,隨後逐漸統一了阿拉伯半島,並於1932年9月宣告建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1、 地理位置
位於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瀕海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阿曼、葉門等國接壤。「沙烏地阿拉伯」一詞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幸福的沙漠」。地勢西高東低。西部是希賈茲-阿西爾高原,其南段的希賈茲山脈,海拔3000米以上。中部為納季德高原。東部為平原。紅海沿岸地區是寬約70公里的紅海低地。沙漠約佔全國面積的一半。無常年流水的河流、湖泊。
2、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13個地區:利雅得地區、麥加地區、麥地那地區、東部地區、卡西姆地區、哈伊勒地區、阿西爾地區、巴哈地區、塔布克地區、北部邊疆地區、季贊地區、納季蘭地區、朱夫地區。地區下設一級縣和二級縣,縣下設一級鄉和二級鄉。

3、 自然資源
沙烏地阿拉伯以豐富的石油資源聞名世界,有「石油王國」、「沙漠超級富國」之稱,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極為豐富。沙特是世界上石油儲量、產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國家之一,此外,還有金、銅、鐵、錫、鋁、鋅等礦藏,是世界第四大黃金市場。
水資源以地下水為主。地下水總儲量為36萬億立方米,按目前用水量計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其海水淡化量佔世界總量的21%左右。目前沙特共有30個海水淡化廠,日產300萬立方米淡化水,佔全國飲用水的46%。沙特共有184個蓄水池,蓄水能力6.4億立方米。
4、 工業
石油和石化工業是沙特的經濟命脈,石化產品外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 石油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占出口總額的90%以上。近年來,沙特政府充分利用本國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大力發展鋼鐵、煉鋁、水泥、海水淡化、電力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等非石油產業,依賴石油的單一經濟結構有所改觀。

5、氣候
沙特西部高原屬地中海式氣侯,高溫期少雨,低溫期多雨;其他廣大地區屬亞熱帶沙漠氣侯,夏季炎熱乾燥,最高氣溫可達50℃以上;冬季氣候溫和。年平均降雨不超過200毫米。
6、人口
約2748萬,其中外籍人口約佔30%,絕大部分為阿拉伯人。人口年增長率:2.4%。男女比例:男性50.9%,女性49.1%。
7、語言
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
8、宗教
伊斯蘭教為國教、遜尼派約佔85%,什葉派約佔15%。
麥加朝覲——天房是伊斯蘭教朝拜的中心,每年伊斯蘭教歷12月,來自世界各地的虔誠的穆斯林到麥加朝覲時,都要逆時針方向圍著天房游轉。
9、政治制度
沙特是政教合一的君主制王國,無憲法,禁止政黨活動。國王是國家元首,又是教長,沙特王室掌握著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內閣決議,與外國簽訂的條約和協議均需國王最後批准。《古蘭經》和穆罕默德的《聖訓》是國家執法的依據。國王亦稱「兩個聖地(麥加和麥地那)的僕人」,並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和大臣會議主席(即內閣首相)等職務。國王行使最高行政權和司法權。副首相、大臣、副大臣、省長、副省長、駐外使節和其他高級行政官員以及軍隊上校以上軍官均由國王任命,有權解散或改組內閣,各部大臣直接向首相負責。國王有權批准和否決內閣會議決議及與外國簽訂的條約、協議。內閣由副首相、各部大臣及任命的國務大臣和國王顧問組成,任期4年。國王有權立、廢王儲,解散協商會議。沙特王國由其締造者阿卜杜勒-阿齊茲•拉赫曼•費薩爾•沙特國王的子孫中的優秀者出任國王。1992年3月1日,法赫德國王決定成立協商會議,它是國家政治咨詢機構,負責向國王提出改革建議,委員由國王任命,任期4年,可連任。
10、習俗
沙烏地阿拉伯人打招呼的禮儀很講究,見面時首先互相問候,說:「撒拉姆,阿拉庫姆」(你好),然後握手並說「凱伊夫–哈拉克」(身體好)。有的沙特人會伸出左手放在你的右肩上並吻你的雙頰。
在沙烏地阿拉伯做好工程和貿易工作,必須了解該國嚴格實行政教合一,尤須知道伊斯蘭教的一些習俗與規定,否則就可能給工作帶來許多不便,甚至使貿易活動失敗。
沙烏地阿拉伯人崇尚白色(純潔)、綠色(生命)。國王身著土黃色長袍,象徵神聖和尊貴。一般人不能「皇袍加身」。沙特國旗的顏色和圖案,突出地表明這個國家的宗教信仰。綠色對穆斯林國家來說是吉祥的顏色,旗面上用白色的阿拉伯文書寫伊斯蘭教的一句格言:「世界除真主外,別無神祗,穆罕默德是先知、真主的使者」。在阿拉伯文句下面有一寶劍的圖案,象徵著聖戰和武力,各種設計忌用豬、十字架、六角星等作圖案。
按照沙特人的商務禮俗,冬日宜穿保守式樣的西裝。會見須先預約,但像其他阿拉伯國家一樣,會見鬆散不守時。因此,即使是約定的時間去拜會,最好仍需在日程上留一點餘地,對方晚到15~30分鍾是常有的事。依公司類別而定,上班時間千差萬別,夜間上班的公司也很多。在洽談業務時,沙特人員常被來往人員打斷,阿拉伯人認為這是「家庭」的延伸,不認為是失禮。遇到這種情況,一是耐心等待,二是預約到外面單獨洽談。當地商人多通曉英文,名片和說明宜用阿文和英文兩種文字。來往信件人名前冠以職銜,如果來函用阿文,回函也亦以阿文為宜。一般人在外多以握手問候為禮,如果雙方(指男子)信仰一致或比較友好,雙方左右貼面三次。有時候主人為表示親切,會用左手拉著對方右手邊走邊說。交換物品時,用右手或用雙手,忌用左手。按穆斯林的習俗,該國以牛、羊為上品,忌食豬肉和豬肉製品。忌食有貝殼的海鮮和無鱗魚,肉食不帶血。阿拉伯人熱情好客,應邀去主人家做客時可以帶些小禮品,如糖果、工藝品等。禁酒最為嚴格,別送酒類禮品,不能單獨給女主人送禮,也別送什麼東西給已婚女子,忌送婦女圖片及婦女形象的雕塑品。與阿拉伯人初次見面就送禮,可能被認為是行賄,切勿把用舊的東西送給他們。
沙特人不相信談判代表,總要求與製造商直接談判,法律限定該國商業必須由本國商人經營。沙特商人總是身兼進出口業務,零售商經營商品種類奇雜,且善於討價還價,談生意需要細心又耐心。
在沙特,無酒、無電影、無夜總會,市面雖有香煙出售,但不能在主人宴會上抽煙,當地沒有抽煙的習慣。到主人家時要脫鞋,除非主人提出不用脫鞋。不要隨便進入清真寺,入寺必先脫鞋。忌諱用鞋底後跟面對人,忌用腳踩桌椅板凳,因為這被認為是污辱人的表示。
一般會見和宴請的場合,往往只有男性,女性毫無社會地位。沙特婦女外出戴面紗,外面拋頭露面的婦女多為外籍人。事實上,你在沙特可能看到的女性,八成是鄰國來的勞工。不要在沙特拍攝宗教過程的照片。更不要給婦女拍照,可能會給你帶來殺身之禍。
沙特戒律很嚴,小偷砍手,女性通姦則用亂石砸死。詢問他們太太近況、嗜好,都在嚴禁之列。在沙特慶祝聖誕節、做聖誕樹,都是禁忌。汽車司機超速行駛,監禁一月,鞭打80,因此,沙特幾乎無犯罪。
沙烏地阿拉伯禁郵一切偶像,如工藝品中的人物雕像、兒童玩具娃娃等。因為崇拜偶像與伊斯蘭教戒律背道而馳.在海關,對進出人員的物品檢查很嚴,禁止攜帶黃色淫穢音響和印刷品出入境。酒和麻醉品販賣者最高可判死刑,連婦女帶的香水也要嗅之再三,唯恐是酒。齋月期間白天禁止在公共場合抽煙、飲水和進食。
11、節假日
獨立日:9月23日(1932年)
國慶日:9月23日(1932年)
開齋節:回歷10月第一天
宰牲節:回歷12月10日
公休日:每周星期四、五為公休日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